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总体设计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总体设计

(2)悬索桥钢箱梁局部应力分析研究(含中央索扣研究);
(3)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桩承载试验和基础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4)北锚碇特大深基础关键技术研究;
(5)悬索桥鞍座结构分析及实测研究;
(6)主缆防护系统、索股制造及架设、吊索防水研究;
(7)斜拉桥索塔节段(锚索区)足尺模型试验;
(8)特大跨径钢桥面铺装材料和施工工艺研究;
(9)桥梁美学及景观设计研究。
在勘察设计过程中进行了以下的科研创新工作:
(1)查清桥位区域地质情况,在物探、钻探同时开展了遥感、电导率法、波速测试、断层泥同位素测试等综合手段和方法,为桥梁基础设计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4)充分吸取国内外同类桥梁的建设经验;
(5)各专业有机结合,相互协调,为桥梁、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快速、经济、舒适的服务;
(6)在满足桥梁、道路使用的同时,确保航运、防洪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
(7)注重桥梁美学与景观设计,为项目区域增加新的景观;
(8)精心组织、精心设计,加强总体协调,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达到规定要求以上。
2. 建设条件
2.1 地形地貌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位于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下段。长江南侧为宁镇山脉隆起区,属剥蚀低山丘陵地貌;长江北侧为长江冲积平原。桥址区地势平坦,地表高程3~4m,属长江冲积平原河漫滩地。世业洲分长江为北汊和南汊,长江河道在该段为江心洲河型。
2.2 河道基本特征
(2)通航要求,海轮双向通航宽度不小于390m,江轮双向通航不小于700m。根据“通航净空设址论证会”审定意见,海轮通航净空位置应在距南岸枯水位水沫线100m以北和北岸航行基准面-14m等深线内;
钢束构造结构大样图

润扬大桥工程案例分析分析解析

(4)锚碇
采用重力式锚体、预应力锚固系统。锚体长64.272m、宽53.7m、高 42.59m,主要由锚块、散索鞍墩、鞍部后浇段、后锚块侧墙及预应力 锚固部分组成。初步设计、技术设计阶段对锚碇基础分别采用冻结法、 地下连续墙、沉井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为稳妥起见,最后采用带 案投标方案。 南锚碇位于镇江市润州区大伍西村,距江边大堤540m,距达标大堤 270m。南锚碇基础围护结构采用冻结排桩方案,基础平面尺寸为 70.5×52.5m矩形结构。共布置140根φ1.5m的钻孔灌注桩,桩中心 距1.70m,桩底平均标高-32m。在排桩外侧利用冻结工法形成冻结止 水帷幕,冻结深度-37m,冻结壁厚1.3m,冻结帷幕底脚注浆保护。围 护结构形成后,共分7次开挖土体,分层设置支撑,支撑采用对撑加角撑 结构形式,直至开挖至基岩▽-26m。开挖完成后,分层分块浇注底板、 填芯砼、顶板。 北锚碇位于镇江市丹徒县世业洲尾部南侧,是润扬大桥控制性工程,采 用钢筋砼结构,砼方量达16万方,建成后将承受6.8万吨的主缆拉力。 北锚碇基础外包主体尺寸为69m(长)×50m(宽)×48m(深), 基坑围护结构采用1.2m厚的地下连续墙,墙体平均深度约53.0m。
润扬大桥工程案例分析
一、项目背景及工程概况
•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以下简称润扬大桥)是江苏省“四纵四横四联”公 路主骨架和跨长江公路通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联同江至三亚、 北京至上海国道主干线(沂淮江高速公路),南接上海至成都国道主 干线(沪宁高速公路)。建设润扬大桥对于京沪、沪蓉两条国道主干 线的联接畅通,完善我国和我省公路网总体布局,缓解过江交通难的 矛盾,更好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加强镇江与扬州两市联系,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实现江苏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共 同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润扬大桥北自扬州南绕城公路起,跨经长江世业洲,南迄于312国道, 北联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南接上海至成都国道主干线。工程全长 35.66公里,由北接线、北汊斜拉桥、世业洲高架桥、南汊悬索桥、 南接线和南接线延伸段6个部分组成 。其中南汊主桥为主跨长 1490m的单孔双铰钢箱梁悬索桥,目前位居 “中国第一、世界第 三”。北汊主桥采用(176+406+176)m的三跨双塔双索面钢箱 梁斜拉桥。从扬州南绕城公路至镇江312国道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 路标准,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南接线延伸段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 公路标准,设计车速120公里/小时。工程概算总投资约57. 8亿元, 建设工期5年,于2000年10月开工,2005年5月1日提前建成通车。
润扬大桥养护手册

润扬大桥养护手册一、引言润扬大桥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是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连接着长江两岸。
为了保证桥梁的安全运营和延长使用寿命,特编写此养护手册,给予桥梁维护人员详细的操作指南和养护流程。
二、桥梁概述润扬大桥是一座公铁两用的斜拉桥,全长3500米,主跨1200米,桥塔高度达到215.5米,设计寿命100年。
桥梁主要由桥面、斜拉索、塔柱和基础组成,其中斜拉索是支撑桥面荷载的关键部分。
三、养护原则1. 定期养护:进行常规巡检和维护,遵循预防维护的原则,提前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防止桥梁损坏扩大。
2. 及时响应:对于异常情况和突发事件,应立即响应和采取相应的紧急维护措施,确保桥梁安全。
3. 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养护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养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养护内容及频率1. 桥面养护:a) 清扫:每周清扫一次桥面,清除积水、杂物和泥沙。
b) 洗刷:每季度洗刷一次桥面,保持干净整洁。
c) 防水涂层:每年检查一次桥面防水涂层,并进行修补和更新。
2. 斜拉索养护:a) 定期巡检:每月对斜拉索进行一次巡检,主要检查张力、锚固和连接处是否正常,是否出现腐蚀和断丝等情况。
b) 清洁养护:每季度对斜拉索进行一次清洁,去除积尘和杂物,防止腐蚀。
3. 桥塔养护:a) 表面清洁:每年对桥塔进行一次清洁,去除污垢和沉积物。
b) 混凝土修补:每两年对桥塔混凝土进行一次检修和修补,防止腐蚀和裂缝扩大。
4. 基础养护:a) 监测:每周对桥梁基础进行一次监测,特别关注地基沉降和土壤腐蚀情况。
b) 维护: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如补强地基、修复腐蚀等。
五、养护工具和设备1. 清洁工具:高压水枪、扫帚、清洁车等。
2. 检测仪器:张力计、超声波探伤仪、地基位移监测仪等。
3. 维护设备:混凝土修补设备、防腐涂层喷涂机等。
六、紧急事故应急预案1. 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等,应立即关闭桥梁,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安全评估和抢修。
斜拉桥与悬索桥简介

西堠门大桥
西堠门大桥由四川公路桥梁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世界第二 跨度的钢箱梁悬索桥。西堠门大桥 是连接舟山本岛与宁波的舟山连岛 工程五座跨海大桥中技术要求最高 的特大型跨海桥梁,主桥为两跨连 续半漂浮钢箱梁悬索桥,主跨 1650米,位居目前悬索桥世界第 二、国内第一,其中钢箱梁全长位 居世界第一。2007年12月16日主 桥宣告全线贯通,设计通航等级3 万吨、使用年限100年。该桥具有 技术难度大、科技创新多、抗风性 能高等亮点。
世界第二跨度的钢箱梁悬索桥
三汊矶大桥
三汊矶大桥,是悬索大桥,全长 1577米,其中主桥长732米,主跨长 328米。该桥跨度达328米的自锚式悬 索桥,在同类桥梁中居世界第一。而 且是我国最大的自锚式悬索大桥。湘 江三汊矶大桥地处长沙市二环线的北 环线,是一座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自 锚式悬索桥,西起潇湘大道西侧,东 止湘江大道东侧,全长1442m,主桥 主孔跨径达328m,边跨132m,两边 对称排列。大桥由主桥、塔柱、悬索 吊杆、桥墩、桥面组成,主桥为钢箱 梁。由中南大学与长沙规划院共同设 计而成!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跨径1088米, 全长32.4公里,其中跨江部分长8146米。 工程于2003年6月27日开工,于2008年6 月30日建成通车。苏通大桥北岸连盐通 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通启高速公 路,南岸连苏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 公路。
沪通长江大桥简介
沪通长江大桥位于长江江苏 南通和张家港段,连接南通市和张 家港市,是沪通铁路全线的控制性 工程,全长11072米,大桥采用主 跨1092米的钢桁梁斜拉桥结构, 为世界上最大跨径的公铁两用斜拉 桥,也是世界上首座超过千米跨度 的公铁两用桥梁。大桥采用主跨 336米的刚性梁柔性拱桥结构,合 拢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谈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世业洲互通方案设计

⑤ 有 利 于润 扬 大桥 世业 洲 桥 区规 划 ;
⑥ 有 利 于世 ; ⑧ 考 虑 收费 形式 的影 响 。
2 3 方 案 比选 .
有利于世业洲 的车辆上下 , 同时与桥 区景观设计相
配套 。
2 2 方 案选 型 .
行 车条件较好 。 单 喇 叭 A ・ 通 主 线 影 响 范 围 80 仅 对 润 扬 大 互 5 m,
・
1
型 + 小 环 桥世业洲 引桥 有影 响。 形二圈 ・ 总体工 程规模小 。 70 2 对现有 的大桥施 工场地基 本无影 响。 度回转 ・ 有利 于世业 洲洲尾 的规划 和开发
③ 尽可 能 减 小 桥 梁 设 计 和 施 工 的 难 度 , 以满
足互通的实施进度适应润扬大桥的总体进度要求 ; ④ 由于高 差 大 , 道 长 , 体 工 程 规 模 大 , 匝 总 互 通 布 置应 尽 可 能 紧凑 以减 少 占地 , 同时要 与 润扬 大
桥景 观 相 协调 ;
① 满足互通功能要求 ;
② 减 小 对润 扬 大 桥 结构 的影 响及 大 桥 施 工 场
地 的影 响 ;
4
维普资讯
江 苏 交 通 工 程
20 年 第 3 ( 02 期 总第 13期 ) 0
表 I 世 业洲 互 通方 案 比较 表
序号 互 通型式 简 要 说 明 示 意 图
本文从技 术角度介 绍该互通式 立交的设计情 况。
关 键 词 : 通 式 立 交 ; 计 互 设
桥 已开工 建设 , 通 区 域 内布设 了大 量 的施 工设 备 互
1 概 述
润扬 长 江公 路 大桥 世业 洲 互 通北 接 悬索 桥 , 南 接斜 拉 桥 , 位 于 镇 江 市 丹 徒 县 世 业 洲境 内 , 润 其 是
润扬大桥

润扬长江大桥百科名片位于江苏省镇江、扬州两市西侧,为目前我国第一大跨径的组合型桥梁,其建设过程中攻克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当时是国内工程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投资最大、技术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现代化特大型桥梁工程,是我国第一座刚柔相济的组合型桥梁。
目录简介国内第一地理位置大桥结构建设情况工程成就编辑本段简介润扬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即镇江-扬州长江公路大桥。
润扬长江大桥于2000年10月20日开工建设,她跨江连岛,北起扬州,南接镇江,全长35.66公里,主线采用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工程总投资约53亿元,工期5年,2005年10月1日前建成通车。
润扬大桥连接京沪、宁沪、宁杭三条高速公路,并使这三条高速公路和312国道、同三国道主干线、上海至成都国道主干线互连互通,成为长江三角地区又一重要的路网枢纽。
该项目主要由南汊悬索桥和北汊斜拉桥组成,南汊桥主桥是钢箱梁悬索桥,索塔高209.9m,两根主缆直径为0.868m,跨径布置为470m+1490m+470m;北汊桥是主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175.4m+406m+175.4m,倒Y型索塔高146.9m,钢绞线斜拉索,钢箱梁桥面宽。
该桥主跨径1385m 比江阴长江大桥长105m 。
编辑本段国内第一大桥建设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综合体现了目前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
润扬长江大桥的国内第一:大桥南汊悬索桥主跨1490米,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跨径悬索桥;悬索桥主塔高215。
58米,为国内第一高塔;悬索桥主缆长2600米,为国内第一长缆;大桥钢箱梁总重34000吨,为国内第一重;钢桥面铺装面积达71400平方米,为国内第一大面积钢桥面铺装;悬索桥锚碇锚体浇铸混凝土近6万立方米,为国内第一大锚碇。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润扬长江大桥润扬大桥润扬大桥西距南京二桥约60公里,东距江阴大桥约110公里。
工程全长35.66公里,由北接线、北汊桥、世业洲互通高架桥、南汊桥、南接线及延伸段等部分组成,主桥(包括北汊桥、世业洲互通高架桥和南汊桥)长7.21公里,北引桥及北接线高架桥长1.74公里,北接线长10.27公里,南接线及延伸段长16.44公里。
润扬大桥钢桥面铺装设

文章编号:0451-0712(2006)04-0090-03 中图分类号:U443133 文献标识码:B润扬大桥钢桥面铺装设计李洪涛1,黄 卫2,吉 林1(11江苏省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指挥部 南京市 210001;21东南大学IT S中心 南京市 210096)摘 要:针对润扬大桥钢桥面铺装使用条件,结合科研成果,完成钢桥面铺装方案设计,提出环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及铺装施工工艺要点。
关键词:钢桥面铺装;环氧沥青;设计 润扬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悬索桥和斜拉桥2座大跨径桥梁组合而成的刚柔相济的特大型桥梁,是连接镇江和扬州2个城市的重要过江通道。
南汊悬索桥采用跨径1490m的单孔双铰钢箱梁悬索桥,为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跨径悬索桥。
北汊斜拉桥采用(176+406+176)m的三跨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润扬大桥钢桥面铺装面积大、使用条件复杂,是大桥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受到交通部、江苏省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
从2000年底,润扬大桥开工建设之初,指挥部就与东南大学联合开展钢桥面铺装科研攻关工作,历经3年多的技术攻关,取得了系列的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润扬大桥钢桥面铺装的设计。
1 铺装使用条件111 交通荷载[1]根据润扬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未来各特征年润扬大桥年过江交通量(包括自然增长正常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及转移交通量)分别为:2003年为21746辆 d,2010年为43056辆 d,2015年为61054辆 d,2022年为76288辆 d。
在进行钢桥面铺装设计时,考虑车辆实载率,取设计超载比(超载车占同种车总数的百分比)为15%,设计超载量(实际超载量占该车额定载重量百分比)为20%。
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来各车型分担比例、特征年段的预测交通增长率、各特征年的过江交通量及部颁标准车型换算系数,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规定的方法,计算出钢桥面铺装设计使用年限内铺装材料的累计当量轴载作用次数如表1所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总体设计
内容摘要:摘要: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全长7371m,南汊主桥为主跨1490m悬索桥,北汊主桥为主跨406m斜拉桥,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本文重点介绍建设条件、总体布置、主桥结构、主要技术特点和科研创新工作。
摘要: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全长7371m,南汊主桥为主跨1490m 悬索桥,北汊主桥为主跨406m斜拉桥,引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本文重点介绍建设条件、总体布置、主桥结构、主要技术特点和科研创新工作。
关键词:建设条件技术标准总体布置主桥结构技术特点科研创新
1.前言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是江苏省高速公路主骨架和五处跨长江公路通道规划中的项目,北联同江至三亚、北京至上海国道主干线,南接上海至成都、上海至瑞丽国道主干线,同时联接镇江、扬州两座历史文化名城。
这座大桥的建设对完善我国交通网络总体布局、促进江苏乃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繁荣、更好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都具十分重要的意义。
2.建设条件2.1地形地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位于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下段。
长江南侧为宁镇山脉隆起区,属剥蚀低山丘陵地貌;长江北侧为长江冲积平原。
桥址区地势平坦,地表高程
3~4m,属长江冲积平原河漫滩地。
世业洲分长江为北汊和南汊,长江河道在该段为江心洲河型。
2.2河道基本特征世业洲汊道上接仪征水道,下连六圩弯道,主流长约51.5km。
南汊为主汊,长约15.5km,形态弯曲,汊道平均河宽1435m,平均水深13.79m。
北汊为支汊,长约13km,为顺直河型,平均河宽785m,平均水深7.35m。
目前,世业洲汊道北、南汊分流比为1:3.13,分沙比为1:3.48。
历史上镇扬河段河势不稳定,
开始镇扬河段一期整治工程,结束,经整治,对制止崩塌、稳定江岸、抑制主泓摆动、初步控制分流比,已取得明显效果。
2.3水文镇扬河段属于感潮河段,其潮水位为非正规半日潮型,水位变化明显,每日水位两涨两落,涨潮历时3小时多,落潮历时近9小时。
受上游径流控制,年内水位变幅较大,历年最大变幅达6.25m,最小变幅也有4.54m。
设计百年一遇流量为95000m3/s。
2.4通航根据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长江下游分道航行规则》,世业洲汊道南汊为主航道,北汊(仪征捷水道)全年限588kW、200总吨以下船舶航行。
目前年平均过往船只2500艘/日,其中南汊约300~400艘/日。
根据《通航净空技术标准论证报告》,南汊通航海轮的船型拟定为第三代集装箱船和五万吨级巴拿马型干散货船;另一种船型为4413kw推轮顶推16艘3000吨级分节驳船组成的江轮船队。
南汊通航净空要求如下:海轮双向通航净宽:390m、净高:50m;船队双向通航净宽:700m、净高:24m。
北汊通航净空为,净宽210m,净高18m。
2.5地质桥位区域在基岩以上广泛沉积着第四系松散层,南岸厚度约28m,分别为软粘土和淤泥质亚粘土夹粉细砂互层;世业洲岸除上述两层外,以下为粉细砂、中粗砂等,厚约50m;北岸厚度约为67m。
基岩岩性南岸与世业洲为花岗岩;北汊及北岸为沉火山凝灰角砾岩。
沿桥轴线,基岩受到断裂带的影响,其风化层厚度及强度差异较大。
2.6地震根据《桥址区基本烈度复核及断裂活动性评定研究》,对应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即本工程场址的基本烈度为VII度。
主要断裂活动时代在晚更新世以前,是相对稳定地区,从地震安全性方面考虑,建设特大型桥梁是可行的。
3.主要技术标准
(1)桥梁等级:六车道高速公路特大桥
(2)车辆荷载等级:汽车-超20级、挂车-120
(3)设计车速:100km/h
(4)桥面净宽:32.5m(不含锚索区和检修道)
(5)通航净空:南汊净高:海轮50m、江轮24m净宽:海轮390m、江轮700m北汊净高:18m净宽:210m
(6)设计洪水频率:1/300
(7)设计基本风速:29.1m/s
(8)船舶撞击荷载:南汊北塔横桥向32.7MN,顺桥向16.3MN 北汊南塔横桥向19.1MN,顺桥向9.55MN
(9)设计基准期:
(10)地震设计烈度:VII度
(11)设计通航水位:最高:7.34m最低:-0.43m4.桥位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桥位位于长江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尾端,镇扬汽渡上游约2.2km处。
桥位北端位于扬州市邗江区境内的运西园林场西侧,经世业洲下新滩,南端位于镇江市润洲区龙门口附近。
桥址江段被世业洲分隔成南北两汊,其中南汊为长江的主流,主要通行海轮和江轮船队,北汊为支流。
世业洲长约
13km,呈东西走向,平面呈菱形。
由于桥位处南北两汊斜角40度,世业洲上两汊之间设R=1500m的平曲线。
5.总体设计原则设计指导思想:努力吸取国内外特大型桥梁经验,将大桥设计成有品质、有创新、高质量的现代化大桥。
主要原则如下: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规定以及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2)认真落实工可与初步设计批复意见;
(3)认真分析本项目特点和在路网中的作用、地位,结合邻近道路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技术标准和实施规模;
(4)充分吸取国内外同类桥梁的建设经验;
(5)各专业有机结合,相互协调,为桥梁、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快速、经济、舒适的服务;
(6)在满足桥梁、道路使用的同时,确保航运、防洪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注重桥梁美学与景观设计,为项目区域增加新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