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B期肺腺癌同步放化疗后免疫维持治疗1例分析
同步放化疗治疗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同步放化疗治疗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目的分析同步放化疗治疗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
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组(30例)和序贯放化疗组(30例),给予同步放化疗组患者应用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序贯放化疗组患者则应用序贯放化疗方案治疗。
结果同步放化疗组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序贯放化疗组(P <0.05),毒副反应略高于序贯放化疗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III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强毒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标签:同步放化疗;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毒副反应肺癌是我国所有的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类型,而在所有的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据了总数的80%左右[1]。
由于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在病情确诊的时候往往已步入晚期,此时已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临床一般采用放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2]。
本文旨在分析同步放化疗治疗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的60例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组(30例)和序贯放化疗组(30例),同步放化疗组中男19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41岁~79岁,平均年龄(61.67±12.28)岁,有14例鳞癌,6例大细胞肺癌,10例腺癌;患者的分期情况为:有14例为TNMⅢA期,另外16例为ⅢB期;序贯放化疗组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39岁~80岁,平均年龄(60.89±12.53)岁,有13例鳞癌,5例大细胞肺癌,12例腺癌;患者的分期情况为:有15例为TNMⅢA期,另外15例为ⅢB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其中,放疗所使用的仪器为北京大恒计划系统北京6 m加速器,每次治疗的用量为3 Gy,放疗5次/w,持续放疗17次左右,总剂量为52 Gy左右。
巩固治疗在晚期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的作用

巩固治疗在晚期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的作用摘要】大部分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经过指南上同步放化疗或序贯放化疗后可能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为了改善肺癌患者局部复发情况,大部分患者在可耐受情况下选择同步放化疗,但是对于远处转移并无很好疗效。
为了改善远处转移,提出了巩固治疗的概念,是在放化疗完成后应用全身有效剂量治疗方式,其中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本文通过研究近几年文献及临床实验,着重概述有关同步放化疗后巩固系统治疗作用的主要研究,并对未来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巩固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317-01简介在晚期NSCLC中,巩固治疗的目标是在完成一线铂类双药化疗后延长有利的临床状态。
临床试验表明,与给予预定数量(通常为4或6个)治疗周期相比,给予铂双重治疗方案直至疾病进展与毒性增加相关但OS没有改善。
1因此,直到最近,该疾病的标准方法包括通过4-6个循环的一线铂类化疗获得最大肿瘤缩小,然后停止治疗直至疾病进展的证据。
为了维持生活质量并允许长期治疗,巩固治疗研究通常使用耐受良好的单药治疗方案。
出现了以下两种治疗模式:持续维护和序贯治疗。
持续维持治疗需要持续施用初始化疗方案的组分,即非铂类细胞毒性药物或分子靶向药剂。
通过序贯治疗,在一线化疗完成后立即引入新的且可能非交叉耐药的药剂。
本文着重回顾了关于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主要研究,这是Ⅲ期NSCLC患者的当前治疗标准。
讨论巩固治疗的前景以及在未来临床实验潜在研究和新型药物的研发。
非手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现行标准大约三分之一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诊断时已是III期局部晚期疾病。
2具有良好表现状态和无法切除的III期NSCLC患者的护理标准是铂类双联化疗与放疗(化放疗)同时进行。
同期放化疗后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同期放化疗后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柯柳杨;黄白云;程玉莲【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年(卷),期】2012(009)016【摘要】目的评价Ⅲ A、Ⅲ B 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联合TP 方案同期化疗后再给予TP 方案巩固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4月-2008 年4 月期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Ⅲ A 期和Ⅲ B 期),采用TP 方案( 泰素+ 顺铂) 和三维适行放疗常规分割放疗方案同步化疗6 次后评价疗效.将治疗后达到CR、PR的患者随机分为巩固化疗组( 给予TP 方案化疗4 周期) 与对照组.按WHO 近期疗效及毒副标准评价治疗结果,用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结果共50 例患者入组,其中接受巩固化疗患者27 例,对照组23 例,巩固化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TTP) 分别为16.2 个月、10.9 个月(P=0.037),总体中位生存时间(OS) 为21.6 月、15.7 个月(P=0.043).巩固化疗组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但可耐受.患者1 年KPS 评分>60 分者分别为70.4%(19/27)、73.9%(17/23)(P>0.05).结论 TP 方案巩固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后达到CR 或PR 的患者有效且安全,能够改善无病生存时间.【总页数】3页(P9-11)【作者】柯柳杨;黄白云;程玉莲【作者单位】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广东,湛江,524200;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广东,湛江,524200;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广东,湛江,5242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J], 卢翠萍;谢艳梅;陈启才2.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J], 黄东宁;王仁生;黄海欣;李桂生3.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顺铂和足叶乙甙同期及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J], 欧涛;王文尖;毛海宏;黄庆茂;龚海英4.同步放化疗后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2例 [J], 朱光军5.同步放化疗配合巩固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J], 奚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疗效分析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3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治疗方法分别为同步放化疗以及单纯化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5.56%以及80%,经数据比对后,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
结论: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在临床治疗中选择同步放化疗方法,治疗效果良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tage III non effect.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3 October 2015 treated 90 cases of stage III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reatment will b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respectively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of the curative effect. Results: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were 55.56% and 80%, through data comparison,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should choose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method of stage III non treatment effect is good.【关键词】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治疗效果肺癌是患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而非小细胞肺癌占据肺癌的比例较大,因此并无良好的早期诊断手段,所以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从而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时机[1]。
放疗及合并化疗治疗Ⅲ期肺腺癌疗效分析

放疗及合并化疗治疗Ⅲ期肺腺癌疗效分析余伟江【期刊名称】《肿瘤防治研究》【年(卷),期】1994(21)4【摘要】1989年元月至1992年12月间52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Ⅲ期肺腺癌,其中24例单用放疗,28例放疗加化疗(CEP6例,PMF10例,卫康醇+DDP12例)。
单放组CR+PR33.3%,放十化组CR+PR53.6%,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1),放十化组发生胃肠副反应及白细胞减少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但患者均能耐受。
单放组远处转移率虽高于放十化组(33%:18%),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1)。
本结果表明放十化治疗Ⅲ期肺腺癌并未明显提高近期疗效,故对Ⅲ期肺腺癌的治疗方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2页(P234-235)【关键词】腺癌;肺肿瘤;药物疗法;放射疗法【作者】余伟江【作者单位】湖北省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05【相关文献】1.调强放疗联合 PC 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再分析 [J], 张光林;朱小鹏;占红2.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中该注意什么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患高血压的老人夜尿多高血压夜尿多的治疗乳腺癌的治疗乳腺癌的化疗乳腺癌的放疗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乳腺癌病人生活注意事项甲亢患者妊娠期应该注意什么甲亢孕妇生活注意事项 [J],3.Ⅲ期宫颈癌术后放疗合并DDP化疗对比单纯术后放疗疗效分析 [J], 奚丹4.PET/CT引导下放疗联合同步化疗治疗Ⅲ期肺腺癌的预后观察 [J], 文静;孙银辉;王理槐5.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培美曲赛及顺铂同步和巩固化疗治疗Ⅲ期肺腺癌临床研究 [J], 莫玉珍;宁四海;李高峰;黄健;杨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患者放疗合并免疫治疗的效果评价

肺癌患者放疗合并免疫治疗的效果评价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放疗和免疫治疗作为肺癌治疗的两种重要手段,是否能够有效联合应用并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肺癌患者放疗合并免疫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 放疗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放疗是通过利用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或控制其生长,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
放疗有助于减小肿瘤体积,缓解肺癌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然而,放疗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以及肿瘤细胞对放疗的耐药性等。
2. 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免疫治疗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对癌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从而达到治疗肺癌的效果。
免疫治疗通常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例如PD-1抑制剂、PD-L1抑制剂)来阻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抑制信号,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免疫杀伤作用。
3. 放疗合并免疫治疗的优势放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放疗可以促进肿瘤细胞释放抗原,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
其次,放疗可以改善肿瘤局部的免疫环境,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
最后,放疗还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并减少肿瘤对免疫治疗的耐药性。
4. 临床研究结果与评价临床研究表明,放疗合并免疫治疗在肺癌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一项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研究显示,放疗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可使患者的肿瘤缩小并延长生存时间。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放疗合并PD-1抑制剂治疗可提高晚期肺鳞癌患者的预后。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放疗合并免疫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5. 潜在的副作用和风险然而,放疗合并免疫治疗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和风险。
放疗可能引起急性放射反应,如疼痛、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
此外,免疫治疗中可能出现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如免疫介导的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肺癌晚期患者放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的临床变化观察

肺癌晚期患者放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的临床变化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肺癌晚期患者放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的临床变化,了解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
方法:抽取化疗前后肺癌患者的外周静脉血,使用流失细胞计数术,检测外周血CD3+T 细胞,CD4 细胞,CD8 细胞等细胞的数量。
结果:在放化疗前,肺癌患者的NK细胞数量高于正常人,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放化疗前后,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并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放化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肺癌晚期;患者;放化疗;免疫功能;临床变化;观察近年来,肺癌是一种发病率与致死率较高的疾病。
常见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现阶段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化疗。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肺癌与患者的细胞免疫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研究放化疗对肺癌晚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本次研究选择的是本院收治的采用化疗治疗方式的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收治的30例晚期肺癌患者,其中有18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29到79岁。
所有的患者都通过支气管镜咬检组织病理、手术组织病理病理诊断为肺癌。
30例肺癌患者中有中腺癌患者12例,鳞癌患者10例,小细胞癌患者8例。
对照组选择的是经体检健康人群,共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在25到69岁。
患者在化疗前及化疗后与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研究对象的免疫细胞。
1.2研究方法在化疗前一周及化疗后一周,抽取肺癌患者及对照组人员的外周静脉血,使用流式细胞计数术,检测研究对象血液中的CD3、CD4、CD8等细胞的数量。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数据信息。
2 结果2.1晚期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力功能较弱,主要表现为CD3、CD4等细胞较低。
详见图一。
3 讨论免疫功能是人体重要的功能,通过相关研究我们发现,癌症的发生、发展与人体的免疫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肺癌的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疗效

肺癌的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疗效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人数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虽然化疗一直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其并非完美解决方案。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疗法,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重点探讨肺癌的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疗效。
免疫治疗是指通过调节或增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功能,达到对癌细胞的攻击和杀伤效果。
与传统的化疗治疗方式不同,免疫治疗可以在较小程度上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减轻患者的副作用。
一种常用的免疫治疗方法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中的免疫检查点表达,使得患者的免疫系统可以更好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PD-1)和PD-1配体(PD-L1)是免疫检查点中的关键分子,它们的抑制剂已经在肺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一项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与化疗相比,使用PD-1抑制剂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
这意味着免疫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然而,免疫治疗并非所有肺癌患者都适用。
一些患者可能对免疫治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或是由于肿瘤的免疫环境不利,导致免疫治疗效果不佳。
此时,化疗仍然可以发挥作用。
化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伤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虽然化疗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肺癌的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化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双重作用,增强抗肿瘤效果。
化疗可以通过减少肿瘤的负担,降低免疫抑制环境,增加肿瘤细胞的抗原表达,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
同时,免疫治疗又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提高化疗的疗效。
一项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
与仅使用化疗相比,联合应用使得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
此外,免疫治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还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伤,降低患者的副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7岁。
主诉:“反复咳嗽3月余,发现肺部阴影1周”。
现病史:2018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少许白色泡沫痰,无发热,盗汗,痰血,胸痛等不适。
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后段边缘实性部分强化,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伴纵隔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转移。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ECOG:0分,右侧锁骨上窝深处扪及蚕豆大小肿大淋巴结。
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体征。
辅助检查
2018年3月30日 PET-CT:右肺上叶后段占位性病变,大小为
2.8.x1.6cm,考虑周围型肺癌;右侧锁骨上、右侧纵隔及右肺门淋巴结转移。
纤支镜:4R、7R组淋巴结处软组织块影。
纵隔淋巴结EBUS-TBNA针吸活检病理:免疫组化支持腺癌,CK7+、CK20-、P63-、TTF-1+、Napsin-A+、Ki-67 20%+。
右上肺包块穿刺活检病理:腺癌。
免疫组化:CK7+、P40-、P63-、TTF-1+、Napsin-A+、Ki-67 30%+。
基因检测及免疫指标检测:EGFR野生型、ALK(-)、ROS1(-)、TMB高、POLE突变型。
初步诊断
右上肺腺癌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T1bN3M0,IIIB期)。
一、根据上述病史,您认为最佳治疗是什么?
A. 手术
B. 化疗
C. 放疗
D. 同步放化疗
答案:D
解析:
1. 患者右上肺结节影伴右肺门、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多发肿大,无根治性手术指征。
2. 同步放化疗是不可切除的III期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
多项III 期临床研究和meta分析均提示: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可
以改善局部晚期不能手术NSCLC患者的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
3. 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对于T1-3,N3的患者,建议同步放化疗。
二、您认为同步放化疗优先选择哪种放疗技术?
A. 被动散射质子治疗(PSPT)
B. 调强光子放疗(IMRT)
答案:A or B
解析:
1. IMRT作为光子放疗的先进技术,通过降低肺放疗剂量及肺照射体积,从而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PSPT具有更好的放射物理学性能,在靶病灶区形成剂量峰,穿过靶病灶后放射剂量锐减,可能降低对正常周边组织的损伤。
2. 从理论上看,在肿瘤的生物剂量相同的情况下,质子相较于光子,或许可以降低放射毒性却不会影响治疗疗效。
3.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项研究在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中,对比了IMRT与PSPT放疗后的局部复发率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发现两者并无显著差别,但PSPT的心脏平均放射量较IMRT显著更低。
质子相比于光子主要的优势在于心脏保护。
初步诊断
该患者明确诊断后,于2018年4月开始行白蛋白紫杉醇+卡铂化疗3个周期,同期进行右肺肿瘤病灶及阳性淋巴结PSPT放疗,DT
79.2Gy/22F,毒副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1级。
末次化疗时间为2018年7月。
2018年8月2日复查PET-CT提示:右肺上叶后段结节影,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稍大。
三、您认为该患者的肺部残留病灶可选择何种治疗方式?
A. 手术
B. 化疗
C. 免疫治疗
解析:
1. 经MDT讨论,胸外科认为右上肺残留病灶可行手术,但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
肿瘤科认为根据基因检测和免疫指标检测结果,该患者可能为免疫治疗优势人群。
2. 肺癌NCCN指南推荐Durvalumab维持治疗含铂标准同步放化疗后疾病未进展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III期肺癌患者。
PACIFIC研究是一项大型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对比了Ⅲ期不可切除的NSCLC,经过同步放化疗后未发生疾病进展的患者,应用Durvalumab与安慰剂的疗效。
中位随访25.2个月,Durvalumab对比安慰剂组显著延长OS,两组分别为NR和28.7个月(HR 0.68;P=0.00251)。
Durvalumab
组的PFS也同样优于安慰剂,两组分别为17.2个月和5.6个月(HR 0.51)。
Durvalumab还改善了至死亡或远处转移的时间,两组分别为28.3个月和16.2个月(HR 0.53)。
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Durvalumab是一种较有前途的治疗选择。
该患者于2018年8月3日至9月29日行Pembrolizumab 200mg维持治疗3个周期,期间未出现明显免疫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第3次治疗前疗效评价SD。
四、同步放化疗后,不同的PD-1/PD-L1抑制剂有何差异(Durvalumab、Pembrolizumab等)?
解析:
1. LUN14-179研究是一项单臂、多中心II期研究,评估Pembrolizumab用于III期不可切除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后维持治疗的疗效。
中位随访18.6个月,中位至死亡或远处转移时间为30.7个月。
中位PFS为15个月,12、18和24个月的PFS率分别为60.8%、46.9%和41.4%。
中位OS尚未达到,12、18和24个月的OS率分别为81.3%、65.3%和61.5%。
非头对头对比PACIFIC研究,Pembrolizumab 的疗效似乎更优。
2. Pembrolizumab和Durvalumab作为首次应用于不可切除III期的两种PD-1/PD-L1抑制剂,目前并无头对头对比研究,但是就目前的已有数据来看,免疫治疗在III期不可手术患者的疗效理想,且Pembrolizumab和已经获得FDA批准的Durvalumab疗效相当,以上结果有待大型III期临床研究去进一步证实。
五、您认为POLE 和 TMB 能否成为NSCLC患者免疫治疗获益的biomarker?
解析:
1. 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 TMB)是免疫治疗biomarker的一个探索方向。
TMB是指肿瘤基因组去除胚系突变后的体细胞突变数量,TMB越高,可能新抗原产生越多,肿瘤的免疫原性越高,越适合免疫治疗。
2. 既往在多个瘤种中的临床研究中表明,TMB与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均有很好的相关性。
CheckMate 026的事后回顾性分析证实了TMB的疗效预测作用,CheckMate 227首次前瞻性地证实了TMB的预测价值,无论PD-L1表达与否、鳞癌还是非鳞癌,TMB较高的NSCLC 患者一线使用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的1年PFS是化疗的3倍。
TMB可能是临床上很快能用上的、有很好指导价值的疗效预测的biomarker。
3. POLE突变的NSCLC患者通常具有更高的TMB、PD-L1表达和CD8
阳性T细胞浸润,POLE突变有望成为免疫治疗优势人群的biomarker。
经验与体会
同步放化疗是不可手术的III期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
同步放化疗后会引起肿瘤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增加肿瘤抗原的释放和递呈,给免
疫检查点抑制剂发挥作用创造理想平台。
放疗和PD-1/PD-L1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可以达到协同效应。
免疫联合放疗在晚期和不可手术III期NSCL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预示着免疫联合放疗已从肺癌IV 期人群延伸至不可手术III期人群,提高这类人群的预后。
在不可手术的III期NSCLC患者中,同步放化疗后使用PD-1/PD-L1抑制剂维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至转移性疾病或死亡时间以及PFS,显著改善这类患者的OS,总体而言是安全可行的。
针对该例患者,仍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PET-CT提示肺部病灶仍有活性,是否存在病理完全缓解的可能?不同PD-L1表达水平的患者接受Pembrolizumab维持治疗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放化疗后免疫维持治疗的最佳时机是什么?免疫维持治疗的最佳时长?维持治疗方案中,不同的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疗效是否有差异?免疫维持治疗是否对其他正常组织有远期影响,如免疫性间质性肺炎等?后续病程中对不良反应如何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