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氨酸刺激试验
口服精氨酸刺激试验研究初探

意义 。结 果
口服 2 0、 2 5 、 3 0 g 精 氨酸后 , 在1 5 、 3 0 、 4 5 、 6 0 、 1 2 0 ai r n各点血糖 稳定 , 较空腹值 无升高或 降低趋势 , 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3 0 g +O G T r 组较糖耐量试验组降低速度延迟 , 且最高 峰浓度低 于 O G T r 组 。各组平 均空腹胰 岛素浓 度为( 1 . 9 7±1 . o 4 ) m U / L 。各组空腹 胰岛素浓 度无统计 学差异 ( P>0 . 0 5 ) 。 口服 2 o 、 2 5精氨酸后 1 5 、 3 0 、 4 5 、 6 0 、 1 2 0 a r i n各时点胰岛素浓度较空腹无 明显升高 , 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但 口服 3 0 g 精氨酸后 胰岛素浓度升高 , 在4 5 a r i n时达 最高值 , 与空腹胰 岛素浓度有统计学差异 ( P< 0 . 0 5 ) , 且 在此同一时点 , 较 口服 2 0 、
行O G T r , 分别 于 1 2 1 服葡萄糖 7 5 g 前后 0 、 1 5 、 3 0 、 4 5 、 6 0 、 1 2 0 ai r n测血糖 、 胰 岛素。2 0 g 组、 2 5 g 组、 3 0 g 组分别 一次 性 给予 口服精 氨酸 2 O 、 2 5 、 3 0 g , 分别于 I Z l 服精氨酸前后 0 、 1 5 、 3 0 、 4 5 、 6 0 、 1 2 0 a r i n测血糖 、 胰 岛素 。3 0 g+ O G T r 组一
精氨酸试验 c肽结果的解读

精氨酸试验c肽结果的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精氨酸试验c肽结果是一种用来评估机体蛋白质代谢情况的方法,通过测定血浆中c肽水平来反映胰岛素分泌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情况。
c 肽是由胰岛素前体分子剪切生成的,与胰岛素一样由胰岛β细胞分泌到血液中,因此可以反映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在进行精氨酸试验后,我们获得了c肽检测结果。
对c肽结果的解读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胰岛素功能、胰岛素抵抗情况、胰岛素敏感性等重要信息,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精氨酸试验c肽结果的含义:1. 高c肽水平:高c肽水平可能意味着胰岛素分泌过多,这可能是因为胰岛β细胞受到损伤或过度刺激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
高c肽水平也可能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会刺激胰岛β细胞不断分泌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稳定。
高c肽水平需要进一步检查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以确定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 正常c肽水平:正常c肽水平表明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处于正常范围内,机体蛋白质代谢情况良好。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分析,比如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检结果等,来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胰岛素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情况。
精氨酸试验c肽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情况来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患者的胰岛素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情况,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对于高c肽水平和低c肽水平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精氨酸试验c肽结果的含义,提高对胰岛素功能的认识。
第二篇示例:精氨酸试验是一种常用于检测血液中C肽水平的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C肽的浓度来反映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及胰岛素抵抗程度。
C肽是由胰岛β细胞在合成胰岛素的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其浓度能够间接反映出胰岛素的分泌情况,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胰岛素的代谢情况。
通过精氨酸试验获得的C肽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做出一系列的判断和诊断,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糖尿病患者精氨酸刺激试验在临床中护理体会

糖尿病患者精氨酸刺激试验在临床中护理体会作者:孙信英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232-01【摘要】目的进行精氨酸刺激试验对糖尿病患者全程观察及护理。
方法对45例行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试验前的准备及心理开导,试验中、试验后的观察及护理。
结果 2例患者因年龄大、记忆力差而推迟了试验;1例患者因恐慌抽血而拒绝试验;2例患者在试验中、试验后出现了头晕、面部潮红、口舌麻木感,症状轻微,持续5分钟后自行缓解。
结论试验前充分准备,试验中、试验后密切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无不良事件发生,消除患者的顾虑,确保结果准确性。
【关键词】糖尿病精氨酸刺激试验护理目前,国际上研究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主要方法有葡萄糖、非葡萄糖物质刺激及β细胞分泌其他物质功能的检测[1]。
如静脉葡萄糖耐糖试验(IVGTT)、口服葡萄糖耐糖试验(OGTT)、精氨酸刺激试验等。
近年来临床研究已充分证实精氨酸刺激试验能较准确地反映β细胞快速胰岛素分泌功能。
胰岛β细胞功能紊乱是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之一,胰岛β细胞功能检查的结果常用于糖尿病自然病程研究以及分型,对其功能作定量评估对糖尿病分型、病因诊断、功能诊断、治疗和预后估计具有重要价值[2]。
因此,正确的操作方法及准时的护理观察对精氨酸刺激试验的准确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我科内分泌科2011年2月~2011年02月,45例精氨酸刺激试验的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5例精氨酸刺激试验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0例,年龄40~75岁。
患者病情稳定,无明显心、肝、肾疾病,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其他可能影响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急慢性疾病,无严重高血压(血压≥160/100mmHg)。
1.2 方法病人取仰卧位。
一侧肘正中静脉置留置针,予以采血用;并采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三项(即0分钟)。
精氨酸刺激试验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精氨酸刺激试验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马晓静;吴松华
【期刊名称】《医师进修杂志》
【年(卷),期】2004(027)005
【摘要】自上世纪60年代发现静脉给予精氨酸(arginine,Arg)能刺激胰岛素(INS)、胰高糖素(Glg)释放,并将Arg用于评估糖尿病(DM)患者残存的β细胞功能。
近年来临床研究已证实Arg刺激试验能较准确反映β细胞储备功能,故被临床上广泛采用。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马晓静;吴松华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2002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
【相关文献】
1.精氨酸刺激试验评估胰岛β细胞1相分泌功能的价值及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指导作用 [J], 朱小鹏;颜红梅;常薪霞;夏明锋;王柳;卞华;高鑫
2.2型糖尿病患者精氨酸刺激试验与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的安全性比较 [J], 刘湘茹;杨斌;胡德龙;房洁新
3.精氨酸刺激试验(AST)对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相胰岛分泌功能的评估 [J], 戚文群;史爱梅;蒋泽;唐宝康
4.精氨酸刺激试验与OGTT试验两种方法的护理实施比较 [J], 万安娜; 辜静文
5.精氨酸刺激试验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J], 马晓静; 吴松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氨酸试验 c肽结果的解读

精氨酸试验 c肽结果的解读
精氨酸试验 C肽结果的解读。
精氨酸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方法,而C肽是
一种由胰岛素分泌细胞产生的肽类物质。
通过进行精氨酸试验并测
量C肽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胰岛素的分泌情况,从而诊断糖尿
病和其他胰岛素相关疾病。
当进行精氨酸试验后,C肽水平的结果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1. 正常范围,如果C肽水平在正常范围内,这表明胰岛素分泌
功能正常。
这对于排除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疾病非常重要,例如胰岛
素瘤等。
2. 高于正常范围,C肽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胰岛素抵抗
或胰岛素过度分泌。
这可能是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症状的指示。
3. 低于正常范围,C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胰岛素分泌
不足,这可能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或其他胰岛素分泌障碍的迹象。
总之,精氨酸试验C肽结果的解读对于评估胰岛素分泌功能至
关重要。
医生将根据C肽水平的结果和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做出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因此,及时进行精氨酸试验并解读C肽结
果对于糖尿病和其他胰岛素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在矮小症患儿诊断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在矮小症患儿诊断中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1. 矮小症概述矮小症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它表现为身体生长缓慢或停止,导致成年身高低于正常人群。
矮小症的症状和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生长激素缺乏症。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够促进身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包括骨骼、肌肉和脂肪细胞。
生长激素缺乏会导致身体生长缓慢,而且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内分泌问题,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腺发育不良等。
矮小症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的挑战之一。
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是进行生长激素刺激试验。
这种试验可以通过刺激儿童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来判断是否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症。
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是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2. 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的原理和流程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是一种生长激素刺激试验,其原理是通过给予左旋多巴和精氨酸,来刺激儿童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
具体步骤如下:1.病人需要在试验前10-12小时内禁食;2.首先在早晨进行基础血液检查,测定空腹血糖值、碱性磷酸酶、肾功能指标等;3.给予左旋多巴和精氨酸口服,待2小时后进行血液检查,检测血清生长激素、白蛋白、尿素氮等指标变化;4.检查完毕后,病人可以进食并留院观察24-48小时。
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的优点是刺激效果好、干扰因素少、判断准确率高。
但是,该试验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3. 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在进行左旋多巴联合精氨酸激发试验时,患儿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心悸等。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给患儿带来较大的不适和痛苦。
因此,临床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3.1 不良反应的观察1.头痛:对于头痛的患儿,可以适量按摩、热敷或给予一些头痛药物缓解症状;2.恶心和呕吐:可以协助患儿进行呕吐,同时给予适量的止吐药物;3.腹泻:可以给予一些止泻药物并注意补充水分;4.心悸:为了避免患儿的心理恐惧,护士需要进行有效的安抚和沟通。
精氨酸试验

• 查阅文献:留置针采血过程中,不使用生 理盐水封管,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痛苦,而 且使用方便,还能减少溶血对检测项目的 影响。
或为短暂轻微的口内金属感或者轻度舌头短暂麻刺灼热感等且能耐受持续时间多为515s7419并于推注完1min内基本消失静脉快速推注仅诱发快速胰岛素分泌相第一相第一相是精氨酸刺激后短时间内出现的一个胰岛素快速分泌阶段将胰岛细胞储存的胰岛素释放入血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快速升高并快速下降第一相反应的是细胞的分泌功能第二相是精氨酸刺激后增加胰岛素合成并缓慢释放入血反应的是胰岛细胞合成分泌能力5min胰岛素600pmoll者临床可用口服磺脲类降糖药治疗的符合率为95精氨酸试验有反应表明机体尚存在一定数量的细胞可继续分泌胰岛素若精氨酸试验无反应则机体的胰岛细胞功能已衰竭精氨酸试验具有安全简单易行经济耗时短易于规范的优点且不引起血糖骤然升高及不刺激静脉可用于各种糖耐量水平人群的筛选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精氨酸刺激试验虽能准确地评估晚期糖耐量降低和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但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对传统的分别多次抽血易产生恐惧心理甚至拒绝做此试验从而影响对胰岛功能的评估患者情绪紧张也一定程度影响检查的结果
静脉留置套管针采血及封管方 法对血标本质量的影响
• 精氨酸刺激试验虽能准确地评估晚期糖耐量降低和糖尿病患者胰 岛素分泌功能,但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对传统的分别多次抽血易产 生恐惧心理,甚至拒绝做此试验,从而影响对胰岛功能的评估,患 者情绪紧张也一定程度影响检查的结果。 • 对一些血管不易穿刺的患者常因穿刺困难而影响每次采血时间, 造成结果不准确。而大多数被检查者,由于受高糖影响,皮肤的抵 抗力降低,对压力和刺激的敏感性增加,一旦破损易发生感染,伤 口难以愈合。运用静脉留置针后,避免了反复多次穿刺; 同时解 除了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精氨酸刺激试验AST对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相胰岛分泌功能的评估

精氨酸刺激试验AST对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相胰岛分泌功能的评估目的观察和评价精氨酸刺激试验(AST)对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相胰岛分泌功能的意义。
方法对该科2015—2016年的住院患者4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为2组,A组14例,为初发糖尿病组,B组28例,为继发性磺脲药物(SU)失效组,进行精氨酸刺激试验(AST),测2组患者的0、2、4、6 min的血糖,胰岛素,C肽,评估其第一相胰岛分泌功能,同时评估其安全性,实用性及临床价值。
结果精氨酸刺激试验(AST)后,2组血糖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组的胰岛素,C肽均在2 min到达峰值,峰值A组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胰岛素,C肽呈正相关性。
结论精氨酸刺激试验(AST)能较为安全的,正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相胰岛分泌功能。
标签:精氨酸刺激试验(AST);2型糖尿病;第一相胰岛分泌功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其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有关。
正常糖耐量个体的胰岛素分泌呈双相峰,即第一相(急性胰岛素反应,AIR)和第二相。
A I R减少在DM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反映了胰岛β细胞的降低,可致餐后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
2015年3月—2016年10月该次研究通过精氨酸刺激试验(AST),测其0、2、4、6 min的胰岛素及C肽值,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相胰岛分泌功能,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按病程长短分为2组,A组14例,为初发糖尿病组,B组28例,为继发性磺脲药物(SU)失效组,均排除严重心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严重的感染,外伤,肝肾功能异常者。
平均年龄(51.3±12.4)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血糖、血脂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组糖尿病患者,试验前停用降糖药,禁食12 h以上,于清晨,静坐30 min 后,在一侧手臂静脉推注盐酸精氨酸注射液20 mL(5 g),1 min内推完,对侧肘关节处,放置留置针,于0、2、4、6 min采集静脉血,分别测血糖,胰岛素,C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g刺激后PG/Ins/Cp分泌曲线
Arg刺激后P泌曲线
Arg刺激后Ins分泌曲线
Arg刺激后Cp分泌曲线
胰岛β细胞功能评价指标
NGT,NT2DM,PT2DM
三组间,TI/PG的增 值极其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NGT组的下1/4位点将可能作为β细胞功
2013年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精氨酸指数( AIR-Arg)的 正常参考值
AIR-Ins(放射免疫法)≥
30.94mU/L AIR-Cp( 放射免疫法) ≥1.9ng/mL
注释:并未用同步血糖进行校正
精氨酸刺激试验
检索策略
精氨酸刺激试验
[arginine stimulation test] 胰岛β细胞 [isletβcell] 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糖耐量受损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精氨酸指数 [Arginine Index]
能减退的判断点,帮助判断糖尿病人群胰 岛β细胞受损的程度。 2005年中华内科杂志
精氨酸指数ARI-Arg
胰岛素增值AIR-Ins为2~6min
Ins平均值
与 FIns的差值 C肽增值AIR-Cp为2~6min Cp平均值与 FCp的差值 取AIR-Arg下1/4位点作为判断胰岛β功 能的切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