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故事

合集下载

支教小故事

支教小故事

支教小故事1、家访途中支教队员和孩子一起回家,山路间有一块石头,支教队员走在前面,轻而易举的跨了过去,可是回头看,孩子却捡起了石头,丢进了山谷里,为的只是不然后面走这条山路的人绊倒,何贵英,一个仅仅7岁的孩子,当时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原来这里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可以这么小这么柔弱可是却无时无刻为他人着想,他们缺少颜料来丰富他们的生活,这更坚定了我们帮助他们的信念,一颗爱心很小,汇集起来却将是一股长流。

2、还有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本不应该再来学校的孩子依然有些来了学校,看着校长的摩托,孩子怯生生的问我:姐姐,校长还在这里吗?我一愣,回答说:找校长有什么事情吗?孩子睁着他们大大的眼睛看着我,说了一句我这辈子可能不会忘记的话:不是,因为校长不让我们再来学校了,我怕他因为我们的缘故而骂你们。

可是看着他们因为赶来学校而走山路的鞋子,上面布满的泥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在山里穿梭了多久,小小的身影应该和大大的山形成鲜明的对比,只是为了我们这些所谓的老师,孩子,我们该拿上什么来爱你呢?3、第三个故事是我们走的那天,很早很早,天上还下着大雨,山里很寂静。

与我们来的时候截然不同,队员们都打着伞低着头,走在最后拍照的队员想再给我们留念的学校拍张照片,可是回头却看见三个背影站在山坡上看着我们,队员当时忘记他手上拿的是相机,他也怕用相机去破坏那么美好的画面,原来这么早还是有孩子记挂着我们,原来我们真的存在在孩子的心里,我们知道,他们的舍不得,更怕我们哭,回来他把这个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他说希望我们记住:在山里永远有一群孩子注视着我们,他们在渴望我们带他们一起飞翔!未来我们不仅要为了自己努力,更要为了山里的那群天使而努力。

4、一天去家访的途中,孩子牵着我的手,就这样我们一起走向分别的岔路口,我已经忍不住我的眼泪,3个小女孩看着我哭,就像讨好似的去采路边的野花,野花很美,可是我这辈子也许再也无法想象有3个小女孩同时拿着花,睁着大大的眼睛,抬着头看着我,把花怯生生的塞在我的手上,然后转身再去采更多的花,然后我捧着拿都拿不下的花回了学校,也捧着数也数不清的感动与爱,还带着那句最懂事的话:姐姐我们今天来学校之前就约定好了我们是不会哭的,我们要开开心心的来玩,开开心心的和你们过一天,如果你哭的话,我会更伤心的,你要看我们难过吗?姐姐,别哭了!5、还有一个关于送也送不完的山路的故事,最开始我们踏入家访的途中的时候,何归发,一个11岁的小男孩,就把他的外套挂在了我们勾不到的书上,开始我们还不明白他这样做的用途,家访完了,他执意要送我们,我们死活不让他送,他却说他要去拿他挂在树梢上的那件衣服,他哪里只是想去拿衣服啊,是想送送我们,他以木里男孩子独有的方式来表达他要为我们做的事,木里的男孩子很倔的,不善言辞,可却以最最朴实的行为显示了他们的美好,以前听支教报告会,觉得送也送不完的山路只是一句空话,可看着何归发在独自领着我们走在前面的背影,原来感觉是这样!原来真的不是一句空话,可能他们说不出来什么,可是他们小细节的行动却总是一点一滴的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偏远山村支教感人事迹(精选5篇)

偏远山村支教感人事迹(精选5篇)

偏远山村支教感人事迹(精选5篇)偏远山村支教感人事迹精选篇1在十七年的从教生涯中,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这么多年来,我他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赞许。

从教十七年来,始终奋斗在教学第一线,从周围的教师和学生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对他来说是一笔财富,是人生最宝贵的经历。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作为一名教师,他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在十七年的教学工作中,他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

平时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在五尺讲台上,他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无论在任何岗位,他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钻研业务、更新理念他作为一名一线的英语教师,积极改进和完善英语教学方法,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

同学们都认为他是值得依赖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

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都比较喜欢上他的课。

他勤于学习,精于业务,乐于奉献。

教书时间越长,他越感觉自己的知识匮乏,学习自然成为头等大事,所以他总是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更新教育理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

多年来,他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阅读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三.踏实工作、取长补短走近他,你会发现,他的工作作风就是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每一项工作都是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他把自己学到的班级管理经验与学校的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促使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老教师支教的故事

老教师支教的故事

老教师支教的故事
十年前,老教师王老师退休后,决定利用自己的教育经验和知识,到西部贫困地区支教。

她来到了一个山区小学,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简陋,学生们的家庭背景也不太好。

王老师决定要用自己的经验和心血,帮助这些孩子们实现他们梦想的目标。

她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不仅帮助学生们补习功课,还带他们去参观附近的大城市,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拓宽视野。

在她的带领下,这个山区小学的成绩有了大幅提升,很多学生考上了更好的学校。

王老师也得到了学生们和家长们的认可和尊敬。

但是,支教的过程并不轻松,王老师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陡峭的山路让她走得气喘吁吁,有时候,学生们的家庭问题让她感到无奈。

但是,她从来没有放弃过这个支教的梦想,她始终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帮助这些孩子们改变命运。

如今,十年过去了,这个山区小学已经变得焕然一新,学生们的成绩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王老师也成为了学校和当地居民心中的传奇人物,她的教学经验和精神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王老师的支教经历,是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有一颗爱心和信念,就能改变人生的轨迹。

- 1 -。

我的支教故事征文

我的支教故事征文

我的支教故事征文《我的支教故事(篇一)》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去支教,直到那一天,脑袋一热就报名了。

嘿,这一去可真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去的那个村子,那叫一个偏僻。

刚到的时候,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到了原始部落。

村里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我拖着我的大行李箱,走得那叫一个艰难。

村里的小孩们都围过来看我这个“外来客”,眼睛里满是好奇。

我被安排住在学校的一间小屋子里,那屋子小得可怜,一张小床、一张破桌子就把屋子塞得满满当当的。

我刚把东西放下,校长就过来了。

校长是个看起来很憨厚的大叔,他笑着对我说:“小老师啊,条件是艰苦了些,你多担待。

”我连忙说:“没事儿,校长,我能行。

”第二天就开始上课了。

我教的是一群一二年级的小娃娃。

走进教室的时候,我还挺紧张的,那些小脸蛋都抬起来看着我,眼睛亮晶晶的。

我刚在黑板上写了自己的名字,一个小娃子就举手问我:“老师,你从大城市来的,大城市是不是有好多高楼大厦啊?”我笑着回答:“那可不,高楼大厦可多了,还有很多汽车,跑得比咱们村里的牛车快多了。

”这一下,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小娃娃们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

有个叫二蛋的小男孩特别调皮。

有一次上课,他在下面偷偷玩自己做的小弹弓。

我走过去,把弹弓拿起来,他还梗着脖子说:“老师,这是我自己做的,可好玩了。

”我哭笑不得地说:“二蛋啊,咱上课的时候可不能玩这个,你要是喜欢,下课老师陪你一起玩。

”他眼睛一下子亮了,说:“真的吗,老师?”从那以后啊,这二蛋上课可认真多了。

和这些小娃娃们相处久了,我发现他们都特别单纯。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拿了一个煮好的玉米给我,说:“老师,这是我家自己种的玉米,可甜了,你吃。

”我接过玉米,心里暖暖的。

看着他们那纯真的笑脸,我就想,我一定要好好教他们。

这就是我支教的开始,虽然有苦有甜,但每一天都充满了惊喜和感动。

我知道,这段支教经历将会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旅程。

《我的支教故事(篇二)》在村子里支教的日子过得飞快,我和孩子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支教的感人小故事

支教的感人小故事

支教的感人小故事《支教那些事儿》说到支教,那我可太有发言权啦!我曾经有幸参与过一次支教活动,那一段时间的经历真的是让我永生难忘,也感触颇多。

还记得我第一次走进那个乡村小学的时候,说实话,心里有点小小的落差。

跟我想象中的乡村小学不太一样,这里没有明亮宽敞的教室,教具也比较简陋。

但是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好奇和渴望的眼睛时,我瞬间就被点燃了。

我负责教孩子们语文,这可真是不容易啊!这些小家伙们那是相当调皮捣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那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我正讲得唾沫横飞呢,一个小家伙居然在下面偷偷玩弹弓,嘿,把我给气的呀!我当时就大喝一声:“那位同学,你在干嘛呢!上课要好好听讲知道不!”那小家伙被我吓得一哆嗦,赶紧把弹弓藏起来了,看着他那副模样,我又有点想笑。

不过呢,孩子们虽然调皮,但也超级可爱啊!有一次上课,我嗓子有点不舒服,咳嗽了几声,结果下课后,一群小家伙就围过来了,有的给我递水,有的说老师你要注意身体呀,哎哟喂,把我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还有一次,我们组织了一场户外活动。

那些孩子们就像是脱缰的野马似的,撒欢儿地跑啊、闹啊。

看着他们那么开心,我也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玩游戏的时候,我故意输给了一个小女孩,结果她那得意的小表情,真是太逗了。

我就开玩笑地说:“哎呀,你可真厉害,老师都比不上你啦!”小女孩眨巴着大眼睛说:“老师,下次我还能赢你!”哈哈哈,真是太可爱了。

支教的日子虽然很辛苦,但也充满了快乐和感动。

在那里,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纯真和善良,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这些孩子们或许没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他们有着最灿烂的笑容和最纯真的心灵。

回来以后,我常常会想起那段支教的时光,那些孩子们的笑脸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乡村教育,给这些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支教的感人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个都是那么珍贵,那么难忘。

如果你有机会,也一定要去感受一下哦,相信你一定会爱上那里的!。

乡村支教例子

乡村支教例子

乡村支教例子
以下是 6 条关于乡村支教例子:
1. 想想看啊,王老师去支教的那个村小,条件那叫一个艰苦呀!教室里的桌椅都摇摇晃晃的,可王老师一点都不在乎,每天乐呵呵地给孩子们上课。

有一次,一个孩子不小心摔倒磕破了膝盖,王老师心疼得哟,赶紧抱着孩子就往医务室跑。

这难道不是真正的爱吗?
2. 你知道吗,张老师在支教的时候,碰到一个特别调皮的小男孩,总是不认真听讲。

张老师可没发脾气,而是耐心地一次次找他谈心。

就像园丁对待小树苗一样,精心呵护着这个孩子成长。

后来这小男孩学习可认真啦!难道支教老师的付出不值得我们点赞吗?
3. 哎呀呀,李老师去支教的地方,孩子们都没见过电脑呢!李老师就自己凑钱买了一台二手电脑,给孩子们开了个电脑课。

孩子们那兴奋的样子,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这不就是给孩子们打开了新的世界大门吗?
4. 记得有一次,陈老师在乡村支教,遇到了一场大雨,教室都漏水啦!可陈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拿着盆子接水,还开玩笑说这是在和雨水做游戏呢。

这样乐观的老师,孩子们能不喜欢吗?
5. 说起来,刘老师支教的时候发现有个孩子家里特别困难,连书包都没有。

刘老师就自己买了书包和文具送给孩子。

这就好比是黑暗里的一束光,照亮了孩子的未来呀,不是吗?
6. 有个支教老师叫赵老师,她呀,每天下课都陪着孩子们玩游戏。

看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容,她自己也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呢。

这难道不是最美的画面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乡村支教老师们真的都太伟大啦,他们用自己的爱和付出,给乡村孩子们带来了希望和改变!。

大山支教的故事

大山支教的故事

大山支教的故事
大山支教的故事通常是指那些前往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山区学校进行支教的志愿者故事。

以下是一个大山支教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叫做小明的支教志愿者。

他是一名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

因为对山区孩子们的生活和环境感兴趣,所以决定前往中国西部的山区学校进行支教。

小明从学校出发,乘坐飞机来到了目的地。

他先到了一所小学,发现这里的孩子们非常贫困,几乎没有什么玩具、书籍和学习材料。

小明决定帮助他们改变这种情况。

他开始为学生们上课,发现他们的教育条件非常困难。

没有黑板,没有老师的讲解,只有一本教科书和一个电视。

小明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技能,制作了简单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他还帮助学生们建立了一个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了许多书籍和游戏机,让他们在学习之外也能够享受一些娱乐。

小明的努力得到了孩子们和家长的认可。

他们邀请小明来他们的家里吃饭,感谢他的帮助。

孩子们也邀请小明来他们的学校玩耍,让他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和友爱。

在支教结束后,小明回到了城市。

他感到自己的变化非常大。

他更加了解了世界,也更加关心他人。

他决定将这段经历记录下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山区教育和环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支教志愿者的精神和行为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我们应该关注他人,关心环境,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他人。

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和故事10篇

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和故事10篇

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和故事10篇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精选篇1驻村风采|在田间地头书写新时代教师风采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民心。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走村入户雪无痕,促膝交谈闻民声;他们凝心聚力追绮梦,齐耕热土断穷根。

他们用勇敢、责任与担当,托起人民最期盼的乡村振兴梦,用梦想去守护梦想,用奉献去燃起美丽乡村的无限希望。

自贵阳市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市教育系统驻村干部扎根基层,深入农户,发挥各自优势,与村"两委"班子和广大村民一起,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的征途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要带大家认识的是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研员、花溪区麦坪镇杉二村驻村干部__。

"驻村帮扶两年来,花溪区麦坪镇杉二村驻村不仅一个个富民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村里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记者在驻村干部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研员__嘴里听到杉二村的变化,也听着她驻村的故事……脱贫之后再出发,凝心聚力促振兴。

2021年5月,__被组织安排到花溪区麦坪镇杉二村驻村,她和同组的驻村工作队一行三人,带领村民发展种植业、整治村容村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发展村集体经济。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杉二村发生了明显变化,路边乱堆乱放的垃圾堆被干干净净的垃圾桶取代;进村的小路变成了平整敞亮的大道;在周边打零工的村民也组建了专门的电路维修团队,可以在附近接活,有了村集体收入。

__也成了村民心中的"亲友团"。

刚到村的__并不能完全融入到村民的生活中,她便利用自己的心理健康专业优势在驻村工作中发挥所长,主动前往当地的麦坪镇中心完小和杉木小学每周为孩子们上一堂创新思维的课程。

她发现,通过和孩子的相处更能较快地融入一个家庭,了解群众冷暖。

说到这里,她和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在校上课期间,她注意到班上有个小女孩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详细了解后才知道这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自己和奶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支教故事
----写给追逐梦想的青春还是在儿时,我的老师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

这颗种子在老师爱的雨露和关怀的阳光下,渐渐地在我心中,生了根,发芽了,长大了。

2009年7月,一个迷茫的季节,我毕业了,在校期间的我,学习的专业便是初等教育,盼望着有一天能站在讲台上,传授给孩子们知识,教育孩子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就在09年8月,男友的选择触动了我的心弦,一个青春阳光的男孩毅然选择做一名普通的乡村特岗教师,他没有怨言,没有懊悔,有的是一份执着和热爱孩子的心,他曾告诉我:山区的孩子很纯朴,很渴望关注,渴望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每个孩子的眼神中似乎在传达给我们——山里需要你们,山里的孩子需要教育,需要年轻力量!
这句话曾经深深打动过我,让我不断想象山区孩子们令教育者无法割舍的可爱眼神。

然而刚踏出校园大门的我,并未真切的体会支教的意义和孩子们那股热血澎湃的求知欲望,我想,也许支教是一向事业,但它不是我追求的事业。

怀揣着一颗对繁华都市向往的心,我毅然选择与男友分隔两地,各自奔赴自己选择的道路。

2009年9月,抱着对繁华城市的憧憬,我选择了大都市——上海,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城市,我慢慢的找到了自己的落脚点,同样选择教师职业,工作的学校是一所民办小学,这里的孩子们都是来自农民工家庭,他们跟随着在外奔波打工的父母,居无定所,来到了一个
陌生的世界,学习环境,生活环境都发生了改变,他们还仅仅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却提早接触这个复杂的社会,身边没有儿时的小伙伴,没有爷爷奶奶的溺爱,甚至没有父母的看守,早早的就要学会独立,学会在黑夜中等待加班的父母们。

在上海工作的两年间,和孩子们朝夕相处,深深的感受到农民工孩子眼神的渴望,他们缺乏家人的照顾和关爱,缺少陪伴,缺少全面的教育。

但幸运的是,国家不断调整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政策,越来越多的“都市资源”投入到基层教育、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加入到基层队伍。

显然,身边的一切正在慢慢改变,而男友独自在山区支教的行动似乎在感召着我加入他的行列,山区的孩子更需要我!
我想,这一次我是真正的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心情。

于是,我从新做了一次选择——我要去农村支教。

我要回到乡村孩子们的身边,教育他们,爱护他们,只有我们年轻一代扎根农村,只有我们把孩子们渴望的教育带到农村去,农村的孩子才有学习的机会,农村的教育才有复苏的可能,农村的条件才有改变的希望。

就在2011年的9月,我成为了一位光荣的支教志愿者,用一份优异的答卷证实了我的决心和毅力,我来到了离家乡较远的国家级贫困县,也是男友参加特岗教师的地方。

从此我们许下一个约定:无论多么艰难,无论多么困苦,只要我们的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用,相信就能为贫困山村的孩子贡献年轻人的力量。

一、坚守教师岗位,关爱每个孩子。

来到了这个陌生的环境,我担任的是学前班的老师。

这是一个十分考验人的环境,给我的第一感受是孩子特别的多,整个教室没有空隙,嘈杂的声音让我感到浮躁,但是我没有放弃,因为孩子们需要我,孩子的眼神充满了渴望。

于是,我开始着手关注每个孩子的情况,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爱好,特别是性格怪异的孩子,有的孩子对学校生活不知所措、自理能力差、连续几天哭着找妈妈,有的孩子好奇心过重,什么地方都想去玩,不知深浅,存在安全隐患,还有的孩子一旦离开老师视线,更加顽劣,惹事生非。

通过细心观察,班上孩子哪些是听话的、顽皮的、爱打架的、哪些是可以培养为班干部的,我很快对号入座,并且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个别问题孩子身上。

告诉他们现在已经是一名学生了,作为学生是应该表现更棒的,上课时要遵守纪律,听从老师教导,下课时,和伙伴们相处愉快。

并且教导他们干坏事是不受大家欢迎的。

让孩子们意识到自身在班集体的重要性,才能容纳到班里来,并收获大家的喜爱。

在我的不断努力下,孩子们渐渐习惯了在校的学习生活,并且能和老师同学们成为朋友,开始喜欢上课了,并渴望学习本领了。

二、默默用心付出,迎接新的挑战。

记得我还没有来校报到时,就已经了解到我身上的重担,不紧要教好学前班,还要完成六年级英语的教学工作,这是学校第一年开始对毕业班的英语测试,孩子们没有英语基础,考试内容却是整个小学知识,可想任务之重。

进入到这个班级时,上的第一节课便是认识英
语科目的内容,但是孩子们的反应是迷茫的。

这更加警示我今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教育他们,于是开始了应对我的新挑战。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认真做好教学计划,“备学生、备教材”,从英语基础抓起,从易到难。

起初孩子们对英语兴趣浓厚,慢慢的,随着知识的深入,任务的加重,孩子们变得不敢出声,沉默寡言。

班上有个叫唐广印的同学让我印象深刻,他是个内向的孩子,课堂上发言极少,课下几乎不和他人交流,英语基础也很薄弱。

正是这样一个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让我意识到,必须竭尽全力帮助他。

通过和班主任的交流了解到,这孩子家境困难,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和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学习上缺乏家庭辅导,丧失学习自信心。

因此,一个合适的机会我主动找他谈心,鼓励他试着开口说简短的口语,他憋红了脸,在我的示范后,他断断续续的开口说,尽管说的不标准,但这样的开始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动力。

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的以赏识的眼光激励着他,当他获取每一点进步时,同学们给以热烈的掌声。

渐渐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课堂上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偶尔在解答出较难问题时脸颊露出腼腆的微笑。

看到唐广印同学的变化,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他的进步只不仅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也给了我不断用心付出的动力。

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当然立足本职才是工作之重。

课前我认真备课,课堂详细讲解知识,课后辅导基础较差学生,做到“听、说、读、写”一起抓,让孩子们乐于读英语,主动说英语,渐渐的,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回馈,课上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了,作业完成的质量也
提高了,测试的成绩也进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一年之后的毕业考上,班里的孩子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全县排名中名列前茅,并且带动了语文数学的综合排名,成为学校迄今为止毕业成绩最好的一年,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赞扬。

这是一件多么欣慰的事情,我相信孩子的付出是有回报的,我相信我的坚持是会有收获的。

只有关爱每个孩子,和他们成为朋友,心连心,才能培育莘莘学子。

同时,我也时刻警醒自己,要戒骄戒躁,要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使命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默默耕耘的恒心。

三、收获爱情之花,绽放基层希望。

山里的生活是简单的,是乏味的,而我是在平凡的人生中体验平凡的爱情。

由于男友的感召,他在边远山区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他的鼓舞和呼唤让我在乡村里继续坚持,作为志愿者,我们没有怨言,我们有的是互相的支持和照顾。

我们同在一个乡村学校服务,从此我们成了坚守山区教书育人的亲密伴侣。

我的到来让他非常感动,也更加坚定了咱们扎根基层的信念。

在工作上我们是同事,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共同关爱照顾可爱的孩子们;在生活上我们是远离家乡的一对亲人,我们相互扶持、爱护。

当然,由于我们的特殊关系,也少不了偶尔被同事“开涮”,但更多的是领导与同事对我们的关心与照顾。

如今,我很热爱这份工作,也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尽管农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也比较清贫,但我始终坚信自己是在做一项意义非凡的工作,并且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政策的倾斜,农村学校的教
学条件将会逐步改善,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因为,孩子们成长的每一步都体现着我们的行为是有价值的。

服务的岗位也许渺小,但力量作用却不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秒它是微不足道的种子,下一秒它就可能是希望。

基层是片沃土,可以滋养未来的成功。

所以,我会一直尽情的挥洒汗水,释放生命的热情与活力,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2016.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