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小故事
偏远山村支教感人事迹(精选5篇)

偏远山村支教感人事迹(精选5篇)偏远山村支教感人事迹精选篇1在十七年的从教生涯中,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这么多年来,我他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赞许。
从教十七年来,始终奋斗在教学第一线,从周围的教师和学生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对他来说是一笔财富,是人生最宝贵的经历。
一、锤炼思想、提高境界作为一名教师,他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筹,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在十七年的教学工作中,他忠实于党的教育事业。
平时注意学习党的各项时事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并运用学到的政治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在五尺讲台上,他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无论在任何岗位,他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已任,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钻研业务、更新理念他作为一名一线的英语教师,积极改进和完善英语教学方法,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
同学们都认为他是值得依赖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
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都比较喜欢上他的课。
他勤于学习,精于业务,乐于奉献。
教书时间越长,他越感觉自己的知识匮乏,学习自然成为头等大事,所以他总是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更新教育理念,了解课改的新动向。
多年来,他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课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阅读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三.踏实工作、取长补短走近他,你会发现,他的工作作风就是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都是高标准严要求,每一项工作都是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他把自己学到的班级管理经验与学校的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促使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云贵川地区支教故事

云贵川地区支教故事很久以前,在云贵川地区的一个偏远山村,有一位年轻的小学教师。
这个山村位于高山深处,交通不便,村民们生活贫苦,孩子们几乎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小教师叫明明,他热爱教育事业,特别希望能为这些孩子带来改变。
他申请参加了一项支教计划,希望能够到这个山村支教一段时间。
经过筛选和培训,他成功地成为支教队伍的一员。
到达山村的第一天,明明看到了这里的贫困和落后。
学校简陋破旧,许多孩子们穿着破烂的衣服,赤着脚走在泥泞的小道上。
面对这样的情景,明明心生深深的愧疚和责任感。
尽管条件艰苦,明明依然坚持教学工作。
他带着无限耐心和热情,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和个人成长。
他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讲解课程,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逐渐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明明发现,这些孩子们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都拥有非常聪明的头脑和无限的潜力。
他决心用心去教育他们,帮助他们走出贫困的生活。
他不仅仅在课堂上教学,还利用课余时间去走访孩子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困境。
他通过募捐和争取社会资源,帮助这些孩子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通过他的努力,山村的孩子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他们的学习成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些孩子甚至考上了优质学校。
他们开始相信,只要努力学习,改变命运是完全可能的。
明明在山村支教的经历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他不仅教会了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带去了希望和勇气。
这些孩子们终于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可能性,并且决心为了梦想而奋斗。
支教结束后,明明离开了山村。
但他深深记住了这段支教经历,继续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
多年后,这个山村的孩子们通过网络找到了明明,表达了他们的感谢和祝福。
明明的支教故事在云贵川地区传为佳话,激励着更多的人参与到教育事业中来。
无论环境有多艰难,只要有热爱和责任心,每个人都可以为改变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支教的感人小故事

支教的感人小故事《支教那些事儿》说到支教,那我可太有发言权啦!我曾经有幸参与过一次支教活动,那一段时间的经历真的是让我永生难忘,也感触颇多。
还记得我第一次走进那个乡村小学的时候,说实话,心里有点小小的落差。
跟我想象中的乡村小学不太一样,这里没有明亮宽敞的教室,教具也比较简陋。
但是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好奇和渴望的眼睛时,我瞬间就被点燃了。
我负责教孩子们语文,这可真是不容易啊!这些小家伙们那是相当调皮捣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那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我正讲得唾沫横飞呢,一个小家伙居然在下面偷偷玩弹弓,嘿,把我给气的呀!我当时就大喝一声:“那位同学,你在干嘛呢!上课要好好听讲知道不!”那小家伙被我吓得一哆嗦,赶紧把弹弓藏起来了,看着他那副模样,我又有点想笑。
不过呢,孩子们虽然调皮,但也超级可爱啊!有一次上课,我嗓子有点不舒服,咳嗽了几声,结果下课后,一群小家伙就围过来了,有的给我递水,有的说老师你要注意身体呀,哎哟喂,把我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还有一次,我们组织了一场户外活动。
那些孩子们就像是脱缰的野马似的,撒欢儿地跑啊、闹啊。
看着他们那么开心,我也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玩游戏的时候,我故意输给了一个小女孩,结果她那得意的小表情,真是太逗了。
我就开玩笑地说:“哎呀,你可真厉害,老师都比不上你啦!”小女孩眨巴着大眼睛说:“老师,下次我还能赢你!”哈哈哈,真是太可爱了。
支教的日子虽然很辛苦,但也充满了快乐和感动。
在那里,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纯真和善良,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这些孩子们或许没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他们有着最灿烂的笑容和最纯真的心灵。
回来以后,我常常会想起那段支教的时光,那些孩子们的笑脸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乡村教育,给这些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支教的感人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个都是那么珍贵,那么难忘。
如果你有机会,也一定要去感受一下哦,相信你一定会爱上那里的!。
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和故事10篇

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和故事10篇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精选篇1驻村风采|在田间地头书写新时代教师风采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民心。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走村入户雪无痕,促膝交谈闻民声;他们凝心聚力追绮梦,齐耕热土断穷根。
他们用勇敢、责任与担当,托起人民最期盼的乡村振兴梦,用梦想去守护梦想,用奉献去燃起美丽乡村的无限希望。
自贵阳市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市教育系统驻村干部扎根基层,深入农户,发挥各自优势,与村"两委"班子和广大村民一起,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的征途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要带大家认识的是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研员、花溪区麦坪镇杉二村驻村干部__。
"驻村帮扶两年来,花溪区麦坪镇杉二村驻村不仅一个个富民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村里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记者在驻村干部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研员__嘴里听到杉二村的变化,也听着她驻村的故事……脱贫之后再出发,凝心聚力促振兴。
2021年5月,__被组织安排到花溪区麦坪镇杉二村驻村,她和同组的驻村工作队一行三人,带领村民发展种植业、整治村容村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发展村集体经济。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杉二村发生了明显变化,路边乱堆乱放的垃圾堆被干干净净的垃圾桶取代;进村的小路变成了平整敞亮的大道;在周边打零工的村民也组建了专门的电路维修团队,可以在附近接活,有了村集体收入。
__也成了村民心中的"亲友团"。
刚到村的__并不能完全融入到村民的生活中,她便利用自己的心理健康专业优势在驻村工作中发挥所长,主动前往当地的麦坪镇中心完小和杉木小学每周为孩子们上一堂创新思维的课程。
她发现,通过和孩子的相处更能较快地融入一个家庭,了解群众冷暖。
说到这里,她和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在校上课期间,她注意到班上有个小女孩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详细了解后才知道这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自己和奶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深山里的支教故事

深山里的支教故事深山里有一位年轻的支教老师,他叫李明。
李明毕业于一所知名大学,虽然有许多机会选择优越的工作,却选择了到深山支教,希望能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希望。
每天清晨,李明背上背包,踏上崎岖的山路,奔向远方的学校。
那里没有电脑、没有漂亮的教室,甚至没有供学生们用的教材。
但是,这并没有打击李明的热情。
他带着自己准备的教案,用精心准备的教具,在临时搭建的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
孩子们被李明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住了。
他把枯燥的公式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活中的实例。
他耐心地解答孩子们的问题,鼓励他们勇敢尝试。
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久违的笑声在教室里回响。
李明深知,要让孩子们真正受益,仅仅上课是不够的。
他在放学后,组织孩子们一起开展各种活动。
他教孩子们植树、种菜,让他们了解自然的美妙;他引导孩子们参与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他还带领孩子们登山、露营,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无限可能。
时间飞逝,李明在深山支教已经度过了三年。
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让他感到骄傲和满足。
许多孩子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他们渴望知识,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些听话而勤奋的孩子们成为了整个山区的骄傲。
然而,李明也面临着离别的时刻。
他知道,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现在是时候将这些孩子交给更多的好老师去培养了。
他在最后一堂课上告诉孩子们,支教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启发他们的思考,给他们希望和勇气。
深山里的支教故事,不仅仅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奉献和付出,更反映了教育的力量和希望的种子。
这个故事将会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继续传承下去,为更多孩子点燃希望的火焰。
三区支教故事

三区支教故事
三区支教故事有很多,比如:
在幕阜山的脚下有一个小镇,叫虹桥镇,传说这是彩虹升起的地方。
山雨之后,小镇的上空升起一道美丽的彩虹。
那彩虹似横空出世的拱桥,跨过山麓,越过沟谷,其中一端直插小镇中心。
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他们有着更重要的身份——支教老师。
徐斌原在岳阳县城关镇中学工作,5年前他报名参加由岳阳市教体局组织的三区支教队,开启他的支教之旅。
从平江板江乡到虹桥镇,他围着湘北边界上的幕阜山转了大半个圈。
去年8月底,徐斌来到虹桥镇浆市中学,这是该镇最偏远的一所中学,他任教八年级历史。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居多,学习基础差、兴趣不浓,要想快速提升教学质量,难度可想而知。
徐斌有一种天生的号召力。
孩子们爱动,他就带着他们打篮球,凝心聚力,为集体而战,为荣誉而战。
他的历史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
在每堂课的最后几分钟,他总要留一个游戏环节给孩子们,有趣味选择比拼、知识配对、选词填空等,大家都争着上台展示自己。
支教暖心小故事

支教暖心小故事故事一:暖心的礼物有一位支教老师前往偏远山区的小学任教。
这里的孩子们家境贫困,生活条件艰苦。
支教老师看到孩子们的情况后,决定为他们带来一些温暖和希望。
一天,他带着一大包礼物来到了学校。
孩子们都很好奇地围在他身边,等待着礼物的揭开。
老师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本绘本,然后让他们坐下来,开始了一场精彩的绘本故事分享。
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渴望和喜悦。
绘本故事结束后,老师又拿出了一些文具和学习用品,让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
孩子们欢呼雀跃地拿起他们新获得的宝贝,笑容洋溢在脸上。
这份暖心的礼物不仅带给了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和快乐,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了关爱和关注。
支教老师的行动让孩子们明白,世界上有人愿意为他们付出,他们并不孤单。
故事二:温暖的陪伴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有一所小学。
由于交通不便,这里的孩子们几乎与外界隔绝,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十分艰苦。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一位支教老师毅然前来支教。
老师教孩子们知识的同时,也尽力与他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他发现,这里的孩子们平时缺乏陪伴和关心,于是决定每天放学后,组织一些课外活动,陪伴他们度过孤独的时光。
有时,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手工,制作一些简单的装饰品;有时,他带着孩子们一起踏青,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有时,他与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分享快乐的时光。
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开心,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的陪伴。
在老师的身边,孩子们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有了更多的笑声和梦想。
故事三:爱心的传递一位支教老师来到了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学,他发现这里的孩子们经常缺乏衣物和生活用品。
为了帮助他们,他决定发起一次爱心募捐活动。
老师先是向亲朋好友发出了捐助的呼吁,随后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募捐信息。
很快,善心人士纷纷响应,捐助物品和款项不断涌入。
收到捐助后,老师亲自组织了一次捐赠仪式。
他将捐赠物品整理得整整齐齐,送到了每个孩子手中。
孩子们接过这些礼物时,脸上洋溢着感激和兴奋的笑容。
乡下县城支教的故事

有些感动不需要伟大,但却如丝丝涓流一样,却可以感动我们一辈子。
铭记一个人,往往只需要刹那间的感动。
但是这些感动我们的人,却需要凝结汗水和泪水行动,才能铸造一个伟岸的人格。
故事一:最美女老师得知成为“三区支教”队伍中的一员,最初内心是忐忑的,我问校长:“如果你不是校长,而是我的朋友,你会支持我的这个选择吗?”校长肯定地说:“换成是我,我也会选择去。
起码是一种人生体验。
”我诚挚感谢校长及其他老师的鼎力支持。
含着一丝期待,我开始了这段特殊的经历。
我们县第六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初中。
记得初次抵达时,学校校长特意吩咐食堂给我做了用茄子、青椒、西红柿和土豆排列组合炒出来的四个菜,简易而不简单,那一餐吃得很香,菜籽油的清香时常从回忆中飘过;住宿被安排在女生宿舍楼里,宿管杨大姐细心地在为我预留的床板上铺上了一层干净的报纸,并热情地帮我铺床;为了方便做饭,学校给我买了一个电饭锅,虽然,那个4升的硕大的电饭锅到我离开也没有用过一次,但这份温暖却一直留在我的心里。
其实温暖又何止这些?记得每周周天晚上返校后,门房张大爷都会给我端来热腾腾的“破皮袄”,憨厚地说:“我家老婆子每周都做,你尝尝。
”——尝了整整一年;管理宿舍安全的李大哥每次回家都给我带来各种蔬菜“自家种的,你放开吃,管够”;每到周五下班,同办公室的丁老师都会准时安排老公开车把我送到汽车站……这些善良淳朴的教育工作者,我和他们素昧平生。
是支教,让我有幸感受到兴隆山这片热土的温暖与真情!在寄宿制学校里管理和照顾年纪小的学生住校其实很不容易。
有很多次,生病了的孩子不去找班主任,而是径直来到我的宿舍;我和其他的老师一样,按照排好的值班表,轮流查夜;有的孩子因为想家,偷偷跑出去,我和其他值班的老师在夜色里,打着手电到学校附近的树林里拉网式寻找……点点滴滴的管理工作中越来越强烈的认识:孩子们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信任;家长托付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还有孩子的青春。
班上一个瘦弱的女生王慧慧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很少到食堂吃饭,上课从不抬头,下课也不与人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教小故事
1、家访途中支教队员和孩子一起回家,山路间有一块石头,支教队员走在前面,轻而易举的跨了过去,可是回头看,孩子却捡起了石头,丢进了山谷里,为的只是不然后面走这条山路的人绊倒,何贵英,一个仅仅7岁的孩子,当时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原来这里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可以这么小这么柔弱可是却无时无刻为他人着想,他们缺少颜料来丰富他们的生活,这更坚定了我们帮助他们的信念,一颗爱心很小,汇集起来却将是一股长流。
2、还有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本不应该再来学校的孩子依然有些来了学校,看着校长的摩托,孩子怯生生的问我:姐姐,校长还在这里吗?我一愣,回答说:找校长有什么事情吗?孩子睁着他们大大的眼睛看着我,说了一句我这辈子可能不会忘记的话:不是,因为校长不让我们再来学校了,我怕他因为我们的缘故而骂你们。
可是看着他们因为赶来学校而走山路的鞋子,上面布满的泥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在山里穿梭了多久,小小的身影应该和大大的山形成鲜明的对比,只是为了我们这些所谓的老师,孩子,我们该拿上什么来爱你呢?
3、第三个故事是我们走的那天,很早很早,天上还下着大雨,山里很寂静。
与我们来的时候截然不同,队员们都打着伞低着头,走在最后拍照的队员想再给我们留念的学校拍张照片,可是回头却看见三个背影站在山坡上看着我们,队员当时忘记他手上拿的是相机,他也怕用相机去破坏那么美好的画面,原来这么早还是有孩子记挂着我们,原来我们真的存在在孩子的心里,我们知道,他们的舍不得,更怕我们哭,回来他把这个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他说希望我们记住:在山里永远有一群孩子注视着我们,他们在渴望我们带他们一起飞翔!未来我们不仅要为了自己努力,更要为了山里的那群天使而努力。
4、一天去家访的途中,孩子牵着我的手,就这样我们一起走向分别的岔路口,我已经忍不住我的眼泪,3个小女孩看着我哭,就像讨好似的去采路边的野花,野花很美,可是我这辈子也许再也无法想象有3个小女孩同时拿着花,睁着大大的眼睛,抬着头看着我,把花怯生生的塞在我的手上,然后转身再去采更多的花,然后我捧着拿都拿不下的花回了学校,也捧着数也数不清的感动与爱,还带着那句最懂事的话:姐姐我们今天来学校之前就约定好了我们是不会哭的,我们要开开心心的来玩,开开心心的和你们过一天,如果你哭的话,我会更伤心的,你要看我们难过吗?姐姐,别哭了!
5、还有一个关于送也送不完的山路的故事,最开始我们踏入家访的途中的时候,何归发,一个11岁的小男孩,就把他的外套挂在了我们勾不到的书上,开始我们还不明白他这样做的用途,家访完了,他执意要送我们,我们死活不让他送,他却说他要去拿他挂在树梢上的那件衣服,他哪里只是想去拿衣服啊,是想送送我们,他以木里男孩子独有的方式来表达他要为我们做的事,木里的男孩子很倔的,不善言辞,可却以最最朴实的行为显示了他们的美好,以前听支教报告会,觉得送也送不完的山路只是一句空话,可看着何归发在独自领着我们走在前面的背影,原来感觉是这样!原来真的不是一句空话,可能他们说不出来什么,可是他们小细节的行动却总是一点一滴的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