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辨析
词义辨析与近义词辨析

词义辨析与近义词辨析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而词义辨析与近义词辨析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正确地理解与运用不同词汇的意思,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精确性与准确性。
本文将通过阐述词义辨析与近义词辨析的概念、意义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与技巧。
一、词义辨析概述1. 词义辨析的定义与意义词义辨析是指对于不同词语之间的意义差异进行辨别与区分。
在语言学中,每个词汇都有其特定的意义,而词义辨析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理解并正确运用这些词汇。
准确地辨析词义能够提高沟通交流的效率与质量,避免产生歧义,使语言表达更加精准准确。
2. 词义辨析的方法与技巧在进行词义辨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上下文语境:仔细研读句子或段落的上下文,分析其中的语境,寻找线索来推测未知词汇的意义。
- 词根与词缀:了解词根与词缀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出相关词汇的意思。
例如,"tele"表示远程,"phone"表示声音,结合在一起,可以推测出"telephone"的意思是远程通信设备。
- 同反义关系:通过对比一个词汇的同义词与反义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具体含义。
- 次要意义与非主要含义:一些词汇可能有多个意义,因此需要分辨其主要意思与次要含义,以免产生混淆。
二、近义词辨析概述1. 近义词辨析的定义与意义近义词辨析是指对于意思相近但用法与语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进行辨别与区分。
在日常生活与语言应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语义相近的词汇,充分理解其差异有助于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
2. 近义词辨析的方法与技巧在进行近义词辨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词义与感情色彩:近义词之间的差异可以体现在词义的细微差别上,以及所传达的感情色彩上。
例如,"喜欢"与"爱"都表达了对某物或某人的好感,但"喜欢"更强调兴趣与愉悦,而"爱"则更加深情而含蓄。
辨析词义的八种方法

辨析词义的八种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辨析词义的那些超有趣的方法,就像探索神秘宝藏的不同钥匙一样。
有一种方法是看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本义就像是大树的根,深深扎在土里。
比如说“兵”,本义是兵器,就像那寒光闪闪的剑啊矛啊,可后来引申为士兵,这就像树根上长出了繁茂的枝叶,从一个冰冷的物件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人。
然后是通过反义词来辨析。
反义词就像一对对欢喜冤家。
像“高”和“低”,高就像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低呢就像山脚下的小土坡。
要是你搞不清一个词的意思,看看它的反义词,就像看镜子里的自己,能更清楚地明白这个词到底啥样。
语境辨析法也超有趣。
词在不同的语境里就像演员在不同的舞台上。
“意思”这个词,在“你这是什么意思”里是一种询问目的、意图,就像在探询一个神秘包裹里装的啥。
在“这事儿真有意思”里又变成了有趣、好玩的意思,就像从严肃的办公室一下子到了欢乐的游乐场。
还有拆字法呢。
把一个词拆成几个部分就像拆乐高积木。
“休息”,“休”是一个人靠在树上,那就是休息的状态啊,这多形象,仿佛看到一个疲惫的人靠在大树下乘凉打盹儿,“息”有停止的意思,两个字一组合,休息的词义就明明白白了。
从词的感情色彩辨析也很有门道。
褒义词就像漂亮的花,像“善良”,那是散发着芬芳的花朵。
贬义词就像臭臭的榴莲,比如“狡猾”,一闻到就感觉不太好。
中性词呢就像路边的石头,不香也不臭,像“结果”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不带有明显的感情偏向。
构词法也能帮我们辨析词义。
像“火车”,“火”表示动力来源,“车”就是交通工具的类别,合起来就知道是靠火(现在是其他能源啦)驱动的车,就像给一个模糊的影子画上了清晰的轮廓。
对比法也很厉害。
拿近义词对比就像比较双胞胎。
“寂静”和“安静”,寂静就像深山老林里那种连落叶声都能听见的极度安静,安静呢就像图书馆里的氛围,有那么一点细微的差别,就像双胞胎虽然长得像但性格还是有小不同。
联想辨析法超好玩。
看到“天空”这个词,就联想到广阔无垠的蓝色大幕布,星星是幕布上的钻石,白云是棉花糖。
词义辨析区分近义词与词语辨析

词义辨析区分近义词与词语辨析词义辨析,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对于近义词以及词语辨析的深入探讨和区分。
通过对近义词的差异和词语辨析的细微区别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以更加准确地使用和理解语言,增强沟通的准确性。
本文将就词义辨析、近义词以及词语辨析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帮助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这些概念并正确运用。
一、词义辨析词义辨析是一种对于具有相似或接近意义的词汇进行分析和区分的过程。
常见的词义辨析包括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概念。
1. 同义词同义词指的是在语义上相近或相似的词语。
这些词语之间往往能够互相替代,但在具体语境中可能存在微妙的差别。
比如,“美丽”和“漂亮”就是两个同义词,都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物的外貌或特征。
2. 反义词反义词指的是在语义上具有相反意义的词语。
它们的用法和含义完全相反,常常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极端。
比如,“善良”和“邪恶”就是两个反义词,分别表示一种积极的品质和消极的品质。
3. 近义词近义词指的是在语义上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词语。
它们的用法和含义存在细微差别,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运用。
比如,“幸福”和“快乐”就是两个近义词,都表示一种心情愉悦的状态,但“幸福”更强调长久和内心的满足,而“快乐”则更偏向一时的愉快和欢笑。
二、词语辨析词语辨析是对于在具体语境中容易混淆的词汇进行分析和区分的过程。
常见的词语辨析包括同根词、易混词、近音词等概念。
1. 同根词同根词指的是在词根或词义上存在联系的词汇。
它们可能在形态上有所变化,但在含义上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比如,“国家”和“国际”就是两个同根词,都与“国”这个词根有关,表示与国家及其关系有关的概念。
2. 易混词易混词指的是在形式或含义上非常相近,容易混淆的词汇。
这些词语之间的差异可能非常微妙,需要仔细辨别。
比如,“讲”和“讲解”就是两个易混词,在日常用语中可以互相替代,但在学术或正式场合中有所区别,前者表示简单的表述,后者则表示详尽解释。
词语辨析词义辨析总结大全

词语辨析词义辨析总结大全在汉语中,有许多词语的意思非常相似,容易引起混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本文将对常见的词义进行辨析总结。
以下是详细内容:1. 常见词义的辨析(1)适应与适合适应指一个人或物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得适宜,能够适应新的情况;适合指符合、适宜于某种具体目的或条件。
例如:他在新环境中很快适应了。
这双鞋很适合这条裙子。
(2)探究与研究探究指发现新事物、新道理等,多用于深入探索未知领域;而研究侧重于对已有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分析。
例如: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这个专家一直致力于研究新药的开发。
(3)发展与进步发展指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渐变化和演变;进步指事物在质量、水平等方面的积极向前发展。
例如:这个村庄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他在学业上有很大的进步。
(4)平等与公平平等指人与人在权利和地位上一样,没有差别;公平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公正地对待每个人或事物。
例如: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
这个裁判对待每个队伍都非常公平。
(5)观点与立场观点指对问题的看法、认识或主张;立场指对问题的基本态度或对某一方面的选择。
例如:他的观点是值得考虑的。
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有不同的立场。
(6)抱怨与批评抱怨指对某一事物或情况表示不满,常带有情绪色彩;批评指对某一行为或观点进行评判,是一种客观的评价。
例如:他对食堂的饭菜常常抱怨。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批评。
(7)积极与进取积极指对工作、学习等充满热情和主动性;进取指积极主动、敢于开拓进取。
例如:他在工作中总是保持积极的态度。
他是一个勇于进取的年轻人。
2. 词义辨析总结本文对一些常见词义进行了辨析总结,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并避免混淆。
词义的准确运用对于语言表达的清晰和有效十分重要,希望本文能为读者带来帮助。
词义辨析知识点总结

词义辨析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的语言学习中,词义辨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意义,能够让我们的表达更加清晰、准确,避免产生误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系统地总结一下词义辨析的相关知识点。
一、词义的类型词义可以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本义是指词语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比如“兵”这个字,本义是“兵器”。
引申义是由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兵”后来引申为“士兵”“军队”等意思。
比喻义则是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的意义。
例如“心腹”,本指人体的中心部分,常用来比喻“亲信的人”。
二、词义的性质1、概括性词义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它不是指某个具体的个体,而是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比如“书”这个词,不是特指某一本具体的书,而是泛指各种装订成册的著作。
2、模糊性有些词义的边界不是十分清晰,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比如“高”和“矮”之间,并没有绝对明确的界限。
3、民族性不同的民族对于同一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词义表达,这反映了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三、词义辨析的方法1、从词义的范围大小进行辨析有些词的意义范围较大,有些则较小。
比如“战争”和“战役”,“战争”涵盖的范围更广,包括了多个“战役”。
2、从词义的轻重程度进行辨析词语在表达的程度上有轻重之分。
“批评”和“批判”,“批判”的程度就比“批评”更重。
3、从词义的侧重点进行辨析即使是意思相近的词,侧重点也可能不同。
“安静”和“宁静”,“安静”侧重于没有声音,“宁静”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平和。
4、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行辨析词语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
“成果”“结果”“后果”,“成果”是褒义,“后果”是贬义,“结果”则是中性。
5、从词语的搭配对象进行辨析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搭配习惯。
“交流”通常与“思想”“经验”等搭配,“交换”则常与“礼物”“意见”等搭配。
四、常见易混淆词义辨析1、“必须”与“必需”“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必需”则表示一定要有,不可少。
词语的词义辨析

词语的词义辨析词语的词义辨析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经常会遇到需要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的情况。
正确的词义辨析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还可以避免语言的误解和歧义。
下面将从几个常见的词对展开,进行词义辨析的讨论。
一、比较和对比比较和对比都表示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照、衡量或评价的行为。
但是它们的用法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比较强调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整体上的相似或不同的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说:“他们两个人的身高相差不大,比较相似。
”这里的“比较”是对两个人进行身高的整体性评价。
对比则强调将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异同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照。
例如,我们可以说:“这两幅画的题材不同,色彩对比鲜明。
”这里的“对比”是对两幅画的具体特点进行对照和评价。
二、事实和真相事实和真相都是对客观存在或发生的事情进行描述和揭示。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揭示的程度和客观性。
事实强调客观存在的具体情况、数据或描述。
例如,我们可以说:“历史事实证明,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这里的“事实”指的是已经发生过的、可考证的历史事件。
真相则强调对事情本质的全面揭示和理解。
例如,我们可以说:“真相是,背后的原因是政治斗争和利益冲突。
”这里的“真相”指的是深层次的原因和真实情况。
三、观点和看法观点和看法都是个人或团体对事物的态度和意见。
它们的区别在于程度和深度。
观点强调个人或团体的对某个问题的立场和主张。
例如,我们可以说:“我的观点是,环境保护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责任。
”这里的“观点”指的是对环境保护的价值和原则的看法。
看法则强调个人或团体对某个事物的具体看法和印象。
例如,我们可以说:“我对这个城市的发展有自己的看法。
”这里的“看法”指的是对城市发展现状或某个方面的个人体会和观察。
四、习惯和习性习惯和习性都指一个人或动物长期形成的某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反应方式。
它们的区别在于行为的形成方式和稳定性。
习惯强调的是长期的积累和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
单词词义辨析方法

单词词义辨析方法词义辨析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理解和使用单词的不同词义对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词义辨析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单词。
一、上下文法上下文法是通过分析词语所处的语境,来推断其具体的含义。
当我们遇到一个生词或多义词时,可以通过周围的词语和句子来推测其词义。
因为单词的意思往往与其他单词存在逻辑关系,通过理解上下文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出单词的具体含义。
举例来说,当我们遇到单词"bank"时,如果它出现在与金钱、财务相关的语境中,那么它的意思可能是"银行";而如果它出现在与河流、自然景观相关的语境中,那么它的意思可能是"河岸"。
通过上下文法,我们可以根据单词所处的语境来推断其词义,提高我们对单词意思的准确理解。
二、词汇搭配法词汇搭配法是通过观察词语与其他单词的搭配方式,来确定其词义。
不同的词义往往与不同的搭配相关,通过了解常用的词汇搭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单词的具体含义。
举例来说,当我们遇到单词"fast"时,如果它与"food"搭配在一起,那么它的意思可能是"快餐";而如果它与"running"搭配在一起,那么它的意思可能是"快速"。
通过观察词语的常用搭配,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准确地使用单词。
三、词根词缀法词根词缀法是通过分析单词的构成部分,来推测其词义。
英语单词往往由词根、词缀和其他附加部分组成,了解常见的词根和词缀对于理解单词的意思非常有帮助。
举例来说,当我们遇到不熟悉的单词"unbelievable"时,通过分析它的构成结构,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词缀"un-"表示否定,词根"believe"表示相信,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该单词的意思是"不可信的"。
词义辨析

九年级1.[暗淡◇黯淡]二者都指不明朗。
不同的是:“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2.[爱好◇嗜好]“爱好”是动词,多用于好的方面,如“他爱好音乐”。
“嗜好”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多用于不好的方面,如“嗜好赌博”。
3.[暴发◇爆发]“爆发”:①指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外迸出,如“火山爆发”等;②指通过外部冲突而发生质变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起义运动重大事变,如“爆发革命”;③指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或事变突然发生,如“会场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暴发”①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如“山洪暴发”;②指突然发财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
4.[变换◇变幻]“变换”指事物的一定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的事物,如“变换一下位置”。
“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事物,如“世界上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
5.[病例◇病历]“病例”指某种疾病的例子,如“这种病例,我们已有成熟的医案”。
“病历”指医疗部门记载病情、诊断和处理方法的记录,也叫病案,如“病人出院时,不要忘记带上病历”。
6.[不力◇不利]“不力”指不尽力,不得力,如“办事不力”。
“不利”指没有好处,不顺利,如“这个地形不利于我军而有利于敌军”。
7.[部署◇布置]“部署”指安排布置人力、物力、任务等,一般指大规模地、全面地、原则地安排配置,多指上级安排任务,如“指挥员的正确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
“布置”指在一些活动中作出安排,多指具体的安排、配置等。
8.[不止◇不只]“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字或范围,如“类似情况不止一次发生”。
“不只”不但,“不仅”常与“也”“且”呼应,表递进关系,如“不只生产发展了,生活也改善了。
”9.[毕竟◇到底]都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如“这部书虽然有缺页,毕竟是珍本”。
但“到底”还表示经一番曲折后才实现的情况,如“新方法到底试验成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义辨析1.保障/保证①资本主义的两党制不过是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方法,它绝不能保障劳动人民的自由权利。
②该校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每一个教师有一定的时间进修业务,提高专业水平。
【辨析】“保障”强调保护(生命、财产、权力),使不受侵犯和破坏。
“保证”指担保,确保既定的要求标准,不打折扣。
2.包含/饱含①文章的这一段落包含着好几层意思。
②他的胸中饱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辨析】“包含”是事物本身所含有的意思。
“饱含”是充满的意思。
3.必须/必需①他们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四万多元资金,就添置了各种必需的设备,建起了一座小化工厂。
②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的任务提到首要地位。
【辨析】“必须”副词,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一定要。
在句子中作状语。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不可少。
在句子中可作谓语中心语、定语。
4.暴发/爆发①1919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②山洪暴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辨析】“暴发”是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可引申为发财得势之意,多含贬义;“暴发”不能带宾语。
“爆发”本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如火山爆发,可引申为力量、情绪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爆发”可以带宾语。
5.摈弃/抛弃①摒弃旧观念,接受新思想。
②为了金钱,他抛弃了家庭,这种做法为人唾弃。
【辨析】“摈弃”有抛弃意,但多用于抽象。
“抛弃”多用于具体。
6.波及/涉及①对伊战争所耗费的大量军费开支必然波及美国经济的发展,继而引起全球经济的震荡。
②这起案件涉及好几个人。
【辨析】“波及”强调影响到,“涉及”强调关联到。
7.不止/不只①他恐怕不止六十岁了。
②水库不只要修,而且一定要修好。
【辨析】“不止”是超出一定数量或范围,动词。
“不只”是不但的意思,属连词,用在递进关系得复句中。
8.不齿/不耻①此人坏事做绝,为大家所不齿。
②他虽是著名学者,但却不耻于向别人讨教。
【辨析】“不齿”指不与同列(表示鄙视),如“人所不齿”。
“不耻”指不以之为羞耻。
如“不耻下问”。
9.不及/不如①《梅花三弄》不及《春江花月夜》幽雅动人。
②与其花这么多时间打电话,不如骑车去一趟。
【辨析】“不及”只用来比较不同的人或事物,因此只能前后都是名词。
“不如”除用于比较人或事物外,还可以比较动作行为的利弊得失,因此除名词外,前后可以是动词或小句。
10.查看/察看①审计人员仔细查看了每一张销售单据,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②气象员一天两次察看风向,及时向指挥所报告。
【辨析】“查看”检查、观察(事物的情况),如查看灾情。
“察看”为了解情况而细看,如察看风向、察看动静。
11.出生/出身①1900年农历8月13日,方志敏就出生在这个山村里。
②我是打铁的出身,大老粗,不会说客套话。
【辨析】“出生”指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动词。
“出身”指个人的经历或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名词。
如店员出身,工人出身,农民出身等。
12.窜改/篡改①这个成语用法已约定俗成,不能随意窜改。
②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篡改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辨析】“窜改”是改动的意思,窜改的对象一般指成语、文件、古书等。
“篡改”是用作伪的手段改变或曲解,篡改的对象适用于比较重大问题,具有贬义色彩,一般指经典、理论、政策等。
13.大肆/大事①这部电视剧播出前并未大事宣传,可播出后却成为热门话题。
②台湾当局近年将“弹性外交”引入联合国领域,大肆鼓吹重返或加入联合国。
【辨析】“大肆”指毫无顾忌地(做坏事),如“大肆吹嘘”、“大肆挥霍”,含贬义。
“大事”指大力从事,如“大事渲染”。
14.诞生/诞辰①今年,是梅兰芳、周信芳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一百周年诞辰。
②外国把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
【辨析】“诞生”指人出生,动词。
“诞辰”是人的生日,名词。
15.典范/典型①这位作家留下了大量的典范之作。
②雷锋是毛泽东同志亲手树起的典型。
【辨析】“典范”是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只能用于好的方面,为名词。
“典型”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
有正面的、有反面的,为名词;另一种意义是具有代表性的,为形容词,可受副词修饰。
而“典范”不能受副词修饰。
16.督促/敦促①已经布置了的工作,应该认真督促检查。
②欧盟对伊朗重启铀浓缩这一举动表示忧虑,并敦促伊朗尽快回到谈判桌前。
【辨析】“督促”指监督催促。
常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敦促” 指恳切地催促。
常用于外交场合。
17.度过/渡过①人们的接济帮他渡过了难关。
②在日本东京,单身独居的人,可以租用“临时家庭成员”伴随他度过寂寞的星期天。
【辨析】“度过”是经过的意思,用在时间上。
“渡过”也是经过的意思,用于经过江河、海洋等空间概念;也指由这一岸到那一岸,比喻跨越,如“渡过难关”。
18.遏止/遏制①他遏制不住内心的苦闷,终于痛哭起来。
②滔滔江水,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辨析】“遏止”是运用压力使之停止,在语意上比“遏制”重,常用于猛力阻止事物的发展。
“遏制”是用力限制、控制;用于自己对自己,常跟情绪配合。
19.恶化/恶劣①如果不注意防护,地下水和地表水一样也可能受到污染,使水质恶化。
②这种恶劣行径,一定会遭到人们的强烈谴责。
【辨析】“恶化”指某种情况或某种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另指某种情况或某种事物变坏,均为动词。
“恶劣”是很坏的意思,为贬义,形容词;“恶劣”常跟“态度”、“行为”、“行径”、“作风”、“表现”、“影响”、“环境”、“气候”等词语搭配。
20.反应/反映①别人喊他,他好像没有什么反应,仍专心致志地看书。
②美国广播公司的工作人员说,观众对这部电视纪录片的强烈反应,反映了美国人民盼望同中国人民有更多的友好往来。
【辨析】“反应”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或由某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大多用作名词,亦可作动词。
“反映”有两种含义:一是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二是把客观情况告诉给上级。
这两种含义都作动词。
“反映”的另一种用法是作名词,意思对人对事的批评性的意见。
21.法制/法治①广泛深入地开展法治教育,是实行法制,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
【辨析】“法制”指法律制度,名词。
“法治”指依法治理国家,作动词使用。
22.妨碍/妨害①吸烟妨害健康。
②大声说话会妨碍别人学习。
【辨析】“妨碍”是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或阻碍事情进行。
“妨碍”是有害于。
23.分辨/分辩/争辩①青年人应当努力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②他们两人谁也不肯服输,分辩得很激烈。
③你知道错了就赶快承认,不要再找借口为自己争辩了。
【辨析】“分辨”表示区别、辨别的意思;动词,可带宾语,多用于区别人或事物。
“分辩”是用语言辩驳;动词,不带宾语,多用于争辩是非曲直。
“争辩”争论、辩论的意思。
24.伏法/服法①在这里,罪犯被培养成了认罪服法,遵守监规,文明礼貌的守法群体。
②公审大会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已于当日伏法。
【辨析】“伏法”指(犯人)被执行死刑。
“服法”指服从法律。
25.扶养/抚养①一部分中年人生活负担很重,除了抚养子女,还要扶养老人【辨析】“扶养”是用财物养活的意思,多用于晚辈对长辈,也可以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对平辈。
“抚养”是用精神或行为爱护并教养的意思,只能用于长辈对晚辈,与“赡养”的适用范围相反。
26.富余/富裕①山东省近年来粮食富余,粮价下跌。
②小王到外地做了几年苦活,挣到了钱,生活富裕起来了。
【辨析】“富余”是足够而剩余,语意的重点在“余”上,“余”是剩余、多余的意思。
“富裕”是专指财物充裕,语意的重点在“裕”字上,“裕”是丰富、充足的意思。
在语法上,“富余”不能被副词修饰,只能带宾语或补语;“富裕”则能被副词修饰,如“不富裕”、“十分富裕”,又可带补语,如“富裕起来”。
27.给/给以①对于工作上作出成绩的同志,要给以适当的鼓励。
②他有困难,我们应当给他帮助【辨析】用“给以”时,受动者必须放在主语前或“给以”前。
受动者如放在动词后,就要用“给”。
28.顾问/过问我的老师张教授是这本书的顾问。
因为王书记过问了这件事,张主任就不便插手了。
【辨析】“顾问”原是“顾而问之”两个动词的联合,现在专指有专门知识,提供意见或计划的人,为名词,如“军事顾问”、“法律顾问”等。
“过问”指管事,为动词。
29.雇佣/雇用①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
②资本生存的条件是雇佣劳动。
【辨析】“雇佣”是用货币购买劳动力,为名词,作定语不加助词“的”,如“雇佣军”、“雇佣劳动”等。
“雇用”是出钱让人为自己做事,为动词,如“雇用临时工”、“雇用职员”等;如作定语,一定要加助词“的”。
30.贯串/贯穿①这条公路贯穿本省十几个县市。
②众多的材料要用中心思想来贯串(贯穿)才能形成一个整体【辨析】“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多用于抽象事物。
“贯穿”,用于具体事物,使穿过、连通的意思;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同“贯串”用法。
由此,凡用“贯串”的,大多可以用“贯穿”更换;但用“贯穿”穿过、连通意义的,不能用“贯串”更换。
31.功效/功能/工效①这种洗衣机省水省电,功效齐全,很受消费者欢迎。
②使用这种牙膏,不仅能洁齿爽口,而且有防治牙病的功能。
③采用这种新工艺,工效可以提高三倍。
【辨析】“功效”指功能;效率。
“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
“工效”指工作效率。
32.工夫/功夫①这个杂技演员真有功夫。
②他三天工夫就学会了游泳。
【辨析】“工夫”指时间或空闲时间。
“功夫” 指本领或造诣。
33.沟通/勾通①许多汽车出租单位都设立了监督电话,以便沟通与乘客的联系,监督服务质量。
②这个集团内外勾通,干了不少违法的勾当。
【辨析】“沟通”是使两方能通连,属褒义词,如“沟通思想”、“沟通两国文化”。
“勾通”是暗中串通、勾结,属贬义词。
34.贯注/灌注①时间,对于把全部精力都贯注到壮丽的革命事业中的人来说总是跑得太快。
②工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连续灌注水泥的新方法,缩短了工时,提前完成了任务。
【辨析】“贯注”指在精神、精力、注意力等方面集中投入,不能带宾语,常带补语。
“灌注”原指液态物质浇进注入,引申为精神力量的输入,带宾语。
35.国是/国事①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来自五十六个民族的人大代表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商国是。
②新当选的总统将对我国进行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
【辨析】“国是”指国家大计、方针、政策之类,是较为抽象的事。
“国事”指国家大事,是较为具体的情况。
36.核算/合算①对每一种新产品,他们都认真仔细地核算生产成本,再确定销售价格。
②引进这套设备费用大一些,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合算的。
【辨析】“核算”指核查计算,动词。
“合算” 一作形容词使用,指人力物力花费少而收效大。
二作动词使用,多指算计。
37.化装/化妆.①根据自己的脸形、肤色等方面的特点,适当地进行化妆,才能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