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流域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近年来,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太湖的环境和改善水质,综合治理水污染已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从污染源控制、生态修复和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找到一种综合治理水污染的可行方法。

首先,污染源控制是治理水污染的关键。

太湖流域的污染主要来自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

在农业方面,应推行科学断肥、施肥量精确施用和合理使用农药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在工业方面,应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产业的环保水平。

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应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污水处理的能力,减少污水直排太湖的现象。

其次,生态修复也是综合治理水污染的一项重要工作。

太湖流域的生态系统已受到了严重破坏,很多湖泊已经成为富营养化的“绿水青藻”景象。

为了恢复太湖的生态平衡,应加强湖泊水质监测和水质净化工程建设,定期清除湖泊中的浮游植物和有害藻类,恢复湖泊的水质清澈度。

同时,要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受损湿地,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此外,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强化也是综合治理水污染的保障。

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促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然而,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执行力度不够,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水污染行为,形成治理水污染的强大合力。

综合治理太湖流域水污染需要各方的协同合作。

政府部门应加强组织和统筹,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强大的合力。

同时,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污染治理的意识和参与度。

企业应加大环保投入,改善生产工艺,促进绿色发展。

市民应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

综上所述,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从源头控制污染、修复生态系统和强化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加强各方的合作与协调,共同为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其水环境质量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然而,近年来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峻,不仅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还对周边地区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了威胁。

为了实现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有效治理和恢复,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建议。

首先,应加强水污染源监管和管理。

要加强对太湖流域污染源企业的监管力度,切实履行企业环境责任,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限制,并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污染源的减排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此外,还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合理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限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加强耕地保护,减少农田径流中的污染物输入量。

其次,要强化太湖流域水体水质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太湖流域水体监测网络,包括实时监测站点和定点监测站点,并且实时共享监测数据和信息。

通过监测体系,能够及时获得水体水质变化信息,更好地判断水污染的来源和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同时,还要加强科学研究,加深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规律的认识,以指导后续的治理工作。

第三,要加强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

在治理水环境污染方面,应注重防治结合,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手段。

例如,建设雨水径流收集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负荷;修建湿地和人工植物滤池,通过湿地植物的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建设水质净化设施,如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和修建取水口远离污染源等。

通过这些治理工程的建设,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水体污染物的输入,实现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此外,还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

太湖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一直比较紧张,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的压力。

因此,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机制,合理规划和管理太湖流域的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应提倡节约用水的理念,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通过推广节水器具、制定水资源税收政策等措施,降低水资源消耗量。

有关苏州太湖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的问题调研

有关苏州太湖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的问题调研

有关苏州太湖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的问题调研古人苏轼曾对太湖有过这样一段描写“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从来不著万斛船,一苇渔舟恣奔快。

仙坛古洞不可到,空听余澜鸣湃湃,,”。

幽幽八百里太湖,总给人们心旷神怡的清新与滂沱。

昔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已然烟消云散,如今的太湖正面临着一个持久的嘴边话题――水环境污染。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素有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

对于当前太湖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太湖流域人口、工业咼度密集,水质型缺水、水量型缺水现象并存,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突出,需要进一步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落实供水安全应急职责。

二是太湖流域水污染形势严峻,直接影响到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比其他流域更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流域排污总量控制。

三是太湖流域不同行政区域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矛盾突出,破坏太湖岸线、占用太湖水域等现象比较突出,湖区淤积严重,需要通过立法建立有效的流域管理协调机制,强化对太湖水域、水资源的保护。

四是各部门、各地方在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例如加强流域防汛抗旱调度、以流域为单元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地区间生态效益补偿、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分配和调度等,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化、法制化。

曾今的碧水蓝天,湖光倒影已经成为昨天的辉煌,今天的太湖不再拥有往日的游客熙攘,泊船瓜洲,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泛舟湖上,你会发现眼前的湖面没有那么晶莹剔透、清澈见底。

鱼儿不再有它们往日嬉戏的水上天堂,茂密的芦苇、疯长的蓝藻(俗称水葫芦)挤占了它们的生活空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太湖水质的下降呢?随着环太湖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由于工业和城乡生活污水量及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处理水平较低,致使水资源污染严重。

如太湖流域的大量化工、印染、电镀、制药等高风险企业,还有一部分规模不大但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都没有将污水的处理标准放在首要的位置,工业废水没有完全达到有关部门的规定,就时不时的往太湖里排放,这就必然导致水质的不断下降,,当然,农业方面的农药化肥还没有得到合理的排放与处理,这也是导致太湖水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排污到治污:泰晤士河水污染治理研究

从排污到治污:泰晤士河水污染治理研究

r ANG Yo u - l i e
( 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y。 H e f e j 2 3 0 0 3 9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he T eU p u i f o n o f T h a me s wa t e r i s a l o n g - s t a n d i n g p r o b l e m, a f t e r t h e i n d u s t ia r l r e v o l u t i o n, i n d u s t r i l a w a s t e w a t e r a n d d o me s i t c
fd o i s c h a r g e f r o m 1 8 5 8 t o 1 8 9 1 , g o v e r n me n t b u i l t i n t e r c e p t u n d e r g r o u n d s e w a g e d i s p o s l a n e t w o r k, t r a n s f e r r e d he t s e w ge a t o he t i r v e r mo u t h, t o s o me e x t e n t , r du e c e he t p o U u i t o n. F r o m 1 9 5 5 t o 1 9 7 5, b a s d e o n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s e w a g e t r e a t me n t wo r k s o n b o t h s i d e s o f t h e i f v e r,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wa t e r h a s b e e n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i mp r o v d, e b si a c a l l y es r t o r e d t h e e c o s y s t e ms o f T h m e a s . F r o m wa t e r p o H u i f o n t o he t e n v i r o n me n t mo d e l , i t s e x er p i e n c e s i s s i g n i i f c nt a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i t o n i n C h i n a.

太湖水污染原因、现状及治理概要

太湖水污染原因、现状及治理概要

近20年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 来的Ⅱ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Ⅳ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2 个等级,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 富营养为主。
高锰酸钾指数:1990—2004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虽然除了2000年外,其它年份的高锰酸盐指 数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但是浓度增加趋势不容忽视。 总磷指标:除1990年和1991年基本满足Ⅲ水质标准外,其它年份均超标。1990—1995年,总磷 指标呈明显增加趋势;1995—1999年,呈下降趋势;受入湖水量偏小的影响,2000年总磷指 标浓度变大;2000—2004年,呈下降趋势。 总氮指标:一直高于Ⅲ水质标准,甚至高于Ⅴ水质标准且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总氮已成为太 湖首要污染指标,必须从严控制。
治理蓝藻的方法

常用的治理方法分为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耗时长投资大, 实施难度大 化学灭杀只是一时解决了问题, 但是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 有可能造成 二次污染
生物治藻
•微生物治理 •食藻生物防治 •水生植物抑制
物理治藻
•用船把它捞出来 •声波振动 •引水冲刷
化学治藻
气候
年最高水温出现在7、8月,年最低水 温出现在12月下旬~2月上旬,历年最 高水温达38℃,最低水温0℃,水温年 变幅介于29.5和38.0℃之间,历年平 均变幅34℃左右,历年平均水温为 17.1℃。太湖历年平均水温较陆上气 温高1.3℃且各月平均水温均高于气温
虽然其只占全国总面积的0.4%,人口 占全国的3%,却创造了全国11.6%的 GDP和16.7%的财政收入。太湖地区城 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乡镇工业发达 ,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淡水鱼业产 值也占有较高比重。太湖是我国重要

泰晤士河下游水环境治理

泰晤士河下游水环境治理

泰晤士河下游水环境治理YVETTE DE GARIS摘要泰晤士河伦敦上游段的水质状况一直是相当良好的。

但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上叶,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污水处理设施没有相应发展,流经伦敦市区的感潮河段的河水被废水严重污染了。

本文将要描述过去200年来,河流水质恶化以及经治理后恢复的过程,这期间的几个阶段,由于缺少资金,河流水质遭到极大地破坏。

第一个阶段从1800年到1850年,伦敦人口从100万增加到275万,泰晤士河被污水严重污染。

其后,政府当局修建了拦截式地下排污系统。

这套系统对伦敦污染治理起到了抑制作用,但将市区的污染问题转移到了伦敦下游的河口处,他们在这里修建了污水仓库以存储污水,等退潮时将污水排入河流;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上叶,伦敦人口暴增到800万,当时,30公里的感潮河段完全缺氧。

于是,在河的两岸各修建了一座污水处理厂,代替原来的污水仓库。

这项措施见效很快,河流水质马上明显好转。

现在,泰晤士河下游被认为是世界上通过首都城市最清的河流,118种鱼群生活在这里,其中还包括鲑鱼。

尽管泰晤士河的污水治理很成功,但是,偶尔的暴雨会将污染物直接冲到河流而引起污染,这种现象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1.引言整治恢复泰晤士河的工作前前后后共用了约120年的时间,花费了相当于几十亿美元的代价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效。

这项辣手的工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中间隔了80年。

第一个阶段从1860年开始,到1875年结束,期间修建了城市地下排污系统;第二个阶段为1955~1975年,期间引进了整套的污水处理设备。

本文将论述从开始污染到现在污染治理基本完成为止,各个阶段的污染和治理情况。

同时,本文也将提到当前由于暴雨而引起的下水道溢流而造成的污染现象。

2.第一个污染阶段1800~185019世纪上叶,伦敦的人口增加很快,1800年约为100万,而到1850年增加至275万。

人口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生活污水的增加,这些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泰晤士河的感潮河段。

浅谈太湖流域水污染

浅谈太湖流域水污染太湖流域地处我国东部,属于典型的湖泊、水网地区,境内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自然条件非常优越,几百年来一直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富庶发达的鱼米之乡。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大潮,太湖流域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工、农、商业多业并举,城市、乡村齐头并进,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在经济建设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太湖流域在水资源方面却陷入了困境。

其中尤为突出的便是水污染问题。

报告披露,80年代初,太湖平均水质为二类。

随着环太湖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太湖排污口设置、船舶污染物排放、入湖河道污染。

政府投入了过百亿元资金,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太湖水污染问题并未在根本上得到缓解,水环境恶化状况也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由于流域内纺织、印染、化工等一些高耗水、重污染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居高不下,部分企业甚至存在超标排放、偷偷排放现象,加上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对太湖水环境的影响,使得太湖流域污水治理速度远远跟不上排污量的增长,导致太湖湖区水体富营养化非常严重。

自2001年起,太湖开始年年出现大面积蓝藻,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这种威胁所隐含的危机终于在2007年5月29日全面爆发,导致数百万无锡市民饮用水困难,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度恐慌。

毫无疑问,太湖流域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沉重代价,这样的结果,令人深思,值得警醒。

问题的关键在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多年,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太湖水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的确,太湖流域严重的水污染状况,已经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将来也必然会妨碍整个流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因而必须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措施。

太湖流域严重的水污染状况之所以能够形成,源于多方面的原因,因而对其治理并非易事,需要群策群力,多管齐下。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一、引言太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不仅是江苏省重要的饮用水源,还承载着众多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

然而,近年来太湖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湖泊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方法,以期为当地水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二、水污染形势及原因1.水污染形势太湖流域水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富营养化、蓝藻暴发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超标。

大量污水直排、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显著加重了太湖水体的污染程度。

2.水污染原因首先,太湖流域人口众多,各类活动导致的污水直排和农业面源污染成为重要原因。

其次,农业的过度施肥和过度使用农药,使养分和农药超出太湖承载能力,导致其富营养化和蓝藻暴发。

此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直接排入太湖,严重污染湖泊水质。

三、综合治理方法1.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采取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手段,合理调度水资源供应,降低流域水污染风险。

2.加强污水处理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提高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水质要求。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科学施肥制度和减少化肥使用。

3.控制工业废水排放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尾水回用。

4.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管建立严格的环境执法体系,加大对非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监管,完善环境排污许可制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惩处,形成强大的环境保护力量。

5.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太湖流域水环境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培养更多的水环境专业人才,加强技术创新,开发出低成本、高效率的水污染治理技术。

四、治理效果评估治理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需要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对水质指标、蓝藻浓度和有害物质含量的监测,评估综合治理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结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现状与治理

近20年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 来的Ⅱ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Ⅳ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2 个等级,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 富营养为主。
高锰酸钾指数:1990—2004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虽然除了2000年外,其它年份的高锰酸盐 指数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但是浓度增加趋势不容忽视。 总磷指标:除1990年和1991年基本满足Ⅲ水质标准外,其它年份均超标。1990—1995年, 总磷指标呈明显增加趋势;1995—1999年,呈下降趋势;受入湖水量偏小的影响,2000年 总磷指标浓度变大;2000—2004年,呈下降趋势。 总氮指标:一直高于Ⅲ水质标准,甚至高于Ⅴ水质标准且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总氮已成为太 湖首要污染指标,必须从严控制。
太湖流域地区随着工业化、城市 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人口剧增 ,产生的生活污水量较之以前迅 速增大。
与此同时,排污管道铺设不健全 、处理没施跟不上城市化进程的 步伐,致使污水未经处理或只经 过简单的处理,就排入到太湖中 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N、P元 素物质。
船舶
土地利用方式转换
❖ 部分河流被填埋,一些河流虽然未被填埋,但阻隔了与其它水系之间的沟通
为17.1℃。太湖历年平均水温较陆上
气温高1.3℃且各月平均水温均高于气

经济
虽然其只占全国总面积的0.4%,人口
占全国的3%,却创造了全国11.6%
的GDP和16.7%的财政收入。太湖地
区城市化水平居全国之首,乡镇工业
发达,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淡水鱼
业产值也占有较高比重。太湖是我国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
太湖水污染现状、原因分 析及治理措施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 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 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如果把太湖流域视为人 体的话,无论从其地理位置、轮廓还是战略功能上 看,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 脏”,纵横交错的河网,就是维系该地区生存、发

浅论太湖地区水污染的治理

浅论太湖地区水污染的治理摘要:太湖流域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重点,近年来,苏、锡、杭地区不惜巨资投入治理太湖工程,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太湖地区污染治理仍然滞后于经济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湖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水质恶化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由于水污染严重,该地区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嘉兴地区还引发了地面沉降等一系列问题,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本文就太湖地区污染现状及原因做初步分析,并探索其问题的解决办法,并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太湖流域,污染,治理,对策2007年5月29日太湖水因严重污染,暴发蓝藻,致使以水美闻名的太湖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一潭死水,水体变色,腥臭难闻,无锡城区百万居民饮水困难,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太湖流域地处东南沿海,其中浙江境内跨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所占面积为太湖流域面积的33.4%,杭嘉湖地区的污染治理对治太工程来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来,太湖流域内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水每年向太湖的排放量达53亿吨,使得太湖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泔水缸”,在默默忍受了几十年之后,终于借助蓝藻滋生全面暴发。

这为我国水污染治理再次敲响了警钟,这是没有从思想深处树立科学发展观所造成的恶果,也是太湖流域治理多年来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的症结所在。

1.杭嘉湖地区污染现状1.1.治污取得阶段性成果“九五”期间,浙江环保局制定了《太湖流域浙江省水体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00年远景规划》。

其目标是:太湖流域浙江省内到2000年,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湖州境内地面水基本保持三类标准,嘉兴地面水质提高一个类别,运河变清。

自太湖蓝藻暴发以来,江苏省就把太湖治理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坚持“科学治太、铁腕治污”,太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流域水环境有所改善,水质富营养化状态由中度转为轻度,蓝藻发生面积和频率明显下降。

1.2.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太湖流域经济发展迅速,而降低排污措施不力,结果造成水质严重污染,尽管多年来太湖周边地区在治理太湖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有关专家认为,由于湖泊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太湖的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要恢复该地区生态平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4
67
1 157 1819 (含伦敦 890
700 万人)
江苏 、
太湖 浙江 、 3169 1 120 上海
13617 3 65213 989178
相比较而言 ,泰晤士河的河流长度 、流域面积 、 年均降水量 、年均径流总量和流域人口均小于太湖 流域 ,而太湖流域人口密度却大于泰晤士河流域 ,可 见太湖流域面对的环境压力要大于泰晤士河流域 。 而太湖流域除山丘区外还为典型的河网密集地区 , 河网密度非常高 ,达 313 km/ km2 ,地势低平 ,水流比 较平缓 ,且有往复流 ,水污染后治理难度大 。复杂的 平原水系加大了治理太湖的难度 ,也从另一方面说 明了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的。 1. 3 影响作用
泰晤士河的第 2 次水质恶化发生在 20 世纪的 前半叶 (1900~1950 年) 。这个时期伦敦人口增长到 800 万 ,污水量和生化需氧量 (BOD) 负荷不断增长 , 由于污水处理厂排放大量污水 、雨水增加污染负荷 , 加之 20 世纪 40 年代英国开始使用合成洗涤剂 ,合 成洗涤剂污染和电厂废水热污染使得泰晤士河长达 30 km 的河段完全缺氧 。
占全国总人口的 218 %[3] 。
两个流域自然条件见表 1 。
表 1 泰晤士河与太湖自然条件比较
流域
流经 地区
流域 面积/ 万 km2
多年平 年平均 年均径 均降水 流量/ 流总量/ 量/ mm (m3·s - 1) 亿 m3
流域 人口/ 万人
人口 密度/ (人·km - 2)
泰晤 英国南 士河 部六郡 113
Key words :water pollution ; Thames River Basin ; Taihu Basin ; comprehensive governance
在流域治理方面 ,许多发达国家经历了先污染 后治理的过程 ,经过长达几十年甚至百年的治理 ,走 出了成功的治理之路 。
英国的泰晤士河在 18 世纪以前 ,风景如画 、水 产丰富 、水质优良 ,是世界上著名的鲑鱼产地 。19 世纪始 ,由于工业的急剧发展和人口大幅度增加 ,泰 晤士河受到严重污染 ,因饮用水受到污染曾 4 次发 生霍乱 ,19 世纪 50 年代初水质恶化状况达到顶点 。 英国政府耗资 300 多亿英镑 ,经过 150 年的不懈综 合治理 ,终于使泰晤士河“起死回生”,成为世界上流 经首都的最干净的河流[1] 。
1 泰晤士河流域与太湖流域主要特征对比
1. 1 地理位置 泰晤士河是英国南部的一条河流 ,起源于英格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07bjy068)
作者简介 :史虹 (1965 —) ,女 ,江苏南京人 ,副编审 ,博士 ,主要从事战略管理及管理咨询研究 。E2mail :shong6578 @126. com
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 ,在全国占 有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 。经过多年努力 ,太湖水污 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 ,污染治
理仍然滞后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水污染物排放量 远远超过环境容量 ,污染严重的状况尚未根本改观 。 尤其是 2007 年 5 月 ,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 ,无锡市 水源地水质遭受严重污染 ,由此而发生的供水危机 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太湖流域水污染防 治已经成为国家环保工作的重点 ,具有重要的示范 作用 。研究泰晤士河流域的治理经验 ,可以从其污 染与治理的过程与启示中借鉴一些经验方法及教 训 ,对正承受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压力的我 国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
目前 ,太湖的工业污染源主要集中在纺织印染 业 、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食品制造业等领 域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 ,污染排放量迅速增加 。随 着产业转移加快 ,一些技术含量低 、污染严重的工业 企业转移到了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 ,大量工业污染 沿着河网进入太湖 ,使太湖工业污染控制更加困难 。
更为严峻的现实是 ,农业和城市生活等含氨氮 和磷污水的排放 ,加剧了太湖水体的富营养化 。有 关数据显示 ,太湖地区人口密度已达 1 000 人/ km2 左右 ,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城市人口 的膨胀使得很多生活污水得不到处理就排入了太湖 。 甚至有的污水处理厂因其每日接纳的污水量超过了 其设计日处理能力 ,本身也成了一个大污染源。
均流量一般为 241 m3/ s ,夏季枯水期的平均流量一
般为 1412 m3/ s ,多年平均流量为 1819 m3/ s[2] 。
太湖 流 域 面 积 为 36 895 km2 , 流 域 水 面 积 为
5 551 km2 ,约占流域总面积的 15 % , 其中湖泊面积
3 160 km2 (按面积大于 015 km2 的水面积统计) ,占流
域平 原 面 积 29 557 km2 的 1017 % , 湖 泊 总 蓄 水 量
57168 亿 m3 ,河道面积 2 392 km2 。太湖流域是长江
中下游 7 个湖泊集中区之一 ,也是我国第三大淡水
湖 ,是江南的一颗璀璨明珠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
步发展 ,到 2000 年末 ,全流域人口为 3 65213 万 ,约
泰晤士河流域指从伦敦起 ,沿泰晤士河向东延 伸 60 km , 直到北海入海口的两岸 。伦敦人口 760
万 ,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统计服务人口 1200 万 。在 英国历史上泰晤士河流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1991 年 ,泰晤士河流域开始作为一个再发展整体区 域来规划 ,并作为英国最重要的增长和再发展区域 来规划[4 ]22 。
泰晤士河流域在 19 世纪前半叶、产业革命后 , 人口集中 ,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 理直接排入河内 ,加之沿岸都堆积了大量垃圾污物 , 使该河成为伦敦的一条排污明沟 。夏季臭气熏天 , 致使沿河的国会大厦 、伦敦钟楼等不得不紧闭门窗 。 由于伦敦饮水遭受污染及清晨常有大雾弥漫与工业 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掺混 ,终于 多次暴发了霍乱大流行和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 件 ,如 1831~1832 年 、1848~1849 年 、1853~1854 年 和 1865~1866 年 ,伦敦曾 4 次连续暴发了霍乱 ,这 几次流行病夺走了 4 万多市民的生命[5] 。
要分属江苏省 、浙江省和上海市两省一市 。
1. 2 自然条件
泰晤士河流域面积 13 000 km2 。泰晤士河流域
全年降水比较均匀, 水位稳定, 在特定顿
( Teddington) 上游来水最大流量为 1 050 m3/ s ,最小流
量为 0191 m3/ s ,年平均流量 71 m3/ s ;冬季丰水期平
·90 ·
兰西部格洛斯特郡的刻瓷沃尔德山 ,经南部六郡 ,向
东流往伦敦 ,最后在诺尔沙洲处与北海汇合与沿河 10 多座城
市 ,因此被称为英国的“母亲河”。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南缘 ,三面临江滨
海 ,一面环山 ,北抵长江 ,东临东海 ,南滨钱塘江 ,西
以天目山 、茅山等山区为界 。太湖流域行政区划主
2 泰 晤 士 河 流 域 与 太 湖 流 域 水 污 染 情 况 对比
2. 1 污染阶段及成因 泰晤士河历史上发生两次水质严重恶化的时
期 。第 1 次水质恶化是 19 世纪前半叶 (1800~1850 年) 。从伦敦到格雷夫赛河污染尤为严重 。在这个 时期伦敦人口由 100 万增加到 275 万 。伴随着城市 建设和工业的迅猛发展 ,泰晤士河污染日益加重 ,特 别是随着工业的发展 ,人口迅速膨胀 ,大量的生活废 弃物排入河中污染河水 。特别是 1850 年英国法律 规定房屋的卫生间要使用抽水马桶 ,所有废水都必 须排入下水道 ,再经下水道排入泰晤士河 。这一措 施加重了河水污染 ,1850 年河水含氧量几乎为零 。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曾经让人引以为豪的我 国苏南乡镇企业大繁荣是太湖流域水污染的源头 , 在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 ,却没有对环境保护引起足 够的重视 。2007 年 5 月以来 ,太湖 、滇池 、巢湖蓝藻 的接连暴发 ,标志着太湖流域水污染进入密集暴发 阶段 。
泰晤士河第 1 次水质严重恶化的原因主要是由 于工业发展 、人口膨胀 、生活废弃物污染河水 。
长三角地区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 、长江入 海口 。长江三角洲自然条件优越 ,区位优势明显 ,经 济基础良好 ,以 1990 年浦东开发为标志 ,长江三角 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 地区之一 。而太湖流域又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 区 ,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和 巨大的贡献 。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water pollution governance of Thames River basin and Taihu basin
Shi Hong ( B usiness School , Hohai University , Nanjing 210098 , China)
泰晤士河第 2 次水质严重恶化主要原因是由于 污水处理厂排放大量污水 、雨水增加污染负荷 、合成 洗涤剂污染 、电厂废水热污染 。
太湖流域的蓝藻危害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就已 经开始了 。蓝藻最早就出现在太湖的五里湖 。此
·91 ·
后 ,蓝藻年年都会光顾太湖 ,暴发的规模和频率也不 断增加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是每年暴发 2~3 次 , 而 90 年代中后期每年要暴发 4~5 次 ,并逐渐向湖 心区扩展 。据 2000 年的监测结果显示 ,太湖的湖心 区域已经出现严重的蓝藻 。近年来太湖蓝藻的发生 几乎是全流域的 。
第 25 卷第 5 期 2009 年 9 月
水资源保护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Vol. 25 No. 5 Sep. 2009
泰晤士河流域与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比较分析
史 虹
(河海大学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