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合架与颌位关系

合集下载

口腔医学论述题

口腔医学论述题

牙合与颌位的关系:牙合是上、下颌牙列的对位接触关系,颌位是指个体下颌骨的空间位置,由于下颌牙生长在下颌骨上,故下颌骨的空间位置直接影响牙列的对位接触关系。

牙合与颌位的概念不同,牙合指的是牙,颌位则是下颌骨的位置。

牙合有多种类型,单基本形态仅有牙尖交错牙合、前伸牙合和侧牙合三种。

颌位也仅有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和下颌姿势位三种形式。

牙尖叫错牙合的解剖特点:1.上、下颌牙列中线对齐,除下颌中切牙和上颌第三磨牙外,同时存在一个牙对应两个牙的关系;2.上颌牙列超过并覆盖下颌牙列,形成覆盖和覆牙合关系;3..上、下颌牙列的牙合面广泛存在尖窝互锁、沟嵴嵌合的咬合状态,主要强调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对位关系简述上颌骨的支柱及支架结构:有三对支柱。

1.尖牙支柱起自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沿眶内侧缘经额突至额骨,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

2.颧突支柱起自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后分为两支,分别至额骨和颅底,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3.翼突支柱由蝶骨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链接而成,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简述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特点: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髁突、颞骨关节面、关节盘、关节囊和韧带构成,具有负重关节的特点,也具有球窝关节的灵活性,使得颞下颌关节既能承受咀嚼时的巨大压力,又能担负言语和表情中需要关节灵活运动的功能。

关节盘将每侧的关节又分为两个独立关节,左右侧必经联合运动,一侧关节的上、下腔可分别以不同方式活动,其复杂性在关节功能紊乱的治疗措施选择时应慎重。

颞下颌关节的形态还与牙合的形态协调在临床口腔实践中应加注意。

简述咀嚼肌的起止及其与下颌运动的关系:颞肌起自颞窝和颞深筋膜的深面,肌束向下经颧弓深面止于冠突和下颌支前缘至第三磨牙远中,能上提下颌、后退运动和侧方运动。

咬肌起自上颌骨颧突和颧弓下缘,向后下止于咬肌粗隆和下颌支外侧面,能上提下颌、前伸运动和参与侧方运动。

翼内肌起自翼突窝、颚骨锥突和上颌关节,止于下颌角内侧面的翼肌粗隆,能上提下颌和参与侧方运动。

牙合架与颌位关系ppt课件

牙合架与颌位关系ppt课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口腔医生技师对牙合架的要求
希望牙合架能够稳定准确可靠地重现
患者个体上颌牙列对于颞下颌关节的空间结构关系 患者个体下颌牙列对于上颌牙列的各种位置关系(正中,侧方,前伸颌位 关系) 患者个体下颌运动特征 ( 在各种位置关系之间移动的全过程 )
咬合问题的提出
闭口咬合时,下颌相对于上颌的生理性基准位置 在此基准位置,上下牙列的接触关系(静态分布) 下颌生理性运动(前伸运动,侧方运动)时,上下牙列 运动时的接触关系(接触点的动态移行) 研究上述下颌生理运动及静态和动态牙合接触关系 的规律,并抽象为一定的数学关系,使之能在机械结 构上重现 设计模仿颅颌结构的机械装置(牙合架),将颌骨牙列 的形态(模型)和功能(铰链轴位置,髁导,切导等参 数)转移到机械装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MPP的解剖特征
定位基础:颞肌、翼外肌上头、咬 肌收缩力与下颌骨的重力平衡 下颌骨的位置:ICP下方1~4mm
垂直距离:下颌在MPP时鼻底到颏下点的距离 息止牙合间隙(free way space):在MPP时,存在于上、下牙列间前大 后小的楔形间 隙,切牙区约1~4mm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如何找到“ICP”?
当上下颌做正中咬合时:
• MPP作为ICP的垂直向的参考颌位,可以由垂直距离与息止牙合间隙

简述牙合与颌位的关系

简述牙合与颌位的关系

简述牙合与颌位的关系1.引言1.1 概述牙合与颌位是牙齿和颌骨之间密切相关的概念。

牙合指的是上下牙齿之间的接触和咬合状态,而颌位则是指上下颌骨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

牙合和颌位在口腔功能和口腔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牙合和颌位可以保持牙齿的稳定性、咀嚼功能以及面部形态的协调。

牙合的不正常状态或颌位的异常偏位可能导致牙齿的不稳定、咀嚼功能的受损以及面部不对称等问题。

在正常的咬合过程中,上下牙齿之间应该有良好的接触和平衡,使得咀嚼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牙合的不正常状态可能包括牙齿过拥、交叉、开合不全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咬合力的分布和牙齿的稳定性。

颌位是指上下颌骨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关系,包括前后颌位、左右颌位以及上下颌位的平衡。

正常的颌位是保持正常牙合的基础,它可以使咀嚼力得到均衡分布,并且对牙齿、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的健康起到保护作用。

牙合和颌位的关系密不可分。

只有在正确的颌位下,牙齿才能保持良好的牙合状态。

而牙合的稳定性也能够影响颌位的稳定性。

因此,正确的牙合和颌位是保持口腔功能和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

总之,牙合和颌位是牙齿和颌骨之间密切相关的概念。

它们在口腔功能和口腔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牙合和颌位的定义和作用,对于维护口腔健康和咀嚼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进一步探讨牙合和颌位的相关知识,并对其重要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探讨牙合与颌位的关系。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给出牙合和颌位的定义,并讨论它们在口腔功能和美学方面的作用。

我们将探讨牙合的意义,即牙齿之间的咬合关系如何影响咀嚼功能和语音发音。

我们还将讨论颌位的重要性,即上下颌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面部外形和咬合功能。

然后我们会深入探讨牙合与颌位的关系,包括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我们将介绍牙合与颌位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探讨各种不同的牙合和颌位类型。

全口义齿(二)确定颌位关系和上颌架PPT课件

全口义齿(二)确定颌位关系和上颌架PPT课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宽:10mm, 高,16~18mm
宽:5mm 高:20~22mm
高:与磨牙后垫1/2平 齐
高:18~19mm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ts
33
谢谢大家
全口义齿制作——确定颌位关 系与上颌架
曹江南 湖北医药学院口腔医学院三系
目的和要求: 1. 熟悉后堤区制作方法 2. 掌握无牙颌 牙合 托的制作方法和要求 3. 掌握确定全口义齿颌位关系的方法 4. 了解面弓转移上颌架的操作方法
实习内容
1. 在上颌工作模型上制作后堤区 2. 在工作模型上制作牙合 托 3. 在仿头模上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 4. 利用面弓转移将工作模型上牙合架
实习用品:
无牙颌石膏工作模型 基托蜡片 蜡刀 酒精灯 橡皮碗
调刀 石膏 牙合平面板 垂直距离测量尺 面弓 半可调节牙合架
方法和步骤:
1. 后堤区制作 2. 在工作模型上制作牙合托 3. 确定颌位关系记录 4. 验证颌位关系 5. 面弓转移 6. 工作模型上牙合架
1.后堤区制作

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

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

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
颌位关系是指上下颌之间的关系,它对于牙齿的排列和咬合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确定颌位关系是牙科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

一、面弓法
面弓法是一种常用的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

它是通过面弓来确定上下颌之间的关系。

面弓是一种特殊的测量工具,它由两个弧形的支架和一根连接支架的杆子组成。

在使用面弓法时,先将面弓固定在患者的头部,然后让患者咬合在面弓上,通过测量面弓的长度和角度来确定上下颌之间的关系。

二、关节复位法
关节复位法是一种通过复位颞下颌关节来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

在使用关节复位法时,先让患者张开嘴巴,然后用手指按压下颌骨向后移动,直到颞下颌关节复位。

在复位的状态下,再让患者咬合,通过观察上下牙齿的接触情况来确定颌位关系。

三、牙合板法
牙合板法是一种通过牙合板来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

牙合板是一种特
殊的牙套,它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可以让患者在上下颌之间保持一
个特定的距离。

在使用牙合板法时,先让患者戴上牙合板,然后让患
者咬合在牙合板上,通过观察上下牙齿的接触情况来确定颌位关系。

四、摄影法
摄影法是一种通过拍摄照片来确定颌位关系的方法。

在使用摄影法时,先让患者张开嘴巴,然后用相机拍摄上下牙齿的照片。

通过观察照片
上上下牙齿的接触情况来确定颌位关系。

总之,确定颌位关系是牙科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以上介绍的几种
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来确定颌位关系。

牙列、 牙合 与颌位

牙列、 牙合 与颌位

下颌肌力闭合 道
牙合型 无
髁突位置 多数人居中
临床意义
维持息止牙合间隙是口腔重要 的生理现象。对维持 TMJ 、 肌肉、牙周等组织的健康是有 益的。
MPP
思考无牙颌患 者的 MPP ?
四、下颌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
(一) ICP 与 RCP
பைடு நூலகம்RCP ICP
(二) ICP 与 MPP
MPP
CR
(三)下颌肌力闭合道的终点
与牙尖交错牙
颌位
下颌骨的三种基本位置: 牙尖交错位 (牙位,正中牙合位) 后退接触位 (正中关系?) 姿势位 (息止颌位,临床休息位,肌位?)
重复性 置
牙合型
髁突位 临床意
一、牙尖交错位
牙尖交错位 (intercuspal position,ICP): 牙尖窝交错最大面积接触时下颌的位置。
ICP
重复性 ICP 依赖于 ICO ,依赖于牙的接 牙合型 触ICO ,最大牙尖窝交错
MPP
姿势位可称息止颌位 但是升颌肌群保持轻微的电位活动 姿势位也可称为临床休息位
肌电图显示:升颌肌群在 ICP 下 约 8mm ,前约 3mm 时,肌电最 低。
MPP
息止牙合间隙:在姿势位时,正常情况下,
状隙,
牙自然分开,保持前大后小的楔
2-4mm ,此间隙成为息止牙合间隙。
检查息止牙合间隙
重复性 肌功能正常
髁突位置 大多数人不偏左不偏右,居中,正中牙合位
临床意义 ICP 决定了下颌的运动型 髁

状 突
下颌肌力闭合道


的无终牙颌点患是者ICICOP 的(范ICP )
面 观
围?
二、下颌后退接触位

颌位关系的记录与转移,上牙合架操作详解

颌位关系的记录与转移,上牙合架操作详解

颌位关系的记录与转移,上牙合架操作详解案例简述在口腔临床工作中,牙合架是一种牙列缺损或缺失修复重建的常用辅助工具。

现有牙合架常分为三种类型:简单牙合架,半可调式牙合架和全可调式牙合架 (图1) 。

图1 牙合架的经典分类:a 简单牙合架结构图;b 半可调式牙合架结构图;c 全可调式牙合架结构图每种牙合架都有其功能特性,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有些口腔医生可能在根据治疗需要选择牙合架时存在困惑,此外半可调式牙合架的高频应用,正确操作也是一大难点所在。

本文将对每种牙合架的功能特性做出简单总结以及对常用的半可调牙合架的使用做出较详细的说明,希望对大家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牙合架经典的三种分类简单牙合架:有固定的髁导装置,体积小,没有转移面弓。

只能满足口颌系统正中关系位的复制。

常见的有单向运动式牙合架,多向运动式牙合架(固定髁导的多向运动式牙合架及自由运动式牙合架)。

半可调式牙合架:配有转移面弓,同时大多能够通过平直的髁导装置,形成可调的前伸髁导斜面和Bennett角,它们可以通过前伸或侧方咬合记录来调整设定相关参数。

半可调式牙合架能重现个体正中关系位和铰链开闭口,还能近似地模拟下颌其他运动。

全可调式牙合架:需要通过运动面弓(三维立体机械或电子描记仪)辅助建立个性化切导及曲线髁导结构,高仿真记录和转移个体颌位关系。

半可调牙合架的颌位关系的记录与转移,上牙合架过程详解1.面弓转移铰链轴正中关系位时下颌是通过围绕着穿过两侧髁突的铰链轴旋转来做开闭口运动的。

下颌两中切牙之中点围绕该终末铰链轴以约20cm的固定半径圆弧旋转。

为了转移复制闭合弧,终末铰链轴与上颌的位置关系必须依靠转移面弓精确定位。

转移面弓能将上颌牙合平面与髁突铰链轴之间的三维位置关系精确模拟于牙合架上。

由于经验性铰链轴点在体表通常被认为位于耳屏-外眦连线上近耳屏端13mm处(图2),我们常用的耳塞式面弓在耳道与水平转动轴之间有约12mm的补偿;在垂直方向上,为了让面弓前方弓体通过面部骨性眶轴平面作为水平参考面来定位,固位于鼻根最凹陷处的鼻托到眶轴平面之间有22mm 的补偿(图2),以上的数据及做法,适用于半可调牙合架;对于全可调牙合架,其体表铰链轴点的定位需要使用运动面弓完成。

颌位关系的转移

颌位关系的转移

2、标记髁突点
髁突点位于耳屏向
外毗方向13mm
3、固定牙合叉
加热后插入上牙合堤
离牙合平面平面约2mm
内叉起辅助固位作用,只需 插入牙合堤少许 牙合叉平面与牙合平面平行 牙合叉柄上的刻沟对准中线
3、固定牙合叉
加热后插入上牙合堤
离牙合平面平面约2mm
内叉起辅助固位作用,只需 插入牙合堤少许 牙合叉平面与牙合平面平行 牙合叉柄上的刻沟对准中线
arbitrary facebow
arbitrary facebow
arbitrary facebow
arbitrary facebow
arbitrary facebow
kinematic facebow
An instrument that indexes to the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and registers the relation of the maxillary dental arch to the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and a horizontal reference plane.
(三)转移颌位关系 的方法
(四)确定前伸髁导斜度
(五)确定侧方髁导斜度 (六)确定切导斜度
牙合架的定义
Articulator: a mechanical instrument that represents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and jaws, to which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casts may be attached to simulate some or all mandibular movement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P的解剖特征
定位基础:ICO,由ICO锁定 下颌骨的位置:由ICO决定
上下由ICO的高度决定 前后:由后牙的近远中向交错锁结决定 左右:由后牙的颊舌向交错锁结决定,一般在正中位置—正中牙合与
TMJ:髁突左右对称,位于关节窝中央 咬合关系:ICO 咀嚼肌:两侧升、降颌肌群相对平衡收缩,运动对称 神经系统:牙周膜本体感受器—中枢—咀嚼肌
正中颌位
RCP的解剖特征
定位基础:髁突最后位,决定于颞下颌韧带水平纤维的物理 性能
下颌骨的位置:自ICP后退0.5~1mm
一位、二位
TMJ:髁突左右对称,位于关节窝最后位
咬合关系:牙合接触不如ICO广泛密切
咀嚼肌:两侧颞肌后束、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颏舌骨 肌等舌骨上肌收缩
神经系统:颞下颌关节韧带感受器—中枢—咀嚼肌
解决全口义齿制作的第二个难题 记录和转移颌位关系
在口内确定上下颌之间静止咬合与咬合运动时的三维关系—— 颌位关系的记录(求关系)
将确定好的关系固定在牙合架的正确位置上 —— 转移颌位关系(上牙合架)
思考题
制作全口义齿是在哪一个颌位建的牙合? 牙合架模拟口颌系统的三步曲? 确定垂直向颌位关系的依据? 确定水平向颌位关系的依据?
上颌骨 上颌前牙
切导针
髁杆
髁导盘 下颌升支
切导盘
侧柱
下颌体 下颌架环
下颌骨
下颌前牙
牙合架
是一种装置 1)模仿上、下颌牙列以及
颞下颌关节的空间关系; 2)固定上、下颌模型; 3)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下颌运动; 4)在牙合架上完成的义齿,能符合或接近患者的实际情况
牙合架的分类
不可调牙合架
单向运动式牙合架 ( 简单牙合架 Simple articulator ) 多向运动式牙合架 ( 平均值牙合架 Average values articulator )
可调牙合架
半可调牙合架 Semi-adjustable articulator 全可调牙合架 Full-adjustable articulator
咬合问题的解决
确定人工牙列所在的位置,记录牙列与双侧颞颌关节的位置关系,在牙 合架上反映出来 确定上下牙列静态接触时,上下颌的相对位置,并在牙合架上反映出来 记录上下牙列生理运动时的规律 ( 参数 ),并在牙合架上反映出来
口腔医生技师对牙合架的要求
希望牙合架能够稳定准确可靠地重现
患者个体上颌牙列对于颞下颌关节的空间结构关系 患者个体下颌牙列对于上颌牙列的各种位置关系(正中,侧方,前伸颌位 关系) 患者个体下颌运动特征 ( 在各种位置关系之间移动的全过程 )
上颌体
上颌架环 髁球
牙合
架 的正中锁 髁结构槽
髁突 关节凹
第一步
以蜡模拟人工牙列,以面弓将人工牙列与双侧颞颌关节的位置关系记 录并转移至牙合架
面弓:包括牙合叉和弓体两部分
第二步
确定上下牙列静态接触时,上下颌的相对位置,并在牙合架上反映出来
ICP

重温什几么是个颌位重?要的概念
颌位是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颅骨)的位置
三个比较恒定的颌位
下颌运动的起点和终点—牙尖交错位(ICP) 下颌后退的终点—后退接触位(RCP) 下颌最适休息点—下颌姿势位(MPP)
MPP的解剖特征
定位基础:颞肌、翼外肌上头、咬 肌收缩力与下颌骨的重力平衡 下颌骨的位置:ICP下方1~4mm
垂直距离:下颌在MPP时鼻底到颏下点的距离 息止牙合间隙(free way space):在MPP时,存在于上、下牙列间前大 后小的楔形间 隙,切牙区约1~4mm
TMJ:髁突左右对称,位于关节窝中央略向前下的位置 咬合关系:无牙合接触 咀嚼肌:两侧颞肌、翼外肌上头、咬肌收缩 神经系统:升颌肌的牵张感受器、牙周组织、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本体感受 器、软组织的粘滞性与弹性—中枢—升颌肌
其他可重复颌位 : 前伸接触位 侧方接触位
如何找到“ICP”?
当上下颌做正中咬合时:
• MPP作为ICP的垂直向的参考颌位,可以由垂直距离与息止牙合间隙
的关系,确定ICP的高度
• RCP作为ICP的水平向的参考颌位,可以在确定了ICP高度之后,由
RCP取得ICP的左右和前后向位置
第三步
记录下颌生理运动(前伸运动、侧方运动)时上下牙列接触的规律,并在 牙合架上反映出来
颌位关系与牙合架
咬合问题的提出
闭口咬合时,下颌相对于上颌的生理性基准位置 在此基准位置,上下牙列的接触关系(静态分布) 下颌生理性运动(前伸运动,侧方运动)时,上下牙列 运动时的接触关系(接触点的动态移行) 研究上述下颌生理运动及静态和动态牙合接触关系 的规律,并抽象为一定的数学关系,使之能在机械结 构上重现 设计模仿颅颌结构的机械装置(牙合架),将颌骨牙列 的形态(模型)和功能(铰链轴位置,髁导,切导等参 数)转移到机械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