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人教版(共29页ppt)

合集下载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课程: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7--29页课题:加法运算定律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四年级下册。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对整数加减法熟练掌握,可以来探讨知识的更深层次的内容。

学生在掌握加法运算定律之后马上就会运用来进行简便计算,能够学以至用。

再往后看,就是随后要学的乘法运算定律。

加法与乘法的联系紧密,可以融会贯通,提高自己。

所以,学好本节课是以后学习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口算练习,发现并会说出加法交换律。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会发现加法结合律并能概括出来。

3.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初步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探索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准备:PPT课件、每人准备一个练习本。

目标评价方式:1、通过口算练习并总结出规律来达成目标1;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达成目标2;3、通过对口令和自编应用题来达成目标3。

教学策略:一.“发现并会说出加法交换律”解决策略:通过口算练习引出加法交换律。

口算导入新课:(1)28+72= 72+28= (2) 42+35= 35+42=(3) 36+64= 64+36= (4)153+147= 147+153=1、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a.每组算式的得数相等,只是调换了加数的位置;b.个位上的数凑起来是整十数比较好算)2、总结概括出规律。

3、课件出示规律并板书。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一说加法交换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件:运算定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件:运算定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件:运算定律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40+56=96(千米)56+40=96(千米)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40+56=56+40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

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a+b=b+a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7+36=36+()305+49=()+305b+100=()+b47+()=126+()m+()=n+()13+24=()+()第二环节探索加法结合律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师:从例2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汇报预设:方法一: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骑了多少千米”:(88+104)+96=192+96=288(千米)方法二: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88+(104+96)=88+200=288(千米)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88+104)+96=88+(104+96)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45+25)+13○45+(25+13)(36+18)+22○36+(18+22)小组讨论。

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

课时教案主备教师:执教教师:()教学内容:加法结合律(P29例2 )教学目标:1.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领会“形成问题一提出假设一验证假设一形成规律”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归纳、概括中发展数学思维。

3.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学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举例等活动发现并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通过大量实例的验证引发对规律的认识。

教材分析: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很有帮助。

由于加法结合律是在连加法运算顺序发生变化结果不变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来的,同加法交换律相比比较抽象,因此我在设计时,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观察尝试探究得出加法结合律的具体内容。

这样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仅能够分散教学难点,而且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了教学关键,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学情分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看着例2的插图叙述图意。

理解了题意,并搞清了条件和问题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计算。

通常,会有学生按顺序计算,也会有学生发现后两个加数能凑成整百数,所以先相加。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与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结果相同,都是这三天行的总路程,所以可以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总课时:1课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预设:一、情境导入1.出示教材插图,让学生说说插图的意思,并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李叔叔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3.自主列式计算。

4.请学生介绍并展示不同的算法。

(88+104)+96 88+(104+96)=192+96 =88+200=288(千米) =288(千米)5.讨论:(1)每种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2)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板书:(88+104)+96=88+(104+96)(3)从这两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想法。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PT课件(第6.4课时)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PT课件(第6.4课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知探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你能想到几种不同的方法?写一写并展示你的答案。
计算0.6+7.91+3.4+0.09。 方法二:运用加法定律计算
0.6+7.91+3.4+0.09 =0.6+3.4+7.91+0.09 =(0.6+3.4)+(7.91+0.09) =4+8 =12
加法的交换律 加法的结合律
四 下数 学
6.4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讲师:XXX
20XX年7月17日
目 1 温故知新 录 2 新知探究
3 课堂练习
4 课堂小结
01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知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82+32+18+168 =(82+18)+(32+168) =100+200 =300
023
学,然后知不足。
13.7+0.98+0.02+4.3 =(13.7+4.3)+(0.98+0.02) = 18+1 = 19
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课堂练习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5.17-1.8-3.2 =5.17-(1.8+3.2) =5.17-5 =0.17
连续减去两个数就是减这 个两个数的和。
4.02-3.5+0.98 =4.02+0.98-3.5 = 5-3.5 = 1.5
整数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对小 数加法同样适用吗?
新知探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思考: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所有小数加法都适用吗?自己举例验证一下。
3.2+0.5 =0.5+3.2 (4.7+2.6)+7.4 =4.7+(2.6+7.4)
3.7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

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 基础篇 )1、加法运算定律(2个):☆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即:(a+b)+c = a+(b+c)(提醒:运用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连加的简便计算方法:①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交换再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连加的简便计算例题:50+98+50 488+40+60 165+93+35 65+28+35+72=50+50+98 =488+(40+60)=93+165+35 =(65+35)+(28+72)=100+98 =488+100 =93+(165+35) = 100+100=198 =588 =293 = 200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即:a – b – c = a – (b + c)注:连减的性质逆用:a – (b + c) = a – b – c = a – c – b☆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即:a-b-c=a-c-b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106-26-74 = 106-(26+74)②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如:226-58-26=226-26-58③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如:106-(26+74) = 106-26-74连减的简便计算例题: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528—100 =400—89 =400—150=428 =311 =2503、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性质: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精品课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精品课件

(2)545 – 167 – 145 =545-145-167 =400-167 =233
(3)487 – 187 – 139-61 (4)169-25-25-50
= (487 – 187) – (139+61) =169-(25+25+50)
=300-200
=169-100
=100
=69
四 巩 固 练 习 教材P22T3
六拓展练习
你能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数 学问题吗?
1+2+3+4+……+99+100 =(1+100)+(2+99)+……+(50+51) =101×50 =505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运 算 定 律
第3课时 连减的简便计算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竞赛: 第一组(男生做) 136-65-35 362-87-113 545-149-251
二探索新知
234-66-34 =168-34 =134(页)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二探索新知
小结: (1)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
去这几个减数的和。即a-b-c=a-(b+c)
66+113+87+34
= (66+34) +(113+87)
=100+200
答:一共花了300元钱。
=300
四巩固练习
教材P22T1 优翼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这两个定律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规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运算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两个定律,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因此,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生能够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运算定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介绍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定律的意义。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和总结运算定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运算定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下册--运算定律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学内容教材第17~3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简便计算(连减的简便计算)。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1.将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本单元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方法的灵活性,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提高其计算能力。

课时安排建议用7课时教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A第1课时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页例1、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同一道题里可以同时 用两种运算定律!
独立完成 练习一至练习四:
一、联系今天所学的知识, 你能 在___上填上合适的数吗?
96+35=35+_9_6__ 204+57= __5_7__+204
(45+36)+64=45+(_3_6___+_6_4___)
560+(140+70)=(_5_6_0__+__1_4_0_)+70 530+(880+70)=880+(_5_3_0__+__7_0__)
小明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 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 这三天小明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88+104+96
=192+96 = 288(千米)
88+104+96 =88+(104+96)
=88+200 =288(千米)
88+104+96 = 88+(104+96)
请同学们先算一算,再说说他们的关系
183+(17+a)=(183+ 17 ) + a
(35+43)+157=35+( 43 + 157 ) (75+36)+64=75+( 36 + 64 )
知识的运用:
下面的算式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Δ+5 = 5 +□+Δ (加法交换律) 56+33+67=56+(33+67) (加法结合律)
106+88+94=88+(106+94)
(加法交换律 和加法结合律)
你喜欢算哪一道?
__4__5__+___(____8__8_+___1_2__)__ (45 +88)+12
75 + (48+25) (75 + 25 )+ 4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为什么多喜欢这两道题呢?
二、运用新学的运算定律填一 填:
55+32=__32__+55 204+67=67+_2_0_4_ a+66=66+__a_
362+549+638=(3_6_2_+_6_3_8)+549 a+b+64=b+(__a__+__6_4__)
20+577+(_4_2_3_)=423+(_5_7_7 )+20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a + b =_b__+__a_
思考:下面这个等式应用了加法交换 律吗?
2 + 7 + 8=2 + 8 + 7
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 的数字或字母。
57 + 14 =_1_4_ +_5_7__
201+102=_10_2_+_2_0_1_
666+42=_42_+_66_6
a + b = b + _a__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40+56 = 56+40
(加法交换律)
按照40+56=56+40你能再举出
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5+ 3= 3+5 89+ 31= 31+ 89 123+321=321+123
大家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我发现: 两个加数 交换位置, 和不变。
这叫做加 法交换律
同学们,你们笑的原因是什么?那么 我们看看它们的总量变吗?
“朝3暮4”
“朝4暮3”
3 +4=7颗
4+3=7颗
不变的是:得的总量 变的是:供给的顺序
李叔叔准备去哪 呢?需要帮忙吗?
李叔叔准备骑车 旅行一个星期。
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 下午骑了56千米。一
共是……?
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 午骑了56千米。他今天一共骑了 多少千米?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四年级下册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带着问题听故事
朝3暮4
宋朝有一个人在他家养了一大批的猴子, 大家都叫他狙公。他经常缩减家中的口粮, 来满足猴子的食欲。有一年,村子里闹了饥 荒,狙公不得不缩减猴子的食粮,他说: “从明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果子, 晚上再给你们四颗,好吗?”猴子们听说他 们的食粮减少,都咧嘴露牙的站了起来,表 现出非常生气的样子。狙公看了,马上就改 口说:“这样好了,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四颗, 晚上再给你们三颗,够吃了吧!”猴子们听 说早上己经从三颗变成了四颗,以为食粮已 经增加了,都高兴的一起趴在地上,不再闹 了。
++11 773311+4466001110011105206验算:验算+1:+1371716403+4100116081120766
只需改变加数的位置!
收获:
1、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
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 法交换律。
2、用字母表示:
a+b=b+a
第一天 88千米 第三天 96千米
这三天我 一共骑了 多少千米?
1、因为计算方便 2、它们运用了加法交 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利用“凑十” 法使计算 更简单
想一想,它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5+48+25 ———— |
↓(
加法交换律)| |
加法交换律
75+25+48
|和
↓( 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
(75+25)+48 |
|

75+(48+25)=(75+25)+48
(88+172)+28 = 88+(172+88) (367+246)+754 = 367+(246+754) (468+33)+267 = 468+(33+267)
三个数相加,先把 (前两个数)相加,
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 加,再同(第一个数)相 加,它们的( 和 )不 变,这叫做( 加法结合 律 )。
应用学过的定律在下面横线上填适当的数
29+17 = _1_7_+ 29
58+123= _1_23__+58
18 + _3_3_=33+18
128+ 15 =15+1_2_8_
法87的7的算的64+验验式1同验1+同同57算算3学算046学学的方 方10们+的方们们法 法3竖,6竖法,,之 之0式式 的我我之我一 一计计竖们们们一呢 呢算算式学学学? ?呢和计和的的的请 请?它算加它加大大加请的和法法的家家法大验它交交验看看交家算的换换看看算换:验看律律:::算律是看是算:是不不:式是不是算加加是式法法加 876 验算: 150
先把前两个 加数相加,或者 先把后两个加数 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什么?
这叫
做:加__法_ 结__合__律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果用a.b.c分别表示3 个加数,怎样用字母表示 加法结合律呢?
a+b+c=a+(b+c) 或
(a+b)+c=a+(b+c)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 适当的数
287+182+118=287+( 182+ + 1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