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视唱练耳教案

合集下载

乐理视唱练耳教案

乐理视唱练耳教案

乐理. 视场. 练耳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第一章乐理知识,了解音的产生与特性,并能正确识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视唱练习,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感/乐感.教学重点:正确识谱;视唱训练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不同音在高音谱表、低音谱表的位置;能准确唱出c大调音阶,能准确唱出书上练习曲目。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举例法课型:单一课课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向学生说明教材的总体内容。

3、提一些学习的要求。

二、讲授新课认识乐理:1. 什么是乐理:乐理,是“音乐基础理论”的简称。

将只能听却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音乐概念具体化,研究对象主要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符、时值、节奏节拍、音调、音程、和弦,等等。

2. 学习乐理。

视唱的目的:更好地理解音乐,了解音乐常识,为进一步学习声乐演唱、器乐演奏打好基础。

3、乐理课的授课形式:/80分钟课时,前半节课讲解乐理知识,后半节课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第一章音第一节音的产生师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生:答师:归纳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当你说话时,就引起空气振动,振动传播出去,只要某人的耳朵接收到了这种振动他就会听到你的声音。

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或其他气体传播。

随着声音的传播,空气中的分子被挤压在一起,接着被分开,然后又被挤压,再被分开,如此反复,就产生了声波。

声音可以是高音调的,也可以是低音调的。

音调的高低依赖于声音的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声音的强弱依赖产生这个声音的振动的大小。

振动大,声音就强;振动小,声音弱。

声音的大小是以分贝为单位来度量的。

修马路的钻机产生的噪音超过100分贝。

(举例)1、铜管号,当乐师吹奏它时,管中的空气发生振动,铜管号就发出了声音。

铜管把声音传播出去,因而你能听到/2、大提琴,当乐师把弓放在弦上来回拉动或弹拨弦时,弦振动发出声音。

吉他和小提琴也是这样发声的。

二、噪音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

乐理视唱练耳教案

乐理视唱练耳教案

乐理视唱练耳教案篇一:视唱练耳教案《音乐》第二部分视唱练耳G大调单位:北海市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授课教师:苏家娜授课班级:13级学前教育课时:1课时授课类型:视唱集体课教材分析:该课内容选自全国师范院校教育专业规划新教材《音乐》第二部分视唱练耳一个升降号曲目的视唱。

本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教学改革。

本书分为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乐器四个部分。

本课我所选用的是第二部分视唱练耳一个升降号曲目的视唱当中一个升号调视唱部分第19条和第22条。

这两条视唱曲为风格不同歌曲,G调,分别为2/4拍和3/4拍,我还选了美国儿童歌曲《祝大家圣诞快乐》作为过渡,G调,3/4拍,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贯穿全曲,为之后学习书本中的视唱曲做铺垫。

学情分析:幼师学前中专一年级的学生,经过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视唱、练耳基础,视唱方面,对于C大调及a小调旋律,能够较准确把握。

G调和F调的视唱曲接触较少,用首调唱名法演唱还较为生疏。

练耳方面:能准确模唱单音、旋律音程,和声音程的模唱还有待提高。

节奏、节拍方面:已掌握2/4、3/4、4/4、3/8等常用拍子及基本的节奏型。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唱准G大调的音阶(上下行)进一步加强音的准确演唱。

2.掌握G调的首调唱名法,使之运用到演唱中去。

知识目标:1.在调内作音程的连续构唱,加强音程间音高的准确模唱.2.音组短句模唱与节奏模仿情感目标:1.学会用情感去表达歌曲的内容,懂得分析歌曲的艺术思想内容。

2.体验视唱练习中歌曲的旋律以及把握好节奏,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跨度较大的音程,音高的准确演唱,避免滑音,高音偏低,低音偏高等现象;视唱曲中跨度较大两音间音准的把握;2.G调中,固定调唱名到首调唱名的转换。

三.教法:1.视听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视听音乐,引发学生积极思考;2.对比欣赏法: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节奏和音程的对比。

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案

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案

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案
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乐理基本知识,包括音符、音阶、节拍等。

2. 能够通过听音识谱,理解乐曲的结构和要素。

3. 能够通过视唱乐谱,准确地唱出乐曲的音高和节奏。

二、教学重点
1. 乐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 视唱乐谱的训练。

三、教学方法
1. 结合实际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乐理知识。

2. 利用视唱练耳的方法,训练学生准确地唱出乐谱。

四、教学过程
1. 乐理基本知识教学
(1)介绍音符,包括音符的名称和音高。

(2)介绍音阶,包括大调和小调音阶,让学生能够辨认并演唱出不同音阶。

(3)介绍节拍,包括拍子和节奏的概念,让学生学会根据拍子演唱出不同节奏。

2. 视唱乐谱练习
(1)从简单的音程开始,找几个简单的音程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2)逐步增加乐谱的难度,让学生通过视唱练耳能够唱出更复杂的乐谱。

(3)加入节奏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乐谱的音高和节奏。

五、教学评价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练习和反馈,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乐理知识,并能够通过视唱乐谱准确地唱出乐曲的音高和节奏。

六、教学延伸
1. 继续加强乐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能够更熟练地应用于音乐实践中。

2. 继续进行视唱乐谱的练习,多接触不同类型的乐曲,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或乐团排练,让学生能够将乐理知识和视唱能力应用到合作演奏中。

以上是一份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案,供参考。

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视唱练耳乐理教案

视唱练耳乐理教案

视唱练耳乐理教案教案标题:视唱练耳乐理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旋律的听觉敏感性和音高辨别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能够准确地演唱乐谱中的音符。

3.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能够准确地演奏乐谱中的节奏。

4. 加深学生对音乐理论的理解,包括音符、音程、调式等概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乐理教材、视唱练耳教材和乐器(如钢琴、吉他等)。

2. 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教师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视唱练耳乐理。

-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音符、音程和调式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2. 视唱练耳训练(20分钟)- 教师选择一段简单的乐谱,如简单的音阶或小调旋律。

- 教师先示范如何唱出这段乐谱,并鼓励学生一起跟唱。

- 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分析乐谱中的音符、音程和节奏,并解释其含义。

- 学生们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逐步练习唱出这段乐谱,直到能够准确地演唱出来。

3. 乐器伴奏(15分钟)- 教师示范如何用乐器伴奏学生的视唱练耳演唱。

- 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乐器,如钢琴、吉他等,进行伴奏。

- 学生们分组进行练习,一部分学生进行视唱练耳演唱,另一部分学生进行乐器伴奏。

4. 小结(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视唱练耳对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 学生们分享他们在视唱练耳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拓展活动:1. 学生们可以自行选择一段乐谱进行视唱练耳,并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

2. 学生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乐器进行视唱练耳伴奏,培养多样化的音乐表达方式。

3. 学生们可以组成小组进行视唱练耳比赛,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视唱练耳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音准、节奏感等方面。

2. 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估,分析自己在视唱练耳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3. 学生们进行小组评估,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敏感性和演唱能力。

大学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案

大学乐理与视唱练耳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包括音高、音值、音程、和弦等;2. 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流畅地唱出旋律;3. 提高学生的练耳能力,使其能够辨别不同的音高、音程、和弦等;4. 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其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乐理基础知识;2. 视唱练习;3. 练耳训练。

教学难点:1. 音程的辨别;2. 和弦的听觉感知;3. 视唱的节奏感把握。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乐理教材;3. 视唱练耳教材;4. 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音高的掌握情况;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生活、艺术的关系。

二、新授1. 讲解音程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单音程、复音程、增音程、减音程等;2. 介绍和弦的概念和分类,包括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等;3. 讲解音值的概念和分类,包括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

三、视唱练习1. 教师示范视唱,学生跟随练习;2. 分组进行视唱练习,互相纠错;3. 教师对学生的视唱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

四、练耳训练1. 教师播放不同音高的旋律,让学生进行辨识;2. 学生进行音程、和弦的听觉感知训练;3.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耳能力,指出不足之处。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音程、和弦、音值等乐理知识的重要性;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音程、和弦、音值等知识的掌握情况;2. 学生进行视唱练习,互相纠错。

二、新授1. 讲解调式、调性的概念和分类;2. 介绍大小调、民族调式等;3. 讲解节奏、节拍的概念和分类。

三、视唱练习1. 教师示范视唱,学生跟随练习;2. 分组进行视唱练习,互相纠错;3. 教师对学生的视唱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

四、练耳训练1. 教师播放不同节奏的旋律,让学生进行辨识;2. 学生进行节奏、节拍的听觉感知训练;3. 教师点评学生的练耳能力,指出不足之处。

视唱练耳教案模板范文

视唱练耳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视唱练耳二、授课对象:XX年级XX班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视唱的基本技巧,提高视唱能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提高听觉辨别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提高音乐表现力。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述视唱练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介绍视唱练耳的基本概念和教学方法。

二、视唱练习1. C自然大调音阶练习-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C自然大调音阶,注意音准和节奏。

- 教师纠正学生的音准问题,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2. 音程练习- 学生演唱C大调2~3度音程,注意音程的准确性和节奏感。

-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演唱音程,纠正音准问题。

三、练耳练习1. 单音听记- 教师随机弹奏单音,学生听后写出音名。

- 教师检查学生的听记结果,纠正错误。

2. 音程听记- 教师随机弹奏音程,学生听后写出音程名称。

- 教师检查学生的听记结果,纠正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 教师检查学生的视唱和练耳练习情况,纠正错误。

二、视唱练习1. C自然大调旋律视唱-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C自然大调旋律,注意音准、节奏和音乐表现力。

-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演唱,纠正音准问题。

三、练耳练习1. 和声音程听记- 教师随机弹奏和声音程,学生听后写出音程名称。

- 教师检查学生的听记结果,纠正错误。

2. 节奏听记- 教师随机弹奏不同节奏,学生听后写出节奏。

- 教师检查学生的听记结果,纠正错误。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课后加强练习,提高视唱练耳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

2. 检查学生的视唱和练耳练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

3. 定期组织视唱练耳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视唱练耳教案

大学视唱练耳教案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通过视唱练耳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歌唱能力和音乐理论水平。

本教案针对大学视唱练耳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视唱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和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视唱练耳的基本技巧,提高音乐综合素质。

一、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演唱各种音阶、和弦和旋律。

2. 能够熟练地识别和听唱各种音程、和弦和节奏。

3. 能够理解和运用音乐理论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

4. 能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培养音乐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音阶:C大调、G大调、D大调、A大调、E大调、B大调、F#大调、C小调、G 小调、D小调、A小调、E小调、B小调。

2. 和弦: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和弦、减和弦、属七和弦、减七和弦。

3. 旋律:各种简单和复杂的旋律片段。

4. 节奏:各种简单的节奏型和复杂的节奏变化。

5. 音乐理论知识:音阶、和弦、旋律、节奏、音乐形式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音乐理论知识,解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演唱。

3. 练习法:学生进行视唱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4. 听力训练法:通过听唱、听辨、听写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听力。

5.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放松身体和心情。

2. 发声练习:进行发声练习,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 音阶练习:让学生依次演唱各个音阶,注意音准和节奏。

4. 和弦练习:让学生依次演唱各个和弦,注意和弦的音准和节奏。

5. 旋律练习:让学生依次演唱各个旋律片段,注意音准、节奏和音乐表现。

6. 节奏练习:让学生依次演唱各种节奏型,注意节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7. 音乐理论知识讲解:讲解音阶、和弦、旋律、节奏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

8. 听力训练:让学生听唱、听辨、听写各种音程、和弦和节奏。

9. 小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视唱练习,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中职视唱练耳教案(高教版)

中职视唱练耳教案(高教版)

中职-视唱练耳教案-(高教版)教案章节:一、课程简介1. 了解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2. 掌握视唱练耳的基本概念与目标3. 熟悉视唱练耳的学习内容与方法二、乐理基础知识1. 学习音阶、调式、和弦等基本乐理知识2. 掌握音符、节奏、拍子等音乐符号3. 了解五线谱、简谱等记谱方式三、音高识别与唱名练习1. 学习音高标记与唱名体系2. 练习音高识别与唱名转换3. 掌握音阶、和弦、旋律中的音高位置四、节奏练习1. 学习节奏符号与划分2. 练习节奏感与节奏组合3. 掌握各种节奏型态与变换五、简单视唱练习1. 学习简单视唱曲目与技巧2. 练习视唱节奏、音高、准确性3. 分析与评价视唱表现与进步六、和弦识别与和声练习1. 学习基本和弦类型与和弦符号2. 练习和弦识别、和声进行与和声听觉3. 掌握分析和弦功能与和声结构七、旋律分析与创作1. 学习旋律的基本特征与分析方法2. 练习旋律听辨、哼唱与创作3. 掌握旋律的动机发展、转折点与主题形成八、进阶视唱练习1. 学习复杂的视唱曲目与技巧2. 练习视唱多声部、变化节奏与音高准确性3. 分析与评价视唱表现与进步九、音乐欣赏与分析1. 学习音乐作品的基本分析方法2. 练习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与评价3. 掌握不同风格、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与表现十、综合练习与考核1. 综合运用视唱练耳所学知识与技巧2. 练习综合视唱、和声、旋律等能力3. 进行视唱练耳考核与评价,总结学习成果与不足十一、视唱练耳应用软件教学1. 介绍视唱练耳应用软件的功能与使用方法2. 学习使用软件进行音高、节奏训练3. 掌握软件内的和弦识别、旋律分析等工具十二、集体协作与合唱练习1. 学习集体协作的视唱技巧2. 练习合唱中的音准、节奏协调3. 掌握不同声部间的配合与和声效果十三、民族音乐视唱练习1. 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与视唱方法2. 练习民族音乐中的音阶、节奏3. 掌握民族音乐的视唱技巧与风格表现十四、现代流行音乐视唱练习1. 学习现代流行音乐的视唱特点2. 练习流行音乐中的电音、节奏感3. 掌握现代流行音乐的视唱技巧与风格表现十五、复习与拓展1. 复习整个学期所学的内容与技巧2. 完成综合性视唱练耳练习3. 拓展视唱练耳在实际音乐应用中的可能性,总结学习经验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针对中职视唱练耳课程进行教案设计,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理.视场.练耳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第一章乐理知识,了解音的产生与特性,并能正确识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视唱练习,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感/乐感•
教学重点:正确识谱;视唱训练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不同音在高音谱表、低音谱表的位置;能准确唱出c大调音阶,能准确唱出书上练习曲目。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举例法
课型:单一课
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组织教学。

1、点名。

2、向学生说明教材的总体内容。

3、提一些学习的要求。

、讲授新课
认识乐理:
1.什么是乐理:乐理,是“音乐基础理论”的简称。

将只能听却看不见、
摸不到的抽象音乐概念具体化,研究对象主要是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符、时值、节奏节拍、音调、音程、和弦,等等。

2.学习乐理。

视唱的目的:更好地理解音乐,了解音乐常识,为进一步学习声乐演唱、器乐演奏打好基础。

3.乐理课的授课形式:/80分钟课时,前半节课讲解乐理知识,后半节课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
第一章音第一节音的产生
师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生:答师:归纳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当你说话时,就引起空气振动,振动传播出去,只要某人的耳朵接收到了这种振动他就会听到你的声音。

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或其他气体传播。

随着声音的传播,空气中的分子被挤压在一起,接着被分开,然后又被挤压,再被分开,如此反复,就产生了声波。

声音可以是高音调的,也可以是低音调的。

音调的高低依赖于声音的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声音的强弱依赖产生这个声音的振动的大小。

振动大,声音就强;振动小,声音弱。

声音的大小是以分贝为单位来度量的。

修马路的钻机产生的噪音超过100分贝。

(举例)1、铜管号,当乐师吹奏它时,管中的空气发生振动,铜管号就发出了声音。

铜管把声音传播出去,因而你能听到/2、大提琴,当乐师把弓放在弦上来回拉动或弹拨弦时,弦振动发出声音。

吉他和小提琴也是这样发声的。

一、乐音
发音物体有规律地振动而产生的具有固定音高的音称乐音。

如钢琴、小提琴、二胡等都是能发出乐音的乐器。

乐音是音乐中所使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音乐中的旋律、和声等均由乐音构成。

二、噪音
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

是由发音体不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区
别于【乐音】),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 同【噪声】:在一定环境中不应有而有的声音。

泛指嘈杂、刺耳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三、音乐中的声音
(一)传统乐器或人的声音
1、弦振:小提琴、二胡、竖琴、琵琶,钢琴、扬琴
2、气振:长笛、竹笛、双簧管、手风琴、小号、长号
3、膜振:定音鼓
4、体振:木琴、锣
(二)其他声音:电振乐器、录音技术
(三)音乐中的无声
四、泛音
任何发音体在振动发音时都不是单纯的一个音响,而是在一个基音上伴随着许多泛音共同振动,叫复合振动,所以任何一个音都是许多音的组合,叫复合音。

那什么又是泛音呢?如敲击钟楼里的大钟,就立即发出嗡嗡的基音,随后就可以听到嗡嗡的基音之上伴随有像波纹一样,一层层逐渐远去的较高的音,这些基音以外的音就是泛音。

五、标准音
某个乐音,用频率表示它的高度并作为乐律定音的标准时,这个音叫标准音。

音乐中的标准音是al音
第一节音的特性
师问:音有哪些特点呢?
生:答
师:归纳
音具有音高(振幅大小)、音值(时值高低(振动频率)、音强(振幅大小)、音色四种特性。

第二节记谱法
一、简谱和五线谱(讲授)
(一)简谱
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

其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后经德国人改良,
遂成今日之貌。

一般所称的简谱,系指数字简谱。

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ti (中国为si)
(二)五线谱
五线谱(Musical Notation)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

在5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方法。

最早的发源地是希腊,它的历史要比数字形的简谱早得多
用来记载音符的五条平行横线叫做五线谱。

五线谱,顾名思义是由五条线组成的。

的确,是由五条平行的“横线”和四条平行的“间”组成的,它们的顺序是由下往上数的。

最下面第一条线叫做“第一线”,往上数第二条线叫“第二线”,再往上数 是“第
三线”、“第四线”,最上面一条线是“第五线”。

由于音符非常多,所以“线”与线之间的缝隙也绝对不能浪费的,也就是
“线”与“线”之间的地方叫做“间”,这些间也是自下往上数的。

同“线”一 样,最下面的一间叫做“第一间”,往上数是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

线和间如不够使用,可在 五线谱上方或下方增加线和间,加线及加间各分别 称为上
加第1线、上加第1间,下加第1线、下加第1间等。

如右图所示
五线谱一般分类为:①总谱,记载合奏或合唱的乐谱,由许多单行谱联合组 成。


分谱,分别记载每种乐器或每个声部的乐谱。

③大谱表,由高音谱表与低 音谱表联合组成,用于 钢琴、管风琴、竖琴及混声合唱等。

两谱表中隐伏一条临 时加线代表中央C,故又称线大谱表。

二、谱号与谱表
(一) 高音谱号和谱表:当G 谱号在五线谱的第二线上时,称高音谱号.高音谱 表示应
用最广泛的一种谱表,常用于男(女)高音/女中音歌曲和高音乐器 的记谱,
(二) 低音谱号和谱表:当F 谱号记在五线谱的第四线时,称低音谱号•低音谱 表常用
于男中音/男低音和低音乐器的记谱
(三) 中音谱号和谱表:当C 谱号记在五线谱的第三线时,称 中音谱号(此处应 注
意,只有这三种情况下称高中低谱号,在其他线上时,均有不同名称)。

中音谱
表仅用于中提琴
(四) 大谱表
将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重叠起来则构成大谱表.
三/课堂练习:1、正确书写高音谱号/低音谱号
2、写出2 4 5 6 7音在咼音谱表、低音谱表上的位置
第二部分视唱训练(练习)
1. 学习C 自然大调音阶,练习每个音的发声位置,体会声带的控制方法, 熟记音阶
中各音的音高;
2、 书上视唱训练 第九章第一节基本音符
一(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训练)
作业:【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
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
务】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