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配风方案样本
矿井风量分配计划12篇

矿井风量分配计划1矿井风量分配计划1精选2篇(一)计划1:根据矿井内不同工作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风量分配计划。
1. 首先,对矿井内各个工作区域进行调查和评估,了解每个区域的风量需求。
2. 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确定每个工作区域的最低安全风量标准,并确保每个区域都能满足该标准。
3. 将矿井的总风量按照各个工作区域的需求进行分配,确保每个区域都有足够的风量供应。
4. 在分配风量时,应考虑到各个区域的距离和通风管道的阻力等因素,合理调整风量分配比例。
5. 对于具有较高风量需求的重要区域,如矿井进出口处、主运输通道等,可以适当增加风量分配比例,以确保安全。
6. 制定详细的运行计划和操作规程,包括风量分配比例的调整、通风设备的运行时间和维护等,以确保分配计划的有效执行。
7. 定期监测和检查矿井内各个工作区域的风量情况,及时调整分配计划,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
8. 在分配计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监控和维护,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处理故障和问题。
9. 培训矿工和相关人员,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通风知识,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通风设备,并遵守通风管理规定。
10. 定期组织通风系统的维护保养和设备的检修,确保设备的性能和运行效果。
通过以上步骤,制定详细的风量分配计划,能够更好地满足矿井内各个工作区域的通风需求,保证矿工的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矿井风量分配计划1精选2篇(二)矿井风量分配计划2,是指在一个矿井中,合理地分配风量,保障矿井内各个工作面和区域的通风条件,以确保矿工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矿井风量分配计划2的具体步骤如下:1. 按照矿井内需要的通风量和压力要求,确定总风量分配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各个工作面和区域所需的通风量和压力,以及整个矿井的总通风量和压力要求。
2. 根据总风量分配计划,将总风量按照各个工作面和区域的优先级进行分配。
这个分配应该考虑到工作面和区域的实际情况,比如地质条件、开采方法、开采进度等。
矿井配风计划

鄂尔多斯市乌兰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井配风计划矿总工程师:通风科:生产经营单位:乌兰集团温家塔煤矿编制单位:乌兰集团温家塔煤矿通风科温家塔煤矿矿井风量分配计划一、供风原则1、矿井供风总的原则是,既要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又要符合经济要求。
2、矿井所需风量的确定,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条文的规定,即:(1)、氧气含量的规定;(2)、沼气、二氧化碳、氢气等有害气体安全浓度的规定;(3)、井巷风流速度的规定;(4)、空气中悬浮粉尘允许浓度的规定;(5)、空气温度的规定;(6)、每人每分钟供风量不小于4m³/min的规定。
3、当煤矿通风系统发生改变时,必须重新制定配风计划。
二、风量计算矿井总需风量,为各用风地点配风量总和,在乘以风量分配不均匀系数。
各用风地点包括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机电硐室及其他用风地点,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03条规定,各用风地点的配风标准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取最大值作为各用风地点的配风标准。
1、按照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Q=4NK=4×120×1.25=600m³/min,(即10m³/s)式中:Q——矿井总供风量,m³/min4——每人每分钟供风标准,m³/min/人;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K——矿井通风系数,取1.25。
2、按照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井巷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Q矿=(ΣQ采+ΣQ掘+ΣQ硐+ΣQ它)·K式中:Q矿—--矿井总进风量,m3/min;∑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总和,m3/min;∑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风量总和,m3/min;∑Q硐—独立通风硐室实际需风量总和,m3/min;∑Q它—除采、掘、硐室外其它井巷需要的风量总和,m3/min;K—矿井通风系数,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配风不均匀等因素,取 Kkt=1.25。
①综采工作面需风量计算A.按CH4(或CO2)涌出量计算Q采=100 q采Kc=100×1.4=140m3/min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需风量,m3/min;q采——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本矿瓦斯涌出很小,不做计算;Kc——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备用风量系数,取1.4。
**煤业2024年月份矿井风量分配方案

**煤业2024年月份矿井风量分配方案我们要明确矿井风量分配的重要性。
矿井通风是确保矿井安全的关键环节,合理的风量分配不仅能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还能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
因此,这份方案必须严谨、细致。
一、矿井风量分配原则1.安全第一:确保矿井内的有害气体浓度低于国家安全标准,为矿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2.经济合理: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通风成本,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益。
3.灵活调整:根据矿井生产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风量分配,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高效运行。
二、矿井风量分配具体方案1.矿井分区:将矿井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根据生产任务、地质条件和矿井结构等因素进行风量分配。
2.风量计算:根据每个区域的生产任务、人员数量、设备运行情况等因素,计算出所需的风量。
3.风量分配:a.采区:采区是矿井生产的核心区域,风量需求较大。
根据采区的生产任务、工作面数量、瓦斯涌出量等因素,合理分配风量。
b.辅助区域:包括矿井的运输巷、回风巷等辅助区域,这些区域的风量需求相对较小,但也不能忽视。
根据辅助区域的功能和实际需求,合理分配风量。
c.井口和井底车场:井口和井底车场是矿井的进出口,风量需求较大。
根据井口和井底车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风量。
4.风量调整:根据矿井生产实际情况,定期对风量分配进行调整。
如遇到特殊情况,如矿井火灾、瓦斯突出等,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整风量分配。
三、矿井风量分配实施步骤1.调查分析:对矿井的通风系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矿井的通风状况、风量需求等情况。
2.制定方案: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制定矿井风量分配方案。
3.方案论证: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方案实施:将方案具体化,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方案的实施。
5.监测反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对风量分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
6.持续改进:根据监测反馈结果,不断优化方案,提高矿井通风系统的运行效率。
四、矿井风量分配保障措施1.完善通风设施:确保矿井通风设施齐全、完好,为矿井风量分配提供基础保障。
矿井配风方

******发展有限公司矿井风量分配方案(2015年8月份)编制人:编制日期:年月日******发展有限公司2015年8月矿井风量分配方案审批表审批意见:审批日期:年月日通风副总总工程师矿井风量分配方案一、矿井概况: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布置三条井筒:主井、副井和回风井进风,主、副井为进风,回风井回风。
主、备扇型号为FBCDZNO26-10型抽出式对旋轴流通风机,我矿掘进工作面采用对旋式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在矿井正常生产期间,经为期一个月对井下各个掘进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涌出情况进行观测,瓦斯浓度为零,故各个掘进工作面不用绝对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进行计算风量。
二、配风依据:本方案依据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1028—2006,《煤矿安全规程》(新版)的有关规定,以及《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和采掘《作业规程》进行编制。
三、矿井配风标准及原则1、配风标准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矿井需要的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选取其中的最大值:(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所需风量计算:Q矿≥4NK=4×50×1.2=2403/min式中: Q矿──矿井总需风量。
4──每人每分钟供风标准m3/min;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按交接班考虑),50人;K──矿井通风系数,取1.2。
(2)按掘进工作面、硐室及其它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Q矿=(ΣQ掘+ΣQ硐+ΣQ其它)×K矿通式中:∑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Q硐——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Q其它——其它井巷需要进行通风的风量总和;K矿通——矿井通风系数,取1.2。
2、配风原则矿井的供风量,按照风量计算标准,分别计算出各个用风地点的实际最大需风量,从而求出该地区的风量总和,再考虑一定的备用风量系数后,作为矿井的供风量。
即“由里往外”的计算原则,由掘进工作面、硐室和其它用风地点计算出风量的风量之和为矿井总风量。
配 风 方 案

配风方案山西楼俊集团担炭沟煤业有限公司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地面抽出式,主风机2台,型号:FBCDZ—№16型,功率2×75Kw,风量Q:1332-3480m3/min,风压P:2600—1020Pa,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7月25日井下实测总进风量为2876m3/min,我矿现在核定能力为30万吨/年,现4#煤层有两掘两采,10#煤层有一个综掘工作面。
4108机采工作面采用全风压通风,采高 1.6m,最大控顶距为4.2m,最小控顶距为3.6m;4201炮采工作面采用全风压通风,采高1.6m,最大控顶距为4.6m,最小控顶距为3.5m;二采区运输、回风下山掘进工作面中宽3.0米、高2.0米,采用FBD—NO5.6型2×11KW 局扇配直径500mm抗静电胶质风筒压入式通风。
10#煤层综掘巷道断面:净宽4.7m,净高3.0m,采用FBD—NO6型2×15KW局扇通风,风量范围180-370m3/min。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03条、第104条、“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标准”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和担炭沟煤业有限公司2009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按两采三掘一准进行风量分配,各工作面、硐室的风量分配如下:一、掘进工作面的需要风量:二采区运输、回风下山采用双巷掘进,采用FBD—NO5.6型2×11KW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双电源双风机自动切换,FBD—NO5.6型2×11KW局部通风机风量范围为170—330m3/min。
(1)a、按照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Q掘=100×q掘×K掘通=100×0.82×2=164 m3/min式中:Q掘——单个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q掘————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绝对涌出量。
(2009年我公司瓦斯等级鉴定掘进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0.82m3/min)K掘通——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
煤矿矿井月度配风方案

煤矿矿井月度配风方案矿井月度配风方案一、供风的基本原则1、矿井各用风地点风流中的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的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2、矿井各用风地点的风速及温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3、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供风量不少于4m3/min。
4、为矿井各用风地点提供良好的气候环境。
二、编制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与管理指南AQ1056-于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矿井通风与安全三、矿井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通风方式为分列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风机型号为FBCDZ-NO25/2250KW,风量62145m3/s,风压XXXPa;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四、井下用风地点:13#煤层:布置有13#轨道上山掘进、13304备用工作面、13#煤库绕道8#煤层:布置有8101综采工作面、8104运输顺槽掘进、8#变电所、8#注氮硐室4#煤层:布置有4103工作面、4#三采区轨道顺槽掘进、4301运输顺槽掘进、4301回风顺槽掘进、4#变电所、43采区变电所五、矿井需风量: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03条规定,矿井总进风量计算如下: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Q矿进=4NK矿通式中: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102人;K矿通矿井通风系数,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配风不均衡系数,一般可取1.151.20;取通风系数为1.2。
则Q 矿进=41021.2=489.6m3/min2、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它用风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计算Q 矿进=(Q采+Q掘+Q硐+Q其它)K矿通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s;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s;Q 硐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m3/s;Q其它矿井除了采煤、掘进和硐室地点外的其它井巷需要进行通风的风量总和,m3/s。
六、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计算8101综采工作面实际需风量的计算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按工作面气象条件、瓦X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人员等分别进行计算,取其最大值为该工作面需要风量。
配风计划(范本)

矿井配风计划根据*月份生产掘进安排,我公司计划布置4个工作面掘进(分别为主斜井水泵房掘进面、副斜井轨道大巷掘进面和回风大巷掘进面及胶带大巷掘进面),其中主斜井水泵房、轨道大巷、回风大巷掘进工作面分别在地面安装2台型号均为FBD No 6.0/2×15的局部通风机(其中一台备用),其额定吸风量均为465~290m3/min,胶带大巷掘进工作面在地面安装2台型号均为FBD No 6.3/2×37的局部通风机(其中一台备用),其额定吸风量均为634~380m3/min。
现制订8月份配风计划如下:一、主斜井水泵房1、按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Q1=100×q×k(m3/min)式中q为掘进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单位(m3/min),根据《瓦斯涌出量预测报告》,本公司为瓦斯矿井,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预测为0.5m3/min,k为瓦斯涌出不均匀系数,取k=1.2。
得出:Q1=100×q×k=100×0.5×1.2=60m3/min2、按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Q2=4N(m3/min)式中Q2为工作面所需风量;N为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20人(按交接班时人数);4为工作面每人每分钟规定需风量,得出:Q2=4N=4×20=80m3/min3、按一次爆破最大用药量计算Q3=5Ab/T(m3/min)(本公式来源于《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矿井通风系统)式中Q3为一次爆破所需风量,A为一次爆破最大用药量,此处取14.2kg(主斜井《作业规程》规定),b为每公斤矿用乳化炸药爆炸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此处取100L/kg,T为放炮后的通风时间,取30min。
得出:Q3=5Ab/T=5×14.2×100/30=237(m3/min)4、按最低风速计算Q4=60S×0.25(m3/min)式中S为掘进巷道的最大断面积,取14.7m2。
煤矿风量分配方案

煤矿风量分配方案煤矿风量安排方案2023年9月矿井风量计算方法依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需要的风量,应按以下要求分别计算,并选取其中的最大值。
一、按井下同时作业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应的风量不得少于4m3。
见下式:Q=4NK式中:Q—矿井所需风量(m3/min)4—《规格》中规定井下生产作业时每人每分钟必需供应的新奇风量。
N—井下同时作业的最多人数。
K—风量备用系数1.15~1.45,取1.25二、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它地点实际需要风量进展计算。
1、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
Q采=60V采×m×b (m3/min)式中:m—回采工作面采高(m)b—回采工作面平均控顶距离(m)V采—回采工作面风速0.9~1.6m/s,取1.2m/s2、独立回风的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
Q掘=K循×Q扇(m3/min)式中:K循—为确保局扇不产生循环风的系数1.0~1.4,取1.25。
与采面串联的掘进工作面所需供风量则不必计算,按采面的供风量配风。
3、井下独立回风硐室所需风量。
依据统计资料分析,一般供风量可取为矿井采掘所需风量的10%。
4、矿井总风量确实定。
Q总=(∑Q总+∑Q掘=+∑Q硐)×K漏(m3/min)式中:Q总—矿井所需的总风量(m3/min)∑Q采—各采煤工作面(包括备用工作面)所需风量总和。
(m3/min) ∑Q掘—各独立回风的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总和。
(m3/min)∑Q硐—井各硐室所面风量总和。
(m3/min)K漏—矿井内部漏风系数1.1~1.4,取1.2。
5、当以满意人员呼吸和满意生产需要为条件,计算出矿井总需风量以后,需将2个风量值进展比拟,取其中最大值定为矿井的需要风量。
三、矿井风量安排风量安排原则:从计算出的矿井总风量Q总中减去井下全部独立回风的掘进工作面风量∑Q掘、硐室所需风量∑Q硐,剩余风量即是安排给回采工作风风量∑Q采。
四、风速验算1、最高风速验算V=Q/S2、最低风速验算V=Q/S3、测采掘地点或其他地点的风量时必需测三次,取平均数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月度配风方案
一、供风的基本原则
1、矿井各用风地点风流中的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的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2、矿井各用风地点的风速及温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3、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供风量不少于4m3/min。
4、为矿井各用风地点提供良好的气候环境。
二、编制依据
《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与管理指南》
AQ 1056- 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标准
《矿井通风与安全》
三、矿井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 通风方式为分列式通风, 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风机型号为FBCDZ-NO25/2×250KW, 风量62—145m3/s, 风压2700—
700Pa; 主斜井、副斜井进风, 回风斜井回风。
四、井下用风地点:
13#煤层: 布置有13#轨道上山掘进、 13304备用工作面、 13#煤库绕道8#煤层: 布置有8101综采工作面、 8104运输顺槽掘进、 8#变电所、 8#注氮硐室
4#煤层: 布置有4103工作面、 4#三采区轨道顺槽掘进、 4301运输顺槽掘进、 4301回风顺槽掘进、 4#变电所、 43采区变电所
五、矿井需风量: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03条规定, 矿井总进风量计算如下:
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矿进=4·N·K矿通
式中:
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 102人;
K矿通——矿井通风系数, 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配风不均衡系数, 一般可取1.15~1.20; 取通风系数为1.2。
则Q矿进=4×102×1.2=489.6m3/min
2、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它用风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计算
Q矿进=(ΣQ采+ΣQ掘+ΣQ硐+ΣQ其它)×K矿通
式中:
Σ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 m3/s;
Σ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 m3/s;
ΣQ硐——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 m3/s;
ΣQ其它——矿井除了采煤、掘进和硐室地点外的其它井巷需要进行通风的风量总和, m3/s。
六、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计算
①8101综采工作面实际需风量的计算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应按工作面气象条件、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人员等分别进行计算, 取其最大值为该工作面需要风量。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采煤工作面按气象条件确定需要风量, 其计算公式为:
Q 采=Q基本×K采高×K采面长×K温=676( m3/min)
式中: 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 m3/min;
Q基本——采煤工作面所需的基本风量, m3/min;
K采高——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 取1.2( 见表1) ;
K采面长——采煤工作面倾斜长度调整系数, 取1.2( 见表2) ;
K温——采煤工作面温度与对应风速调整系数, 取1( 见表3) 。
Q基本=60×V采×S采×70%=60×1×11.2×70%=470( m3/min)
式中: Q基本——采煤工作面所需的基本风量, m3/min;
V采——采煤工作面适宜风速, 规程要求 V采≥1m/s
S采=采煤工作面平均控顶距×工作面实际采高=11.2m2, 采煤工作面平均控顶距=( 4.79+3.99) /2=4.39m; 工作面平均采高为2.55m
70%——采煤工作面有效断面积系数
表1
K采高——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及放顶煤工作面系数
表2
K长——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
表3
K温——采煤工作面温度与对应风速调整系数
2 按照瓦斯涌出量计算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按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的要求计算:
Q采=100×q采×k采=100×0.32×1.26=40.3m3/min
式中:
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m3/min;
q采——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 或二氧化碳) 日平均绝对涌出量( 正常生产条件下, 连续观测 1 个月, 取月平均日瓦斯绝对涌出量) , 取
0.32m³/min
k采——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 取 1.26。
( 正常生产条件下, 连续观测1个月, 日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与月平均日瓦斯绝对涌出量的比值) 。
100——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所换算的常数。
3.按照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 cf=67·q cc·k cc
=67·0.163·2
=21.8m3/min
式中:
q cc—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平均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 m3/min;
k cc—采煤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 正常生产时连续观测1个月, 日最大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和月平均日绝对二氧化碳涌
出量的比值;
67—按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应超过1.5%的换算系数。
4.按工作人员数量验算
Q cf≥4N cf
≥4×30
式中: ≥120m3/min
N cf—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 30人;
4—每人需风量, m3/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