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多项选择题

政府经济学多项选择题
政府经济学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BC )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D、矛盾的分析方法2、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BC )

A、政府收入

B、政府支出

C、宏观经济管理

D、政府间转移支付

1、下列项目中属市场失灵的领域有(ABC )

A、公共安全

B、医疗卫生

C、法律秩序

D、个人计算机

2、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ABCD )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

D、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

3、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BCD )

A、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

B、物价稳定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4、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AB )

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B 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C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安全性 D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合意性

5、公共资源的特征有( AB)

A、稀缺性

B、使用不受限制

C、充足性

D、使用受到限制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AB )

A、消费的非竞争性

B、消费的非排他性

C、消费的竞争性

D、消费的排他性

2、混合物品包括(ABC )

A、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竞争性的物品

B、有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

C、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

D、无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物品

3、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

的来说有( ABC)

A、私人的完全供给

B、私人与政府的

联合供给C、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D、政府和社区的联合供给

1、下列行为属于生产外部性的有

(ABD )

A.兴修水利 B、治理环境污染

C、沿街居民在自家阳台上养花

D、安装路灯

2、非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有(ABC )

A、罚款或收税

B、财政补贴

C、

公共管制 D、产权界定和保护

3、通常情况将外部性分为(ABCD )

A、生产的外部经济性

B、消费的外部

经济性C、生产外部不经济性D、消费

的外部不经济性

1、影响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

(ABC )

A、政治性因素

B、经济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国际性因素

2、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

途分类的有(ABCD )

A、基本建设支出

B、企业挖潜改造

资金 C、科技三项费用 D、农业支出

3、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

的绩效相比,差别主要在(BC )

A、经济活动的地位不同

B、成本与收

益的计算范围不同

C、在具体进行相关方案的选择的标

准不相同D、支出的目的不同

4、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

( ABC)

A、政府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实际花费掉

的人力、物力B、直接给社会、经济和

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C、间接给社

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D、机会成本

5、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

特点(ABCD )

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B、采购目的的

非盈利性C、采购管理的公开性D、采

购范围的广泛性

6、政府采购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BC )

A、竞争性原则

B、公开性原则

C、

公平性原则 D、盈利性原则

1、公共投资范围包括(AB )

A、基础产业投资

B、农业投资

C、职

业教育投资 D、科技开发投资

2、基础设施的特点有(ABCD )

A、投资规模大

B、建设周期长

C、

投资回报率较低D、成本较高

3、财政投融资和一般商业投融资相

比,其特点有(ABC )

A、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

B、财政

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

性,追求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C、财

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

点D、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单

一性的特点

4、BOT方式融资的优点有(ABC )

A、解决了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资

金不足的问题B、提高了项目建设与

运营的效率C、有利项目建设和管理

中资金、技术、管理的结合D、减少

了私营企业建设周期内的风险,降低

了民营企业进行基础设施的准入壁垒

5、我国当前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有

( ACD)

A、教育投资总量相对不足

B、教育投

资总量相对过剩C、教育投资过分依

赖政府D、教育投资的内部结构不合

6、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承担的公共

文化支出具体包括(BCD )

A、加强对文化事业单位的控制

B、公

共文化设施建设C、加强文化市场调

节D、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

7、今后我国政府财政对公共卫生支出

事业支出重点应放在(ABCD )

A、继续增加对公共卫生支出事业的

支出B、加快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C、严格医疗卫生组织的管理制度

D、

努力发展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1、社会保障的功能有(ABCD )

A、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

B、

优化资源配置

C、风险分担功能

D、维护社会稳定功能

2、社会保险与普通商业保险的区别在于( ABC)

A、兴办的主体不同

B、前者有强制性,而后者没有

C、前者有福利性,而后者没有

D、达到的目的不同

3、社会保险的水平受到(ABC)的影响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府财政收支状况\

C、社会保险政策

D、国内关于公平化的讨论

4、社会救济与一般意义的慈善事业根本区别在于(BCD )

A、两者的内容不同

B、两者性质不同

C、两者的效果不同

D、两者的目的不同

5、财政补贴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相似之处有(ABC )

A、并不能换回任何相应的商品和劳务

B、所进行的支付都是无偿的

C、都改善了接受者的经济状况

D、对价格影响方式相同

6、对财政补贴从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补贴的环节划分可分为( ABC)

A、生产环节补贴

B、流通环节补贴

C、消费环节补贴

D、分配环节补贴

7、社会救济的功能有(ABCD )

A、解救功能

B、辅助功能

C、稳定功能

D、激励功能

8、一般而言,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ABC )

A、用人单位缴纳

B、劳动者交纳

C、政府财政拨款

D、国外援助

1、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包括(ABCD )

A、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

B、利益兼顾的原则

C、合理负担的原则

D、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2、政府收入的内容主要有(ABCD )

A、税收

B、收费

C、国有资产收益

D、公债3、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来源的

是( AB)

A、税收

B、收费

C、国有

资产收益 D、公债

4、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会导致人们

(BC )

A、增加重税商品的消费量

B、减少重

税商品的消费量C、增加低税商品的消

费量D、减少低税商品的消费量

1、税收三性是指(ABC )

A、无偿性

B、强制性

C、固定性

D、自愿性

2、按照计算方法和依据的差别可将累

进税率分为(ABCD )

A、全额累进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全率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3、直接税的特点是(BCD )

A、税负隐蔽,征税阻力相对较小

B、

税负不易转嫁

C、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

D、税负较为公平

4、属于价内税的有(ABC )

A、消费税

B、营业税

C、关税

D、增值税

5、税负的转嫁方式有(ABCD )

A、前转

B、后转

C、散转

D、消转

6、按照税收负担衡量的方式不同,

可将税收负担分为(BD )

A、直接负担

B、货币负担

C、间

接负担 D、真实负担

7、从拉弗曲线我们可以得知

(AC )

A、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不一

定按同一方向变化

B、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按同

一方向变化

C、政府要想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

入,可以采取高低两种不同的税率

D、政府要想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

只可以采取一种税率

8、从20世纪90 年代起,OECD国

家实行绿色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有

(ABC )

A、废除和修正现行的对环境有害

的补贴及赋税B、改革现行税制,使

之有利于环境

C、开征新的生态税,实行对环境

有害产品全面征税的政策D、开征有

差别的税收

1.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 ABC )。

A.提供应税劳务

B.转让无形资产

C.销售不动产

D.销售动产

2.个人所得税是对我国居民( ABD )

征收的一种税。

A.境内所得

B.境外所得

C.非居民来源

于我国境外的个人所得D.非居民来源

于我国境内的个人所得

3.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指

(ABCD )。

A.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

一年的个人

C.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但有来

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

D.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一年但有来源

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

4.耕地占用税是对( ABCD ),按其占

用耕地面积一次性定额征收的一种

税。

A.占用耕地建房的单位

B.占用耕地建

房的个人C.占用耕地从事其他非农业

建设的单位D.占用耕地从事其他非农

业建设的个人

5.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

( ABC )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

一种税。

A.书立

B.使用

C.领受

D.印制

6.房产税征收的依据包括( AB )。

A.房产价格

B.房产租金

C.房产面积

D.

房产地段

7.所得税有以下特征:(ABCD)

A.税负相对公平,合乎量能原则。

B.

所得税为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一

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C.课税有弹

性,能较好地处理国民经济发展、税

源增长与税收的关系。D.有利于维护

国家经济利益。

1、下列项目中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管理内容的是(ABC)

A、任免或者建议任免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

B、企业重大事项的管理

C、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考察

D、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管

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ABCD)

A、产权清晰

B、两权分离

C、管理科学

D、实行法人财产权

3、国有资产收益的形式有(ABCD)

A、股息、红利收入

B、上缴利润

C、租金收入

D、其他收入形式

4、第二步利改税的内容有(BCD)

A、对有盈利的国营大中型企业(包括金融保险组织),根据实现的利润,按55%的税率交纳所得税

B、盈利的国营企业征收所得税

C、国营大中型企业还要征收调节税

D、废除工商税,开征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及盐税

5、在公共定价时,政府面临着(ABC)的选择

A、按边际成本定价

B、按平均成本定价

C、高于平均成本定价

D、低于平均成本定价

6、由政府经营、公共定价或价格管制方式提供自然垄断基础设施和服务相比垄断经营有着(ABC)的好处A、增加市场有效供给B、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C、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D、稳定物价

1、我国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属于(AD )

A、国内公债

B、国外公债

C、货币公债

D、实物公债

E、无期公债

2、判断公债适度规模的标准有(ABCD )

A、社会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债务的规模

B、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今后偿还逐渐累积的债务

C、证券市场需要和能够容纳多少政府债券

D、政府债务对私人部门投资是否有“挤出效应”

3、公债市场功能有(ABCD )

A、公债市场为政府的发行和交易提

供了有效的渠道B、公债市场可以进

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

优化配置C、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

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D、公债市场能

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

4、公债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有

( ABCD )

A、现货交易

B、回购交易

C、期货

交易 D、期权交易、

5、公债偿还的方法有(ABCD )

A、买进偿还法

B、直接偿还法

C、一次偿还法

D、抽签偿还法

6、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

(ABCD )

A、当年预算直接拨款

B、预算盈余

C、偿债基金

D、发行新债偿还旧债

7、下列各个监测公债适度规模的指

标中正确的有(AD )

A、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

当年GDP)×100%

B、借债率=(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

财政收入总额)×100% C、借债率=(当

年公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总

额)×100%

D、公债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

息额÷当年财政收入总额)×100%

1、与单式预算相比,复式预算的优

点有(BC )

A、有利于反映预算的整体性、

统一性,可以明确体现政府财政收支

规模和基本结构B、体现了不同预算收

支的性质和特点C、有利于提高预算编

制质量,加强预算资金监督与管理D、

能完全反映政府预算赤字的真正原因

2、政府预算具有(ABCD )的特征

A、年度计划性

B、法律性

C、集

中性 D、公开性

3、部门预算相对于传统的功能预算

而言有(ABCD )的优点

A、扩大了预算的编制范围,有利于提

高预算的综合性B、克服了代编预算的

方式,提高了准确性C、建立新预算管

理机制,实现了统一预算分配权

D、有利于及时批复预算

4、预算收入的征收部门的在预算执

行中的功能是(AB )

A、及时、足额征收预算收入

B、按财

政体制的规定划缴到各级政府的财政

金库C、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资金

D、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提高预算资

金的使用效益

5、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中

的职能有(ACD )

A、研究落实财政税收政策的措施,统

一负责组织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执

行B、对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

核算,编制会计报表C、督促预算收入

征收部门、各预算缴款单位完成预算

收入任务D、指导和监督各部门、各单

位建立完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

系,按照规定使用预算资金

6、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功能

有(ABCD )

A、国库单一账户为国库存款账户,

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

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

B、财政部门的零余额账户,用于财

政直接支付和清算

C、预算外资金专户,用于记录、核

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

动,并用于预算外资金日常收支清算

D、特设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

映预算单位的特殊专项支出活动

7、政府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有必要进

行全面调整的情况有(CD )

A、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预算支出科

目之间,往往发生有的资金多余,有

的资金不足B、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

实行重大经济变革时

C、遇特大自然灾害、战争等特殊情况

D、遇国民经济发展过分高涨或过分低

1、持续的通货膨胀会造成

(ABD )

A、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

本B、引起资源的过度分配

C、导致社会资源的闲置

D、阻碍资金向生产部门转移

2、财政补贴从形式上可分为(ABCD )

A、价格补贴

B、企业亏损补贴

C、税式支出

D、财政贴息

3、货币政策相较于财政政策(AD )

A、内部时滞较短

B、内部时滞较长

C、外部时滞较短

D、外部时滞较长

4、区域经济政策有(ABCD)特点

A、差异性

B、综合性

C、协调性

D、阶段性

5、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ABC )

A、要服从全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

B、服从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

C、服从全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D、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

6、能起到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制度有(AC )

A、超额累进税收制度

B、比例税

C、有明确规定条件的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D、无明确规定条件的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7、衡量产业间资源配置状况,一般用(AC )指标

A、劳动力在各产业的比重

B、资本在各产业的比重

C、产值在各产业的比重

D、自然资源在各产业使用的比重

8、与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相比,法定准备金率调整操作的缺陷有(ABCD )

A、操作简单

B、作用效果过于强烈

C、带有宣示效应,不利于货币的稳定

D、频繁的调整势必会扰乱存款机构正常的财务计划和管理

9、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需求膨胀,经济过热时,政府应采取(ABC )

A、增加税收

B、减少财政支出

C、中央银行紧缩银根

D、增加补贴式支出

1、判定自然人居民标准的标准主要有(BD )

A 、出生地标准B、住所标准C、收入来源地标准 D、时间标准

2、判定法人居民的标准主要有( ACD )

A 、总机构所在地标准B、收入主要来源地标准C、公司的控制权所在地标准 D、注册所在地标准

3在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中通常采用的避免、消除或缓和国家重复征税的方法主要有( ABCD )15

A、免税法

B、扣除法

C、低税法

D、抵免法

4、不会产生重复课税的条件是(BD )

A、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采用不同的税收管辖权

B、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采用相同的税收管辖权

C、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同一税收管辖权做出不同解释

D、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同一税收管辖权做出相同解释

5、形成政府外债的途径有(ABCD )

A、外国政府贷款

B、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C、政府国外公债

D、国际商业贷款

2020年电大《政府经济学》(形考测试题及答案必考重点)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政府经济的依据是(D)。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宏观经济管理 D社会公共权力 2、我们大致可以认为,(C)以后,政府经济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A凯恩斯 B科斯 C亚当•斯密 D穆勒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A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纯粹追求商业利润 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二、判断题 1、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A) A正确B错误 2、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指广义的政府。(B) A正确B错误 3、政府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具有对政府经济活动的概括,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B)A正确B错误 4、政府经济活动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活动是先于国家产生的。(B)

A正确B错误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通常所说的“帕累托效率”,根据经济学原理,应该是指市场处在(C)的状态下。 A不完全竞争 B竞争失灵 C完全竞争 D完全垄断 2、在现实经济生活中,(B)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市场条件。 A不完全竞争 B垄断竞争 C完全竞争 D完全垄断 3、在市场经济运行中,(B)是开展充分竞争、公平竞争,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的重要前提。 A信息的不对称性 B交易信息的充分性 C市场的完整性 D收入公平分配 4、1998年以来我们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国债投资项目大约有70%的资金投向了中西部。这是典型的(C)的政府经济决策。 A更注重经济公平 B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并举 C更注重社会公平 D盲目的

5、下列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不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的是(D) A供电、水、电 B邮政通信 C移动通信 D微软的office系统 6、市场的不完整性使得市场需要政府干预,比较典型的市场有资本市场和(A) A保险市场 B钢材市场 C电信市场 D木材市场 7、在我们国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反映了(C)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政府在决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8、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的有(D) A国家公共安全 B公共医疗卫生 C法律与道德秩序 D个人生活用品 二、判断题 1、边际利润大于边际成本,资源配置可达到最优状态,也就是“帕累托效率”(B) A正确B错误 2、市场机制本身可以克服各种垄断产生的竞争的不完全性,使得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状态,所以政府最好不要干预。(B)

2018电大政府经济学期末网考答案小抄(全)

政府经济学网考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B.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 1998年以来我们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国债投资项目大约有70%的资金投向了中西部。这是典型的(C更注重社会公平)的政府经济决策。 BOT的全称是(A.build-operate-transfer) A: 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的话,增值税属于(A.流转税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我国设立(C.五)级政府预算。 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D.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 按照联合国范本和经合组织范本的规定,下面那一项不是确定居民身份判断规则(A.是否具有经常性住所)。B: 部门预算的分类基础是(D.按部门分类)。 部门预算下预算的调整的审批权在(C.财政部)。 C: 财政投融资与商业投融资的区别不包括(C.结果的非盈利性) 车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D.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A.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D: 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是按(A.按预算组织形式划分)。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 当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社会保障对经济起到(A.缓和需求不足)的作用。 当政府收入增长率大于通货膨胀率时,政府名义收入会(A.增长) 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C.名义增长,实际减少)。 对具有拥挤成本,或资源稀缺,需要抑制消费,防止浪费的公共物品,可按(D.B和C均可)定价。 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B.B)。 F: 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等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C.国务院)。 G: 改革开放后,我国与(B.1981)年恢复国内公债的发行。

电大行政管理《政府经济学》网上作业单选、多选答案

电大《政府经济学》网上作业单选、多选答案 1. 目前世界上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中,(大部分)采用了社会保障税的形式。 2. 在政府经济活动领域,大部分的决策通过(C. 政治程序)进行的。 3. 中国在进一步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应当统一管理体制,实现(A. 征缴、管理、使用三离)。 4. 下列行为具有生产的外部经济性特征的是(D. 兴修水利)。 5. 公共物品的提供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的一种现象是(A. 搭便车现象)。 6. 政府采购的特点不包括(B. 采购目的的盈利性)。 7. 科斯定理的前提性假设是(A. 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8. 公共事业支出不包括(B. 国有企业支出)。 9. 在代议制民主制度中,政治家的行为主要是追求(A. 追求选票数量的最大化)。 10. 流转税不包括(D. 遗产税)。 11.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不包括(B. 现收后付式)。 12. 有些支出项目,如政治、国防等,其成本容易计算,但绩效难以衡量,这时的政府支出绩效往往采取( A. 最低费用选择法)。 13. 税收的特性不包括(D. 动态性)。 14. 最早研究外部效应的经济学家是( D.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 15.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这主要是指公共物品具有(A. 消费的非竞争性)。 16. 基础产业的特点不包括(D. 通常由私人投资进行)。 17. 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C. 调节社会分配状况)。 18. 政府经济的主体是( A. 政府)。 19. 下列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不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的是(D. 微软的office系统)。 20.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B. 垄断竞争)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市场条件。 21. 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的有(D. 个人生活用品)。 22. 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3. 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D. 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 24. 公共选择的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将(C.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25. 混合物品的特征是兼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可以采用公共提供方式,也可以采用(B. 混合提供方式)。 26. 在多数裁定的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B. 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 27. 西方财政学理论中著名的“灯塔理论”,主要讲述的是公共物品的( C.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8.在我们国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反映了(C. 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29. 与初等教育相比,高等教育的外溢效应(B. 较不显著)。 30. 下列行为具有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的是(C. 公共场所吸烟)。 31. 财政投融资与商业投融资的区别不包括(C. 结果的非盈利性)。 32. 著名的经济学家科斯的“灯塔”理论从经验的角度论述了(C. 公共物品也可以由私人提供)。 33. 当政府收入增长率大于通货膨胀率时,政府名义收入会(A. 增长)。 34. 下列税种属于直接税的是(D. 所得税)。 35. 多数裁定的选择,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B. 二分之一)以上的人赞同。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政府)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社会公共权力)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三、多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2、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政府收入;B政府支出;C宏观经济管理) 四、简答题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 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5、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6、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7、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二、单项选择题 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2、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3、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4、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属市场失灵的领域有()A公共安全;B医疗卫生;C法律秩序 2、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C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D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 3、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B物价稳定;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4、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 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B 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5、公共资源的特征有()A稀缺性;B使用不受限制 四、简答题 1、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再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 五、论述题 1、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对于收入差距有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另一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我国目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 2、试论政府经济调节能力的有限性。(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3)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4)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以上要点还要适当展开说明,具体可以参考书本p32)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3、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C、皮衣 2、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3、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免费搭车的问题 4、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三、多项选择题 1、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A、消费的非竞争性B、消费的非排他性

电大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排序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A 按照预算作用的时间,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度预算。(√)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从总量调控的角度,可将财政政策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B 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基层预算单位是部门预算的基础。(√) C 偿债率是从还债的角度考察政府究竟有多大的还本付息能力,主要看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少。√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全体社会公民人人都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成本一收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里根总统在1981年还签发了一项命令,要求美国全部新的规则都必须受成本一收益分析的检验。(√) 从价计征税收的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的重量、容积、数量等。(×)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不动产课征的税种。(×) 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车船,具体分为车辆和船舶两大类。(√)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从各国编制多年度预算的实践看,主要为长期预算,编制2-5年的中期预算的国家很少。(×) 从各国政策实践来看,征收环境保护类税收是矫正负外部效,应常用的手段.(√ ) 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国家往往采取公共投资占主导的投资策略√ D 多峰偏好是指人们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如在偏离了最理想的结果后其效用出现先降后升,则具有多峰偏好。(√) 短期公债通常是指偿还期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公债。(√) 对部分公共物品合理定价,进行收费,构成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2017年行政本科政府经济学试 题及答案

2017年行政本科政府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 2.政府失灵 · 3.市场失灵 4.个人主义答案为:3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 ·2.自然垄断 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答案为:2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 4.平均主义答案 为:2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 2.布坎南 3.尼斯坎南 ·4.唐斯答案为:4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 3.自然垄断 4.科技垄断答案为:2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 ·2.平均主义分配 3.按需分配 4.按阶级分配答案为:2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答案为:3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答案为:2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 2.瑞典 ·3.美国 4.挪威答案为:3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1.摩擦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答案为:3 1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 ·2.进入障碍 3.供给意愿不足 4.资源短缺答案为:2 1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 美国 2.法国 3.瑞典 ·4.英国答案为:4 1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1.稳健性政策 ·2.积极性政策 3.紧缩性政策 4.中性政策答案为:2 14、政府经济的依据主要是()。A. 社会公共权力B. 私人财产所有权 C. 法律制度 D. 道德劝说

中央电大《政府经济学》历年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自然垄断 2.行政规费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10分) 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 C )。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2.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 A )。 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3.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 C )。· A.征税 B.财政补贴 C.排污权交易 D.排污收费 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B )。 A.道德劝说 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 5.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 C )。 A·放手由市场解决 B.承担所有医疗支出 C·部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 D.承担重大医疗项目支出 6.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 D )。 A·对已提取但尚未支付的保险基金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和运营 B.对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数量上的长期规划 C.防止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 D.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 7.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 A )。 A·政府决策 B.企业生产决策 C·个人消费决策 D.劳动者劳动决策 8.国有资产收益的获得是凭借( B )。 A·社会公共权力 B.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 C·政府信誉 D.企业的自愿捐助 9.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 D )。 A·有期公债和无期公债 B.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C·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 D.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 10.国际税收的本质是( B )。 A.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B.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C.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D.国家与集体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网考题库)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网考题库) 已整理试用,百分之90的题目。 判断题 1.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A正确 2.按照政府经济学的理论,政府完全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现象。B错误 3.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是政府履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的目标。B错误 4.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府经济政策。B 错误 5.边际利润大于边际成本,资源配置可达到最优状态,也就是“帕累托效率”(B错误) 6.公共物品的消费既具有竞争性也具有非竞争性。(B错误) 7.布坎南提出的“俱乐部物品”是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A正确 8.准公共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对于准公共物品,消费者数量增加到某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零的情况。(B错误) 9.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属于市场化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A正确) 10.总的说来,管制方法通过牺牲经济效益来实现环境目标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外部不经济性的手段。(B 错误) 11.从公共选择的基本含义及其理论发展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公共选择的程序.公共选择的决定机制没有很大的差别。(B错误) 12.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A正确) 13.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多峰偏好,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B 错误) 14.政府购买性支出不能遵循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准则。(B错误) 15.皮考克和怀斯曼认为内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B错误) 16.公共投资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A正确)17.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同时具有利润的项目。(B错误) 18.财政贴息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对) 19.政府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预算内资金的总和。(B错误) 20.政府收入对纳税人经济行为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影响。(A正确) 21.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国有企业或国家参股企业的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A正确2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物品由政府无偿提供,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强制.无偿征收的税收。(B错误) 23.公共定价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公共物品,其收费主要考虑能否弥补成本,而不考虑是否取得利润。(B 错误) 24.行政规费是指政府机关为某些特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应服务所收取的费用,这些收费主要是配合国家对有关行为.活动的统计.管理,并适当弥补政府管理成本费用,不以增加政府收入为目的。(A正确)25.公债即“国债”,它是政府债务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是政府财政活动的重要内容。(B错误) 26.公债的债务主体是公共管理部门。(B错误) 27.资本主义国家发行的公债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B错误) 28.社会主义国家发行的公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B错误) 29.公债最初是作为弥补财政赤字手段而产生的。(A正确) 30.公债依存度是衡量一定时期公债累积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情况。其计算公式是: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 (B错误) 31.建国以来,我国一直编制传统的政府预算,也称为功能预算。(B错误) 32.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比较通行的预算编制方法。(A正确 33.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基数+增长”,这种方式既简单易行,又科学合理。(B错误) 34.预算的执行原则是“统一领导.统一管理”。(B错误) 35.预算调整的主要形式是预算的追加。(B错误) 36.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A正确) 37.政府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A正确) 38.一般来说,预算外资金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纳入政府预算,由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的财政性资金。(B错误)

政府经济学模拟题一

政府经济学(模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A)理论的产生,使政府干预理论得到发展。 A. 市场失灵 B. 政府失效 C. 看不见的手 D. 供给创造需求 2.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区别没有体现在( C )。 A.是否具有可分割性 B.是否具有排他性; C.是否能为人们带来效用满足 D.是否具有竞争性 3. 下列哪些属于集权政府公共决策的目标( C ) A. 社会利益最大化 B. 体现全体选民的权益 C. 体现全体统治集团的利益 D. 体现统治者个人的偏好 4. 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的主要区别是(D)。 A. 厂商的广告开支不同 B. 非价格竞争数量不同 C. 厂商之间相互影响程度不同 D. 以上都不对 5.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不包括(D)。 A.政策时滞 B.挤出效应 C.调控的间接性 D.只能作用于经济总量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6. 一个人的福利对他人福利产生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性。 (×) 7、“税收要依据公平原则和公平目标,为经济主体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是税收的公平原则。(√) 8. 在自然垄断产业进入管制中,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民有民营方式在实际招标投标过程中,容易发生参与投标的企业相互串通合谋的问题。 (×) 9、“税收是调节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的重要杠杆。”是税收作用之一。 (√) 10. LM曲线左移代表放松性货币政策。 (×)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7分,共35分)

11. 限制垄断立法与管制企业的共性与区别。 答:共性:限制垄断立法与管制自然垄断企业的共同出发点都是要维护和增进公众福利。区别: (1)、限制垄断立法只是依据法制来影响市场结构与竞争关系,主要防范企业限制价格竞争和阻碍对手自由进出的合谋垄断行为,保护和促进竞争,并不涉及企业的内部经营方式。 (2)、管制企业,需要政府不断地监管企业营业状况,规定企业的某些重要内部营业指标,如规定和限制价格、限制新企业加入等。 12.简述公共支出的财政挤出效应 答: 公共支出的财政挤出效应则是指政府的旨在增加社会福利的某些支出项目可以减少公众有关的支出,从而使得公众实际可支配的收入趋于增加。比如政府增加社会保险方面的公共支出,那么就会对私人部门产生以下两个方面的挤出效应:(1)个人相应减少本来准备用于退休养老的储蓄(支出),从而增加了现期可供支配的收入;(2)与此同时,那些本来需要支付较高费用赡养双亲的人们,现在由于政府的养老保险支出代替了他们的支出,这也使得他们可供支配的实际收入趋于增加。 13. 简述公共产品的含义和特征。 答:公共产品的含义和特征。 答:公共产品是指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公共产品的特性: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即公共产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厂商享用。 (2)受益的非排他性。任何消费者都可以不付任何代价消费该产品,对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来说,其无法将拒绝付费者排除在消费范围之外,或者虽然可以排他,但由于排他成本过高而在经济上不可行。 (3)消费的非竞争性:某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和妨碍他人的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享用该种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即增加一个人享用该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和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14. 私人及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时为什么效率低下? 答:(1)造成公共物品缺乏供应或供应不足。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引发了“搭便车”行为,“搭便车”的存在使得通过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2)造成公共物品的利用不足。对纯公共物品来说,由于其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增加额外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若采取市场供应的办法,将不付费者排除在外,只会造成已经生产出来的公共物品的闲置,造成社会的福利损失。 (3)某些种类的公共物品不适合由市场力量供应。诸如国防、法律等并不适合由市场力量供应,因为由市场力量供应可能会导致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的产生,会导致社会不公正。 15.简述内部性的含义及与外部性的关系? 答: 1、内部性含义 内部性是指,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这种现象称为内在效应或内部性。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学作业1 题目: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要求:每一位学员都要联系实际准备提钢,作业包括以下内容:1.联系实际例子; 2.个人准备的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答:1.什么是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例: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2.个人提纲: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 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 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属于绝对公平;20世纪80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0.28;1995年达到0.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98年是0.46。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01年至2003年基尼系数稍有回落,到2004年又超过0.4。这标志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投入就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在增加,但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由1981年的2.92扩大到1995年的3.02,目前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例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这种城乡差距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国际上的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50.24%。可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业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相对贫困现象。 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如前所述,历史上城乡收入的差距就很大。近年来还由于以下原因加剧了此情况的发生:

政府经济学选择题判断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选择题判断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政府经济的依据是(D )。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宏观经济管理 D社会公共权力 2、我们大致可以认为,(C )以后,政府经济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A凯恩斯 B科斯 C亚当·斯密 D穆勒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纯粹追求商业利润 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通常所说的“帕累托效率”,根据经济学原理,应该是指市场处在( C )的状态下。 A不完全竞争 B竞争失灵 C完全竞争 D完全垄断 2、在现实经济生活中,(B )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市场条件。 A不完全竞争 B垄断竞争 C完全竞争 D完全垄断 3、在市场经济运行中,(B )是开展充分竞争、公平竞争,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的重要前提。 A信息的不对称性 B交易信息的充分性 C市场的完整性 D收入公平分配

4、1998年以来我们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国债投资项目大约有70%的资金投向了中西部。这是典型的( C )的政府经济决策。 A更注重经济公平 B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并举 C更注重社会公平 D盲目的 5、下列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不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的是(D ) A供电、水、电 B邮政通信 C移动通信 D微软的office系统 6、市场的不完整性使得市场需要政府干预,比较典型的市场有资本市场和( A ) A保险市场 B钢材市场 C电信市场 D木材市场 7、在我们国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反映了(C )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政府在决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8、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的有(D ) A国家公共安全 B公共医疗卫生 C法律与道德秩序 D个人生活用品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一、单项选择 1、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是(BD )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2、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 D )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3、一般来说,下列产品不属于公共物品的是(D )

《政府经济学(本科必修)》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本科)》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l0分) 1.投票悖论 2.税收支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l0分) 1.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追求商业利润 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2.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 )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3.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出相同点在于( ) A.都属于转移性支出 B.都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 C.都属于社会生产性支出 D.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4.政府收入的源泉是社会总价值中( )部分。 A.转移价值 B.工资 C.转移价值和工资D.剩余产品价值 5.国家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种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 A.课税对象 B.纳税人C.计税依据 D.税目 6.下列事项中不属于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内容的是( ) A.国有企业分立 B.国有企业合并 C.国有企业核算D.国有企业分立破产 7.政府收取行政规费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政府收入 B.增强行政执法力度 C.弥补财政赤字 D.配合国家有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8.现代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 )

A.英国 B.美国C.瑞典 D.德国 9.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 ) A.产出增加,利率上升 B.产出减少,利率下降 C.产出增加,利率下降D.产出增加,利率变化方向不确定 10.我国在对外已经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列入协定的适用税种主要包括( A.财产税 B.流转税 C.所得税 D.关税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l0分) 1.公共投资范围包括( ) A.基础产业投资 B.农业投资 C.职业教育投资D.科技开发投资 2.社会保险与普通商业保险的区别在于( ) A.兴办的主体不同 B.前者有强制性,而后者没有 C.前者有福利性,而后者没有 D.达到的目的不同 3.公债市场功能有( ) A.公债市场为政府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B.公债市场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C.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 D.公债市场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 4.预算收入的征收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功能是( ) A.及时、足额征收预算收入 B.按财政体制的规定划缴到各级政府的财政金库 C.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资金 D.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5.财政补贴从形式上可分为( ) A.价格补贴 B.企业亏损补贴C.税收支出 D.财政贴息 四、简述题(每题l0分,共30分) 1.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理论依据以及其他供给方式。 2.税负转嫁的特征是什么? 3.简述政府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

政府经济学选择题

题库 (单选:93题多选:85题 ) 单选:10*1=10;多选:5*2=10分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行业协会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A、道德劝说 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追求商业利润 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二、多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BC )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实证分析与规分析相结合 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D、矛盾的分析方法 2、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BC ) A、政府收入 B、政府支出 C、宏观经济管理 D、政府间转移支付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 格的关系是(C)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2、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3、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4、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B) A、公平与效率兼顾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属市场失灵的领域有( ABC) A、公共安全 B、医疗卫生 C、法律秩序 D、个人计算机 2、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ABCD )

政府经济学网考自测题(上机考试题库)

政府经济学网考自测题 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公共事业支出不包括( B. )。 A. 教育支出 B. 国有企业支出 C. 卫生支出 D. 环境保护支出 2财政学家(C)提出了著名的“政府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 A. 凯恩斯 B. 罗斯托 C. 鲍莫尔 D. 布坎南 3基础产业的特点不包括(D)。 A. 公共产品特性 B. 自然垄断特性 C. 回收周期较长 D. 通常由私人投资进行 4 当政府收入增长率小于通货膨胀率时,政府实际收入会( B )。 A. 增长 B. 下降 C. 不变 D. 均有可能 5财政补贴的特性不包括( D )。 A. 政策性 B. 灵活性 C. 时效性 D. 固定性 6在多数裁定的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B)的偏好决定。 A. 众数选民 B. 中位选民 C. 利益一致选民 D. 全部选民 7在现实经济生活中,(A )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市场条件。 A. 不完全竞争 B. 垄断竞争 C. 完全竞争 D. 完全垄断 8流转税不包括(D)。 A. 增值税 B. 消费税 C. 营业税 D. 遗产税 9混合物品的特征是兼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可以采用公共提供方式,也可以采用( B )。 A. 私人提供方式 B. 混合提供方式 C. 政府提供方式 D. 其他提供方式 10课税对象是指( C )。 A. 具体征税项目 B. 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 C. 税收征收的目的物 D. 都不对 11多数裁定的选择,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B )以上的人赞同。 A. 三分之一 B. 二分之一 C. 三分之二 D. 四分之三 12税收的特性不包括( D )。 A. 强制性 B. 无偿性 C. 固定性 D. 动态性 13一般来说,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D )。 A. 财政收入 B. 财政支出 C. 宏观经济管理 D. 社会公共权力 14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 A )提出,然后经过众多学者发展而形成的。 A. 詹姆斯?布坎南 B. 丹尼斯?缪勒 C. 哈维?罗森 D. 沃伦?纳特 15中国在进一步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应当统一管理体制,实现( A )。 A. 征缴、管理、使用三分离 B. 征缴、管理统一,与使用分离C. 征缴、管理、使用三统一 D. 征缴与管理、使用分离,管理、使用统一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 A )。A.政府B.企业C.个人D.行业协会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B )。A.道德劝说B.社会公共权力C.财产所有权D.法律制度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 C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5.外部正效应指的是( A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B.社会净收益小于

2013电大政府经济学作业答案100分

1.第1题 在扩张性财政政策中,政府多选择() A.长期债务 B.中期债务 C.短期债务 D.无期债务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2.第2题 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 A.免费搭车的问题 B.逆向选择问题 C.委托代理问题 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3.第3题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 A.政府决策 B.企业生产决策 C.个人消费决策 D.劳动者劳动决策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4.第4题 国有财产收入是指政府凭借其()而取得的租金、利息和变价款等收入。 A.地位

B.威信 C.拥有的财产 D.实力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5.第5题 总体上讲,政府稳定职能应以()履行为主。 A.国家银行 B.财政部门 C.中央政府 D.地方政府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6.第6题 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 A.放手由市场解决 B.承担所有医疗支出 C.部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 D.承担重大医疗项目支出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7.第7题 公债是政府依据()原则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方式。 A.计划 B.市场 C.信用 D.自愿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8.第8题 以下属于市场无效的是 A.偏好不合理 B.收入分配不公 C.宏观经济失调 D.以上答案都正确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9.第9题 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 A.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B.交易成本很高 C.交易价格很低 D.交易价格很高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10.第10题 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 A.价格接受者和产量调节者 B.价格接受者和产量接受者 C.价格调节者和产量调节者 D.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4.0 此题得分:4.0 11.第11题 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