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元件安装

电器元件安装
电器元件安装

电器元件安装

本工艺守则根据《JB/DQ6142》、《GB7251-97》、《GB50171-92》,并结合我厂实际情况编制。

一、元件领用:

1.1接图纸后,熟悉图纸,按照材料计划单并根据平衡使用的材料元件到电器元件库房领取所需电器元件,并认真核对规格型号。属电学三表、电流、电压、时间继电器必须送检验员检定合格方可安装。不合格品退回库房。

1.2所有电器元件、辅件在安装前必须检查有无出厂合格证,厂家生产许可证,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外观检查,外观应完好,且附件齐全,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密封良好,如有破损,或影响电气和机械功能,无出厂合格证者,严禁使用。

1.3熔断器的熔体规格、自动开关、热继电器的整定值,线圈的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元件安装:

2.1所有电器元件、辅件应按照元件制造厂的安装使用说明书的安装要求(使用条件、灭弧距离、拆卸灭弧罩所需距离等)进行正确的安装。

2.2严格按照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图纸及元件明细表、安装布置图(如有)的要求核对其额定电压、额定电流、规格型号后安装到位,要求横平坚直。

2.3安装时应尽量考虑方便用户维修。各电器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应影响其它电器及导线束的固定。

2.4所有元件均应牢固固定在骨架和支架上,紧固螺丝必须拧紧,无打滑及损坏镀锌层等现象,并采取防松措施,紧固后螺丝应露出螺母1-8螺距。不接线的螺丝也应拧紧,所有紧固件必须镀锌。所有元件的出线端应配有接线螺钉,并应进行紧固。联屏螺钉也应配齐紧固。

2.5对双面维修的开关柜、箱可用螺栓带帽紧固,对单面维修的开关柜、箱必须用攻丝的方式固定。

2.6设备的保护接地端子应与设备内各元器件的保护接地点直接连接或利用保护导体连接。

2.7对于盖、门、覆板等部件,如上面没有安装电器元件,一般应用金属螺钉或金属绞链连接,以保证电连续性;如果上面装有工作电压值超过安全电压范围的电器设备时,应采用保护导体(一般为黄绿双色线),将这些器件与保护电路连接。

2.8信号灯和按钮的使用根据《GB2682-81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规定使用。如信号灯在作为电源断路器闭合指示时用白色,作起动器时,电源指示用绿色,运转指示用红色;按钮起动为绿色,停止为红色。

2.9按钮安装:按钮操作应灵活、可靠、无卡阻,按钮之间的距离宜为50~80mm,当倾斜安装时,其与水平的倾角不宜小于30°。

2.10对于地面安装的开关柜,需由操作者观看的指示仪表安装高度一般不得高于基础面2m;操作元件(手柄、按钮)的中心高度不得高于2m;紧急操作元件应装在距基础面0.8~1.6m范围内。

2.11螺旋式熔断器的安装,其底座严禁松动,电源应接在熔芯引出的端子上。

2.12转换开关和倒顺开关安装后,其手柄位置指示应与相应的接触片位置相对应;定位机构应可靠;所有的触头在任何接通位置上应接触良好。

2.13接触器、继电器安装前可动部分动作应灵活、可靠。

2.13高压柜中的防误动作机械联锁装置,按设计施工图进行安装,并调试灵活。

三、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要求。

3.1对低压开关设备内电气元件的导电部件之间或导电部件(如母线、金发属架或金属体)与另一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一般不小于20mm,若因元器件端子间距小于20mm时,则连接端子上的分支线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允许为端子间的间距,但不得低于下表的规定:

注:若仍达不到表中规定时,应采取包扎绝缘材料来增加绝缘强度。

3.2对高压开关设备内一次回路电器设备与母线及其它带电导体布置的最小距离为下表中的规

定: mm

3.3高压柜中二次回路的电气间隙不应小于6mm,爬电距离不应小于是10mm。

四、发热元件与电器元件的安装距

离:

4.1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4.2发热元件(管型电阻等)与电器元件的安装距离见下

表:

五、端子排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5.1端子排应无损坏,固定牢固,绝缘良好。

5.2端子应有序号,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宜大于350mm。

5.3回路电压超过400V者,端子板应有足够的绝缘并加入电源标志。

5.4强、弱电端子宜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空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的隔板。

5.5正、负电源之间以及经常带电的正电源与合闸或跳闸回路之间,宜以一个空端子隔开。

5.6电流回路应经过试验端子,其它需断开的回路宜经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试验端子应接触良好。

5.7潮湿环境宜采用防潮端子。

5.8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应使用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

六、保护接地使用:

保护接地端子标记,采用图形符号〨或文字符号PE加以标识,接至保护接地端子上的接地线必须为黄绿双色线。接地螺钉的尺寸不应小于下表,保护接地端子只能作保护接地用,不得兼作它用。

七、标识元件代号

7.1元件安装完后,对设备上的所有元器件应根据电气原理或接线图正确地加装元件符号牌,以标识元件在电气图中的位置。

7.2符号牌的规格为统一定制,牌上的字迹清晰,张贴位置明显,排列整齐美观。

7.3安装结束后在柜贴安装标识,注明使用单位和安装时间、安装人。

八、铭牌安装

所有高低压开关柜必须装有铭牌,以标识产品,铭牌必须标明产品名称、型号、额定电压、回路电流、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厂名。上述内容可用钢字码打在铭牌上,要求字迹清晰、准确。将铭牌装于图纸或其它工艺要求指定位置。

电气工艺安装与接线工艺设计规范

电器柜设计规范 1 元器件安装 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 适用条件 ? 需要的灭弧距离 ?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 组装前首先瞧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就是否相符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 电能计量仪表0、6-1、8 控制开关、按钮0、6-2、0 紧急操作件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 各种电气元件与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完整版)成套安装工艺

本守则适用于低压成套开头控制设备中的主电路元器件安装与调整。 1 元器件安装、调整应根据安装调整的对象,采用适当规格的下列若干工具、量具与仪表: a. 活动扳手; b. 螺丝刀; c. 套筒扳手; d. 尖嘴钳; e. 剥线钳; f. 钢板尺; g. 钢卷尺; h. 游标卡尺; i. 兆欧表; j. 万用表等。 2 工艺准备 2.1 按图样或元器件明细表要求的型号、规格、数量备齐所需的元器件。当元器件与图样或元器件明细要求不一致时,应与项目设计负责人进行沟通并确认。 2.2 检查元器件合格证并妥善保存好,无合格证者应经质检人员确认是合格品件后,才能进行安装,3C认证范围内的元器件,应标有认证标志。 2.3 检查无器件是否完好无损如绝缘电阻等,备件、附件是否齐全,线圈等有无断线(可用万用表 检查)等,如有缺损,应予配齐、修复,并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安装。 2.4 清除元器件上的灰尘和异物。 2.5 按安装要求准备好所需的紧固件和配件以及有关零件(如支架、衬垫等)。 3 工艺过程 3.1 元器件安装原则一般是从上到下,最后安装母线和配制辅助回路导线。 3.2 对需要先安装在支架或安装板上的元器件,应先装好,当安装用的螺孔若在涂漆时被堵者应用 相应规格的丝攻将其疏通。 3.3 将元器件按图纸规定位置就位,并用紧固件固紧,拧紧时顺序进行,如四角紧固时应按对角逐 对进行,对于瓷或胶木底座的元器件其底座平面与钢构件平面之间应垫入绝缘纸板。 3.4 凡元器件配用分立操作机构者(如断路器、刀开关的杠杆操作机构),在安装时,应按要求调 节(如调整杠杆等),使元器件的闭合、断开灵活可先靠。 3.5 按元器件说明书要求对需作调整的零部件进行调整。

电气控制柜装配工艺标准

电气控制柜装配工艺标准 概述:本工艺标准根据GB7251-2008、GB 2681-81、GB/T 2682-1981、GB50171-92、GB50256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各电气控制设备一、二次设备安装及接线。 目的是使设备既满足设计控制要求又整齐美观和检查方便。 一、电气控制柜外型尺寸、面板开孔、面板标识丝印检查 在电气控制柜开始装配前按照《电柜结构、开孔图》进行外型尺寸、面板开孔、面板标识丝印,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装配工作。 二、准备齐电气控制柜装配所需的所有电气元件及安装辅助材 1、电气装配人员要先准备齐电气控制柜上需使用的电气安装底板、电气面板、电气元件(PLC、软启动器、低压电器等)及所需要的安装辅材(线槽、导轨、导线、接地铜排、安装螺丝等)。 2、电气装配人员准备好自己的工具包(含大号、中号十字起,小一字起、剥线钳、斜口钳、 万用表、内六角扳手、呆扳手、Φ钻头、Φ钻头、Φ钻头、M3丝锥、M4丝锥、丝锥绞手、粗 齿挫一套)、手电钻等,将所有工具整齐的放在指定区域内。 三、电气元器件安装在电柜底板上 1、根据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量好线槽与导轨的长度,用相应工具截断。(注:线槽、 导轨断缝应平直。) 2、两根线槽如果搭在一起,其中一根线槽的一端应切成45度斜角。 3、用手电钻在线槽、导轨的两端打固定孔(用Φ钻头)。 4、将线槽、导轨按照电气底板布置图放置在电柜底板上,用黑色记号笔将定位孔的位置画在 电柜底板上。 5、先在电柜底板上用样冲敲样冲眼,然后用手电钻在样冲眼上打孔(用Φ钻头)。 6、用M4螺钉、螺母将线槽、导轨固定在电柜底板上。

电气安装要求规范.....

前言 本文根据我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的符合我公司电气安装方面的文件。包括:一般规定、布线规、元件安装规及标识规。 本文的编写是为保证我公司产品电器的安装质量,促进施工安装技术的进步。确保设备安装后的安全运行。电气安装员应按此标准执行。也可作为检验电气安装的通用标准。 1、总则 1.1为保证的安装质量,促进施工安装技术的进步,确保设备安装后 的安全运行,制定本规。 1.2本规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压1200V及以下、直流额定电压为 1500V及以下且在正常条件下安装和调试试验的通用电器、电工仪器仪表、变送器、电子计算机系统及成套盘、柜、箱上电器的安装和验收。 1.3电器的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1.4电器的运输、保管,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当产品有特殊 要求时,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 1.5设备到达现场后,应及时做下列验收检查: 1.5.1包装和密封应良好。 1.5.2技术文件应齐全,并有装箱清单。 1.5.3按装箱清单检查清点,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 备件应齐全。

1.5.4按本规要求做外观检查。 1.6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现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及产品 技术文件的规定。 1.7设备安装完毕投入运行前,应做好防护工作。 1.8电器的施工及验收按本规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 准、规的规定。 2.一般规定 2.1 电器安装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2.1.1设备铭牌、型号、规格,应与被控制线路或设计相符。 2.1.2外壳、漆层、手柄应无损伤或变形。 2.1.3部仪表、灭弧罩、瓷件、胶木电器应无裂纹或伤痕。 2.1.4螺丝应拧紧。 2.1.5具有主触头的低压电器,触头接触应紧密,接触两侧的压力应均匀。 2.1.6附件应齐全、完好。 2.2 电器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2.2.1电器根据其不同的结构,可采用支架、金属板、绝缘板固定。金属板、绝缘板应平整;当采用卡轨支撑安装时,卡轨应与低压电器匹配,并用固定夹或固定螺栓与壁板紧密固定,严禁使用变形 或不合格卡规。 2.2.2当采用螺栓固定时,应按产品技术要求选择螺栓规格;其钻孔直径应与螺栓规格相符。 2.2.3紧固件应采用镀锌制品,螺栓规格应选配适当,电器的固定

常用电子元件实物图片大全

常用电子元件实物图片大全 概述一、元件:工厂在加工时没改变原材料分子成分的产品可称为元件,元件属于不需要能源的器件。它包括:电阻、电容、电感。( 又称为被动元件Passive Components) 元件分为: 1、电路类元件:二极管,电阻器等等 2、连接类元件:连接器,插座,连接电缆,印刷电路板(PCB) 图1 二、器件:工厂在生产加工时改变了原材料分子结构的产品称为器件 器件分为: 1、主动器件,它的主要特点是:(1)自身消耗电能(2) 需要外界电源。 2、分立器件,分为(1)双极性晶体三极管(2)场效应晶体管(3)可控硅(4)半导体电阻电电阻

电阻在电路中用"R”加数字表示,如:R1 表示编号为1 的电阻.电阻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为:分流、限流、分压、偏置等. 图2 电容 电容在电路中一般用"C"加数字表示(如C13 表示编号为13 的电容).电容是由两片金属膜紧靠,中间用绝缘材料隔开而组成的元件.电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 电容的容量大小表示能贮存电能的大小,电容对交流信号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它与交流信号的频率和电容量有关.

图3 晶体二极管晶体二极管在电路中常用“ D”加数字表示,如: D5 表示编号为5 的二极管. 作用:二极管的主要特性是单向导电性,也就是在正向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电阻很小;而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导通电阻极大或无穷大. 因为二极管具有上述特性,无绳电话机中常把它用在整流、隔离、稳压、极性保护、编码控制、调频调制和静噪等电路中.

图4 电感器 电感器在电子制作中虽然使用得不是很多,但它们在电路中同样重要。我们认为电感器和电容器一样,也是一种储能元件,它能把电能转变为磁场能,并在磁场中储存能量。电感器用符号L 表示,它的基本单位是亨利(H),常用毫亨(mH )为单位。它经常和电容器一起工作,构成LC 滤波器、LC 振荡器等。另外,人们还利用电感的特性,制造了阻流圈、变压器、继电器等。

电气安装施工规范

配电箱安装施工要点 (1)设备要求 1)柜(盘)本体外观检查应无损伤及变形,油漆完整无损。柜(盘)部检查:电器装置及元件、绝缘瓷件齐全,无损伤、裂纹等缺陷。 2)安装前应核对配电箱编号是否与安装位置相符,按设计图纸检查其箱号、箱回路号。箱门接地应采用软铜编织线,专用接线端子。箱接线应整齐,满足设计要求及验收规(GB50303-2002)的规定。 (2)作业条件 配电箱安装场所土建应具备粉刷完成、门窗已装好的基本条件。预埋管道及预埋件均应清理好;场地具备运输条件,保持道路平整畅通。 (3)配电箱定位:根据设计要求现场确定配电箱位置以及现场实际设备安装情况,按照箱的外形尺寸进行弹线定位。 (4)基础型钢安装 1)按图纸要求预制加工基础型钢架,并做好防腐处理,按施工图纸所标位置,将预制好的基础型钢架放在预留铁件上,找平、找正后将基础型钢架、预埋铁件、垫片用电焊焊牢。最终基础型钢顶部宜高出抹平地面10mm。 2)基础型钢接地:基础型钢安装完毕后,应将接地线与基础型钢的两端焊牢,焊接面为扁钢宽度的二倍,然后与柜接地排可靠连接。并做好防腐处理。 (5)配电柜(盘)安装 1)柜(盘)安装:应按施工图的布置,将配电柜按照顺序逐一就位在基础型钢上。单独柜(盘)进行柜面和侧面的垂直度的调整可用加垫铁的法解决,但不可超过三片,并焊接牢固。成列柜(盘)各台就位后,应对柜的水平度及盘面偏差进行调整,应调整到符合施工规的规

定。 2)挂墙式的配电箱可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上,但空心砖或砌块墙上要预埋燕尾螺栓或采用对拉螺栓进行固定。 3)安装配电箱应预埋套箱,安装后面板应与墙面平。 4)柜(盘)调整结束后,应用螺栓将柜体与基础型钢进行紧固。 5)柜(盘)接地:每台柜(盘)单独与基础型钢连接,可采用铜线将柜PE排与接地螺栓可靠联结,并必须加弹簧垫圈进行防松处理。每扇柜门应分别用铜编织线与PE排可靠联结。6)柜(盘)顶与母线进行连接,注意应采用母线配套扳手按照要求进行紧固,接触面应涂中性凡士林。柜间母排连接时应注意母排是否距离其他器件或壳体太近,并注意相位正确。7)控制回路检查:应检查线路是否因运输等因素而松脱,并逐一进行紧固,电器元件是否损坏。原则上柜(盘)控制线路在出厂时就进行了校验,不应对柜线路私自进行调整,发现问题应与供应商联系。 8)控制线校线后,将每根芯线煨成圆圈,用镀锌螺丝、眼圈、弹簧垫连接在每个端子板上。端子板每侧一般一个端子压一根线,最多不能超过两根,并且两根线间加眼圈。多股线应涮锡,不准有断股。 (6)柜(盘)试验调整 1)高压试验应由当地供电部门可的试验单位进行。试验标准符合规、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及产品技术资料要求。 2)试验容:高压柜框架、母线、避雷器、高压瓷瓶、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各类开关等。 3)调整容:过流继电器调整,时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调整以及机械连锁调整。 4)二次控制小线调整及模拟试验,将所有的接线端子螺丝再紧一次。

电工常用电子元器件符号图表及符号

电工常用电子元器件符号图表及符号 电子设备中有各种各样的图。能够说明它们工作原理的是电原理图,简称电路图。电路图有两种,一种是说明模拟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它用各种图形符号表示电阻器、电容器、开关、晶体管等实物,本文就汇集了比较全面的电子元器件符号,对于初学者来说相信是非常有用处的。任何开发机器人的朋友都应该多多少少了解一点基本的电子电路知识。电流表PA 电压表PV 有功电度表PJ 无功电度表PJR 频率表PF 相位表PPA 最大需量表(负荷监控仪) PM 功率因数表P,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流表PA

电压表PV 有功电度表PJ 无功电度表PJR 频率表PF 相位表PPA 最大需量表(负荷监控仪) PM 功率因数表PPF 有功功率表PW 无功功率表PR 无功电流表PAR 声信号HA 光信号HS 指示灯HL 红色灯HR 绿色灯HG 黄色灯HY 蓝色灯HB 白色灯HW 连接片XB 插头XP 插座XS 端子板XT

* * 电线,电缆,母线W 直流母线WB 插接式(馈电)母线WIB 电力分支线WP 照明分支线WL 应急照明分支线WE 电力干线WPM 照明干线WLM

* * 应急照明干线WEM 滑触线WT 合闸小母线WCL 控制小母线WC 信号小母线WS 闪光小母线WF 事故音响小母线WFS 预告音响小母线WPS 电压小母线WV 事故照明小母线WELM 避雷器F 熔断器FU 快速熔断器FTF 跌落式熔断器FF 限压保护器件FV 电容器C 电力电容器CE 正转按钮SBF 反转按钮SBR 停止按钮SBS 紧急按钮SBE 试验按钮SBT 复位按钮SR 限位开关SQ

配电柜(箱)的电气安装规范

配电柜(箱)的电气安装规范 开关柜装配 1、总则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低压配电产品的装配的内容与要求,适用于本组织生产的各类低压配电产品如:开关柜、动力箱、配电箱、控制屏、台、母线插接箱的组装工艺过程。 2、设备和工具 2.1设备:弯排机、50KVA试验变压器、平衡电桥、搪锡炉、台钻等。 2.2工具:螺丝刀、尖嘴钳、剥线钳、压线钳、万用表、兆欧表、扳手、钢卷尺、钢直尺、游标卡尺、塞尺、涂层测厚仪等。 3、装配规范 3.1 在产品装配前,应对下列各项逐一进行检查,做好工艺准备。 3.1.1 结构应该符合该型号产品结构的要求,产品应有固定的安装孔。 3.1.2 门应能在大于90°角内灵活转动,门在转动过程中不应损坏漆膜,不应使电器元件受到冲击,门锁上后不应有明显的晃动。检验方法:手执门锁轻轻推拉,移动量不超过2㎜。 3.1.3门与门及门与框架之间的缝隙检验:门与门之间的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为1㎜,大于1000㎜为1.5㎜,门与门框之间缝隙均匀差小于1000㎜为2㎜,大于1000㎜为2.5㎜。 3.1.4壳体焊接应牢固,焊缝应光洁均匀,不应有焊穿、裂缝、咬边、溅渣、气孔等现象,焊药皮应清除干净。 3.1.5壳体表面处理后,漆膜表面应丰满、色彩鲜明、色泽均匀、平整光滑、用肉眼看不到刷痕、皱痕、针孔、起泡、伤痕、斑痕、手印、修整痕迹及沾附的机械杂质等缺陷。 3.1.6 产品上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器件本身的电镀件的镀层及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生锈等现象。 3.2 元器件选择及安装 3.2.1 产品内选择的电器元件和材料,必须符合认证产品要求和顾客图纸的要求,在不影响产品内在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征得顾客同意并得到相关批准进行认证规定范围内的代用。 3.2.2元器件必须采用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非认证产品不得使用。 3.2.3产品上的所有指示灯和按钮颜色应符合GB/T 4025-2003的规定,或符合原理图或接线图的规定。 3.2.4 所有元器件应按照其制造规定的安装使用条件进行安装使用,其倾斜度不大于5°,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害,手动操作的元器件,操作机构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3.2.5所有元器件均应牢固的固定在骨架或支架上,每个元器件应标注醒目的符号,使用的符号或代号必须与原理图或接线图一致。 3.2.6 辅助电路导线的端头与元器件连接时,必须穿导线号码管,标号应正确清楚、完善牢固、有永久的附着力,标号必须与接线图标号一致。 ★3.2.7按装的元件应操作方便,操作时不受到空间的妨碍,不能触及到带电体。 ★3.2.8安装在同一支架(安装板、安装框架)上的电器元件、单元和外接导线的端子的布置应使其在安装、接线、维修和更换时易于接近。尤其是外部接线端子应位于地面安装成套设备基础面上方至少0.2m,并且,端子的安装应使电缆易于与其连接。必须在成套设备内进行调整和复位的元件应是易于接近的。对于地面安装的成套设备,由操作人员观察的指示仪表不应安装在高于成套设备基础面2m处。操作器件,如手柄、按钮等等,应安装在易于操作的高度上;其中心线一般不应高于成套设备基础面2m。 ★3.2.9开关器件和元件应按照制造商说明书(使用条件、飞弧距离、隔弧板的移动距离等等)进行安装满足电器元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例如,满足飞弧距离,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 ★3.2.10保证一、二次线的制作、安装距离,发热元件应置于开关柜的上方,且应与绝缘导线保持一定得距离。 3.2.11同一批次的相同产品的装配应一致。 3.2.12元件或附件安装在相应的支架或安装板上,再将支架或安装板装在箱体上;或直接安装在箱体上。准确测量、调整安装位置后将其紧固,调整时不得重击零部件和电器元件。

电子元器件识别大全图

目的制订本指南﹐规范公司的各层工作人员认识及辩别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各类组件. 2.0范围 公司主要产品(计算机主板)中的电子组件认识: 2.1工作中最常用的电子组件有﹕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包括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及 三极管)﹑晶体﹑晶振(振荡器)和集成电路(IC)。 2.2连接器件主要有﹕插槽﹑插针﹑插座等。 2.3其它一些五金塑料散件﹕散热片﹑胶钉﹑跳线铁丝等。 3.0责任 3.1公司的各层工作人员﹐正确认识及辩别日常操作中常用的各类组件﹐结合产品BOM的 学习并应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或内容﹕ A)从外观就能看出该组件的种类﹐名称以及是否有极性(方向性)。

B)从组件表面的标记就能读出该组件的容量﹐允许误差范围等参数。 C)能辩识各类组件在线路板上的丝印图。 D)知道在作业过程中不同组件需注意的事项。 3.2本指南由品管部负责编制; 4.0电子组件 4.1电阻 电阻用“R”表示﹐它的基本单位是奥姆(Ω) 1MΩ(兆欧)=1000KΩ(千欧)=1000000Ω 公司常用的电阻有三种﹕色环电阻﹑排型电阻和片状电阻。 4.1.1色环电阻

色环电阻的外观如图示﹕ 图1五色环电阻图2四色环电阻 较大的两头叫金属帽﹐中间几道有颜色的圈叫色环﹐这些色环是用来表示该电阻的阻值和范围的﹐共有12种颜色﹐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其中金色和银色表误差)﹕ 我们常用的色环电阻有四色环电阻(如图2)和五色环电阻(如图1)﹕ 1).四色环电阻(普通电阻)﹕电阻外表上有四道色环﹕ 这四道环﹐首先是要分出哪道是第一环﹑第二环﹑第三环和第四环﹕标在金属帽上的那道环叫第一环﹐表示电阻值的最高位﹐也表示读值的方向。如黄色表示最高位为四﹐紧挨第一环的叫第二环﹐表示电阻值的次高位﹐如紫色表示次高位为7﹔紧挨第2环的叫第3环﹐表示次高位后“0”的个数,如橙色表示后面有3个0﹔最后一环叫第4环﹐表示误差范围﹐一般仅用金色或银色表示﹐如为金色﹐则表示误差范围在+5%之间﹐如为银色﹐则表示误差范围在+10%之间。

高低压开关设备装配工艺守则

高低压开关设备装配工艺守则 1.适用范围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低压配电屏、控制屏、开关柜、照明箱、动力箱的电器元件、辅件的装配与调整。 2.装配工具 .根据产品设计单所需求的各种电器元件和附件选择适合的工具 活板手、双头板手、套筒板手、一字形螺丝刀、十字形螺丝刀、扁锉、园锉、台虎钳、手电钻、木锤头、钢丝钳、钢卷尺、钢直尺。 3.装配前的准备过程 .熟悉装配图纸及技术条件,了解设备或装置的结构以及每一零件的作用和相互的联接关系。 .掌握装配的工艺规程、方法和注意事项。 .安排好装配场地,包括装配位置。 .根据产品设计单领取装配时所用的电器元件和零件是否完整,具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的方可装配。 .准备好所需的各种工夹具,并按先后作用次序排列好,并固定地放在使用最方便的位置。 .检查产品骨架所挂牌号是否与即将装配的产品型号规格相符合。 .电器元件和附件的代用,须经设计部门同意并办理代用手续后,方可用于装配。.装配所需的紧固件,如螺钉、螺帽、垫圈等均应有良好保护镀层,附件应有良好的涂漆或电镀层,绝缘附件、配件等应经过绝缘处理。 .对每一个元件和零件进行一次最后检查,发现有问题的元件和零件,凡能修正的及时修复,不能修正的应更换新的。 .产品装配时,必须考虑检修方便、牢固可靠和美观,并符合使用条件。 4.安装准则 .根据装配图、面板布置图上的尺寸、位置及元件的型号、规格进行合理组装。.所有组装元件均应符合元件本身标准规定,并符合元件本身的技术条件及安装条件要求。 .装配产品的名牌、提名框、符号牌及接地符号要求清楚、整齐、不能有松动、脱落现象。 .每个元件应在柜后安装元件上方标注醒目的符号或代号,其符号或代号应与原理图或接

电气控制柜生产工艺流程

电气控制柜生产工艺流程 (1) 电气控制柜外型尺寸、面板开孔、柜体面板标识丝印检查,在电气控制柜开始装配前按照《屏柜结构、开孔图》进行外型尺寸、面板开孔、柜体面板标识丝印,及电气元件物料清单,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装配工作。 (2) 准备齐电气控制柜装配所需的所有电气元件及安装辅材 (3) 电气装配人员要先准备齐电气控制柜上需使用的电气安装底板、电气面板、电气元件PLC、低压电器等)及所需要的安装辅材(行线槽、导轨、导线、接地铜排、安装螺栓等元器件安装在电气安装底板上 (4) 根据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量好线槽与导轨的长度,用相应工具截断。(注:线槽、导轨断缝应平直。)两根线槽如果搭在一起,其中一根线槽的一端应切45度斜角。用手电钻在线槽、导轨的两端打固定孔将线槽、导轨按照电气底板布置图放置在电气底板上,用黑色记号笔将定位孔的位置画在电气底板上。先在电气底板上用样冲敲样冲眼,然后用手电钻

在样冲眼上打孔(用低压电器元器件(微型空开、继电器、接触器、信号线端子、动力电源端子等)应按照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安装在导轨上的。) (5)电气元件的安装方式符合该元件的产品说明书的安装规定,以保证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条件,在屏内的布局应遵从整体的美观,并考虑控制元件之间的电磁干扰和发热性干扰,元件的布置应讲究横平竖直原则,整齐排列。所有元件的安装方式应便于操作、检修、更换;工控机等重要操作的元件及液晶显示器、指示灯等有角度视觉要求的元件安装应尽量保持在离地高度视线范围内,以便于观察操作。所有元件的安装应紧固,保证不致因运输震动使元件受损,对某些有防震要求的元件应采取相应的防震方式处理。元件安装位置附近均需贴有照接线图对应的表示该件种类代号的标签,标签采用电脑印字机打印。屏底侧安装接地铜排,并粘贴明显的接地标识牌。三相电路主回路安照电气原理图中设计要求大小的铜芯电缆(或铜排)进行连接。A、B、C三相应分别使用黄、绿、红电缆(若使用铜排应在对应铜排上套黄、绿、红套管)并在每相接线端子处粘贴A、B、C标贴。)

(完整word版)非标自动化设备电气安装规范

非标自动化设备电气安装规范 a) 按电机运动工艺要求,确定主控元件并编写《电气控制路》; b) 依据电控图和元器件端子的分布位置,编写《电气接线图》,并根据各电气元件的安装位置,绘出《电气布置图》;(电气接线图中务必标出电气元件的型号并和明细表一一对应,以及导线的粗细,颜色及线号) c) 也附出该设备所用《电气元件明细表》。 (2) 常用材料、工具和测量仪表以及电气元件的准备 a) 导线及线号标识的准备:严格按《电气接线图》准备导线;对于电控箱内导线均要求电压不低于550V的铜芯绝缘导线,其中用于控制回路线截面不得小于0.75mm平方(一般考虑到导线的机械强度通常是箱外1mm平方,箱内0.75 mm平方),用于弱电电子线路不应小于0.2 mm平方。敷设于电器安装板上的导线均采用硬线,可动部位的过渡线用多股软铜线。 b) 紧固件的准备:所用紧固件应为不锈件。(除环境特殊外) c) 工具的准备:万用表、兆欧表、断线钳、剥线钳、尖嘴钳,压线钳、钢直尺、钢卷尺。 d) 依据《电气元件明细表》准备各元器件。 二电气检查: (1) 一般检查 a) 对各元器件进行清扫,检查接触器、继电器等可动器件的动作是否灵活,接线头是否牢固、是否有漏接、错接。 b) 检查主电路接线,注意极性。 c) 检查各种控制与保护电器,如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等的整定值是否符合线路要求,熔断器的熔体是否合适等。 d) 检查行程开关、限位开关等的、触头使用是否正确,转动是否灵活及内部有无异物。 e) 检查保护接地系统是否规范。接地线应牢固并保证接触良好。 (2) 绝缘检查 a) 清洁灰尘、油污及碎物。 b) 检查导电部位对地绝缘,如电器的金属外壳、底座、支架或铁心等;两个不同电路间,如交流电路的各相之间、主电路与控制电路、保护显示电路之间及交直流电路间。各绝缘应不小于0.5兆欧。 (3) 控制电路检查(主电路断开,接通控制电路空载试验) a) 检查各电路及元器件的动作顺序是否正确。 b) 检查连锁环节及联动装置、各保护环节等信号装置的动作是否正确。 c) 检查行程开关、限位开关,并调整使其动作在准确位置。 d) 检查各元器件触头接触的可靠性、动作的灵活性、应无卡住、粘住或停滞现象,且无过大的噪声及线圈过热现象。 (4) 主电路检查

电器元件安装

电器元件安装 本工艺守则根据《JB/DQ6142》、《GB7251-97》、《GB50171-92》,并结合我厂实际情况编制。 一、元件领用: 1.1接图纸后,熟悉图纸,按照材料计划单并根据平衡使用的材料元件到电器元件库房领取所需电器元件,并认真核对规格型号。属电学三表、电流、电压、时间继电器必须送检验员检定合格方可安装。不合格品退回库房。 1.2所有电器元件、辅件在安装前必须检查有无出厂合格证,厂家生产许可证,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外观检查,外观应完好,且附件齐全,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密封良好,如有破损,或影响电气和机械功能,无出厂合格证者,严禁使用。 1.3熔断器的熔体规格、自动开关、热继电器的整定值,线圈的电压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元件安装:

2.1所有电器元件、辅件应按照元件制造厂的安装使用说明书的安装要求(使用条件、灭弧距离、拆卸灭弧罩所需距离等)进行正确的安装。 2.2严格按照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图纸及元件明细表、安装布置图(如有)的要求核对其额定电压、额定电流、规格型号后安装到位,要求横平坚直。 2.3安装时应尽量考虑方便用户维修。各电器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应影响其它电器及导线束的固定。 2.4所有元件均应牢固固定在骨架和支架上,紧固螺丝必须拧紧,无打滑及损坏镀锌层等现象,并采取防松措施,紧固后螺丝应露出螺母1-8螺距。不接线的螺丝也应拧紧,所有紧固件必须镀锌。所有元件的出线端应配有接线螺钉,并应进行紧固。联屏螺钉也应配齐紧固。 2.5对双面维修的开关柜、箱可用螺栓带帽紧固,对单面维修的开关柜、箱必须用攻丝的方式固定。 2.6设备的保护接地端子应与设备内各元器件的保护接地点直接连接或利用保护导体连接。

非标自动化设备电气安装规范

非标自动化设备电气安装规范 1) 图纸和资料的准备 a) 按电机运动工艺要求,确定主控元件并编写《电气控制路》; b) 依据电控图和元器件端子的分布位置,编写《电气接线图》,并根据各电气元件的安装位置,绘出《电气布置图》;(电气接线图中务必标出电气元件的型号并和明细表一一对应,以及导线的粗细,颜色及线号) c) 也附出该设备所用《电气元件明细表》。 (2) 常用材料、工具和测量仪表以及电气元件的准备 a) 导线及线号标识的准备:严格按《电气接线图》准备导线;对于电控箱内导线均要求电压不低于550V的铜芯绝缘导线,其中用于控制回路线截面不得小于0.75mm平方(一般考虑到导线的机械强度通常是箱外1mm 平方,箱内0.75 mm平方),用于弱电电子线路不应小于0.2 mm平方。敷设于电器安装板上的导线均采用硬线,可动部位的过渡线用多股软铜线。 b) 紧固件的准备:所用紧固件应为不锈件。(除环境特殊外) c) 工具的准备:万用表、兆欧表、断线钳、剥线钳、尖嘴钳,压线钳、钢直尺、钢卷尺。 d) 依据《电气元件明细表》准备各元器件。 二电气检查: (1) 一般检查 a) 对各元器件进行清扫,检查接触器、继电器等可动器件的动作是否灵活,接线头是否牢固、是否有漏接、错接。 b) 检查主电路接线,注意极性。 c) 检查各种控制与保护电器,如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等的整定值是否符合线路要求,熔断器的熔体是否合适等。 d) 检查行程开关、限位开关等的、

触头使用是否正确,转动是否灵活及内部有无异物。 e) 检查保护接地系统是否规范。接地线应牢固并保证接触良好。 (2) 绝缘检查 a) 清洁灰尘、油污及碎物。 b) 检查导电部位对地绝缘,如电器的金属外壳、底座、支架或铁心等;两个不同电路间,如交流电路的各相之间、主电路与控制电路、保护显示电路之间及交直流电路间。各绝缘应不小于兆欧。 (3) 控制电路检查(主电路断开,接通控制电路空载试验) a) 检查各电路及元器件的动作顺序是否正确。 b) 检查连锁环节及联动装置、各保护环节等信号装置的动作是否正确。 c) 检查行程开关、限位开关,并调整使其动作在准确位置。 d) 检查各元器件触头接触的可靠性、动作的灵活性、应无卡住、粘住或停滞现象,且无过大的噪声及线圈过热现象。 (4) 主电路检查 按电气原理图要求的参数对主电路进行调整

电子元件识别大全(附图)简体

元件识别指南 1.0目的 制订本指南,规公司的各层工作人员认识及辨别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各类元件。 2.0围 公司主要产品(电脑主机板)中的电子元件认识: 2.1工作中最常用的的电子元件有: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包括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及三极管)、晶体、晶振(振荡器)和集成电路(IC)。 2.2连接器元件主要有:插槽、插针、插座等。 2.3其它一些五金塑胶散件:散热片、胶针、跳线铁丝等。 4.0电子元件 4.1电阻 电阻用“R”表示,它的基本单位是欧姆(Ω) 1MΩ(兆欧)=1,000KΩ(千欧)=1,000,000Ω 公司常用的电阻有三种:色环电阻、排型电阻和片状电阻。 4.1.1色环电阻 色环电阻的外观如图示: 图1五色环电阻图2四色环电阻 较大的两头叫金属帽,中间几道有颜色的圈叫色环,这些色环是用来表示该电阻的阻值和围的,共有12种颜色,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其中金色和银色表误差): 颜色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黑金银 代表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0 ±5% ±10% 我们常用的色环电阻有四色环电阻(如图2)和五色环电阻(如图1): 1).四色环电阻(普通电阻):电阻外表上有四道色环: 这四道环,首先是要分出哪道是第一环、第二环、第三环和第四环:标在金属帽上的那道环叫第一环,表示电阻值的最高位,也表示读值的方向。如黄色表示最高位为四,紧挨第一环的叫第二环,表示电阻值的次高位,如紫色表示次高位为7;紧挨第2环的叫第3环,表示次高位后“0”的个数,如橙色表示后面有3个0;最后一环叫第4环,表示误差围,一般仅用金色或银色表示,如为金色,则表示误差围在±10%之间。 例如:某电阻色环颜色顺序为:黄-紫-橙-银,表示该电阻的阻值为:47,000Ω=47KΩ,误差围:±10%之间。 2.五色环电阻(精密电阻):它的阻值可精确到±1%,电阻外表上有5道色环,读取阻值和误差围的方法与四色环电阻大体相同,仅下两点不同: A*有些五色环电阻,两端的金属都有色环。这种电阻都会有4道色环相对靠近,集中在一起,

电子元器件识别大全附图

组件识别指南 目的 制订本指南﹐规范公司的各层工作人员认识及辩别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各类组件. 范围 公司主要产品(计算机主板)中的电子组件认识: 工作中最常用的电子组件有﹕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包括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及三极管)﹑晶体﹑晶振(振荡器)和集成电路(IC)。 连接器件主要有﹕插槽﹑插针﹑插座等。 其它一些五金塑料散件﹕散热片﹑胶钉﹑跳线铁丝等。 责任 公司的各层工作人员﹐正确认识及辩别日常操作中常用的各类组件﹐结合产品BOM 的学习并应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或内容﹕ A) 从外观就能看出该组件的种类﹐名称以及是否有极性(方向性)。 B) 从组件表面的标记就能读出该组件的容量﹐允许误差范围等参数。 C) 能辩识各类组件在线路板上的丝印图。 D) 知道在作业过程中不同组件需注意的事项。 本指南由品管部负责编制; 电子组件 电阻 电阻用“R”表示﹐它的基本单位是奥姆(Ω) 1MΩ(兆欧)=1000KΩ(千欧)=1000000Ω 公司常用的电阻有三种﹕色环电阻﹑排型电阻和片状电阻。 色环电阻 色环电阻的外观如图示﹕ 图1 五色环电阻图2 四色环电阻 较大的两头叫金属帽﹐中间几道有颜色的圈叫色环﹐这些色环是用来表示该电阻的阻值和范围的﹐共有12种颜色﹐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其中金色和银色表误差)﹕颜色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黑金银

代表数字1234567890+ 5% + 10% 我们常用的色环电阻有四色环电阻(如图2)和五色环电阻(如图1)﹕ 1).四色环电阻(普通电阻)﹕电阻外表上有四道色环﹕ 这四道环﹐首先是要分出哪道是第一环﹑第二环﹑第三环和第四环﹕标在金属帽上的那道环叫第一环﹐表示电阻值的最高位﹐也表示读值的方向。如黄色表示最高位为四﹐紧挨第一环的叫第二环﹐表示电阻值的次高位﹐如紫色表示次高位为7﹔紧挨第2环的叫第3环﹐表示次高位后“0”的个数,如橙色表示后面有3个0﹔最后一环叫第4环﹐表示误差范围﹐一般仅用金色或银色表示﹐如为金色﹐则表示误差范围在+5%之间﹐如为银色﹐则表示误差范围在+10%之间。 例如:某电阻色环颜色顺序为:黄-紫-橙-银,表示该电阻的阻值为﹕47000Ω=47KΩ,误差范围﹕+10%之间。 2).五色环电阻(精密电阻)﹕它的阻值可精确到+1%﹐电阻外表上有5道色环﹐ 读取阻值和误差范围的方法与四色环电阻大体相同﹐仅以下两点不同﹕ A* 有些五色环电阻﹐两端的金属都有色环。这种电阻都会有4道色环相对靠近﹐集中在一起﹐而另一道色环则远离那4道色环﹐单独标在金属帽上的色环是表误差的第5环。 B* 五色环电阻增加了第3道色环表示阻值的低位﹐第五环表示误差范围。 片状电阻 1).SMD排型电阻(简称排阻)﹐排阻的外型如图3﹐它没有极性。它的内部结构 实际上是由多个小电阻排列在一起﹐所以叫排阻。 图3 排型电阻图4 单片电阻 2).SMD单片电阻﹐它的体积小如碎米﹐按其几何尺寸可分0805﹑0603等型﹐没 有极性。示值方法为﹕ 精密电阻﹕以两位数字和一位英文字母表示﹐数字表有效数字的代码﹐字母表示十的幂次关系﹐两者之积即为其阻值。如﹕47B﹐“47”是 301的代号﹐“B”表示101﹐所以该电阻的阻值为301X101=3010奥姆。详 细数据可查询物料规格承认书有关精密电阻之阻值对照表。 片状电阻表面有丝印﹐由于误差不同而分三位数和四位数表示﹕A* 对于三位数表示的﹐前二位表示有效数字﹐第三位数表示有效数字后“0”的个数﹐这样得出的阻值单位为其基本单位奥姆(Ω)。如﹕“223”表示22000奥姆。 这种电阻的误差范围一般是J级﹐即+5%。 B* 对于四位数表示的﹐前三位表示有效数字﹐第四位数表示有效数字后“0”的个数﹐这样得出的阻值单位也为其基本单位奥姆(Ω)。如﹕“1001”表示1000奥姆。 这种电阻的误差范围一般+1%。 C* 片状电阻除了阻值与误差等级这两个参数外﹐还有承受功率和体积二个参数﹐常用的电阻所能承受的功率有1/10W,1/8W,1/4W等﹐常用的电阻的体积有0603﹑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方法图解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方法图解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图解) 以下是一个图文并茂的配电柜接线工艺规范教程 1 元器件安装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 需要的灭弧距离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 电能计量仪表 控制开关、按钮

紧急操作件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 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

配电柜安装规则GGD

型配电柜作业指导书 一、总则 本指导书适用于型配电柜,作为生产装配过程中的工艺指导。 二、引用标准 《主回路(一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辅助回路(二次回路)配线工艺守则》 《低压电器安装工艺守则》 《接地保护电路安装工艺守则》 《线端热缩管加工工艺》 三、工艺要求 说明:型配电柜为外购柜体。 说明: 在实施生产作业之前,生产人员要详细的阅读该产品的电装技术说明和电气原理图。 领用柜体时,要检查以下项目: 柜体表面无划痕。 门铰链合适,有无蹭漆现象。 接地柱,走线支架,母线夹等结构附件数量是否齐全。 如有问题及时通知库管员,由库管员通知结构检验员。 领用元器件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核对《材料表》与实发数量。 认真检查元器件的规格型号是否与《材料表》相符。 元件安装 型配电柜结构架用8MF冷弯型钢板局部焊接组装而成,零部件按模块原理设计,并有具有相离孔距20mm的模数安装孔。 分工 一次配线工负责安装主回路元件、配电柜内辅助回路元件,二次配线工负责安装仪表门上的辅助回路元件。 元件安装的注意事项: 在元件安装时,依据元件布置图进行布件,如果有异议,比如依据元件布置图安装元 件排列不下,与元件布置图不相符时,飞弧距离、电器间隙及爬电距离达不到要求, 用户的进出线困难等问题,找项目工程师或工艺负责人协商,有项目工程师的签字 认可。 在元件安装的过程中,注意核对元器件的型号(电压、电流)。 元件安装 元件安装时有元件布置图的依据元件布置图进行安装。 元件安装时,如果没有元件布置图,依据电气原理图布件时,要综合考虑柜体的安装方式,用 户的进出线要求,空开、接触器的飞弧距离,一次配线所需要的空间,确定、排的安装位 置等。在方便配线的同时,要保证用户的进出线空间、空开、接触器的飞弧距离,电器间隙及 爬电距离。 进线刀开关及主空开进出线方式 根据技术图纸要求确定进出线电缆方式。 一次回路元件安装 HD13BX和HS13BX型旋转操作式刀开关安装: 第1页共15页

电气装配工艺

电气装配工艺 1 装备工作 1.1 找齐设备安装所需的电气材料 1)要先找齐设备上需使用的已经喷过漆的电气柜、电气底板、电气面板、按钮盒及电气小配件。 2)准备好自己的工具包(含大号、中号十字,小一字、剥线钳、斜口钳、电工防水胶带、万用表手等) 1.2 安装电气底板 1)根据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量好线槽与导轨的长度 2)两根线槽如果搭在一起,其中一根线槽的一端应磨成45度斜角。 2 导线加工及安装工艺 2.1 导线的颜色。 一般为黑色,若按相序分色时: 1) 交流:A相—黄、B相—绿、C相—红、零线—淡蓝、接地线—黄绿双色。 2) 直流:正——棕色、负——蓝色。 2.2 控制柜中安装的各种设备、电器元件、接线端子应按照电气接线图或者电器原理图的要求安装或粘贴该元件项目代号的标签。标签的位置一般在元件的左上角或者比较容易观察的位置。 2.3 每根导线两端都应有标记(线号),字迹应清晰、牢固,以便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及测试。 2.4 线号在绝缘导线上的放置位置,横放时自左至右,竖放自下至上。 2.5 根据行线方案量材下线,下线要适当留有余量,导线遇到弯曲的情况不得用台钳、刻丝钳强行拉直。多根导线配置时应捆扎成线束,用尼龙拉扣或螺旋管捆扎成圆形。线束应用吸盘与箱体固定。 2.6 每个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2根线。两个接头间要加垫一个与螺钉直径相称的垫圈。 2.7 导线过门时应与可靠固定,并留有充分的余量,保证开门时导线不受损伤。根据行线方案需要弯曲转换方向时,不得用尖嘴钳或者其他锋利工具弯曲,以保证导线绝缘层不受损伤。每根导线接线前弯曲时应美观、一致,留有意外损伤后

再接头的余量。标示应一致,字迹清晰、牢固。导线中间不得有接头。 3 注意事项 3.1 导线及线束应排列均匀、合理,做到横平、竖直,整齐美观。相同产品的走线方式相同。 3.2 导线不允许承受应力,以免影响导线的正常运行,在线束的转弯处应有圆弧过渡,并用蛇皮管包裹。禁止使用焊接或者铰接的方式加长导线。绝缘导线在穿越金属构件时,应采取使绝缘导线不被破坏的措施保护导线。线束的捆扎不得损伤绝缘导线的绝缘层。 3.3 线束的捆扎应挺直,不得有明显的扭曲与导线交叉。弯曲半径应大于线束直径的2倍。 3.4 信号传感器、仪表通讯、计算机通讯、模拟量板卡输入等信号线都要用屏蔽线连接。 3.5 剥线钳一般剥线长度为5~7 mm,不应剥太长,更不可以用斜口钳剥线,容易损伤电线。 3.6 继电器、空气开关等普通元器件要使用叉形接线端子,接线端子、PLC接线端子等小口径接线端子要使用针型接线端子,两段导线的中间连接要使用中间过渡接线管。 3.7 凡是拖在地上的电线要穿包塑软管,露在外面的线要穿黑色波纹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