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SQR.04.025-2005 涂层附着力试验方法-划格法(试行)
奇瑞标准QSQR.04.047-2005汽车零部件镀锌技术要求

曲90度往复各一次,此方法不适用于板厚2.0mm以上以及镀前表面为合成树脂的材料。
5.3.3 冷热反复试验
检查试样表面上有无伤痕等其他缺陷,把试样放入按规定循环设定好的冷热反复试验机内,按照下
列条件进行试验,检查电镀有效面上的裂纹,剥落,起泡等异常的有无。
试验温度条件:
1)低温 -30℃ 1小时
高温 80℃ 1小时
1 范围
本标准确定了用于奇瑞汽车零部件电解法或者机械方法析出的锌镀层,以及按照Q/SQR.04.034标记 字母C的热镀锌半成品制成的零件。对于螺钉和螺母,仅适用于螺钉头,对于螺纹面和螺钉杆采用低一 级的抗蚀性的要求。对于由于制造原因使零件遭受损坏的地方,例如弯曲半径,就采用低一级的抗蚀性 的要求。本标准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简单说明、产品出厂验收等部分 组成。
白色 6
彩虹色、深色
144 h 240 h
评价要求
试验方法 5.2
不出现基体腐蚀, 并且要求满足上面
的要求。
4.4.3 罩清漆的镀层(表 4)
等级 3 6 3 6
试验要求(中性盐雾) 192 h
240 h 360 h
表4 评价要求 在涂覆零件上,要求不产生白锈,在批量 生产的零件最大允许 5%的锌腐蚀
15g/l
Cu及Cu合金
Ni或者Cr
Cu
氢氧化铵(比重0.9) 1(容积比)
过氧化铵(3%)
1(容积比)
5.1.1.4 试验方法
对准试样截面,在显微镜下用以下电镀的厚度进行测量。
—— 用标有刻度的目镜直接读取电镀的厚度。
—— 把试样的测定用截面与已知厚度的薄膜一起放大投影,比较算出电镀的厚度。
具体检测方法和具体条件参照GB 4955中的规定。
混凝土防腐涂层附着力划格法

混凝土防腐涂层附着力划格法混凝土防腐涂层附着力划格法,乍一听是不是觉得有点儿高大上?说得好像一门天书,完全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听得云里雾里。
但它说白了就是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用来检查混凝土表面涂层的附着力,也就是看看你涂在混凝土上的防腐涂料,能不能牢牢粘在那儿,不会轻易脱落。
咱们都知道,混凝土这东西,可是很“挑”的,涂层在它身上待不住,掉得比下雨天的水珠还快,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我们就得做这个划格测试,给它来个“体检”。
可能有人会问,划格法是什么?其实呢,它就是通过在涂层上划几道十字形的网格,之后看看涂层是不是能够顺利地保持原来的形态,不被轻易刮掉或者掉落。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但实际上,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特别是当涂层跟混凝土之间的附着力不强时,刮上一刀,涂层可能就像干枯的皮肤一样,片片剥落,痛得你直想揪头发。
你可能会想,这么简单的划格法,不就是拿个刀在涂层上划几刀吗?哎,你说得对,但它并不是像你想的那么随便。
划的深度得合适,不可以划得太浅,也不能划得太深,适中才行。
划的数量和间距也有讲究,得按照一定的标准操作,不然测试结果就没有意义。
这个标准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可是有一套“规矩”的,具体的可以参考相关的技术规范,毕竟,标准化的操作才能确保结果的可信度嘛。
做划格法测试时,不光是刀得刮得有技巧,测试的环境也不能太糟糕。
你要是拿着刀在大太阳底下,刀刃都快烫手了,那测试结果肯定不准确。
做完测试之后,还得用胶带粘一粘,看看划的格子边缘有没有脱落,这才算是完整的步骤。
我们还得对照一些附着力标准,看看涂层掉没掉,掉多少。
涂层掉了点儿,就代表附着力不够强;掉得多了,哎呦,那基本就说明涂层和混凝土的关系很脆弱了。
要是附着力好,那涂层就稳稳当当地贴在混凝土上,完全不会被划脱,不用担心脱落问题。
简而言之,划格法就像给涂层“做个检查”,它能告诉你这个涂层能不能“结婚”成功——能和混凝土白头偕老,还是只能“草草了事”一场。
涂料附着力检验方法

涂料附着力检验方法
1.剥离法:
剥离法是一种常见的涂料附着力检验方法,它通过施加剪切力来评估
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粘附强度。
具体操作时,将一个剥离试验片(例如十字形、X形、格子形等)粘贴在涂层表面,然后使用适当的工具以一定的速
度施加力量,将试验片从涂层上剥离。
通过测量剥离试验片与涂层之间的
力值或剥离面积来评估涂料附着力。
常用的设备有剥离试验机和剪切剥离
强度试验仪。
2.划格法:
划格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涂料附着力检验方法,通过使用划格刀在涂
层表面划出一系列平行的划痕,然后用胶带或透明胶带紧贴涂层表面,迅
速剥离胶带,评估剥离胶带上的划痕数量和涂层的附着性能。
通常情况下,剥离胶带上划痕数量越少,涂层附着力越好。
3.硬度法:
硬度法是一种通过涂层表面的硬度变化来评估涂料附着力的方法。
一
般来说,涂层的硬度与附着力呈正相关关系,即涂层硬度越高,附着力越好。
通过在涂层表面使用硬度计进行硬度测试,根据硬度计的读数可以初
步评估涂料附着力的好坏。
4.热剥离法:
热剥离法是一种利用高温来评估涂层附着力的方法。
具体实施时,将
涂层试样置于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时间内使涂层与基材分离,然后通过观
察和测量涂层的损失程度来评估附着力的好坏。
热剥离法可以模拟涂层在
高温环境下的使用状况,对于一些高温工况下使用的涂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除了以上常用的涂料附着力检验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拉伸法、剪切法、冲击法等,都可以用于涂料附着力的评估。
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并结合涂层的使用环境和要求进行综合评估。
SQR T1-1-2012涂层附着力试验方法-划格法

关于标准转号的说明根据Q/SQR B1-1-2012《企业技术标准编号规则》实施要求,现将原企业标准代号Q/SQR.04.025-2010转为代号Q/SQR T1-1-2012内容暂时不变。
请引用时用新的代号。
标准管理科2012年7月25日Q/SQR秘密★涂层附着力试验方法-划格法Q/SQR.04.025-2010前言本标准以产品标准为前提,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满足市场需求和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定的。
本标准规定了奇瑞汽车金属或非金属基材油漆涂层附着力特性的试验方法等。
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的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满足奇瑞汽车产品性能要求的前提,作为公司开发新产品、检验产品质量以及试验产品性能的依据。
本标准代替Q/SQR.04.025-2008,本标准与前版Q/SQR.04.025-2008的主要技术差异为:——规范了胶带的粘贴位置和撕离方向;——规定了试验部位距离边缘的距离;本标准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材料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管理科归口。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材料委员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磊、张伟宏、宛萍芳、王宏伟、陈拯涂层附着力试验方法-划格法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金属或非金属基材涂层附着力特性的试验方法,此方法不适用于总厚度大于250µm的涂层,合成纤维涂层,以及粗糙表面的涂层。
本标准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试验目的,试验设备,取样或样板制作,试验过程等内容组成。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无3.术语无4.试验目的通过从基材上脱落的涂层来评定涂层附着力。
涂层附着力试验的方法及判定

涂层附着力试验的方法及判定一、划格试验法划格试验法是最常用的涂层附着力试验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在涂层表面划格,然后用胶带粘取格子中的涂层,来评估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
试验步骤:1.将试验板或工件的表面清洁干净,并确保涂层已经充分固化。
2.使用划格胶带将划格胶带的粘性一侧粘贴在涂层表面,并按照特定的图案划出一定数量的格子。
3.将划格胶带迅速撕离涂层表面,以及时评估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
判定标准:根据划格胶带与涂层表面剥离的情况,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格子完全剥离,判定附着力为0级,表示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很差;2.剥离长度小于5mm,判定附着力为1级,表示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较差;3.剥离长度为5-15mm,判定附着力为2级,表示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良好;4.剥离长度大于15mm,判定附着力为3级,表示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非常好。
二、拉伸试验法拉伸试验法适用于评估涂层的附着力,特别是在涂层与基材之间存在较大剪切力的情况下,如汽车车身涂装等。
试验步骤:1.制备试样,将适当大小的试样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
2.根据试验需要,设置试样的撕裂速度。
3.开始拉伸试验,记录试样上最大的剥离力。
判定标准:根据涂层的附着力和断裂表现,判定为以下几个等级:1.完全剥离,判定附着力为0级,表示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很差;2.涂层剥离面积小于5%,判定附着力为1级,表示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较差;3.涂层剥离面积为5-15%,判定附着力为2级,表示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良好;4.涂层剥离面积大于15%,判定附着力为3级,表示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非常好。
三、铅笔硬度试验法铅笔硬度试验法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涂层附着力试验方法,适用于硬涂层或涂层薄的表面。
试验步骤:1.准备多支不同硬度的铅笔。
2.将铅笔以特定的角度斜拖在涂层表面上,观察铅笔引起的划痕情况。
判定标准:根据铅笔引起的划痕情况,判定涂层的附着力:1.无划痕,判定附着力为0级,表示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很差;2.铅笔硬度小于涂层硬度,出现显著的划痕,判定附着力为1级,表示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较差;3.铅笔硬度与涂层硬度相当,出现轻微的划痕,判定附着力为2级,表示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良好;4.铅笔硬度远大于涂层硬度,无划痕,判定附着力为3级,表示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非常好。
漆膜附着力检测标准

漆膜附着力检测标准漆膜附着力是指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是涂料涂装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漆膜附着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涂层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对漆膜附着力进行准确可靠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漆膜附着力检测的标准方法,以便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一、划格法。
划格法是一种常用的漆膜附着力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划格刀在涂层表面划出一定间距的划痕,然后用胶带将划痕处的涂层粘起,通过观察粘起的涂层面积来评定漆膜附着力的好坏。
划格法的标准操作流程如下:1. 准备工作,将划格刀、胶带、划格板等工具准备齐全,并确保涂层表面干燥、清洁。
2. 划格操作,用划格刀在涂层表面划出一定间距的划痕,划痕的长度和深度应符合标准要求。
3. 胶带粘取,用胶带将划痕处的涂层粘起,然后迅速撕下胶带。
4. 评定结果,观察胶带上粘起的涂层面积,根据标准要求进行评定。
二、拉伸法。
拉伸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漆膜附着力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拉伸力将涂层从基材上拉离,通过观察涂层脱落的情况来评定漆膜附着力的好坏。
拉伸法的标准操作流程如下:1. 准备工作,将拉伸测试机、夹具、标准样品等工具准备齐全,并确保涂层表面干燥、清洁。
2. 夹具固定,将涂层样品固定在拉伸测试机的夹具上,确保夹具与涂层之间的结合牢固。
3. 施加拉伸力,启动拉伸测试机,施加逐渐增大的拉伸力,直到涂层脱落为止。
4. 评定结果,观察涂层脱落的情况,根据标准要求进行评定。
三、压接法。
压接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漆膜附着力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压接机将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强度进行压力测试,通过观察压接后的情况来评定漆膜附着力的好坏。
压接法的标准操作流程如下:1. 准备工作,将压接机、压接头、标准样品等工具准备齐全,并确保涂层表面干燥、清洁。
2. 压接操作,将压接头置于涂层表面,启动压接机施加一定的压力,然后迅速撤除压接头。
3. 评定结果,观察压接后涂层与基材之间的情况,根据标准要求进行评定。
综上所述,漆膜附着力的检测标准方法主要包括划格法、拉伸法和压接法。
划格法附着力试验

划格法附着力试验引言:划格法附着力试验是一种常见的试验方法,用于评估材料或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
本文将介绍划格法附着力试验的原理、试验步骤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一、原理:划格法附着力试验是利用划痕或刮痕的形成来评估材料或涂层附着力的一种方法。
试验时,通过在材料或涂层表面划过一定深度的划痕或刮痕,然后观察划痕或刮痕的形态以及与基材之间的附着情况,从而判断附着力的好坏。
二、试验步骤:1. 准备样品:选择需要评估附着力的材料或涂层,并将其涂覆在基材上。
2. 划格法试验仪器准备:准备一个具有一定硬度的划格尖头或刮痕尖头,以及一个能够提供一定划痕或刮痕力的试验仪器。
3. 划格试验:将尖头放在样品表面上,以一定的力量划过或刮过,形成一条划痕或刮痕。
4. 观察与评估:观察划痕或刮痕的形态,包括划痕或刮痕的深度、宽度、边缘是否出现剥离、裂纹等情况。
根据划痕或刮痕的形态特征,对附着力进行评估,通常采用划痕等级或刮痕等级来表示附着力的好坏。
三、应用:划格法附着力试验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涂装行业和材料研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1. 涂装行业:划格法附着力试验可用于评估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
通过对涂层进行划痕或刮痕试验,可以判断涂层的附着力是否达到要求,以及在不同条件下涂层的附着力变化情况。
这对于涂装工艺的改进和产品质量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2. 材料研发:划格法附着力试验可用于评估新材料或新涂层的附着力性能。
通过对不同材料或涂层进行划痕或刮痕试验,可以比较它们的附着力性能,为材料选择和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3. 工程实践:划格法附着力试验还可以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的质量控制和故障分析。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可以对车身涂层进行划格法附着力试验,以确保涂层的附着力满足标准要求。
在航空航天领域,可以对涂层进行划格法附着力试验,以评估涂层在复杂环境下的附着力性能,为飞行安全提供保障。
结论:划格法附着力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试验方法,通过划痕或刮痕的形成来评估材料或涂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
涂层附着力划格测试作业指导书

公司logo 作业指导书涂层附着力划格测试作业指导书修改记录:1、目的为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避免非正规操作测试出较大的人为误差测试结果以及由不规范使用划格刀具引起的人身伤害,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涂层划格测试作业的所有人员。
3、职责和权限3.1 检测主管:负责检测人员的作业培训及本作业指导书的更新;3.2 检测工程师及检测技术员:负责涂层附着力划格测试、相关测试结果记录及结果判定。
4、定义4.1附着力:两种不同物质接触部分的相互吸引力;4.2 涂层附着力是指漆膜与被涂物表面结合在一起的坚牢程度;4.3漆膜的附着力只能以间接的手段来测定,目前专门测定漆膜附着力的方法分为三大类型:以划格法、划圈法为代表的综合测定法,以拉开法为代表的剥落试验法,用溶剂和软化剂配合使用的测试水试验法;4.4 划百格是涂层划格测试的主要方式。
5、内容5.1 测试前检查测试区域板面是否符合涂层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无杂质、无污渍、无划伤、无气泡等其他明显缺陷,如不符合则需重新选择测试区域;5.2 划格刀具可用百格刀或其他锋利的介刀(如美工刀、解剖刀等20~30 度刀锋角度的刀片);5.3为了避免在试验期间试板的变形,应将试板放在刚性平面上;5.4 当涂层厚度不大于60μm 时,选用划格刀片间距1mm的刀具,当涂层厚度大于60μm 时,选用划格刀片间距2mm的刀具;用刀片手工切割时,切割线要求切割成相应间隔距离;5.5将百格刀或介刀的刀刃垂直于测试样板表面,以均匀的压力,切割过程中手要平稳无颤抖和20~50mm/s的切割速度在测试样板涂层面进行切割作业,并确保所有的划切都必须渗透到测试样板底材表面;先在试片涂层上切割6道或11道相互平行的、间距相等(可分为1mm或2mm)的切痕,然后再垂直切割与前者切割道数及间距相同的切痕;5.6切割后,测试板涂层表面将出现25个或100个方格,用软毛刷沿方格的两对角线方向轻轻刷掉切屑;5.7用专用测试胶带(3M 610 ,规格为25.4 mm * 65.8 m)粘贴到被划伤的涂层表面,用手指或者橡皮将胶带压平,压实,保证胶带和涂层之间无气泡、接触良好,胶带的长度至少超过划格处20mm;在3~5秒后拿住胶带的末端使胶带与测试板涂层面成90度,在1秒内,迅速地剥离,揭下胶带;在同一位置重复5~8次;5.8 结论描述,检查测试板划格区域涂层表面情况,根据涂层被剥离的程度来评价附着力等级;如表1所示:表 1 划格法的附着力级别5.9 在试样上至少进行三个不同部位的试验,如果三次结果不一致,差值超过一个等级时,在三个以上不同部位重复以上实验或者另取试样进行试验,要求相互间距与试样边缘的距离不小于5mm,以此结果作为试验的最终结果;5.10 测试完毕,记录相关测试结果,清理测试环境,工具全部归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SQR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以产品标准为前提,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满足市场需求和产品性能的实际情况下制定的。
本标准规定了奇瑞汽车金属或非金属基材油漆涂层附着力特性的试验方法等。
同时在格式和内容的编排上均符合GB/T1.1-2000和GB/T1.2-2002的规定。
本标准满足奇瑞汽车产品性能要求的前提,作为公司开发新产品、检验产品质量以及试验产品性能的依据。
本次更改内容为:本次修订了胶带粘着力、型号,划格器刀口宽度按基材分开,划格提出了明确要求、胶带的压实做了要求,添加了评定等级的图示。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伟宏宁小岳陈良印
涂层附着力试验方法-划格法(试行)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金属或非金属基材油漆涂层附着力特性的试验方法,此方法不适用于总厚度大于250µm的涂层,合成纤维涂层,以及粗糙表面的涂层。
本标准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试验目的,试验设备,取样或样板制作,试验过程等内容组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无
3 术语
无
4 试验目的
通过从基材上脱落的油漆涂层来评定涂层附着力。
5 试验设备
5.1 划格器(用于正确地切割切痕,试验时可使用一切切割引导工具)
5.1.1 单列刀片,20-30度刀口。
5.1.2 1mm,2mm或3mm的多列刀片。
5.2 软毛刷
5.3 压敏胶带,推荐胶带:宽25mm,粘着力40-50N/100mm或商定,推荐3M-600或3M-610胶带;
5.4 目视放大镜:手把式,放大倍数2—3倍。
6 试验准备
6.1 试样地尺寸要求能在三个不同的部位进行试验,(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如把手等产品尺寸过小)6.2 试板准备
6.2.1 清洁试板表面,保证涂层表面无水、油、蜡或其它残余物
6.2.2 试板表面的流挂、气泡或其它明显缺陷区域,不作为试验部位,附着力测试作为其他试验完后性能考核项目的情况除外。
6.2.3试验前,试板应在温度23±2℃,相对湿度为(50±5)%环境下静置16小时(在线检测等特殊情况在涂膜成膜后涂膜表面温度达到现场环境温度即可测试)
7 试验过程
7.1刀具选用:
根据涂层的厚度选用不同刀锯的划格器:
软基材
膜厚:0~120µm,刀具间距2mm
膜厚:121~250µm,刀具间距3mm
金属基材
膜厚:0~60µm,刀具间距1mm
膜厚:61~120µm,刀具间距2mm
膜厚:121~250µm,刀具间距3mm
7.2操作步骤
7.2.1 为了避免在试验期间试板的变形,应将试板放在刚性平面上。
等级划分图示:
编制:
校对:
审核:
标准化:批准:
版本: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