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口译
[关于,口译,跨文化,其他论文文档]关于口译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关于,口译,跨文化,其他论文文档]关于口译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47d1582a524de518964b7dd6.png)
关于口译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论文摘要:随着世界的高速发展,人们的交流日益密切,口译也越来越普遍。
在传统观念里,人们认为拥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渊博的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便能够很好地促进交流的成功。
然而他们却忽视了文化差异的存在,这也就导致了他们交流的不成功甚至是误解。
所以译员要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保证口译能更好地进行。
论文关键词:口译文化差异跨文化意识培养口译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之一。
它是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准确、得体、流利地为听众说明讲话人的意思。
但由于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
口译不只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还是把一种文化转换成另一种文化。
因此,口译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及流利的语言表达外,还应该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这样才能使源语与译语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相当,促使跨文化交际顺利实现。
一、口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英汉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
他们各自所在的社会其经济制度、教育体制等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差异。
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分析产生文化差异的原因。
1.中西方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不同。
英汉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
思维模式的差异也是构成不同文化类型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语强调个体和逻辑,习惯于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
汉语则强调整体和直觉,常运用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
思维模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式的多样性。
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上就存在显著的差别。
因此口译者在做语言转换时,必须按译语语言的习惯进行调整、排列、组合,这样才能使译语自然,交际成功。
…在文化个性上.中国人崇尚群体价值观念。
而西方人推崇个人价值;中国人性格内向、表达含蓄,而西方人性格直爽,表达直接。
因此,在中国,个人主义是个贬义词,而在西方人心目中却代表个人奋斗、进取向上的精神。
口译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口译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交际愈发成为了各个行业发展的重点。
在商务、文化、政治等领域,跨文化交际都至关重要。
而在口译翻译的领域,更是离不开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跨文化交际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语言、文化背景、行为习惯、价值观等。
对于口译翻译人员来说,这些因素的考虑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在口译翻译过程中,语言的准确性和通顺性都是十分重要的。
想要达成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必须要有意识地考虑到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翻译效果。
比如,在某些语言中,动词放在句子结尾,而在其他语言中则放在句子中间。
对于翻译人员来说,要学习和了解这些语言习惯,以确保传递的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背景也是至关重要的。
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语言的不同表述,甚至会导致对于某些词语和行文习惯的不同理解。
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对目标语言的文化环境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
比如,在中文中,“合作”的概念强调的是集体利益,而在英文中,“cooperation”通常侧重于个人行为。
如果没有对目标文化背景的了解,翻译人员很难做到准确表达。
除文化差异外,行为习惯和价值观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重点。
行为习惯因文化差异而不同,需要翻译人员对于文化背景有足够的认知,才能更好地把握文化习惯背后的深层含义。
同理,价值观也重要影响到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比如,在东亚,礼仪和尊重优先于速度和效率,而在西方社会则重表示出快速和高效的工作方式。
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认知,可能会导致理解上的偏差。
在面对以上问题时,翻译人员可以进行一定的文化背景学习,以加深其对于文化差异的认知。
此外,翻译人员也可以通过了解目标文化的专业领域,以更好地传达信息。
这需要翻译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对于特定领域的了解。
总之,在口译翻译中,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非常重要。
在面对跨文化交际难题时,翻译人员应该保持开放思维,学习不同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积累,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口译策略分析

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口译策略分析摘要:不同民族在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方式、审美心理、语言文字系统、客观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要求口译者在对原语信息的分析和整合过程中,充分考虑跨文化交际所涵盖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采取适当的口译策略和手段,以争取译语和原语最大限度的等值。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口译策略一、前言世界上不同的人分属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宗教信仰,有着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信奉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认知体系、规范体系、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系统等都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通过语际信息传递达到沟通目的的社会行为,具体来说是不同的文化所铸就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通过信息源- 编码- 信息传播- 解码- 反馈等环节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连续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译者作为跨文化意识的载体在信息传递中起着桥梁作用。
二、跨文化交际与口译的关系口译绝非简单的语际信息传输,而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极强的心智活动,是文化的四大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观念系统:语言系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碰撞与聚合。
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语义、语用和符号关系三个层面上的非对等或不完全对等,说明严格意义上的直译往往是不可能的. 一般说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主要有情景和关系语境、外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对于口译者而言,正确协调和组织这些因素在跨文化语境中的相互作用,是培养跨文化意识、克服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保障跨文化交际顺畅进行的关键。
克服文化障碍乃保障口译通畅达意必由之路。
跨文化意识之于口译者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于译者意识和潜意识层面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具体说来是指口译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交际过程中文化因素的敏感性。
口译者如具备这种意识,免受自己母语语言的干扰以及由于母语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浅析口译与跨文化交际

浅析口译与跨文化交际【摘要】口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
口译过程中译者传递的信息是多元的,特别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会对信息的传递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直接关系到口译的质量。
合格的口译者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尤其要从语用的角度尽量避免文化冲突,促进跨文化交际。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口译中常出现的语言失误和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论述口译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旨在研究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力求提高口译质量。
【关键词】口译;跨文化交际;语用;文化差异;口译质量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活动也越来越活跃。
在这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中,口译者承载着巨大的责任,因为他所要消除的不单单是语言方面的障碍,还包括文化的障碍,也就是说,合格的口译者必须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
在口译过程中,口译者不但要翻译语言的表层信息,还要翻译语言的深层次文化涵义。
口译者是否能够同时做到这两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口译质量,我们也可以将其作为衡量译者的能力素质的标准。
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口译者不仅仅要从书本里学习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还要特别注意它在实际中的运用。
本文通过分析因文化障碍造成翻译失误的例子,试图找出消除文化差异导致的交流障碍和提高口译质量的有效方法,从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学角度,论述口译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一、口译的定义关于口译的定义,曾有许多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侧重因素做出不同的阐释。
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刘和平教授认为:口译同笔译一样,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语言社团重要的交流形式,是两种思维的转换过程。
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认为: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问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
浅谈外事口译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

跨文化意识

一、口译及跨文化意识的定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刚开始研究口译时还是将其视为翻译的一个分支,认为口译是将口头或书面信息通过口头输出方式转化为目标语的一种翻译行为。
事实上口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语言背后文化内涵的传递。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间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
以上的定义体现了口译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口译需要译员传递文化内涵,二是口译的直接性要求译员快速反应。
这两个特征决定了一个好译员应具有跨文化意识,这样才能在稍纵即逝的源语中捕捉到文化信息,并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有效地传递文化内涵。
而跨文化意识即指译员应意识到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上的差异同样也会造成交际障碍。
对于口译员来说,跨文化意识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或者说是口译员的一种特殊思维模式、判断准则和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因素的敏感度。
此种意识在交际发生的过程中给译员启发和指示,让他们把握好口译尺度,有效避免文化差异的负面影响,使跨文化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二、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如上文所述,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译员所处理的是语言和文化双层面的问题。
而一旦涉及到文化,跨文化交际障碍也就不可避免。
“在跨语言交际中,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传统习惯以及行为、思维模式各异,所有对应言辞的文化内涵迥异,而各自又都是在按照自己所遵从的文化模式来表述思想和感情,双方对于各自的背景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文化障碍”(张文(3)1998)。
一个合格的译员应消除此种障碍,使交际顺利进行。
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成因,以便对症下药,找到解决方法。
笔者认为跨文化交际障碍体现于三个层面,即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字词语句、风俗习惯差异引起的语言表述和因不同思维模式造成的表达方式。
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口译中的重要作用

一
、
码一 信 息 反 馈 等 环 节 所 构 成 的 一 个 双 向 信 息 传 递 的 动 态 过 程 , 一 种 文化 背 景 中 的编 码 的信 息 充 分 、 效 地 在 另 一 种 文 使 有
化 背 景 中进 行 解 码 . 到 交 际 双 方预 期 的交 际 目的 。 达
流。 在表 达 情 感 更 为 丰 富 细腻 的文 学 作 品 的 翻译 中 , 者所 面 译 临 的挑 战 不 仅 仅来 自语 言 , 多 地 来 自于 文 化 的 差 异 . 如 奈 更 正 达 所 述 ,要 真 正 出 色地 做 好 翻译 工 作 ,掌 握 两 种 文 化 比掌 握 “ 两 种语 言 更 为重 要 ” 因 此 在 文 学 翻译 批 评 中一 个 至关 重 要 的 。 评 判 原 则 就 是 文 化 的 转换 与读 者接 受度 ,具 体 集 中于 以下 四 个 方 面 的 问 题 : 是语 义 的 文 化 诠 释 ; 是 文本 的 文 化 解 读 ; 一 二 三 是 翻 译 的 文化 表 现论 : 四是 文 化 心 理 的转 化 与 实 现 ( 宓 刘
五 、 语 结
翻译 中 , 为其 文 体 体 裁 的 特 殊 性 , 其 不 同 于专 业 严 谨 的文 因 使 体, 而是 更 注 重 于 意 境 的 表现 与传 达 。 因此 对 于 持 不 同语 言 的 人 们 来 说 , 文 化 背 景 不 同 , 多在 原 文 中作 者 努 力 呈 现 的 语 其 许 境 或 暗 示 如 果不 能通 过 翻译 很 好 地 传 达 ,对 译 文 读 者 来 说 就 不 能准 确 地 理解 原 作 者 的用 意 , 种 译 文 可 以 说 是 不成 功 的 。 这 所 以说 在 文 学 翻译 中 , 化 是 否 能 够 恰 当 地 传 递 , 否 能 够 得 文 是 到 受 众 的 认 同 与 接受 .对 于评 判 一 篇 译 文 是 否 成 功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因此 可 以将 功能 翻译 理 论 引 入 文学 翻译 批 评 , 以此 作 为 文 化 传 递 程 度 与 恰 当 性 的 标 准 。 在 诺 德 的 Ta s t g傩 口 rn l i an P ro e l ci t :u ci ai p ra h sE p a e 一 书 中 u s u t i F n t n l t p oc e x l n d p f A vy o sA i 对 文 学 翻 译 提 出 了 四 点要 求 ,阐 明 了功 能 翻 译 理 论 与 文 学 翻 译 的关 系 。 实 上 , 调 在 不 同 的语 境 和 要 求 下 以 不 同 的方 式 事 强 进 行 翻 译 或 表达 , 能 译 论 与 文 学 翻 译 的精 髓 是 一致 的 , 们 功 它 都 是 一 种 灵 活 的机 制 , 出特 定 的 目的 与 风 格 。 此功 能 译 论 突 因 无 疑 是 文 学 翻译 批 评 与 分 析 的 有力 依 据 。
刍议口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刍议口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步伐和大量国际组织的不断增多,口译技能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口译教学在众多社会技能培训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口译人才的培养对于全球视野的增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口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就显得极其重要。
首先,跨文化意识培养能加强口译者的理解能力。
在国际化的社会中,口译任务经常需要处理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会导致口译者无法准确理解对话者所表达的含义。
因此,强化口译者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信息的概念认知和理解就非常必要。
跨文化意识培养有助于培养口译者对来自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信息领域的敏感性和理解,从而有效提升口译者的理解能力。
其次,跨文化意识培养能提高口译者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而把握不同文化中的规范和习俗就能显著提高口译者的沟通能力。
例如,中国人习惯礼貌地表达态度,而美国人习惯直截了当地表达观点,在口译活动中,口译者必须把握这一点,以便把对话者的意思准确传达,避免出现沟通失败的情况。
另外,口译者需要了解在不同国家的文化秩序中面对人的规则,以准确传达对方的意思,并起到把双方信息沟通的作用。
最后,跨文化意识培养能增强口译者的情商能力。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文化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口译者可以通过跨文化意识培养更好地理解文化间的差异,尊重不同文化意义上的差异,增强对于文化间矛盾的理解,从而提高口译者的情商能力。
例如,口译者可以通过跨文化意识培养体会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流时才能更好地把握言语的节奏和语气,从而达到更有效地把沟通对象的意思传达出去。
综上所述,口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能够大大提升口译者的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和情商能力,而这些能力在口译活动中又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把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规则,抓住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于跨文化交流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将口译技能学以致用,从而实现口译人才的有效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口译
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根据文化的定义及其与语言的关系,我们知道文化包含语言,语言反映文化。
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是促进中西方交流不可或缺的,在口译中,我们必须加强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这也是消除语言障碍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
近年来,各位学者纷纷就“跨文化交际意识”给出了不同的理解。
“文化对语际的有效转换关系极大。
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形式(或形态)具有相通的或相近的信息通道;反之,不同的文化形式必然产生文化差异或‘隔膜’阻塞信息通道的畅通。
因此,文化因素在语际转换基本作用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刘必庆,1999:72)“跨文化交际意识”广义上指,在交流过程中对文化因素形成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敏感的思维方式;狭义上指,口译员理解文化中的特殊现象,并以可接受的方式传达出这种文化。
二、口译
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口译员的基本职责是从语言文化两个层面为交际双方搭建桥梁,真实、精确地传达信息。
(胡嫣茹,2016:47)口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流活动,事中-英和英-中双向的语言交流。
口头解释起着桥梁的作用,也就是说,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
在交际活动过程中,口译员将直接触及文化信息,必须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双方交往意图。
如果口译员对目标语国家文化知之甚少,会导致目标语言不会被不熟悉其文化的另一个交流方理解,更严重的是会造成误会,导致沟通失败。
例如,“狗”在英语国家有正面意义,英文中有句话“Every dog has its day” 可以译为“每个人皆有出头之日”。
如果读者不熟悉此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很难对这句话做出合适的翻译。
此外,当我们与西方国家的人沟通的时候,会得到对方的赞扬,根据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会谦虚地拒绝。
经常会说“没什么”,如果译为“It’s nothing. There is still much to improve”,很容易引起歧义。
三、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口译的关系
知名学者王佐良(2003:3)提到,“翻译人员要翻译单词,但从根本上说,他/她面临着两大文化。
”因此,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必须意识到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
对于口译员来说,跨文化意识对于翻译口译过程中的不可译性语言,是尤其有帮助的。
口译员具备跨文化意识,会使他们在口译过程中具备是否对目的语做出修改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做出修改的基本的判断能力。
(一)口译员是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承载者
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口译员是传播信息的桥梁,让双方有效、成功的交
流。
他们用一种语言对文化信息进行编码,然后在另一种语言中解码。
翻译的重点不是个人言语,而是两种不同的文化。
因此,深刻的文化知识是口译人员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合格的口译员不仅语音正确优美,而且采用合适的词语和表达形式,译为较为地道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能够识别和理解源语文化元素,并根据具体情境构思语言。
例如,如果口译员能够意识到语言重的文化因素,则不会将字面上的句子“你想要些什么”,只是根据字面意思译为“What do you want?”,而是根据具体语境,会译为比较有礼貌、更容易接受的语言如“What do you want?”,but “What can I help you?” or “May I help you?”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口译水平的重要评判标准
判断翻译能力的标准有很多,如双语能力、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
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跨文化意识,并把它作为衡量翻译能力的标准。
合格的口译员应该能够灵活地运用这种意识,适应不同的文化情境。
以句子“It’s Greek to me.”来说,如果口译员没有相对的文化意识,则不能立即准确地呈现信息,此句可能被误译为“这便是我心目中的希腊了”。
跨文化意识可以帮助口译员传达源语的真实含义,对差异做出及时反馈,并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因此,合格的译员会译为“我对它一窍不通”。
四、培养口译员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功能
(一)使口译员甄别和理解文化负载词
当话语中出现文化负载词时候,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口译员识别这些词语,从而关注如何传递这些信息。
如果一个口译员意识不到词语所蕴含的文化意味,从而跳过它们,语言的凝聚力会大大削弱,不能忠实于原文。
正确理解文化语言将有助于口译员理解话语中的信息做到预判,从而为成功的解读和沟通铺平了道路。
这也使得口译员能够欣赏源语的文化现象,扩大视野。
(二)使口译员在两种语言之间自由转换
正确理解源语中的文化信息后,口译员需要实现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思维转换。
他们应该首先思考观众对文化信息的可接受性,然后选择合适的表达直接或者间接的传递出相应的信息。
因此,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将有助于口译员在所处理的两种文化模式之间自由转换。
跨文化交际意识首先有助于译员识别出文化差异,其次要考虑到直译文化负载词时观众可能出现的反应,最后找出可行的翻译方法。
例如,翻译“亚洲四小龙”时,译者需要考虑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龙”的含义,有译者直译为“Four Dragons in Asia”,则会引起目的语语众的误解;若译者考虑到“龙”在英语中的文化蕴含意,改译为“Four Tigers in Asia”,语义更为清晰明了,有助于源语意义的理解。
五、翻译中常见的文化负载结构
(一)同义近形结构
中英文中有很多表达相同意义的相似表达。
例如,“通过过度劳累来取得成功就像杀死鸡蛋一样。
”(To succeed in career by overworking is like killing the hen to get eggs.)然而英语中,确有更为地道的表达形式---to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在这种情况下,口译中,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的英语成语。
(二)同义异形结构
“over the hill”指人不再年轻,不再有吸引力或者善于做某事,而汉语中“人老珠黄”表示相似含义,把年老的人与失去光泽的珍珠相较。
例如,“Apparently,show business is no longer for her,she is over the hill. ”可译为“很明显,人老珠黄的她已不适合在演艺圈工作了。
”又例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取得成功是得花大力气.”(How can you catch tiger cubs without entering the tiger’s lair?You really need to work hard in order to succeed.)英文中有“No pains,no gains.”此翻譯比起直译更为简明、有趣和生动,所以口译员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会使译作更加妙趣横生。
(三)无同形同义结构
例如,“Vanity is his Achilles’heel.”“阿基里斯的脚后跟”源自于荷马史诗中的希腊神话,指的是“要害”、“薄弱环节”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解释和释义的技巧来翻译此句话的文化元素,中文可译为“虚荣自负是他阿基里斯之踵----致命伤。
”又如,自从“水门”事件之后,译者会采用借用“门”来构成专有词语指一些政治上的丑闻,“拉链门”(zipgate)就用来指“克林顿”丑闻。
六、结论
英、汉隶属于不同语言,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可以使口译员在短时间内弥合了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差距。
口译员想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体系中做到自由转换,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体系有深刻的认识,尽可能避免跨文化产生的误解,然后采取直译、意译、借用、释义等合理的翻译方法,合理呈现源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