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部编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部编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古代日本授课班级九年级

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力目标

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

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

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方法与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

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学法指导教具运用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补充与反思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

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

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

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

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

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

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

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

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

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

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

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

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

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

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

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

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2.教师讲述: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从两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3.教师提问: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5.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三、课堂总结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板书设计

古代日本

1.5世纪初,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3.武士集团的形成和武士道

4.幕府统治的建立

作业

设计

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古代日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 2.能力目标: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新课讲授。 (一)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 ①古代日本从我国古代学习了哪些先进制度与文化? ②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三)目标导学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2.教师讲述: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清和源氏和桓武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从两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 3.教师提问: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 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4.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5.资料链接:武士道源于日本,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的精神。“武士道”没有是非观念,只重视维护自己所在集团的荣誉和安全。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第11课古代日本 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1.了解大和统一日本。 2.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体会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3.了解日本的庄园经济和武士阶层的形成,知道幕府统治的建立。 重点 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幕府统治的特点。 难点 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幕府统治的影响。 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的确,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国家;与中国一衣带水,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日本是怎样翻开它历史新的一页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了解这一史实。 一、6世纪前的日本 教师:根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后来大和政权统一了这些小国,大和何时统一了日本? 学生: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教师:大和政权统一日本后,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他是如何统治日本的? 学生: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教师:日本的土地归谁所有?他们如何组织生产? 学生:大和政权统治下的日本,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史料1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日本的改革势在必行。 教师:7世纪时,大和的社会状况怎样? 学生: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十分混乱。 教师:同一时期的中国隋唐,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国力强盛的局面。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史料26世纪下半叶,大和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574-622)制定了一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和大化改新; 2.知道日本武士的形成及幕府统治的基本情况。 3.培养学生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对历史重要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大化改新,以及课堂研讨完成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日本人善于学习外来的优秀文化。 2.理性认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材料导入:海外有仙岛,其名曰蓬莱。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有一个道士(徐福)被派往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求取仙药。未果,又遇大风,流落在一岛上。大家知道这个岛是哪里吗? 学生:日本。 老师:对,传说中徐福流落的荒岛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古代日本》。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教学过程: 1.6世纪之前的日本 老师:日本文明的诞生于1——2世纪,繁衍至5世纪的时候初步实现统一,统一的是大和政权。他们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繁衍生息。阅读课本,了解大和政权的基本概况。 2.大化改新 老师: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当时中国刚刚经历过南北朝时期的分裂,走向隋唐的大一统,国力强盛,文化辐射四方。受到辐射的日本生产技术等物质文明大大提高。铁器日益普及,各地出现了许多生产水稻生产的新式农具。 老师: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生产过程的个体性,建立在部民基础之上的大和国迫切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 老师:公元643年,日本酝酿了一个多世纪的改革终于开始了。以孝德天皇为首的大和皇族、以中臣镰足为首的中央豪族,在归国留学生的协助下,发动政变,夺取了中央政权,踏上了漫漫的改革之路,史称“大化改新”。 老师:这一场变革是根据中国隋唐制度,那么日本有哪些保留,又有那些创新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武士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 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日本富士册图和日本国旗图)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 ———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二)、讲授新课 6世纪前的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组成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2、日本国的出现与大和统一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国家,其中与汉朝交往的有30多个国家。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3、大和政权的管理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背景: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2、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①时间: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3、大化改新内容: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2)经济: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不能买卖。 统一赋税等。 4、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5、想一想:隋唐制度与大化改新内容比较及日本崛起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

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11古代日本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十一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2.展示图片文字,拓展内容,使学生了解圣德太子“推古改制”以及6-9 世纪日本派遣遣隋使、遣唐使等大化改新的背景基础。 3.通过材料展示和语言讲述,使学生了解大化改新的过程与内容,通 过政治(二官八省制、国郡里)、经济(公地公民制、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等方面进行分析。 4.问题:对比日本大化改新和唐朝制度,它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回顾此前所学唐代历史,对比唐代与日本大化改新制度,得出 日本大化改新具有效仿唐朝制度的特征。 5.举例唐长安与日本平城京、唐开元通宝与日本和同开珎等实例与文 字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大化改新使日本进入封建社会,加强天皇中 央集权的社会影响。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问题:根据材料分析,日本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呈现出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材料,得出日本大化改新后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 天皇中央集权遭到削弱的史实,出现大庄园经济的社会特色。 2.结合相关图片材料加以讲述,使学生了解日本经土地兼并形成大庄园 经济,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减弱,武士阶层逐渐形成并崛起。 3.展示图片与相关材料,说明源氏、平氏两大武士家族崛起的历史,并 介绍12世纪晚期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开始幕府统治的史实。说明幕 府统治的历史发展与这一时期的政治特征。 4.展示材料和图片信息,说明幕府时期的社会阶层划分与武士道的形 成,引导学生分析武士阶层的地位形态与武士道的含义。 3.问题:根据材料及所学,思考武士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本课所学与回顾此前所学,对武士道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进 行区分理解,从而进一步思考日本的民族性格。 思考总结:拓展阅读《菊与刀》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分析 引导学生对日本民族性格进行进一步的深入了解,结合古今中日关系与日本元素符号,得出正确对待中日关系的方式和态度。升华主题, 结束本课。 延伸阅读:古代朝鲜 通过展示地图材料,使学生初步了解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汉四郡时期、三国时代、统一新罗时代、后三国时代、高丽王朝、朝鲜王朝等 古代朝鲜的历史发展,并对隋唐与高句丽、新罗之间的关系略加展开, 重点在于王建、李成桂建立政权的历史信息讲述。 板书设计

《古代日本》教案

《古代日本》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日本统一的概况;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时间、内容和影响;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对比,培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形成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 大化改新的内容、影响。 【难点】 大化改新的影响。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日本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2.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是什么?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日本的文字与中国的汉字很相似。没错,日本就是学习中国的汉字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字——平假名、片假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了解日本是如何向先进国家学习的。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6世纪前的日本

阅读教材P52的内容,思考: (1)古代日本何时由谁统一的? 答案提示: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2)这个政权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答案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知识点二大化改新 1.阅读教材P53的第1段,思考:大化改新的背景是什么? 答案提示: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2.阅读教材P53的第2段,思考:大化改新的内容和结果是什么? 答案提示:内容从政治和经济方面去思考。结果: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教师总结:正是日本民族的善于学习、积极创新,才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知识点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结合教材P53第1段的内容,思考: (1)庄园是如何建立的?有何影响? 答案提示: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等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2)武士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提示: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了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作“武士”。 (3)武士团有何特点? 答案提示: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4)幕府统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答案提示: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了“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2.结合教材P53第2段的内容,思考:当时是谁掌控着国家的政权?

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日本大化改新》教学设计 陕西省洛南县三要中学倪雪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古代历史发展,知道最高统治者天皇的由来。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把握改革过程中与唐朝的联系。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对比大化改新和当今日本,理解日本民族特性,激发探讨对当今中华民族发展的启发。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日本成为依靠“律令”进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同时让学生理解日本民族的特性,形成善于学习与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这样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影响 2.难点: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唐朝的相关制度和大化改新中代表人物的补充资料。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网络等途径查询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中国“一衣带水”,古代时期,日本的发展长期落后于中国。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把日本带入了一个新时期,引出大化改新。 (二)大化改新的背景 首先出示古代日本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特征:它是个岛国,自然灾害频发,国土有限,资源匮乏。引出在古代,这种岛国的特点使得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另外内部矛盾必须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很难加以干涉,大海在那时还是人们与外

部编初中历史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古代日本授课班级九年级 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力目标 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 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 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方法与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 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学法指导教具运用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补充与反思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 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 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 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 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 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 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 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 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 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 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 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 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 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 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1 / 5 古代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武士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 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 多媒体展示樱花、富士山图片。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 二、讲授新课 目标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

2 / 5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2.日本的统一: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国家,其中与汉朝交往的有30多个国家。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织锦 部,锻冶部。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二:大化改新 1.背景: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2.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及内容。

3 / 5 ①时间: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③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目标三:幕府统治1.形成的原因: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古代日本》示范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统编)】

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理解日本古代社会。 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六世纪以前的日本、大化改新及武士与武士集团的形成。日本历史上两次改革,本课学习的是第一次,大化改新向唐朝学习。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大化改新百余年后,一些地主领主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发展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 教学目标 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2.通过讨论中日交往的时间与原因,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 武士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

教师:同学们,这些图片都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学生回答:鉴真东渡、戚继光抗倭、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 教师:这些图片的主题是中日关系。围绕中日关系,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那么,日本是怎样发展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设计意图)通过鉴真东渡、戚继光抗倭、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使学生回顾中国史所学习的中日交往的相关史事,引导学生思考从古代到近代,日本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进而顺利导入本课。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古代日本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1—2世纪的日本 展示地图:

部编版九年级 历史上册 《 古代日本》 教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古代日本》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和大化改新背景、内容、意义;知道日本武士的形成及幕府统治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认识到日本人善于学习外来优秀文化,理性第认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日本幕府统治的概况 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欧阳修、宋祁编撰的《新唐书》中写到:”咸亨元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使者不以情,故疑焉。” (二)、讲授新课 一、6世纪前的日本 材料一:《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材料二:《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材料三:《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根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大和国是4~7世纪日本古代奴隶制国家,又称倭国、大倭国。晚于邪马台国,大化改新后君主改称天皇,国号由大和改成日本。 在考古学上称为古坟时代。大和国家形成初期,以近畿大和地方为中心。君主被称为大王。 3、大和政权组织: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材料一:7世纪时,日本奴隶社会的部民制发生危机。部民的地位近似是奴隶,隶属皇室或贵族,向主人提供劳役和地租。由于部民的反抗斗争,日本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集团内部也矛盾重重。 材料二:中国隋唐制度非常先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不断强大。 1、背景: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 国兴起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2、大化改新 中臣镰足(614——669年孝德天皇(645-654年在位) 中臣镰足在大化改新前后作为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的心腹活跃于日本政坛,为藤原氏繁荣构建了基础。《藤氏家传》记载中臣镰足"伟雅、风姿特秀",字为仲郎。中臣镰足曾受学于大儒南渊请安。645年(皇极天皇5年)中臣镰足参与诛杀权臣苏我入鹿,推进改革。 时间:646年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 5 1 古代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武士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 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 多媒体展示樱花、富士山图片。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 二、讲授新课 6世纪前的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2.日本的统一: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国家,其中与汉朝交往的有30多个国家。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织锦部,锻冶部。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大化改新 1.背景: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 2.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及内容。 / 5 2

/ 5 3 ①时间:646年;②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③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学习中国的吗?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武士和武士集团 1.形成的原因: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练习题(含答案)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古代日本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来改称为( ) A.皇帝 B.哈里发 C.天皇 D.总统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3.《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 ①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②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度③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④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 布了《改新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其内容之一是() A.实行贵族世袭制 B.把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C.分封贵族为诸侯 D.没收农民所拥有的耕地 5.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改革派势力强大 B. 孝德天皇的英勇果断 C. 掌权的大贵族已不得人心 D. 奴隶制已不适应当时日本社会发展的需要 6.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7.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 A.大和统一日本 B.武士集团的形成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8. 日本幕府政治又叫“武家政治”,其开始于哪一事件?( ) A. 镰仓幕府的建立 B. 室町幕府的建立 C. 江户幕府的建立 D. 明智幕府的建立 9.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 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 ) A.杀手 B.铁血战士

11、古代日本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 主备人:陈贤珍第二备课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统编)】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2.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

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 师生探究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师生探究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拓展延伸: 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师生探究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

第11课古代日本

第11课古代日本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 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 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 教案

《古代日本》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对日本的一些知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时期,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多采用史料、问题教学。 三、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使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大和兴起的时间,大和统治日本时的社会状况,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内容,武士的概念等基本史实。 目标2:联系中外历史,归纳大化改新原因;列举大化改新的内容,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重点、难点) 目标3:简述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认识武士集团控制中央政权是幕府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重点、难点) 四、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中国史中学习的遣唐使吗?他们在哪个朝代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生:回答。 师: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下当时的日本社会有什么巨大的变化?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识记大和兴起的时间,大和统治日本时的社会状况,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内容,武士的概念等基本史实 师:在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本节课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幅地图和史料。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师讲述: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3世纪时,以本州奈良地区为中心的大和政权兴起,大河国农耕经济比较发达,国力强盛。在5世纪初逐步吞并了其他小国,首次实现了日本的政治统一。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归纳大化改新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讨进行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找出关键词句并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人教统编部编历史九上

《古代日本》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1课内容,本课从“大和统一日本”、“大化改新”、“武士与武士集团”三个部分,介绍了古代日本发展的状况,重点介绍了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影响、结果和启示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和兴起并统一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影响,知道日本武士阶层形成和武士道精神等史实及历史概念。 2.通过探究学习、阅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历史概念。 3.通过情境感受历史,了解大化改新和武士道的形成,提高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视频及阅读史料、图片,进行探究,了解中日古代交往及大和政权兴起并统一日本的史实。 2.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创设情境,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思考、探究大化改新的启示。 3.通过教材及资料,了解武士阶层及武士道精神的形成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大化改新,初步形成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 2.了解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形成,学会辩证的看待其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大化改新 【教学难点】 武士道精神对日本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火影忍者》、《海贼王》、《灌篮高手》、《侦探柯南》四部日本著名动画片,日本活火山——富士山和日本美食——刺身以及“日本名片”来简单介绍日本,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历史课堂与现实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通过三则史料和日本的地图,提出六世纪前日本是怎么样的一个国家?日本什么时候统一? 材料一:《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肯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材料二:《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材料三:《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学生:古时日本分为100多个小国,与中国有“通使”关系,定期向中国进贡。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和地图,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形成论从史出的意识。 2.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教师:通过一个思维导图来讲解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