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原理教学大纲.
飞行原理教案高中生物

飞行原理教案高中生物教学内容:飞行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飞机飞行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 掌握飞机飞行的四个基本力学要素;3. 能够解释飞机为什么能够飞行。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飞机飞行的四个基本力学要素;难点:掌握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模型飞机或飞行器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飞机飞行的视频或图片,引入飞机飞行原理的话题,激发学生对飞行原理的兴趣。
二、飞行原理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介绍飞行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气动力学、重力、升力和阻力。
2. 讲解飞机在飞行中是如何克服阻力和重力的,实现飞行的。
三、飞行的力学要素(15分钟)1. 讲解飞机飞行的四个基本力学要素:升力、重力、推力和阻力。
2. 通过实例或案例,深入讲解飞机飞行中每个力学要素的作用和意义。
四、飞行的原理分析(15分钟)1. 讲解飞机如何利用升力和推力克服重力和阻力,实现飞行。
2. 分析飞机在起飞、巡航、下降和着陆等阶段的飞行原理。
五、练习与讨论(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几道与飞机飞行原理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飞行原理在实际飞行中的应用和意义。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和力学要素;2. 对学生的表现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与飞机飞行原理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飞行原理并探索飞行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初步了解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飞行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飞机飞行原理,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图表和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飞行原理民航大学

国际飞行学院
23
后缘襟翼
③开缝襟翼 (The Slotted Flap)
Better lift performance for any AOA
1
1.9 增升装置 Lift Augmentation
增升装置是用来增大飞机的最大升力系数的装置
2013-10-27
国际飞行学院
2
1
2013-10-27
1.9 增升装置
L
=W
⇔
1 2
ρV 2SCL
=
mg
大速度飞行时,小迎角; 以小速度飞行,大迎角。
用增大迎角的方法维持小飞行速度是
速 度
迎 有限度的。因为当迎角增大到临界迎 角 角时,升力将随迎角的增加而降低。
同时,放下前缘襟翼能增加翼型弯度。 使最大升力系数和临界迎角得到提高。
国际飞行学院
33
B737-800的前缘襟翼 (克鲁格襟翼)
国际飞行学院
34
17
Leading edge flaps extended:
• Increase the wing`s stalling AOA • Increase the wing level pitch attitude
失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飞机的 迎角超过临界迎角。
国际飞行学院
48
24
失速 (STALL)
The angle at which stall occurs is called the critical angle of attack.
飞行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3
课堂教学
作业
独立完成
作业
*考核方式
(Grading)
平时作业和上课参与程度:10%(Homework)
课堂小测验:10%(Quizzes)
设计作业及报告:15%(Project)
考试:65%(安排两次考试,其中占30%和期末占35%)(Exams)
*教材或参考资料
(Textbooks & Other Materials)
此课程是针对航空航天方向的本科基础课程,也可作为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
(Required)
授课对象
(Audience)
本科生(Undergraduate)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汉语(Chinese)
*开课院系
(School)
航空航天学院航空宇航信息与控制系(School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3
课堂教学
作业
独立完成
课堂小测验
飞行性能
6学时
包括:基本性能;续航性能;机动性能;起飞/着陆
性能
6
课堂教学
作业
独立完成
课堂小测验
航天器轨道与姿态动力学基础
9学时
开普勒定律、二体动力学、椭圆轨道几何性质
3
课堂教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业
独立完成
课堂小测验
轨道要素和几种典型轨道;轨道摄动和轨道机动
3
课堂教学
作业
独立完成
课堂小测验
飞行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幼儿园科学实验室:飞机飞行原理教学计划

幼儿园科学实验室:飞机飞行原理教学计划近年来, 幼儿园开设科学实验室课程已成为趋势。
科学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而飞机飞行原理是一个富有趣味和启发性的科学主题, 可以作为幼儿科学实验室的教学内容之一。
下面, 我将提出一份针对幼儿园科学实验室的飞机飞行原理教学计划的具体方案。
一、简介1.1 课程目标- 帮助幼儿了解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
-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1.2 适用芳龄- 3-6岁的幼儿。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2.1 讲解飞机飞行原理- 用简单的语言向幼儿介绍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 如气流、重力等。
- 借助图片、玩具模型等教具, 生动形象地展示飞机飞行的过程。
2.2 制作纸飞机- 教师指导幼儿用纸张制作简单的纸飞机。
- 让幼儿亲自试飞纸飞机, 观察飞行的过程。
2.3 模拟飞机升降- 利用吹风机或吹气筒模拟风的作用, 让幼儿观察纸飞机在不同气流中的飞行情况。
- 通过亲身体验, 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飞机飞行的原理。
三、总结与拓展3.1 总结-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飞机飞行原理, 确保他们对课程内容有所掌握。
- 鼓励幼儿共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3.2 拓展-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飞行工具, 如飞机、风筝等, 帮助他们将课堂所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寻找答案, 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
四、个人观点我认为, 通过针对幼儿园科学实验室的飞机飞行原理教学计划, 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素养, 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 通过实际操作, 幼儿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飞机飞行的原理, 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因此, 飞机飞行原理教学计划不仅能够为幼儿带来科学知识, 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以上是针对幼儿园科学实验室的飞机飞行原理教学计划的具体方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飞机飞行原理课程教案

飞机飞行原理课程教案教案标题:飞机飞行原理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和关键要素。
2. 掌握飞机飞行的四个基本力学原理。
3. 理解飞机的控制和稳定性。
4. 培养学生对飞机飞行原理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时长:2个课时教学资源:1. 飞机模型或图片2. PPT或投影仪3. 飞行原理的图表和示意图4. 飞行原理的实例或案例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5分钟)- 利用飞机模型或图片引入飞机飞行原理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飞机飞行有哪些了解,引导他们思考飞机是如何在空中飞行的。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使用PPT或投影仪展示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和关键要素。
- 解释飞机飞行的四个基本力学原理:升力、重力、推力和阻力。
- 通过图表和示意图,说明这些力是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影响飞机的飞行。
3. 实例分析(20分钟)- 选择一个具体的飞行案例,如飞机起飞或降落,分析其中涉及的飞行原理。
- 使用实例和图表解释飞机在不同阶段的飞行中所受到的力的变化。
- 引导学生思考飞机的控制和稳定性是如何影响飞行的。
4. 总结(10分钟)- 概括飞机飞行原理的关键要点,强调四个基本力学原理的作用。
-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他们对飞机飞行原理的深入思考。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 快速回顾上一堂课所学的飞机飞行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关键要素。
2. 深入学习(20分钟)- 继续讲解飞机飞行原理中的细节和相关概念,如升力的产生机制、阻力的减小方法等。
- 使用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
3. 实践活动(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纸飞机。
- 学生需要考虑如何利用飞机飞行原理来增加纸飞机的飞行距离或时间。
-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设计,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 学生总结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
-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研究飞机飞行原理。
飞行教员教学大纲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机型名称]飞行训练课程二、课程目标:1. 使学员掌握[机型名称]飞机的基本操作和飞行原理;2. 培养学员具备独立完成飞行任务的能力;3. 提高学员的飞行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4. 为学员考取飞行执照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1. 飞行原理与性能- 飞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飞机性能参数及计算方法- 飞行环境对飞机性能的影响2. 飞行规则与程序- 飞行规则概述- 飞行程序与操作- 机场地面运行规则3. 飞行仪表与设备- 飞行仪表的分类与作用- 飞行仪表的使用方法与维护- 飞行设备的使用与检查4. 飞行操作与程序- 起飞程序与操作- 航路飞行程序与操作- 降落程序与操作5. 应急处理与安全- 应急处理程序- 飞行中常见故障的处理- 飞行安全意识与预防措施6. 模拟飞行训练- 模拟飞行器操作与使用- 模拟飞行训练项目及考核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飞行理论、飞行规则、飞行程序等内容;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飞行案例,提高学员的应急处理能力;3. 模拟飞行训练:在模拟飞行器上进行飞行操作训练,提高学员的飞行技能;4. 实际飞行训练: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际飞行操作训练。
五、考核方式:1. 理论考核:书面考试,考察学员对飞行理论、飞行规则、飞行程序等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际飞行考核:在教练员的监督下,进行实际飞行操作,考察学员的飞行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3. 综合考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际飞行考核,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理论课程:共20课时,每周2课时;2. 模拟飞行训练:共10课时,每周2课时;3. 实际飞行训练:根据学员进度安排,每周2-3次,每次1小时。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机型名称]飞行训练教材》;2. 教学课件;3. 模拟飞行器;4. 实际飞行训练飞机。
八、教学评估: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员考试合格率、飞行技能水平、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2. 教学满意度调查:了解学员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飞行的科学”教案设计——学习鸟类飞行的原理

“飞行的科学”教案设计——学习鸟类飞行的原理学习鸟类飞行的原理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飞行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鸟类飞行的原理;3.了解人类飞行的历史和现代飞行的主要类型;4.学会识别各种飞行装备和学会控制简单的飞行器。
二、教学内容1.飞行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飞行的定义和意义(2)气流和空气动力学(3)飞行器的控制和稳定性2.鸟类飞行的原理(1)翅膀的结构和作用(2)气流的影响和鸟的姿态调节3.人类飞行的历史和现代飞行器的分类(1)人类飞行史的概述(2)现代飞行装备和类型的简介4.飞行器的控制和驾驶(1)飞行器控制系统(2)飞行器的稳定性和驾驶技巧三、教学方法1.报告式教学授课教师通过演讲、图表和视频等多种资料形式,向学生介绍飞行的科学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鸟类飞行的原理、人类飞行的历史和现代飞行器的分类等内容。
2.实验式教学教师将现场展示鸟类研究和空气动力实验,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3.互动式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将通过问答、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方式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步骤1.上课前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应提前进行调查和研究,准备充足的教材和授课资料,以便能够在课堂上生动地传授此类知识。
2.上课时(1)开场白为了让学生课前充分了解今日的课程,教师应简要介绍本课程的重要性和概要。
(2)知识点讲解接下来,教师将引导学生探索飞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气流和空气动力学、飞行器的控制和稳定性等内容。
之后,教师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鸟类飞行的原理、人类飞行的历史和现代飞行器的分类等内容。
(3)互动交流教师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乐于分享和交流,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
(4)课程结束教师将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注意总结、把握教学进度和调整授课策略,最终呈现一场理论、实验和实践完整结合的课程。
五、教学评估为了确保学生在本课程中掌握了所学知识,教师将运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课堂测试通过对学生的口头回答问题或书面测试,评估学生是否理解、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
飞行原理 教案高中

飞行原理教案高中教案标题:飞行原理教学目标:1. 理解飞行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飞行原理中的主要概念和关键术语;3. 分析不同飞行原理对飞机性能的影响;4. 运用飞行原理解释和预测飞机的运动和行为。
教学重点:1. 飞行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术语;2. 不同飞行原理对飞机性能的影响。
教学难点:1. 运用飞行原理解释和预测飞机的运动和行为。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飞机模型或图片;3. 相关飞行原理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段飞机起飞和飞行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飞机是如何飞行的?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飞行原理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1. 介绍飞行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术语,如升力、重力、推力和阻力;2. 分别解释每个概念的含义和作用,并通过图示或实例进行说明;3. 引导学生理解飞行原理的相互作用关系,如升力和重力的平衡、推力和阻力的平衡。
案例分析:1. 展示一架飞机的剖面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构造和部件;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构造和部件是如何与飞行原理相互关联的;3.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飞机构造或部件进行介绍,并解释其与飞行原理的关系。
实验活动:1. 分组进行小型飞机模型的制作,模型可以使用纸板、胶水等常见材料;2.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改变模型的构造或部件来观察对飞行性能的影响;3.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与飞行原理的关系。
总结提升: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飞行原理和相关知识;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讨论实验中的发现;3. 强调飞行原理对飞机性能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飞行原理解释和预测飞机的运动和行为。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飞行原理的小论文,包括对飞行原理的理解、飞机性能的影响以及自己的思考;2. 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独立思考,提高对飞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行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飞行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Flight课程编码:学时:72 实践学时:3 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飞行技术一、教学目的《飞行原理》是飞行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
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既有抽象的基础理论,又有指导飞行实践的具体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空气动力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飞机的基本运动规律和基本操纵原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飞行性能与计划》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要求学习完本大纲的内容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空气低速流动的基本规律和飞机的低速空气动力特性;2、充分认识飞机平衡、稳定性和操纵性的概念和规律;3、领会飞机运动的基本规律,操纵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掌握小型螺旋桨飞机的飞行性能的基础理论知识及飞行性能图表的使用方法;5、了解起飞、着陆中的特殊问题和特殊飞行的特点;6、了解高速空气动力学基础知识。
三、课程结业标准表明学生圆满完成本课程学习的标准为:在结业考试中成绩达到60分。
四、教学阶段及课时分配第一阶段低速空气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20学时(一)本阶段教学目的1.了解本学科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2.了解飞机和大气的一般知识;3.理解机翼升力、阻力、螺旋桨拉力的产生及其变化规律,增升装置(襟翼和缝翼);4.掌握螺旋桨副作用对飞行的影响及其修正方法。
通过本阶段内容学习,学生应掌握空气动力酌产生及其变化规律,为学习后面内容奠定基础。
(二)分课计划第一课飞机和大气的一般介绍 2学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前言(什么是飞行原理;为什么要学习飞行原理;怎样学好飞行原理);(2)飞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用;(3)操纵飞机的基本方法;(4)机翼的切面形和平面形;(5)空气的粘性和压缩性;(6)大气分层;(7)国际标准大气。
2.本课教学要求(1)理解描述机翼切面形状和平面形状的主要参数:厚弦比、相对弯度、最大厚度位置、展弦比、尖削比、后掠角;(2)掌握国际标准大气的规定和应用;(3)了解空气的粘住和压缩性,操纵飞机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空气流动的描述2学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相对气流;(2)迎角;(3)流线谱。
2、本课教学要求(1)了解相对气流的概念;(2)理解相对气流速度和空气动力的关系;(3)理解相对气流速度的方向及相对气流速度与地速和风速的关系;(4)理解迎角的定义,能区分正、负和零迎角;(5)掌握流线谱的规律。
第三课空气低速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升力2学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连续性定理;(2)伯努利定理;(3)升力;(4)升力公式。
2、本课教学要求(1)理解连续性定理的含义;(2)理解伯努利定理的含义和表达式;(3)掌握伯努利定理的使用条件;(4)理解升力产生的原理、升力的方向和位置;(5)了解机翼压力分布规律;(1)了解升力公式的表述和含义。
第四课阻力的产生 2小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压差阻力的产生(原因,附面层气流分离);(2)摩擦阻力的产生(原因,层流附面层摩擦阻力小);(3)诱导阻力(概念,产生原因,洗流和下洗角);(4)干扰阻力产生的原因。
2.本课教学要求(1)理解低速附面层分离的原因和分离点移动的规律;(2)理解压差、摩擦、诱导、干扰阻力产生的原因;(3)了解层流摩擦阻小的原因、洗流和下洗角沿翼展的分布。
第五课影响升力和阻力的因素 2小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迎角对升力和阻力的影响(迎角概念,迎角对升力的影响及升力系数曲线,迎角对阻力的影响及阻力系数曲线);(2)飞行速度和空气密度对升力、阻力的影响;2.本课教学要求(1)掌握升力和阻力随迎角、飞行速度和空气密度变化的规律;(2)熟悉升力系数曲线和阻力系数曲线;(3)了解机翼面积、形状和飞机表面质量对升力和阻力的影响。
第六课空气动力性能 2小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升力和阻力公式(公式和应用);(2)飞机的升阻比〈升阻比概念,升阻比随迎角的变化规律,升阻比曲线);(3)飞机极曲线(极曲线的由来和用途)。
2.本课教学要求(1)掌握飞机极曲线的用途(会画会用);(2)理解升力和阻力公式的物理意义;(3)熟悉升阻比随迎角的变化规律。
第七课飞机的增升装置原理 2小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前缘缝翼(大迎角下缝翼增升的原理,缝翼自动张开原理);(2)后缘襟翼(襟翼的功用,增升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放襟翼对气动性能的影响);(3)前缘襟翼介绍。
2.本课教学要求(1)理解襟翼的功用,增升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放襟翼时对气动性能的影响;(2)了解前缘襟翼和前缘缝翼增升原理。
第八课螺旋桨拉力产生 2小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螺旋桨介绍;(2)桨叶的运动;(3)桨叶迎角的变化;(4)螺旋桨总空气动力的产生原因,总空气动力方向的确定方法;(5)螺旋桨拉力和旋转阻力产生的原因;(6)螺旋桨拉力和旋转阻力公式。
2.本课教学要求(1)熟悉桨叶的运动图形和桨叶迎角的变化规律;(2)理解螺旋桨拉力和旋转阻力的产生;(3)了解螺旋桨拉力和旋转阻力公式。
第九课螺旋桨拉力在飞行中的变化 2小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拉力随飞行速度的变化(变化规律,螺旋桨可用拉力曲线);(2)拉力随油门和转速的变化(变化规律,变距杆和油门杆的配合使用方法);(3)拉力随飞行高度的变化;(4)螺旋桨负拉力介绍(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和停车负拉力产生的原因);(5)螺旋桨有效功率和效率介绍(概念,规律,曲线)。
2.本课教学要求(1)熟悉螺旋桨可用拉力曲线和螺旋桨有效功率曲线随油门、飞行高度的变化;(2)掌握拉力随飞行速度、高度、油门的变化规律;(3)了解螺旋桨负拉力产生的原因。
第十课螺旋桨的副作用 2小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螺旋桨滑流的扭转作用(扭转的原因,大小,对飞行的影响,修正方法);(2)螺旋桨的反作用力矩(原因,大小,影响,修正方法);(3)螺旋桨的进动(原因,大小,对飞行的影响,修正方法)。
2.本课教学要求(1)理解螺旋桨滑流扭转作用、反作用力矩、螺旋桨进动对飞行的影响,掌握修正的方法;(2)了解"三种副作用"产生的原因。
第二阶段飞机的基本运动规律和操纵飞机飞行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22小时(一)本阶段教学目的1.理解作用于飞机上的力和力矩与飞行轨迹、飞行状态的关系;2.掌握保持和改变飞行轨迹、飞行状态的基本操纵方法及原理。
通过本阶段内容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飞机的运动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正确操纵飞机保持和改变飞行轨迹、飞行状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习和掌握飞行基本驾驶术打好理论基础。
(二)分课计划第十一课飞机的平衡 2小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飞机的重心和转动轴;(2)飞机的俯仰、横侧,方向平衡(概念,条件,主要力矩);(3)收放襟翼对俯仰平衡的影响;(4)加减油门对飞机平衡的影响;(5)收放起落架对俯仰平衡的影响。
2.本课教学要求(1)熟悉收放襟翼和加减油门对飞行的影响,掌握保持平衡的方法;(2)了解飞机重心和转动轴,平衡的概念和主要力矩;(3)了解收放起落架对俯仰平衡的影响和保持平衡的方法。
第十二课飞机的稳定性 2小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飞机的俯仰稳定性(稳定性的概念,稳定力矩和阻转力矩的产生,作用,大小,获得俯仰稳定性的全过程,稳定性在飞行中的作用);(2)飞机的方向稳定性(要点同前);(3)飞机的横侧稳定性(要点同前);(4)方向稳定性和横侧稳定性的关系(飘摆与螺旋线下降现象)。
2.本课教学要求(1)理解飞机为什么会有稳定性(稳定力矩和阻转力矩的产生原因、作用、大小);(2)了解飘摆和螺旋线下降现象。
第十三课影响飞机稳定性的因素 2小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衡量飞机稳定性好坏的标准;(2)重心前后变动对飞机俯仰稳定性的影响;(3)速度变化对飞机稳定性的影响;(4)大迎角飞行对飞机横侧稳定性的影响。
2.本课教学要求(1)理解衡量稳定性好坏的标准;(2)熟悉重心位置变动对飞机俯仰稳定性的影响和大迎角下飞行横侧稳定性变差的原因;(3)了解速度变化对飞机稳定性的影响。
第十四课飞机的操纵性 2小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飞机的俯仰操纵性(直线飞行中驾驶杆位置,升降舵偏角、迎角、速度的关系,驾驶杆力,调整片的作用,飞机对操纵的反应快慢);(2)飞机的方向操纵性(无滚转的直线侧滑中一个脚蹬位置对应一个侧滑角);(3)飞机的横侧操纵性(无侧滑的滚转中一个压盘位置对应一个滚转角速度,要想得到一定坡度的操纵原理);(4)方向操纵性与横侧操纵性的关系。
2.本课教学要求(1)熟悉直线飞行中一个驾驶杆前后位置对应一个迎角,一个压盘位置对应一个滚转角速度,一个脚蹬位置对应一个侧滑角的规律;(2)理解飞行中改变迎角、侧滑角、坡度的操纵原理,掌握调整片的使用方法;(3)了解飞机对操纵的反应.盘舵"互才矢"作用。
第十五课影响飞机操纵性的因素 2小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重心前后移动对俯仰操纵性的影响(重心前、后极限位置);(2)飞行速度对飞机操纵性的影响;(3)迎角对飞机操纵性的影响;(4)飞机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关系。
2.本课教学要求(1)理解规定飞机重心前后极限的道理和大迎角下横侧操纵性变差的原因;(2)了解飞行速度对飞机操纵性的影响。
第十六课飞机的平飞分析 2学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飞机平飞时的作用力及几个速度的概念;(2)平飞拉力曲线和平飞功率曲线。
2.本课教学要求(1)了解平飞所需拉力随着速度的变化规律;(2)掌握表速和真速的含义,理解表速和真速之间的关系;(3)了解剩余拉力和剩余功率的概念及剩余拉力和剩余功率随速度的变化。
第十七课飞机的平飞性能 2学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飞机的平飞性能参数;(2)平飞性能的变化;(3)飞机平飞改变速度的原理。
2.本课教学要求(1)了解平飞最大速度,平飞最小速度,最小功率速度,最小阻力速度和飞行包线的含义;(2)掌握平飞最小速度和平飞最大速度随着高度、重量、气温的变化规律;(3)理解平飞速度范围的划分,掌握在第一速度范围内进行速度变化的操纵方法。
第十八课巡航性能 2学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平飞航时(小时燃油消耗量、影响航时的因素);(2)平飞航程(公里燃油消耗量、影响航程的因素);(3)巡航性能图表。
2.本课教学要求(1)了解小时燃油消耗量的计算,了解法动机转速、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对航时的影响,掌握飞行重量对航时的影响;(2)了解公里燃油消耗量和小时燃油消耗量之间的关系,了解最佳巡航高度的概念;(3)掌握久航速度和远航速度;(4)掌握风对飞机航程的影响,以及在有风时如何增加航程的操纵;(5)了解巡航性能图表。
第十九课上升 2学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飞机上升的作用力;(2)上升性能;(3)飞机上升的操纵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