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莎豆产业化项目分析
油莎豆产业化项目doc

油莎豆产业化项目doc油莎豆产业化项目一、项目背景和目标油莎豆是一种传统的农作物,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
然而,由于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和加工工艺的不足,油莎豆产业发展缓慢,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
因此,本项目旨在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推动油莎豆产业化发展,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项目内容和规模本项目主要包括油莎豆种植和加工两个环节。
种植环节将采用精细化管理技术,包括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工环节将引进先进的油莎豆加工设备,包括清洗、破碎、浸泡、榨油等工序。
项目规模为年种植面积1000亩,年加工能力1000吨。
四、市场前景和盈利预测油莎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食用油、食品添加剂、饲料等。
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
根据市场调研和盈利预测,预计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利润率10%。
五、项目优势和创新点本项目具有以下优势和创新点:1.引进先进的种植和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2.与当地农民合作,提高其种植和加工技术水平,增加其收入;3.利用政府补贴和合作伙伴投资,降低项目投资风险;4.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就业;5.提供稳定的市场需求,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六、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2.中期实施阶段:土地开垦、种植技术培训、加工设备采购、厂房建设等;3.后期运营阶段:试生产、产品推广、市场拓展、管理运营等;4.预计项目实施周期为2年,具体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七、项目风险分析和对策1.种植环节存在天气、病虫害等风险,可以购买农业保险进行风险分担;2.加工设备存在故障风险,可以与供应商签订售后服务协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市场需求波动风险,可以开展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竞争力。
综上所述,油莎豆产业化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盈利潜力。
同时,项目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油莎豆产业可行性项目建议书

油莎豆产业可行性项目建议书一油莎豆介绍油莎豆原产非洲尼罗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很广。
油莎豆cyperusesculentus亦称"油莎草"、"地下核桃"。
莎草科草本植物栽培油莎豆的长形地下块茎。
根系发达、分蘖再生力和抗逆性较强。
有较强的抗旱、耐涝、耐肥耐瘠耐盐碱。
适应性强、优质高产、在疏松砂壤土的山坡地上生长最好。
它是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油、粮多用新型作物,也是美化、绿化环境的观赏植物。
据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测定,果实含油率3O%,油脂成分:油酸29%,亚油酸38%,亚麻油酸2%,棕桐油酸23%,蛋白质40%。
油液透明清亮,食味醇香,品质优于菜油,对高血脂、心血管疾病有独特防治功效,称为新型保健油。
油莎豆地上长“禾”,地下结果。
每亩产鲜叶3000余公斤,是牛、羊、兔、鹅的好饲料;地下单产干果400公斤-600公斤,为花生产量的2倍,是油菜的3-4倍,经济效益咼。
二油莎豆特点与我国的种植环境油莎豆是从非洲引进的一种优质高产油料作物,油莎豆适应性强,根系发达,分蘖多,抗旱耐涝,耐脊薄,耐盐碱,易种易管,可在沙滩、丘陵、林地、果园种植或套种。
改良土壤,降低盐碱,固沙,防风,保持生态植被,调节局部气候。
在我国南北各地的沙滩、山坡、丘陵、林间均可种植,抗旱耐涝,省工省肥。
经等地试种,一般亩产750〜1000千克。
油莎豆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进入XX在伊梨地区试种,为防风固沙曾在XX林业系统推广种植,其抗旱耐涝的特点充分利用了荒沙地,它除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外,在防沙治理方面也是其他农作物无法比拟的,其被称为“沙漠作物之王”的美誉。
油沙豆主要收获地下核状根茎果,干果重1.8〜2.0g,含有大量的糖分,其播种、管理、收获、贮藏与花生相似,喜光、好气、耐早、抗盐碱,我国南、北各地的红、黄、沙壤土均可栽培,在黄沙土壤上,产量更高。
我国是农业国家,全国有18亿亩耕地,还有相当数量的荒漠、荒山和滩涂。
油莎豆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引言:油莎豆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油莎豆产业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市场需求、种植技术、产业链条及潜在利润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油莎豆产业链的深入剖析,旨在为决策者提供可行性评估以及指导意见。
概述:油莎豆产业的可行性研究是为了评估该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种植技术、产业链条和潜在利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给出全面准确的评估结论。
正文内容:一、市场需求1.油莎豆的主要用途:食用油、工业原料、饲料等。
2.油莎豆产品的市场前景:分析国内外油莎豆市场的规模、增长趋势和潜在需求。
3.市场竞争情况:探讨其他油料作物(如大豆、花生等)对油莎豆市场的竞争影响。
二、种植技术1.油莎豆的生态适应性及种植区域选择:分析油莎豆的生长环境要求,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
2.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3.种植成本及投入产出比分析:对种植油莎豆所需的人力、土地、水、肥料等资源进行成本分析,并评估投入产出比。
三、产业链条1.油莎豆加工环节:油莎豆的收购、储存、清洗和磨制等。
2.油莎豆产品的销售渠道:分析油莎豆产品的销售渠道,包括批发、零售、出口等。
3.相关产业链的衔接:油莎豆产业与食用油、工业原料、饲料等产业链的关联性和协调发展。
四、潜在利润1.油莎豆产量和价格:对油莎豆的产量和市场价格进行分析,预测潜在利润。
2.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利润分配:分析产业链上各环节参与者的利润分配情况,评估潜在利润空间。
3.风险与挑战:探讨油莎豆产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如市场波动、病虫害等,以便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五、总结1.油莎豆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2.油莎豆种植技术相对成熟,投资者可以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进行种植。
3.油莎豆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与相关产业链有较好的衔接。
4.潜在利润较高,但同时也面临一定的风险与挑战。
油莎豆产业具备可行性,但投资者应谨慎考虑市场竞争、风险管理等因素。
油莎豆栽培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油莎豆栽培技术及产业化开发油莎豆,也叫作花莎莓、喜农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可提取榨油,因此被广泛种植用于油料和食用油的生产。
油莎豆栽培技术及产业化开发,对于提高油莎豆产量和质量,促进油莎豆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油莎豆的栽培技术包括选择种子、选址和土壤准备、播种和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在选择种子时,应选择品种优良、适应性强的种子,确保高产和优质。
选址和土壤准备方面,油莎豆适合种植在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中,适宜的土壤pH值为6.5-7.5、在播种和管理方面,根据油莎豆的生长特点,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合理掌握种子的深度和密度,进行及时的追肥和灌溉管理。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定期巡视田间,发现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保持生态平衡。
其次,油莎豆的产业化开发可以从种植和加工两个方面着手。
在种植方面,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提高种植者的综合技术水平,推广高产优质的油莎豆品种,引导农民进行规模化种植。
同时,要优化产业链条,建立起从种子繁育、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提高整个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在加工方面,可以采取多种加工方式,如榨油、提取豆蛋白等,开发多种油莎豆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拓宽销售渠道,推动油莎豆产业的发展。
最后,油莎豆的产业化开发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种植过程中,要把握好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要加强科学种植管理,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能源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之,油莎豆栽培技术及产业化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农民和企业共同合作。
只有通过科学技术的支持和全面的管理措施,才能实现油莎豆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推动油莎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

盐池县油莎豆生产与栽培可行性报告一、盐池县地理环境盐池县位于回族自治区东部,与陕、甘、宁、四省(区)交接。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6"30’ 一107〜47’,北纬37〜04’ 一38010'之间。
全县东西略宽,南北最长,总面积8816.3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0.74%,占市总面积约二分之一,是最大的县。
2004年,县辖8个乡镇、99个行政村、679个自然村,12个居民委员会、47个居民小组。
全县总人口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3.22%,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
这里建制历史悠久,地理形势险要,古代为边陲用武之地,喻称“关中要冲”、“灵夏肘腋、环庆襟喉”,近代为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西部门户,是唯一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现在又是回族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新潮中进行商贸活动的旱码头;这里农耕、游牧文化交融,远古、现代文明沉积,边而不荒,蔚茂彬雅;这里经过改革开放春风沐浴,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开化进步,人们物质条件、精神面貌已发生了新的变化;这里土地、牧草、矿产资源丰富,县城距自治区首府市130公里,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优越,是块亟待开发的宝地。
盐池县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黄土丘陵区,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0%,海拔1600〜1800米,沟壑纵横。
北部为鄂尔多斯缓坡丘陵区,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海拔1400〜1600米,地势开阔平缓。
县无险峰峻岭,无大河流,天高野阔,地广人稀。
盐池县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少雨多风、气候干燥、长冬严寒、短夏温凉、春迟秋早,每日早凉、午热、夜寒,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且多集中在夏末秋初。
年均蒸发量高于2000毫米,约为降水量的6〜7倍。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旱灾常有发生,且冬春两季最为严重。
年均日照2901 小时,日照资源丰富,利于作物生长增产。
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风力资源丰富,但风多力猛,风强雨弱,常有沙尘暴等灾害发生,也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之说。
油莎豆产业化项目分析--精选.doc

开发西部富民强国国家油莎豆产业化示范项目二〇一一年三月目录1综述2油莎豆的特点和种植优势3油莎豆产品市场前景3.1 食用油市场前景3.2 油莎豆淀粉市场前景3.3 油莎豆饲料市场前景4项目发展的重要性5项目发展总目标、投资概算及实施计划5.1 总目标5.2 投资概算及实施计划6在内蒙古额济纳地区发展油莎豆产业的构想6.1 额济纳地区的现状6.2 建设额济纳油莎豆产业示范区的方案构想6.2.1种子基地建设6.2.2种植示范基地建设6.2.3加工基地建设6.2.4项目实施方案7项目效益7.1 经济效益7.2 生态效益7.3 社会效益1综述原产非洲的油莎豆(又叫油莎果、油莎草)现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前几年我国农业科研部门从国外引进了这一优质、高产和综合利用前景广阔的集油、粮、牧、饲于一体的经济作物,并在国内的黑龙江、北京、河北、湖南、山东、四川、甘肃、新疆等省市引进种植均获成功。
油莎豆是当今植物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油料作物之一,它适应性强且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豆 1000 公斤,干豆 500 公斤,种 1 亩油莎豆相当于种 7~10 亩油菜。
油莎豆的利用价值是多层、多方面的,其最大价值是可榨出高档芳香食用油,是高产油料作物。
除此之外所产饼粕可提取淀粉和加工营养价值较高的糕点等食品,还可将其制成营养价值较高的酱油和醋,还可从中提取优质淀粉、糖、纤维素,可熬糖、做酒和做饲料。
本项目将紧密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结构调整及战略部署,按照自治区农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内蒙古额济纳地区油莎豆种植的自然环境、生长优势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面向市场,以科技为依托,以油莎豆引进和标准化、规范化种植为突破口,以提升油莎豆产量、品质和产业化水平为核心,以促进“三农”特别是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由此实现把油莎豆种植基地、生产示范基地、加工基地建设成为由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化示范粮油基地这一更大目标。
油莎豆产业市场前景分析

油莎豆产业市场前景分析作者:王瑞云张雪冬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2期一、油莎豆的产业现状1.1油莎豆的国外种植历史油莎豆是古埃及人的主要食物。
油莎豆是油莎草的块茎,油莎草是一种多年野生草本植物,据记载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油莎草(Cyperus esculentus L.),又称油莎豆、油沙果、虎坚果,英文俗名为 Chufa sedge yellow Nutsedge Tigernut sedge 或 Eartamond,其块茎在英文中称作 tienut,在西班牙语中称作Chufa,属于莎草科莎草属的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油莎草生长在热带沙漠地区,它生命力极强,耐旱、耐涝,分蘖力强、产量高,抗逆性好,不生病虫害。
油莎豆原产于非洲和地中海沿岸国家,作为食用作物栽培后,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洲、欧洲。
本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传播;随着阿拉伯人向非洲北部扩张,油莎豆被引入到欧洲,并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
1947 年,西班牙的瓦伦西亚 Carlos 的爷爷在瓦伦西亚北部发现了油莎豆,成为栽培驯化种植的第一人。
瓦伦西亚 Chufes Bou 已有六十年的種植历史了,Carlos(卡尔斯)家族三代人连续开发种植油莎豆,Carlos 的爷爷最初是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发现了这种植物,进行挖掘采收,后发展到农田种植,逐渐被引种到欧洲,发展到世界各地。
1.2油莎豆在我国的种植历史1952 年,我国从前苏联引进油莎草开始种植,迄今已有 50 多年的种植历史。
由于收获困难,加工技术落后,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
从 2000 年开始,随着国家全面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及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油莎豆种植业在我国沙化土地区兴起,先后有湖北欧博美油莎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鑫科创油莎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吉林好易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蒙鄂尔多斯稼瑞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等 20 多家民营企业参与油莎豆良种选育、示范种植、机械研制和油莎豆产品开发,油莎豆产业有了较快发展。
油莎豆栽培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01 油莎豆栽培技术
目录
02 产业化开发
03 市场前景
04 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油莎豆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油料作物,近年来逐渐受到广 泛。本次演示将探讨油莎豆栽培技术及产业化开发,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 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油莎豆栽培技术
1、种子处理
产业化开发
1、种植基地建设
1、种植基地建设
为了实现油莎豆的产业化开发,需要建设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在基地建设过 程中,应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并进行整体规划,确 保基地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同时,要注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基地的 抗旱抗涝能力。
2、加工设备选择与工艺流程设 计
油莎豆的产业化开发需要建立完善的产业化模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在生 产环节,应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供应环节,应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 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在销售环节,应注重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 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市场前景
1、国内市场潜力
1、国内市场潜力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国内油料市场的需求增加,油莎豆在国内市 场的潜力逐渐显现。作为一种新型的油料作物,油莎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 好的口感,将成为国内市场的重要竞争品。
2、加工设备选择与工艺流程设计
油莎豆的加工设备主要包括清洗机、破碎机、压榨机、过滤机和干燥机等。 在选择加工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以及设备的能耗和环保性能。同 时,要注重工艺流程的设计,根据油莎豆的特点和加工要求,制定合理的工艺流 程,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3、产业化模式
3、产业化模式
油莎豆的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西部富民强国国家油莎豆产业化示范项目二〇一一年三月目录1 综述2 油莎豆的特点和种植优势3 油莎豆产品市场前景3.1 食用油市场前景3.2 油莎豆淀粉市场前景3.3 油莎豆饲料市场前景4 项目发展的重要性5 项目发展总目标、投资概算及实施计划5.1 总目标5.2 投资概算及实施计划6 在内蒙古额济纳地区发展油莎豆产业的构想6.1 额济纳地区的现状6.2 建设额济纳油莎豆产业示范区的方案构想6.2.1 种子基地建设6.2.2 种植示范基地建设6.2.3 加工基地建设6.2.4 项目实施方案7 项目效益7.1 经济效益7.2 生态效益7.3 社会效益1 综述原产非洲的油莎豆(又叫油莎果、油莎草)现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前几年我国农业科研部门从国外引进了这一优质、高产和综合利用前景广阔的集油、粮、牧、饲于一体的经济作物,并在国内的黑龙江、北京、河北、湖南、山东、四川、甘肃、新疆等省市引进种植均获成功。
油莎豆是当今植物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油料作物之一,它适应性强且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豆1000公斤,干豆500公斤,种1亩油莎豆相当于种7~10亩油菜。
油莎豆的利用价值是多层、多方面的,其最大价值是可榨出高档芳香食用油,是高产油料作物。
除此之外所产饼粕可提取淀粉和加工营养价值较高的糕点等食品,还可将其制成营养价值较高的酱油和醋,还可从中提取优质淀粉、糖、纤维素,可熬糖、做酒和做饲料。
本项目将紧密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结构调整及战略部署,按照自治区农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内蒙古额济纳地区油莎豆种植的自然环境、生长优势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面向市场,以科技为依托,以油莎豆引进和标准化、规范化种植为突破口,以提升油莎豆产量、品质和产业化水平为核心,以促进“三农”特别是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由此实现把油莎豆种植基地、生产示范基地、加工基地建设成为由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化示范粮油基地这一更大目标。
本项目的具体内容是: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地区建设“国家油莎豆产业化项目示范基地”,该基地是全国最大的油莎豆种子基地、生产示范基地和加工基地,是内蒙古和国家重点支持的集种植、生产和加工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基地,是带动“三农”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民增收的国家级样板示范区。
本项目投资总概算为12.8亿元,分阶段建设30万亩油莎豆种植示范基地,建设5万亩防护林带,并建设年产50000吨食用油、10000吨淀粉和20万吨混合饲料的生产基地。
2 油莎豆的特点和种植优势油莎豆原产于非洲,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
是莎草科一年生植物,是我国农业科研部门前几年引进的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多用型油料经济作物,是新型的粮油、饲料、食品、医药、工业、生物柴油、生物润滑油、沼气等生产制造业的原料,其经济价值极高,综合利用前景广阔。
油莎豆是当今植物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油料作物之一,它适应性强且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豆1000公斤,干豆500公斤,种1亩油莎豆相当于种7~10亩油菜。
油莎豆出油率一般为35%左右,每亩可榨优质保健食用油200~300公斤,产量比菜籽油高,品质比菜籽油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价值极高,故被称为“地下核桃”。
油莎豆具有的八项种植优势和特性:1、油莎豆由于其光合作用强、根系发达、分蘖再生力和抗逆性极强,很少发生病虫害,几乎在各种土壤和条件下都可以生长,适应性极广,且耐高温、抗旱耐涝。
油莎豆在沙滩、丘陵、岗地、林间均可种植,凡能种花生的土壤都能种油莎豆,但更适合沙性土壤种植。
油莎豆生命力强,适应性广,沙滩、丘陵、岗地、林间等均可种植,喜阳光、耐高温、管理粗放、抗旱耐涝、耐盐碱,易种好管,省工省肥,既可单种也可与其他作物套种(如茶林、果园、瓜地等),其播种、管理、收获、贮藏与花生相似,喜光、好气、耐旱、抗盐碱,种植在黄沙土壤上产量更高。
油莎豆系山野生转种而来,其原产地为沙漠干旱地区,因此非常适宜在沙质土壤中种植,产量会很高。
并且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顽强的生命力,基本上不发生病虫害,不用喷施农药。
油莎豆其光合作用强,且再生力和抗逆性极强,几乎在各种土壤条件下都可以生长,不与粮食作物争地,也是发展生物柴油理想的原料。
2、目前,油莎豆在我国黑龙江、北京、河北、湖南、山东、四川、甘肃、新疆等地引进并且种植成功。
油莎豆地上长草,株高1米左右,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生长快,分蘖多,呈株丛生长。
生育期短,从4月初到7月都可播种,错开农忙季节,巧用农闲的时间和劳力。
每亩用种8~10kg,株距15cm~30cm,行距30cm~50cm,每穴结果200~300粒,亩产鲜草3000公斤以上,全生育期110天左右。
3、油莎豆地下结果,油莎豆的地下块茎,形如大粒花生仁,可生食、炒食、油炸,味道香甜。
地下结椭圆形果实,地下茎果一般亩产1000公斤,干豆500公斤,每1千公斤豆榨取优质保健食用油200~300公斤,产饼粕400~700公斤,高于油菜籽、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的亩产量,种1亩油莎豆相当于7~10亩油菜。
作为食用油的原料,种植油莎豆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
饼粕可提取淀粉、加工食品,是熬糖、做酒和饲养牛、羊、鱼、兔、鹅的优质饲料。
4、可与其他作物间套种。
尤其是果园、瓜地,既可作为绿肥培养地力、抑制杂草、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增加田间收入,一举多得。
5、油莎豆成熟后,干豆的比重大,富含油脂、淀粉,在土中不易腐烂发霉,且具有休眠期。
因此,收获后散落土中的果实,第二年春天会萌发新苗,起苗移栽即可。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GB8869-88”中“2.11”介绍:莎草科草本植物栽培油莎豆的长圆形地下茎块,含油约20%~30%,食味醇香,其油质可与花生油媲美。
单就出油率而言,一般为16.3%-30%左右,油脂成份中油酸占29%,亚油酸占38%,亚麻油酸占2%,棕桐油酸占23%。
油质中含有丰富的亚麻油酸,是老年人防治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良好保健食用油。
油粕可酿酒或做优质饲料。
其油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品质远优于大豆油和菜籽油,油莎豆油色清澈微红,无沉淀,浓香无异味,0 ℃以下不结冻。
营养价值极高。
油莎豆油是北非、中东、欧洲人青睐的特种食用植物油,也是当今植物中具有极大发展前途的新型油料作物之一。
7、油莎豆还是优质淀粉的原料,其淀粉含量最高可达45%,可与玉米淀粉相媲美,把油脂榨取侯的饼粕是淀粉生产的主要原材料,豆粕出淀粉率为22%,可以加工成糕点,制造酱油和醋,也可以提取糖、纤维素和酿酒,特别是可提取高质量的纯淀粉,对以淀粉为原料的各种食品加工,是难得的上乘原料,而且极具特色。
油莎豆植株因其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及某些矿物质元素,无论是鲜草还是干草,都是上乘的饲草饲料,而且产草量高,是发展畜牧业良好的物质基础。
据估算,一亩油莎豆的草可解决两头牛,或10只羊,或500尾鱼的青饲料。
种植油莎豆不仅可使种植业结构更为优化,而且以油莎豆茎叶做饲草料,可为养殖业提供大量的饲料。
8、油莎豆集油料、粮食、饲料、纤维于一身,且能实现大规模、集约化、机械化种植。
从种植到生产都具有环保性、低耗能、无污染、投入少、产量高、综合利用价值高。
由油莎豆加工生产成的食用油,品质堪与橄榄油相媲美。
经过深加工,可生产出生物柴油及高端的生物润滑油。
因此,与同类油料作物相比较,油莎豆的经济效益和生育附加值的再利用是其他油料作物的十几倍,具有深加工的开发优势。
3 油莎豆产品市场前景油莎豆是一种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多用型经济作物,主要用于粮油、饲料、食品、医药、生物柴油、生物润滑油、沼气原料等领域及行业中,其经济价值极高、综合利用前景广阔。
由于各地土质、气候、管理等条件的差异,油莎豆块茎主要成分的含量也不尽相同。
在一般情况下,油莎豆块茎主要成分及含量为油脂20~36%、淀粉20~25%、糖15~20%、蛋白质3~15%、纤维素4~14%、维生素8~14mg/100g、天然树脂7%。
本项目主要产品是以油莎豆为原料生产的食用油、淀粉和以其茎叶为原料生产的混合饲料。
以下对三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市场前景、市场定位分别予以分析。
3.1 食用油市场前景(1) 食用油市场需求逐年增高我国2009年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1.9万个,实现工业总产值25069亿元(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49.7%),销售收入22699亿元,利税总额2565亿元。
我国油料作物2010年播种面积为98.12万亩,虽然种植面积在减少,但我国食用油产量与销售量近年来却逐步增加,2001年的食用油产量为982万吨,消费量却达到1224万吨,到2007年产量增加到2320万吨,生产与消费趋于平衡。
我国的食用油加工业中,大豆加工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东部、沿海港口城市等地区,其中沿海港口的大豆加工企业生产能力约占全国产能的80%;油菜籽加工业主要分布于湖北荆州、重庆、安徽芜湖和浙江新市等地;花生加工业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等花生主产区;棉籽加工业主要分布于棉花主产区,主要是新疆、山东。
而本项目所生产的油莎豆油在国内产量很少,基本上属于市场空白产品。
在全国可耕土地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内蒙古、甘肃和新疆将成为中国粮油战略的接替区。
油莎豆作为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以油为主的多用新型作物,主要收获地下核状根茎果,果实椭圆形,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豆1000公斤,干豆600公斤,高于油菜籽、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产量,种1亩油莎豆相当于7-10亩油菜。
单就出油率而言,一般为16.3%-30%左右,油脂成份中油酸占29%,亚油酸占38%,亚麻油酸占2%,棕桐油酸占23%。
由于不饱和油酸含量高,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价值极高,其品质远优于大豆油、菜籽油,可与花生油、芝麻油和胡麻油相媲美,对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放之功效。
油莎豆油色清澈微红,无沉淀,浓香无异味,0℃一下不冻,可作精美菜肴的调料油,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是一种新型优势保健食用油品。
(2) 小包装保健食用油市场前景广阔油莎豆油与橄榄油、玉米油、茶籽油、沙棘油、红花油一样统称为小品种油,其脂肪酸结构好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小品种油的消费量正在逐年加大。
近年来,我国对橄榄油的进口量大增,在橄榄油比一般食用油价格高十倍左右的情况下,2001年只有400吨,2004年就达到了2300吨左右,2009年达到1.4万吨。
而核桃油世界贸易量已突破200万吨,销售额达200亿美元。
葵花籽油在世界的销量已经跃居第二位,销量占植物油总量的9%,在香港竟达到植物油市场销售额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