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

从真实数据比较新中国前后30年发展作者:胖虎发布人:楚风发布时间:2011-2-4 来源:鼎盛中华论坛点击次数:98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中国的所谓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有说1980年)。
从新中国建国到改革开放有29年,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又32年。
很多学者将新中国的这部分历史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
如今的中国和西方媒体热衷宣传中国在后30年的经济成就,同时极力贬低中国在前30年的经济进步。
每当提起改革前的经济,中国媒体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中国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不带政治偏见的事实和经济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在改革前的29年,中国在国家安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基础建设以及人文建设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9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237.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万事开头难。
虽然大家都不耻拿印度做参考物,但参考一下总还是能说明问题的。
今天的印度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几乎是相等的。
更何况在47年独立时的印度比49年的中国不知强多少倍。
英帝国给印度留下的铁路就有5万5千公里。
而49年时的中国铁路只有2万2千公里。
并且大部分在长期的战争中被破坏或完全毁坏。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艰难。
但在前30年中国的铁路里程达到了5万公里左右。
相当于在前30年,在当时中国落后的经济条件、落后的技术条件、短缺的物质条件下,中国建设了3万公里的铁路。
最新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资料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今天的中国是过去中国的发展,今天的成就是由昨天的点点滴滴汇集而成的。
没有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前三十年的创业,也就没有今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这是不容置疑的。
因而在今天对建国后前三十年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做个历史的回顾,是非常必要的。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9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237.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以下将从个方面来分析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的经济成就。
一.二.工业成就解放前,我国工业非常落后,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连一个螺丝钉也要从外国进口。
建国后,经过30年的努力,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种成就的取得,主要应归功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带基础上,全国工业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
1952—1980年,工业投资累计达 3 95519亿元,工业新增固定资产达到 2 734.5亿元,年均新增94.29亿元。
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工业生产也得到迅速发展。
1952年工业生产总值为343.3亿元,1980年增至4 9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在28年间增长17.9倍,年均增长11%。
从各个时期的工业生产总指数来看,以1952年为100,到1957年为228.6,年均增长18%;到1965年为452.6,年均增长12.3%;到1978年为1 598.6,年均增长11.2%。
建国30年以来的成就

建国30年以来的成就建国30年以来的成就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经过去了30年,这是一个里程碑般的时刻。
在这30年里,中国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建国30年以来中国在经济、教育、科技和环境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首先,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建国初期,中国经济一度几乎停滞不前,国内生产力低下。
然而,在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0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改善了数以亿计人口的生活水平。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其次,中国在教育领域也不断取得进步。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建国初期,大部分人口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然而,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政府将教育置于重要位置,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
国家投资加大,教育资源得到了均衡分配,教育质量大幅提高。
在30年里,中国的义务教育实现了普及,高等教育也得到了极大发展,高校数量增加,例如一些世界一流大学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也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学府。
中国的教育品质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科技领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培养了大批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研发投入最高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航天、信息技术、高铁和清洁能源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中国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获得了国际认可。
最后,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在建国初期,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
然而,中国政府已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状况。
中国推动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产出国。
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和限制污染排放,中国已开始见到一些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的迹象。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自1978年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深刻地影响了全球。
以下将从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总结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
经济方面。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从封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被实施,例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
这些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1万亿元,年均增长约9.5%。
同时,改革开放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教育方面。
改革开放使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体制改革使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普及了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中国基本消除了青少年文盲,大大提高了全民素质。
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得到创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中国的科技实力也因此得到提升,很多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科技方面。
改革开放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中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中国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是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的领导者之一。
例如,中国的5G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领先,为全球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
文化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同时也吸收了世界各国的文化精髓。
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得到了大力推进,中国的电影、音乐、艺术等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影响力。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逐渐提升,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提供了支持。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不断推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今天的中国是过去中国的发展,今天的成就是由昨天的点点滴滴汇集而成的。
没有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前三十年的创业,也就没有今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这是不容置疑的。
因而在今天对建国后前三十年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做个历史的回顾,是非常必要的。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据计算,1978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并解放前,我国工业非常落后,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连一个螺丝钉也要从外国进口。
建国后,经过30年的努力,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种成就的取得,主要应归功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带基础上,全国工业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
1952—1980年,工业投资累计达395519亿元,工业新增固定资产达到2734.5亿元,年均新增94.29亿元。
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工业生产也得到迅速发展。
1952年工业生产总值为343.3亿元,1980年增至49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在28年间增长17.9倍,年均增长11%。
从各个时期的工业生产总指数来看,以1952年为100,到1957年为228.6,年均增长18%;到1965年为452.6,年均增长12.3%;到1978年为1598.6,年均增长11.2%。
在1949—1978年问,我国工业建没的伟大成就还突出表现在一大批重点工程陆续建成投产上。
首先是从“一五”时期开始的以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心,由限额694个项目组成的大规模建设工程陆续建成投产;后来一大批举世闻名的项目,如大庆油田,万吨水压机,万吨级远洋货轮及5万吨远洋油轮,10万吨水力发电机组,百万伏高压标准电容器,武汉、南京长江大桥和三门峡候,甚至是在31978年中国农业生产状况是:粮食产量:30477521.8万吨,猪年底:30129万头,羊年底:16994万只。
新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新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今天的中国是过去中国的发展,今天的成就是由昨天的点点滴滴汇集而成的。
没有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前三十年的创业,也就没有今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这是不容置疑的。
因而在今天对建国后前三十年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做个历史的回顾,是非常必要的。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亿元,工业总产值为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以下将从个方面来分析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的经济成就。
一.工业成就解放前,我国工业非常落后,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连一个螺丝钉也要从外国进口。
建国后,经过30年的努力,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种成就的取得,主要应归功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带基础上,全国工业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
1952—1980年,工业投资累计达3 95519亿元,工业新增固定资产达到2 亿元,年均新增亿元。
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工业生产也得到迅速发展。
1952年工业生产总值为亿元,1980年增至4 9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在28年间增长倍,年均增长11%。
从各个时期的工业生产总指数来看,以1952年为100,到1957年为,年均增长18%;到1965年为,年均增长%;到1978年为1 ,年均增长%。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对比如今的世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各个国家都在发展着经济。
而我们国家一跃成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中国的逐渐富强已经被世界人民所看见,当然有着如此的成就与我们的改革开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已有68个年头。
我们经历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文化大革命’的10年”、“在徘徊中前进的2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34年”。
可以说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
前30年,新中国在经历长期战乱、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建设,期间,先是经历了三年的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然后是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又遭受前苏联逼债和三年自然灾害,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前30年建设遭受重大挫折。
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于国际形势的判断出现失误。
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贬低甚至否定前30年所取得的重大成绩。
既要反思这一时期的失误,更要充分肯定这一时期的历史功绩。
第一,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致力于国家全面建设,追求经济发展富强;第二,我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还是在上层建筑方面,中国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第三,我们在新中国成立时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等,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逐步建立起了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1978年,中共^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议,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一个新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我们国家已经改变了很多,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有质的飞跃。
从穿着来说,改革开放前,我们的衣服花色比较单调,普遍为蓝灰黑,人们穿衣服一般注重耐磨耐脏,款式比较单一,多以中山装出名,还有军装和工装;改革开放后,我们的衣服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衣服层出不穷,颜色鲜艳亮丽,布料多种多样。
改革开放30年重要成就

改革开放30年重要成就成就一:中国社会和谐稳定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启动,象征着国家试图寻求更有活力的社会发展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逐步走向注重效率的活力发展的社会形态,通过经济发展和繁荣带动社会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2006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以人本民生为主导,使各阶层各群体的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国社会进入和谐稳定的新时期。
成就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经过努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资源配置由原来的行政分配逐步过渡到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市场价格机制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
成就三: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45.2亿元,2007年上升到246619亿元,连续5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体育事业蒸蒸日上。
成就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7年的13786元,增长了40.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5.8元提高到2007年的4140元,增长了30.5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年末的210亿元增加到2007年末的172534亿元。
1978年全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约有2.5亿,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降低到2148万人。
联合国和国际有关组织认为,在消灭贫困方面,中国政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成就五:交通发展日新月异1980年以后,我国交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0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0多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今天的中国是过去中国的发展,今天的成就是由昨天的点点滴滴汇集而成的。
没有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前三十年的创业,也就没有今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这是不容置疑的。
因而在今天对建国后前三十年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做个历史的回顾,是非常必要的。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以忽略不计。
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9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237.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的3倍。
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
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多。
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
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
这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以下将从个方面来分析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的经济成就。
一.工业成就
解放前,我国工业非常落后,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连一个螺丝钉也要从外国进口。
建国后,经过30年的努力,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种
成就的取得,主要应归功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带基础上,全国工业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
1952—1980年,工业投资累计达 3 95519亿元,工业新增固定资产达到 2 734.5亿元,年均新增94.29亿元。
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工业生产也得到迅速发展。
1952年工业生产总值为343.3亿元,1980年增至4 9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在28年间增长17.9倍,年均增长11%。
从各个时期的工业生产总指数来看,以1952年为100,到1957年为228.6,年均增长18%;到1965年为452.6,年均增长12.3%;到1978年为1 598.6,年均增长11.2%。
在1949—1978年问,我国工业建没的伟大成就还突出表现在一大批重点工程陆续建成投产上。
首先是从“一五”时期开始的以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心,由限额694个项目组成的大规模建设工程陆续建成投产;后来一大批举世闻名的项目,如大庆油田,万吨水压机,万吨级远洋货轮及5万吨远洋油轮,10万吨水力发电机组,百万伏高压标准电容器,武汉、南京长江大桥和三门峡等水利工程,以及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批世界高科技产品都是在那个时候,甚至是在3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和“文革”时期相继问世的。
这一系列惊人的伟大成就,不仅在当时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而且为改革开放的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和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二.农业成就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50年中国农业生产状况是:
粮食产量:13213万吨,棉花产量:69.2万吨,油料产量:297.2万吨,猪年底:6401万只。
羊年底:4673万只。
到改革前1978年中国农业生产状况是:粮食产量:30477万吨,棉花产量:216.7万吨,油料产量:521.8万吨,猪年底:30129万头,羊年底:16994万只。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的粮食产量从50年的1.3亿吨增加到78年的3亿多吨,28年间增加了1.3倍多。
现在中国的历史记录是5亿吨,在后三十二年只增加了还不到0.7倍。
这就是说中国在前30年农业的增长速度比后三十年还要快。
作为对比,比中国耕地还多的印度的粮食产量记录是2.5亿吨。
2009年印度的粮食产量也只有2.2亿吨。
并且2010年的印度比1978年的中国的人口要多两亿多。
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国农业水利灌溉系统的85%仍然是前30年修建的。
可以说没有前30年,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农业发展。
70年代中期成功的杂交水稻被评为新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
在分田到户前,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以农业机械化为代表的农业现代化已经在中国发生。
那时几乎县县都建立农业机械厂。
但这一农业现代化进程被改革开放打断。
把中国人干了几千年的以家庭单位的农业经济当改革,本身就是荒谬的。
失去了农村集体经济,以农村经济为依托的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体系、教育体系和互助体系全被打破。
以至于后来成为严重的农村问题。
三、国名经济总量增长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在他《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著作讲话中就明确指出:革命时期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并说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边读边议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又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
”这样,毛泽东就完整地提出经济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四个现代化”。
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间上也是毛泽东逐步明确的。
1964年9月,毛泽东对周恩来在国庆招待会上的讲话稿作修改时指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实现四个现代化。
同年12月,毛泽东又对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时,提出“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实现四个现代化。
到了1975年1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又明确指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四.其他生产建设巨大成
除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外,其他如建筑、交通运输、商业、科教文卫等等各条战线在建国后的前30年间都在同步地
蓬勃发展,成就辉煌。
如交通运输业已从建国初期的极端落后状态发展成陆运、水运、空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初具规模的综合运输体系,其l}J铁路通车里程从1949年的2.2万公里增至1980年的5.19万公里,增长了1.36倍;同期公路从8.07万里增至88.82万里,增长了 10倍,民航里程增长15.82倍;商业的发展虽然在当时因为未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受到一定限制,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其成就依然是很可观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52年的277亿元,增到1981年的2 350亿元,共增长7.5倍。
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方面的成就也十分显著,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的极其落后的面貌。
刚解放时,全国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分子不超过500人,各种新技术的研究儿乎都是空白,全国大多数人都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而到70年代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和庞大的知识分子队伍,并掌握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定的先进科学技术。
“文革”前的17年中全国培养了正规的大学和专科毕业生155万人,另有函授、业余大学毕业生近20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296万人,基本上满足了各方面的需要,其中绝大多数现在都已成为各方面的业务、技术骨干。
由以上可见,新中国前三十年取得了的经济建设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也犯了一些政策上的失误。
但任何时代都会有错误,对于今天一些观点关于完全否定新中国前三十年经济建设成就是不可取的。
“完全否定”
本身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表现。
现在的中国不仅要承认前30年的经济进步,而且要铭记取得前30年经济进步的所克服各种困难。
以史为鉴,为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姓名:江健
学号:14111502022
班级:14级旅游管理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