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简要说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简要说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简要说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规范(征求意见稿)》说明

(社会版)

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已经全面推进。外语学科的教案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发展。外语课程的性质、地位、功能,外语教育和教案的理念、目标、内容、要求、模式、手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师训、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倍受关注。现就外语界和社会上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切磋。

1.一期课改的英语教材已基本熟悉,为什么要进行二期课改?

从1988年开始启动、历时十年的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第一期工程,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英语教案改变了培养听不懂、不会讲的“聋哑外语学生”为最终结果的传统教案模式,提出了“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教案理念。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实际上我们原先心目中的“能”,还是局限在课堂和学校范围以内的、用于应付书面考试为主的技能,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在学以致用上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我们必须从上海的城市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英语的需求这样的高度来重新思考上海的外语教育。这就是从“一期课改”进入“二期课改”的必

要性和必然性。

通过进入“二期课改”多年多来的研究、探索和思考,我们至少明确了外语课程是集知识性、工具性、交际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当前要特别突出外语课程的应用性,真正把外语作为交际的工具来教和学,提倡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现在有许多学生利用假期到国外学习、探亲或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大越多,按学生自己的体会,他们觉得课堂所学的东西在实践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课本中不但学了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而且也教了怎样填写登记表等生活常识,学生们不但能够独立交流,而且可以充当父母的翻译。

2.英语新教材有什么明显特点?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工具课程,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载体,处理信息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因此,《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规范(征求意见稿)》在规定了各学段语言知识的同时,强调学习素材和其呈现形式的优化。英语教材在课程规范的指引下,同样加强了主题、素材、活动的设计。如以城市与国家、生活环境,、运动、社会交际、自然世界、交通运输、个人信息、假日与节日、兴趣和爱好、职业、疾病、饮食等学习主题为主线,通过对话、游戏、信件、语篇、歌曲、故事、调查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

3.如何看待外语课程的重要性?

语言(包括母语和外语)是人类社会交际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工具,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工具。可能有人会问,在信息社会的今天,难道电脑只不过是一般性的工具吗?(问得好)电脑本名叫计算机,当初科学界的先驱发明计算机是为了代替人类对大量繁琐复杂的数字或算式进行快速高效精确的计算。后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改进,其功能也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异化:人们更多地用计算机进行语言文字(即信息)的处理,而不仅是数值的计算。“信息高速公路”、“网络语言”等新名字也应运而生。换句话说,计算机的语言功能已远远超越了

计算功能。与其叫它计算机,倒不如称呼它为“语言学习/交流机”、“信息传递机”更为妥帖。计算机功能这一有趣的变化,足以作为语言重要性的有力佐证。

上海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决定了其外语教育必须达到世界一流的先进水平。英语已是上海的第一外语,近年来上海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以一流外语的规范来衡量,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然而又不能慢慢地走,必须急起直追。重视外语、强化外语,不仅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前后,准备工作千头万绪,其中最迫切、最重要的不是别的,恰恰是外语的准备。2008年奥运会、2010世博会等重大国际工程将在中国举行,现在的中小学生将是数年后的志愿者、工作者中不可缺少的主力军。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可以说,外语的重要性、加强外语的迫切性再强调也不为过。

4.重视外语会不会影响母语的学习?

说起影响或干扰,最敏感的学习阶段是小学起始年级。本市从1999年起在部分小学一年级进行外语教案的实验(以听说活动为主),至今所有小学的一年级都开设了外语课。学校、学生、家长的积极性都很高,效果也不错,也没有影响干扰母语学习的现象产生。不少专家指出孩子十岁以前习得的外语是以母语的形式记忆、內化的。世界上也尚无外语学习成功而母语学习反而失败的、符合统计规范规范样本的实例。反之,外语和母语双赢的双语成功者倒不乏其人。

5.“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是否定得太高了?

“一门外语过关”是简略的说法。所谓一门外语过关,是指上海市在二期课改新的课程技术方案和课程规范公布实施以后,高中毕业生一门外语(目前主要指英语)听说读写的交际运用能力,基本上过关。这一培养目标,正是针对以前外语教案的弊端,为强化外语的工具性而制定的。否则,苦苦学习好几年,最终却“修炼”成不能用的“聋哑英语、文盲英语”,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一门外语过关的目标是应该达到的起码要求。问题不是现在的目标高不高,而是过去的培养目标太低也太偏了。

6.二期课改英语学科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二期课改的总目标要求高中毕业生英语基本过关,即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四要素均衡发展)能满足学习、工作、生活三大基本需求。其中语言知识包括语法、词汇量、视听量、阅读量、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等;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技能;策略和情感包括兴趣、积极性、毅力、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能力,以及跨文化的意识和学用英语的心理素质等。同时,还分阶段提出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阶段目标。

小学启蒙和起始阶段应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兼顾读写能力的培养;

初中基础和发展阶段应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高中提高和过关阶段应适当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兼顾听、说和写的能力的提高,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比如:从语言能力看,要求小学毕业生具有用简单的英语进行问答与描述的能力;能够在教师及直观媒体的帮助下听懂、读懂简短的语句或语段;能够模仿规范的语音语调,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句子。要求初中毕业生能初步具备英语语言能力,侧重听说能力;能在设定的情景中进行问答;能就熟悉的话题同他人(包括英语国家人士)进行简单交流;能阅读基本无生词的短文,理解大意,获取关键信息;能书写一般文体的短文,进行简单描述和表达个人喜好,拼写和标点正确。高中毕业生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具备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从广播、电视、电影、书刊和网络等多种媒体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比较自如、准确地描述事物或表达意见;能写出意思连贯、结构比较完整的短文。

从策略情感看,要求小学毕业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兴趣和爱好,对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外国文化习俗有求知欲,学习注意力集中,乐于参与实践,与他人合作,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初中毕业生具有使用英语进行初步交际的意识并能参与实践;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般困难;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具有接受外来文化的意识,能初步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高中毕业生要具有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习惯和自信,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自己学习效果、归纳总结有效学习方法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乐于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具有明确的文化意识,

了解中外生活方式的异同,尊重异国文化,具有民族自尊心。

7.什么叫“外语教案一条龙”?

上海市的中小学英语课程向学生提供了为期12年的学习经历。各学段的划分极其性质如下:

小学(一至五年级):启蒙和起始阶段;

初中(六至九年级):基础和发展阶段;

高中(十至十二年级):提高和过关阶段。

三个阶段要齐心协力,目标一致:为“学以致用、一门过关”这一最终目标的达成而共同努力。不管身处哪一学段,每个英语教师都要树立外语教案的整体观、全局观,而不能像以前那样,互不相干。小学和初中段“出厂”的“成品”越好,初中和高中段的“原料”质量就越高,达标就越有保证。另一方面,对前一段的教案情况越了解,本学段的教案设计和实施就越有把握。近年来,高、初中教师、中小学教师互相听课学习交流已经渐成风气。这是个可喜的现象。总之,三个阶段一条龙,分工不分家,合力保成功。

8.过分强调外语能力的培养,是否会影响知识的掌握?

前面曾提到过,外语知识和能力,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像是一对孪生胎,同生共长,相辅相成。有人说,书上不都是分开写的吗?不错,是分开的,但那是为了编写和教案的方便起见。应该说,所有的知识都应该是能力化了的知识;所有的能力都是以相关的知识为基础的。当前侧重强调外语能力的培养,实为矫枉过正之举,而非“过分”。问题是以前太偏重知识,曾一度普遍认为,传授知识,尤其是书面知识,是“硬任务”,而培养能力是“软任务”,可有可无。其结果是众所周知的,教训是够深刻的。现在即便“过分”强调能力,知识也不会被偏废。因为知识的重要性早已在不少外语教师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重视知识的传授几乎已成为他们的“全自动”功能了。正因为“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践”的惯性如此巨大,现阶段略有“矫枉过正”就显得十分必要,无可非议了。

9.坚持外语教案的“激励性原则”,是否会宠坏学生?

我们都已认同要确立新的学生观,要建立新型的课堂教案模式和良好的师生关系,但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激励性原则”的有效实施。

“激励性原则”的实施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外语的浓厚兴趣、持久高昂的积极性、充分的自信心和培养良好学习心理素质的催化剂;是将“良师益友”理念付诸实践的有效手段;是“以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发展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把含金量如此高的一个重要教案原则束之高阁,实在可惜。再回头看看教案现状:在各种教案活动中,对学生的表扬鼓励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不恰当的纠错批评倒是太多了。因为批评不当,会造成个别学生逆反心理,厌学甚至弃学。在语言的学习训练中,我们应提倡“口、笔有别”的纠错原则,即“口头从宽、笔头从严”。对学生口头训练中的错误,采取适当宽容的纠错原则,是适当从宽,而不是宽大无边。比如说,学生在陈述的过程中应保护其思维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不必在他有语法错误时打断他,学生达到了他交流的目的,就是完成了其语言任务。在学生英语听说活动中,尽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和培养他们敢于开口的勇气,帮助他们逐渐形成健全的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心理素质,比纠错本身可能重要得多!

10.提倡创设和优化外语学习的环境,是否会产生轻视课堂教案的副作用?

与母语学习相比,外语学习缺少良好的环境氛围,所以必须优化英语课程的实施过程,重视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学校可通过开辟英语园地,设立英语广播,举办英语节等活动,以及利用社会力量,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的专题栏目等,来营造校内外英语学习的氛围。为此,学校要处理好“学得”与“习得”的关系,优化学得过程,强化习得环境,以习促学,拓展学习时空,提高英语教案效率。

课本和课堂教案的确是十分重要的,但它们不等于外语教案的全部。首先,课本和课堂教案是什么?时代不同,观念不同,其内涵也不尽相同。课本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习的重要信息源。课堂是学习的主要空间。要尽快尽早达成上海二期课改外语学科教案改革的目标,必须大大拓宽信息渠道、扩大学习空间。

因此,我们认为,必须树立新的“课本/教材观”,用“学习材料”和“教案材料”来代替课本和教材这些老名称。一切视、听材料(当然包括课本)都是学习源;一切可以学得和习得外语的时空,都可以视为“课堂”。必要的外语环境、气氛,丰富多彩的外语活动,乃至双语实验的推行,这一切都是外语“大课本”、“大课堂”建设的必要手段、必然途径。

11.外语课程教材“多纲多本”的局面是否会有损原本稳定的外语教案秩序?

在“一纲一本”的年代里,外语教案质量的高低如何,已有公论。低质量的“稳定”,没有留恋的必要。何况,当年学生在外语知识的“狂轰滥炸”中晕头转向,在茫茫“题海”里苦苦挣扎,学了又用不上,这种状况不能算“稳定”。

看如今的外语进行教案改革,学校和教师在教案材料的自主选用方面有了教大的余地,教案模式、策略、方法、技巧、手段等正在发生可喜的变革,能力培养倍受重视,在分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据调查,外语课程已逐步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不断提高,教案质量逐年攀升,已是不争的事实。

12.新《课程规范》对学生的词汇量有什么新的规定?

二期课改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位学生开设的。必须正视学生外语学习基础和发展要求的差异,遵循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课程内容与要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个体差异,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以利于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

词汇量是语言知识的组成部分之一。词汇量计算方式为:

T(总词汇量)= K(核心词汇量)+ X(扩展词汇量)

其中,K为核心词汇量,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运用;X为扩展词汇量,是指除核心词汇量K以外,学生学得和习得的其他词汇的数量,只有下限,没有上限,要求学生理解,没有固定的词汇表,具体的词汇可由各教材的编写者和学校教师选定。由于X是变量,因此K和X的总和,即T(总词汇量)也是变量。

《规范》规定小学毕业生核心词汇量不少于500词,总词汇量不少于600词;初中毕业生核心词汇量累计不少于1600词,总词汇量累计不少于2100词;高中毕生毕业核心词汇量累计不少于2300词,总词汇量累计不少于4200词。

13.怎样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

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英语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特别要关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既要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结果,更要考虑每一位学生的起点,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评价形式可根据英语学习的特点分别进行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内容的评价。评价可采用笔试、听试、口试、演示等测试和非测试的多种方式,形式可根据不同年级的语言要求,调整听、说、读、写的比重。评价可灵活采用等第制、百分制或达标等多种方法的记录成绩,除阶段和单元性考查外,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堂日常表现和作业做出评价。除测验、考试外,还应有能力展示、英语竞赛等其他形式的评价。同时,积极提倡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向性评价,使评价更全面、更科学。

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英文版

New English Curriculum for Chinese Primary Schools and Junior/Senior Middle Schools Experimental Version drafted by the Education Ministry of the PRC Part 1: Introduction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global economy, Englis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English is the dominant carrier of information and the most widely spoken language in the world. Many countries have made English a cornerstone of quality education when developing strategies for basic education. Since China’s ref orm and opening, the scale of its English education has continually grown, attended by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However, English education in its current form is fail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round of reforms to the English curriculum aim to end the following practices: Over-emphasiz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explanation of knowledge about grammar and vocabulary Neglecting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langu age for real In their place, the reforms aim to establish a curriculum that: Develops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anguage competence Motivates students, is relevant to their life experiences and cognitive level Promotes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s Involves students in experiential, practical, participatory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Develops students’ positive attitudes, thinking skills, practical abilitie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autonomy through the language learning process 1.The Nature of the New Curriculum The new English curriculum strives to accomplish far more than just help students learn English. At one level learning English should involve helping students to: Develop a certain level of comprehensive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for real communication Master certain basic language knowledge

上海版小学英语牛津词汇表

miss n.(用于姓名或姓之前,对未婚女子的称呼)小姐;女士;失误 v.漏掉;错过(机会);思念;没遇到 Mr. n. 先生 Mrs. n. 夫人 cut n. 切口,割伤,降低,份额,删节,割下的一块肉 vt. 切割,减少,停止,修剪 vi. 切割,快速移动 [计算机] 剪掉 stick vt.& vi.粘贴;张贴;插入;刺入 vt.容忍;产生作用;(尤指迅速或随手)放置;阻延或推迟 n.棍棒,棍枝;枝条;操纵杆;球棍 stand n. 站立,停顿,楼台,货摊 vi. 站立,位于,停滞 vt. 忍受,使站立 sit vt. 坐,担任,开会,孵 vi. 坐,孵 n. 坐 open n. 公开,户外,空旷 adj. 开着的,开放的,公开的 vt. 打开,公开,开放,开始 vi. 开, 通行,大叫 close n. 完结, 结论 adj. 靠近的,亲近的,几乎,密切的, 势均力敌的 vt. 关,结束,靠近 vi. 关,停业, 搏斗 adv. 紧挨着, 紧紧地 door n. 门 blackboard n. 黑板 board n. 木板, 甲板, 董事会 n. 伙食; 舞台, 演员的职业; 船舷 vt. 登(飞机、车、船等); 有偿提供食宿; 用木板覆盖 vi. 搭伙 please int. 请 vt. 取悦,请,合心意 vi. 取悦,愿意 name n. 名字, 名称, 姓名 vt. 命名, 称呼, 任命 adj. 有名的, 著名的 jam n. 果酱,拥塞之物,堵塞, 窘境 vt. &vi. 挤,塞满,混杂 hand n. 手,掌握,协助 vt. 帮助,给 adv. 手动地,人工地 one n. 一, 第一个, 一美元纸币 adj. 单一的, 某一个, 同一种类的, 同意的, 唯一的pron. 某人, 任何人 two num. 二,两个 three num. 三 pron.&adj. 三(个,只...) four num. 四 pron.&adj. 四(个,只...)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测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共10分) 1.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3.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4.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5.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6.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 7.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8.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5、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 9.《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10.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二、判断正误 1.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到了五、六年级也要发展初步的读写能力。(√) 2.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共分两段,一级的目标类别是语言技能方面的听做、说唱、读写、视听;二级语言技能的目标是听、说、读、写、玩、演、视听。此外,二级还有语言知识目标———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情感态度目标、基本学习策略目标、文化意识目标。(√) 3.小学英语语言技能二级读的目标中,要求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4.小学英语教学中要使用听、做、画、说、唱、背、玩、演、读、写诸种技巧和活动。但这些技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可能去选择搭配,不是用得越多越好。(√)5.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和小学生成为朋友。这要求教师首先改变教者的专断态度,即使在学习英语中,也要谦逊地把学生看作朋友;其次要有自信,自信能使小学生成为自己的朋友,肯和自己谈心。(√)

中小学英语课标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 (社会版) 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已经全面推进。外语学科的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发展。外语课程的性质、地位、功能,外语教育和教学的理念、目标、内容、要求、模式、手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师训、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倍受关注。现就外语界和社会上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切磋。 1.一期课改的英语教材已基本熟悉,为什么要进行二期课改? 从1988年开始启动、历时十年的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第一期工程,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英语教学改变了培养听不懂、不会讲的“聋哑外语学生”为最终结果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实际上我们原先心目中的“能”,还是局限在课堂和学校范围以内的、用于应付书面考试为主的技能,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在学以致用上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我们必须从上海的城市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英语的需求这样的高度来重新思考上海的外语教育。这就是从“一期课改”进入“二期课改”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通过进入“二期课改”多年多来的研究、探索和思考,我们至少明确了外语课程是集知识性、工具性、交际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当前要特别突出外语课程的应用性,真正把外语作为交际的工具来教和学,提倡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现在有许多学生利用假期到国外学习、探亲或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大越多,按学生自己的体会,他们觉得课堂所学的东西在实践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课本中不但学了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而且也教了怎样填写登记表等生活常识,学生们不但能够独立交流,而且可以充当父母的翻译。

2.英语新教材有什么明显特点?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工具课程,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载体,处理信息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因此,《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规定了各学段语言知识的同时,强调学习素材和其呈现形式的优化。英语教材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同样加强了主题、素材、活动的设计。如以城市与国家、生活环境,、运动、社会交际、自然世界、交通运输、个人信息、假日与节日、兴趣和爱好、职业、疾病、饮食等学习主题为主线,通过对话、游戏、信件、语篇、歌曲、故事、调查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 3.如何看待外语课程的重要性? 语言(包括母语和外语)是人类社会交际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工具,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工具。可能有人会问,在信息社会的今天,难道电脑只不过是一般性的工具吗?(问得好)电脑本名叫计算机,当初科学界的先驱发明计算机是为了代替人类对大量繁琐复杂的数字或算式进行快速高效精确的计算。后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改进,其功能也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异化:人们更多地用计算机进行语言文字(即信息)的处理,而不仅是数值的计算。“信息高速公路”、“网络语言”等新名字也应运而生。换句话说,计算机的语言功能已远远超越了计算功能。与其叫它计算机,倒不如称呼它为“语言学习/交流机”、“信息传递机”更为妥帖。计算机功能这一有趣的变化,足以作为语言重要性的有力佐证。 上海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决定了其外语教育必须达到世界一流的先进水平。英语已是上海的第一外语,近年来上海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以一流外语的标准来衡量,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然而又不能慢慢地走,必须急起直追。重视外语、强化外语,不仅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前后,准备工作千头万绪,其中最迫切、最重要的不是别的,恰恰是外语的准备。2008年奥运会、2010世博会等重大国际项目将在中国举行,现在的中小学生将是数年后的志愿者、工作者中不可缺少的主力军。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可以说,外语的重要性、加强外语的迫切性再强调也不为过。

上海版小学英语单词

Pen 钢笔[pen] n pencil铅笔['pens?l] n pencil-case铅笔盒['pensl kei s] n ruler 尺子['ru:l?] n eraser 橡皮[i'rei z?] n crayon 蜡笔['k rei?n] n book 书[buk] n bag 书包[[b?ɡ] n sharpener 卷笔刀['?ɑ:p?n?] n school 学校[sku:l] n head 头[hed] n face 脸[fei s] n nose鼻子[n?uz] n mouth 嘴[m auθ] n eye 眼睛[ai] n ear 耳朵[i?] n arm胳膊[ɑ:m] n finger 手指['fi?ɡ?] n leg 腿[leɡ] n foot 脚[fut] n body 身体['b?di] n red 红色的[red] n yellow 黄色的['je l?u] n green 绿色的[ɡri:n] n blue 蓝色的[b lu:] n purple 紫色的['p?:pl] n white 白色的[hw ai t] n black 黑色的[bl?k] n orange 橙色的桔子['?:r in d?] n pink 粉色的[p i?k] n brown 棕色的[br au n] n cat 猫;猫科动物[k?t] n dog 狗[d?g] n monkey 猴子;顽童 ['m??ki] n panda 熊猫['p?n d?] n rabbit 兔子['r?bit] n duck 鸭子[d?k] n pig 猪[piɡ] n bird 鸟;禽[b?:d] n bear 熊[bε?] n elephant 大象['e li f?n t] n mouse 老鼠[m au s] n Squi r r el 松鼠['s kw?:r?l] n cake 蛋糕[k ei k] n bread 面包[b re d] n hot dog 热狗 1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考试练习题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考试 练习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4a11946168.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试题 一、填空 1.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双重性质。2.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特点。 3.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______________运用语言的机会。。 4.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5、评价体系包括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日常教学中的评价以 ______________为主。 6、语言技能主要包括______、说、_______、写等方面的技能,听和读是 _______的技能,说和写是_______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7、语言知识包括_______、_______、语法以及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的内容。 二、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本任务? A、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B、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C、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D、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 3 年级开设英语课程。《标准》_____为 6 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______为 9 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A、第二级; 第五级 B、第三级;第六级 C、第一级; 第四级 D、第二级;第六级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及解读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1及解读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 知识目标:掌握英语学科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技巧等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参与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情感表达的学习,培养积极向上乐观的性格。 能力目标: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要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我觉得解读小学英语新课标是必须放在首位的。 一、了解标准让教学有的放矢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 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 (首要任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学会如何学习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一

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世界多元化国际交流增多增强世界意识),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树立新的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突出学生主体(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教学材料决策教学环节) 倡导体验途径(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探究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注重过程评价(提倡过程性评价方式) 开发课程资源(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网络音像报刊等举课例) 4、课程目标结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情感态度(国际视野祖国意识合作精神自信意志动机兴趣)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5、目标总体描述:一级(三、四年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

最新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一.英语课程分级目标结构 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 二.目标总体描述级别 目标内容 三级 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和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的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四级 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能在所社曰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话题交流信息和简单的意见。能读懂短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曰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差异。 三.语言技能分级描述 级别 技能 目标描述 三级 听 1.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如陈述句,疑问句和指令等。 2.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 3.能辨认歌谣中的韵律。 4.能识别语段中句子间的联系。 5.能听懂学习活动中连续的指令和问题,并做出适当反应。 6.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 7.能借助提示听懂教师讲述的故事。 说 1.能在课堂活动中用简短的英语进行交际。 2.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4.能利用所给提示(图片,幻灯片,实物,文字等)简单描述一件事情。5.能提供有关个人情况和个人经历的信息。 6.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7.能背诵一定数量的英语小诗或歌谣,能唱一些英语歌曲。 8.能在上述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读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简短的书面指令,并根据要求进行学习活动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共10分) 1.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 3.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4.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5.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6.3一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 7.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8.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5、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 9.《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10.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二、判断正误 1.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到了五、六年级也要发展初步的读写能力。(√) 2.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共分两段,一级的目标类别是语言技能方面的听做、说唱、读写、视听;二级语言技能的目标是听、说、读、写、玩、演、视听。此外,二级还有语言知识目标———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情感态度目标、基本学习策略目标、文化意识目标。(√) 3.小学英语语言技能二级读的目标中,要求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4.小学英语教学中要使用听、做、画、说、唱、背、玩、演、读、写诸种技巧和活动。但这些技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可能去选择搭配,不是用得越多越好。(√)5.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和小学生成为朋友。这要求教师首先改变教者的专断态度,即使在学习英语中,也要谦逊地把学生看作朋友;其次要有自信,自信能使小学生成为自己的朋友,肯和自己谈心。(√) 6.如果以听为训练的中心,用做和画帮助听,则做和画要比听稍后一点,要让学生先听音。(√) 7.玩、演的目的是听、说英语和记忆英语材料,最好在玩、演之后再读,以判断玩、演之中使用英语的正误,增加用、记英语的效果。(√) 8.现代化教学手段(媒体)对小学英语教学极为有效,传统教学手段则缺乏生气,如果学校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只好用一张嘴、一本书、一枝粉笔进行教学。(╳) 三、选正题:下面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 1.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___D___ 。A.组织课堂教学活动B.培养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C.帮助学生模仿√D.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 2.小学英语教材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语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正确态度。教材还要培养学生____C__ 和做事情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识世界的能力。 A.学习能力B.自我管理能力√C.用英语进行交流D.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小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解读 解读(一) 修订后的《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完善课程理念,保持课程结构框架和目标体系,强调能力培养,适当降低要求,加强教学指导。《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使教师更好地通过课堂指导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课标的全文解读,我把整个课标透露出来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层面:“综合、自主、效率、创新”。全文围绕着培养学生发展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以加强课堂教学成效,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效率为手段,鼓励教师帮帮助学生及学生自我养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创新地改进学与教策略的英语学习过程的指导方向。 一、课程性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原稿修订稿 人才素质的需要、信息时代的需要、多元化社会的需要、学生智力品格的需要。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双重性质。首次提出了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将对学生终身受益。 《标准(2011年版)》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明确告诉全体英语教师语言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关注对学生的意志品格、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原稿修订稿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16年修改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职业选择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英语课程有利于学生体验中外文化差异,丰富思维方式,增进国际理解,提高人文素养。英语教育应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学会如何学习,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形成创新意识,发展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课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性化的活动,学习者由于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灵活多样,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 (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等特点。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长,而

2017最新小学英语教师新课程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英语新课标试题 一、基础知识(30分)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_______________设为九个级别。 2、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 ;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创新精神;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和_________ 打下良好的基础。 3、《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小学英语的终点目标是级,二级目标在词汇方面要求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个单词和个左右的__________。 4、小学英语语言技能一级的读写目标,除了能看图识字,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和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之外,还有一条是。 5、我们平常说的英语“双基”教学是指和__________ _ . 6、对话课教学模式一般教学程序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正(T)误(F)(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备课就是写教案。 ()3、小学英语教学策略词汇课中呈现新知是情景导入和听音正音。 ()4、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5、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小学生必须通过统一毕业考试才能升学,否则没有机会读初中。 ()6、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7、小学英语教学策略读写课的第三环节是阅读中活动。 ()8、英语课程倡导讲授型的教学模式。 ()9、老师说:Draw a circle.学生画一个circle,这就属于课程标准里面谈到的用语言来做事情。 ()10、教学设计的好,教学就一定能成功。 简答题:(30分) 一、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0分) 二、《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英语课程的性质是什么?(10分) 三、《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二级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是怎样描述的?(10分) 论述题(40分) 一、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10分)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版) 主讲人:赵玲霞地点:办公室时间:2015.9.22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 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四)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三、设计思路 《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该设计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也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旨在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3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标准》第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第三、四、六、七级为第二、五、八级之间的过渡级。过渡级别的设置既有利于对各层次教学的指导,又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但是,分级目标对3~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各学段或年级的教学和评价以及教材编写提供了循序渐进、稳步上升的指导性要求,有利于课程的整体实施。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3、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 学习策略:谁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

2019年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题附答案

2019年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30分) 1、语言技能主要包括_听__、说、__读__、写等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 技能的综合运用。 2、英语语言知识主要含:语音、词汇、_语法_、功能和话题。 3、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包括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阶段)按照能力水平分为 九_个级别,__二_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4、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特点。 5、语言技能一级目标中说唱要求的第一个要求是_能根据录音模仿说话_。 6、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 7、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_工具性_和_人文性_双重性质。 8、教材编写应体现以下四个原则:思想性原则、_科学性原则_、趣味性原则、_灵活 性原则_。 9、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开发与利用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学校资源;开发与 利用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_学生_ 资源。 10、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 评价目标的多维化。 11、评价体系包括_形成性评价_和终结性评价。 12、评价要_服务教学_、反馈教学、促进教学。 13、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_语言知识__、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 学习策略和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14、形成性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测试与非测试、教师评价、_个人评价_与学生互 评相结合等。 15、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多选题(20分)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英语课程 八里小学 小学英语课程 一、总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课程目标结构如图2所示。 图2:课程目标结构 二、分级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各个级别的目标是指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应达到的综合行为表现。表1是对一级至二级小学课程总目标的分级描述。 表1:一级至二级分级目标描述

三、分级标准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要求,本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级别要求。其中,小学阶段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提出两个级别的不同目标要求,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提出了二级的目标要求。 (一)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表2是小学阶段语言技能的分级标准。

上海市初中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上海市初中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一.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 较为熟练的语言技能,比较丰富的语言知识,学习过程的体验,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乐于接受世界优秀文化的开放意识; 持久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1.基本素材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变化与发展) Cities and countries (城市和国家) Cultures and customs (文化与习俗) Earth and space (地球与太空) Famous people (名人) Features (人与事物的特征) Food and drinks (饮食) Historical events (历史事件) Holidays and festivals (假日与节日) Illness and festivals (疾病与健康) Interests and hobbies (兴趣与爱好) Jobs and employment (工作与就业) Literature and art (文学与艺术) Man and nature

Mass media Natural world Neighbourhood and surroundings Personal information Public pla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bjects Recreation and sports Social communication Social relationships Transportation Trips and journeys 2.呈现形式Advertisements Chants Dialogues Fables Famous sayings Guides Letters News Notes Passages Plays Poems Proverbs Reports Songs Stories Surveys 3.功能意念 Ability and inability Advice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Apology Arguing Blame Boredom 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Comparison Complaint Concern Confidence Congratulations

上海版牛津小学英语2A

上海版牛津小学英语2A Unit1-8知识要点归纳 Unit1 词汇学习: bin垃圾箱park公园road路building大楼Shanghai上海apple苹果bird鸟clean弄干净sweep扫desk书桌floor地板where哪里 live居住love爱use用every每一个day天keep保持 复习巩固: please请classroom教室bicycle自行车slide滑梯swing秋千doll娃娃ball球balloon气球point to指向词汇拓展: home家the Bund外滩tower塔 举一反三: 1.Clean the bicylce, please. 请把自行车弄干净。 2.Clean the classroom, please. 请把教室弄干净。 3.Sweep the classroom, please. 请把教室扫一扫。 4.Sweep the road, please. 请把马路扫一扫。 5.Where do you live? I live in Songjiang. I love Songjiang. 你居住在哪里?我居住在松江。我爱松江。 6.Where do you live? I live in Jiading. I love Jiading.

你居住在哪里?我居住在嘉定。我爱嘉定。7.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nurse. I love my mother. 这是你的母亲。她是一名护士。我爱我的母亲8.That is my father. He is a postman. I love my father. 那是我的父亲。他是一名邮递员。我爱我的父亲。9.I love my teacher. I love my school. 我爱我的老师。我爱我的学校。 10.I use the bin every day. 我每天都使用垃圾箱。 11.I use my rubber every day. 我每天都使用我的橡皮。12.I eat an apple every day. 我每天吃一只苹果。 13.I keep the desk clean! 我保持书桌干净! 14.Wash your hands. Keep your hands clean. 洗你的手。保持你的手干净。 15.Wash the apple. Keep it clean. 洗苹果。使它保持干净。 16.The building is tall. The bin is short. 大楼是高的。垃圾箱是矮的。 17.I like to play in the park. 我喜欢去公园玩。 18.Go to the door. Pick up the paper. Put it in the bin. 去门那里。捡起纸头。把它放进垃圾箱里。19.Point to your grandmother. Say“I love you”. 指向你的祖母。说“我爱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