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出版社(沪教版)六年级文言文必备

上海教育出版社(沪教版)六年级文言文必备
上海教育出版社(沪教版)六年级文言文必备

六上

通假字

1.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2.山岛竦峙竦:通“耸”,高

3.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4.辑以羽翠辑:通“缉”,连缀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供人坐的地方

6.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反:通“返”,返回

7.宣王说之说:通“悦”,高兴

8.尊君在不不:通“否”

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或盼望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带领

4.元方人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5.相委而去古义:放弃,舍弃今义:委托

6.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7.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距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8.歌以咏志古义:指写诗歌今义:歌曲或唱歌

9.水何澹澹古义:多么今义:为什么

10.造化钟神秀古义:聚集今义:指一种计时的器具

11.水光潋晴方好古义:刚刚,正好今义: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人的品行端正;一边或一面;地区,地域;办法吗,做法,技巧;正在,量词

12.蜀之鄙有二僧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1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古义:反而,难道今义:看,照管,注意

14.贫者语于富者日古义:告诉,说今义:话语,说话

15.子何恃而往古义:敬称,相当于您今义:儿子

16.饰以玫瑰古义:文中指美玉今义:一种花的名字

17.郑人有欲买履者古义:鞋子今义:踩,脚步,履行

18.湣王立古义:即位今义:站立

19.终亡其酒古义:失掉今义:死亡

20.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2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22.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23.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

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活用为动词,相约,约定

2.孔子东游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3.而日中时近也近,远:形容词作代动词,离人近,离人远

4.歌以咏志名词作代动词,写诗歌

5.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

6.造化钟神秀形容词作名词,这里指神奇、秀丽的景色

7.一览众山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太丘舍去“舍”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词,代那位朋友)(2)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面省略了“之”字,应为“以之告富者”,译为“把去南海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3)肃遂拜蒙田“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田”

2.倒装句:

(1)孰为汝多知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应为“孰为汝知多乎”

3.宾语前置:

(1)吾欲之南海,何如“何”作“如”的宾语前置,应为“如何”,译为“怎么样呢”

(2)子何恃而往“何”作“恃”的宾语前置,应为“恃何”,译为“凭借什么”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是宾语前置,应为“大兄见何事之晚乎”,译为“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啊”

4.介宾短语后置:

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军中多务”为介宾短语后置,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译为“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一词多用

1.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动词,是

孰为汝多知乎动词,以为,认为

为栏之柜动词,做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介词,给

吾能为之足子安能为之足动词,画

2.其:问其故代词,指两小儿

及其日中代词,它,指太阳

3.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代词,它

人之为学者有难易乎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蜀之鄙有二僧助词,的

吾欲之南海助词,到

为栏之柜结构助词,的

至之而忘操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宣王说之代词,指南郭先生

4.而:子何恃而往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不译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不译5.当: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应当

6.见:见往事耳动词,知道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

7.度: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动词,测量

吾忘持度名词,尺码

8.足:数人饮之不足足够

画蛇添足脚

六下

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2.是知也通“智”,明智,聪明

3.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4.螳螂委身曲附通“跗”,脚背

5.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通“旁”,旁边

古今异义:

1.七里之郭古义:外城今义:池塘

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3.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4.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地域

5.亲戚畔之古义:指父母兄弟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

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3.环而攻之而不胜名词作状语,围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巩固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作动词,限制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作动词,震慑,征服

7.蝉高居悲,鸣饮露形容词作动词,放声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指代能温故而知新的人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了“择”

(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省略主语,楚人

2.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也......吗”

3.判断句: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一词多义:

1.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然后

温故而知新连词,表承接,就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却

2.以: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终夜不寝,以思连词,用来

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道,了解

知之为知之明白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智”,聪明

温故而知新知道,领悟

4.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

兵革非不坚利锋利

5.之:三里之城的,助词

多助之多到

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

6.故:人问其故原因

温故而知新原来的,旧的

7.延:延颈欲啄螳螂伸长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于晏子迎接,引进

上海教育出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六年级音乐 下 册 教

案 *********** 2014年3月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长城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能力目标:启发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情感,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及一字多音的唱法。 3、情感目标:初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音乐作品的特点,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哼唱歌曲的旋律,能有感情的朗诵、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及一字多音的唱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播放音乐,播放《长城》电影视频,激发学生兴趣,道东积极性,做开心一刻“心中有长城”的游戏。 二、师生活动 1 教师打节奏,学生模仿 2 发声训练 12 34 | 5 - | 54 32 |1 -|| 啊-------- 啊-------- 啦-------- 啦--------- 三、新授 (一)感受歌曲 1 介绍歌曲,介绍歌曲的作者,出处,背景。 2 初听,播放歌曲录音,学生感受。

3 再次播放歌曲录音 4 发给学生打击乐器,让学生随着音乐伴奏二拍子基本拍。 (二)初步学唱歌曲旋律 1 范唱歌曲旋律,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2 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跟唱旋律。 3 指导学生练唱旋律。 4 弹奏歌曲旋律,让学生跟琴试唱歌曲旋律。 5 第二段中加入领唱,女生先唱,男生后唱。 6 填歌词,教师弹琴,学生唱歌词。 7 分行演唱,男女分唱,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创编活动 1 小组合作交流,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情感来演唱。 2 讨论后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雪莲献给边防军》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2 主要采取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调动学生积极性。 3 让学生更深一步了解长城,要尊敬边防军叔叔。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节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并手拉手进行律动。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师活动 1 教打节奏,学生模仿。 2 解决重难点:让学生把节奏难的地方反复练习,在加入曲谱,进行视唱,为更好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1 难点的地方多打几遍。 2 师生一起打节奏,教师纠正错误。 3 发声训练 12 34 | 5 - | 54 32 |1 -|| 啊-------- 啊-------- 啦-------- 啦--------- 三新授 1 初听,让学生初步感受歌的旋律。感受歌曲的情绪。 2 教师弹琴,学生视唱曲谱。教师指出难点,重点训练。

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

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 一.文言文阅读(40分) (一) 默写(10分) 1、靖安宅里当窗柳。 2、复恐匆匆说不尽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头花落未成阴。4、短笛无腔信口吹。 5、非人哉!__________ , ________。 6、日初出大如车盖, 。7、日初出沧沧凉凉,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8、友人惭,下车引之()。 9、元方入门不顾()。 10、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1、孔子不能决也()。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8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⑴贫者语于富者曰()A、yù B、yì ⑵子何恃而往()A、shi B、chì ⑶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A、shù B、shǔ ⑷吾一瓶一钵足矣()A、bō B、bó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⑴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⑵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⑶犹未能也()⑷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4、解释下列句中词的古今意义。(2分) ⑴越明年古义:今义: ⑵买舟而下古义:今义: ⑶吾欲之南海古义:今义: ⑷西蜀之去南海古义:今义: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复习卷学习资料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复习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文言文(30分) (一).默写: (11分) 1.(1) 晴川历历汉阳树, (2)明月松间照, (3),落日故人情 (4)今夜月明人尽望, (5),一行白鹭上青天 (6),春风吹又生 (7)月出惊山鸟, (8),可以为师矣 (9)《天时不如地利》中印证“人和”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10)《论语》中喻为学不畏艰难,为人不惧逆境之道的句子是 (二).解释句中加点字(4分)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 见人方.婴而欲投江中() 4.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5. 不知为不知,知.也() (三)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7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本文作者是时期的思想家(1分) 7.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1)委而去之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⑤文章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③⑤ (四)阅读下列短文,完成问题(8分)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

沪教版六年级(上)语文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答题纸)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六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2017.1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6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6分) 一、默写(6分) 1.一道残阳铺水中,。(《暮江吟》) 2.,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鸟》) 3.黑发不知勤学早,。(《劝学》) 4.,依旧青山绿树多。(《水口行舟》) 5.《望岳》中表达作者登临山顶的愿望与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二、积累运用(10分) 6.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莫怀戚的《散步》表现了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与中年人的责任感。 B. 周树人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抒发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C. 儒勒·凡尔纳的《海底奇光》以科幻的方式描绘了海洋这一神秘世界。 D. 宗白华的《天上的街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7.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A.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D.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8. 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短语,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美是广泛的,,烟雨楼阁可谓之为美;,碧天黄沙可谓之为美;,倾国倾城可谓之为美;,潇洒从容也可谓之为美。但美的答案,远远不止于此。 A.大漠孤烟姑苏江南明眸浩齿羽扇纶巾 B.姑苏江南大漠孤烟明眸浩齿羽扇纶巾 C.姑苏江南大漠孤烟羽扇纶巾明眸皓齿 D.大漠孤烟姑苏江南羽扇纶巾明眸皓齿 9.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4分) 在学校、车站等公共场所,你常常会发现墙壁上张贴着格言。适当地积累格言,不仅有利于提高人的修养,还能增强平时说话和作文的表现力。 (1)请你写出一则有关读书的格言。(本试卷及本学期课文中出现的除外)(2分) (2)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格言,请你按照例句仿写一则。(2分) 格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智慧海洋。 仿写:一本书像,。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最新最全)-2019版

1、长江之歌 一、 正确的字为: 涤、概、恋、采、灌、埃 二、 (甘甜)的乳汁(纯洁)的清流 (健美)的臂膀(磅礴)的力量 (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三、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是指“长江”,把你比作“母亲”,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的思想感情。四、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五、 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她能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她能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所以是“无穷的源泉”;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所以“有母亲的情怀”。 2、三亚落日 一 chàn qiǎo lüèxiè 二、 逊迅训驯 溅渐荐渐 泄泻屑懈 三、 1.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

由“担心”一词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白鸥的喜爱,也表现了三亚海水之蓝,海鸥之白,白鸥飞翔得很低,让人觉得快接触到海面了。 2.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由“感染”一次体会到: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海天变成一片金红,突出了夕阳的光艳,同时这奇异景象也感染了作者,使其浑身充满了力量。 3.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 “红灯笼”指夕阳,由“惊讶”、“生怕”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亚落日的喜爱、欣赏、留恋和惊叹。 4.全文第一句“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与这句相呼应的句子是:“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四、 1.这篇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描绘了晴朗的天气和有云天气两种情况下的日出奇观。2.……用“过来一会儿”和“到了最后”有序连接。从画线句子中的负着重荷、上升、冲破、跳出等几个词语,我们感受到了太阳跃出海面时的艰辛和努力。 3.把最后一句话改为陈述句:这是很伟大的奇观。作者用反问手法的好处是加强语气,更加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海上日出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3、烟台的海 一、 石凳过滤恬静湛蓝 嬉笑害羞威武雄壮 二、 气势(磅)(礴)水平(如)(镜) (呢)(喃)细语如(痴)如(醉) (蔚)(为)壮观(威)(武)雄壮 前(赴)后(继):到(某处)去。 (锲)而不(舍):用刀子刻。 (崇)山(峻)岭:高。 三、 1.冬天,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涌浪比做小山、狮子,“扑向”“掀起”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巨浪拍打堤岸的壮观景象。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文整理

六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 第一单元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词释】 ①《望驿台》: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 ②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 ③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④居人:家中的人。诗中指元稹的妻子。 ⑤客:出门在外的人。指元稹。 【诗意】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的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词释】 ①见:现。 ②行人:此处指送信的使者。 ③发:出发。④意万重:思绪万千。 ⑤开封:打开信封。 【诗意】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想写信又不知怎么说。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 第二单元 宿新市徐公店 【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词释】 ①新市徐公店:地名。 ②篱落:篱笆。 ③径:小路。④阴:树叶茂盛浓密。 ⑤急走:奔跑着。 【诗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上海教育出版社重点小学英语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习题

精心整理 六年级英语试卷(Unit1) 班级姓名学号 笔试部分 一.英汉互译。(20分) 1.散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lookaround_________________ 3.制造噪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oparking__________________ 5.在鸟笼上____________________ 6.somequestions_______________ 7. 9. 二. () A.are B.aren’t C.isn’t 三.用介词填空。(10分) 1.CanIgo___?No,youmuststayaway_______thebuilding. 2.Thereisasign____thegrass.Itmeans‘Keep_____thegrass’. 3.Benistalking______Jack.Theyaretalking________hobbies. 4.It’stime______havebreakfast.Ihavemilkandbread_____breakfast. 5.Theboy____thegreensweaterispoint_____thedoor. 三.看图完成对话。(10分) A:Therearea___________signsinthelibrary..

B:Look,thereisahamburgerinit. I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What________it_________? B:It________you________________or_______. A:Thesignisinteresting.What______it_______? B:It________you_________________inthelibrary. A:Thereisabigmouthinthesign. B:It________you______________quiet. A:Oh,Isee._______you. 四.根据首字母填空。 五. ButI‘ Nopains,nogai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ikefather,likes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oveme,lovemydo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天上的

街市》教案三篇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4.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并查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教学设计: 课前播放《xx》视频,活跃气氛。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群星璀璨。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和星星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传说呢?(屏显夜晚星空的美丽图片。)(生答: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世人皆知,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喜剧。(悲剧)悲在哪里呢?(悲在牛郎织女天各一方,每年在七月七日才能相会一次。)不错!牛郎织女的故事多少让人觉得很凄美,因为他们天各一方,每年只能在鹊桥相会一次。我们每个

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他们的美好愿望,你们说说,是什么愿望呢?(希望他们能长相厮守,永不分离。)好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走进郭沫若先生的一首小诗——《天上的街市》,看看我们的愿望能否在诗中实现。(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作者 郭沫若先生是我国的学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作为诗人的郭沫若,有怎样的特点。(屏显郭沫若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同学们,请看图片,这位文质彬彬,非常儒雅的先生就是郭沫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他的介绍。(生1读郭沫若的资料。)注意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星空》,请大家掌握。诗歌《天上的街市》就选自诗集《星空》。 三、初读诗歌 1.朗读诗歌,除了要注意读准字音,还要读准节奏,读准重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同学们,诗歌中哪个词语不好读?(生齐答:“缥缈”)(板书:缥缈piāomiǎo)齐读。 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这首诗,展示一下。 2.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范例,请看大屏幕。找一位同学来读。(屏显一二节的节奏和重音)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读。生齐读一二节。 3.我们初步读准了节奏和重音,接着找一位同学来读三四节。(屏显三四节的节奏和重音)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来读,注意读准节奏和重音。生齐读三四节。 4.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伴奏,请同学们把诗歌读得舒缓一点,轻松一点。生齐读全诗。 四、再读诗歌 1.诗中,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先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仙境——天上的街市,我们一起来看看天上的街市有些什么?(屏显:天上的街市有些什么?)(板书:天上的街市) (明确:珍奇的物品、牛郎织女)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考试篇目

六年级语文下课内文言文阅读 《天时不如地利》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孟子,名轲,字子舆,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常“孔孟”并称。他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著有《孟子》。 二、主要内容及思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文章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诊断,阐明了实施“仁政”的必要性。由战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了是否“人和”决定战争的胜败;能否施行“仁政”,决定君主能否得到天下的重要意义, 三、文章的思路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论据: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进攻“不胜”-------天时不如地利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防御“去之”-------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中需要“人和”) (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顺之失道寡助—畔之(“人和”必胜) 四、写作特色 (1)文章善于运用设喻的方法。从文章末端看,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这是为了迎合诸候们的心理打个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 (2)文章析理精微,议论恢宏,气势奔放,阐明引申层层深入,逻辑性很强;还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上海的弄堂》教案

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上海的弄堂》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笔下上海弄堂日常生活情景,感受上海人的心态、情绪、性情。 能力目标 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以生活琐事为元素,通过特写镜头和细节描写来揭示人们内心世界以及生活准则的写法写一个生活片段。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弄堂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用饶有趣味的细节描写来描摹上海弄堂日常的生活情景,感受上海人的心态、情绪。 教学难点: 以读促写,能运用作者以生活琐事为元素,通过特写镜头和细节描写来揭示人们内心世界以及生活准则的写法写一个生活片段。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 (1)读课文,找出描写上海弄堂日常生活情景的段落。 上海弄堂有什么样的生活特色? (2)上网查找有关上海弄堂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上网查找有关上海弄堂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形式: 异质分组法,把学生分成五人一组,共六组。 教学过程: 一、从预习导入 教师提问 1、你住过或看过上海的弄堂房子吗?你眼中的上海弄堂是什么样子的? 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图片。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回答问题(点到即可),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从学生的生活体验谈起,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什么说:“去过上海的弄堂,大概再到上海的别处去,会看得懂更多的东西。”?作者在上海的弄堂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圈划,点评,以大组为单位交流。让学生沉浸文本,整体感知是理解情感和品味语言的基础。 三、再读课文,理解品味 小组活动 1、上海的弄堂生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划出描写上海弄堂生活场景的文字的句子,品一品,读一读。 2、在文中,弄堂里的上海人什么特点?你认为弄堂与人有什么关系? 3、文章为什么用很多笔墨写了弄堂的起源? 教师小结

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英语上知识点

Unit One Growing up 一、补全单词并写出汉语 1、m __ n __ h ______ 2、fl __ ________ 3、c __ t __h ________ ; _______ 4、t __ rtl __ ____________ 5、h __ nds __ me ________ ; ________ 6、pr __ tt __ ______ 二、词组、句式 1、长大、成长__________ 2、初级中学________________ 3、出生 ____________ 4、她的头发________ 5、在图1中____________ 6、baby (复数) ______ ,名词变复数规则之一,以____ + y 结尾的单词,将y变____ 再加上____ 7、两个月大__________ 8、又小又可爱______________ 9、She was small and cute. ________________ 10、small (反) ______ 11、is (过去式) ____ ,am (过去式) ____ 12、(那时) 她的眼睛很大_____________ 13、old(反) ______ 14、short (反) ______ 15、a primary school student __________ 16、Now she _____ (be) 14 years old , She ______ (go) to junior high school . 17、junior high school __________ 18、pretty (同义词) _______ 19、Her hair ____ (be) long . 20、在河里____________ 21、black (反) ______ 22、look around ________ 23、He can find his mum . (否) _______________ 24、She _____ (have) a round head and a long tail . 25、fish (复)________ 26、 She has a tail . (否) ____________ . 27、she?s = ______ 28、I?m in the room. ______________ 29、fly (复) _____ 30、I am your mum . (一般疑问句,否回) ____________________ 31、抓苍蝇____________ 32、In this photo, my sister ______ (be) one year old . 33、她的头发很短____________ 34、grow(现分) ________ 35、She is a baby .(用过去时改写) ____________ 36、She was about six years old . (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 . (一般疑) ________________ Unit Two My summer holiday 一、补全单词并写出汉语 1、f __ m __ us ______ ; ______ 2、d __ r __ __ __ ________ 3、sp __ nd ________ 4、__ v __ ry__ ne _______ ; _______ 5、c __ untr __ s __ de ________ ; ________ 6、p __ ck ______ 7、s __ mm __r h __ l __ d __ y ________ 二、词组、句式 1、fun (汉) ____;(形容词) ______ 2、拜访我的爷爷奶奶___________ 3、 去海滩_______ 4、go(过去式) _____ 5、和我的家人________ 6、there (同音词) ______ ;(对应词) ______ 7、玩球类游戏_____________ 8、去游泳___________ 9、在海里__________ 10、…怎么样__________ . 11、My summer holiday was fu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I ____ (go) to Beijing yesterday. 13、长城_________ 14、天安门广场______________ 15、故宫博物院____________ 16、take (过去式) ______ 17、拍许多照片__________ 18、I?ll = ________ 19、show you ________ 20、have(过去式)______ 21、You can see my photos. (一般疑) ____________ 22、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 ______________ 23、在八月_________ 24、visit(过去式)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 古诗文言文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夜泉明·袁中道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迢迢牵牛星 汉《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川之美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沪教版A卷 含答案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沪教版A卷含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题号知识基础积累运用口语交际阅读习作总分得分 试卷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下列带点字容易读错,请你在正确的音节下面打“√”。 栗子(lì sù)摩平(mā mó)含糊(hú hù) 寺院(sì shì) 计较(jiǎo jiào)养尊处优(chǔ chù) 2、选择合适的汉字填空。 厨橱震振 ( )窗()艺 ( )柜 ( ) 奋 ( )颤()慑 3、请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带点字的恰当意思,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解: A.剖开 B.消除 C.解释 D.明白、懂 E.押送 ①儿童不解春何在()②注解()③押解() 2、老 A 年岁大 B 有经验;老练 C 陈旧 D.经常 E.很;极 ①少年易老学难成()②老脑筋③炒股老手() 4、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心()肉()()()如洗()()安席

()()望重可见()()()()石出 5、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了一种文化。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带有“龙”字的成语,都表示赞颂和祝福。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读句子并根据意思填成语,再选择一个造句。 (1)提到古代的皇帝,我想到的词语是:____________(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条件优裕的环境中。) (2)新学期,校园里____________(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到处勃勃生机。 (3)洪水霎时____________(形容来势很猛,到处都是)而来,冲倒了树木和房屋。 (4)看到明明成绩下降了,爸爸____________(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地说:“明明,你可得好好找一下原因啊,争取下次能有进步。” (5)捐款仪式上,____________(会唱歌和会跳舞。)的藏族学生为到场嘉宾表演了《吉祥的日子》等歌舞节目。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辨析选择。 1.下面的4个句子,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王平不知道老师是在批评他。 (2)王平知道老师不是在批评他。 (3)老师不是在批评他,王平不是不知道。 (4)老师是在批评他,王平是知道的。 A.(1)(2) B.(3)(4) C.(2)(3) D.(1)(4) 2.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安尼想观察一下晶莹透明的雨水里有些什么,他看了一眼显微镜下的小水滴后禁不住惊叫起来:“_____________ ”……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应是()。 A.别看小水滴那么清澈,原来里边有小虫子呀!

上海教育出版社-英语六年级下

Listen and say Joe is visiting his cousin George in the countryside. Joe: I weigh 47 kilograms. How much do you weigh, George? George: I weigh 40 kilograms. Joe: I'm 150 centimetres tall. How tall are you? George: I'm 152 centimetres tall. Joe: You're taller. Do you do a lot of exercise? George: Yes. I usually play basketball and table tennis after school. Joe: I usually play football after school. I'm a football fan. George: Sometimes I go fishing with my grandpa. Joe: How exciting! I don't go fishing often. There's no river near my home. George: But you can go to museums. That's fantastic! Changes and difference Write "Joe" or "George" in the blanks. 1 He is 15 2 centimetres tall and weighs 40 kilograms. ____________ 2 He is 150 centimetres tall and weighs 47 kilograms. ___________ 3 He usually plays football after school.__________________ 4 He sometimes goes fishing with his grandpa._______________ 5 There is no river near his home.________________ 6 He can go to museums.______________ Look and learn weigh centimetre kilogram Look and read Hi! I'm Joe. I live in the city. There are a lot of tall buildings in the city. There are a lot of shops and restaurants too. People go to work by car, bus or underground. At the weekend, some people enjoy themselves at the cinema or theatre. Some people visit museums or parks. Hi! I'm George. I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There are a lot of houses with gardens in the countryside. There are hills, rivers, lakes and a lot of trees. There aren’t many cars. The air is fresh. People here like to walk or ride their bikes. Farmers plant crops in spring. Then in autumn, they get the crops in.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city or countryside? Tell your classmates. There are a lot of tall building in the city.

沪教版-六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六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试卷(2017)(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1.本试卷共25题,书写2分。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8分) 一、默写(10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红泥小火炉。 3.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看到农家丰盛的生活时,不禁写下“莫笑农家腊酒浑, 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似乎总能激起文人墨客的情思。杜甫《月夜忆舍弟》有诗“露 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月下独酌》中含有“月”的一联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6分) 5.下列加点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逞.强(chěng)琳琅.(lán)招揽.(lǎn)济.济一堂(jǐ) B.攥.着(cuán )斑斓.(lán)镌.刻(jùn)拖男挈.女(qì) C.烂漫.(màn )老窖.(jiào)聒.耳(tián)纤.薄单弱(qiān) D.迸.裂(bèng)跳蚤.(zǎo)剿戮.(lù)不无裨.益(bì) 6.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正月十五那天,大街上的人济济一堂 ....,非常热闹。 B.盛开的白玉兰从高处向下说话,自然而然便有一种屈尊纡贵 ....的神气。 C.《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惟妙惟肖 ....。 D.一些农产品大幅涨价,疯涨速度令人叹为观止 ....,由此也催生出“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疯”等一系列网络新词。 三、语言运用(2分) 7.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忙碌的蜜蜂在花丛 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那是在教我们不要张扬。你从大自然中收获了什么启示呢?仿照划线句,写一则你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文言诗文阅读(15分) 四、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8题。(2分) 钱塘湖春行春夜喜雨 白居易杜甫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A4打印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A4打印版) 一、阅读理解。 哨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 ②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先把脚踩实,反过手来拉着将军的手。将军是这防区刚刚到任的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一线连队。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③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次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④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⑤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⑥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⑦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

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测试题

六年级英语试卷(U n i t1) 班级姓名学号 笔试部分 一.英汉互译。(20分) 1.散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lookaround_________________ 3.制造噪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oparking__________________ 5.在鸟笼上____________________ 6.somequestions_______________ 7.禁止吸烟__________________8.tryagain__________________ 9.禁止乱扔垃圾__________________10.differentthings______________ 二.选择填空。(10分) ()1.Myuncle’sdaughterismy______. A.sister?????? B.aunt?????? C.cousin?????? ()2.Heis____Bensomequestions______publicsigns. A.asksto B.askabout C.askingabout ()3.Look,thesedifferentpublicsigns. A.meandifferentthings B.meansdifferentthings C.meanthesamethings ()1.Don’tspeakloudly.________,please. A.Nosmoking B.Noparking C.Bequiet ()5.Yourbookisunderthedesk.Please______________. A.pickupit B.pickthemup C.pickitup ()6.Thesign“Noparking”. A.mean B.means C.meaning ()7.Thereisahouse. A.beside B.near C.nearby ()8.Grandmaissleeping.Wemakenoise. A.should B.shouldn’t C.can ()9.Thisisruler.Youshouldgiveto. A.she,it,her B.she’s,her,it C.her,it,her ()10.There_______anywaterinthebottle. A.are B.aren’t C.isn’t 三.用介词填空。(10分) 1.CanIgo___?No,youmuststayaway_______thebuilding. 2.Thereisasign____thegrass.Itmeans‘Keep_____thegrass’. 3.Benistalking______Jack.Theyaretalking________hobb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