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距离问题

合集下载

利用轴对称破解最短路径问题

利用轴对称破解最短路径问题

第一章平移、对称与旋转第4 讲利用轴对称破解最短路径问题一、学习目标1.理解“直线上同一侧两点与此直线上一动点距离和最小”问题通过轴对称的性质与作图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求解。

2.能将实际问题或几何问题(对称背景图)中有关最短路径(线段之差最大值)问题借助轴对称转化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分析与求解。

二、基础知识•轻松学与轴对称有关的最短路径问题关于最短距离,我们有下面几个相应的结论:(1)在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

(4)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精讲】一般说来,线段和最短的问题,往往把几条线段连接成一条线段,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或者“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加以证明,关键是找相关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 。

另外,在平移线段的时候,一般要用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

(判定: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三、重难疑点•轻松破最短路径问题在平面图形中要解决最短路径问题,自然离不开构建与转化“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数学公理,通常将涉及到的两点中的任一点作出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从而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关行程路线的问题。

“最短路径问题”的原型来自于“饮马问题” 、“造桥选址问题” ,出题通常以直线、角、等腰(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坐标轴等对称图形为背景。

(1)“一线同侧两点”问题例1如图,点A B在直线m的同侧,点B'是点B关于m的对称点,AB'交m于点P.(1)AB与AP+PB相等吗为什么(2)在m上再取一点N,并连接AN与NB比较AN+N有AP+PB的大小,并说明理由.解析:(1)T 点B'是点B 关于m 的对称点,••• PB=PB ,••• AB =AP+PB , ••• AB =AP+PB(2)如图:连接 AN, BN B ' N,TAB' =AP+PB• AN+NB=AN+NB> AB', • AN+N > AP+PB点评:两条线段之和最短,往往利用对称的思想,利用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得出结果。

轴对称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短距离问题

轴对称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短距离问题

轴对称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短距离问题轴对称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短距离问题
1.已知点A 、B 为直线m 同侧的两个点,请在直线m 上找一点C ,使得AM+BM 有最小值。

m
B
A
2.已知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ABC 上一点E ,AE=1,AD ⊥BC 于D,请在AD 上找一点N ,使得EN+BN 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E
D C
B A
3.已知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上一点E ,AE=1,请在对角线AC 上找一点N ,使得EN+BN 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E D
C B A
4.已知D 为∠BAC 内一点,请在射线AC 、AB 上分别找到一点M 、N ,使得△DMN 的周长最小。

最小。

D
C
B A
四个问题均为先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再找最短路线,利用了轴对称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来
解释,四个问题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掌握,其中4题也可以给∠BAC一个特
两边的距离,进而求出最短周长。

定角度(30°等),并给出点D到∠BAC两边的距离,进而求出最短周长。

13.4轴对称之最短路径问题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

13.4轴对称之最短路径问题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

13.4轴对称之最短路径问题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二、例题讲解例1.如图,C为线段BD上一动点,分别过点B、D作AB⊥BD,ED⊥BD,连接AC、EC,已知线段AB=4,DE=2,BD=8,设CD=x.(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C+CE的长;(2)请问点C满足什么条件时,AC+CE最小?最小为多少?(3)根据(2)中的规律和结论,请构图求代数式的最小值.变式1.如图,C为线段BD上一动点,分别过点B,D作AB⊥BD,ED⊥BD,连结AC,EC,已知AB=5,DE=1,BD=8.(1)请问点C什么位置时AC+CE的值最小?最小值为多少?(2)设BC=x,则AC+CE可表示为,请直接写出的最小值为.例2.如图,直线l是一条河,P,Q是两个村庄,欲在l上的某处修建一个水泵站,向P,Q两地供水,现有如下四种铺设方案,图中实线表示铺设的管道,则所需管道最短的是()A.B.C.D.变式1.如图,在⊥ABC中,BA=BC,BD平分⊥ABC,交AC于点D,点M、N 分别为BD、BC上的动点,若BC=10,⊥ABC的面积为40,则CM+MN的最小值为.变式2.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长为8,面积是24,腰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C,AB于E,F点,若点D为BC边的中点,点M为线段EF 上一动点,则⊥CDM的周长的最小值为()A.7B.8C.9D.10变式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CB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3,OB=4,D为边OB的中点.(1)点D的坐标为;(2)若E为边OA上的一个动点,当⊥CDE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的坐标.例3.如图,⊥AOB内一点P,P1,P2分别是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交OA于点M,交OB于点N.若⊥PMN的周长是6cm,则P1P2的长为()A.6cm B.5cm C.4cm D.3cm变式1.已知点P在⊥MON内.如图1,点P关于射线OM的对称点是G,点P 关于射线ON的对称点是H,连接OG、OH、OP.(1)若⊥MON=50°,求⊥GOH的度数;(2)如图2,若OP=6,当⊥P AB的周长最小值为6时,求⊥MON的度数.变式2.如图,⊥MON=45°,P为⊥MON内一点,A为OM上一点,B为ON上一点,当⊥P AB的周长取最小值时,⊥APB的度数为()A.45°B.90°C.100°D.135°变式3.如图,⊥AOB=30°,P是⊥AOB内的一个定点,OP=12cm,C,D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连接CP,DP,CD,则⊥CPD周长的最小值为.变式4.如图,在五边形中,⊥BAE=140°,⊥B=⊥E=90°,在边BC,DE上分别找一点M,N,连接AM,AN,MN,则当⊥AMN的周长最小时,求⊥AMN+⊥ANM 的值是()A.100°B.140°C.120°D.80°例4.如图,在⊥ABC中,AB=AC,⊥A=90°,点D,E是边AB上的两个定点,点M,N分别是边AC,BC上的两个动点.当四边形DEMN的周长最小时,⊥DNM+⊥EMN的大小是()A.45°B.90°C.75°D.135°变式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1),B(4,0),C(m+2,2),D(m,2),当四边形ABCD的周长最小时,m的值是()A.B.C.1D.变式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90°,AB⊥CD,BC=3,DC=4,点E 在BC上,且BE=1,F,G为边AB上的两个动点,且FG=1,则四边形DGFE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例5.如图,⊥AOB=20°,点M、N分别是边OA、OB上的定点,点P、Q分别是边OB、OA上的动点,记⊥MPQ=α,⊥PQN=β,当MP+PQ+QN最小时,则β﹣α的值为()A.10°B.20°C.40°D.60°变式1.如图,∠AOB=20°,M,N分别为OA,OB上的点,OM=ON=3,P,Q分别为OA,OB上的动点,求MQ+PQ+PN的最小值。

用轴对称求最短距离

用轴对称求最短距离

用轴对称求最短距离在研究几条线段长之和(差)的最小或最大值时,常常需要把这些线段集中到一起,然后将其与某条长度固定的线段进行比较。

把其中的部分特殊点进行恰当的轴对称变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现举例说明,供同学们参考。

一、为了在已知直线上寻找与同侧两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可通过轴对称变换,把同侧两点转化为异侧两点,再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确定例1. 如图1,牧童在A处放牧,其家在B处,A、B到河岸l的距离分别为AC、BD,,且A处到河岸CD中点的距离为500m。

(1)如牧童从A处将马牵到河边饮水后再回家,试问:在何处饮水,所走路程最短?(2)最短的路程是多少?解析:这个问题可简述为“已知直线CD和直线CD同侧的两点A,B,在直线CD 上求一点M,使最小。

”(1)如图2,先作点A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再连接交CD于点M,则点M为所求的点。

证明如下:在CD上任取一点,连接、、、AM。

点A、关于直线CD对称,点M、在CD上,。

最小。

(2)由(1)知,,。

故M为CD中点,且最短路程为。

二、在涉及折线段长的最值问题的,一般是通过多次轴对称变换,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值。

例2. 如图3,牧童家在A处。

现在牧童要先带马到河边(图中用直线a表示)饮水,再到草地(图中用直线b表示)吃草,然后回家。

问:牧童让马在何处饮水、吃草,所走的总路程最短?解析:设点B、点C分别是马饮水、吃草处,本题即是要求线段长之和AB+BC+CA 的最小值。

我们通常需要把它和固定线段相比较。

可通过轴对称变换,把这些线段放在同一直线上,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决。

如图4所示,分别作点A关于直线a的对称点A”,点A关于直线b的对称点A””。

连接A”A””。

A”A””交直线a于点B,交直线b于点C,则AB+BC+CA=A”B+BC+CA””=A”A””。

而对其他地点B”、C”,也都可以同样转化为A”B”+B”C”+C”A””,即为A”、A””两点间的折线段的长。

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距离

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距离
杂的图形找到基本图形—A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AA′B,就能解
决关于轴对称图形求最小值问题。 解:(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px+q
则 解得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1 2分 ∵当x=3和x=-3时,这条抛物线上对应点的纵坐标相等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b=0,∴y=ax 2+c 把A(-4,3)、B(2,0)代入,得:
A
D F M B C H E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CB的顶点O在坐标原点,顶点A、B 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3,OB=4,D为边OB的中点。
①若E为边OA上的一个动点,当?CDE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的坐
标;
②若E、F为边OA上的两个动点,且EF=2,当四边形CDEF的周长最小
时,求点E、F的坐标。
解①:作点D关于X轴对称点D′,连D′C交X轴与点E,则点E即为所
求D(1,0)
解②:∵EF=2,取CM=2作D关于X轴对称点D′,连D′M,交X轴于点
E,∵M(1,4) D′(0,-2)则D′M的解析式
Y=kx+b y
4=k+b B C
b=-2
D′M的解析式为 D
y=bx-2
一、基础知识 如图直线l同侧有两点A、B,在直线l上找点P,使得PA+PB最短,并 简要说明理由。解:作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A′B交直线l于点 P,则点P即为所求,此时PA+PB=PA′+PB= A′B。
B A
PL LL
二、典型例题: A组(1)以菱形为载体的最短距离问题: 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 ∠ BAD=60°,AB=4,M是AB的中点,P是对 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M+PB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解:∵菱形ABCD是以AC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点B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点D, 连接DM交AC于点P,则PM+PB的最小值即为线段DM,此时DM= ∴PM+PM的最小值为.

初二数学上册:利用轴对称求解最短路径问题

初二数学上册:利用轴对称求解最短路径问题

初二数学上册:利用轴对称求解最短路径问题一、知识重点1、最短路径问题(1)求直线异侧的两点与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最小的问题,只要连接这两点,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2)求直线同侧的两点与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最小的问题,只要找到其中一个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与另一个点,则与该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2、运用轴对称解决距离最短问题运用轴对称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将所求线段之和转化为一条线段的长,是解决距离之和最小问题的基本思路,不论题目如何变化,运用时要抓住直线同旁有两点,这两点到直线上某点的距离和最小这个核心,所有作法都相同.3、利用平移确定最短路径选址解决连接河两岸的两个点的最短路径问题时,可以通过平移河岸的方法使河的宽度变为零,转化为求直线异侧的两点到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最小的问题.二、经典例子解析【例一】有两棵树位置如图,树脚分别为A,B.地上有一只昆虫沿A—B的路径在地面上爬行.小树顶D处一只小鸟想飞下来抓住小虫后,再飞到大树的树顶C处,问小鸟飞至AB之间何处时,飞行距离最短,在图中画出该点的位置.解:如图,作D关于AB的对称点D′,连接CD′交AB于点E,则点E就是所求的点.【例二】如图所示,点A,B分别是直线l异侧的两个点,在l上找一个点C,使CA+CB最短,这时点C是直线l与AB的交点解:如图,【例三】如图所示,点A,B分别是直线l同侧的两个点,在l上找一个点C,使CA+CB最短。

解:先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则点C是直线l与AB′的交点.为了证明点C的位置即为所求,我们不妨在直线上另外任取一点C′,连接AC′,BC′,B′C′,证明AC+CB<AC′+C′B.如下:证明:由作图可知,点B和B′关于直线l对称,所以直线l是线段BB′的垂直平分线.因为点C与C′在直线l上,所以BC=B′C,BC′=B′C′.在△AB′C′中,AB′<AC′+B′C′,所以AC+B′C<AC′+B′C′,所以AC+BC<AC′+C′B【例四】在图中直线l上找到一点M,使它到A,B两点的距离和最小解:如图,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接AB′交直线l于点M.则点M即为所求的点.【例五】如图,小河边有两个村庄A,B,要在河边建一自来水厂向A 村与B村供水。

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7种类型

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7种类型

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7种类型
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是一种经典的计算几何问题,其目标是在给定图形中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根据不同的条件和限制,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1. 简单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给定一个轴对称图形,起点和终点分别位于对称轴的两侧,求最短路径。

2. 带有障碍物的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在轴对称图形中存在一些障碍物,起点和终点在障碍物两侧,求最短路径。

3. 多个起点和终点的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给定多个起点和终点,每个起点和终点都在对称轴的两侧,求所有起点到所有终点的最短路径。

4. 带有权值的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在轴对称图形中,不同的点或边具有不同的权值,求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5. 动态规划解决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使用动态规划算法解决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将问题分解为子问题,逐步求解。

6. A*搜索算法解决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使用A*搜索算法,通过估价函数指导搜索方向,加速求解速度。

7. 双向搜索解决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从起点和终点同时进行搜索,通过比较两个方向的搜索结果得到最短路径。

以上七种类型是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的常见分类,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解决方法,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轴对称-最短距离问题)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轴对称-最短距离问题)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轴对称-最短距离问题)一.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1.(2020•荆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为2的线段CD(点D在点C右侧)在x轴上移动,A(0,2),B(0,4),连接AC,BD,则AC+BD的最小值为()A.2B.2C.6D.3解:设C(m,0),∵CD=2,∴D(m+2,0),∵A(0,2),B(0,4),∴AC+BD=+,∴要求AC+BD的最小值,相当于在x轴上找一点P(n,0),使得点P到M(0,2)和N(﹣2,4)的距离和最小,如图1中,作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Q,连接NQ交x轴于P′,连接MP′,此时P′M+P′N的值最小,∵N(﹣2,4),Q(0,﹣2)P ′M+P′N的最小值=P′N+P′Q=NQ==2,∴AC+BD的最小值为2.故选:B.2.(2020•贵港)如图,动点M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内,且AM⊥BM,P是CD边上的一个动点,E是AD边的中点,则线段PE+PM的最小值为()A.﹣1B.+1C.D.+1解:作点E关于DC的对称点E',设AB的中点为点O,连接OE',交DC于点P,连接PE,如图:∵动点M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内,且AM⊥BM,∴点M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OM=AB=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D=AB=2,∠DAB=90°,∵E是AD的中点,∴DE=AD=×2=1,∵点E与点E'关于DC对称,∴DE'=DE=1,PE=PE',∴AE'=AD+DE'=2+1=3,在Rt△AOE'中,OE'===,∴线段PE+PM的最小值为:PE+PM=PE'+PM=ME'=OE'﹣OM=﹣1.故选:A.3.(2020•恩施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在AB上且BE=1,F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则△BFE周长的最小值为()A.5B.6C.7D.8解:如图,连接ED交AC于一点F,连接B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B与点D关于AC对称,∴BF=DF,∴△BFE的周长=BF+EF+BE=DE+BE,此时△BEF的周长最小,∵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AD=AB=4,∠DAB=90°,∵点E在AB上且BE=1,∴AE=3,∴DE=,∴△BFE的周长=5+1=6,故选:B.4.(2020•潍坊)如图,在Rt△AOB中,∠AOB=90°,OA=3,OB=4,以点O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与OB 交于点C,过点C作CD⊥OB交AB于点D,点P是边OA上的动点.当PC+PD最小时,OP的长为()A.B.C.1D.解:如图,延长CO交⊙O于点E,连接ED,交AO于点P,此时PC+PD的值最小.∵CD⊥OB,∴∠DCB=90°,又∠AOB=90°,∴∠DCB=∠AOB,∴CD∥AO∴∵OC=2,OB=4,∴BC=2,∴,解得,CD=;∵CD∥AO,∴=,即=,解得,PO=故选:B.5.(2020•西宁)如图,等腰△ABC的底边BC=20,面积为120,点D在BC边上,且CD=5,直线EF是腰AC 的垂直平分线,若点M在EF上运动,则△CDM周长的最小值为18.解:如图,作AH⊥BC于H,连接AM,∵EF垂直平分线段AC,∴MA=MC,∴DM+MC=AM+MD,∴当A、D、M共线时,DM+MC的值最小,∵等腰△ABC的底边BC=20,面积为120,AH⊥BC,∴BH=CH=10,AH==12,∴DH=CH﹣CD=5,∴AD===13,∴DM+MC的最小值为13,∴△CDM周长的最小值=13+5=18,故答案为18.6.(2020•内江)如图,在矩形ABCD中,BC=10,∠ABD=30°,若点M、N分别是线段DB、AB上的两个动点,则AM+MN的最小值为15.解:作点A关于BD的对称点A′,连接MA′,BA′,过点A′作A′H⊥AB于H.∵BA=BA′,∠ABD=∠DBA′=30°,∴∠ABA′=60°,∴△ABA′是等边三角形,∵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10,在Rt△ABD中,AB==10,∵A′H⊥AB,∴AH=HB=5,∴A′H=AH=15,∵AM+MN=A′M+MN≥A′H,∴AM+MN≥15,∴AM+MN的最小值为15.故答案为15.7.(2020•毕节市)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边AB的中点,点P是对角线BD上的动点,则AP+PE的最小值是.解:如图,连接CE交BD于点P,连接AP,∵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A与点C关于BD对称,∴AP=CP,∴AP+EP=CP+EP=CE,此时AP+PE的最小值等于CE的长,∵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边AB的中点,∴BC=4,BE=2,∠ABC=90°,∴CE==,∴AP+PE的最小值是,故答案为:.8.(2020•黑龙江)如图,在边长为1的菱形ABCD中,∠ABC=60°,将△ABD沿射线BD方向平移,得到△EFG,连接EC、GC.求EC+GC的最小值为.解:∵在边长为1的菱形ABCD中,∠ABC=60°,∴AB=CD=1,∠ABD=30°,∵将△ABD沿射线BD的方向平移得到△EGF,∴EG=AB=1,EG∥AB,∵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D,AB∥CD,∴∠BAD=120°,∴EG=CD,EG∥CD,连接ED∴四边形EGCD是平行四边形,∴ED=GC,∴EC+GC的最小值=EC+ED的最小值,∵点E在过点A且平行于BD的定直线上,∴作点D关于定直线的对称点M,连接CM交定直线于E,则CM的长度即为EC+DE的最小值,∵∠EAD=∠ADB=30°,AD=1,∴∠ADM=60°,DH=MH=AD=,∴DM=1,∴DM=CD,∵∠CDM=∠MDG+∠CDB=90°+30°=120°,∴∠M=∠DCM=30°,∴CM=2×CD=.故答案为:.9.(2020•日照)如图,Rt△ABC中,∠C=90°,以AB为边在AB上方作正方形ABDE,过点D作DF⊥CB,交C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BE.(1)求证:△ABC≌△BDF;(2)P,N分别为AC,BE上的动点,连接AN,PN,若DF=5,AC=9,求AN+PN的最小值.(1)证明:∵Rt△ABC中,∠C=90°,DF⊥CB,∴∠C=∠DFB=90°.∵四边形ABDE是正方形,∴BD=AB,∠DBA=90°,∵∠DBF+∠ABC=90°,∠CAB+∠ABC=90°,∴∠DBF=∠CAB,∴△ABC≌△BDF(AAS);(2)解:∵△ABC≌△BDF,∴DF=BC=5,BF=AC=9,∴FC=BF+BC=9+5=14.如图,连接DN,∵BE是正方形顶点A与顶点D的对称轴,∴AN=DN.如使得AN+PN最小,只需D、N、P在一条直线上,由于点P、N分别是AC和BE上的动点,作DP1⊥AC,交BE于点N1,垂足为P1,所以,AN+PN的最小值等于DP1=FC=14.10.(2019•西藏)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AD=3,动点P满足S△P AB=S矩形ABCD,则点P到A、B 两点距离之和PA+PB的最小值为()A.2B.2C.3D.解:设△ABP中AB边上的高是h.∵S△P AB=S矩形ABCD,∴AB•h=AB•AD,∴h=AD=2,∴动点P在与AB平行且与AB的距离是2的直线l上,如图,作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E,连接AE,BE,则BE的长就是所求的最短距离.在Rt△ABE中,∵AB=6,AE=2+2=4,∴BE===2,即PA+PB的最小值为2.故选:A.11.(2019•聊城)如图,在Rt△ABO中,∠OBA=90°,A(4,4),点C在边AB上,且=,点D为OB 的中点,点P为边OA上的动点,当点P在OA上移动时,使四边形PDBC周长最小的点P的坐标为()A.(2,2)B.(,)C.(,)D.(3,3)解:∵在Rt△ABO中,∠OBA=90°,A(4,4),∴AB=OB=4,∠AOB=45°,∵=,点D为OB的中点,∴BC=3,OD=BD=2,∴D(2,0),C(4,3),作D关于直线OA的对称点E,连接EC交OA于P,则此时,四边形PDBC周长最小,E(0,2),∵直线OA的解析式为y=x,设直线EC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直线EC的解析式为y=x+2,解得,,∴P(,),故选:C.12.(2019•黑龙江)如图,矩形ABCD中,AB=4,BC=6,点P是矩形ABCD内一动点,且S△P AB=S△PCD,则PC+PD的最小值为4.解:如图,作PM⊥AD于M,作点D关于直线PM的对称点E,连接PE,EC.设AM=x.∵四边形ABC都是矩形,∴AB∥CD,AB=CD=4,BC=AD=6,∵S△P AB=S△PCD,∴×4×x=××4×(6﹣x),∴x=2,∴AM=2,DM=EM=4,在Rt△ECD中,EC==4,∵PM垂直平分线段DE,∴PD=PE,∴PC+PD=PC+PE≥EC,∴PD+PC≥4,∴PD+PC的最小值为4.13.(2019•陕西)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8,AC与BD交于点O,N是AO的中点,点M在BC边上,且BM=6.P为对角线BD上一点,则PM﹣PN的最大值为2.解:如图所示,以BD为对称轴作N的对称点N',连接PN',延长PN′交BC于M,根据轴对称性质可知,PN=PN',∴PM﹣PN=PM﹣PN'≤MN',当P,M,N'三点共线时,取“=”,∵正方形边长为8,∴AC=AB=,∵O为AC中点,∴AO=OC=,∵N为OA中点,∴ON=,∴ON'=CN'=,∴AN'=,∵BM=6,∴CM=AB﹣BM=8﹣6=2,∴==,∴PM∥AB∥CD,∠CMN'=90°,∵∠N'CM=45°,∴△N'C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M=MN'=2,即PM﹣PN的最大值为2,故答案为:2.14.(2019•成都)如图,在边长为1的菱形ABCD中,∠ABC=60°,将△ABD沿射线BD的方向平移得到△A'B'D',分别连接A'C,A'D,B'C,则A'C+B'C的最小值为.解:∵在边长为1的菱形ABCD中,∠ABC=60°,∴AB=CD=1,∠ABD=30°,∵将△ABD沿射线BD的方向平移得到△A'B'D',∴A′B′=AB=1,A′B′∥AB,∵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D,AB∥CD,∴∠BAD=120°,∴A′B′=CD,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C+B'C的最小值=A′C+A′D的最小值,∵点A′在过点A且平行于BD的定直线上,∴作点D关于定直线的对称点E,连接CE交定直线于A′,则CE的长度即为A'C+B'C的最小值,∵∠A′AD=∠ADB=30°,AD=1,∴∠ADE=60°,DH=EH=AD=,∴DE=1,∴DE=CD,∵∠CDE=∠EDB′+∠CDB=90°+30°=120°,∴∠E=∠DCE=30°,∴CE=2×CD=.故答案为:.15.(2019•德阳)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AD,BC=AD,点E为AD的中点,点F为AE的中点,AC⊥CD,连接BE、CE、CF.(1)判断四边形AB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果AB=4,∠D=30°,点P为BE上的动点,求△PAF的周长的最小值.解:(1)四边形ABCE是菱形,理由如下:∵点E是AD的中点,∴AE=AD.∵BC=AD,∴AE=BC.∵BC∥AD,即BC∥AE.∴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AC⊥CD,点E是AD的中点,∴CE=AE=DE,∴四边形ABCE是菱形(2)由(I)得,四边形ABCE是菱形.∴AE=EC=AB=4,且点A、C关于BE对称∵点F是AE的中点,AF=AE=2∴当PA+PF最小时,△PAF的周长最小即点P为CF与BE的交点时,△PAF的周长最小,此时△PAF的周长=PA+PF+AF=CF+AF,在Rt△ACD中,点E是AD的中点,则CE=DE,∠ECD=∠D=30°,∠ACE=90°﹣30°=60°.∴△ACE是等边三角形.∴AC=AE=CE=4.∵AF=EF,CF⊥AE∴CF==2△PAF的周长最小=CF+AF=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距离问题
欧阳学文
基本题引入:如图(1),要在公路道a 上修建一个加油站,有A,B两人要去加油站加油。

加油站修在公路道的什么地方,可使两人到加油站的总路程最短?
你可以在a 上找几个点试一试,能发现什么规律?
思路分析:如图2,我们可以把公路a 近似看成一条直线,问题就是要在a 上找一点M ,使AM 与BM 的和最小。

设A′是A 的对称点,本问题也就是要使A′M 与BM 的和最小。

在连接A′B 的线中,线段A′B 最短。

因此,线段A′B 与直线a 的交点C 的位置即为所求。

如图3,为了证明点C 的位置即为所求,我们不妨在直线a 上另外任取一点N ,连接AN 、BN 、A′N。

因为直线a是A,A′的对称轴,点M,N在a上,所以AM= A′M,AN= A′N。

∴AM+BM= A′M+BM= A′B
在△A′BN中,
∵A′B<A′N+BN
∴AM+BM<AN+BN
即AM+BM最小。

点评:经过复习学生恍然大悟、面露微笑,不一会不少学生就利用轴对称知识将上一道中考题解决了。

思路如下:②∵BC=9(定值),∴△PBC的周长最小,就是PB +PC最小.由题意可知,点C关于直线DE的对称点是点A,显然当P、A、B三点共线时PB+PA最小.此时DP=DE,PB+PA=AB.由∠ADF=∠FAE,∠DFA=∠ACB=90°,得△DAF∽△ABC. EF∥BC,得AE=BE=AB=,EF=.∴AF∶BC=AD∶AB,即6∶9=AD∶15.∴AD =10. Rt△ADF中,AD=10,AF=6,∴DF=8.∴DE=DF +FE=8+=.∴当x=时,△PBC的周长最小,y值略。

数学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建立科学的训练系统。

使学生不仅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要获得数学思想和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同时每年的中考题也千变万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除了进行专题训练外,还要多归纳多总结,将一类问题集中呈现给学生。

一、两条直线间的对称
题目1 如图,在旷野上,一个人骑马从A出发,他欲将马引到河a1饮水后再到a2饮水,然后返回A地,问他应该怎样走才能使总路程最短。

点评:这道题学生拿到时往往无从下手。

但只要把握轴对称的性质就能迎刃而解了。

作法:过点A作a1的对称点A′,作a2的对称点A〞,连接A′A〞交a1、a2于B、C,连接BC.所经过路线如图5:ABCA,所走的总路程为A′A〞。

A C
二、三角形中的对称
题目2 如图,在△ABC 中,AC=BC=2,∠ACB=90°,D 是BC 边上的中点,E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则EC+ED 的最小值是 __
点评:本题只要把点C 、D 看成基本题中的A、B两镇,把线段AB 看成燃气管道a ,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本题只是改变了题目背景,所考察的知识点并没有改变。

三、四边形中的对称
题目3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 M 在DC 上,且DM=2,N 是AC 上的动点,则DN+MN 的最小值为多少?
点评:此题也是运用到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一特殊性质,点D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正好是点B ,最小值为MB =10。

M A D
B
C N
第4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h A B
第5题图1 四、圆中的对称 题目4 已知:如图,已知点A 是⊙O 上的一个六等分点,点B 是弧AN 的中点,点P 是半径ON 上的动点,若⊙O 的半径长为1,求AP+BP 的最小值。

点评:这道题也运用了圆的对称性这一特殊性质。

点B 的对称点B′在圆上,AB′交ON 于点p′,由∠AON﹦60°, ∠B′ON﹦30°,∠AOB′﹦90°,半径长为1可得AB′﹦。

当点P 运动到点p′时,此时AP+BP 有最小值为
五、立体图形中的对称 题目5 如图1是一个没有上盖的圆柱形食品盒,一只蚂蚁在盒外表面的A 处,它想吃到盒内表面对侧中点B 处的食物,已知盒高h =10cm ,底面圆的周长为32cm ,A 距离下底面3cm .请你帮小蚂蚁算一算,为了吃到食物,它爬行的最短路程为cm .
点评:如图2,此题是一道立体图形问题需要转化成平面问题来解决,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得矩形EFGH,作出点B
E F G
B ′
A C ·H 第5题图2
D 1C 1
①1②
B
1
A
1
C
1
1
1
D
1
D C
1

4
2
关于EH的对称点B′,作AC⊥GH于点C,连接A B′。

在Rt△A B′C中,AC﹦16, B′C﹦12,求得A B′﹦20,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20cm。

通过变式训练既解决了一类问题,又归纳出了最本质的东西,以后学生再碰到类似问题时学生就不会不知所措。

同时变式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深刻性,发展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在熟练掌握书本例题、习题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变式训练,对巩固基础、提高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变式训练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6 长方体问题如图,一只蚂蚁从实心长方体的顶点A 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对角顶点C1处(三条棱长如图所示),问怎样走路线最短?最短路线长为多少?
A B 2
4
长、宽、高中,较短的两条边的和作为一条直角边,最长的边作为另一条直角边,斜边长即为最短路线长。

由学生引申总结以下1——4:
1、已知:如图,A、B两点在直线的同侧,点与A关于直线对称,连结交于P点,若=a,(1)求AP+PB;(2)若点M是直线上异于P点的任意一点,求证:.
2、已知:A、B两点在直线的同侧,试分别画出符合条件的点M。

(1)在上求作一点M,使得
最小;
(2)在上求作一点M,使得
最大;
(3)在上求作一点M,使得AM+BM最小。

3、如图,AD为∠BAC的平分线,
DE⊥AB于E,DF⊥AC于F,那么
点E、F是否关于AD对称?若对
称,请说明理由。

4、已知:如图,点分别是P点关于∠ABC的两边BA、BC的对称点,连接,分别交BA、BC边于E、D 点,若=m,
(1)求△PDE的周长;
(2)若M是BA边上异于E的一点,N是BC边上异于D 的一点,求证:△PMN的周长>△PDE的周长。

轴对称在本题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线段在保证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位置,要注意体会轴对称在这方面的应用。

以此作为模型我们可以解决下列求最小值的问题。

5. 如图,菱形ABCD中,AB=2,∠BAD=60°,E是AB 的中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是________。

分析:首先分解此图形,构建如图5模型,因为E、B 在直线AC的同侧,要在AC上找一点P,使PE+PB最小,关键是找出点B或E关于AC的对称点。

如图6,由菱形的对称性可知点B和D关于AC对称,连结DE,此时DE即为PE+PB的最小值,
图5 图6
由∠BAD=60°,AB=AD,AE=BE知,故PE+PB的最小值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