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卫生院肿瘤登记工作计划范文

卫生院肿瘤登记工作计划范文

卫生院肿瘤登记工作计划范文一、工作目标。

1. 摸清咱卫生院辖区内肿瘤发病和死亡的情况,就像摸清楚家底一样,一个都不能漏。

把肿瘤患者的信息都准确地登记好,给咱卫生院和上级部门提供靠谱的数据,让他们知道肿瘤在咱这儿到底是个啥情况。

2. 提高咱卫生院肿瘤登记数据的质量,不能有模棱两可或者错误的数据。

要让数据像我们的好朋友一样,诚实又可靠,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二、工作内容。

# (一)登记资料收集。

1. 病例搜索。

咱卫生院的各个科室都是“情报站”。

临床医生要像敏锐的侦探一样,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发现肿瘤病例,不管是新诊断的还是以前就有在治疗的,都得把信息告诉我们负责登记的小伙伴。

防保科的同志们要和村医们打好配合,深入到村里去,通过村民健康档案、家庭访视这些途径,把那些可能遗漏的肿瘤患者信息给挖出来。

就像寻宝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还要跟咱们周边的医院建立联系,那些在外面医院确诊但是回到咱这儿居住的患者,也得把他们的信息收集全了。

2. 资料获取。

对于收集到的肿瘤病例,要拿到他们详细的诊断资料。

像病历、病理报告、检验单这些,都是宝贝,有了这些我们才能准确登记患者的肿瘤类型、发病部位、诊断日期等信息。

如果资料不齐全,那我们就得像打破砂锅问到底一样,联系患者或者家属,让他们帮忙补齐资料。

# (二)登记工作流程。

1. 建立登记台账。

用简单明了的表格来建立肿瘤登记台账,就像给每个肿瘤患者建一个专属小档案。

在台账里,要清楚地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肿瘤相关信息(肿瘤名称、发病部位、诊断日期、诊断依据等)。

这个台账得随时更新,有新情况就及时改。

2. 数据录入与审核。

把台账上的信息录入到专门的肿瘤登记软件里。

录入的时候得小心谨慎,就像绣花一样,一针都不能错。

录入完了之后,要进行审核。

审核工作就像一个严格的质检员,从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这几个方面来检查。

如果发现问题,就像揪出小辫子一样,马上修改。

省肿瘤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省肿瘤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省肿瘤登记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控制肿瘤疾病的发病情况,及时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开展肿瘤登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省肿瘤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加强对肿瘤疾病的监测和管理,为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1. 建立健全的肿瘤登记系统,实现对全省范围内肿瘤病例的准确登记和统计;2. 提高肿瘤病例的报告率和登记率,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性;3. 加强对肿瘤患者的随访和管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4. 为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工作内容1. 建立肿瘤登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工作任务;2. 制定肿瘤病例报告和登记的标准流程和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3. 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肿瘤病例报告和登记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提高报告和登记率;4. 加强对肿瘤患者的随访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患者档案和信息数据库;5. 开展肿瘤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肿瘤疫情的蔓延;6. 加强对肿瘤登记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质量。

四、工作保障1. 加强对肿瘤登记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医务人员和社会公众对肿瘤登记工作的重视和参与度;2. 落实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肿瘤登记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3. 加强对肿瘤登记工作经费的保障,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4. 加强对肿瘤登记工作技术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工作评估1. 建立健全的肿瘤登记工作评估体系,定期对工作进展和成效进行2. 加强对肿瘤登记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3. 加强对肿瘤登记工作成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

六、总结省肿瘤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推动我省肿瘤登记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为肿瘤病例的准确登记和统计提供了有力保障,为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为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了坚实基础。

疾控肿瘤登记实施方案

疾控肿瘤登记实施方案

疾控肿瘤登记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控制肿瘤疾病的发病情况,制定疾控肿瘤登记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方案旨在规范疾控肿瘤登记工作,提高疾病监测和防控水平,为肿瘤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一、登记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疾控肿瘤登记工作。

登记范围包括各类恶性肿瘤病例,不包括良性肿瘤。

登记工作涵盖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会卫生服务机构等各个单位。

二、登记内容登记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例诊断信息、病例治疗信息等。

具体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等基本信息,病例诊断信息包括病理诊断、临床分期、肿瘤类型等,病例治疗信息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案。

三、登记流程登记流程主要包括病例报告、信息录入、数据核查、统计分析等环节。

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新发现的肿瘤病例,确保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数据核查和统计分析工作,确保登记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四、登记管理登记管理主要包括数据保密、信息共享、质量评估等方面。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数据保密制度,严格保护患者隐私信息。

同时,应加强信息共享,促进各部门间的数据互通。

定期开展质量评估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登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登记应用登记应用主要包括疾病监测、科研分析、政策制定等方面。

通过登记数据,可以及时监测肿瘤疾病的发病趋势和分布规律,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登记数据也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促进肿瘤疾病防治技术的进步。

政府部门可以根据登记数据,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政策,提高疾病防治水平。

六、登记评估登记评估主要包括数据准确性、工作效率、应用效果等方面。

定期对登记数据进行准确性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同时,评估登记工作的效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评估登记数据的应用效果,及时调整工作重点,提高数据的应用价值。

七、总结疾控肿瘤登记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加强肿瘤疾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肿瘤登记工作实施方案

中医医院xx年肿瘤登记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强肿瘤发病死亡登记工作的规范管理化,提高登记质量,为癌症监测、预警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癌症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根据国家肿瘤登记技术方案的相关要求以及犍卫计发[xx]98号)印发的《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我院为了扎实做好肿瘤登记工作,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成立中医医院肿瘤登记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负责我院肿瘤登记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办公室设在预防保健科,由预防保健科负责我院肿瘤登记工作的具体实施、信息收集、分析、上报。

成立肿瘤登记技术指导管理小组,确定工作流程。

二、工作内容1、防保科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根据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建立我院肿瘤登记报告网络,制定肿瘤新发病例、死亡登记报告实施细则,制定培训计划,以保证工作长期的正常、有效运行。

2、人员培训由防保科组织开展肿瘤登记培训工作,提高我院肿瘤登记技术人员专业水平。

3、资料审核防保科检查卡片书写情况,发现漏填,项目不完整或内容可疑者,将退回报告科室重新填写,同时要定期剔除重复卡。

4、肿瘤登记工作流程临床医生----病例诊断----填写肿瘤报告卡----防保科收集、登记----信息上报临床科室诊治肿瘤病例,由医生填写《居民肿瘤病例报告卡》,由防保科工作人员收集并填写“肿瘤登记月报表”,汇总后同报告卡一起于次月5日之前统一报送至县肿瘤登记技术指导管理小组,同时填写“肿瘤发病/死亡登记薄”备查。

xx年1月1日以后发病并死亡的肿瘤病例,应至少进行两次报告,即发病报告和死亡报告,xx年1月1日以前发病且xx年年内死亡的肿瘤病例进行死亡报告。

三、工作开始时间从xx年10月1日起,正式启动我院肿瘤患者登记工作。

肿瘤新病例的报告范围是全部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00.0-C97)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D32.0-D33.9)。

肿瘤标准诊断病名目录(附件3)。

附件3肿瘤标准诊断病名目录一、口腔和咽恶性肿瘤(1-15)1、唇恶性肿瘤a、外上唇恶性肿瘤b、外下唇恶性肿瘤c、外唇未特指的恶性肿瘤d、上唇内面恶性肿瘤e、下唇内面恶性肿瘤f、唇内面未特指的恶性肿瘤g、唇连合的恶性肿瘤h、唇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i、未特指的唇恶性肿瘤2、舌根恶性肿瘤3、舌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a、舌背面恶性肿瘤 b 、舌缘恶性肿瘤c、舌腹面恶性肿瘤d、舌前三分之二部位未特指的恶性肿瘤e、舌扁桃体恶性肿瘤f、舌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g、未特指的舌恶性肿瘤4、牙龈恶性肿瘤a、上牙龈恶性肿瘤b、下牙龈恶性肿瘤c、未特指的牙龈恶性肿瘤5、口底恶性肿瘤a、口底前部恶性肿瘤b、口底侧部恶性肿瘤c、口底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d、未特指的口底恶性肿瘤6、鄂恶性肿瘤a、硬腭恶性肿瘤b、软腭恶性肿瘤c、悬雍垂恶性肿瘤d、腭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e、未特指的腭恶性肿瘤7、口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a、颊粘膜恶性肿瘤b、口前庭恶性肿瘤c、磨牙后区恶性肿瘤d、口的其他和未特指部位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e、未特指的口恶性肿瘤8、腮腺恶性肿瘤9、大涎腺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a、下颌下腺恶性肿瘤b、舌下腺恶性肿瘤c、大涎腺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d、未特指的大涎腺恶性肿瘤10、扁桃体恶性肿瘤a、扁桃体窝恶性肿瘤b、扁桃体柱恶性肿瘤c、扁桃体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d、未特指的扁桃体恶性肿瘤11、口咽恶性肿瘤a、会厌谷恶性肿瘤b、会厌前面恶性肿瘤c、口咽侧壁恶性肿瘤d、口咽后壁恶性肿瘤e、鳃裂恶性肿瘤f、口咽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g、未特指的口咽恶性肿瘤12、鼻咽恶性肿瘤a、鼻咽上壁恶性肿瘤b、鼻咽后壁恶性肿瘤c、鼻咽侧壁恶性肿瘤d、鼻咽前壁恶性肿瘤e、鼻咽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f、未特指的鼻咽恶性肿瘤13、梨状窦恶性肿瘤14、咽下部恶性肿瘤a、环状软骨后部恶性肿瘤b、杓状会厌褶,咽下面的恶性肿瘤c、下咽后壁恶性肿瘤d、下咽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e、未特指的下咽恶性肿瘤15、唇、口腔和咽其他和部位不明的恶性肿瘤a、未特指的咽恶性肿瘤b、瓦尔代尔扁桃体环恶性肿瘤c、唇、口腔和咽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二、消化器官恶性肿瘤(1-12)1、食管恶性肿瘤a、颈部食管恶性肿瘤b、胸部食管恶性肿瘤c、腹部食管恶性肿瘤d、食管上三分之一的恶性肿瘤e、食管中三分之一的恶性肿瘤f、食管下三分之一的恶性肿瘤g、食管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h、未特指的食管恶性肿瘤2、胃恶性肿瘤a、贲门恶性肿瘤b、胃底恶性肿瘤c、胃体恶性肿瘤d、幽门窦恶性肿瘤e、幽门恶性肿瘤f、未特指的胃小弯恶性肿瘤g、未特指的胃大弯恶性肿瘤h、未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i、未特指的胃恶性肿瘤3、小肠恶性肿瘤a、十二指肠恶性肿瘤b、空肠恶性肿瘤c、回肠恶性肿瘤d、麦克尔憩室恶性肿瘤e、小肠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f、未特指的小肠恶性肿瘤4、结肠恶性肿瘤a、盲肠恶性肿瘤b、阑尾恶性肿瘤c、升结肠恶性肿瘤d、结肠肝曲恶性肿瘤e、横结肠恶性肿瘤f、结肠脾曲恶性肿瘤g、降结肠恶性肿瘤 h、乙状结肠恶性肿瘤i、结肠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 j、未特指的结肠恶性肿瘤5、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恶性肿瘤6、直肠恶性肿瘤7、直肠和肛管的恶性肿瘤a、肛管恶性肿瘤b、泄殖腔肛源区恶性肿瘤c、直肠、肛门和肛管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8、肝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a、肝细胞癌b、肝内胆管癌c、肝母细胞瘤d、肝血管肉瘤e、肝的其他肉瘤f、其他特指的肝恶性肿瘤g、未特指的肝恶性肿瘤9、胆囊恶性肿瘤10、胆道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a、肝外胆管恶性肿瘤b、法特壶腹恶性肿瘤c、胆道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d、未特指的胆道恶性肿瘤11、胰恶性肿瘤a、胰头恶性肿瘤b、胰体恶性肿瘤c、胰尾恶性肿瘤d、胰管恶性肿瘤e、胰腺内分泌的恶性肿瘤f、胰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g、胰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 h、未特指的胰恶性肿瘤12、消化器官其他和不明确的恶性肿瘤a、肠道部位未特指的恶性肿瘤b、脾恶性肿瘤c、消化系统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d、消化系统部位不明确的恶性肿瘤三、呼吸和胸腔内器官恶性肿瘤(1-8)1、鼻腔和中耳恶性肿瘤a、鼻腔恶性肿瘤b、中耳恶性肿瘤2、鼻旁窦恶性肿瘤a、上颌窦恶性肿瘤b、筛窦恶性肿瘤c、额窦恶性肿瘤d、蝶窦恶性肿瘤e、鼻旁窦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f、未特指的鼻旁窦恶性肿瘤3、喉恶性肿瘤a、声门恶性肿瘤b、声门上恶性肿瘤c、声门下恶性肿瘤d、喉软骨恶性肿瘤e、喉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f、未特指的喉恶性肿瘤4、气管恶性肿瘤5、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a、主支气管恶性肿瘤b、上叶,支气管或肺的恶性肿瘤c、中叶,支气管或肺的恶性肿瘤d、下叶,支气管或肺的恶性肿瘤e、支气管和肺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f、未特指的支气管或肺恶性肿瘤6、胸腺恶性肿瘤7、心脏、纵膈和胸膜恶性肿瘤a、心脏恶性肿瘤b、前纵膈恶性肿瘤c、后纵膈恶性肿瘤d、部位未特指的纵膈恶性肿瘤e、胸膜恶性肿瘤f、心脏、纵膈和胸膜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8、呼吸系统和胸腔内器官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a、上呼吸道部位未特指的恶性肿瘤b、呼吸和胸腔内器官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c、呼吸系统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四、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1-2)1、四肢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a、上肢长骨和肩胛骨恶性肿瘤b、上肢短骨恶性肿瘤c、下肢长骨恶性肿瘤d、下肢短骨恶性肿瘤e、四肢骨和关节软骨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f、未特指的四肢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2、骨和关节软骨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a、颅骨和面骨恶性肿瘤b、下颌骨恶性肿瘤c、脊柱恶性肿瘤d、肋骨、胸骨和锁骨恶性肿瘤e、盆骨、骶骨和尾骨恶性肿瘤f、骨和关节软骨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g、未特指的骨和关节软骨恶性肿瘤五、皮肤黑色素瘤和其他恶性肿瘤(1-2)1、皮肤恶性黑色素瘤a、唇恶性黑色素瘤b、眼睑恶性黑色素瘤c、耳和外耳道恶性黑色素瘤d、面部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黑色素瘤e、头皮和颈部恶性黑色素瘤f、躯干恶性黑色素瘤g、上肢恶性黑色素瘤h、下肢恶性黑色素瘤i、皮肤交搭跨越的恶性黑色素瘤j、未特指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2、皮肤其他恶性肿瘤a、唇皮肤恶性肿瘤b、眼睑皮肤恶性肿瘤c、耳和外耳道皮肤恶性肿瘤d、面部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皮肤恶性肿瘤e、头皮和颈部皮肤恶性肿瘤f、躯干皮肤恶性肿瘤g、上肢皮肤恶性肿瘤h、下肢皮肤恶性肿瘤i、皮肤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六、间皮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1-5)1、间皮瘤a、胸膜间皮瘤b、腹膜间皮瘤c、心包间皮瘤d、其他部位的间皮瘤e、未特指的间皮瘤2、卡波西肉瘤a、皮肤卡波西肉瘤b、软组织卡波西肉瘤c、腭卡波西肉瘤d、淋巴结卡波西肉瘤e、其他部位的卡波西肉瘤f、多器官的卡波西肉瘤g、未特指的卡波西肉瘤3、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恶性肿瘤a、头、面和颈部周围神经恶性肿瘤b、上肢周围神经恶性肿瘤c、下肢周围神经恶性肿瘤d、胸部周围神经恶性肿瘤e、腹部周围神经恶性肿瘤f、盆腔周围神经恶性肿瘤g、未特指的躯干周围神经恶性肿瘤h、周围神经核自主神经系统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i、未特指的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恶性肿瘤4、腹膜后腔和腹膜恶性肿瘤a、腹膜后腔恶性肿瘤b、腹膜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c、未特指的腹膜恶性肿瘤d、腹膜后腔和腹膜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5、其他结缔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a、头、面和颈部结缔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b、上肢结缔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c、下肢结缔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d、胸部结缔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e、腹部结缔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f、盆腔结缔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g、躯干未特指结缔组织和软组织的恶性肿瘤h、结缔组织和软组织交搭跨越恶性肿瘤i、未特指的结缔组织和软组织恶性肿瘤七、乳房恶性肿瘤(1)1、乳房恶性肿瘤a、乳头和乳晕恶性肿瘤b、乳房中央部恶性肿瘤c、乳房上内象限恶性肿瘤d、乳房下内象限恶性肿瘤e、乳房上外象限恶性肿瘤f、乳房下外象限恶性肿瘤g、乳房腋尾部恶性肿瘤h、乳房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i、未特指的乳房恶性肿瘤八、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1-7)1、外阴恶性肿瘤a、大阴唇恶性肿瘤b、小阴唇恶性肿瘤c、阴蒂恶性肿瘤d、外阴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e、未特指的外阴恶性肿瘤2、阴道恶性肿瘤3、宫颈恶性肿瘤a、宫颈内膜恶性肿瘤b、外宫颈恶性肿瘤c、宫颈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d、未特指的宫颈恶性肿瘤4、子宫体恶性肿瘤a、子宫峡部恶性肿瘤b、子宫内膜恶性肿瘤c、子宫肌层恶性肿瘤d、子宫底部恶性肿瘤e、子宫体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f、未特指的子宫体恶性肿瘤5、子宫部位未特指的恶性肿瘤6、卵巢恶性肿瘤7、女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a、输卵管恶性肿瘤b、阔韧带恶性肿瘤c、圆韧带恶性肿瘤d、子宫旁组织恶性肿瘤e、未特指的子宫附件恶性肿瘤f、其他特指的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g、女性生殖器官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h、未特指的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九、男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1-4)1、阴茎恶性肿瘤a、包皮恶性肿瘤b、阴茎头恶性肿瘤c、阴茎体恶性肿瘤d、阴茎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e、未特指的阴茎恶性肿瘤2、前列腺恶性肿瘤3、睾丸恶性肿瘤a、睾丸未降部的恶性肿瘤b、睾丸下降部的恶性肿瘤c、未特指的睾丸恶性肿瘤4、男性生殖器官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a、附睾恶性肿瘤b、精索恶性肿瘤c、阴囊恶性肿瘤d、其他特指的男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e、男性生殖器官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f、未特指的男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十、泌尿道恶性肿瘤(1-4)1、肾恶性肿瘤2、肾盂恶性肿瘤3、输尿管恶性肿瘤4、膀胱恶性肿瘤a、膀胱三角区恶性肿瘤b、膀胱顶恶性肿瘤c、膀胱侧壁恶性肿瘤d、膀胱前壁恶性肿瘤e、膀胱后壁恶性肿瘤f、膀胱经恶性肿瘤g、输尿管口恶性肿瘤h、脐尿管恶性肿瘤i、膀胱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j、未特指的膀胱恶性肿瘤十一、眼、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1-4)1、眼和附器恶性肿瘤a、结合膜恶性肿瘤b、角膜恶性肿瘤c、视网膜恶性肿瘤d、脉络膜恶性肿瘤e、睫状体恶性肿瘤f、泪腺和泪管恶性肿瘤g、眶恶性肿瘤h、眼和附器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i、未特指的眼恶性肿瘤2、脑脊膜恶性肿瘤a、脑膜恶性肿瘤b、脊(髓)膜恶性肿瘤c、未特指的脑脊膜恶性肿瘤3、脑恶性肿瘤a、大脑(除外脑叶和脑室)恶性肿瘤b、额叶恶性肿瘤c、颞叶恶性肿瘤d、顶叶恶性肿瘤e、枕叶恶性肿瘤f、脑室恶性肿瘤g、小脑恶性肿瘤h、脑干恶性肿瘤i、脑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j、未特指的脑恶性肿瘤4、脊髓、脑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a、脊髓恶性肿瘤b、马尾恶性肿瘤c、嗅神经恶性肿瘤d、视神经恶性肿瘤e、听神经恶性肿瘤f、脑神经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g、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它部位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h、未特指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十二、甲状腺和其他内分泌腺恶性肿瘤(1-3)1、甲状腺恶性肿瘤2、肾上腺恶性肿瘤a、肾上腺皮质恶性肿瘤b、肾上腺髓质恶性肿瘤c、未特指的肾上腺恶性肿瘤3、其他内分泌腺和有关结构的恶性肿瘤a、甲状旁腺恶性肿瘤b、垂体恶性肿瘤c、颅咽管恶性肿瘤d、松果体恶性肿瘤e、颈动脉体恶性肿瘤f、主动脉体和其他节旁体恶性肿瘤g、累及多个腺体未特指的恶性肿瘤h、未特指的内分泌腺恶性肿瘤十三、不明确、继发和未特指部位的恶性肿瘤(1-5)1、其他和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a、头、面和颈部恶性肿瘤b、胸部恶性肿瘤c、腹部恶性肿瘤d、盆腔恶性肿瘤e、上肢恶性肿瘤f、下肢恶性肿瘤g、其他不明确部位的恶性肿瘤h、其他和不明确部位交搭跨越恶性肿瘤的损害2、淋巴结继发性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a、头、面和颈部淋巴结继发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b、胸腔内淋巴结继发性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c、腹腔内淋巴结继发性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d、腋下和上肢淋巴结继发性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e、腹股沟和下肢淋巴结继发性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f、盆腔内淋巴结继发性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g、多个部位淋巴结继发性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h、未特指的淋巴结恶性肿瘤3、呼吸和消化器官的继发性恶性肿瘤a、肺部继发性恶性肿瘤b、纵膈继发性恶性肿瘤c、胸膜继发性恶性肿瘤d、其他和未特指的呼吸器官继发性恶性肿瘤e、小肠继发性恶性肿瘤f、大肠和直肠继发性恶性肿瘤g、腹膜后和腹膜继发性恶性肿瘤h、肝部继发性恶性肿瘤i、其他和未特指的消化器官继发性恶性肿瘤4、其他部位的继发性恶性肿瘤a、肾和肾盂继发性恶性肿瘤b、未特指的膀胱和其他及泌尿器官继发性恶性肿瘤c、皮肤继发性恶性肿瘤d、脑和脑膜继发性恶性肿瘤e、其他和未特指部位的神经系统继发性恶性肿瘤f、骨和骨髓继发性恶性肿瘤g、卵巢继发性恶性肿瘤h、肾上腺继发性恶性肿瘤i、其他特指部位的继发性恶性肿瘤5、部位未特指的恶性肿瘤十四、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的恶性肿瘤(1-13)1、霍奇金病a、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病b、结节性硬化型霍奇金病c、混合细胞型霍奇金病d、淋巴细胞减少型霍奇金病e、其他类型的霍奇金病f、未特指的霍奇金病2、滤泡性(结节性)非霍奇金淋巴瘤a、小分裂细胞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b、小分裂细胞和大细胞混合型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大细胞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其他类型的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e、未特指的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a、小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小分裂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小细胞和大细胞混合型非霍奇金淋巴瘤d、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e、免疫母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f、原淋巴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g、未分化非霍奇金淋巴瘤h、伯基特瘤i、其他类型的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j、未特指的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4、周围和皮的T细胞淋巴瘤a、蕈样肉芽肿病b、塞扎里病c、T-区性淋巴瘤d、淋巴上皮样淋巴瘤e、周围T细胞淋巴瘤f、其他和未特指的T细胞淋巴瘤5、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其他和未特指类型a、淋巴肉瘤b、未特指的B-细胞淋巴瘤c、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其他特指类型d、未特指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6、恶性免疫增生性疾病a、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b、a重链病c、r重链病d、免疫增生性小肠病e、其他恶性免疫增生性疾病f、未特指的恶性免疫增生性疾病7、多发性骨髓瘤和恶性浆细胞肿瘤a、多发性骨髓瘤b、浆细胞白血病c、(髓外的)浆细胞瘤8、淋巴样白血病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幼淋巴细胞白血病e、多毛细胞白血病f、成人T-细胞白血病g、其他淋巴样白血病h、未特指的淋巴样白血病9、髓样白血病a、急性髓样白血病b、慢性髓样白血病c、亚急性髓样白血病d、髓样肉瘤e、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f、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g、其他髓样白血病h、未特指的髓样白血病10、单核细胞白血病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b、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亚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其他单核细胞白血病e、未特指的单核细胞白血病11、特指细胞类型的其他白血病a、急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红白血病b、慢性红细胞增多症c、急性原巨核细胞白血病d、肥大细胞白血病e、急性全骨髓增殖症f、急性骨髓纤维化g、其他特指的白血病12、未特指细胞类型的白血病a、未特指细胞类型的急性白血病b、未特指细胞类型的慢性白血病c、未特指细胞类型的亚急性白血病d、未特指细胞类型的其他白血病e、未特指的白血病13、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其他和未特指的恶性肿瘤a、莱特雷尔-西韦病b、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c、恶性肥大细胞瘤d、真性组织细胞淋巴瘤e、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其他特指的恶性肿瘤f、淋巴、造血和有关组织未特指的恶性肿瘤十五、独立(原发)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1)1、独立(原发)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十六、脑脊膜、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良性肿瘤1、脑脊膜良性肿瘤a、脑膜良性肿瘤b、脊(髓)膜良性肿瘤c、未特指的脑脊膜良性肿瘤2、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良性肿瘤a、脑幕上的良性肿瘤b、脑幕下的良性肿瘤c、脑未特指的良性肿瘤d、脑神经良性肿瘤e、脊髓良性肿瘤f、其他特指部位的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g、未特指的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

肿瘤登记报告实施方案

肿瘤登记报告实施方案

肿瘤登记报告实施方案肿瘤登记是指对全国范围内的肿瘤患者进行登记和统计,以便及时了解肿瘤发病情况、疾病谱、地域分布、发病趋势等,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为了规范和完善肿瘤登记工作,制定肿瘤登记报告实施方案,对肿瘤登记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操作,提高肿瘤登记的质量和效益,推动肿瘤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肿瘤登记报告的目的。

肿瘤登记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肿瘤的发病情况和特点,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推动肿瘤防治工作的开展和深入。

通过对肿瘤患者的登记和统计,及时了解肿瘤的发病趋势、疾病谱、地域分布等情况,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肿瘤登记报告的内容。

1. 肿瘤登记的对象,对全国范围内的肿瘤患者进行登记和统计,包括各类肿瘤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情况、治疗方案、预后情况等。

2. 肿瘤登记的方法,采用统一的登记表格和数据库系统,对肿瘤患者进行登记和统计,确保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肿瘤登记的流程,建立健全的肿瘤登记流程,包括信息采集、数据录入、质量控制、报告生成等环节,确保肿瘤登记工作的规范和高效进行。

4. 肿瘤登记报告的分析,对肿瘤登记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了解肿瘤的发病趋势、疾病谱、地域分布等情况,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5. 肿瘤登记报告的应用,将肿瘤登记报告的结果及时向相关部门和机构通报,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推动肿瘤防治工作的开展和深入。

三、肿瘤登记报告的实施要求。

1.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肿瘤登记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肿瘤登记工作的开展和深入。

2. 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的肿瘤登记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肿瘤登记工作的规范和高效进行。

3. 加强技术支持,加强对肿瘤登记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登记和统计能力,确保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提高信息质量,加强对肿瘤登记信息的质量控制,确保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肿瘤登记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肿瘤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中国肿瘤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中国肿瘤登记项目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的中国是世界上肿瘤患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肿瘤对公众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准确了解和掌握肿瘤发病情况,及时采取预防和救治措施,中国肿瘤登记项目的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本实施方案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肿瘤登记系统,通过对全国范围内肿瘤病例的登记与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为制定针对性的肿瘤防控策略和保障患者的优质医疗服务提供重要依据。

二、实施范围和主体1. 实施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医疗机构,涵盖门诊、住院及其他医疗服务点。

2. 实施主体:肿瘤登记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统筹和监管,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和相关专业人员协同参与。

三、数据采集和登记流程1. 建立肿瘤病例登记系统: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定的国家肿瘤病例登记系统为基础,各级医疗机构需配备相应的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确保病例数据的快速、准确录入。

2. 数据采集和录入:医疗机构应按照标准流程和规范,通过电子病历等方式采集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数据和治疗方案等相关资料,并及时录入系统。

3. 数据传输和共享:各级医疗机构应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共享,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的机密性。

同时,要积极与国家、省、市级肿瘤登记中心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流,确保肿瘤病例信息的全面、准确。

四、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1. 质量控制: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对肿瘤登记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质控人员需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质量评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定期组织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肿瘤登记工作进行质量评估。

评估结果将作为考核医疗机构绩效的重要依据,对优秀机构给予奖励,对不达标机构进行整改。

五、数据管理和分析利用1. 数据管理:各级肿瘤登记中心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制定数据存储、备份和维护等相关规定,确保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安全可靠。

2. 数据分析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对肿瘤登记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发布年度肿瘤统计报告,并将相关数据提供给研究机构和学术界,支持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

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肿瘤登记工作计划

肿瘤登记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1. 建立一个全面、准确的肿瘤病例登记系统。

2. 提高肿瘤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3. 为肿瘤研究、预防、治疗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二、工作范围1. 覆盖所有类型的肿瘤病例。

2. 包括新发病例和复发病例。

3. 涵盖所有年龄段和性别的患者。

三、工作内容1. 病例收集- 建立病例收集网络,包括医院、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制定病例收集标准和流程。

2. 数据录入- 培训数据录入人员,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隐私保护。

- 使用电子健康记录系统进行数据录入。

3. 数据管理- 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查询。

- 定期进行数据质量审核。

4. 数据分析- 定期进行肿瘤病例数据分析,包括发病率、死亡率、生存率等。

-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预防和治疗建议。

5. 报告发布- 定期发布肿瘤登记报告,包括年度报告和特别报告。

- 向公众和专业人士提供报告。

四、工作步骤1. 准备阶段-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 确定参与机构和人员。

2. 实施阶段- 开始病例收集和数据录入。

- 建立数据管理系统。

3. 评估阶段- 定期评估工作进展和数据质量。

-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工作计划。

4. 报告阶段- 完成数据分析并准备报告。

- 发布报告并进行宣传。

五、质量控制1. 数据质量- 确保所有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定期进行数据质量审核。

2. 隐私保护-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患者隐私。

- 对数据录入人员进行隐私保护培训。

六、资源需求1. 人员- 需要数据录入人员、数据管理人员、分析师和报告撰写人员。

2. 设备- 需要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设备。

3. 资金- 需要资金支持人员培训、设备购买和日常运营。

七、风险评估1. 数据安全风险- 评估数据泄露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2. 人员流失风险- 制定人员培训和激励计划,减少人员流失。

八、时间表1. 第一季度- 完成工作计划制定和人员培训。

2. 第二季度- 开始病例收集和数据录入。

2024年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计划1

2024年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计划1

2024年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计划2024年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计划应该围绕提高肿瘤病例的收集、整理、分析和随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展开。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1.提高肿瘤新发确诊及死亡病例的收集、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确保无漏报及错报。

2.完善肿瘤登记册的保存和数据的备份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3.加强与医院、公安、计生、民政、新农合等管理部门的协作,定期核对数据,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加强肿瘤病人的随访工作,提高随访率,了解病人的治疗情况和生存状况。

二、工作内容1.病例收集与上报o建立健全肿瘤病例收集网络,确保各级医疗机构及时上报肿瘤新发确诊及死亡病例。

o定期对上报的病例进行核查,发现漏报和错报及时组织进行入户调查,并按照程序进行补报和订正。

o认真填写肿瘤卡片,确保卡片完整率大于98%。

2.数据管理与分析o做好肿瘤登记册的保存和数据的备份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o定期与公安、计生、民政、新农合等管理部门的出生、死亡及人口资料核对,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o对收集到的肿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肿瘤的发病、患病、诊断、生存与死亡情况,分析人群肿瘤地域及时间分布。

3.随访工作o建立健全肿瘤病人随访制度,明确随访人员、随访方式和随访时间。

o加强对随访人员的培训,提高随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o定期对随访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随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工作要求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责任,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与沟通,形成工作合力。

4.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四、时间安排根据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时间安排表,明确各项工作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责任人,确保工作的有序推进。

总之,2024年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计划应该以提高肿瘤病例的收集、整理、分析和随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核心目标,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工作流程、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与沟通,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关区肿瘤登记工作实施方案根据省卫生厅制定《甘肃省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为做好肿瘤登记工作特制定城关区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请遵照执行。

一、甘肃省癌症发病不断上升。

据上世纪七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两次全国进行的大规模全死因调查数据显示,我省癌症发病率上升趋势居全国首位,其死亡率为138.51/10万,比全国恶性肿瘤死亡126.52/10万高出11.99/10万。

癌症已成为城乡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并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二、城关区肿瘤防治专业机构建设情况。

建立了肿瘤防治管理机构,主要从事医疗、科研、肿瘤防治及信息化管理。

辖区省、市、区及民营医院建立了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开展了肿瘤诊治报告工作。

区疾控中心成立了慢病科将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列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宣传教育等方面作了一些工作。

三、原则
(一)政府领导全社会参与
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开创我区癌症预防与控制的新局面。

(二)坚持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和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
癌症防治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使癌症防治工作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要求。

(三)癌症防治与其他重大疾病防治相结合
癌症防治是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应从公共卫生角度认识及推动癌症防治工作,将癌症防治与其他重大疾病的防治相结合,纳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干预之中,提高疾病防治的综合效益。

因地制宜地开展癌症预防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工作。

四、目标
(一)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报告管理制度,成立肿瘤登记报告领导小组,由一名业务院长分管并协调单位内的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指定有关科室负责执行、负责科室要安排专人具体管理肿瘤病例登记报告工作。

(二)加强各级医疗单位癌症登记报告知识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癌症登记报告工作的认识,更新观念,树立肿瘤登记报告制度的思想。

(三)兰州市城乡(不包括榆中、皋兰、永登三县)常住人口经各医院临床或病理检查等确诊的肿瘤病例和因肿瘤疾病死亡的病例均要登记报告。

五、工作内容
(一)填报病种
包括全部恶性肿瘤(含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包括各种白血病。

(二)区疾控中心负责督促医疗机构的收卡工作,并于每季度末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肿瘤发病、死亡报卡情况写出汇总情况报告送市疾控中心,并对医疗单位报告质量进行定期监督、检查,避免漏报。

(三)各级医疗机构应负责承担肿瘤登记报告工作。

(四)各乡卫生院应确定一名肿瘤防治医生,负责肿瘤发病与死亡卡的报告工作。

(五)各级医疗机构肿瘤报告的主管部门,应逐张检查卡片的填写质量,不合格者应立即退回补填,合格者登记于“医疗机构肿瘤报告登记册”上。

若发现有病例漏报应及时补报;若发现原诊断有更改时应做更正报告;若同一患者先后患两种原位恶性肿瘤,应分别填卡报告,并于每月25日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六、考核与评比
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是国家公共卫生工作的一部分,辖区各医疗机构负责恶性肿瘤登记报告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树立法制观念,不得虚报、漏报、抗报、伪造和篡改。

区卫生行政部门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实施,并督促检查肿瘤登记报告情况,对于登记报告好的单位和个人应予奖励;对于违反本办法者,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

城关区疾控中心
200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