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临床免疫学检验仪器与技术

合集下载

第11章 检验仪器,北方学院1 流式细胞技术和流式细胞仪习题

第11章 检验仪器,北方学院1 流式细胞技术和流式细胞仪习题

二、选择题【A型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流式细胞仪中的鞘液和样品流在喷嘴附近组成一个圆形流束,自喷嘴的圆形孔喷出,与水平方向的激光束垂直相交,相交点称为()A.敏感区B.测量区C.激光区D.计算区E.观察区2.流式细胞仪使用的染色细胞受激光照射后发出荧光,同时产生()A.电离辐射B.光散射C.电磁辐射D.光反射E.光电子3.流式细胞仪中的光电倍增管接收()A.散射光B.荧光C.激光D.射线E.反光4.流式细胞仪中的光电二级管接收()A.散射光B.荧光C.激光D.射线E.反光5.通过测量区的液柱断裂成一连串均匀液滴的原因是在()A.在流动室上加上了频率为30kHz的信号B.在测量区上加上了频率为30kHz的信号C.在压电晶体上加上了频率为30kHz的信号D.在光电倍增管上加上了频率为30kHz的信号E.在光电二级管上加上了频率为30kHz的信号6.将悬浮分散的单细胞悬液,经特异荧光染料染色后,放人样品管,悬浮在样品管中的单细胞悬液形成样品流垂直进入流式细胞仪的流动室,动力来自于()A.激光B.压电晶体C.气体压力D.荧光E.散射光7.流动室轴心至外壁的鞘液向下流动,形成包绕细胞悬液的是()A.鞘液流B.细胞流C.散射光D.荧光E.测量区8.各类细胞的特性信息在测量区被测定的时间为()A.在细胞形成液滴以前B.在细胞形成液滴以后C.在细胞形成液滴过程中D.在细胞形成液滴前后E.在细胞形成液滴一小时9.样品流在鞘流的环包下形成流体动力学聚焦,使样品流不会脱离液流的轴线方向,并且保证每个细胞通过()A.荧光照射区B.散射光照射区C.激光照射区D.X光照射区E.太阳光照射区10.前向角散射可以检测()A.细胞膜厚薄B.被测细胞的大小C.细胞质多少D.核膜的折射率E.DNA含量11.在对细胞膜表面抗原的荧光检测时通常使用()A.线性放大器B.指数放大器C.对数放大器D.整数放大器E.函数放大器12.一般对DNA倍体测量时采用()A.荧光信号的面积B.散射光信号的面积C.前向角散射信号面积和宽度D.散射光信号的宽度E.荧光信号的宽度13.荧光信号的宽度常用来区分()A.淋巴细胞B.红细胞C.白细胞D.双联体细胞E.单倍体细胞14.光谱重叠校正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用()A.放大电路B.荧光电路C.散射光电路D.衰减电路E.双激光立体光路15.若每秒钟产生4万个水滴,每秒钟流出的细胞是1000个,则平均每40个水滴中有()A.三个水滴是有细胞的B.二个水滴是有细胞的C.四个水滴是有细胞的D.一个水滴是有细胞的E.五个水滴是有细胞的16.流式细胞术对HIV感染者或AIDS发病者进行区别是通过()A.测DNA凋亡峰B.胞质抗原含量测定C.动态监测T细胞亚群D.测凋亡调节蛋白E.DNA倍体含量测定17.下落的水滴通过一对平行板电极形成的静电场时,带正电荷的水滴向()A.带负电的电极板偏转B.带正电的电极板偏转C.不偏转D.前向角偏转E.侧向角偏转18.什么是鉴别良、恶性肿瘤的特异指标为()A.非特异性酯酶含量测定B.胞质抗原含量测定C.DNA含量测定D.过氧化物酶含量测定E.DNA倍体含量测定19.衡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微弱荧光信号的重要指标是()A.灵敏度的高低B.荧光强度C.散射光大小D.精密度大小E.准确度的高低20.分辨率是衡量仪器测量精度的指标,通常用()A.误差值表示B.标准差值表示C.灵敏度值表示D.变异系数值表示E.精密度值表示21.与前向角散射密切相关的是()A.细胞直径B.细胞直径的平方C.细胞核的形状D.血小板数量E.病毒性质22.流式细胞仪测定的标本,不论是外周血细胞,还是培养细胞,首先要保证是()A.单倍体细胞悬液B.双倍体细胞悬液C.红细胞悬液D.白细胞悬液E.单细胞悬液23.光路与流路校正的主要目是确保()A.激光光路稳定B.样品流稳定C.激光光路与样品流处于正交状态D.荧光光光路与样品流处于正交状态E.散射光光路与样品流处于正交状态24.为保证样品检测时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PMT校准采用()A.样品B.质控品C.鞘液D.生理盐水E.缓冲液25.为保证仪器在计数时的准确性,流式细胞仪应建立绝对计数()A.样品B.细胞C.鞘液D.细菌E.标准品26.样品和鞘液管道应用漂白粉液清洗的间隔时间为()A.每月B.每天C.每季度D.每周E.每年27.FCM显示激光器开启错误,引起故障的可能原因是()A.激光器关闭B.激光器门打开C.流式细胞仪连接错误D.清洗液少了E.数据太大,难以处理28.FCM显示清洗液高度警示,引起故障的可能原因是()A.激光器关闭B.激光器门打开C.流式细胞仪连接错误D.清洗液少了E.清洗液传感器失灵29.FCM显示数据处理速率错误,引起故障的可能原因是()A.数据太大,难以处理B.激光器门打开C.流式细胞仪连接错误D.清洗液少了E.清洗液传感器失灵二、选择题【A型题】1.B 2.B 3.B 4.A 5.C 6.C 7.A 8.A 9.C 10.B 11.C 12.A 13.D 14.E15.D 16.C 17.A 18.E 19.A 20.D 21.B 22.E 23.C 24.B 25.E 26.D 27.B 28.E29.A【X型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课件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课件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欢迎来到本课程的PPT课件。在这里,我们将深入探讨免疫系统的不同方面, 包括免疫学检验方法,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不同类型的免疫反应。让 我们开始!
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主要用于保护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肿瘤细胞等外来抗原的攻击。本节 课程将介绍免疫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以及其作用。
MHC分子与免疫识别
MHC分子是一种高度多态性的分子,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识别外来抗原的重要手段。在本 节课程中,我们将讨论MHC分子的不同类型以及它们在免疫识别中的作用。
MHC-I分子
主要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帮助细胞展示其表面上的所有蛋白质。
MHC-II分子
主要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帮助B细胞等免疫细胞识别抗原。
总结
感谢您对免疫学与检验的关注。通过这一课程,您将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不同方面,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 疫、免疫学检验等。我们希望这些知识对您的未来研究和工作有所帮助。
创新研究
免疫学研究的未来非常光明。我们不断寻找新的治 疗方法和疫苗,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免疫挑战。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最好方法之一。我们应该积 极接种疫苗,以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免受感染和 疾病的侵害。
这种病毒可以导致人体免疫系统不断受到攻击,致 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不能有效地对抗其他病原 微生物。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
这种罕见的疾病涉及有关免疫紊乱和缺陷,导致机 体无法抵御常规的感染疾病。

免疫衰弱与异常
机体的免疫功能依赖于多种细胞和分子的联合作用。在本节课程中,我们将讨论一些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的因素, 如衰老、疲劳和压力等。 免疫紊乱 免疫紊乱可能导致机体的健康和抵抗力下降,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对免疫系统提高警惕。 压力的影响 长期的压力可能导致机体分泌激素、抑郁以及免疫调节不良等现象。

(完整版)临床检验仪器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完整版)临床检验仪器学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概论1.临床检验仪器常用性能指标(可能考问答题)1灵敏度 2 误差3噪声4最小检测量5精确度6可靠性7重复性8分辨率9测量范围和示值范围10线性范围11响应时间12 频率影响范围1 灵敏度:检验仪器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与输入量变化之比。

2 误差:当对某物理量进行检测时,所测得的数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3 噪音:检测仪器在没有加入被检物品时,仪器输出信号的波动或变化范围。

4 最小检出量:检验仪器能确切的反应最小物质含量。

5 精确度:检测值偏离真值的程度。

6 可靠性:仪器在规定时期内及在保持运行不超限的情况下执行其功能的能力,反应仪器是否耐用的一项指标。

第二章离心机1.离心技术:应用离心沉降进行物质的分析和分离的技术2. 离心机的工作原理:利用离心转子高速旋转产生的强大离心力,迫使液体中的微粒克服扩散,加快沉降速度,把样品中具有不同沉降系数和浮力密度的物质分离。

颗粒的沉降速度取决于离心机的转数、颗粒的质量、大小和密度。

3. 离心力:由于物体旋转而产生的力,物体作圆周运动所产生的向心力的反作用力。

4. 相对离心力:通常颗粒在离心过程中的离心力是相对于颗粒本身所受的重力而言,因此把这种离心力叫做相对离心力。

5. 离心机的分类:按转数分为:低速、高速、超高速。

6. 离心机的最大容量:离心机一次可分离样品的最大体积,m ×n,一次可容纳最多离心管×一个离心管容纳样品最大体积。

7. 沉降系数:颗粒在单位离心力场作用下的沉降速度,其单位为秒。

8. 离心机的基本结构低速离心机的结构较简单,由电动机,离心转盘(转头)、调速器、定时器、离心套管与底座等主要部件构成。

其最大转速在10000r/min以内,相对离心力在15000xg以内。

高速(冷冻)离心机最大转速为20000~25000r/min超速(冷冻)离心机最大转速可达50000~80000r/min9. 差速离心法:差速离心法又称分步离心法,根据分离物的沉降速度不同,采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和时间分步离心的方法。

临床检验仪器第十一章临床免疫检验仪器习题

临床检验仪器第十一章临床免疫检验仪器习题

临床检验仪器第十一章临床免疫检验仪器习题第十一章临床免疫检验仪器一、名词解释1.酶免疫分析技术:利用酶的高效催化和放大作用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标记免疫技术。

2.均相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过程中抗原抗体反应后,无需分离结合和游离的酶标记物,直接根据反应前后酶活性的改变进行待检物质测定的分析方法。

3.非均相酶免疫分析法:在酶免疫测定中,抗原抗体反应达到平衡后,需分离游离的和与抗原(或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的酶标记物,然后对经酶催化的底物显色程度进行测定,再推算出样品中待测抗原(或抗体)含量的分析方法。

4.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利用化学发光现象,根据物质发光的不同特征,即辐射光波长、发光的光子数,与产生辐射的物质分子的结构常数、构型、数量等密切相关,通过受激分子发射的光谱、发光衰减常数、发光方向等来判断分子的属性及发光强度进而判断物质的量的免疫分析技术。

5.免疫浊度检测:将液相内的沉淀试验与现代光学仪器和自动分析技术相结合的一项分析技术。

6.放射免疫分析技术:以放射性核素为标记物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7.非均相荧光免疫测定法:抗原抗体反应后,先把Ab*Ag 与Ab*分离,然后测定Ab*Ag 或A b*中的标记物的量,从而推算出标本中的A g 量的方法。

8.均相荧光免疫测定法:抗原抗体反应后,Ab*Ag 中的标记物失去荧光特性,不需进行A b*Ag 与A b*的分离直接测定游离的A b*量,从而推算出标本中的A g 量的方法。

9.闪烁体:是将核辐射能激发分子转化成可探测闪光的荧光物质。

常用的有有机闪烁体、无机闪烁体和特殊闪烁体等。

10.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是用镧系稀土元素及其螯合物(如 Eu3+螯合物) 作为示踪物标记抗原、抗体、核酸探针等物质,检测标本中的相应抗原或抗体的荧光免疫测定技术。

11.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在检测化学反应中,某些化学基团被氧化后形成激发态,并在返回基态的同时发射一定波长的光子。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大纲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大纲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考试大纲《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小标题:黑体/小四,正文内容:宋体/小四)课程名称(中文)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课程名称(英文)ClinicalImmunologytechnology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学分 6 总学时126 理论学时74 实践学时52 适用对象14检验本科(专业、年级等)考核方式(闭卷笔试√、开卷笔试、笔试结合实践考核等,并标明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比)先修课程免疫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二、课程简介(小标题:黑体/小四,内容:宋体/小四)临床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免疫学基础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研究临床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和免疫学检验。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完免疫学基础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免疫学技术和免疫性疾病及其检测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免疫学技术为重点。

三、课程目标(小标题:黑体/小四,内容:宋体/小四)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临床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技术以及常见免疫性疾病的检测方法,掌握免疫检测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悉常见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及免疫学检验的临床意义;掌握免疫检验技术的正确选择及应用评价。

四、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小标题:黑体/小四,内容:宋体/小四)(一)知识点1.了解:荧光免疫试验的临床应用;影响荧光免疫试验的主要因素。

2.熟悉:荧光免疫试验的组成要素;各种荧光免疫试验的方法学评价。

3.掌握:各种荧光免疫试验的原理及特点。

(二)考试要求1.荧光免疫试验的概念、发射和激发光谱、荧光素的要求。

2.间接荧光免疫试验的工作原理、流式荧光免疫试验的基本原理。

3.Stokes位移。

第九章酶免疫试验(一)知识点1.了解:酶免疫试验的发展、临床应用。

2.熟悉:酶免疫试验的组成、分类及主要影响因素。

3.掌握:ELISA的原理、步骤及方法类型;酶联免疫斑点试验的原理;发光酶免疫试验的分类及原理。

临床免疫学》本科课件免疫学检测技术

临床免疫学》本科课件免疫学检测技术

46
h
46
胶体金结合物
h
47
固相NC膜
h
48
DICA 试剂条




NC



吸 水 垫

h
49
DICA——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NC



吸 水 垫

h
50
试验方法
免疫层析试验以双抗体夹心法为例。
h
51
LATERAL FLOW TEST STRIP OF VEDALAB
30
h
52
(六)免疫印免迹疫技印术迹—试—验Westernblot
33
(二)荧光免疫技术
荧光物质:
荧光物质是一类经激发能发射荧光的 物质。
荧光色素: 能产生明显荧光并可用作 染料的有机化合物
h
34
常用荧光色素
1. 荧光色素:FITC、RB200、PE等
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5
RB200
FITC
h
36
荧光抗体技术类型
1、直接法
荧光素标记抗体
抗原
F
F
h
37
F
2、间接法
抗原
h
24
常用免疫标记技术
放射免疫技术 荧光免疫技术 酶免疫技术 胶体金免疫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技术
h
25
(一)酶免疫技术
基本原理: 酶免疫技术是利用酶标记抗体(抗原) 与相
应抗原(抗体)反应形成抗原-抗体-酶复合 物,酶催化相应的底物显色,根据颜色变 化和显色深浅进行定性和定量。

临床免疫检验仪器

临床免疫检验仪器

临床免疫检验仪器
目录
• 临床免疫检验仪器概述 • 临床免疫检验仪器的分类 • 临床免疫检验仪器的技术原理 • 临床免疫检验仪器的应用与优势 • 临床免疫检验仪器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01 临床免疫检验仪器概述
定义与特点
• 临床免疫检验仪器是指用于检测、分析免疫学指标的医疗设备。 其特点主要包括高灵敏度、高特异性、自动化程度高等。这些 设备能够检测各种免疫学指标,如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 子等,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02 临床免疫检验仪器的分类
按检测原理分类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利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标记物 的浓度,从而确定待测物的浓
度。
酶联免疫分析仪
利用酶催化反应原理,通过检 测酶的浓度来间接检测待测物 的浓度。
荧光免疫分析仪
利用荧光物质标记待测物,通 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强度来测定 待测物的浓度。
放射免疫分析仪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待测物 ,通过检测放射性信号的强度
农药残留检测
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权益。
兽药残留检测
用于检测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防止兽药滥 用和食品安全问题。
临床免疫检验仪器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快、灵 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定量分析 等。
局限性
仪器成本高、操作复杂、需要专 业人员维护和操作、对样品要求 较高等。
集成化与微型化
未来临床免疫检验仪器将更加集成化和微型化,便于携带和使用。
个性化医疗
随着个性化医疗的发展,临床免疫检验仪器将更加针对个体差异进 行定制化检测。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将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免疫检验仪器中,实现 更高效、精准的检测和分析。

《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复习指导教学教材

《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复习指导教学教材

《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复习指导《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复习提纲第六章电泳仪器与技术一、发展历程1809年,俄国科学家列伊斯,发现电泳现象。

1897,Kohlausch导出了带电粒子移动的理论公式。

20世纪初,Hardy发现许多生物胶体粒子的迁移率取决于电解质溶液的pH。

1937年瑞典科学家Tiselius建立了界面电泳技术,证明了血清是由白蛋白、α1、α2、β和γ蛋白组成,获得1948年诺贝尔化学奖。

1950年后,区带电泳从发展到成熟。

1980年以来,毛细管电泳逐渐受到重视。

二、基本原理不同的物质,由于其带电性质、颗粒形状和大小不同,因而在一定的电场中它们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也不同,因此可使它们分离。

1、影响电泳速度的因素1)内在因素从公式V = EQ/6πrη,我们认识到:不同物质颗粒具有不同的电泳速度;粒子的移动速度(泳动速度V)与电场强度(E)和粒子所带电荷量(Q)成正比,而与粒子的半径(r)及溶液的粘度(η)成反比。

2)外界因素A、电场强度B、溶液的pH值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蛋白质电泳:pH8.2-8.8巴比妥或硼酸缓冲液核酸电泳:TAE、TBE、TPEC、溶液的离子强度I溶液的离子强度I↗,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电泳速度↘D、溶液粘度粘度↗电泳速度↘E、吸附作用(介质对样品的滞留作用)吸附作用越强,电泳速度↘三、常用电泳分析方法1、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电泳时经过膜的预处理、加样、电泳、染色、脱色与透明即可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

此电泳的特点是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

因此特别适合于病理情况下微量异常蛋白的检测。

2、琼脂糖凝胶电泳以琼脂糖为支持介质进行的电泳。

具有大量微孔;较高的机械强度;无毒,不需要催化剂;具有热可逆性,低熔点琼脂糖回收样品容易;生物中性,与别的生物材料结合性低;具有高灵敏度放射自显影;胶凝温度34-43℃。

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介质,此凝胶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 临床免疫学检验仪器与技术
施新明
目录
第一节 免疫荧光分析仪器与技术 第二节 散射比浊分析仪器与技术 第三节 酶免疫分析仪器与技术 第四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与技术 第五节 自动化免疫分析仪的染色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2.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是什么? 3.散射比浊仪器的分类和原理是什么? 4.比浊法检测抗原过剩的方法有哪些? 5.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6.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7.吖啶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8.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9.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软件系统等。
1.条形码扫描器 2.样品轨架 3.样品针清洗站 4.清洗站 5.清洗机头 6.载片 托盘 7.试剂架 8.用于初始稀释的稀释板 9.用于系列稀释的稀释板
一、免疫荧光染色仪器与技术
(二)免疫荧光染色相关仪器
1.免疫荧光染色自动操作仪 加样系统由样品针和清洗站、样品轨架和试剂架等构成; 清洗系统包括储液桶、清洗站、清洗机头、废液排除管路
不足,存在抗原过量,需将待测样品进一步稀释复测。 3. 全程动力学空白对照,排除非特异性的干扰,确保检测结果
的可靠性。
五、散射比浊分析仪的性能要求
1.灵敏度 2.精密度 3.准确度 4.携带污染 5.温度准确度与波动度 6.样品和试剂加样准确度与重复性
第三节 酶免疫分析仪器与技术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三、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
(一)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的基本结构
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是具有自动加样本、加试剂,自动控 温温育,自动洗板和自动判读计算等功能的分析系统。
可用于各种酶免疫实验、血库筛查、生化检测、细胞培养、 分子生物学等各个方面。
三、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
(二)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的特点
三、定时散射比浊分析仪的基本结构与性能 (一)基本结构
BNⅡ散射免疫比浊分析仪由分析仪主机、计算机、键盘 、打印机、条形码扫描仪等组成。主要结构包括加样系 统,孵育转盘、光路系统和液路系统等。
三、定时散射比浊分析仪的基本结构与性能
(二)性能特点
以定时散射比浊分析法为原理。 比浊仪检测器与光路呈13°~24°角测量散射光。 使用乳胶颗粒增强技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采用预先反应程序,防止抗原过剩。 非特异性反应的排除 通过测定反应管起始值和空白值之间的差异,排除样本由于
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仪器与技术
(一)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原理
3. 酶放大TRFIA 采用碱性磷酸酶水解5-氟水杨酸磷酸酯,生成5-氟水杨酸,
在碱性条件下5-氟水杨酸可与镧系元素(Tb3+)和乙二胺四 乙酸形成强荧光络合物,在激发光源激发下产生荧光。 4.均相TRFA系统 利用三联吡啶类化合物将镧系元素(Eu3+)和别藻蓝蛋白 连接,组成能量转移效率最高的能量供体和受体对,测量前 不必分离结合标记物和游离标记物,可以用双波长时间分辨 免疫荧光分析仪直接测定固相荧光。
酶标仪
洗板机
第四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与技术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原理与分类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原理
一、免疫荧光染色仪器与技术
②图形识别算法原理;
软件系统对阳性结果模拟合成一张三维全息图,测定三维 图的峰和谷,转换成数值信息,与软件中设定的条件进行 匹配,所需设备简单。
一、免疫荧光染色仪器与技术
(2)基本结构: 主要由全自动荧光显微镜、成像系统、机械与控制系统、
计算机和软件系统组成。
1、自动荧光显微镜;2、冷CCD摄像头;3、计算机;4、荧光准 直仪;5、显微镜控制器;6、LED荧光光源发生器
一、免疫荧光染色仪器与技术
(二)免疫荧光染色相关仪器
2.全自动免疫荧光判读系统 荧光强度判读:软件自动分析荧光图片中的每个像素点的荧
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的数值来判读荧光结果。 荧光模型的判读: ①模式识别原理 计算机系统将图形转化为数字参数,与数据库中存储的大量
数据比对,判读荧光模型。需要计算能力强大的计算机;有 学习能力,识别能力会随数据库内数据的累积而提高。
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仪器与技术
(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仪的基本结构
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仪器与技术
(三)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仪的性能特点
1.灵敏度高,检测下限可以达到10-18mol/L;分析范围宽, 可达4~5个数量级。
2.标记结合物稳定,有效使用期长。 3.特异性强。 4.测量快速,易于自动化,无放射污染。 5.不足之处是易受环境、试剂和容器中的镧系元素离子的污染,
速率是在单位时间内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的速度。
抗原、抗体结合速率最大的某一时刻称为速率峰,当反应体 系的抗体过量时,速率峰的高低与抗原含量成正比。
速率散射比浊法动态地测定单位时间内抗原-抗体复合物形 成的散射光信号,从而获得多个速率峰,峰值的高低与待测 物质(抗原)的量成正比。当仪器测定到某一时间内形成速 率下降时,所出现速率峰的峰值高低代表所测抗原的量。
β-半乳糖苷酶 , βGal 葡萄糖氧化酶,GOD
邻苯二胺, OPD 四甲基联苯胺 TMB
对-硝基苯磷酸酯 PNP
4-甲伞酮基-β-D-半乳 糖苷
对硝基氮蓝四唑
黄色 蓝色 黄色
蓝色
二、酶标仪
(一)酶标仪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与光电比色计基本相同。 相当于专用于ELISA的光电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
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仪器与技术
(一)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原理
1.解离增强镧系元素荧光免疫分析 增强液可使镧系元素形成具有高强度荧光的稳定螯合物。 增强液使Eu3+标记的抗体抗原复合物pH降至2~3,有利于 Eu3+从复合物上完全解离下来。 游离的Eu3+被増强液中的螯合剂所螯合、再与增强液中的β二酮体生成一个Eu3+在其内部的保护性胶态分子团。新生成的 螯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能发射出很强的荧光,信号的增强效果 可达上百万倍。 2.FIAgen分析系统 用双功能螯合剂4, 7-二(氯磺酰基)苯基-1, 10-菲咯啉-2, 9-二羧酸,并把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引入TRFIA系统。
当结合了胶乳颗粒的抗体遇到相应抗原发生聚集时,则使透 过光减少,散射光增加,散射光的增加程度与胶乳凝集成正 比,也与抗原量成正比。
抗体吸附于乳胶颗粒表面可以增加免疫反应复合物的直径, 从而增强散射光强度,达到提高散射比浊法检测灵敏度的目 的(检测水平可达到ng/ml或pg/ml)。
基于单克隆抗体胶乳免疫比浊技术的定量分析是比浊分析技 术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 免疫荧光分析仪器与技术
一、免疫荧光染色仪器与技术
(一)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原理
• 将荧光素标记在抗体上,免疫反 应结束后使用特定波长的激发光 照射标记的荧光素,荧光素吸收 激发光的能量,产生可见的荧光。
一、免疫荧光染色仪器与技术
(二)免疫荧光染色相关仪器
1.免疫荧光染色自动操作仪 用于自动化完成血清稀释、加样、温育、清洗等检测过程。 基本结构包含加样系统、清洗系统、温育系统、机械臂和
技术,以及速率散射比浊法、速率抑制散射比浊法、近红外
颗粒速率透射法、近红外颗粒速率抑制透射法四种方法,分
别检测大、中、小分子。
①LED光源(透射比浊
);
②激光光源(散射比浊
);
③聚焦镜头;
④分光棱镜;
⑤反应杯;
⑥散射比浊检测仪;
⑦激光反射;
⑧透射比浊检测仪
四、速率散射比浊分析仪的基本结构与性能
(二)性能特点
1.加样系统 加样系统用于样本和试剂的分配
加样系统
永久性加样针 采用一次性吸头
三、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
(二)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的特点
2. 温控孵育系统 提供在孵育时酶标板所需温度,防止蒸发, 并可振荡孵育,可使免疫反应更加充分,提高检测灵敏度。
3.洗涤工作站 洗涤工作站主要用于洗涤加样针和反应板。 4.酶标仪
(二)定时散射比浊法
由终点散射比浊法改进而成。
反应分预反应阶段和反应阶段。 预反应阶段用于
保证抗原抗体比 例合适,避免产 生的钩状效应。
反应阶段抗原、 抗体反应形成不 可溶性小分子颗 粒,产生的散射 光信号,这种信 号与待测的抗原 量成正比。
二、散射比浊技术的分类
(三)速率散射比浊法
速率散射比浊法是一种抗原抗体结合的动力学测定方法。
抗原和抗体反应达到平衡,免疫复合物形成的量不再增加, 反应体系的浊度不再变化时,可以认为是免疫反应结束。 特点: 反应过程时间较长, 抗体复合物易聚合形成大颗粒沉淀,导致偏低的结果, 标本内抗原含量较低时,敏感性不够。 主流的散射比浊仪器通常不采用终点散射比浊法。
二、散射比浊技术的分类
等部件; 温育系统包括恒温器,孵育盖等; 机械臂用于移动样品针、清洗机; 特点: ①能够替代手工操作,降低操作者的工作强度; ②使免疫荧光染色过程标准化,减少人为操作误差; ③清洗充分,减少非特异性的干扰。
一、免疫荧光染色仪器与技术
(二)免疫荧光染色相关仪器
2.全自动免疫荧光判读系统 (1)技术原理: DAPI染色使荧光显微镜能够定位细胞; 拍摄FITC染色的荧光图像; 智能数字荧光图像识别软件进行荧光模型的判读。
1. 采用速率检测法实现,排除干扰信号,提高准确度。 2. 抗原过量自动监测 在抗体与抗原反应过程完成时,再加入已知相应抗原到反应
体系中; 如果新增的抗原可与过量的抗体结合反应,则产生新的速率
峰,由此证明抗体过量,待测的抗原免疫反应完全; 若新加入抗原后不出现新的速率峰,则说明反应体系中抗体
二、酶标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