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阶段-精品

合集下载

唐代绘画:墓室壁画

唐代绘画:墓室壁画

唐代绘画:墓室壁画沈语冰张天弓沈之珍李松曹建吴云斌陈国成陈志平马啸杨中良(排名不分先后)往期回顾心经千字文石门十三品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龙门二十品扬州八怪清初四王初唐四家宋四家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唐代的绘画,以其恢宏的气度,昂扬磅礴的时代精神和风貌,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极为璀璨的一笔。

在唐代绘画中,宫廷、衙署、寺观、墓室的壁画作为主要的绘画形式占据了相当比重,石窟及寺观壁画较之前的南北朝有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精湛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寺观、石窟壁画中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附于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的壁面,绘画趋于世俗化的倾向。

墓室壁画,亦随着帝王厚葬之风的发展,以及国力的强大,经济的繁荣,其规模和艺术水平均令前代望尘莫及。

唐代的卷轴画,并因便于创作、收藏、观赏而逐渐流行。

画家的创作载体更为自由广阔。

使众多当时名家的优秀作品得以流传后世。

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唐代的绘画已经分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科。

中国绘画独立分科已经形成。

唐代,对绘画理论的有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张琛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概括了客观现象--艺术意象--艺术形象的全过程,诠释了客观现实与画家主观情思的辩证关系。

同时,画家与诗人的交往趋于密切,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有论画的诗流传,而王维更是将诗画有机融合的实践者,被后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此次“唐代绘画艺术专题展”,分“出土绘画及器物”,“传世名作及摹本”,“墓室壁画”四个子专题分期推出,从各个层面和角度,系统而翔实地介绍唐代绘画,以求全方位地展示唐代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水平,让我们掀开一角去感受和解读千年前的鼎盛时代--大唐王朝。

唐代时期(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

由于隋唐两代的相继全国大一统,特别是唐代贞观至开元的一百多年间,政治昌盛,国力强大,版图扩大,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中国文化交流也相当活跃,促进了封建文化步入鼎盛,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阶段。

唐代绘画:墓室壁画(二)

唐代绘画:墓室壁画(二)

唐代绘画:墓室壁画(二)二、主流风格的精进:武则天至睿宗时期这一阶段包括武则天时期(684-705年)和中宗、睿宗(705-712年)。

这一时期,长安主流风格精进升华,形成武周风格。

这一时期有一些壁画墓中的人物画仍然延续初唐风格,如安元寿墓等。

武周风格较早期初唐风格而言,线条粗细均匀,行笔稳健爽利,身段苗条略呈三曲状(这种三曲状的女性形象是由于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进一步频繁而受到西域艺术的影响所致),姿态更轻盈灵动,具有一种转动舒展的韵律,并更强调线条自身的美感。

关中地区武则天时代壁画中的人物画多具有武周风格特点,我们在唐代长安京畿地区永泰公主墓和懿德太子墓中可以看到武周风格的完美范例。

这种武周风格的精进还表现在这种风格的辐射区域的扩大,这表明唐代的艺术惟长安主流风格马首是瞻,具有强烈的趋同性。

另外,“盛唐风格”在中宗和睿宗时期已渐式微,代表为章怀太子墓和节愍太子墓葬壁画。

故而在这一时期,优美动人的武周风格与宏丽醇厚的盛唐风格交相辉映,构成中国绘画艺术史上一个令人惊叹的艺术奇观。

章怀太子墓壁画后室北壁游园图局部后室东壁南铺小憩图墓道东壁狩猎出行图墓道东壁客使图局部墓道东壁狩猎出行图墓道东壁仪卫图懿德太子墓壁画第二天井東壁列戟圖第三過洞西壁宮女圖局部第三過洞西壁內侍圖第一天井西壁列戟图墓道东壁仪仗出行图之一局部墓道西壁阙楼图局部节愍太子墓壁画东宫府吏图飞凰图华装仕女图墓道西壁持戟仪卫局部前甬道西壁人物局部契苾夫人墓壁画契苾夫人墓壁画宫苑仕女图安元寿墓壁画摆袖给使持扇女侍图捧包裹女侍图提壶男装女侍图柱杖给使图扬州大都督韦浩墓高士花鸟侍女侍女右金吾卫大将军李晦捧物侍女舞女好文推荐:1.【名家赏鉴】晚晴的人物照也可以风趣横生2.【名家集思】“眼学”和“科学”谁更靠谱3.【名家集思】教育是为人生做准备,真正的教育能让孩子免于恐惧上海名家教育进修学院好文推荐:1.上海名家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举行专家聘任仪式暨座谈会2.疑似龙门石窟被盗佛首现身美国拍卖会!拍卖行和龙门石窟纷纷回应!国宝文物何时归?3.色彩的重口味发展史上海名家艺术品鉴定评估经纪中心ABOUT MASTERSART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 英文名SHANGHAI MASTERS ARTS RESEARCH ASSOCIATION,缩写名 MARA;是由我国文化艺术创作、研究、鉴定、收藏、评论等方面的领导、名家、专家和学者等创立。

唐代墓葬壁画视觉盛宴展现唐代生活画卷精编版

唐代墓葬壁画视觉盛宴展现唐代生活画卷精编版

唐代墓葬壁画!视觉盛宴!展现唐代生活画卷!壁画,从广义上说,是泛指用绘制、雕刻和其他造型、工艺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主要是地面上或地下建筑物内外表面)上,制作的各种绘画形式。

从狭义上说,是专指人工绘画于人工建筑壁面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广义的概念出发去考察壁画的演变、更替过程,就会发现壁画的形式是随着建筑的发展,随着社会意识形态、民族心理素质而发展变化的,它始终没有凝固在哪一种技法之中,而且从来就不是孤立的。

中国壁画体系是东方体系的典型。

它也是世界上从远古到现代不曾中断的体系,一直在独立的情况下存在和发展着。

中国时代最早的墓葬壁画,是陕西扶风杨家堡西周墓葬上绘制的二方连续菱格纹图案。

目前考古发掘的唐代壁画墓大约有百余座,绝大部分发现于陕西,主要集中于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唐长安城及其附近京畿地区。

这里是唐朝皇室、贵戚、京畿大族的墓葬集中地区,墓葬规格高,随葬品丰富,且墓葬装饰精美。

不论出土数量,还是艺术价值,唐墓壁画都是空前绝后的。

墓主身份在三品以上的墓中几乎都绘制有壁画。

其中乾陵的三个陪葬墓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的壁画保存较完整,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永泰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中宗李显的第七女。

于公元706年与驸马都尉武延基合葬于乾县之北塬,陪葬乾陵。

章怀太子李贤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二子。

其壁画绘有两层,一层是陪葬时所绘,一层是追赠为皇太子所绘。

唐中宗长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全长100.8m,有7个天井,6个过洞,前后两个墓室和两条甬道,是至今已发掘的唐墓中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一座。

唐墓壁画具有重要的独特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技价值。

上世纪50年代第一批盛唐墓室壁画的面世,给人们带来了饱餐视觉盛宴的机会,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人们面对着这些绝世珍品有了更多的遐想和思索:这些壁画画的是哪里的场景?古人是怎么把人物造型画得如此准确?技法为什么如此高超?无论多长的线条,一笔拉下去,中间没有停顿。

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阶段

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阶段

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阶段作者:汪小洋来源:《艺苑》2016年第04期【摘要】关于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阶段划分,以往研究成果多从考古材料出发,考虑到唐帝国的皇权强大和墓室壁画的主流社会特征,我们认为唐代政治制度的影响也可以为墓室壁画发展提供有意义的维度。

结合唐代的三次修礼和四次藩属体制改革,我们认为唐代墓室壁画发展可划分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唐代壁画形成期。

初唐的唐高宗、太宗时期(618-649),以李寿、杨恭仁墓为代表,这是唐墓壁画区别于北朝和隋代而有自己面貌的开始。

第二阶段,唐代壁画繁荣期,其中又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是唐高宗、武则天时期(650-704),墓道礼仪化、墓室宅院化等特征开始形成,影作木构建筑流行于中原地区;后期是唐中宗至玄宗开元时期(705-742),号墓为陵的壁画墓将唐墓壁画的等级推向高峰,同时期的另外一些壁画墓则出现了墓道壁画简化的现象。

第三阶段,唐代壁画衰退期。

唐玄宗天宝(742)以后,壁画绘于墓室,影作木构淘汰,屏风画流行,四神又成为流行题材,神秘气息有所回归。

【关键词】唐代;墓室壁画;修礼;藩属体制;三阶段[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能够与汉代比肩的强大王朝,史家常常以“汉唐”并称。

在墓室壁画的发展史上,唐代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墓室壁画表现出的上移形态与王朝气息非常契合,体现出了大帝国的时代特征。

唐代墓室壁画是如何发展的?目前在其发展阶段上学术界尚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多从考古成果出发。

本文拟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唐代的政治体制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京畿地区的研究成果唐代墓室壁画发展有一种特别的现象,那就是壁画墓的遗存特别集中,目前已发掘的壁画墓80%集中于京畿地区,中央集权的强盛势态一览无余。

梳理正式发表的考古报告,唐代壁画墓的总数是147座,其中现代行政区划的陕西省就有84座。

一个地区有这么大的壁画墓遗存,这种现象已经表现出一种时代的特征,因此关于唐代墓室壁画分期的研究成果大多数是对其出现的京畿地区的讨论上,许多研究成果往往具有这一时期主导性的学术影响,即使是全国性的分期研究,也一般是从京畿地区说起。

北京地区唐墓壁画的分期与时代特征

北京地区唐墓壁画的分期与时代特征
理 了信 州 刺史 薛 ( 君 ) 。此墓 由墓 道 、 府 墓 甬
宁夏 固原等 地亦有 比较集 中的发现 。北京 自 西周封 燕之后 , 重要性 不断 提升 , 其 在唐代 为
边 陲重 镇 , 幽州 。新 中国成立 以来 , 称 北京 地
道 、 室 、 室 等部 分组 成 , 前 后 墓道 东 西 两侧 各
于方 形 案几 上 的炊 食 器 皿 , 室壁 上 还 影 作 墓
砖 雕 门窗 、 座 、 子 和 斗 拱 等 , 灯 柱 皆涂 朱 彩 同 。 1 9 年 , 京 市 文物 研究 所 与 延 庆县 文 物 管 91 北 理 所 在 延 庆 县 铝 箔 厂 发 现 保 存 较 为 完 好 的
北 京地 区唐 代壁 画墓最早 的一 座发 掘于
2 0世纪 5 0年代 初 。目前 为止 , 经过 考古发 掘
并 见 诸报 道 的北 京 地 区唐 代 壁 画墓 共 9座
( 见表 一 ) 9 2年 1 月 , 。15 1 北京 市人 民政府 文

玉册 所刻 文字及 文 献推测 ,推 断为唐 宝应元
断 代上 不存 在 较大 问题 。但 由于数 量相 对较 少, 资料 发 表 的不完 全 , 因此 在分 期方 面 需对
比发 现较 多 和研 究 比较 深入 的西 安等 地 区壁 画 墓 的分期 研究 成 果 。 西 安地 区唐 墓 壁 画的 内容 与布局 沿袭 北 朝、 隋墓 的 旧制 , 在初 唐逐 步 发展 起来 , 宗 、 高 武则 天 时期 出现 了鲜 明的唐 代特 征 ;唐 皇室 西 返 长 安 的 神 龙 二 年 到 开 元 年 问 (0 ~4 76 7 1 年 ) 以乾 陵 陪 葬 的永 泰 公 主 墓 、 德 太 子墓 , 懿

浅析唐朝墓室壁画———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

浅析唐朝墓室壁画———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

2018-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析唐朝墓室壁画———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潘姿彤(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061)摘要:我国的壁画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

唐代是我国壁画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墓室壁画又是唐代壁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是以“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为例简述唐代壁画的动人风貌。

关键词:壁画;唐朝墓室壁画;章怀太子墓中图分类号:J2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067-01一、前言唐朝在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史上达到了鼎盛时期,唐代的墓室壁画更加注重生活和习俗的表现。

壁画艺术起源于远古时期,采用壁画作为一种艺术装饰,也是一种用于思想教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壁画艺术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多以现实生活、神话传说等内容为主要题材,壁画艺术的复兴,进一步开启了我国美术的创作新时期。

二、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初唐至盛唐,是唐代墓室壁画特征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壁画采用单栏式,全墓壁画布局趋向一致,壁画内容不仅有多种出行图,市民游乐题材也增多起来,出现仿木结构,配合男女侍从的形象,从而使墓室具有宅院化的特点。

中唐时期,绘于墓道中的壁画逐渐少见,在墓室壁画中开始流行墓主人像和折扇式人物屏风画。

晚唐时期,壁画越来越简化,屏风画的内容以云鹤、花鸟为主,人物形象少见。

壁画的产生、兴盛与社会背景紧密相关,壁画的发展与它的艺术形式发展相互紧密的联系着,每次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都促进了壁画艺术的兴盛。

三、唐代墓室壁画产生的原因1.政治因素。

唐朝实行科举制度,虽然削弱了家族与等级观念,但是军阀制度仍然存在并不断壮大,士庶通婚被严令禁止,因此唐朝的墓室壁画只是在皇室贵族墓中才会出现,加上当时国力强盛,贵族们的身份特殊,也就造成了唐朝的墓室壁画呈现出威仪、浩大、富贵的样子。

2.经济因素。

唐朝时期为中国最强盛时期,经济发达,边境小国的频频依附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增加了互市机会,使当时的唐朝经济出现生机勃勃的现象。

陕西唐墓壁画赏析、2唐代壁画与唐代社会风尚.

陕西唐墓壁画赏析、2唐代壁画与唐代社会风尚.

大唐社会历史的壮丽书卷——唐代墓室壁画评赏雒长安中国的壁画艺术有着悠久远古的历史。

一九七九年冬,人们在陕西扶风杨家堡的西周墓中,发现了绘制而成的二方连续菱格纹图案,这种图案与同一地区西周建筑遗址中的汉白玉菱形壁面饰物颇有相似之处,也许这在当时只具有纯装饰性的意义。

春秋时,相信孔子参观周朝的明堂,就见到当时的壁画,“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并且“各有善恶之状”。

这种绘制人物的壁画,从社会意义来看,比纯装饰性壁画就更深一层了。

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都说明,壁画艺术在中国古代源远而流长。

自周秦而至魏晋南北朝,壁画艺术日趋发展,各地在考古发掘中所出土的壁画时有所见,然而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壁画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分类的真正繁荣,是在经济文化都高度发达的唐代。

洞窟壁画与墓室壁画保存至今的唐代壁画原作,可分为洞窟壁画和墓室壁画两大类。

被称为东方佛教宝库的敦煌莫高窟壁画,是唐代洞窟壁画的代表。

这里保存有洞窟四九二个,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

这些洞窟在唐代所建二四七个,加之在前代壁画上重新绘制的三十五个,总计二八二个。

这些洞窟中的壁画,是敦煌画艺术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历来为历史界和艺术界人士所瞩目。

唯因敦煌在汉唐时期是内地通往西域乃至西亚、中亚的交通要道,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枢纽,所以在佛教文化日盛的唐代,它的宗教特色就非常明显和突出。

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以佛教经变为主要内容,如“西方净土变”、“东方经变”、“法华经变”、“涅槃经变”等等。

画家通过艺术语言给人们勾勒出一个想象中的虚幻的“极乐世界”,希*以对欢乐和幸福的虚无飘渺的构思和完善,获取心灵上的满足,得到神灵的保佑和恩宠。

毋庸置疑,唐代佛教文化艺术的发达,是社会开放和开明的标志之一。

然而,幻想毕竟是幻想,现实生活的欢欣与平和也许能给人以更为实际的温存。

在壁画艺术中,几乎与佛教题材同步发展而又更能反映大唐帝国文化风貌和社会生活的是一幅幅光彩照人的现实主义杰作——唐代墓室壁画。

浅析唐代墓室壁画人物画的发展获奖科研报告

浅析唐代墓室壁画人物画的发展获奖科研报告

浅析唐代墓室壁画人物画的发展获奖科研报告关键词:墓室壁画;人物画;胡化;丝绸之路一、唐代墓室壁画人物画新形象(一)、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中国绘画从古代开始就以壁画为正宗。

屈原呵壁向天,壁上所绘的是壁画,汉代鲁灵光殿,图画天地品类群生,宣帝画功臣图像于麒麟阁,壁画之应用尤广”。

在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所载六朝隋唐的大画家,其主要的伟大的创作,皆是壁画。

墓室壁画的出现是比地表以上建筑壁画更晚,其壁画的风格和形象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宮殿和庙堂壁画的影响。

初始于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壁画,迄今为止并没有实物的存在。

发现实物存在的墓室壁画,是初显于西汉时期。

在记载中从西汉到清代的各个时期,都有发现大量的墓室壁画,这不仅是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我们历史文化考究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最为兴盛的是汉代、唐代墓室壁画。

汉代墓室壁画的出现是统治阶级盛行厚葬的产物,汉代统治阶级提倡孝道,重视儒家伦理学说。

统治阶级在陵墓中放有大量的贵重器物和随葬的陶俑,还会绘制壁画于墓室的墙壁上。

壁画的内容大多是表现死者道德观念理想的神话故事、历史典故以及死者生前的权势和财富。

汉代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是在墓室壁画中出现采用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画像石或画像砖,如图一山东武梁祠。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上都是一个历史转折时期,墓室壁画在形式上沿袭前代,但是在内容上具有一定发展,最大的特征就是以儒家劝戒教化功能和神仙祥瑞为题材的图象渐渐少了下来,而对于世俗生活场景以及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反映现实生活题材成为主导。

如山西太原南郊王郭村北齐娄睿墓的出行图。

隋、唐时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代墓室壁画与当时迅速发展起来的人物画开始相联系。

从绘画的角度上看,魏晋南北朝时代,流行于南朝齐粱时代宫殿中的"精致标美”的人物画风,奠定了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基础。

不得不提到唐代是人物画家倍出的时代,唐代的最为代表的的张萱、周昉的仕女画,以及曹霸、陈阂、韦偃等人所画鞍马画,他们纯熟的艺术技巧自然反映到墓室的壁画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能够与汉代比肩的强大王朝,史家常常以“汉唐”并称。

在墓室壁画的发展史上,唐代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墓室壁画表现出的上移形态与王朝气息非常契合,体现出了大帝国的时代特征。

唐代墓室壁画是如何发展的?目前在其发展阶段上学术界尚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多从考古成果出发。

本文拟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唐代的体制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京畿地区的研究成果
唐代墓室壁画发展有一种特别的现象,那就是壁画墓的遗存特别集中,目前已发掘的壁画墓80%集中于京畿地区,中央集权的强盛势态一览无余。

梳理正式发表的考古报告,唐代壁画墓的总数是147座,其中现代行政区划的陕西省就有84座。

一个地区有这么大的壁画墓遗存,这种现象已经表现出一种时代的特征,因此关于唐代墓室壁画分期的研究成果大多数是对其出现的京畿地区的讨论上,许多研究成果往往具有这一时期主导性的学术影响,即使是全国性的分期研究,也一般是从京畿地区说起。

这方面成果中,20世纪80年代宿白和王仁波等几位先生的观点具有代表性。

宿白《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和内容》一文提出五个发展阶段的观点:第一阶段为高祖到太宗中期,壁画布局内容沿袭隋墓壁画旧制,分上下两层;第二阶段为高宗、武则天时期,唐代壁画特征开始出现;第三阶段为中宗至玄宗开元时期,是唐代壁画特征的形成时期;第四阶段为玄宗天宝年间至德宗时期,发生较大转变的阶段,墓道壁画衰落,身份较低的墓道不见壁画,墓室流行折扇式人物屏风画;第五阶段为顺宗以后,壁画更为简单,墓道无壁画,墓室内流行云鹤题材的屏风画。

[1]王仁波、何修龄、单暐《陕西唐墓壁画之研究》一文提出三个发展阶段的观点,他们的出发点是根据墓室壁画的题材演变并参照风格的变化,实际上这是一个覆盖整体发展的划分。

他们认为:第一期为唐高祖武德至中宗景龙年间(618-709),题材突出地表现墓主人生前的仪仗和狩猎场面,同时适当地安排了宫廷生活和日常家居生活的各种场面;第二期为唐睿宗景云至玄宗天宝年间(710-756),突出表现墓主人生前的日常家居生活,狩猎出行、仪仗出行场面减少;第三期为唐肃宗至德至唐末(756-907),家居生活题材盛行,仪仗出行题材进一步削弱,六扇屏风题材盛行。

[2]
20世纪90年代后,齐东方等先生的观点具有代表性。

齐东方、张静《唐墓壁画与高松冢古坟壁画的比较研究》一文从壁画内容、布局、构图、艺术特征和绘画技法的发展提出四个发展阶段的观点:第一阶段,隋至初唐(581-649),以李寿、杨恭仁墓为代表,题材源于十六国迄北朝壁画,日常生活以庭院为背景,布局上下分栏;第二阶段,唐高宗、武则天时期(650-704),影作木构建筑普遍,墓室宅院化,人物无背景;第三阶段,唐中宗至玄宗开元时期(705-742),这一阶段在过洞、甬道、墓室所绘人物,大都以象征式廊柱建筑为背景,墓室壁画生活气息更浓厚,游乐场面增加,墓道壁画简化;第四阶段,唐玄宗天宝(742)以后,壁画绘于墓室,题材多为四神、侍者,出行、影作木构淘汰,流行屏风画、云鹤题材。

楚启恩《中国壁画史》有自己的观点,该书从布局和题材变化提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唐至盛唐,是唐代墓室壁画特征形成和发展时期,壁画采用单栏式,全墓壁画布局趋于一致,出现墓室宅院化特点;第二阶段为中唐时期,绘于墓道中的壁画逐渐少见,墓室壁画流行墓主人像和式人物屏风画;第三阶段为晚唐时期,壁画越来越简化,屏风画的内容以云鹤、花鸟为主,人物形象少见。

[3]14-15(图1)
二、其他层面的研究成果
唐代墓室壁画的发展,因为唐帝国地域辽阔的空间和历时数百年的时间而获得了极其丰富的图像内容,使得中国墓室壁画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繁荣时代。

丰富的内容为分期研究带来了难度,京畿地区之外的研究就属于这样的领域。

唐代墓室壁画在京畿地区之外的分期研究,一般从一些特别方向展开,这样的研究数量不多,但也对唐代墓室壁画发展阶段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成果。

其一,地域特征层面的研究。

从考古成果看,唐代各地的壁画墓遗存没有京畿地区那样集中和数量多,所以地域特征方向的研究展开不多,但有许多很好的启发观点。

首先,关于南方墓室壁画的发展。

权奎山《试析南方发现的唐代壁画墓》一文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发掘的9座唐代壁画墓,他认为:最早一座壁画墓是唐太宗时期,最晚一座壁画墓是唐昭宗时期,壁画墓在南方贯穿整个唐代。

“但是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在时间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