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9精彩的戏曲 人美版
小学美术《精 彩 的 戏 曲》教学设计(公开课)

小学美术《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教材依据】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9课《精彩的戏曲》。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与下一课《戏曲人物》形成一个学习单元。
中国戏曲是高度综合的民族传统艺术,这种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合各种艺术门类——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服装、化妆等,还表现在“唱、念、坐、打”于一体的综合表演,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之林的一朵奇葩。
中国戏曲的艺术种类有三百多种,如京剧、评剧、豫剧、粤剧、黄梅戏等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本课教材以国粹京剧为主,依托不同戏曲形式,引导学生对戏曲艺术进行综合性的探索研究。
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艺术手法、行当划分、脸谱艺术、名段名家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探素研究,并通过戏曲欣赏、画脸谱、学唱戏等方式进行体验,加学科整合,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我们本地区的地方戏曲:秦腔、碗碗腔、眉户等戏曲,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戏曲的艺术魅力,并为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感到自豪。
【教法】:本课内容含量多,课前我布置了调查问卷,课上主要以汇报、欣赏、聆听、合作分析、探究、体验、学唱为主。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在审美、造型、色彩、动手制作能力等多方面均有一定的积累和提高。
此外,该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搜集并筛选资料、归纳整合、合作探究等综合探索学习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对戏曲艺术知之甚少,虽然接触过一些包含戏曲元素的艺术,如春节晚会上的戏曲表演、流行歌曲中的戏曲唱段、相声及评书表演中的片段等,但很少有人能拿出较长时间听戏、看戏,品味其艺术魅力。
即就是经常路过的戏曲自乐班,也可能从来都不在意,所以本节课一开始就要提起他们的戏曲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戏曲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
尝试绘制脸谱。
通过听、说、画、唱、等艺术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不同种类戏曲片段视频、图片,戏曲大师教唱戏,课前调查、探究等方法,了解我国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9精彩的戏曲|人美版(2012)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发展、种类和表演形式。
欣赏和分析戏曲表演中的服饰、道具、唱腔、动作和表情等元素,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实践,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唱、做、念、打等,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内容:戏曲的基本知识介绍,包括戏曲的起源、发展、种类和表演形式。
欣赏和分析经典戏曲表演,如京剧、越剧、昆曲等,关注其服饰、道具、唱腔、动作和表情等元素。
实践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唱、做、念、打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戏曲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欣赏和分析戏曲表演中的各种元素。
难点: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唱、做、念、打等。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戏曲表演视频、图片、服饰、道具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戏曲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二、戏曲的基本知识介绍(10分钟)讲解戏曲的起源、发展、种类和表演形式,让学生对戏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三、欣赏和分析戏曲表演(10分钟)播放经典戏曲表演视频,让学生关注其中的服饰、道具、唱腔、动作和表情等元素,并进行分析讨论。
四、实践戏曲表演技巧(10分钟)教师示范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唱、做、念、打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五、创作与展示(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戏曲知识,创作一幅戏曲主题的绘画作品,展示自己对戏曲的理解和感悟。
板书设计:戏曲的基本知识起源发展种类表演形式戏曲表演元素服饰道具唱腔动作表情作业设计:根据本课所学,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戏曲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写下观后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戏曲表演,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和表演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使学生亲身体验戏曲的魅力,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戏曲知识的讲解还不够深入,今后可以增加更多戏曲实例,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戏曲。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9精彩的戏曲 |人美版(2012)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9精彩的戏曲 | 人美版(201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中国戏曲的基本元素,如脸谱、服饰、唱腔等。
2.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创作出具有戏曲特色的美术作品。
3. 学生能够表达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戏曲主题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 学生能够通过创作活动,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戏曲文化介绍:介绍中国戏曲的历史、主要剧种、角色类型等。
2. 戏曲艺术特点:分析戏曲中的脸谱、服饰、唱腔、动作等艺术特点。
3. 创作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创作戏曲角色或场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戏曲艺术的基本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美术技巧创作戏曲主题作品。
难点1. 对戏曲中复杂脸谱和服饰的绘制或制作。
2. 学生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个性化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戏曲视频资料、脸谱和服饰图片、示范作品。
2. 学具:绘画纸张、彩笔、剪刀、胶水、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戏曲片段,引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2. 新授: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戏曲的艺术特点。
3. 示范:展示如何绘制戏曲脸谱和服饰,讲解创作技巧。
4. 实践: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1. 精彩的戏曲2. 提纲:戏曲文化、艺术特点、创作实践3. 关键词:脸谱、服饰、唱腔、动作、创作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创作一幅戏曲主题的绘画或手工制作作品。
2. 小组作业:小组合作,创作一个戏曲场景或故事情节。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对中国戏曲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戏曲的细节,鼓励他们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9精彩的戏曲|人美版(2012)

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美术-9精彩的戏曲|人美版(2012)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戏曲人物画的基本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戏曲的基本知识:介绍戏曲的起源、分类(如京剧、越剧、豫剧等)和特点(如唱、做、念、打)。
2. 戏曲人物画的基本技巧:讲解戏曲人物画的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的技巧。
3. 创作实践:让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幅戏曲人物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和戏曲人物画的基本技巧。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戏曲人物画的基本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戏曲视频,引起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戏曲的起源、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对戏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讲解戏曲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包括构图、线条、色彩等。
2. 教师现场示范一幅戏曲人物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创作过程。
三、创作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幅戏曲人物画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板书设计:1. 戏曲的基本知识起源分类(京剧、越剧、豫剧等)特点(唱、做、念、打)2. 戏曲人物画的基本技巧构图线条色彩作业设计:1. 让学生课后欣赏更多的戏曲作品,了解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以让学生了解戏曲基本知识和掌握戏曲人物画基本技巧为目标,通过讲解、示范和创作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绘画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精彩的戏曲》 人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精彩的戏曲》课时目标1.理解戏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演出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戏曲手法;2.学习如何用简单的线条描绘戏曲表演者的基本动作和特点,掌握人物造型的基础技巧;3.提高学生观察、想象、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内容1.戏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演出方式;2.戏曲表演者的基本动作和特点;3.人物造型的基础技巧。
教学重点1.理解戏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演出方式;2.掌握人物造型的基础技巧。
教学难点1.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2.如何用简单线条描绘复杂人物动作。
教学方法1.分组研究,让学生自己制作小剧本;2.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让学生体验戏曲表演者的基本动作。
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等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问:•中国戏曲历史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戏曲有哪些基本表演形式和手法?•你们观看过哪些戏曲表演?2.讲授(20分钟)讲解戏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演出方式,介绍人物造型的基础技巧,如何用简单线条描绘复杂人物动作。
3.模仿(30分钟)1.制作小剧本,分组演出戏曲表演;2.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让学生体验戏曲表演者的基本动作;3.同学之间互相观看和点评。
4.创作(30分钟)1.让学生依据小剧本,自行创作戏曲人物造型,可以使用铅笔、橡皮、毛笔等绘画工具;2.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10分钟)要求每个小组从创作的人物造型中选出代表性的一幅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作业1.完成课内练习;2. 按照小组划分,每个同学在家中继续完善自己的人物造型。
本节课主要围绕戏曲文化展开,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简单的线条描绘戏曲表演者的基本动作和特点,掌握人物造型的基础技巧。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分组研究、模仿、创作和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小学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戏曲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
选择刮画进行脸谱创作,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学习刮色画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这种形式完成一幅表现京剧人物中净角脸谱作品。
三、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探究中,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在审美,色彩,造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累和提高。
大多数学生对戏曲艺术知之甚少,虽然接触过一些戏曲元素的艺术,但很少有人拿出时间了解戏曲艺术的魅力。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京剧行当中净角的相关知识及刮色画戏曲脸谱的造型方法。
难点:如何用刮色画的方式表现出京剧人物脸谱的造型的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戏曲的相关知识,。
人美版小学美术 9.精彩的戏曲 教学设计

9.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我国传统戏剧的种类及京剧脸谱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脸谱的色彩、造型特点以及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情感。
2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中国的京剧文化、三国中鼎鼎大名的关公已有了一定学生对程度的认知,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的事物及相关故事的了解。
同时生活、对自我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感悟。
3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难点:学生根据个人的想法和构思大胆夸张变形和涂抹色彩,画出能体现有个性和有特征的戏剧脸谱形状。
4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提前准备一段生带着脸谱面具的戏曲表演,表演完毕,提问:这是什么表演?你对戏曲有什么了解?京剧是老师的爱好之一,你们对京剧有什么了解?引出京剧的生旦净丑四种角色,四种角色精彩表演除了要唱念做打外,表演前还需要做什么?引出化妆。
在演员脸上绘制出精美的容壮就叫脸谱。
出示课题:精彩的戏曲。
小课题:画脸谱。
三、讲授新课师:你对脸谱的了解有多少?欣赏以下三张图片,观察它们的颜色和造型。
1.色彩有什么特点,代表戏曲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1)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色。
(2)色彩艳丽,对比强烈。
(3)不同的色彩,人物性格特征不一样。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2.造型有什么特点?造型夸张,两边相互对称,具有我过传统艺术的对称美。
3、这么精美的脸谱想画吗?要怎么画?(1)老师在你们桌上已经准备好一些资料,你们可以看看,看懂的告诉老师。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精品】《精彩的戏曲》优质教案

9.精彩的戏曲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戏曲特别是京剧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
能根据人物的特征进行设计,能大胆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戏曲人物的理解,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2、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尝试用表演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表达对民族传统艺术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根据所要表演的人物进行设计,表演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教学准备:有关戏曲录像,图片,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板书课题:精彩的戏曲设疑导入:看到这样的课题,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哪些知识?二、讲授新课:(一)、戏曲发展的历史。
1、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
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2、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
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3、宋金——戏曲的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4、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
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
(二)、我国大约有多少种地方戏曲,你了解哪几种?(我国约有317个地方戏曲)个人备课(三)、戏曲的主要种类: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四)、有关京剧方面的知识:角色、化妆、服装、唱腔。
角色:生、旦、净、末、丑化妆:1、净脸垫底 2、定位和揉眼、鼻窝 3、勾白粉底 4、填膛画黑眼窝、勾黑线 5、勾红色通天柱 6、脸谱勾成。
服装:1、华丽,材料一般用绸缎,刺绣精美,头面丰富,视角效果非常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的戏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
教材的意图是通过欣赏中国戏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及生动形象的脸谱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京剧特有的语言艺术和欣赏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达到传承与弘扬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戏曲特别是京剧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
2、通过学习,了解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加以运用和绘制。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关心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独特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戏曲艺术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
尝试用绘制脸谱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表达对民族艺术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难点:对不同戏曲人物脸谱特征的把握。
四、激趣导入
1、教师扮上京剧花旦装扮,表演京剧名段《贵妃醉酒》激趣导入。
问:“同学们能听出我唱的是什么剧种吗?(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戏曲是我们的国粹,京剧更是我国的国剧。
它引世人瞩目,引万人倾倒,今天就让大家跟老师一起走进《精彩的戏曲》
五、探究活动
1、在京剧戏曲艺术中,有很多不同的扮相,老师刚才的扮相是花旦,那么你知道京剧中有多少种扮相吗?生旦净末丑。
“旦”为女性人物,可分为青衣、花旦、正旦、刀马旦、老旦等。
“丑”为反派、滑稽人物,分文丑、武丑等。
“净”专指花脸,为威武粗纩、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生”为男性人物,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
2、你知道戏曲的起源是什么吗?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原始歌舞,直到唐代戏曲才正式形成,唐朝中后期和宋朝戏曲飞速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3、我国大约有多少个剧种?三百余个
4、每个京剧中的大师都被称作角儿,一提起角儿让我们想到的大师级人物是谁?梅兰芳
5、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形式?反串课件展示:
1)梅兰芳先生生平及表演视频
2)张国荣先生霸王别姬剧照
3)了解认识反串艺术表演形式
4)学生反串表演项羽,虞姬。
三、问题探究
京剧中还有什么艺术形式使得它有惊人的魅力? 京剧的脸谱艺术脸谱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品质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
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绿色--代表勇敢,莽撞的绿林好汉人物形象.如:程咬金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
物.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老师总结:脸谱是京剧中最有特色的艺术,通过脸谱可以直观地辨别人物的善恶,因此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画面”
四、艺术实践
1、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来画上属于自己的脸谱,当一次角儿演一出大戏?绘制脸谱的方法:
2、先用铅笔打上草稿,脸部要左右对称
3、注意突出五官,颜色的搭配
4、涂色均匀
五、课堂活动展示
1、展示学生绘制的脸谱,请学生互相评价,说出优缺点。
2、学生分别戴上脸谱表演《说唱脸谱》《霍元甲》中京剧选段。
六、评价总结
1、课件展示扬我国粹爱我中华背景
2、孩子们,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国粹,它引世人瞩目,引万人倾倒。
在你们沉迷日韩流行,学唱欧美歌曲的时候,请永远都不要忘记,我们的世界第一是京剧戏曲艺术,任谁寻遍这宇宙苍穹都没有什么可以比拟。
孩子们,一定要记住,扬我国粹!爱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