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知识点
考点17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7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1.(2012·浙江高考·T5)如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三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
【精讲精析】选D。
从图中可以看出旅鼠多时草减少,旅鼠的天敌增加,所以三种生物构成捕食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所以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旅鼠的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主要靠外源性因素调节;旅鼠多时草减少,旅鼠的天敌增加后旅鼠减少为一种负反馈调节。
2.(2012·北京高考·T3)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
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
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精讲精析】选C。
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因此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故A选项正确;金合欢蚁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因此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故B选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及金合欢树的竞争者,故无法得出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的结论,故C 选项错误;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之间存在共生关系,两者属于共同进化,D选项正确。
(13)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2025届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学案

第十三单元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2.生态系统的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
(2)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4.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相互关系(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4)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则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5)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5.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3)实例:6.食物网(1)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2)形成的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7.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8.过程✓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道法生态知识点总结

道法生态知识点总结一、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活性环境因子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自然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由生物圈(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无机物圈(包括水、气候和土壤)和能量流圈(包括光能、化学能和热能)组成。
3.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有物质循环功能和能量流动功能。
物质循环功能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能量流动功能包括光合作用、食物链传递等。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后很快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环境容量等因素有关。
5.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生态系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演替,包括先期生态系统、中期生态系统和后期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许多服务,如空气净化、水源涵养、土壤肥力维持、气候调节和遗传资源保存等。
二、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直接价值包括食物、药物、工艺品等;间接价值包括生态系统服务、文化和精神价值等。
3.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破坏和威胁,主要包括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生物入侵等。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物种保护和管理、加强国际合作等。
5.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非常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6.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紧密,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
三、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1.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升高、降水模式改变、生物圈结构变化等。
2.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挑战: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构成挑战,例如局部生物灭绝、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
七年级生态系统知识点

七年级生态系统知识点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影响,形成多样的生态关系。
本文将对七年级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地理环境(如气候、地貌、土壤、水体)和非生物性生态因素(如气体)等因素组成。
1.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的生物种群集合而成的,是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组成部分。
2. 生物种群生物种群是同一物种在某个特定区域内的集合,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组成部分。
3.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地貌、土壤和水体等,它们相互作用影响着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和生物种群。
4. 非生物性生态因素非生物性生态因素如气体,对生态系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生态系统的层次生态系统按照物种数量和生态影响力的大小不同,可以分为生态圈、生态区、生态型、生态带、生态系、生态群系等层次。
三、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能量必须不断流动,而物质循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1. 能量流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能源的主要来源。
进过光合方式,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动物提供能量。
然后,食物链就将能量逐步传递,直至最终归于分解者,即维持土壤肥力和物质循环。
2. 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
通过死亡生物和其他碎屑的分解、分解虫、分解菌和其他分解生物的各种作用,将一些旧有“物”的成分转化为新的“物”,不断的循环利用。
四、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关系生态系统是由众多生物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千丝万缕的生态关系贯穿其中。
1. 捕食关系在食物链中,存在各种捕食关系。
例如,草-eater-herbivore-carnivore高度相互依存和调节。
在这几种畜牧业生态系统中有许多例子。
2. 共生关系共生是生物之间互利共生的一种生态关系。
有许多类型的共生关系,如寄生共生、互惠共生、协同共生等。
3. 竞争关系当生物的生存必需品(如食物、水、空间)因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所有生物的需要时,生物之间就会产生竞争关系。
全国生态日知识

全国生态日是每年的6月5日,旨在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点:
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态平
衡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体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
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它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候模式发生的变化,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
放导致的全球变暖所致。
应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
4.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例如,减少用水、节约能源、推
行循环经济等措施都可以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5.森林保护: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保持水源和土壤
的稳定性。
应加强森林保护,防治森林火灾、非法采伐等破坏行为。
6.水资源保护:水是生命之源,应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过度取水,
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7.推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子孙满足其需求
的能力。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这些是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些基本知识,希望能增加人们的认识和关注度,共同保护我们珍贵的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与之所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物系统。
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行动来维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以下是一些与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点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要素1. 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一定地域内,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生物圈、生态位等。
3.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1. 森林生态系统:以树木为主要植物形态,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的生物密度。
2. 草原生态系统:以草本植物为主要植物形态,适合动物放牧,具有较低的生物密度。
3. 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沼泽等水域,有利于水生动物和湿地植物的生存发展。
4.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洋、海湾、海峡等,具有广阔的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价值1. 能源和物质循环:通过光合作用和有机物分解,实现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2. 气候调节: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水体的蒸发作用,调节气候和降水分布。
3. 生物保护: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4. 水源涵养:通过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蓄水功能,维持水资源的供给和水质的净化。
5. 土壤保育:生态系统的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有助于土壤的形成和保持。
6. 旅游与娱乐:生态系统的美景和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休闲和观光的场所。
7. 教育与科研:生态系统的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自然规律,推动科学进步。
四、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1. 意识与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和科普宣传。
2. 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3. 科技创新与工程技术:开展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和工程实施,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率。
4. 节能减排与资源利用:加强能源管理,推广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实现低碳发展。
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管理体系及措施

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管理体系及措施生态系统保护是确保我们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生态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生态系统保护的基本概念、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一些常见的保护措施。
生态系统保护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态过程的总和。
生态系统中包括了生物多样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关键要素。
因此,生态系统保护就是保护这些关键要素的健康和平衡。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为了实现生态系统保护的目标,建立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环境管理体系是指一种有组织的方法,通过识别和控制环境方面的风险,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关键步骤包括:1. 制定环境政策和目标:明确组织对环境保护的承诺和目标。
2. 进行环境评估:评估组织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制定环境管理方案:制定一系列措施来减少环境影响。
4. 有效监控与审查:定期监测和审查环境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
5. 持续改进:不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保护的常见措施为了保护生态系统,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些常见的措施包括:1. 保护自然栖息地:保护重要的栖息地,如湿地、森林和珊瑚礁等。
2. 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工业和农业活动中的污染物排放,以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3. 促进可持续发展:鼓励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4. 促进环境教育:提供环境教育和宣传,增强公众对生态系统保护的意识和理解。
5. 加强国际合作:在跨国层面促进生态系统保护的合作和交流。
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保护我们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我们可以确保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共同努力保护我们共享的环境。
八年级u4t2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u4t2知识点总结在八年级的U4T2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在本文中,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部分:生态环境1. 生态环境的概念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态环境中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地壳圈等多个方面。
2. 生态系统的分类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
自然生态系统是指未被人为干扰的自然环境,如天然森林、湿地等;而人工生态系统是指由人工所建造的生态环境,如农田、植物园等。
3.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化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由日光营养链和化学营养链组成。
日光营养链是指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转化为植物体内化学能的过程,而化学营养链则是指生物体之间通过食物链将化学能转化为生物体内能量的过程。
第二部分: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不会削弱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这是一个以长期为基础的发展理念。
2.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
只有在这三方面取得平衡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平衡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推行生态城市建设、加强环保监管、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推动循环经济等。
4. 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考虑产品的环保性能和环境性能,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环保袋、减少塑料袋使用等,来实现绿色消费。
结语: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同时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 营养成分:
2. 营养结构: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因食物关系而形联系。
分为:捕食链、腐生链、寄生链通常所指的食物链是捕食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以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因食物链彼此交错而形成的复杂联系,
其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是捕食和竞争
意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途径。
生物富集作用:重金属和杀虫剂等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导致危害的现象。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一)能量流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转化、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的输入: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能量流动途径:
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中化学能形式存在 ①通过细胞呼吸供自身生命活动消耗 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以粪便、遗体、残枝落叶中化学能 形式被分解者所利用
③以食物(有机物)中化学能式流入下一营养级 4.特点:单向流动、不循环;逐级递减;
各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约为10%-20%,根据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计算。
原因:能量输入光能,输出热 能;食物链关系单向。
生物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能量,摄入食物中的能量不能完全同化。
直观表示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关系图有
能量金字塔、生物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其中能量金字塔不会出现倒置现象,最准确的反映各营养级数量关系。
5. 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
能量来源:同化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能量去向:
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遗体、残枝落叶等被分解者所利用 ③流入下一营养级
④储存于体内有机物中未被利用
食物链生物
绿色植物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大型肉食动物
营养级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下一 营养级
未同化
同化
能量 摄入
未利用部分
分解者
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营养环节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
6. 食物链计算
①关系
②传递效率
(二)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
范围:生物圈
2.特点:具全球性,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3.举例:碳循环
①循环形式:CO2
②过程:如图
化石燃料燃烧打破碳循环平衡,导致温室效应
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形式以有机物中化学能形式流动以元素形式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