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测量技术要求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它规范了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的应用。
该标准于2010年3月31日发布,自2010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由XXX发布。
该标准包含以下内容:1.总则:介绍了该标准的背景、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
2.技术要求:详细说明了RTK测量的技术要求,包括测量设备、数据处理、控制点、测量方法等方面。
3.测量精度:规定了RTK测量的精度要求,包括水平精度、垂直精度和时间精度等方面。
4.数据处理:详细介绍了RTK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等方面。
5.报告和记录:规定了RTK测量报告和记录的内容和格式要求。
6.质量保证:介绍了RTK测量质量保证的方法和要求。
该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推动我国测绘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该标准的制定也为RTK测量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规范和指导,有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促进了测绘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本标准旨在规范RTK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的技术要求、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以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本标准适用于RTK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的测量单位和测绘单位。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RTK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的技术要求、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的规定,以及仪器设备的要求和资料提交和成果验收的要求。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涉及以下文件,引用时必须注明文件名称、编号、年份或日期(包括所有修订单):GB/T -2018 《测量数据质量评定》GB/T -2018 《测量数据处理规范》术语和定义本标准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参照GB/T -2018《测量数据质量评定》和GB/T -2018《测量数据处理规范》。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RTK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应采用XXX规定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以确保测量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科力达全站仪说明书

科力达全站仪说明书科力达全站仪是一种高科技测量工具,它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能够精确地测量各种地形和建筑物的尺寸和位置。
本文将详细介绍科力达全站仪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规范,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该仪器。
一、仪器介绍科力达全站仪是一种集光学、机械、电子技术于一体的高精度测量仪器,它具有高度自动化、高度精度和高度可靠性等优点。
该仪器由测量主机、三脚架、放置架、测量棒和电池等组成。
测量主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包括显示屏、控制按键、电子计量仪等;三脚架是用来支撑测量主机和放置架的;放置架是用来支撑测量棒的;测量棒是用来传递测量信号的。
二、操作方法1. 基本操作首先,将三脚架设置好,并把测量主机和放置架固定在三脚架上。
然后,按照要测量的地形和建筑物的形状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棒,并将其放置在需要测量的位置。
接着,按照仪器的操作步骤,依次操作测量主机上的控制按键,进行测量。
最后,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计算和处理。
2. 高级操作除了基本操作外,科力达全站仪还可以进行高级测量和数据处理。
例如,可以利用仪器的三维扫描功能对一些复杂的构造进行建模和分析;可以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对测量结果进行精确的空间位置定位和图形显示。
三、技术规范科力达全站仪的技术规范非常严格,要求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例如,测量精度要能够达到毫米级别;测量稳定性要求在长时间测量过程中保持稳定;可靠性要求在各种复杂的环境和条件下都能够正常工作。
同时,科力达全站仪还有一些技术参数和特点需要注意,例如,测量范围、测量角度、测量时间、数据存储和传输等。
在使用仪器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
四、结论科力达全站仪是一种优秀的测量工具,它能够满足各种建筑、土地、工程等领域的测量需求。
在使用仪器时,应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以保证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同时,还可以利用科力达全站仪的高级功能和技术参数,进行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测量和数据处理。
全站仪操作规程

全站仪操作规程
《全站仪操作规程》
全站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定位的专业仪器,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和地质勘探领域。
为了正确、高效地使用全站仪,需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首先,在使用全站仪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检查和调试。
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各部件是否松动或损坏,调试仪器的水平和垂直度。
确保全站仪的工作状态良好。
接下来,进行测量之前需要进行现场布设。
选择合适的基准点,并将全站仪稳固放置在基准点上。
调整全站仪的水平和垂直度,确保仪器精准的定位。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参数。
根据实际测量情况,调整全站仪的放大倍数和角度精度。
通过望远镜观测目标点,进行测量。
在操作全站仪时,需要注意保持仪器的稳定和准确。
避免碰撞和摇晃,同时要防止灰尘和水分进入仪器,影响测量精度。
在使用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产生读数误差。
最后,在使用完全站仪后,需要对仪器进行清洁和保养。
清洁仪器表面和镜片,保持仪器干燥,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校准。
总之,全站仪是一种精密的测量仪器,正确的操作规程对于保
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才能充分发挥全站仪的功能,为工程测量和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全站仪技术规格要求

全站仪技术规格要求
、货物和服务需求一览表
二、用途简述
1.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
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
广泛用于地上大型结构、建筑、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变形监测领域、计量领域、科研领域。
三、系统配置要求
每套设备须包括以下配置:
1.主机及主机箱;
2.主机附件:GEB222电池X2、GKL311充电器XI、GMP111小棱镜组XI、遮光罩XI、防雨罩X1、系统软件包X1、镜头清洁布XI、主机调校工具套件XI、车载充电器XI、鉴定证书及保修卡X1;
4.全站仪具体参数
并应达到以下要求:
1.数字输入键盘:快速输入数字、字母及其它特殊字符。
*2.可视激光指示:使照准目标快捷,方便在隧道、夜晚等光线微弱环境中工作。
3.标准化电池:采用标准化电池设计,增配方便,可连续操作时间30小
时。
*4.内置COGO等相关计算软件和程序。
四、技术资料
1、仪器出厂装箱单及验收报告。
2、设备及附件说明书。
3、提供全套的备品备件清单。
五、售后服务
1、招标方对系统验收合格后,重要设备保修期为1年。
2、终生提供维修服务和技术支持。
3、提供仪器免费安装与调试,技术培训。
全站仪的检定

全站仪的检定全站仪的检定全站仪由于经常在野外使用及在运输途中的振动和缺乏保养措施,导致仪器的结构发生变化、电子元器件的自然老化等,会导致仪器性能发生变化,造成技术指标的降低。
为了全面掌握仪器的性能,合理使用仪器观测到合格的测量成果。
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进行检定。
由于全站仪是精密电子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问题或故障不要随意拆卸和调整,应到具有仪器鉴定资质的部门进行鉴定和维修。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定,全站仪的检定周期不能超过1年。
全站仪的检定项目可分为三部分,即光电测距系统的检定,电子测角系统的检定,数据采集系统的检定。
全站仪的三部分是一个整体,为便于讲解,把公用部分放在一起作为全站仪的综合检定。
第一节全站仪的综合检定全站仪的综合检定的项目有:(1)水准器的正确性;(2)光学对中的正确性;(3)望远镜十字丝的正确性;(4)望远镜调焦的正确性;(5)外观和键盘功能的检验;(6)工作电压显示的正确性;(7)照准部旋转的正确性;(8)测距轴与视准轴的重合性;以上各项检定工作须在常温下进行,检定时气象条件相对稳定,仪器安置稳定可靠。
可以在室内设置的检验校正台上或室外进行,其中1-4项的检验与校正与光学经纬仪相同,并注意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应先管水准器后圆水准器。
其它检验项目介绍如下:一、外观和键盘功能的检验外观和键盘功能的检验项目如下:(1)仪器表面不得有碰伤、划痕、脱漆和锈蚀;盖板及部件接合整齐、密封性好。
(2)光学部件表面清洁、无擦痕、霉斑、麻点、脱膜等现象;望远镜十字丝成像清晰、粗细均匀、视场明亮、亮度均匀;目镜调焦及物镜调焦转动平稳、不得有分划影像晃动或自行滑动的现象。
(3)长水准器和圆水准器不应有松动;脚螺旋转动松紧适度无晃动;水平和竖直制动及微动机构运转平稳可靠、无跳动现象;组合式全站仪中,电子经纬仪与测距仪的连接机构可靠。
仪器和基座的连接锁紧机构可靠。
(4)操作键盘上各按键反应灵敏,每个键的功能正常;通过键的组合读取显示数据及存贮或传送数据功能正常。
全站仪坐标误差允许值是多少

全站仪坐标误差允许值是多少全站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上点的仪器,常用于土木工程、建筑测量和大地测量等领域。
在进行测量时,全站仪能够提供坐标数据,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包括测量仪器的精度、环境条件等会导致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需要考虑和允许一定的坐标误差。
坐标误差定义坐标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通常以坐标的差异来表示。
全站仪测量结果中,坐标误差包括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误差,通常用水平方向上的误差(横向误差)和垂直方向上的误差(纵向误差)来表示。
影响坐标误差的因素全站仪测量结果的坐标误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大气压和湿度等,这些参数的变化会影响测量仪器的性能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测量仪器的精度:不同型号的全站仪具有不同的测量精度,高精度的全站仪相比于低精度的全站仪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3.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全站仪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增加。
4.测量目标的特性:不同的测量目标具有不同的特性,比如目标的形状、反射率等可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测量距离:测量目标与全站仪之间的距离也会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通常来说,测量距离越远,误差也越大。
坐标误差允许值坐标误差允许值是指在一定的测量精度要求下,对测量结果的误差所允许的最大偏差。
具体的坐标误差允许值因测量的实际需求而异,通常由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规定。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测量任务会要求不同的坐标误差允许值。
比如,在高精度的大地测量中,坐标误差允许值一般较小,通常在毫米级别或更小;而在一些建筑测量中,坐标误差允许值可以适当放宽到几厘米。
如何控制坐标误差为了控制坐标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选择合适的高精度全站仪:根据需要的测量精度,选择符合要求的全站仪型号,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进行恰当的校正和调试:在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前,需要进行校正和调试,以减少仪器本身的误差。
《全站仪操作》实训项目任务清单及考核标准

《全站仪操作》实训项目任务清单及考核标准任务一、天宇全站仪坐标测量及坐标放样(60学时)任务二、科力达全站仪坐标测量及坐标放样(30学时)任务三、全站仪对边、悬高、后方交会测量(30学时)任务四、全站仪面积测量(30学时)《全站仪操作实训》实操考核项目考核标准任务一、天宇全站仪数据采集—放样实操项目考核标准一、说明1.编制依据:《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等设计编制。
2.适用范围:测量实训学生。
二、技能目标能够掌握测能够掌握仪器安置,望远镜调节方法、建站及建站质量检查、数据采集及测设方法步骤、记录、计算。
三、技术要求1.考核所用工具、材料:设备仪器:天宇全站仪、棱镜、钢尺等。
2.场地:建筑实训地基3.考核操作时间60min四、评分标准:天宇全站仪数据采集—放样实操项目考核标准考评员:五、记录表格:全站仪数据采集—放样记录表观测者: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仪器型号及编号:天气:备注:综合评分以小组结合个人给定,在记录表备注栏注明观测者和记录者名字《全站仪操作实训》实操考核项目考核标准任务二、科力达全站仪数据采集—放样实操项目考核标准一、说明1.编制依据:《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等设计编制。
2.适用范围:测量实训学生。
二、技能目标能够掌握测能够掌握仪器安置,望远镜调节方法、建站及建站质量检查、数据采集及测设方法步骤、记录、计算。
三、技术要求1.考核所用工具、材料:设备仪器:科力达全站仪、棱镜、钢尺等。
2.场地:建筑实训地基3.考核操作时间60min。
四、评分标准:科力达全站仪数据采集—放样实操项目考核标准考评员:五、记录表格:全站仪数据采集—放样记录表观测者: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仪器型号及编号:天气:备注:综合评分以小组结合个人给定,在记录表备注栏注明观测者和记录者名字《全站仪操作实训》实操考核项目考核标准任务三、全站仪对边测量-悬高测量实操项目考核标准一、说明1.编制依据:《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等设计编制。
全站仪放样测量操作规程

全站仪放样测量操作规程
1、全站仪支架粗调平
(1)、将三脚架置于测站点约正上方位置,用手感觉三脚架平台较为平整、稳固,将仪器安置与三脚架上并拧紧紧固螺栓;
(2)、眼睛同时观察圆水准器和光学对中器,并摆动三脚架的任意两脚,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在正中心位置且测站点钉位刚好位于光学队中器的圆圈中心位置。
固定三脚架,使其达稳固。
全站仪粗平结束。
2、全站仪精调平
(1)、将全站仪水平制动螺旋松开,转动全站仪至精平水准器面向自己且刚好位于 1、2 两个整平脚螺旋(为便于表述特将三个整平脚螺旋命名为 1、2、3)中间位置,保持 1 不动,转动 2 使精平水准器的气泡位于正中心位置;
(2)、转动全站仪至精平水准器位于 1、3 中间位置,保持 1 不动,转动 3 使精平水准器的气泡位于正中心位置。
(3)转动全站仪至精平水准器位于 2、3 中间位置,观察精平水准器的气泡是否位于正中心位置,如果位于则全站仪调平完成;否则重复(1)、(2)步骤直至精平水准器位于 2、3 中间位置时,精平水准器的气泡位于正中心位置,方才完成全站仪精确调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全站仪测量技术要求规范
篇一: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4.5控制测量
4.5.1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
充分利用济南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jncoRs系统)和已有的各等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采用gps静态定位、网络Rtk技术、图根导线(网)等方式进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4.5.2地籍控制测量
4.5.2.1图根点布设要求
图根点在基本控制点或jncoRs系统的基础上加密,以直接满足城镇土地调查的需要、便于利用为原则,点位一般布设在道路、街巷的交叉口及其它利于采集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地方。
图根点的密度应满足《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一般地区8-10个点/每幅图,复杂地区不低于15个点/每幅图,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加密,还应保证图根点相对于起
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4.5.2.2图根点标志
图根点设临时标志,当测区内基本控制点密度较疏时,应适当埋设固定标石。
埋石确有困难时,可在沥青或水泥地面上打(嵌)入刻有十字的钢桩代替标石,在四周凿刻深度为1cm、边长为15cm×15cm的方框,涂以红漆,内写点号。
每幅1:500图内埋石(钢桩)点数量不得少于4点。
4.5.2.3图根点编号
图根点编号共5位。
第一位为标段的英文字母代码,13标段为m,点号均自0001开始编排,如a0001、a0002,c0003、d0008等。
4.5.2.4采用jncoRs系统进行图根测量
采用jncoRs系统进行图根控制测量时,应使用三脚架模式,不得采用单杆模式。
每点均应独立测量两次,每次不少于15个历元,两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之差不应大于2cm,高程之差不应大于3cm,取两次测量的中数作为最后成果。
4.5.2.5静态gps测量
采用静态gps方式加密控制点时,标志选设、观测和数据处理等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
4.5.2.6图根导线测量
图根导线测量依据各等级基本平面控制点,可分为两级进行布设,布设形式为附(闭)合导线或结点网。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因地形限制导线无法闭合时,可布设不多于2条边,总长不超过160m的支导线。
支导线首站要联测两个已知方向,边长要进行对向观测,角度测量左右角各一测回,其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
当局部地区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可在不低于一级图根导线的点上,利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角度测量左右角各一测回、距离进行对向观测或单向观测两次)补充测站点,边长不应超过定向边长的2倍。
利用支导线和极坐标方式测量的图根点数量不得超过
图根点总数的20%。
图根点的边长测量采用光电测距方法,
每条边观测l测回,每测回内读数两次。
4.5.2.7图根高程测量
图根点的高程测量可采用直接水准或光电测距三角高
程的方式进行。
采用水准测量方式时,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对图根水准的相关要求;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方式时,应符合下表规定。
光电测距图根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
器高和觇标高应准确量取至毫米,高差较差在限差内时,取其中数;③计算三角高程时,角度应取至秒,距离和高差应取至毫米。
图根导线记录可采用pda电子手簿或pc-e500袖珍电子
计算机作为记录器,也可采用其它合适的记录方式。
4.6地籍测量
4.6.1地籍测量的基本要求
4.6.1.1地籍测量的比例尺
地籍测量的比例尺为1:500
4.6.1.2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
地籍测量采用全野外数据采集数字成图法绘制1:500
地籍图,全野外数据采集可采用gps-Rtk和全站仪进行,内业图形处理在统一购置的软件cass7.1济南国土版下进行。
4.6.1.3地籍图的图幅划分与编号命名
地籍图的图幅采用50cm×50cm的正方形分幅,按高斯--克吕格坐标格网线划分。
划分方法如下图所示1:500
4.6.1.4地籍图的基本等高距与高程注记
地籍图均需勾绘等高线,1:500比例尺地籍图的基本等高距为0.5m,图上地形点的高程注记至0.01m。
4.6.1.5地籍图的图上平面精度要求
为保证地籍图的精度要求,地籍图上的主要地物点的平面精度应满足本设计要求,其它地物点、地貌点平面精度应满足下表要求:
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图上mm)
4.6.1.6地籍图的高程精度要求
地籍图的高程精度要求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4.1.9
条的要求,城市建筑区和基本等高距为0.5m的平坦地区及
其它区域的铺装路面,其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
4.6.1.7地籍图的基本内容
地籍图应准确全面的表示行政界线、权属界线、界址点、地类界线、块地界线、保护区界线;地理名称和单位名称等主要地籍要素,还应表示《城市测量规范》cjj8-99要求的
其他内容,因图面负担过重个别的次要地形要素可适当综合。
4.6.1.8地籍图的图式表示与数据分层
地籍图的表示方法应严格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td1001-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的要求进行,严格按《山东省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的要求进行。
4.6.2地籍要素测量
4.6.2.1地籍要素测量的内容
地籍要素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界址点、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块地界线、保护区界线、主要地物点、地形地貌点、地理名称和单位名称等。
地籍要素测量成果应能满足地籍图编制、面积量算、统计的和地籍数据库建库的基本要求。
4.6.2.2地籍要素测量精度
行政界线、权属界线、界址点、地类界线、块地界线、
保护区界线、主要地物点、地形地貌点测量精度,应满足本设计书中规定的精度要求。
4.6.2.3地籍要素测量方法
地籍要素测量采用全解析法。
按全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利用gps-Rtk和全站仪进行实地数据采集(坐标、高程)。
4.6.2.4地籍要素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全站仪设站时,仪器对中误差应小于5㎜,应尽量选择距离较远的已知点定向(即长边定短边),并检测另一已知点,以确保设站和定向的正确性。
相邻测站间应以明显地物点或界址点作为重合检查点,严禁隔点采集数据。
采用gps-Rtk测量时,要注意避免在高大的房屋角和信号弱的地方采集数据,确保地籍要素测量的精度。
4.6.2.5地籍测量时特殊情况的处理
(1)地籍测量时山区等高线的处理
地籍测量时个别无法采用全野外采集数字法测图,可采用最新的最大比例尺(一般不超过4倍)的地形图矢量化放大编绘,但应注意同实测区域等高线的接边,其范围内的界址点、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建筑物、构筑物等必须实测,其范围并应征得监理的同意。
(2)地籍测量时建筑施工区的处理
首先按现状实测,提交验收时将地籍要素、数据库更新到最新现状。
4.6.3地籍图编制
4.6.3.1地籍图内容
地籍图是专题图,它首先要反映地籍要素以及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其次在图面荷载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反映其它内容。
地籍图应采用定制的cass7.1济南国土版绘制,其主要内容包括:地籍要素、数学要素及地物要素。
4.
6.3.2地籍要素
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地籍要素包括:行政界线、界址点、界址线、地类号、地籍号、座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及土地等级等。
(1)各级行政界线要素有:市级界线;县级界线;乡、镇、街道办事处级
界线;国营农、林、牧、渔场界线。
两级行政界线重合时在地籍图上表示高级界线,境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拐角处绘出点或线。
(2)界址要素有: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地籍街坊界线、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
在地籍图上界址点用直径0.8㎜的红色小圆圈表示,界址线用0.3㎜的红线表示;与宗地界址线重合的其它界线,在地籍图上可跳跃注记;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注在其界线以内。
(3)地籍号:在地籍图上只注记街道号、街坊号及宗
地号。
街道号、街坊号注在图幅内有关街道、街坊区域的适中部位,宗地号注在宗地内。
在地籍图上宗地号和地类号的注记以分式表示,分子表示宗地号,分母表示地类号。
对于跨越图幅的宗地,宗地在不同图幅的各部分都须注记宗地号。
如果某街道或街坊或宗地只有一小区域在本图幅内,相应的编号可注在本图幅内图廊线外。
如果宗地面积太小,在地籍图上可以用标识线移在宗地外空白处注记宗地号,能清晰判读的情况下也可不注宗地号。
(4)地类:在地籍图上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
的土地利用类别码注记地类,地籍图上应注记二级分类。
对于宗地较小的住宅用地,可省略不注,其它各类用地码一律不得省略。
道路用地,包括分割街坊的道路和街坊内的道、巷、通道的宗地,都应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规定要求注记其相应的地类代码。
(5)座落:宗地的座落由行政区名、道路名(或地名)及门牌号组成,地籍图上应适当注记行政区名及道路名,宗地门牌号可选择性注记。
(6)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在地籍图上可选择性注记
单位名称和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
因单位宗地较小,地籍图上可不注单位名称。
在地籍图上不需要注记个人用地的土地使用者名称。
(7)土地等级:对于已完成土地定级估价的城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