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合集下载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选种的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到密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思考密度在生活中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二)新课教学:一、密度与温度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龙卷风的视频引入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到在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有关。

接着,可以进行两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深入探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一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温度下观察气球的变化,实验二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风车,观察在不同温度下风车的转动情况。

通过实验的结论,让学生理解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会变小。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密度与物质鉴别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到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然后,教师可以给出几个不同物质的密度,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水的反常膨胀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验引入水的反常膨胀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到4℃水的密度最大。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让学生理解水的反常膨胀现象,避免学生将理论和实际脱节。

七、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通过讨论来交流和分享,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八、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课堂测试等。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生活中的风是由于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冷空气则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的。

气体受温度影响较大,而固体和液体则影响较小。

提问:当气温在0℃以下时,湖面结成冰,行人可以在上面行走,那么湖底是否还有鱼存活?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以看到冰面下水中嬉戏的鱼。

演示实验三:冰熔化体积缩小和水的反常膨胀。

密度与社会生活_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_教案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并能简单地解决与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 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 经历思考探究活动, 经历完整的用密度解释生活中某些现象的过程;2. 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1. 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 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 学习物理知识;2. 通过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密度与物质鉴别.教学难点: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鸡蛋、盐水等.◆讲授新课一新课导入教师演示: 在室温下, 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个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 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 橡皮膜会凸起来. 过一会, 再把瓶子放入冰水中, 观察橡皮膜的变化.教师演示: 按下图做一个纸风车, 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上方, 风车能转动起来.教师口述: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橡皮膜鼓起来? 又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教师活动: 提问下列问题?1. 密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2. 寒冷的冬天, 水管为什么必须小心保护?3. 冬天水面冰冻的河里的鱼为什么没有被冻死?4. 利用密度怎么鉴别物质的种类或真假?5. 如何判断一个金属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二新课教学2.1 密度与温度2.1.1 密度与温度教师活动: 解释演示实验现象.在上面的实验中, 气体受热膨胀. 根据密度的定义式mVρ=,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 密度变小.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 密度变小而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 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 从而形成风.教师活动: 讲述普遍的温度与密度的关系.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 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 气体的热胀冷缩最显著, 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 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 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2.1.2 水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教师口述: 水的密度是多少? 请同学们再查一下冰的密度.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换言之, 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 冰的密度要比水的密度大.在寒冷的冬天, 如果水管没有经过小心的保护, 当水管里的水结冰后, 体积变大, 就会把水管胀破. 所以我们会看到, 只要是冬天会结冰的地区, 水管都有相应的保护.教师活动: 讲述水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一般来说, 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 但是水例外. 水在4 °C 时密度最大. 温度高于4 °C 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 水的密度越来越小; 温度低于4 °C 时, 随着温度的降低, 水的密度也越来越小. 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 密度变小.在寒冷的冬天, 水面结冰, 冰的导热性能并不好, 使得水中的热也量比较难传到外界. 这样就使离冰较远的水底温度保持在4℃左右, 这样的温度足以让鱼存活.2.2 密度与物质鉴别教师设问: 怎样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说来是不同的. 因此, 只要测出了密度, 再与密度表中的物质密度进行比较, 就可以鉴别物质的可能种类和真假. 若计算出的密度值在密度表中有多个物质对应, 则继续采用其他的方法来鉴别, 如物质其他性质如状态、气味、色彩、透明度、硬度、可燃性等.体育锻炼用的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 kg, 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 dm 3. 这个铅球是用铅制造的吗?分析: 可先求出这个铅球的密度, 再将这个铅球的密度与铅的密度相比较.解: 这个铅球的密度为 333=4kg 0.57dm 7.010kg/m m V ρ==⨯小于铅的密度11.3×103 kg/m 3, 因此这个铅球不是纯铅制成的.教师口述: 这是通过比较密度的方法来判断,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通过比较质量或体积的方法是不是也可以呢?解法二: 假设这个铅球是由纯铅制成的, 则4 kg 的铅球, 其体积应为 33-333=4kg7.010kg/m 0.3510m =0.35dm m V ρ=⨯=⨯大于这个铅球的实际体积, 因此这个铅球不是纯铅制成的.教师口述: 下面请同学们用比较质量的方法来判断这个铅球是不是由纯铅制成的. 提示一下思路, 先假设这个铅球是由纯铅制成的, 将题目给出的体积和铅的密度代入密度的定义式, 求出相应的质量, 然后再与题目给出的质量相比较.学生活动: 用比较质量的方法判断上面题目中给出的铅球是不是由纯铅制成的.教师口述: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 鉴别物质可从比较密度, 体积, 或质量三个角度来进行. 但无论用上面三种方法中的哪一种, 都没有离开密度及密度的定义式.密度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 每种物质都有相应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有其他重要的应用. 例如, 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 可以确定它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 鉴定牛奶、洒的品质, 农业选种时配制盐水等, 都要用到密度的知识口在工业生产中密度知识的应用也很广泛. 航空器材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 坚若磐石的机床底座则需要用坚固、密度大的材料制成. 可见, 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三 典题讲练例1 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铁球、铜球和铅球各一个, 已知ρ铁=7.8×103千克/米3, ρ铜=8.9×103千克/米3、ρ铅=11.3×103千克/米3, 那么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可能铁球是空心的, 铅球和铜球是实心的B. 可能铅球是实心的, 铁球和铜球是空心的C. 可能铜球是实心的, 铅球和铁球是空心的D. 三个球可能都是空心的答案: D解析: 可通过比较体积的方法来判断. 从题目所给数据得知, 铁的密度最小, 如果三个球全是实心的, 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 铁的体积最大, 铜球和铅球的体积会小于铁球的体积, 但可以通过“空心”来实现与铁球的体积一样大. 如果铜球是实心的, 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 无法满足铁球的体积与铜球的体积相等. 同理, 铅球也不可能是实心的.如果铁球是空心的, 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 铜球和铅球可通过设置更大的体积的“空心”来实现体积相等.综上, 本题选D.例2 将一质量是100 g 的金手镯缓慢投进盛满水的溢水杯中, 测得溢出水的体积是8 cm 3, 请问此手镯是纯金制成的吗?(已知金的密度是19.3 g/cm 3)解: 溢出的水的体积即为手镯的体积, 由密度的定义式可得此手镯的密度 33=100g 8cm 12.5g/cm m V ρ==小于金的密度19.3 g/cm 3, 故此手镯不是纯金制成的.四课堂小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1.5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1.5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11.5 密度与社会生活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2、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3、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2、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3、学会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具准备纸风车、火柴、酒精灯、窄纸条、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实验:风车转转转1、演示实验:风车转转转2、现象:3、结论: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向上运动,形成风。

4、应用:人们可以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等,近代大规模利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二、密度的特性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_____,与物质的______和_____无关。

但与物质的_____有关,当物质的_____发生变化时,密度一般会变;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即:一般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思考1、房间的暖气片一般都安在室内的下面,为什么?2、空调为什么通常安装在室内的上方?三、水的反常膨胀1、猜想: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瓶,瓶内的水结成冰后,猜想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2、计算:100g的水结成冰后体积是多大?体积变大还是变小了?此现象说明了什么?3、结论:水从4℃下降到0 ℃时,密度变小,体积变大;从0 ℃上升到4℃时,密度变大,体积缩小。

这就是水的反常膨胀。

思考:1、在我国的北方,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

如果保护不好,使水管里的水结了冰,不仅影响正常生活用水,有时还会把水管冻裂,造成送水设备的损坏。

那么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2、冬天,有经验的开车师傅总要在晚上时将机器水箱里的水放掉,想一想,为什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教学反思水的反常膨胀的讲解最好设置一个冷冻的实际情景。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密度及其计算公式2. 密度的影响因素3. 密度的测量与实验4. 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5. 密度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影响因素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密度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密度的特性。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密度的重要性。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密度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基本含义。

3. 分析影响密度的因素,让学生了解密度变化的原因。

4. 进行密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现象。

5.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讲解密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6.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冰块、木材等,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密度的物体在同一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加深对密度特性的理解。

3. 问题解决:提出实际问题,如船舶的载货量与密度的关系,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密度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密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及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检验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4. 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提出的创新观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4.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
-加强课后辅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提高其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能获得收获和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方法,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原因;
3.理解密度与物质种类、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并能应用于解释生活现象;
5.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密度相关的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运用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实践应用题:
-设计一道与生活相关的密度应用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现象背后的原理;
-鼓励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等。
3.探究性实验:
-布置一项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分析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原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115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doc

115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doc

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和解决实际M 题教学难点 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二次备课课型 新授 主备人 丁佃厂 使用人1. 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2. 知道物质的密度还与温度有关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导学过程(-)复习提问1. 已知铁的密度为7.8X10。

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 铅的密度为1L3X10,千克/米L 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 什么问题? (-)引入新课密度是物质的基木属性,何种物质都有I'l 己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 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 应用的.1 .密度与物质鉴别讨论的问题如下:教师出不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居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 种铅球是否JIJ 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 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 积呢?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 的质量,即可算出铅五、密度与社会生活时间球的体积。

实验:计算: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问题: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变吗?如果某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改变了呢?实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圆底烧瓶上用带有注有一小段红墨水的玻璃管的橡皮塞密闭空气。

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

现象:烧瓶放在热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外移动,说明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了。

而放在冷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里移动,说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收缩了。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2. 密度公式的推导及应用3. 生活中的密度现象分析4. 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解析5. 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密度概念及应用。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密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分析生活中的密度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及视频素材2. 实验器材:测量容器、液体、固体物品等3. 练习题及答案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提到的空气密度,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密度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实验:安排一个简单的密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现象,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4. 应用:讲解密度公式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密度问题,如浮力、沉没等,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6.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密度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设计【第一章:密度概念的引入】教学目标:了解密度的定义和特性能够描述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密度定义的解释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密度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教学方法:采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举例说明密度概念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密度的存在教学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素材密度相关的科普视频或动画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提到的空气密度,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

九年级物理11.5《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11.5《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11·5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它与社会生活有重要联系;
2、知道密度受温度影响,了解水的密度特性;
3、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

教学仪器:
导学达标:
导入:北方的冬天,人们为什么要给室外的自来水管穿上棉衣呢?
一、举例说明密度与日常生活、商业、农业、工业、交通工具等领域的密切联系。

二、密度与温度
1、想想做做P21说明了什么?
2、固体、液体呢?
3、奇特水的:4℃以上,热胀冷缩;4℃以下,,
4、感受水的奇特:1㎏水结冰后,体积如何变?变化了多少?
1、P23m=4㎏,V=.057dm3,鉴定之。

①说,②做,③注意一题多解。

2、利用密度鉴定物质可靠吗?
3、ρ1、ρ2两种物质:①等质量②等体积③任意混合,求混合物的密度。

4、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100mL酒中含酒精的毫升数,某厂生产每瓶“500mL·45度”白酒的质量是多少?(ρ酒精=0.8g/cm3)。

当堂训练:
Ⅰ、小结;
Ⅱ、P24双动;
Ⅲ、作业:《点拔》
教学反思:
用心爱心专心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九年级物理第11章第5节。

【整体设计】
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

本节教学可按“总→分→总”的框架进行设计:先组织学习阅读教材第一段,通过讨论分析来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利用视频和探究实验来具体研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利用情境问题来具体研究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最后进一步讨论分析密度在材料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教学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

教学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特点主要采取启发教学、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
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气球、冰块、酒精灯。

学生:酒精灯、自制纸风车、火柴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例如,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的。

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

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盐水可以选种等,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一特点。

下面我
们来欣赏几组画面(多媒体播放):
图1:戒指图2:矿石图3:盐水选种
引导:从录像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题。

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
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
学生思考回答。

[推进新课]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可知: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是不是所有物体的密度都是一成不变的呢?密度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呢?
1.密度与温度
播放视频:龙卷风
图4:视频截图──龙卷风
启发: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学生议论纷纷。

演示实验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

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
附近。

观察并思考:过一会儿,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教师分析:放在冰块上面的气球变小了,气球下降;放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的气球变
大了,气球上升。

实验说明:气体受热体积膨胀。

由于密度,一定质量的气体体
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演示实验2:按课本图11.5-1做一个纸风车。

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
风车能转动起来。

观察并思考:你知道是什么推动了风车吗?
学生分析。

结论:由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思考并讨论]
1.生活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分析。

总结: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日常生活中气体、液体、固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一样吗?
学生分析。

总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

师:在我国的北方,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

如果保护不好,使水管内的水结了冰,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用水,有刊还会把水管冻裂,造成送水设备的损坏。


么,自来水管为什么会被冻裂?
学生议论纷纷。

启发: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缩冷
胀”。

介绍水的特点。

引导学生推导为什么水结冰时体积反而变大。

解决问题:为什么自来水管冬季容易冻裂?
(教学说明:启发学生从自来水管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而水结冰时遵从“热缩冷胀”,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解答。


启发:水的反常膨胀对冬季水中的生物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思考并讨论】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一只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
引导同学思考:从密度表可以看出,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只要测出了戒指的密度,再与密度表中金的密度进行比较就可鉴别戒指是不是
纯金做成的。

引导同学思考:如何测戒指的密度?
在同学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小结:测出戒指的密度后,与密度表中金的密度比较。

测戒指的密度时,可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密度。

引导同学思考:用量筒测得的戒指质量是否精确?因此测出的戒指密度是否精确?
学生讨论并回答。

(课件展示例题)
例题:滨州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45.39g,体积为5.1cm3,它是纯金的吗?
若不是纯金做成的,那么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学生活动:思考并独立解题。

(教学说明:教育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身边的事情。

实现学以致用)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完成后,教师点评,注意学
生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师:与上题的道理相同,利用密度知识还可以鉴别牛奶、酒的优劣,在地质勘探中鉴别矿石,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密度的知识来鉴别体育课上用的铅球是不是用纯铅做成
的。

让学生通过计算学会如何鉴别物质,在计算密度时,如果单位用g/cm3,可将它换
算成㎏/m3,再对照密度表确定物质的种类。

总结:从前面的密度表可知,一些不同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

例如酒精和煤油都是液体,它们的密度都0.8×103㎏/m3。

通过对两者气味的判断,在知道密度的基础上可以鉴别出酒精和煤油。

可见,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可以鉴别物质,但是要准确地鉴
别物质,常常要多种方法并用。

(教学说明:教师可以用参考资料中的“古代中国的金银鉴别技术”来拓展学生知
识面)
【课堂训练】
用课件展示题目,学生思考解答,然后将学生的解答用视频展台展示讲评。

练习1.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碑心石是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碑身高37.94m,由413块花岗岩石块砌成,在长14.7m、宽2.9m、厚1m的碑心石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怎样知道它的质量?
图5:人民英雄纪念碑
参考答案:1.1.15×105㎏
[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布置作业]
作业:1.教材2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题。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

【设计点评】
本节从讨论分析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然后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鉴别戒指是否是纯金的,引出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求质量、体积以及判断实心、空心等相关的计算,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