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练习: 2文言文翻译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训练试卷: 第2组 题型组合滚动练8 语用+名句+文言文+作文(含解析)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训练试卷: 第2组 题型组合滚动练8 语用+名句+文言文+作文(含解析)

题型组合滚动练(八) 语用+名句+文言文+作文(分值:44分,建议用时:45分钟)(不含作文)一、综合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一位作文大赛评委说:“阅卷的感受非常强烈——有的情真意切,见识不凡;有的才气逼人,文采斐然;有的文字粗俗,不忍卒读....,难以入目。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无边落木陪衬着不尽长江,还是不尽长江衬托着无边落木?两边来回读,怎么读都令人黯然神伤....。

③“萨德”反导系统的监测预警范围远远超出了半岛,它危害中国战略安全的企图已经是路人皆知....,中方敦促韩方悬崖勒马、中止部署。

④驱逐移民、性别歧视、反“政治正确”、美国中心主义……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的种种言行,与美国精英阶层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南辕北辙....。

⑤现在的年轻人已司空见惯....了微信,早晨醒来,习惯性地看一看,聊一聊,晚上睡觉前还要忙里偷闲地刷一刷,很难想象没有它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⑥我们在进行广告语的创意思维的时候,不要舞文弄墨....,要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从整体策略上、从营销传播的目的上、从消费者需求的感受上着眼。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不合语境。

②黯然神伤:形容因失意、沮丧而伤感。

使用正确。

③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此处使用正确。

④南辕北辙: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此处不存在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的意思,使用错误。

⑤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此处望文生义,错误理解为“习惯了”。

且司空见惯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

⑥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

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

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从今春开始,四川甘孜州自筹资金,在学前教育免费基础上,启动高中免费教育计划,进而形成15年免费教育构架,上万学生因此受益。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2 文言文翻译题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 2 文言文翻译题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 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 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
常发生争端。
关闭
C项,“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误。“有司”指主管某
有窝藏盗贼,大概是随从的人偷藏了。”对随从进行搜索,果然是这
样。曾公亮详熟公文法令,任职久了,熟知朝廷台阁典章制度,首相
韩琦常常向他咨询。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立皇嗣,和曾公亮等人共
K12课件
3
-4-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 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 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 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 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 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 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 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参考答案: (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 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 宠幸。
解析: (1)“锡”,通“赐”,赏赐;“虔”,尊重;“是不虔君命也”是判断 句;“而”,表转折关系;“必使亲临”中间有省略成分,应为“必使之亲 临”;“处之安乎?”是反问句,意思是“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2)“救 正”,匡救扶正,纠正;“持禄固宠”,保持禄位加固宠幸。要注意语意通 畅。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届高三二轮训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二)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届高三二轮训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二)

2018届高三二轮训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二)2018届高三二轮训练语试题参考答案(二) 2018届高三二轮训练语试题参考答案(二)
5
c
2018届高三二轮训练语试题(7) 1.B(都读h A分别为c s c s c分别为zi zǎi zi zǎi D分别为lng lng lǒng lǒng) 2.A(B“颂”应为“诵” c“”应为“张” D“加”就为“假”)3.B(B“司空见惯”比喻经常看到,不足为奇,与“熟悉”重复。

应用“熟视无睹”)
4.A(B照应不周,应把“成功”必为“成效”。

c与”相当于”搭配的应当是确数,应删除“以上”。

D“中国的军费只是美国的很小一部分”犯了逻辑错误。


5.c(A句末问号必为句号。

B括号的内容是对“热量”的注释,应放在句号以内。

D“特点”后有逗号应改为冒号。


6.B(B说法与第5段中“只不过游戏或者的虚拟世界是在数字化和化形式的一种虚拟而已,本质上没有不同”的说法相悖。

)7.D(D项答非所问,它不是对游戏产业“本质属性是化”的理解,而是因为游戏产业“本质属性是化”,所以我们应该采取D项所述的措施。


8.A(虚拟世界是与现实世界并非绝对对立;虚拟世界在产生以前就有,艺作品都是虚拟的。


9.c(还应该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


10.D(贼摧残)
11.A(②是说风俗的影响和作用,⑤表达对士大夫的希望,⑥是希望自己的主张能收到成效。


12.B(认为选拔人才、转移风气是君臣上下的当务之急,“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非全体动员不可。

)。

2018年高考全国卷2文言文《后汉书·王涣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8年高考全国卷2文言文《后汉书·王涣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12018年高考全国卷2文言文《后汉书·王涣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题。

王涣字稚子,王涣字稚子,广汉广汉(广汉郡,在今四川成都境内)郪(q ī,汉代县名,在今四川省三台县郪口)人也。

父顺,安定太守。

涣少好侠,尚(推崇,崇尚。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推崇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气力(指武力),数(shu î,屡次)通(往来交接)剽轻(pi āo q īn ɡ,强悍轻捷)少年。

晚(后来,在一定时间以后)而改节,而改节,敦敦(推崇,崇尚)儒学,习《尚书》,读,读律令律令(法令),略(大致,大略)举(列举,这里指“把握”)大义(主要意思)。

为太守陈宠。

为太守陈宠功曹功曹(官名,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

主管考察记录业绩),当职(担任职务)割断(决断),不避,不避豪右豪右(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

宠。

宠风声风声(政治名声)大行(广泛流传),入(指由地方到朝廷)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以为理理(治理)?”宠?”宠顿首顿首(磕头。

旧时礼节之一。

以头叩地即起而不停留)谢(辞让)曰:“臣任功曹王涣以“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简贤选能(选拔有才能的人。

“简”“选”都是选拔的意思,“贤”“能”都指有才能的人),主薄镡显,主薄镡显拾遗补阙拾遗补阙(纠正过失补充遗漏),臣,臣奉宣奉宣(捧读。

奉:恭敬地用手捧着。

宣: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

)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茂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除(授予官职)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方略(方法与谋略)讨击,讨击,悉悉(都)诛(杀)之。

全国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文言文翻译的破解(准确翻译句式)

全国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文言文翻译的破解(准确翻译句式)

2六、文言文翻译的破解第三节准确翻译句式题组一 课内复习(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

1.匪女之为美( ) 2.俟我于城隅( ) 3.秋以为期( ) 4.恐年岁之不吾与( ) 5.肇锡余以嘉名( ) 6.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 7.为仲卿母所遣( ) 8.但见悲鸟号古木( ) 9.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10.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1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1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13.秦人不暇自哀( ) 14.戍卒叫,函谷举( ) 15.击空明兮溯流光( ) 1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17.而又何羡乎( ) 18.客有吹洞箫者( ) 19.语未毕,余泣( ) 20.令人长号不自禁( ) 21.其制稍异于前( ) 22.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 23.所以敢先汝而死( ) 24.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 25.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 26.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 27.而控于地而已矣( ) 28.之二虫又何知( ) 29.而彼且奚适也?( ) 30.彼且恶乎待哉!( ) 3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32.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33.是社稷之臣也( ) 34.无乃尔是过与( ) 35.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 36.何以伐为( ) 37.非我也,岁也( ) 38.未之有也( ) 39.树之以桑( ) 40.可以无饥矣( ) 4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 42.以为轮( )2 4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4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4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 4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47.陈利兵而谁何( ) 48.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49.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 5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51.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52.不拘于时( ) 5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5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5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5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57.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 58.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 59.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60.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 6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6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63.沛公欲王关中( ) 64.赐之彘肩( ) 65.具告以事( ) 66.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67.籍何以至此( ) 68.客何为者( ) 69.何辞为( ) 70.今日之事何如( ) 71.大王来何操( ) 72.沛公安在( ) 73.吾属今为之虏矣( ) 7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75.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 76.为之奈何( ) 77.今臣亡国贱俘( ) 78.实为狼狈( ) 79.而刘夙婴疾病( ) 80.告诉不许( ) 8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82.具以表闻( ) 83.欲谁归罪( ) 84.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 8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8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87.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 88.姜氏何厌之有( ) 89.敢问何谓也( ) 90.君何患焉( ) 91.其是之谓乎( ) 92.佗邑唯命( ) 93.君将若之何( )94.文采不表于后世( ) 95.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 96.重为乡党所笑( ) 97.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 98.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 99.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 100.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 答案 1.判断句(否定)2.介词短语后置句3.宾语前置4.宾语前置5.介词短语后置句6.判断句7.被动句8.省略句,“号”后省“于”9.宾语前置10.倒装句11.判断句12.省略句“于”13.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自”前置14.被动句,举,被攻占15.省略句,省略主语“桨”和“船”16.宾语前置句17.宾语前置句18.定语后置句19.省略句,“语”前省略定语“其”20.宾语前置句21.介词短语后置句22.主谓倒装句23.固定结构,所以,……的原因24.固定结构,与使……无宁……,与其……不如……25.固定结构,奈……何,对……怎么办;怎么办26.固定结构,无所,没有……的27.介词短语后置句28.宾语前置句29.宾语前置句30.宾语前置句31.固定结构,奚以……为,表反问32.固定结构,不亦……乎,表委婉反问33.判断句34.宾语前置句,固定结构,无乃……与,表推测35.被动句36.固定结构,何……为37.判断句38.宾语前置句39.介词短语后置句40.省略句,“以”后省宾语“之”41.判断句42.省略句,省介词宾语“之”43.定语后置句44.判断句45.被动句46.被动句47.宾语前置句48.介词短语后置句49.介词短语后置句50.判断句51.判断句52.被动句53.宾语前置句54.介宾短语后置句55.省略句,省主语“士大夫之族”56.省略句,省宾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固定结构,其……欤,表反问57.主谓倒装句58.固定结构,岂……乎,表反问59.判断句,判断兼提示原因60.判断句61.判断句62.固定结构,何……为,“为”语气词,呢,63.省略句,省介词“于”64.省略句,省介词“以”65.省略句,省宾语“之”66.省略句,省宾语“之”67.宾语前置句68.宾语前置句69.宾语前置句,固定结构,何……为70.宾语前置句71.宾语前置句72.宾语前置句73.被动句74.被动句75.固定结构,无所76.固定结构,奈何,怎么办77.判断句78.判断句79.被动句80.被动句81.省略句,省宾语、主语。

2018全国卷2文言文点对点详解-

2018全国卷2文言文点对点详解-
2018年全国卷2文言文详细注释及试题分析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2018年全国卷2文言文详 细注释及试题分析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 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 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侍御史 古代官名。秦置,汉沿设,在御史大夫之下。如果朝官的高 级官员犯法,一般由侍御史报告御史中丞然后上报给皇帝。低级官 员(侍御史一般负责朝官)可以直接弹劾,或者会集体弹劾。
•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 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 驾 古代车乘的总称,亦特指帝王的车,转指帝王。
(授予官职) •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 •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方法和策略 讨伐打击 把(之)代牛
•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 总是 说 子,终无侵犯。 其中
清夷 1. 亦作“ 清彝 ”。 清平;太平。愿言保明德,王室佇清夷
2. 清净恬淡。某志行清夷。” 3. 明白平易。 词旨清夷,风格温雅。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 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 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 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 ,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 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 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 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 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D项,原文说“元兴元 年,病卒”, 未点明是“死于洛阳令任上”。“仍然忙得无 法分身”曲解文意。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练习: 2文言文翻译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练习: 2文言文翻译

2文言翻译练习题【基础练习】1.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要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防备其他盗贼出出入入与意外的事件发生。

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当天就挽留刘邦一起饮酒。

C.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祖母刘氏一向疾病缠身,卧床不起,臣服侍进汤进药,不曾停止远离过。

D.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鸦尚且有(反哺)私情,我也企望能够为祖母养老送终。

2.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文:(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文:张衡机灵精巧,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上很用心。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译文:他精于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

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译文:从此以后,才命令史官记下地震发生的方位。

3.对下面各句的翻译,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比较秦国接受贿赂而取得的土地和通过作战胜利而取得的土地,它们的实际数量是其他六国的一百倍。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古代求学的人不能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作乱的人四方响应。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被敲击而发出响亮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

【热点强化】4.翻译下列句子。

(1)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江苏版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训练试卷:文言文阅读专题卷2 (含解析)

江苏版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训练试卷:文言文阅读专题卷2 (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二)(对应学生用书第108页)(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8分)戚元鲁墓志铭曾巩戚氏宋人,为宋之世家。

当五代之际,有抗志不仕、以德行化.其乡里、远近学者皆归之者,曰同文,号正素先生,赠尚书兵部侍郎。

有子当太宗、真宗时为名臣,以论事激切至今传之者,曰纶,为枢密直学士,赠太尉。

有子恭谨恂恂、不妄言动、能守其家法、葬宋之北原、余为之志其墓者,曰舜臣,为尚书虞部郎中。

元鲁其子也,名师道,字元鲁。

为人孝友忠信,质厚而气和,好学不倦,能.似其先人者也。

盖自五代至今百有六十余年矣,戚氏传绪浸远,虽其位不大,而行应礼义,世世不绝如此,故余以谓宋之世家也。

元鲁自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好论当世事,能通其得失。

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

皆以谓元鲁之于学行,进而未止,意其且寿,必能成其材,不有见于当世,必有见于后。

孰谓不幸而今死矣!故其死也,无远近亲疏,凡知其为人者,皆为之悲,而至今言者尚为之慨然也。

元鲁初以父任为建州崇安县尉,不至。

以进士中.其科,为亳州永城县主簿,又为楚州山阳县主簿。

嘉祐六年三月二十九日,以疾卒于官,年三十有五。

娶陈氏,内殿承制习之女;再娶王氏,参知政事文宪公尧臣之女;有子一人;皆先元鲁死,而元鲁盖无兄弟。

呜呼!天之报施于斯人如此,何也?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

余悲元鲁不得就其志,而欲因余文以见于后,故不得辞也。

以熙宁元年某月某甲子,葬元鲁于其父之墓侧,以其配陈氏、王氏。

将葬,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铭曰:行足以象其先人,材足以施于世用,而于元鲁未见所止也。

生既不得就其志,死又无以传其绪,曷以告哀?纳铭于墓。

(选自《曾巩集》卷四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德行化.其乡里化:教化B.能.似其先人者也能:才干C.以进士中.其科中:考取D.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速:催促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文言翻译练习题【基础练习】1.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要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防备其他盗贼出出入入与意外的事件发生。

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当天就挽留刘邦一起饮酒。

C.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祖母刘氏一向疾病缠身,卧床不起,臣服侍进汤进药,不曾停止远离过。

D.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鸦尚且有(反哺)私情,我也企望能够为祖母养老送终。

2.下列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文:(他)常常显出稳重、淡泊、宁静的情态,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

B.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文:张衡机灵精巧,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上很用心。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译文:他精于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

D.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译文:从此以后,才命令史官记下地震发生的方位。

3.对下面各句的翻译,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比较秦国接受贿赂而取得的土地和通过作战胜利而取得的土地,它们的实际数量是其他六国的一百倍。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古代求学的人不能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一个人夜里呼喊作乱,作乱的人四方响应。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被敲击而发出响亮声音的山石,到处都是这样。

【热点强化】4.翻译下列句子。

(1)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

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

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早祷焉。

畏险者或不敢度。

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

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

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某年某月某日记。

(1)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内翻译】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王家屏传张廷玉王家屏,字忠伯,大同山阴人。

隆庆二年进士。

选庶吉士,授编修,预修《世宗实录》。

高拱兄捷前为操江都御史,以官帑遗赵文华,家屏直书之,时拱方柄国,嘱稍讳,家屏执不可。

万历初,进修撰,充日讲官。

敷奏剀挚,帝尝敛容受,称为端士。

张居正寝疾,词臣率奔走祷祈,独家屏不往。

再迁侍讲学士。

十二年,擢礼部右侍郎,改吏部。

甫逾月,命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

去史官二年即辅政,前此未有也。

申时行当国,许国、王锡爵次之,家屏居末。

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

越二年,遭继母忧。

诏赐银币,驰传,行人护行。

服甫阕,诏进礼部尚书,遣行人召还。

抵京师,三月未得见。

家屏以为言,请因圣节御殿受贺,毕发留中章奏,举行册立皇太子礼。

不报。

复偕同官疏请。

帝乃于万寿节强一临御焉。

俄遣中官谕家屏,奖以忠爱。

家屏疏谢,复请帝勤视朝。

居数日,帝为一御门延见,自是益深居不出矣。

评事雒于仁进四箴,帝将重罪之。

家屏言:“人主出入起居之节,耳目心志之娱,庶官不及知、不敢谏者,辅弼之臣得先知而预谏之,故能防欲于微渺。

今于仁以庶僚上言而臣备位密勿反缄默苟容上亏圣明之誉下陷庶僚蒙不测之威臣罪大矣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帝不怿,留中,而于仁得善去。

时储位未定,廷臣交章请册立。

其年十月,阁臣合疏以去就争。

帝不悦,传谕数百言,切责廷臣沽名激扰,指为悖逆。

时行等相顾错愕,各具疏再争,杜门乞去。

独家屏在阁,复请速决大计。

帝乃遣内侍传语,期以明年春夏,廷臣无所奏扰,即于冬间议行,否则待逾十五岁。

家屏以口敕难据,欲帝特颁诏谕,立具草进。

帝不用,复谕二十年春举行。

家屏喜,即宣示外廷,外廷欢然。

而帝意实犹豫,闻家屏宣示,弗善也,传谕诘责。

时行等合词谢,乃已。

明年秋,工部主事张有德以册立仪注请。

帝复以为激扰,命止其事。

国执争去,时行被人言,不得已亦去,锡爵先以省亲归,家屏遂为首辅。

以国谏疏己列名,不当独留,再疏乞罢。

不允,乃视事。

(选自《明史》)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敷奏剀挚敷:写作 B.复偕同官疏请疏:上疏C.入预机务预:参与 D.时行等合词谢谢:辞谢2.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A.今于仁以庶僚/上言而臣备位密勿/反缄默苟容/上亏圣明之誉/下陷庶僚蒙不测之/威臣罪大矣/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B.今于仁以庶僚上言/而臣备位密勿反/缄默苟容/上亏圣明之誉/下陷庶僚蒙不测之威/臣罪大矣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C.今于仁以庶僚上言/而臣备位密勿/反缄默苟容/上亏圣明之誉/下陷庶僚蒙不测之威/臣罪大矣/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D.今于仁以庶僚/上言而臣备位密勿反/缄默苟容/上亏圣明之誉下/陷庶僚蒙不测之威/臣罪大矣/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拱方柄国,嘱稍讳,家屏执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以国谏疏己列名,不当独留,再疏乞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帝意实犹豫,闻家屏宣示,弗善也,传谕诘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链接】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7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

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

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

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

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

”诏勿问,田亦竟止。

珪居闲类木讷者。

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

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

珪格不行。

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流寇扰河南,太监陆訚谋督师,下廷议,莫敢先发。

珪厉声曰:“师老民疲,贼日炽,以冒功者多,偾事者漏罚,失将士心。

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肘腋间,民嚣然思乱,祸旦夕及宗社。

吾侪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

”由是议罢。

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

御史张羽奏云南灾。

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

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

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

”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而珪适卒,年五十七。

遣命毋请恤典。

抚、按以为言,诏廕其子中书舍人。

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参考答案1.D2.B3.A4.(1)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2)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5.(1)太阳迫近西山,在余晖横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翠,重叠相映,数也数不尽。

(2)(大家)都已经赋诗记述百丈山的胜景,我又详细叙述了一行人游览的经过。

(3)并且借此告诉想前往游览却没能成行。

【课内翻译】6.(1)知道(这些想法)不可能经常得到,只好通过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之中。

(2)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惶恐不安的心情,恭敬地上表奏报陛下。

(意对即可)【文言阅读】1、D2、C3、(1)当时高拱正执掌朝政,叮嘱他稍加避忌,家屏执意不从。

(2)而认为许国谏诤的奏疏上自己列了名,不应当独自留用,两次上疏恳求辞职。

(3)但是皇上内心确实犹豫,听到家屏宣布的事后,很不高兴,传达谕旨诘问谴责。

(意对即可)【高考链接】(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译出大意给3分,“权幸”“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译出大意给3分,“忠谠”“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