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理实验的名词解释

急性毒理实验的名词解释急性毒理实验是一种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急性毒性的试验方法。
它主要通过给予实验动物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观察和记录其产生的毒性反应,以此来确定化学物质的毒性程度和安全剂量。
本文将对急性毒理实验中涉及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1. 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指的是在短期内(通常为24小时至14天)发生的、由短暂或单次接触物质引起的中毒反应。
急性毒性实验旨在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短期暴露后的毒性效应,有助于判断这些物质的危险程度及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威胁。
2. 实验动物:实验动物通常是在实验室条件下饲养和繁殖的动物,如小鼠、大鼠、兔子、狗等。
选择实验动物时需考虑其生理、解剖和代谢特征,以及对特定观察指标的敏感性。
同时,需要遵守伦理准则,确保实验过程中动物获得合适的照顾和保护。
3. LD50:LD50是绝大多数急性毒性实验中使用的一个重要参数,表示致死剂量的中位数。
它代表了给予特定物质时,使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LD50值越低,说明物质对生物体越具有毒性。
4. 进食、吸入和皮肤吸收:进食、吸入和皮肤吸收是化学物质进入生物体的三种主要途径。
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体内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毒性效应。
通过急性毒理实验,可以评价各个途径对生物体的毒性贡献,并据此提供有关使用和处理化学物质时的安全措施和指导。
5. 毒性反应:毒性反应包括一系列机体和行为上的异常反应,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等器官的损伤,毒素积累、肿瘤形成等。
急性毒理实验通过监测这些毒性反应的发生和程度,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
6. 安全剂量:安全剂量是指在给予化学物质后,使生物体不受显著毒性反应的剂量范围。
急性毒理实验的目标之一是确定最低致死剂量和最高安全剂量之间的剂量范围,以确定化学物质的潜在风险。
急性毒理实验是化学品安全评价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它在科学研究、新药研发、化学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步骤和操作要点
1
试验设计
2
确定试验物质的给药途径、剂量和
暴露时间,合理设计试验组和对照
组,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可比性。
3
数据分析
4
收集和整理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和结果解读,评估化学物质的毒
性潜力和危害等级。
试验准备
准备动物和试验物质,并遵守试验 室安全和伦理规定,保证试验过程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试验操作
按照设定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严 格控制剂量和暴露时间,记录动物 的毒性反应和不良效应。
试验结果的解读和评价标准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一般以LD50值为指标进行解读,在国际上有一系列评价标准,用于评估化学物 质的毒性程度和危害等级。
试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1 动物模型的局限性 2 测试方法的改进
动物模型不能完全代 表人类生物反应,因 此在试验结果的解读 和评估时需要谨慎考 虑。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评价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短期毒性潜力的试验方法,通 过暴露一定剂量的物质给实验动物,观察其对动物的毒性反应以及产生的不 良效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程度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 为了规范评估过程,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
常用的试验方法和原理
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改 进更精准、准确的试 验方法,以提高试验 结果的预测性和可比 性。
3 替代和替补模型
发展替代和替补模型, 例如体外细胞实验和 计算机模拟,以减少 对动物实验的依赖。
试验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急性毒性试验在化学品安全评估、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LD50试验 通过确定半数致死剂量(LD50)来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以毫克/ 千克体重作为单位。 急性口服毒性试验 通过将一定剂量的物质通过口服给予 动物,观察其对动物的毒性反应,用于评估化学物质的毒害程度。 急性皮肤 毒性试验 通过将一定剂量的物质涂抹于动物皮肤上,观察皮肤反应和毒性症 状,用于评估化学物质的皮肤刺激和毒害作用。
什么是急性毒性试验

什么是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其实就是一种毒性研究,当然对我们来讲对这种常识问题,很多人都不会去注重,因为毕竟不是作为学术研究的人,但是对这些常识有一些基本的常识了解,其实对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带来一定的帮助功效,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什么是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是指一次或24小时每多次染毒的试验,是毒性研究的第一步。
要求采用啮齿类或非啮齿类两种动物。
通常为小鼠或大鼠采用经口、吸入或经皮染毒途径。
急性毒性试验主要测定半数致死量(浓度),观察急性中毒表现,经皮肤吸收能力以及对皮肤、粘膜和眼有无局部刺激作用等,以提供受试物质的急性毒性资料,确定毒作用方式、中毒反应,并为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观察指标及剂量分组提供参考。
试验概述及染毒方法概念和实验目的急性毒性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之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甚至引起死亡。
但须指出化合物使实验动物发生中毒效应的快慢和剧烈的程度,可因所接触的化合物的质与量不同而异。
有的化合物在实验动物接触致死剂量的几分钟之内,就可发生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而有的化合物则在几天后才显现中毒症状和死亡,即迟发死亡。
此外,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的方式或途径不同,“一次”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凡经口接触和各种方式的注射接触,“一次”是指在瞬间将受试化合物输入实验动物的体内。
而经呼吸道吸入与经皮肤接触,“一次”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实验动物持续地接触受试化合物的过程,所以“一次”含有时间因素。
以上就是关于急性毒性试验的内容介绍,希望通过这些介绍,每个人对这些常识,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虽然说很多时候在生活当中,我们运用不到,但是毕竟对这种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对自己身体的保护,也是比较有利的。
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间隔6-8小时),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分析人体过量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I期临床的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一、啮齿类动物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一)试验条件1.动物品系:常用健康的小鼠、大鼠。
选用其他动物应说明原因。
年龄一般为7-9周龄。
同批试验中,小鼠或大鼠的初始体重不应超过或低于所用动物平均体重的20%.实验前至少驯养观察1周,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饮食、体重及精神状况。
2.饲养管理:动物饲料应符合动物的营养标准。
若用自己配制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若是购买的饲料,应注明生产单位。
应写明动物饲养室内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
3.受试药物:应注明受试药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
(二)试验方法:由于受试药物的化学结构、活性成分的含量、药理、毒理学特点各异,毒性也不同,有的很难观察到毒性反应,实验者可根据受试药物的特点,由下列几种实验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1.伴随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2.最大耐受剂量(MTD)试验方法:最大耐受剂量,是引起动物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而不产生死亡的剂量。
3.最大受试药物量试验方法:在合理的浓度及合理的容量条件下,用最大的剂量给予实验动物,观察动物的反应。
4.单次口服固定剂量方法(Fixed-dose procedure)。
选择5、50、500和2000mg/kg四个固定剂量。
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受试药物后再禁食3-4小时。
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
根据受试药物的有关资料,由上述四个剂量中选择一个作初始剂量,若无有关资料作参考,可用500mg/kg作初始剂量进行预试,如无毒性反应,则用2000mg/kg 进行预试,此剂量如无死亡发生即可结束预试。
(完整版)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间隔6-8小时),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分析人体过量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I期临床的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一、啮齿类动物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一)试验条件1.动物品系:常用健康的小鼠、大鼠。
选用其他动物应说明原因。
年龄一般为7-9周龄。
同批试验中,小鼠或大鼠的初始体重不应超过或低于所用动物平均体重的20%.实验前至少驯养观察1周,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饮食、体重及精神状况。
2.饲养管理:动物饲料应符合动物的营养标准。
若用自己配制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若是购买的饲料,应注明生产单位。
应写明动物饲养室内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
3.受试药物:应注明受试药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
(二)试验方法:由于受试药物的化学结构、活性成分的含量、药理、毒理学特点各异,毒性也不同,有的很难观察到毒性反应,实验者可根据受试药物的特点,由下列几种实验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1.伴随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2.最大耐受剂量(MTD)试验方法:最大耐受剂量,是引起动物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而不产生死亡的剂量。
3.最大受试药物量试验方法:在合理的浓度及合理的容量条件下,用最大的剂量给予实验动物,观察动物的反应。
4.单次口服固定剂量方法(Fixed-dose procedure)。
选择5、50、500和2000mg/kg四个固定剂量。
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受试药物后再禁食3-4小时。
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
根据受试药物的有关资料,由上述四个剂量中选择一个作初始剂量,若无有关资料作参考,可用500mg/kg作初始剂量进行预试,如无毒性反应,则用2000mg/kg 进行预试,此剂量如无死亡发生即可结束预试。
急性毒性试验

Sx50=0.0307 logLD50及其95%可信限 =0.6329±1.96×0.0307=0.6329±0.0602 小鼠的经口LD50为4.29g/kg,其95%可信范围 为3.74~4.93g/kg
急性毒性评价
外源化学物相对毒性分级标准
急性毒性分级(WHO)
鱼类急性毒性分级
LD50的局限性
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一、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指人或动物一次或24 h
之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
期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致死 效应。
一次:指瞬间给实验动物染毒,如经
口、经静脉注射染毒。
24 h之内多次:指外源化学物毒性过 低,需给予动物较大剂量。
急性毒性效应出现的快慢和毒性反应的强 度与外源化学物的性质和染毒剂量的大小 有关。
20只动物的完全随机分配
完全随机分配后各组所属动物号
20只动物完全随机分配的结果
20只动物的完全随机分配
动物编号 随即数字 除4后余数 1 54 2 2 83 3 3 80 0 4 53 1 5 90 2 6 75 3 7 53 1 8 78 2 9 93 1 10 47 3 11 72 0 12 09 1 13 54 2 14 66 2 15 95 3 16 44 0 17 68 0 18 67 3 19 67 3 20 86 2
由急性毒性试验可得到两类毒性参数
上限参数 是以死亡为终点的毒性,包 括绝对致死量、半数致死量、最小致 死量、最大耐受量等;
下限参数 是以非致死性急性毒作用 为终点的毒性,包括急性阈剂量和无 作用剂量等。
用小动物试验可求出外源化学物对一种或几种 实验动物的急性LD50或LC50; 用 大 动 物 试 验 可 求 出 近 似 致 死 剂 量 (approximate lethal dose, ALD); 根据LD50 (LC50 )值可进行急性毒性分级,以 初步评价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急性毒性大小和急 性毒作用的强度。
急性毒性试验-LD50的测定

急性毒性试验-LD50的测定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通过给实验动物注射、灌胃或其他途径给予高剂量试验物质来评估其致死或严重的毒性反应的试验。
LD50是一种常用的急性毒性指标,表示半数实验动物在接受单位剂量试验物质后死亡的剂量。
本文将介绍LD50的测定方法和其应用。
一、LD50的测定方法1. 实验动物的选择LD50实验通常使用小鼠、大鼠、兔子和狗等动物进行。
选用实验动物需要秉持道德原则,并考虑到动物的生物学特征、毒物代谢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例如,小鼠和大鼠体型较小、代谢能力较低,适合于测定具有代谢性毒性的化合物的LD50;兔子和狗体型较大,代谢能力较强,适合于测定纯化、非代谢性毒性的化合物的LD50。
2. 给药途径和剂量选择通常使用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给药途径。
对于口服试验,需要注意试验物质的水溶性和毒性,对于毒性高的化合物,通常使用灌胃的方式。
实验的剂量需要考虑到实验动物体型、种类、代谢能力等因素,并进行逐步递增以确定LD50。
3. 实验计划设计实验计划设计需要考虑到试验物质的毒性、剂量效应关系和死亡率等因素。
一般采用正反两次递增的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评估。
根据试验物质的毒性情况和实验者的安全考虑,同时采取风险预警措施。
4. 数据处理和计算完成实验后,需要统计每个剂量组的死亡率和死亡时间。
按照统计学原理,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LD50值。
LD50值表示使用单位剂量试验物质对半数实验动物致死的剂量。
该值越小,试验物质的毒性越高。
二、LD50的应用LD50值可以作为急性毒性评估的定量指标,用于比较不同化合物的毒性。
在化学品、药品等领域里进行LD50测定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测和评估一些原料与产品的安全性,以便于过程优化和产品开发,同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LD50值的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是毒性测试和安全性评估。
在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领域里,常用LD50为评估的标准;在某些国家的法律法规中,也要求企业对使用的化学品或产品进行毒性测试,以保证工人和消费者的安全。
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间隔6-8小时),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分析人体过量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I期临床的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一、啮齿类动物单次给药的毒性试验(一)试验条件1.动物品系:常用健康的小鼠、大鼠。
选用其他动物应说明原因。
年龄一般为7-9周龄。
同批试验中,小鼠或大鼠的初始体重不应超过或低于所用动物平均体重的20%。
实验前至少驯养观察1周,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饮食、体重及精神状况。
2.饲养管理:动物饲料应符合动物的营养标准。
若用自己配制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营养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若是购买的饲料,应注明生产单位。
应写明动物饲养室内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
3.受试药物:应注明受试药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
(二)试验方法:由于受试药物的化学结构、活性成分的含量、药理、毒理学特点各异,毒性也不同,有的很难观察到毒性反应,实验者可根据受试药物的特点,由下列几种实验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1.伴随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2.最大耐受剂量(MTD)试验方法:最大耐受剂量,是引起动物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而不产生死亡的剂量。
3.最大受试药物量试验方法:在合理的浓度及合理的容量条件下,用最大的剂量给予实验动物,观察动物的反应。
4.单次口服固定剂量方法(Fixed-dose procedure)。
选择5、50、500和2000mg/kg四个固定剂量。
实验动物首选大鼠,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受试药物后再禁食3-4小时。
如无资料证明雄性动物对受药试物更敏感,首先用雌性动物进行预试。
根据受试药物的有关资料,由上述四个剂量中选择一个作初始剂量,若无有关资料作参考,可用500mg/kg作初始剂量进行预试,如无毒性反应,则用2000mg/kg进行预试,此剂量如无死亡发生即可结束预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毒性分级及结果评定
根据实验动物中毒症状、 死亡时间、特征和LD50, 按受试物种类,分别参 照相应的经口急性毒性 分级标准进行评定,判 断该受试物的毒性大小 及毒性特征。
注意事项
1、氯氰菊酯溶液灌胃前要摇匀! 2、按规定方法销毁剩余受试物。 3、防止被动物咬伤
特征及可的靶器官,初步评价外源化学 物的危险性。
四、
初步了解动物致死的原因,为研究毒作用的机制 提供线索,进而为制定中毒急救治疗提 供依据。
CONTENTS
02Part Two 基本原则
一、急性毒性试验设计遵照 化学药物急性毒性试验技术 指导原则进行试验设计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理化性质、适应症特点和试 验目的等选择合理的试验方 法,设技适宜的试验方案, 并结合其它药理毒理研究信 息对试验结果进行全面的评 价 三、 随机、对照、重复
• (研究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
试验目的
一、
了解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的强度,求出LD50
三、
探求外源化学物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为亚慢性毒性、蓄积毒性和慢性毒性及特殊 毒性试验染 毒剂量的设计和观察指标的选择毒效应的
三、剂量选择
广泛查阅文献资料, 估计毒性中值
预试,求出待测化学 物0 %~100 %或10 %~90 %的大致致死 剂量范围
设计正式试验的剂量 和分组
四、灌胃操作
• 将动物固定成垂直体位,腹部 面向操作者,使动物的上消化 道固定成一直线
五、毒性作用/中毒症状和 动物死亡情况观察
• 高剂量组动物的死亡常很快发 生,染毒后应即刻密切观察, 观察和记录中毒症状及出现的 时间,死亡数量和时间及死亡 前的特征。按照实验结果,填 写急性毒性实验记录表。
• 二、给药途径
• 中药新药除临床给药途径外,水溶性药物应同时采用静脉给药途径, 其他如油剂,混悬剂之类可采用皮下给药途径。腹腔汁射在人体极少 用,中药粗制剂成分复杂,动物毒性试验中也尽可能少用,以避免腹 腔刺激性的干扰。
• 各给药途径的容量一般为小鼠0.4—0.5ml/20g(体重),大鼠 lml/l00g(体重)。小鼠口服最大容量不超过0.8ml/20g(体重), 其他途径不超过0.5ml/20g(体重)。大鼠口服最大容量不超过 2ml/l00g(体重),其他途径不超过lml/l00g(体重)。
CONTENTS
03 Part Three 研究内容
受试药物:
• 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试验用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
• 本次试验所用的受试物是氯氰菊酯。每组的剂量从低到高分别如 下图;各个剂量组的动物均给予相同单位体重体积的受试化学物。
动物选择
目前常用的实验动物是小鼠或大鼠。但在 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受试物中已知含有 强烈胃肠刺激物,就还应再采用非啮齿类 大动物进行实验,否则,即使毒性较大(如 巴豆)也并不能引起大、小鼠呕吐反应。
六、中毒症状
01
行动:
不安定、多动、发声
02
神经系统反应:
举尾、振颤、痉挛、运 动失调、姿态异常
03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
眼球突出、流涎、流泪、 排尿、下泻、竖毛、皮 肤变色、呼吸。
04
死亡
CONTENTS
04Part four 数据分析及评价
七、LD50的计算(改进寇氏法)
• 改进寇氏法是利用剂量对数与死亡率呈S型曲线而设计的方法, 又称Karber法或平均致死量法。本法要求每个染毒剂量组动物数 要相同,各剂量组组距呈等比级数,死亡率呈正态分布,最低剂 量组死亡率呈<20%,最高剂量组死亡率>80%
氯氰菊 酯急性 毒性试 验
——食品1601班蒋舒帆
目录
01 Part One 概念及意义
02 Part Two 基本原则
03 Part Three 研究内容
04 Part Four 数据分析及
评
价
CONTENTS
01Part One 急性毒性试验的概 念及意义
概念
• 主要观察对实验动物一次给药后所产生的毒性症状及其程度,出 现和消失的时间,死亡的发生率并计算出其最大给药量,最小致 死量、半数致死量(LD50)等。由于中药毒性常较小,单次给药往 往不能表现明显的毒性作用,我国药政部门把一日内多次给药观 察受试药物毒性的实验也称作急性毒性实验。由于中药毒性常较 小,单次给药往往不能表现明显的毒性作用,我国药政部门把一 日内多次给药观察受试药物毒性的实验也称作急性毒性实验。
大鼠
小鼠
急性毒性试验的动物要求
动物数量
健康成年小鼠4~6 组,每组至少10只
性别
雌雄各半
年龄
刚成年,未曾受孕、 交配
给药方法
• 一、动物禁食
• 动物购入后应在实验室观察1星期,口服给药前,为减少吸收 差异和大容量给药造成胃急性扩张,小鼠和大鼠至少应停食4 -6h,要求一夜停食(不停水),投药后再停食3-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