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壳料检验标准Word编辑
外壳来料检验标准070825.

Shenzhen Chinaking Mobile Technology Limited版本:V1.0页数:第1页共15外壳来料检验标准Version 1.02007-08-20拟订:刘海英审核:郝福亮批准:李雅莉Shenzhen Chinaking Mobile Technology Limited版本:V1.0页数:第2页共15版本修订状态版本状态日期修订人修订位置和原因1.02007-08-20刘海英原始版本5.2 不良等级: 5.3 判定结果: Shenzhen Chinaking Mobile Technology Limited 版 本:V1.0页 数:第 3 页 共 151.0 目的规范手机外壳的检验方法及内容。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手机外壳的来料检验。
3.0 职责3.1 来料检验员(IQC)负责按此检验规范对来料进行检验并正确填写《来料检验报告》,《来料检验报告》需记录所有的测试结果。
3.2 品质保证部来料品质工程师负责《来料检验报告》的审核。
3.3 来料检验员(IQC)负责保存《来料检验报告》。
4.0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本规范发行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时应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GB/T2828.1-2003 计数抽样程序 第 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5.0 检验规则5.1 按 GB/T2828.1-2003 正常抽样检验,检验水平:II致命缺陷:AQL=0.0严重缺陷:AQL=0.4轻微缺陷:AQL=1.0(a) 允收经 QC 部门检验认为达到 AQL 值允收标准之进料。
(b) 拒收 CR (Critical) -- 1) 可能会导致客户财产损失或破坏的不良. 2) 使用产品后可能导致不安全或其它危险后果之不良. MA (Major) -- 1) 定义为会影响产品之性能或无法使用者或影响管理及制程上严重缺失者 MI (Minor) -- 1) 定义为会影响产品之外观或组装性能者Shenzhen Chinaking Mobile Technology Limited版本:V1.0页数:第4页共15如果产品缺陷(严重缺点、主要缺点、次要缺点)任何一缺点超出允收水平,则该批为"拒收批",CR+MA总数不能超过MA允收水平,整个AQL值将不能超出MI水平值,以上任一项超出将被认为拒收。
手机壳品质标准模板

划痕: 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塑料件表面线形划伤。
凹凸点: 由于模具的损坏等原因造成塑料件表面上出现的高低不平。
斑点: 在塑料件表面和内部的细微粒和杂质
7.4料件喷涂表面不良缺陷定义
颗粒: 在喷漆件表面上附着的细小颗粒。
积漆: 在喷漆件表面上出现局部的油漆堆积现象。
4
缩水
夹水纹
开裂
在自然无反光的情况下, 看不到明显的缩水纹夹水纹, 不允许有开裂现象或者参照客户限度样板。
开裂现象不可接收
缩水在不影响装的情况下可接收,开裂现象不可接收
序号
不良项目
检测面A
检测面B
检测面C
检测面D
5
飞油
不允许
按限度样板接收
6
积油
不允许
按限度样板接收
6
顶高
不允许
不影响装配为原则
N/A
7
( 照度达600 Lux~800Lux)
被检物表面与眼睛距离:30~40cm
视线与被检物表面角度:45±15°
检验时间:≦10s
检验员视力: 裸视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
九、检验内容
1)外观检验:
喷涂件外观检查要求如下表:
序号
不良项目
检测面A
检测面B
检测面C
检测面D
1
点
缺
陷
及
颗
粒
同
色
点
D≤0.35mm
6.检验标准:
1.采用MIL-STD-105EII表,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AQL订定为CRITICAL 0 ,
MAJOR1.0及MINOR2.5。
完整word版手机塑胶壳检验标准word文档良心出品

1.统一本公司的手机塑胶壳检验标准,亦可用于对操作工及质检员的培训。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生产的以及来料加工或外发加工的手机塑胶壳的检验。
整机装配后,正常使用时,第一眼可看到的表面,如正面、打开翻盖后出现的面。
也称第一 检查面。
B 面:整机装配后,正常使用时,非直视区域但通过变换角度可看到的面,如手机的侧面、电池面。
也称第二检查面。
整机装配后,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面,如取出电池后才看到的表面。
也称第三检查面。
面:D 需拆开整机后才能看见的部位,如手机内部。
也称第四检查面。
5.缺陷描述及判定:5.1外观缺陷:(注:N —数量;D —直径;L —长度;W —宽度;A —面积;S —距离)拟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手机塑胶壳检验标准文件编号版次 A/0页码 1of4标准化/日期3.产品表面划分: A 面:3.1 3.2 3.3 C 面:3.44.检验条件:环境光度 观察距离 观察角度 观察时间4.1 4.2 4.3 4.44.5 视力要求 4.6抽样方案: 600〜800LUX 或40W 两盏冷白荧光灯; 人眼距被测面 25〜35cm ;测物被检测面与视线成 45度,上下左右转动被测物15度以内。
10S ± 5S ;裸视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
依《产品抽检作业指导书》规定或客户要求代码缺陷名称描述判定标准A面B面C面D面001 色斑产品表面出现不同颜色的点,也称“混色点”。
按客户要求,客户无要求时按以下要求:D < 0.25mm(色差强)或D < 0.30mm(色差弱)N < 3S> 25mm按客户要求。
客户无要求时按以下要求:D < 0.30mm(色差强)或D < 0.35mm(色差弱)N < 3S> 15mm按客户要求。
客户无要求时按以下要求:D < 0.35mm(色差强)或D < 0.40mm(色差弱)N < 3S> 10mm不限002 喷油漆点油漆未开散或油漆中杂质,在产品喷油表面形成小凸点。
手机壳五金件检验规范标准[详]
![手机壳五金件检验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7e27cb54f61fb7360a4c6587.png)
项目
名称
数目/个
直径/mm
深度/mm
距离/mm
长度/mm
宽度/mm
面积/m2
对应
代码
N
D
H
DS
L
W
S
七.检验标准
7.1说明
7.1.1当缺陷的直径D<0.05mm且不连续时,可以不作为缺陷。
7.1.2以下所提到的不良缺陷的数目均指单面上的不良缺陷数目。
7.1.3以下所提到的不良缺陷的数目中A面缺点总数不大于3,B面缺点总数不大于5,C面缺点总数不大于7。
4.10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4.11“R角”过大:产品因折弯或冲压设备精度不够,导致折弯处弧度过大。
4.12表面凹痕:由于材料热处理不好或材料生锈,其部杂质导致金属表面形成的凹痕。
4.13倒圆角不够:产品裁切边缘因切割或冲压原因产生的锐边未处理成圆弧状,易导致割手。
4.3C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背面及底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背面及底面)。
4.4△E(DELTA-E):在均匀颜色感觉空间中,人眼感觉色差的测试单位。当△E为1.0时,人眼就可以感觉到色彩的变化了。这种测试方法用于当顾客指定或接受某种颜色时,用以保证色彩一致性的量度。
4.5毛边:由于机械冲压或切割后未处理好,导致加工件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金属毛刺。
5.1.1光源:在朝背散射的自然光照下,或在物件距光源0.65~1.0m的40W日光灯下。
5.1.2目视距离:30-50cm。
5.1.3目视角度:检测面与人眼方向成45°~90°。
5.1.4目视时间:3~5S。
5.2尺寸检验: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千分尺、塞尺、塞规、色差仪、高度规、二次元。
手机塑胶外壳通用检验标准

耐化妆品测试
先用棉布将产品表面擦拭干净,将凡士林护手霜(或SPF8的防晒霜)涂在产品表面上后,将产品放在恒温箱内(温度设定在60℃±5℃,湿度设定在为90%--98%),保持24h后将产品取出,用棉布将化妆品擦试干净.检查产品外观,并测试油漆的附着力。产品表面不出现异常,附着力≥4B则为合格:产品表面出现油膜有脱落、变色、裂痕、起皱、分离为异常。首次到料、每隔三个月每厂家抽测一次,每次检验两个。
10)丝印针孔(在应有印刷的区域出现点状油墨)的直径D>0.2,1个。
11)文字断线、边角漏印、文字残缺、模糊、残缺、毛边、积油、多划、少划。
12)丝印重影或二次丝印整体错位。
13)丝印文字留有指纹。
14)丝印表面异物(线屑状异物、印迹等),250mm-300mm目视距离分辩明显。
15)色薄(文字的颜色偏浅),250mm-300mm目视距离分辩明显。
2)弹性皮革漆:以同样的方法产品电池盖或平面标准试件上检测,以油漆不透底,露出底材,达到150个循环以上为合格。
每批到料中以颜色为准,每个颜色一个。
5)硬度
测试内容描述
备注
检验内容
铅笔硬度试验
用H铅笔(三菱UNI测试铅笔),将笔芯削成长5mm的圆柱形并在400目砂纸上磨平后,装在专用的铅笔硬度测试仪上(施加在笔尖上的载荷为1kg,铅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推动铅笔向前滑动约5mm的长度,不同位置划3次(每个位置划一次),再用橡皮擦将铅笔痕擦拭干净。尽可能把测试胶件剪平成标准测试件,测试点应避开油漆断裂层2mm。产品表面有1条或1条以下划痕为合格,顶出时的剥落及陷下不作为观察对象。
7)其他
测试内容描述
备注
检验内容
弯折试验
手机壳体检验标准

1、 目的 为确保龙旗公司或龙旗外包设计研发手机结构件质量持续稳定,制定本检验标准。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龙旗或外包设计,委托外协工厂生产的手机结构件的检验。
3、 定义 3.1 手机测试面的定义 3.1.1 0级面:手机上显示信息的重要区域,如镜片的透明区和LCD的透明区。 3.1.2 I 级面:暴露在外,且正常使用时可直接看到的主要表面,如镜片的非信息显示区、前壳
3.2.39 透明度差:指透明区出现模糊、透明度不佳的现象;
3.2.40 拉白:成型品脱模时,由于钩料杆的拉力大于顶料杆的顶出力,而使某部位所产生的白化;
3.2.41 折痕:在 PC 薄膜按键的底膜上产生的折叠痕迹;
3.2.42 侧面起皱:在 PC 薄膜内注入塑料时,由于薄膜受力不均匀在成品上造成皱纹;
3.2.43 漏光:由于 PC 薄膜上有漏印的部位,造成光线能从背面穿到正面,称为漏光;
3.3 缺陷代码对照表
N
数目
D
直径(mm)
L
长度(mm)
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深度(mm)
W
宽度(mm)
DS
距离(mm)
S
面积(mm2)
3.4 手机检验条件及环境定义
3.4.1 距离:人眼与被测物表面的距离为 300~ 350mm;
3.4.2 时间:每片检查时间不超过 12 秒;
3.4.3 位置:检视面与桌面成 45°,上下左右转动 15°;
3.4.4 照明:100W 冷白荧光灯,光源距被测物表面 500 ~ 550mm ; 3.5 补充说明
3.5.1 当缺陷的直径D≤0.10mm且DS≥15mm时,可以不视为缺陷,数目不计;
【企业-标准规范】手机壳(A级)通用检验标准(WORD档)6页word

规范塑料外观检验标准及测试规范,确保经品管或产线全检员检验之部品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一、目的:手机壳 A 级检验标准文件编号:版本:生效日期:制作: XX审核:批准:二、职责及范围2.1 职责 ; 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须由品质主管协调处理。
若出现本标准中未涉及的项目,应立即通知品质工程师修改或解释本标准。
2.2 范围 ;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塑件;机壳之检验标准的判定依据。
三、检验条件3.1检验依据:《原材料外观规格书》、检验样板、图纸、有关技术文件。
3.2抽样方案:外观抽样依据MIL-STD-105E 一般Ⅱ级随机抽样。
3.3允收范围:AQL : CRI:0 MAJOR: 0.65 MINOR: 1.0 。
3.4检验仪器:游标卡尺、塞尺、医用纯酒精(乙醇95%)、3M胶纸、磨擦检验仪、铅笔(中华牌)、光源对色箱、刀片、专用的NORMAN RCA耐磨测仪及专用的纸带、封箱胶纸、专用测试仪。
3.5外观区域划分(图示非公司产品绘制,只做示例说明)3.51 AA面: 镜片显示区域 (如图示)3.52 A 面: Lens非透明区及手机前盖正面 (如图示)3.53 B 面: 手机前盖侧面,后盖及电池盖正常使用中可看到之区域 (如图标)3.54 C 面: 手机后盖被电池覆盖之部份,外置电池内侧表面及内置电池表面 (如图示)3.6检验方法:3.61距离 30cm -45cm3.62时间 8-10 S/面ACAB3.63光源 600-800 (40瓦灯)3.64部件与平面呈45°上下左右转动在15°之内3.76.1 耐磨擦试验6.11 试验条件:橡胶漆施加175g荷重,30转;其它UV漆施加175g荷重,300转,棱进行150转。
6.12测试设备:RCA耐磨擦机;6.13 判定方法;6.131 透过表层到基层可见, 判定为不良。
6.132 透过表层到表层下面其它颜色的油漆, 判定为不良。
6.133 磨损到肉眼可见时,判定为不良。
某公司手机外壳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

某公司手机外壳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第2版适用范围: IQC 进料检验日期: 2003.11.20核准: 何安平审核: 唐浴光编写: 蒋昊、李成荣IQC零件性能测试规范版本:02一、目的:1.1为规范塑料外观检验标准,确保经IQC检验之部品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二、职责2.1本标准必须经由培训合格之检验人员执行2.2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须由MQE主管协调处理。
2.3若出现本标准中未涉及的项目,应立即通知MQE工程师修改或解释本标准。
三、参考文件3.1 GSM FQA外观检验标准3.2 DBTEL电池板外观检验标准3.3客户要求的相关文件四、缺陷定义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4.2 毛边:在塑料零件的边缘或结合线处线性凸起(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4.3 银丝:在成型中形成的气体使塑料零件表面退色(通常为白色)。
这些气体大多为树脂内的湿气,某些树脂易吸收湿气,因此制造前应加入一道干燥工序4.4气泡:塑料内部的隔离区使其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4.5变形:制造中内应力差异或冷却不良引起的塑料零件变形4.6顶白:成品被顶出模具所造成之泛白及变形﹐通常发生在顶出稍的另一端(母模面)4.7缺料:由于模具的损坏或其它原因﹐造成成品有射不饱和缺料情形.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0.3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流水纹:由于成形的原因﹐在浇口处留下的热溶塑料流动的条纹4.13熔接痕:由于两条或更多的熔融的塑料流汇聚,而形成在零件表面的线性痕迹4.14装配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4.15细碎划伤: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4.16硬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4.17凹痕缩水:零件表面出现凹陷的痕迹或尺寸小于设计尺寸(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4.18颜色分离:塑料生产中,流动区出现的条状或点状色痕(通常由于加入再生材料引起)4.19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LENS透明区除外(依每部品材料所订定之检测距离)4.20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4.21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4.22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4.23修边不良:产品边缘处因人工修边而产生缺口等不规则形状4.24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机壳料检验标准
目的
本规范明确了本司手机壳料的质量检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客户要求。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我司手机所有来料壳料的质量检验和控制。
3.职责
品管管理员有责任依此标准培训和监督IQC的外观检测手段,并根据标准核实不良品,处理壳料不良问题
4程序:
4.1 定义:所有壳料包括(塑胶,五金)等结构件来料必须有样品及样品规格书,IQC根据样品及规格书进行检验。
4.2.1 检验条件
4.2.1 距离:人眼与被测物表面的距离为250mm-300mm。
4.2.2 时间:每件检查总时间不超过3s
4.2.3 位置:检视面与桌面成45°,上下左右转动15°,前后翻转。
4.2.4照明:100W冷白荧光灯,光源距零件表面500-550mm,
照度约
500-550Lux.
4.2.5温度23+/-3,湿度30%-70%
4.2.2检验标准:
1.采用MIL-STD-105E II表,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AQL
订定为CRI(0), MAJ (0.4)及MIN (1.0)
5..定义。
5.1.缺陷定义
严重缺陷:(CRITICAL)
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认定,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
如机械材料之锐利批峰
主要缺陷:((MAJOR)
重要的质量特性和功能特性不符合部件规格。
不能达到使用效果,或严重影响外观收货标准及其它可能引起投诉的缺陷。
次要缺陷:(MINOR)
不影响使用功能,一般机械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外观问题,不影响装配的轻微尺寸偏差。
5.2测量面定义:
A测量面:暴露在外,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主要表面(如:前壳的正面,后壳的正面,。
这些表面不允许有可能导致一般客户不购买产品的外观缺
陷。
B测量面:暴露在外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前壳
后壳的侧面,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
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C测量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电池盖
或背盖)
这些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
品质量不过关。
D测量面:在使用过程中决不会被客户看见的表面部分(如:面、底
壳内面)
5.3点缺陷定义
异色点:壳料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
同色点:壳料表面出现的颜色同于周围的点。
5.4塑胶件喷涂表面不良缺陷定义
颗粒:在喷漆件表面上附着的细小颗粒。
积漆:在喷漆件表面上出现局部的油漆堆积现象。
裂纹:漆层表面有裂开现象。
桔纹:在漆层表面出现桔子皮状皱痕。
透底:在漆层表面局部油漆层过薄而露出基体颜色的现象。
剥落:在漆层表面出现涂层脱落现象。
鱼眼:由于溶剂挥发速度不适而造成在喷漆件表面有凹陷或小坑。
划痕:在漆层表面有线状划伤现象
纤毛屑:油漆本身带有的或油漆未干时落在油漆表面而形成的纤
维状毛屑。
色差:漆层颜色呈现与标准色板或客户样板的颜色差异。
5.5注塑件不良缺陷定义
气泡:由于原料未充分干燥,造成成成型后产品内部有缩孔。
缩水:塑件表面局部由于填充不足或注塑压力保持不够而形成的凹坑。
熔接线: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碍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而在塑料件的表面形
成一条明显的线。
顶白:由于塑料件的包紧力,顶杆区域受到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或凸起。
裂纹:塑胶件由于环境老化而造成的在产品表面上有裂。
油渍:在塑料件表面残留的油污。
翘曲及变形:塑料件成型时由于受力不均或应力而造成塑料件的形变
毛边:由于注塑工艺或模具原因,造成在塑料件的边缘分型面处所产生的废边。
有感划伤:硬物磨擦而造成产品表面有浓度的划痕(且摸上去有明显的感觉)。
无感划伤:没有深度(且摸上去无感觉)的划痕。
凹凸点:由于模具的损坏等原因造成塑料件表面上出现的高低不平。
斑点:在塑料件表面和内部的细微粒和杂质
烧焦:在塑胶件表面出现的局部塑胶焦化发黑或发黄。
泽差异:漆层表面光泽度超出标准样品的光泽差异。
5.6.电镀件外观不良定义:
漏镀:偏出规范的非覆镀区域。
电镀毛边:电镀时在高电流密度镀层的过高堆积,过高的电流产生了粗糙(毛边)
气孔?气泡:在表层下,表层中或外表面(完整或破裂的)之可见气穴/
泡(气体或流动物)
刮伤:表面内或表面上可视的摩损,凹痕或划痕。
斑点:局部的脏污。
色差:与标准样品有颜色上的差异。
光泽度差异:与规定的光泽度存在总体或局部的差异。
5.7.装配组件不良缺陷定义
段差:上下部件之间本应在同一平面或曲面之内光滑连接,但由
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误差使其产生前或后不同面。
间隙:部件之间由于尺寸公差、变形等原因造成配合不紧而产生
的缝隙。
变形:由于装配尺寸误差,毛边等原因而造成装配组合件变形现象。
5.8.密集缺陷:
两点缺陷.线缺陷.区块缺陷中心距离,<=15mm,则为密集缺陷,本标准中规定可接收缺陷但不允许密集。
6.检验内容
6.11.点缺陷判定标准:(D:直径W:宽度L:长度)
6.2.注塑件外观判定标准:
6.3.喷油件外观判定标准
6.4装配件判定标准:
6.5)电镀件外观判定标准:(D:直径N:数量W:宽度L:长度DS:距离)
6.6五金件外观判定标准
对不做要求的缺陷,如有很多,形成整体,影响到外观,拒收。
7.装配质量
前后壳电池盖等壳料与手机其它物料配合时要配合良好,前壳与后壳缝隙<=0.2mm,底壳与电池盖缝隙小于0.15mm,段差小于0.2mm..
8特性测试
此我司组装厂不作要求但壳料供应商需作并出具出货检验报告,项目为(百格测试,酒精测试,盐雾测试,高低温测试等详情请参考我司可靠性测试规范。
9包装方面
1来料物料编码,型号应与BOM一致。
2来数不允许有少装混装等不良现象
3来料必须附带出货检验报告。
4来料必须保证到我司工厂这边包装及物料未受损伤,否则我司有权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