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综合设计总说明

合集下载

室外管线综合设计说明

室外管线综合设计说明

目录1概况 (1)2设计依据 (1)2.1设计资料 (1)2.2相关规范、标准 (1)3设计范围 (1)4设计原则 (1)5综合管线直埋敷设要求 (2)6排水工程 (3)6.1设计原则 (3)6.2雨水排向 (3)6.3污水排向 (3)6.4设计参数 (3)6.5材料及做法 (3)7给水消防管线 (4)8厂区照明 (4)9电力管道 (5)10通信管道 (5)11注意事项 (5)1概况本工程为XXXXXXXXXXX项目项目。

规划地块位于XX市XX区XX路西,XX路南,规划路北侧地块,详见用地红线图。

总用地面积11334m2,总建筑面积24140.40 m2(其中地上23546.06 m2,地下594.34 m2(消防水池及泵房))。

总体布局分为五个单体,三大两小,分别为三栋五层厂房,一栋一层附属用房,一间门卫。

其中B1~B3为多层厂房,地上5层,高度23.7m,建筑面积分别为10286.70、6851.95、6852.85m2,工业建筑火灾危险品分类为丙类。

生产辅助用房地上一层,高度3.9m,建筑面积119.46m2,工业建筑火灾危险品分类为丙类。

门卫地上一层,高度3.9m,建筑面积29.44m2。

本项目使用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烈度为7度。

地块出入口位于东侧XX路上,距离道路交叉口70m以上,场地内道路通畅,沿基地外围一圈设置不小于4米宽的环形消防通道,沿路布置机动车以及非机动车停车位。

项目机动车停车标准按工业:0.4辆/100 m2,办公1.6两/100 m2计算,共设置100辆;非机动车停车标准按0.4-0.6辆/100 m2,办公3/辆/100 m2计算,共50辆。

2设计依据2.1设计资料1、建设单位提供的本项目用地红线、地形图及附近的市政给水、污水、雨水、强弱电管道现状资料和图纸。

2、已审批的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3、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总平图。

2.2相关规范、标准(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2)《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3)《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0289-199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0289-1998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发布
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联合发布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后减少其最小水平净距
对于埋深大于建 构 筑物基础的工程管线 其与建
构 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 应按下式计算 并折算成水平净距
后与表
的数值比较 采用其较大值
式中
管线中心至建 构 筑物基础边水平距离 管线敷设深度 建 构 筑物基础底砌置深度 开挖管沟宽度 土壤内摩擦角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应充分利用现状工程管线 当现状工程管线不能 满足需要时 经综合技术 经济比较后 可废弃或抽换
平原城市宜避开土质松软地区 地震断裂带 沉陷 区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不利地带 起伏较大的山区城市 应结合城 市地形的特点合理布置工程管线位置 并应避开滑坡危险地带和 洪峰口
工程管线的布置应与城市现状及规划的地下铁道 地下通道 人防工程等地下隐蔽性工程协调配合
编制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时 应减少管线在道路交 叉口处交叉 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 宜按下列规定处 理
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 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 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直埋敷设 严寒或寒冷地区给水 排水 燃气等工程管线应根据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最 小
人行
覆 土
道下
深 度
车行
︵ 道下


以上直埋电力电缆管线的覆土深度不应小于

武汉市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综合设计技术规定

武汉市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综合设计技术规定

市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综合设计技术规Wuha n市管网建设管理站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集团)二零一四年六月为贯彻落实《市城市管线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号),推进管线与道路同步建设,按《市城建委关于加强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综合设计和审查管理的通知》(武城建〔〕号)的要求,经广泛的调查研究,依据现行有关法规、标准和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市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综合设计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规管线综合设计,明确管线综合设计技术审查相关要求。

本规定共分章、个附图和个附表,主要容包括总则、术语、规和标准、设计技术规定、文件编制深度、设计审查要点和附图、附表等容。

由于编写时间和水平所限,规定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请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函告市城市管网建设管理站(地址:市江汉区常青路号建设大厦;邮编:;传真:),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市管网建设管理站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参编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市燃气热力规划供电邮电规划院设计电信市给排水工程中国通信建设集团第三分公司总则.................术语................规和标准............设计技术规定............一般规定............直埋、保护管敷设........综合管廊敷设.........工程管线穿越河道........工程管线穿越铁路、公路..工程管线穿越其他重大工程设施地下管线标识系统............文件编制深度............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综合管线设计说明

综合管线设计说明

管线综合施工总说明1.综合管线规划原则1.1综合管线规划为合理利用有限地下空间,统筹安排各类工程管线,确定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各类工程管线之间的关系,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管线实施及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1.2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主要内容:确定各类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的排列顺序和各类工程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各类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各类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1.3 工程管线应满足近期建设要求,并保留远景发展的需要。

1.4 各类工程管线内容有: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电力管道(强电管线)、燃气管道及信息管道(弱点管线)(移动、联通、电信、有线电视)等,各专业规划应相互协调。

2.设计规范、标准2.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2.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2010)2.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2.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2.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2.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电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2.11《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2.12《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GB50374-2006)3.设计原则3.1管线规模容量按远期考虑,管网系统都按远期规划进行设计;3.2管线布置采用先人行道后车行道;检查检修频繁的管道优先布置于人行道上;重力管道优先布置;3.3设计范围内,所有管线均考虑埋地敷设;3.4所有管线符合各管线设置的规范及埋深要求,相互间在平面及竖向不发生碰撞,与道路构筑物不发生矛盾;3.5结合道路设计,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有土地的情况下,使路线简捷;3.6所有的排水均考虑重力排除,尽量避免提升,需要特殊处理的排水另行考虑;3.7尽量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

综合管线设计经验简介

综合管线设计经验简介



2、和各相关专业负责人初步洽商,了解本 工程各专业的特殊性,是否存在各种图纸 没有说明的特殊性。 3、和业主方洽商,关注业主对总体标高、 局部标高是否有特殊的关注,了解今后可 能出现变更的部位,对如何变更有初步预 测。
四、综合管线设计过程



1.根据图纸划分专业: 机电专业经过细分,大致可分为如下专业①高低压配电系 统;②动力(电力)配电系统;③室内电气照明系统;④ 防雷接地系统;⑤给排水系统;⑥通风空调系统;⑦消防 自动报警及消防栓、自动喷淋系统;⑧弱电(BAS自控及 电信)系统;⑨工艺管道系统:包括蒸汽系统、压缩空气 系统、真空系统、氮气系统、氮氢混合气系统、激光气系 统、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自来水系统、酒精系统、 纯水系统、排烟系统等;⑩污水处理系统、废气处理系统 等。 其中有些系统由于占据空间很小,比如电气专业中线管的 布置,综合管线中可不考虑。
五、其它


机电安装是一门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领域,而综 合管线这门技术投入不多,但对施工企业带来的 效益却是非常大的。首先,它避免了因为图纸标 注位置的冲突而产生的返工造成的损失,仅这一 项就节省了一大笔支出。其次,可以保证提前预 知可能存在的技术问题和负面影响,为安装企业 合理安排工序,合理避让因技术问题带来的损失, 为正式施工打下良好基础。 要想使这项技术真正运用到工程中,必须使其简 单、通俗易懂,还要注意很多细节问题,希望在 座各位可以集思广益,分享心得,共同进步。
综合管线设计经验简介
一、综合管线的必要性



1、随着建筑物功能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建筑中,造成室内管 线越来越多,这些纵横交错的管线需占用很大的空间。同时,建筑物的外部 造型、内部装饰也是日新月异,设计师总是尽可能的将空间让给用户,缩小 机电管线占用的空间,因而要满足功能和美观的要求,就需要综合管线的应 用来解决这对矛盾。 2、现在的建筑市场,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投资方要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整原 有结构和功能,设计图纸经常会出现不小的变化,经常会出现设计图纸已经 无法保证实际的安装情况或根本没有准确的施工图纸,造成现在的很多设计 图纸实际上只停留在一个概念设计的阶段,虽然参数、大致布局已经有了, 但根本无法直接用于施工。设计院的水平、设计者的责任心参差不齐,由于 设计工作也经常是赶工的产品,造成各专业之间的对话少之又少,各专业直 接冲突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一个人设计的图纸都有可能出现相互矛盾的地 方。 3、作为投资方,总是希望投入能够尽快见到收益,所以很多项目的工期都是 紧之又紧,多专业各顾各的同时施工。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总是拆拆改改,势 必影响进度,使得本来就苛刻的工期更加紧张,同时造成经济损失。

管网设计说明书

管网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一、设计总说明1、设计要求:(1)进行给水管道系统及其附属构筑物的设计,并达到扩大初步设计的水平。

要求管道水头损失采用海曾—威廉公式进行计算(注明系数Ch 取值)0.05m ,大环为0.10m ,设计成果包括给水管道系统总图A1一张,给水主干管的纵剖面图A2一张。

(2)按完全分流制完成一座小城镇的排水管道工程设计,进行污水管道系统和雨水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并达到扩大初步设计的水平。

设计成果包括污水、雨水管道系统总平面图A1一张,污水主干管的纵剖面图A2一张。

2设计资料(1)南方某小城镇规划总平面图一张,图中尺寸为实际尺寸,单位m ,图中标有等高线、水体、工厂分布及街坊道路、铁路布置等,用户要求最小服务水头20.00m 。

(2)城区人口分布见附表一。

(3)集中流量:火车站用水量 370 m 3/d ,均匀用水。

污水出口埋深2.00m , (4)医院用水量 260 m 3/d ,均匀用水,污水出口埋深2.00m 。

(5)工厂分三班制,生产污水经处理后可以与生活污水混合排放至市政管网。

详细资料见附表二。

出口埋深均为1.50m 。

(6)土壤无冰冻。

土质良好。

(7)水文资料:设计最高水位83.0 m ;设计最低水位65.2 m ;常水位 78.6 m 。

(8)夏季主风向:东南风。

冬季:北风。

(9)该市的地势如平面图所示,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3.5米。

(10)城区各类地面性质所占百分比如附表三。

(11)气温:最高温度38.8℃,最低-3.5℃。

(12)降雨强度公式:q =1930(1+0.58lgP)(t+9)0.66L/s ha 。

附 表 一:本次给排水管网设计的地区是南方某小城镇,该地区自北向南倾斜,地形比较平坦,城区中部处有一条铁路将城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城区南部有一条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城区分为三个区域,设计人口约为12.2万人,用户要求的最小服务水头为20.00m。

此外,一区有2个工厂和1个火车站,二区有1个工厂,三区有1个医院和1个公园。

弱电综合管路系统设计方案

弱电综合管路系统设计方案

弱电综合管线系统设计说明一、概述弱电系统是现代建筑物内的综合系统工程,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平安防范系统、卫星接收及电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等。

它和大楼内全部建筑物的机电设备诸如:变配电、空调、照明等设施有密切关系。

大楼弱电系统对建筑物来说是一个整体,每个弱电系统都有电缆管线,整个大楼遍布着弱电系统的电缆。

管路设计的目的是使这些电缆按确定的规律,合理有序地安置在大楼内的综合管路中。

弱电综合管路的工程设计,其内容包括和整个弱电系统相关的弱电预埋管、预留孔洞、弱电竖井、桥架、管路及系统的电源供应、接地、避雷、屏蔽和机房。

综合管路的设计和施工还牵涉到和其它管道(如暖通、给排水和强电)的关系,以及建筑功能的综合配管或调整,桥架敷设预埋等。

浙江电力生产调度大楼弱电系统应是特殊完善、先进的。

而规范、整齐、通畅的管路、桥架系统是弱电系统的综合功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

尤其是项目前期阶段,须要对弱电系统的综合管路进行统一设计,在土建施工时,就需进行预埋工作,以保证弱电工程实施时各种管线均能敷设到位,同时不相互干扰、相互碰撞。

二、需求分析临海市公共租赁房智能化系统包括安防监控系统、可视对讲系统、一卡通停车场管理系统、通信语音系统、无线巡更系统、机房设备系统等。

综合管线系统必需满足大楼弱电各子系统管线需求。

三、设计依据临海市公租房二期智能化工程方案设计图纸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J116-8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67-9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A/T75-94《平安防范工程程序和要求》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Y/T106-92《有线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BJ120-88《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GBJ79-85《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CECS72:2001《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50041-96《锅炉房设计规范》GBKJ-90《通信系统机房设计》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200-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BG12323-90《电视接收机确保和电缆支配系统兼容的技术要求》GYJ41-89《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设计规范》GYJ41-86《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用户技术要求》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2-2000《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GBJT-471《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YD/T926.1-97《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总规范》四、综合管线系统设计1、总体规划1、弱电系统共用一个弱电桥架,出桥架后依据室内装修状况在吊顶内暗敷或墙内暗敷管;2、各子系统的接线箱均安装于弱电井或实体墙上;3、弱电系统桥架均接受热镀锌桥架,桥架厚度参照国家相关标准。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设计规范标准[详]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设计规范标准[详]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1 总则1.0.1 为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城市的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城市工程管线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联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含分区规划)、详细规划阶段的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0.3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1.0.4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并应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

1.0.5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结合城市的发展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

1.0.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应与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居住区、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热力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电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1.0.7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地下敷设2.1 一般规定2.1.1 城市工程管线宜地下敷设。

2.1.2 工程管线的平面位置和竖向位置均应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1.3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要符合下列规定:2.1.3.1 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用土地的情况下,使线路短捷。

2.1.3.2 应充分利用现状工程管线。

当现状工程管线不能满足需要时,经综合经济、技术比较后,可废弃或抽换。

2.1.3.3 平原城市应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沉陷区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不利地带;起伏较大的山区城市,应结合城市地形的特点合理布置工程管线位置,并应避开滑坡危险地带和洪峰口。

2.1.3.4 工程管线的布置应与城市现状及规划的地下铁道、地下通道、人防工程等地下隐蔽性工程协调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线综合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内的莲花路,北起芙蓉路,南至繁华大道,全长约603.954m,红线宽45米,道路性质为城市主干道,为已建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

相交道路有芙蓉路、北海路、繁华大道。

二、设计依据
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合肥市道路交通及附属设施设计指导手册》;
3、各管线产权单位提供的相关管线资料及建设要求。

三、管线现状调查
根据各方提供的资料,道路红线范围内涉及到的市政管线有雨水管、污水管、给水管、供电管线、电信管线等。

1、雨水:
现状雨水管道为单排布置,位于道路中心线以东2米处,管径d400~d1400。

2、污水:
现状污水管道为单排布置,芙蓉路至北海路段,位于道路中心线以西2米处,管径d400;北海路至繁华大道段,位于道路中心线以西18米处,管径d1000。

3、给水:
现状给水管道位于中心线以西10米处,管径DN300。

4、电力:
现状电力为入地电力排管,位于道路中心线以西16.5米处,电压等级为35Kv。

5、电信:
现状电信为入地电缆,位于道路中心线以西12米处。

四、设计原则
本次实施的莲花路为已建道路,管线综合设计主要原则如下:
1、各工程管线尽量避免布置在车行道下;
2、弱电综合管线(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电视等)采用同槽施工;
3、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下,各专业管线检查井尺寸、井室尺寸尽量采用较小值,检查井间距尽量采用较大值。

四、设计内容
根据各管线单位提供的新建、改建、扩建等要求,结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有关规定,结合9.25召开的管线综合协调会确定的管线断面,进行本次管线综合设计。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管综平面设计、管综断面布置。

管线断面布置图仅作为参考,具体位置参见管综平面设计图。

1、管线综合设计
(1)雨水
本次道路实施范围内的现状雨水管道全部废除新建。

雨水管道按双排管布置,分别位于道路中心线以东17米、以西14米处,设计管径d500~d1400。

(2)污水
本次道路实施范围内的现状污水管道保留利用。

(3)给水
本次道路实施范围内的现状给水管道废除新建。

给水按单排管布置,位于道路中心线以西21.5米处,设计管径DN300。

(4)电力
本次道路实施范围内的现状电力电力管道保留利用。

(5)弱电综合
弱电综合按单排布设,移动、电信和广电等管线同槽,位于道路中心线以东21米处,设计共12孔φ100梅花管。

(6)燃气
本次燃气管道仅预留管位,暂不实施。

2、管线交叉竖向控制
各种管线埋深不同,一般情况自上而下的顺序为:电讯、电力、煤气、给水、雨水、污水。

因各种支管必须横穿道路与干管相接,所以管线高程布置上尽量不重叠,如局部遇重叠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使支管顺利接入。

为了使各管线单位的设计具有可行性,提出以下管线竖向设计原则:
(1)普通路段
路灯管线最小覆土不小于0.5m,弱电综合管线、燃气、给水管线最小覆土不小于1.2m。

(2)交叉口
管线交叉敷设时,从地表向下的顺序宜为路灯、弱电、热力、燃气、雨水、污水管线,交叉口各新建管线覆土厚度不小于1.2m,必须根据各专业管线断面尺寸大小,并严格参照排水纵断面设计高程,确定各自的竖向高程及交叉敷设顺序。

(3)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
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4)过路管若覆土不满足有关规范要求,需采取加固、钢套管保护等措施。

3、现状管线临时迁移
新建管线与现状管线交叉时,各管线之间的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或为保护上下层管线及其基础,需采取支墩或包管措施。

五、施工注意事项
1、本设计为纸上定线,施工时以实地测量放线为准;
2、本管线综合设计对各专业管线设计和施工仅起位置上的控制和指导作用,各专业管线施工时,必须按照各专业管线设计施工图进行施工;
3、施工前认真核对现况,在管线核实无误后,经相关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4、如现状管线平面位置与道路改造出现冲突,原则是管线避让道路改造,以管线原地或就近恢复为主;
5、如管线竖向高程与道路改造出现冲突,原则是管线避让道路改造,管线以原地下降或采取措施保护为主;
6、施工阶段时如遇未知现状管线,且与本设计发生矛盾时,请及时通知各管线设计人员,共同研究解决。

7、新建路灯及交通信号控制管线,应参照《照明工程》和《交通信号与监控》中相关设计内容执行。

8、本说明未尽事宜,均按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