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6深二模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卫风•氓》里,女主人公想与“氓”白头到老结果心生怨恨,以“______ ,______ ”来比喻凡事都有边际,愁苦也该有个尽头。

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 ,______ ”这两句话告诫人们整日空想不如踏实学习收获更大。

《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_____ ”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 ”,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生态禀赋良好,许多地方“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的全面推进,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是浙江“千万工程”____的样板村。

余村以_______的决心来治理污染,先后关停了矿山、水泥厂和一大批竹筷企业,厂区改造、道路和河道整治等工作有序推进,形成了围绕河道漂流、户外拓展、农事体验等活动为中心的休闲旅游产业链。

在如今的余村,远山、竹林、溪水、民居,共同构成美不胜收的画面。

村口有一方水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来此取经的人_______,看到浙江乡村的变化,大家深受鼓舞,纷纷表示一定_______,扎实推进“三农”工作,强基础、补短板,让乡村提颜值、增内涵。

浙江“千万工程”从一处美延伸为处处美,一时美变成长久美,让“浙江美”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名副其实壮士断腕络绎不绝脚踏实地B.名不虚传刮骨疗毒源源不断脚踏实地C.名不虚传壮士断腕络绎不绝实事求是D.名副其实刮骨疗毒源源不断实事求是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厂区改造、道路和河道整治等工作有序推进,形成了围绕河道漂流、户外拓展、农事体验等活动的休闲旅游产业链。

广东深圳市2020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广东深圳市2020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广东深圳市2020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以共同体方式抵御风险、谋求生存是人类的命运性选择。

正是以不同类型的共同体为载体,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并逐渐形成由多种文明构成的世界文明。

在此意义上,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共同体的历史,一部人们同时性地面对并处理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关系的历史。

但在世界文明不同阶段,在人口与环境、生产力与技术水平、文化与社会传统等具体语境下,人们所遇到和侧重的共同体问题有所不同,共同体理念亦有所差异。

在人口总量相对有限、地理空间相对广阔、生产与技术条件相对不发达、不同区域间特别是全球性交往相对有限的语境下,人们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某一地区结成共同体,以抵御来自自然与外族的挑战,进而获得资源,营建家园,延续种族,谋求发展。

这种语境下的共同体往往是一种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生存型共同体,其共同体意识,具有鲜明的自我中心论色彩,以及二元对立、多元对立甚至丛林思维的特点。

伴随人口增多、技术进步、不同区域内外交流的拓展和深化,如何处理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

近代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随着诸多民族国家的独立,如何同时处理好共同体内部及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更成为影响世界文明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人们日益认识到,世界是由多种文明、多种共同体构成的,并开始反思以自我为中心、主要考虑自身利益的共同体思维,以文明多样性、共同体之间关系为重点的研究开始兴起。

世界文明史、全球文明史、文化人类学、全球社会学等学科的蓬勃发展,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2020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加精)

2020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加精)

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活动与动物活动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通常是自觉的、有目的的。

当我们说一件东西有内在价值时,就是说它本身就是人类活动的目的,值得重视和追求,而说一个东西具有工具价值时,它的重要性体现于它是达到某个目的的手段。

是内在价值,还是工具价值?不同的思考可导致不同的结论。

比如,同样主张保护自然环境与濒危物种,有些人看重的是自然物种的工具价值。

对于曾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但到最后只留存少量样本的天花病毒,他们更倾向于销毁。

虽然天花病毒样本可能包含有某种遗传物质,可以帮助人类征服癌症、艾滋病之类的疾病,但万一实验室发生破坏性事故,导致天花病毒样本失控、蔓延,人类几百年来的努力就会毁于一旦。

对他们而言,一个物种的灭绝,最多意味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少了一种手段而已。

然而,重视自然物种内在价值的人,对于一个物种的灭绝往往会感到更加痛苦或焦虑。

他们认为,天花病毒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物种,本身就具有保存的价值,至少人类没有权利故意销毁一个天然物种。

又如,有人把肉体快乐当作一种内在价值来追求,也有人认为肉体快乐仅仅是幸福的一个条件、一种手段。

对于前者,肉体快乐作为幸福的内在部分,其作用是无法被别的东西取代的;对于后者,肉体快乐的作用通常是可以被别的东西取代的——有时恰恰只有放弃肉体快乐,才能得到他们所理解的那种幸福。

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密不可分。

一方面,目的支配手段,高于手段,但并不是任何手段都可以用来实现一个目的,不能借口目的正当而滥用不正当手段,更不能舍本逐末,为了手段而放弃目的。

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是人类进步的根本目的。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正是为了要消灭武器而拿起武器,为了要消灭战争而不得不进行战争。

但是,即使在进行正义战争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虐待俘虏,不能从肉体上消灭已经丧失战斗力的敌人。

广东省深圳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详解版含作文分析)

广东省深圳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详解版含作文分析)

202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2020.6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

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

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

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

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毗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

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

大勇之“大”,在与“义”融。

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

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

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

”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

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

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

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朝乾夕惕、如履薄冰。

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

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

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

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 “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

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

北京市海淀区2020年高三语文6月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0年高三语文6月二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0年高三语文6月二模试卷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生动地记述过一种使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验”:“你攀上船头桅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你再望一望那遥远的绿色海面,那里,波涛汹涌,永不停息,那里,阳光从千千万万舞动着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的碧绿同天空明镜般的蔚蓝以及阳光的金黄色交融成一片奇妙的色彩——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对俗世的敌人和他们的阴谋诡计的一切回忆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

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

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

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

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或“妙悟”等,并制订出一系列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伫兴”,诗的作品中蕴含活生生的“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

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

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

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游戏”“高峰体验”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

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都应当以此为根基加以阐明。

2020届深圳实验中学中学部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深圳实验中学中学部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深圳实验中学中学部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保持环境卫生,对于防疫至关重要。

在殷商甲骨文中有大扫除的记载。

《礼记》《治家格言》《周书秘奥造册经》中均强调了保持居室清洁卫生的习惯,同时指出屋宇干净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熏烟蒸洗也是我国古代传统防疫方法。

《周礼·秋官》记载有用莽草、嘉草等烧熏驱蛊防病的方法。

根据出土的竹简我们可以看到,秦时期,凡入城,其车乘和马具都要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

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着一幅“殷人洒扫火燎防疫图”,描述了殷商时代以火燎、烟熏方法来杀虫、防疫的情景。

两汉时期是古代瘟疫记录最多的时期,《博物志》中特别讲到有一次长安大疫,宫中皆疫病,汉武帝焚烧弱水西国所贡香丸一枚“以辟疫气”,“长安中百里咸闻香气,芳积九月余日,香由不歇”。

《伤寒杂病论》中详细论述了多种传染性疾病在不同时期的各种治疗方法,熏香便是其中一种防抗和辅助疗法。

空气消毒药方的出现在晋代。

葛洪认为,通过熏烧药物的方式,可以预防疫病;他在《肘后备急方》中首先提出了空气消毒法。

“其后,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这种防疫方法。

明代李时珍常使用蒸汽消毒法。

这个方法在清代也有记载,贾山亭《仙方合集·辟瘟诸方》说:“天行时疫传染,凡患疫之家,将病人衣服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

”佩藏口罩能阻挡细菌、病毒、灰尘和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侵害。

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用丝巾遮盖口鼻。

3至8世纪时流行一种出行帽子,主要用来遮蔽容貌及身体,以避免路人窥视。

流行初期男女均可以穿戴,到了隋唐时主要为妇女使用。

唐代从或则天时期开始,妇人出行开始使用帷帽。

帷帽具有短小、轻便的特点,长仅至颈部,面部也能稍微显露,帷帽的帽裙由纱网制成,也具有透视的功能。

它们的功能是遮阳蔽沙,也具有一定的卫生防护效果。

宋代宋慈《洗冤集录》记载:用麻油涂鼻,或作纸摅子油,塞两鼻孔;仍以生姜小块置口内;遇检,切用猛闭口,恐秽气冲入。

2020年高考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20年高考二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一、积累应用(10分)1.填空。

(5分)(1)何时倚虚幌,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2)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____________》)(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及,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其中第二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

B.蜂蜜和蜜蜂两词虽然只是语序不同,但它们指的是迥然不同....的事物。

C.回顾这近30年的教研生涯,我真有一种忝列门墙....的感觉,感觉我不配做钱老师的弟子。

D.这些科技含量高的家用产品必将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明日黄花....。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3分)打开微信,我们每天都面对那种“鸡汤”,其实“鸡汤”就是散文的一种,它的受众最广泛。

由此,一种“公号体”散文应运而生,一种以3000到5000字的篇幅来表达感受、观点的文体已经确立。

它浸润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陷在这样的文字里。

即使我们非常不愿意承认,但也要面对这一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号体”带给我们的动辄十万加的阅读量的变化,更带给我们文学观与情感方式的变革。

①大众关于散文的审美体系和经典标准已经发生改变②微信时代隐秘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审美方式,以及情感交流③也在转变传统散文文体的声音、腔调和语词④“公号体”散文在打破陈规,它转变着读者的思维方式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2020届深圳中学初中部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深圳中学初中部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深圳中学初中部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面向未来,故宫博物院在数字化领域逐渐构建数字文物体系,并将数字文物概念逐渐覆盖文物数字化保护实践等工作,建立以文物三维可视化数据为基础的所有文物数据。

例如文献、文样、视音频、化学成分分析、病虫害数据等等,通过文物统一身份识别可进行正向追踪、反后潮源、横向展开、纵向对比文物全信息集合体,为文物智能化应用奠定坚实数据资源基础。

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将利用分布在故宫各处传感器来实时获取故宫全体、全城数据。

未来通过5G+AR+人工智能+物联网对故宫实施智能化监测、预警、干预。

故宫利用5G+AR+人工智能开展全面、科学、细致的保护工作,从而实现险情可防控、保护可提前的目标。

(《故官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VR相关技术占据数字故官重要一席》,《中国电子报社》20年10月23日)材料二想象一下,用户足不出户,就可在“数字故宫”小程序上“云”体验传统纹样之美,依次欣赏同样纹饰的文物集合,发掘文物间的历史关系;可以通过“相识大考验”趣味答题了解文物知识,分享自己与文物的“缘分”……值此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年之际,这样的感受是不是别有韵味?这就是数字技术助力文物保护的魅力所在,是加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利用的生动实践。

不禁想起去年4月也黎圣丹院一场大火,整座建筑严重受损,世人为此揪心不已。

所有文物都需要预防性保护,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文物预防性保护插上“数字化”双翼,使预防性保护更加坚实有效。

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越了助力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意义,而成为文物保护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标配。

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要获得长足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法,确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法律地位,并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为数字化采集应用、资源数据库建设、新文创产品开发等确立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