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行车安全方面的探究论文
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车务行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车务行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近年来铁路运输的安全水平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这并不表示可以忽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事实上,各类事故的发生依然时有发生,这些事故不仅对铁路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影响,更可能威胁到旅客的生命安全。
因此,铁路管理人员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积极寻找并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加强铁路安全管理。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理;铁路车务;应用引言铁路客运安全管理体系涵盖了众多的内容,一旦受到某些不可预测或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引发重大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的发生,这对铁路运输系统的高质量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在铁路客运系统中,需要对风险管理进行合理的应用。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可能影响铁路客运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识别、评估和控制。
这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恶劣天气条件等。
1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内容铁路车务行车工作中,安全风险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为了确保行车工作的安全进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并严格执行。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车规章的发布、修订和更新:及时发布和修订行车规章,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运行,同时监督规章的落实情况。
(2)接发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分析安全管理问题并推广经验,建立接发车管理制度,监督制度落实情况,保障车站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3)调车作业对标检查和安全预警工作:组织调车作业对标检查,监督车站调车推标工作,负责调车安全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和预警工作,确保调车作业的安全进行。
(4)客运组织、安检和服务质量工作的监督:负责监督车务段的客运组织、安检和客运服务质量工作,落实服务标准和措施,优化服务流线,处理客伤事故和投诉,规范安全管理和业务管理。
(5)劳动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维护:建立劳动安全管理制度,保管相关资料,制定季节性工作安排和劳动保护用品配发,并进行监督检查。
2安全风险管理方法2.1全员全过程辨识研判安全风险2.1.1安全风险辨识研判方法在确保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主导地位下,组织车务段的风险辨识研判工作。
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行车安全方面的探究

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行车安全方面的探究在2011 年年底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 原铁道部党组做出了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部署,要求必须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
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和全新的管理思路,对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深刻领会安全风险管理的内涵,把握安全规律,锁定风险苗头,研判风险隐患,才能不断地延长安全周期,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安全、保证安全。
针对此,机车乘务员们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保障铁路行车安全,更好、更深入的推行安全风险管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从机务行车工作的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历年来铁路机务行车安全事故案例及教训,不难发现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列车运行方面、设备质量安全、劳动安全等方面。
1 列车运行方面列车运行方面,从乘务员工作角度来说,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包括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素质和能力因素。
1.1 人为因素铁路机车乘务员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主角之一,人为因素是行车安全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在铁路行车事故中占的比重最大,因此,必须要控制好机车乘务员的一切不安全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从乘务员的安全风险管理入手。
一是要从思想上进行深度教育,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和自我警示,将安全生产大如天、三个重中之重、三点共识等安全理念植根于乘务员脑海深处,从候班-出勤-上车-运行-下车-退勤,整个流程都要进行风险研判,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二是要从日常发生的违章违纪方面问题着手,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影响安全的风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研判,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三是要切实抓好乘务员标准化作业。
这是风险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铁路三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因此保证乘务员认真落实好标准化作业和执行好规章制度则是确保行车安全的重中之重。
在实际的行车过程中,一些乘务员经常把自己工作中不好的习惯当成了标准, 这也是为什么行管干部天天抓安全,天天有问题的原因,也是行车事故重复发生的原因所在。
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探讨

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探讨前言:铁路一直以来都是最为安全的运输方式之一,但是近些年来铁路安全事故频发,比较重大的事件有2011年杭深线上的两辆动车追尾,造成40人死亡,210人受伤;2010年沪昆铁路上一辆列车脱轨,造成19人死亡,71人受伤。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已经发生5起火车脱轨事件,虽然未造成人员死亡,但是给社会带来了恶劣影响,所以对铁路行车安全风险进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一)设备问题设备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首先设备自身的设计存在缺陷,比如强度不够,设备的设计、制造强度与实际运营过程中的强度存在差距,即设计强度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在制造过程中采用材料的性能较差,甚至使用一些不合格的材料;设备安装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安装不当,导致设备存在一定的隐患。
其次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故障。
比如长期使用,造成设备的磨损,元器件老化,而没有及时的更换,从而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环境因素首先,环境会对人产生影响,比如高温会使人情绪焦躁,进入青藏高原会产生高原反应,这些都会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
其次,环境还会对设备产生影响,比如铁轨长期暴露在外,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腐蝕,特大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会直接对铁轨造成破坏[1]。
(三)人为原因首先,一些列车司机疲劳驾驶,或者在驾驶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造成安全风险;其次,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私利,破坏铁路设备,给行车安全造成隐患。
二、行车安全风险管理行车安全风险管理简单来说就是识别、估计、评价行车过程中的风险,然后采取一定的手段对这些风险项目进行处理和控制,从而有效保障行车安全。
目前行车风险管理主要采用动态的方法进行相关控制,主要由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以及风险监控五个方面组成,它们五个共同构成一个闭环,管理者不断对新情况进行风险识别,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问题,如此不断的循环往复,从而保证行车安全[2]。
(一)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整个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它的作用是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使风险估计变的更加准确,更加有效。
铁路工务系统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风险管理是安全生产的“法宝”风平浪静翻了船,是我国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刘禹锡亲身经历的故事,说明祸与福,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强调不能“困而后儆”,否则“斯沸及也”。
在现场生产活动中,也往往有这种情况,在危险复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作业,各级领导及管理人员能高度重视,精细安排,员工能小心谨慎,按章作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往往化险为夷。
相反,有时条件较好,安全系数较大,人们均认为“不会出事”的地方反而发生了事故。
如果仔细回顾一下就会发现,近期集团公司系统内发生的各类事故不是在“风大浪急”的恶劣条件下发生的,而是在“风平浪静”的较好情况下出现的,这是因为,在“风大浪急”的情况下作业,人们往往集中精力、慎重行事,时刻警惕事故发生,而在条件环境好时,容易丧失警惕,工作不那么认真了,反而容易引发事故。
员工当中一些人员时常流露出的“不该咱事,是管安全人员的事”,这已经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了。
俗话说“真情流露”,既然已经流露出这样的话,那在这些人心中“安全”的分额已经大打折扣了。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不是一句空话,安全生产不是哪个人或哪个单位自己的事情,实现安全生产也不是某个人或单位能够完成的,安全要求全员参与,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局面。
哪一个人不愿笑语长在,哪一个家庭不愿幸福美满,哪一个企业不愿兴旺发达。
我们每位员工若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从细微处做起,形成一种习惯,一种风气,安全的屏障就会不断加强,家人的幸福就会不断延伸。
安全就如一根七彩的丝线把我们这一个个美好的愿望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稳定、祥和、五彩缤纷的美好世界。
有了安全,我们才能以休闲的心情漫步在夕阳西下的田野上、小河边,低声吟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了安全,我们才能以坚定的意志去攀登人生的阶梯,放声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了安全,我们的企业才能象三春的桃李红红火火;安全就如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照亮我们整个人生,安全就如一根长长的纽带,联系着我们的生死存亡。
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范文铁路行车安全一直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因为铁路交通是一种高速、大容量的交通方式,对于人员和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铁路行车安全风险,铁路公司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三个方面,探讨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通过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和事件进行潜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从而确定紧急事故预测和预防的目标。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提供科学依据,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决策支持。
首先,铁路公司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事故数据来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对历史事故的分析,可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并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程度。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铁路公司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次,铁路公司还可以运用风险评估技术来识别和评估铁路行车安全风险。
风险评估技术主要包括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对铁路行车安全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和潜在风险。
最后,铁路公司还可以利用专家咨询和专家评审的方式来进行风险评估。
可以邀请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对铁路行车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专家的判断和推理来综合评估风险,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和方法来降低或消除铁路行车安全风险,保障行车安全。
风险控制主要包括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三个方面。
首先,预防是风险控制的关键。
铁路公司可以通过加强行车安全管理、完善行车安全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质等途径来预防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
此外,铁路公司还应注重对行车设备的维护和改进,确保运行设备的安全可靠,减少设备故障引发事故的可能。
其次,控制是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铁路公司可以通过控制行车速度、控制行车密度、控制列车编组等措施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和程度。
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行车安全中的运用对策

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行车安全中的运用对策摘要:铁路机务行车涉及大量的人员和设备。
在拥有庞大运营规模的铁路系统中,机务人员的数量众多,机车、车辆和信号设备的数量也很庞大。
这些人员和设备的日常操作和维护都涉及一系列的安全风险。
例如,机务人员可能面临重要工作失误、不正确的操作或未能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等风险。
针对这些潜在风险,安全风险管理能够帮助识别和评估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行车安全中的运用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安全风险管理;铁路机务;行车安全;运用对策引言:铁路机务行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依赖于多个部门和环节之间的协调合作。
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和责任需要相互配合,确保机车、车辆和信号系统的正常运行。
然而,在复杂的运营环境中,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往往存在障碍。
安全风险管理能够通过全面、系统地评估各个环节存在的潜在风险,从而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这样就能够确保信息共享,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整体运行安全性。
1 影响铁路机务行车安全的主要原因1.1人为因素的影响铁路机务行车安全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环节,但人为因素往往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人为因素中的操作失误是导致铁路机务行车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
机务人员在执行日常操作时,如果疏忽大意或者操作不当,很容易引发事故。
例如,忘记切断电源或关闭阀门,导致机车电动机、柴油机过热或管道破裂等;或者在调度命令不清楚的情况下进行操作,造成误操作或车辆碰撞。
这些操作失误往往与人员素质能力、培训水平、工作态度和管理制度等相关。
驾驶员的疲劳驾驶也是人为因素中的重要原因。
由于铁路运输行业的特殊性,机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往往较长,工作强度大。
长时间的工作和连续的夜班对驾驶员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如果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从事行车作业,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判断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极易发生事故。
铁路行车安全分析与对策的研究论文

铁路行车安全分析与对策的研究论文本篇论文旨在探讨铁路客运企业行车安全管理的实质和内涵。
通过对___的深入调查,笔者发现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创新安全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安全、和谐发展。
本章将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目的进行介绍。
As everything around us is constantly changing。
it is essential for Long-Distance ___。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personalized services。
requires an innovativ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to support new businesses in complex and ever-___。
___ factor in the success of safety management in new businesses.Under market economy ns。
a company's brand is often a ___ safety n。
its market image will be greatly affected。
___。
"Safety first。
n-oriented" has always been the fundamental safety n policy in our country。
Through in-depth and detailed ns into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n companies。
I have ___。
minimum accident losses。
and maximum safety investment benefits have significantguiding significance。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随着铁路交通的发展,铁路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也成为了铁路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业管理者应对安全风险的重要工具。
在危机和灾难时刻,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铁路交通运输的安全和稳定。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人员管理、安全操作、机车与车辆维护等等。
其中最核心的方面是安全风险的评估和管理。
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铁路交通系统的各项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可能导致铁路事故的潜在风险,对其进行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铁路设施、人员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然后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以降低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风险程度。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持还需要娴熟的管理技能。
在铁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确立完善的铁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体系建立完整、详细的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以保证整个评估系统的安全和有效性。
二、合理评估铁路安全风险建立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结合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铁路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三、建立全员参与的管理机制管理者应该将铁路安全风险管理作为全员参与的机制,使得每一个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要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
同时也要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四、及时跟踪风险变化并进行有效控制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关注对铁路安全风险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风险变化,调整管理措施,以保证风险不会失控。
总的来说,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是有效防范安全风险,提升铁路交通安全水平的关键工作。
需要全员投入,科学评估,精心管理,通过不断精细化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提高铁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
在此基础上,我相信铁路行业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机务行车安全方面的探究论文
在xx 年年底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原 __党组做出了
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部署,要求必须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
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和全新的管理思路,对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深刻领会安全风险管理的内涵,把握安全规律,锁定风险苗头,研判风险隐患,才能不断地延长安全周期,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安全、保证安全。
针对此,机车乘务员们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保障铁路行车安全,更好、更深入的推行安全风险管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从机务行车工作的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历年来铁路机务行车安全事故案例及教训,不难发现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列车运行方面、设备质量安全、劳动安全等方面。
列车运行方面,从乘务员工作角度来说,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
很多,但主要包括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素质和能力因素。
1.1 人为因素
铁路机车乘务员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主角”之一,人为因素是行车安全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在铁路行车事故中占的比重最大,因此,必须要控制好机车乘务员的一切不安全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从乘务员的安全风险管理入手。
一是要从思想上进行深度教育,通过不
断学习、思考和自我警示,将“安全生产大如天”、“三个重中之重”、“三点共识”等安全理念植根于乘务员脑海深处,从候班-
出勤-上车-运行-下车-退勤,整个流程都要进行风险研判,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二是要从日常发生的违章违纪方面问题着手,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影响安全的风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研判,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三是要切实抓好乘务员标准化作业。
这是风险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铁路“三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因此保证乘务员认真落实好标准化作业和执行好规章制度则是确保行车
安全的重中之重。
在实际的行车过程中,一些乘务员经常把自己工作中不好的习惯当成了标准,这也是为什么行管干部天天抓安全,天天有问题的原因,也是行车事故重复发生的原因所在。
因此,在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中,应该不断要求乘务员学习标准化,作业过程标准化,把乘务员日常的一些习惯性作业转变为标准化作业,有效杜绝惯性违章违纪。
1.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就是天气不良或行车线路状况因素。
铁路行车过程全天候暴露于自然环境之下,暴风、雨、雪、霜冻、线路塌方、滑坡等风险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对铁路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或埋下安全隐患。
因此,作为铁路机务部门,要建立机车乘务员出勤预想系统。
一是出勤前要做好预想,开好小组会,预想包括当时当地的天气因素和具体
线路状况因素,每一项都要认真分析其风险因素,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二是出勤调度员要及时传达天气不良情况下的安全行车措施和应急处置办法。
这样乘务员在实际运行中,才能灵活自如的应对变化多端的环境因素,从而达到超前防范,确保行车安全。
1.3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主要是对规章制度执行和上级指示精神方面。
首先,要从制度和管理上将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区分开,更快更好的去适应这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值得机车乘务员积极思考和探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的不安全因素提前进行预测和控制,强调问题的超前防范。
这就要求机车乘务员必须对执乘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通过不断探索和反思,找出风险点,进行研判,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做到提早预防、提前防范。
其次,要对管理者或上级安排和工作要求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不能“左耳进,右耳出”,事情发生了才知道“不听上级言,吃亏在眼前”,追悔莫及。
1.4 素质和能力因素
如何全面掌控和消除行车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对于机车乘务员来说,实际上就是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的问题。
为此,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充分掌握基础规章制度、安全卡控措施、LKJ 操作、非正常行车办法、机车故障处理等专业知识,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消除工作过程中人员、设备、环境三大要素带来的安全隐患。
这就要求在平时学习不能敷衍了事、参加培训不能走过场、班前休息不能“偷工减料”、执乘过程不能“开小差”,必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运输生产,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
设备安全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物质基础,质量良好的设备,既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又是行车的重要保障。
风险重点包括机车走行部裂损脱落、制动系统故障、车顶高压电器设备失效、直供电装置故障、监控装置故障、其他电器线路及安全装备故障。
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行车安全。
因此,首先要从设备质量源头进行控制,规避设备安全风险,提升设备质量;其次,通过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完善对行车设备、列车运行、现场作业、外部环境等关键作业过程的动态实时检测,来确保行车安全。
目前无论是电力还是内燃机车,都不同程度的安装了一些新技术设备,如机车防火视频、6A系统、CIR、LBJ、STP 装置等。
对于机车乘务员保证设备安全来说,要做到在出库前确认安全装备和其他设备的状态良好,并且有检测部门出具的合格证后,方可出库。
劳动安全风险重点主要包括电击伤害、车辆伤害、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等。
通过改善劳动条件和采取具体安全措施,来保证机车乘务员的劳动安全。
一是要加强作业安全、劳动安全、人身安全培训教育,制定劳动安全各项措施,强化现场作业“自控、互控、他控”。
二是要提高乘务员自身的劳动安全意识。
翻阅近期各铁路局发生的劳动安全事故,不难看出这些事故大多因为乘务员违反劳动安全制度和规章造成的,他们在作业过程中盲目、随意简化程序,图省事,结果造成了人身伤害。
铁路全面实施安全风险管路,是在现有安全管理基础上对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工作思路的优化,有利于管理理性化、决策科学化、防范超前化。
通过对列车运行、劳动安全、设备安全方面进行风险研判,找出风险点,制定安全防范措施,达到降低和或消除行车安全风险的目的,实现闭环管理,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
[1]魏玉光.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普及读本[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xx,6.
[2]宋守信.铁路安全风险管理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xx,1.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