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土壤的种类》
《土壤的种类》教学反思范文

《土壤的种类》教学反思范文
《土壤的种类》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认识到自然界的土壤是各种各样,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土壤的种类》教学反思。
通过探究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做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并能学会做到主动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喜欢大胆想象;能够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得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教学反思《《土壤的种类》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也很多不足的地方。
活动一的效果不明显,需要长时间观察。
作为教师要提示学生进行中长期科学探究思想准备,要有坚持性,有目的对此方面加以训练。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知识,尤其是新科技方面资料,努力使活动落到实处。
在激发兴趣学习环节,我做得不是很到位,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做点思考,尽量找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来引导学生。
四年级土壤的种类

土壤的种类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8课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的信息源;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并掌握三种类型土壤的特点。
4.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乐于用所学科学知识、技能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土壤的种类难点:掌握三种土壤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砂质土、黏质土、壤土、去底的塑料瓶、沙布、玻璃杯、支架。
学生:集不同地点的土壤,搜集、查阅关于土壤种类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
不同质地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为了更好的发挥土壤的作用,我们就要更多的去研究土壤。
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土壤的成分,都有什么其中,砂和黏土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质疑:关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预测:我们想知道土壤的种类。
预测:我们想知道土壤的特点。
预测: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质疑:同学们,你们玩过土,摔过泥吧那你们都玩过什么样的土或泥预测:沙土、黄胶泥…谈话:同学想知道的还真不少,但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在课后通过读书,上网来研究,我会支持你们的。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土壤的种类》。
(板书课题:土壤的种类)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同学们从不同的地方采集来了许多土壤,那么各种土壤有什么不同特点呢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呢1.猜想假设。
学生分组猜测,然后让学生汇报猜想结果。
2.制定方案。
教师参与到各小组中,鼓励学生想方法去比较土壤的不同,学生想的方法越多越好:如用眼睛看、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摸、捏、捻、在纸上涂抹、加水搅拌后沉淀、用滤网过滤……3.课件出示操作提示:①分组观察桌上纸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觉是不是不同②用放大镜看一看③用鼻子闻一闻④用手捏一捏⑤加水沉淀后看一看⑥用滤网过滤后看一看………4.实施探究。
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及反思学校科学《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及反思认知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2、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和比较力量。
拓展性目标:调查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和比较力量,知道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大类。
教学预备:分组试验器材:去底瓶(3个,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个)、杯子(3个)、三类土壤、水,图表。
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你看到了什么?(2)同学动手。
(3)观看,汇报。
二、学习新课1、熟悉土壤的种类(1)观看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征。
①分组观看桌上三个纸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觉是不是不同?②用放大镜看一看?③用手握一握?④在纸上涂一涂?(2)同学试验。
(3)同学汇报。
(4)在各组的试验桌上有三个去底瓶子,瓶口用布蒙住,把这三个倒立在支架上,在每个瓶口下面放一个杯子,往三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内倒进同样多的水。
观看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都停止渗水的时候,三个杯子的水量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积水状况有什么不同?分组试验汇报观看结果。
(5)争论:为什么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样呢?(6)同学争论。
同学争论后,汇报争论结果。
(7)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来熟悉它们的特征?2、把我们观看比较的结果记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学校科学《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及反思其次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二、新授1、实物展现三类不同的土壤。
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依据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的叫砂质土,含粘土多的叫做粘质土,砂和粘土的含量差不多叫壤土。
我们知道砂质土渗水快,粘质土渗水慢,壤土居中。
砂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差,粘质土积水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好,壤土积水比砂质土多,比粘质土少,说明它保水性能居中。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

《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器材作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的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能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大胆的猜测;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了解土壤的种类。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认识土壤成分,漏斗和滤纸的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搜集查阅资料的能力。
案例背景分析:活动准备提出了两项要求:(1)到不同的地方分别采集土壤的样品,给他们编上号。
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土壤有什么不同?你还发现了什么?把这些土壤带到课堂上继续研究。
(2)搜集,查阅关于土壤种类的资料。
(教师准备课堂探究实验材料:广口瓶、漏斗、过滤纸或纱布、量筒、水、吹风机、吸水纸或面巾纸)本课共有两个活动:(一)认识各种土壤有什么不同特点。
课本中出示了一组实验装置图,同时呈现实验提示:土壤的量一样,水量一样,要同时向漏斗里倒水。
(二)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土壤分类。
课本中出示了以含沙量为多少的标准分类,同时以资料卡的形式出示了以颜色为标准的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选取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就不同。
拓展活动中提出调查花园、菜地和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过程描述:一、查看学生材料准备,揭示课题1.组内展示采集到的土壤,交流自己的活动发现。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地点采集土壤,都带来了吗?请各小组将采集到的土壤先在组内归类、整理,准备集体交流。
看哪个小组采集的土壤种类多,对土壤观察地更全面、更细致。
(学生小组内展示交流采集的土壤以及活动发现,把采集到的土壤归类、整理)2.集体交流、展示。
哪个小组先上台展示你们采集的土壤,告诉大家这些土壤是从什么地方采集的?有什么不同?你还发现了什么?(各小组展示汇报)同学们采集到这么多的土壤,还有了这么多的发现,真不错!请再仔细观察、比较这些土壤,你有什么问题想进一步研究?(学生发言,教师引导,揭示主题)既然同学们对土壤为什么不同很感兴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土壤的种类(板书课题)。
《土壤的种类》土壤 PPT实用课件

•
4. 就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而言,不管在 哪个国 家,没 有法律 就没有 真正的 自由; 因此可 以说, 一个国 家制定 法律的 目的不 是废除 和限制 人民的 自由, 而是为 了保护 和扩大 人民的 自由。
•
5.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 ,他们 的物质 文化可 以非常 发达, 而物质 文化的 手段﹣ ﹣科技 ,也相 应的可 以非常 发达。 西方设 计的许 多制度 特征也 是“物性” 的,尽 量排除 人的情 感因素 。西方 所说的 “自由” 是指人 身及其 行为的 自由, 而中国 人的自 由更多 是“心 性”的自 由。
•
2.“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 鼓舞人 心的成 果跑在 人民的 前面, 就像它 是在拖 着生活 向前迈 进似的 。”然 而,在 “过度 商业化 ”的潮 流中, 文学逐 渐迷失 方向, 主动弃 置精神 属性。 一些写 作者为 迎合低 级趣味 ,不断 制造各 种刺激 感官的 垃圾文 字作品 。
•
3.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 个特点 ,是它 不断追 求最简 单的、 最深层 次的、 超出人 类感官 所及的 宇宙之 根本。 所有这 些研究 都是在 极抽象 的形式 下进行 的。这 是一种 化繁为 简以求 统一的 过程。
“ 万 物 并 育 而不相 害”所 指向的 实质问 题.
《土壤的种类》土壤 PPT实用课件
3.最肥沃的自然土壤是( B )。 A.褐土 B.黑土 C.黄土 D.冰沼土
4.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壤类型多是( C )。 A.褐土 B.冰沼土 C.荒漠土 D.红壤
5.为什么说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
《土壤的种类》土壤 PPT实用课件
《土壤的种类》土壤 PPT实用课件
•
1.真善美是人类判断是非的底线。巴 尔扎克 说他写 作的最 高使命 是:用 笔深刻 把握时 代的脉 搏和民 众的呼 声,反 映大众 的疾苦 和不幸 ,替他 们呐喊 ;揭示 社会的 美与丑 ,唤醒 正义感 和良知 。我想 ,这是 每个文 化工作 者都应 该时刻 牢记的 。
《土壤的种类导学案-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湘科版》

《土壤的种类》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不同种类的土壤及其特点;3. 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4. 能够分辨不同种类的土壤。
导学内容:一、土壤的定义和作用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地球表面的薄层,是生物发展和发展的基础。
土壤的作用包括提供植物发展所需的养分、水分和支持植物根系,同时还能调节气候、珍爱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二、不同种类的土壤及其特点1. 砂土:颗粒较大,透气性好,但保水能力较差,容易被风蚀。
2. 淤泥土:颗粒较细,保水性好,但透气性差,容易积水。
3. 黏土:颗粒较细,粘性大,保水性和肥力较好,但透气性差。
4. 壤土:砂壤土、壤土、壤壤土等,是一种理想的土壤类型,具有适中的透气性、保水性和肥力。
三、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土壤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岩石破碎、物质风化、有机物质分解和微生物活动等。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生物和时间等。
四、不同种类土壤的分辨方法通过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颜色、质地、透气性、水分保持能力等特点,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的种类。
同时,还可以进行土壤质地试验、土壤pH值测试、土壤肥力测定等进一步分辨不同种类的土壤。
导学活动:1. 观察周围的土壤,尝试用手感觉土壤的颗粒大小和质地。
2. 收集不同种类的土壤样本,进行颗粒大小、颜色、透气性等特点的比较。
3. 制作土壤质地试验,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质地特点。
4. 进行土壤pH值测试和肥力测定,分辨不同种类土壤的酸碱度和肥力情况。
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土壤的定义和作用,掌握了不同种类土壤的特点,理解了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学会了分辨不同种类土壤的方法。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和实践,深入了解土壤的奥秘,为珍爱环境、增进农业生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青岛版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土壤的种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土壤的种类及特点。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土壤观察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不同土壤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土地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土壤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概念,知道土壤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土壤的种类:介绍三种常见的土壤类型: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让学生了解每种土壤的特点和适宜种植的植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的土壤样本,引发学生对土壤的好奇心。
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
学生使用工具(如铁铲、放大镜等)观察和分析土壤样本的特点。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3. 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土壤的特点和适宜种植的植物。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观察、思考和讨论。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土壤种类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分享和总结环节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五、教学资源1. 实物资源:准备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2. 工具资源:提供铁铲、放大镜等观察和分析土壤的工具。
3. 图文资源:提供关于土壤种类和特点的图片、图表或阅读材料,以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延伸1. 土壤的分布和利用:引导学生了解土壤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2. 土壤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认识到土壤保护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七、教学作业1. 观察身边的土壤:让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边找到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观察并记录其特点。
2. 土壤保护计划: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一个简单的土壤保护计划,如合理施肥、减少农药使用等。
《土壤的种类》课件

棕色土壤
棕色土壤颜色较深,富含养 分和有机质,适合种植水果 和茶叶。
总结
1 不同土壤的特点和用途总结
砂质土壤适用于沙漠植物和蔬菜种植,黏质 土壤适用于稻谷和果树种植,壤土适用于大 部分作物种植,黑土适用于粮食作物和蔬菜 种植。
2 如何根据不同土壤种类进行补充和
改良
根据土壤特点,可添加适量的有机质、肥料 和改良剂,如石灰和腐殖酸,来改善土壤的 肥力和结构。
《土壤的种类》PPT课件
土壤的种类是我们了解土壤的基础,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通过了 解不同种类的土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用途进行补充和改良。
土壤的种类
砂质土壤
砂质土壤是土壤中颗粒最大的一类,水分渗透性 好,通气性强,但保水性较差。用于种植沙漠植 物和蔬菜。
壤土
壤土是砂质土壤和黏质土壤的混合物,保水性和 通气性都较好,适合种植大部分作物。
用途:种植稻谷和果 树。
壤土
特点:保水性和通气 性都较好。
用途:种植大部分作 物。
黑土
特点:含有丰富的有 机质和养分,保水保 肥性好。
用途:种植粮食作物 和蔬菜。
红壤、茏土和棕色土壤
红壤
红壤富含铁、铝和氧化物, 呈红色或棕红色。适合种植 茶叶和烟草。
茏土
茏土含有大量的植物残渣和 有机质,适合种植蔬菜和花 卉。
黏质土壤
黏质土壤是细颗粒粘结性较强的土壤,持水性和 肥力较好。适合种植稻谷和果树。
黑土
黑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保水保肥性好, 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
土壤的形成过程
1
岩石分解
岩石逐渐分解为颗粒小的物质。
2
有机物质堆积
植物残渣和动物尸体的分解形成有机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的种类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8课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的信息源;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并掌握三种类型土壤的特点。
4.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乐于用所学科学知识、技能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土壤的种类
难点:掌握三种土壤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砂质土、黏质土、壤土、去底的塑料瓶、沙布、玻璃杯、支架。
学生:集不同地点的土壤,搜集、查阅关于土壤种类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
不同质地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为了更好的发挥土壤的作用,我们就要更多的去研究土壤。
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土壤的成分,都有什么?其中,砂和黏土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质疑:关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预测:我们想知道土壤的种类。
预测:我们想知道土壤的特点。
预测: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类?
…………
质疑:同学们,你们玩过土,摔过泥吧?那你们都玩过什么样的土或泥?
预测:沙土、黄胶泥…
谈话:同学想知道的还真不少,但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在课后通过读书,上网来研究,我会支持你们的。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土壤的种类》。
(板书课题:土壤的种类)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同学们从不同的地方采集来了许多土壤,那么各种土壤有什么不同特点呢?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呢?
1.猜想假设。
学生分组猜测,然后让学生汇报猜想结果。
2.制定方案。
教师参与到各小组中,鼓励学生想方法去比较土壤的不同,学生想的方法越多越好:如用眼睛看、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摸、捏、捻、在纸上涂抹、加水搅拌后沉淀、用滤网过滤……
3.课件出示操作提示:
①分组观察桌上纸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觉是不是不同?
②用放大镜看一看?
③用鼻子闻一闻?
④用手捏一捏?
⑤加水沉淀后看一看?
⑥用滤网过滤后看一看?
………
4.实施探究。
小组同学分别采用一到两种方法探究土壤的特点,引导不同小组同学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土壤的特点。
教师巡视。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汇报土壤的特点
质疑:同学们分别用什么方法,探究到土壤有什么特点?
预测1:用手捻一捻,感觉有些土壤颗粒大,粗糙,疏散;有些土壤颗粒小,细滑,黏重。
预测2:用眼睛看,颜色不同。
用放大镜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不同,腐殖质含量不同。
预测3:用鼻子闻,泥土的味道不同。
预测4:用手捏,有些土壤容易捏成团,有些无法捏成团。
预测5:加水沉淀,有的土含沙多,有的土含沙少。
预测6:用滤网过滤,有的土壤颗粒大含沙多,有的土壤颗粒小含沙少。
2.给土壤分类
(1)依据土壤的性质对不同的土壤进行分类。
质疑: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究,知道了不同土壤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你能按照自己的标准给它们分类吗?
预测:按颜色分为黑土、褐土、红土……。
预测:按土壤的味道来分类。
预测:按颗粒的大小来分。
预测: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分别是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2)交流小结:人们按照土壤含沙量的多少,土壤分成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做壤土。
(3)阅读课本23页资料卡,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的分类方法。
3.二次探究各类土壤的保水性。
(1)提出问题。
师:根据含沙量的不同人们把土壤分成了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你猜一猜这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有什么不同吗?
(2)猜想假设。
学生进行猜想,试着说出理由。
可以根据学生的猜测进行举手表决,统计各种不同猜测结果的人数。
(3)制定方案。
引导小组同学设计探究的方案,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其他各组同学评价、补充,并完善各自的实验方案。
(4)实施探究。
①各小组同学进行实验。
用三个去底瓶子,瓶口用纱布蒙住,把这三个瓶子倒立在支架上,在每个瓶口下面放一个杯子,往三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和同样干燥的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内同时倒进同样多的水。
②观察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都停止渗水的时候,三个杯子的水量有什么不同?(做好实验记录)
(5)展示交流。
①分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②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样呢?
③学生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6)师生总结:三类土壤的颗粒大小不同,透气性和保水性也不同。
砂质土颗粒大,透气性好,渗水快,保水性差;壤土颗粒中,透气性中,渗水中,保水性中;黏质土颗粒小,透气性差,渗水慢,保水性好。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捻、看、闻、捏、沉淀、过滤)了解各种土壤的性质,并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分别是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三类土壤的颗粒大小不同,透气性和保水性也不同。
砂质土颗粒大,透气性好,渗水快,保水性差;壤土颗粒中,透气性中,渗水中,保水性中;黏质土颗粒小,透气性差,渗水慢,保水性好。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人们按照土壤中()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
();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做();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做()。
2.我们分布面积较广的自然土壤有东北地区的()、华北地区的()、南方地区的()、西北内陆地区的()、青藏高原上的()等。
3.最适合种植的土壤是()。
A.砂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4.最肥沃的自然土壤是()。
A.褐土 B.黑土 C.黄土 D.冰沼土
5.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壤类型多是()。
A.褐土 B.冰沼土 C.荒漠土 D.红壤
6.为什么说黑土是最肥沃的自然土壤?
7.看图中是什么类型的土壤,在我国它们主要分布的什么地方?
9.小结: 同学们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捻、看、闻、捏、沉淀、过滤)了解各种土壤的性质,并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分别是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了解三种土壤的特点。
课下到附近的花园、菜地和农田进行一次土壤种类的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板书设计: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1)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本着使学生可能参与,愿意参与,积极参与等不同层次,根据教学内容与儿童的经验积累等情形,分别采用独立设计实验,启发诱导完善实验设计,录像等多媒体的辅助,使各项实验都成为儿童自己乐于从事的活动,这样使整节课师生关系始终摆正。
(2)科学教学强调要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
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摸、看、捻、握、搓)研究土壤的性质,然后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这是一个对比实验,要注意控制好变量,通过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讨论实验方法、进而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
2.使用建议:儿童的研究活动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但这节课中得到的意识和方法却有助于他日后自己的研究活动。
课外活动继续研究,这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更要做好前期工作。
启发学生去进行调查,寻找相关文章、制作家乡土壤的土样、相关照片、歌曲、自己创作的图画等,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研究自己家乡的土地环境,也可以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祖国各地的土壤情。
3.需要破解的问题:
本节课探究的内容较多,如何既能充分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又能有效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