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读后感

合集下载

尤利西斯读后感

尤利西斯读后感

尤利西斯读后感《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一天的时间为背景,通过描述主人公布鲁姆和斯蒂芬的生活和思想,展现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

阅读完《尤利西斯》,我深受启发,对生活、人性和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这部小说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小说中的布鲁姆和斯蒂芬是普通人,他们的生活并不出彩,但作者却通过对他们一天生活的细致描写,展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琐事和挣扎,但也有欢乐和温情。

通过他们的生活,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并非在于外在的辉煌和成就,而是在于内心的平和和满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天,每个人都在经历着自己的琐事和挣扎,这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其次,小说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布鲁姆和斯蒂芬的内心世界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们的思想、情感、欲望和矛盾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他们内心的描写,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矛盾,每个人都在内心挣扎着。

这让我更加理解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也更加宽容和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小说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尤利西斯》的叙事手法独特,通过内心的意识流和对话的碎片化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

这种叙事手法让小说充满了现代感和艺术感,也让我对文学的表现形式有了更多的思考。

文学不仅是对现实的再现,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

通过《尤利西斯》的阅读,我对文学的表现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热爱文学艺术。

总之,阅读《尤利西斯》是一次深刻的体验,让我对生活、人性和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人类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

通过对布鲁姆和斯蒂芬的生活和思想的描写,作者展现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也让我对生活、人性和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次阅读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热爱文学艺术。

《尤利西斯》 读后感

《尤利西斯》 读后感

《尤利西斯》读后感尤利西斯,这部享誉世界文坛的文学经典,让我深深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如果说莎士比亚的作品让我了解了英国,那么尤利西斯就是让我从内心深处了解了爱尔兰。

它不仅是一篇关于一天生活的描述,更是一部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读到了对流言蜚语,阶级压迫,偏见乃至种族歧视等现实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判。

同时,作品中对自我审视,人生理想和追求的深入思考也引人深思。

一个电报员,一个妓女,一个老教师和他的妻子,以及一个走失了的青年旅行家,在这部作品中,成为一个个渺小却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穿梭于都柏林的街道上,传达出人性的丰富与复杂。

阅读这部作品,我仿佛与小说中的人物一同走过了风雨起伏的一天。

作者将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细致入微,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我似乎也感受到了布卢姆先生和斯蒂芬爵士的孤独、盲目和无助。

他们在尤利西斯中生活的一天,与我们在现实中生活的一天并没有多大不同,但又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深刻内涵与无限可能。

这部作品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每一本书也如同一位旅行者,在途中与我们相遇,给予我们启迪和鼓舞。

在读完尤利西斯之后,我更加热爱这个世界,珍惜人生。

我们与书本一同成长,在阅读中感受到人性的多姿多彩,也体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

尤利西斯,一本震撼人心的作品,让我明白了文学的奥妙所在。

它不仅是一部超凡脱俗的文学巨著,更是一部深刻探讨人生意义的杰作。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阅读尤利西斯,可以让我们从日常琐事中抽离出来,思考人生真谛,并重拾对世界和自我的信心。

《尤利西斯》读后感

《尤利西斯》读后感

《尤利西斯》是一部让我深感震撼的作品。

它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被捆缚的人,他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

他的坚韧和毅力,让我深深地感到敬佩。

我开始意识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其实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只有通过面对困难,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才能真正地成长。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束缚。

这些束缚可能来自于外界的压力,也可能来自于内心的恐惧。

我们不能被这些束缚所限制,我们需要勇敢地挣脱这些束缚,去追求我们的梦想。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艰难,无论我们的处境多么困难,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

《尤利西斯》读后感及主题探讨

《尤利西斯》读后感及主题探讨

尤利西斯读后感及主题探讨一、读后感《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它以流派创新和意识流的写作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完成了阅读之后,我深受其中复杂多样的主题以及结构上的独特性所震撼。

首先,《尤利西斯》以一个单日的时间为线索,通过对不同人物、场景、时空进行交叉叙事,展现了都柏林这座城市里各种各样的人生经历。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而深入的思维过程,展示了他们内心世界中的迷茫、欲望和孤独。

作者通过揭示人类在一个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困境和挣扎,呈现出真实而细腻的情感。

其次,《尤利西斯》是一部具有明显欧洲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期,在该时期社会政治环境和道德观念变革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背景。

乔伊斯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探讨了爱尔兰人民的自我认同、国家独立以及宗教观念等重要议题。

这些议题在小说中成为主要的思考对象。

另外,《尤利西斯》还突出展示了性与生命的主题。

小说中对性与欲望的描绘非常直接而真实,深入探索了每个角色内心世界隐藏的动机和愿望。

其中女性形象也占据了重要地位,乔伊斯将女性塑造得强大而独立,不再是传统文学中那种被动和虚设的形象。

通过对性观念的刻画,作者挑战了读者既定的道德观念,引发了对社会规范、性别平等以及人类本质的思考。

二、主题探讨1. 日常生活《尤利西斯》通过一天中琐碎而日常的活动来探讨日常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将普通人在不同社会角落演绎出来,并揭示他们内心世界中所经历的激情、恐惧和渴望。

这使得小说成为一个细致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的艺术品。

2. 身份认同与国家意识作为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对身份认同和国家意识有着深刻的关注。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绘爱尔兰人在殖民地统治下追求独立自主的努力,展示了自我认同、民族价值和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3. 宗教与人类信仰小说中多个角色围绕着宗教问题展开辩论,表达了对创世、神灵存在以及道德观念等问题的思考。

乔伊斯用这种方式探究了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并让读者思考信仰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尤利西斯》读后感

《尤利西斯》读后感

《尤利西斯》读后感《<尤利西斯>读后感》在翻开《尤利西斯》这本书之前,我就像一个即将踏入未知领域的探险家,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才发现这是一场充满挑战和惊喜的精神之旅。

说实话,刚开始读的时候,我真的有点懵。

书中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复杂的人物关系,还有那些看似毫无头绪的情节,让我一度想要放弃。

但不知道为啥,心里总有个声音告诉我:“再坚持一下,说不定后面有惊喜。

”于是,我硬着头皮继续读下去。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实,那种对生活琐事、人物内心活动无比细致的描写,简直就像是把生活原原本本地搬到了书页上。

比如说,主人公利奥波德·布卢姆一天的经历,从早上出门买面包,到在街头巷尾的游荡,再到晚上回家,每一个细节都被作者詹姆斯·乔伊斯刻画得淋漓尽致。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布卢姆在一家小酒馆里的场景。

酒馆里弥漫着烟雾和嘈杂的人声,布卢姆坐在角落里,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人。

他看着酒保忙碌地倒酒,听着客人们大声地谈笑,心里却在想着自己的事情。

乔伊斯把布卢姆那种既身处热闹之中,又内心孤独的感觉描写得太到位了。

我仿佛能看到布卢姆脸上那细微的表情变化,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纠结和迷茫。

还有布卢姆走在大街上的描写,他看到路边的乞丐,看到商店橱窗里的商品,看到匆匆而过的行人。

每一个景象都引发了他的一番思考,而这些思考又反映出了他的性格和生活态度。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有时候走在路上,也会胡思乱想一通,只不过没有布卢姆想得那么深刻。

书中的语言也是一大特色。

有时候一句话能写好几页,各种生僻的词汇、奇特的句式,让人读起来磕磕绊绊。

但仔细琢磨,又会发现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恰恰是作者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

它就像是一道谜题,等着你去破解,一旦破解了,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尤利西斯》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一个迷宫里摸索。

有时候会迷失方向,有时候又会突然发现一条新的通道。

这种阅读体验既让我感到沮丧,又让我兴奋不已。

《尤利西斯》读后感意识流的独特魅力

《尤利西斯》读后感意识流的独特魅力

《尤利西斯》读后感意识流的独特魅力《尤利西斯》,这本被誉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的巨著,初读时真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随着深入阅读,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奇妙的意识流世界,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 1904 年 6 月 16 日早晨 8 点到次日凌晨 2 点多的都柏林,主要围绕着三个主人公展开:斯蒂芬、布鲁姆和布鲁姆的妻子莫莉。

要说这一天里发生的事情,那真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斯蒂芬在学校里授课,布鲁姆在都柏林街头游荡,莫莉在家里躺着。

可就是在这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天中,作者詹姆斯·乔伊斯用他那神奇的笔触,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心深处,展现出了他们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意识活动。

就拿布鲁姆来说吧,他走在街头,看到了一块面包店的招牌,这普普通通的招牌在他的意识里可就不简单了。

他想到了小时候妈妈做的面包的味道,那温暖的厨房,还有妈妈脸上慈祥的笑容。

接着,他又看到了一个卖花的姑娘,那花儿的娇艳色彩瞬间让他联想到了莫莉年轻时的美丽,以及他们曾经的浪漫时光。

然后,他听到了一声狗叫,思绪又飘到了自己小时候养过的一只小狗,那小狗的活泼模样仿佛就在眼前。

这一连串的意识流动,没有任何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但却无比真实地展现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我还记得有一个情节,布鲁姆走进了一家酒吧。

酒吧里嘈杂的声音、烟雾弥漫的环境,还有人们各异的表情和动作,这一切都在他的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

他看到一个醉汉在大声喧哗,心里不禁涌起一阵厌恶,同时又为这个人感到悲哀,想着他是不是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和无奈。

这时,旁边有人碰倒了一杯酒,酒水洒在地上的声音在布鲁姆听来就像是命运的叹息。

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就像这杯被碰倒的酒,看似自由流淌,实则身不由己。

再说说斯蒂芬,他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着一首诗歌。

可他的心思却完全不在这上面,他在想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渴望着自由飞翔。

他看着教室里那些懵懂的学生,心中既有对他们未来的担忧,又有一丝羡慕,羡慕他们还有着无限的可能。

《尤利西斯》 读后感

《尤利西斯》 读后感

《尤利西斯》读后感《尤利西斯》是爱尔兰文学巨匠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品,也是20世纪西方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一天的时间为轴心,描绘了主人公布鲁姆和史蒂芬的一整天生活,跟随着他们的思维、感情和意识的流动,深入探讨了人类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读完这部小说,我有着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乔伊斯的写作技巧让我非常佩服。

小说采用流畅的内心独白、意识流的写法,使整个故事在时间上表现出不断重叠、回溯思维的变化,以至于人物的情感和情绪的变化就像一股温柔的微风一样,轻轻地吹在你的脸上。

在这种表达方式下,乔伊斯成功地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深刻性传达给了我们,使我们对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其次,小说中的主人公布鲁姆和史蒂芬的性格和处世态度让我深感共鸣。

布鲁姆是一个善良而缺乏自信的中年人,他满怀憧憬地观察着周围的世界,并试图从中找到一份归属感。

他在一天的时间里经历了各种情感的波动,在内心的矛盾中逐渐找到了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平衡。

而史蒂芬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他对生命和人类的关系充满疑惑和探究。

小说通过他的视角深入剖析了生命的本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我的思考和启发极大。

最后,小说中随处可见的各种象征和隐喻也让我惊叹不已。

乔伊斯通过巧妙的语言组织和充分应用文学技巧,将小说的每个角落都刻画得极为深刻和精彩,让人爱不释手。

例如小说中的海蒂女士就是一个强烈的象征,她所代表的是女性的解放和独立,也代表着对性和爱的自由追求。

这些隐喻和象征对于解读小说的主题和意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乔伊斯在文学领域的巨大深度和广度。

在读完《尤利西斯》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部小说对于人类生命和人性的探究和表达,也对于文学创作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小说的价值和意义甚至可以超越时代和文学本身,对于每个读者都是一次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思考。

尤利西斯读后感

尤利西斯读后感

尤利西斯读后感《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以一天的时间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布鲁姆和斯蒂芬的生活。

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叙事技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读完《尤利西斯》,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首先,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部小说分为18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以不同的风格和叙述方式呈现。

作者通过内心独白、意识流、对话等多种手法,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多样化的叙事方式使得整部小说充满了变化和惊喜,让人读后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受益匪浅。

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宗教、文学等知识,使得整部小说充满了文化的味道。

通过阅读《尤利西斯》,我不仅了解了爱尔兰的历史和文化,还对欧洲文学、宗教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文化的渗透让我对小说产生了更深的兴趣,也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重要的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布鲁姆和斯蒂芬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都令人感同身受。

小说中的情节也是错综复杂,充满了悬念和惊喜,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和情节,我不仅感受到了作者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总的来说,读完《尤利西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独特的叙事技巧、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物形象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不仅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相信,《尤利西斯》将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我会不断地回味和思考其中的内涵,让它成为我人生中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柏林的“河流”
--------《尤利西斯》感
从某种角度说,乔伊斯一生都生活在都柏林。

反复读了很多次,才敢动手写本书的读后感。

即使如此,下笔也是如此的困难,但是又无法放下,每一本意识流的小说对我来说都是不折不扣的精神毒品,更别提这本乔大师傲娇的著作。

明白的人其乐无穷,不明白的人只会觉得是天方夜谭。

就像博尔赫斯对《芬尼根的守灵夜》的评论“没有生气的同形异义文字游戏的编织物”,《尤利西斯》虽然比不上那本天书,不过也耗费了萧乾4年光阴,四年苦译。

洋洋洒洒上百万字,都柏林的十八个小时。

乔伊斯无法改变爱尔兰堕落的现实,只得逃离,三十年来在世界各地流浪,郁郁而终。

他书写的是自己的历史,是都柏林的历史,更是人类的历史。

“正因为从古到今几乎全部的人都是一样的凡夫俗子,无法脱离世俗的这些磨难,才有了奥德赛与布卢姆的共同之处,历史才拥有了连贯性。

”这句话我是十分的赞同的。

国家堕落,青年陷入的迷茫,就像奥德赛的苦旅,没有人能够从心灵上找到支撑,十八个小时正是这样的缩影。

尤利西斯里那位暗指奥德赛的犹太人布卢姆,就是如此。

他并不麻木,但是为了最最庸俗的基本生活保障,他必须装出平静的样子来,对妻子婚外的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朋友的葬礼上,他看见形形色色的人,也看见自己真实的内心。

死亡,是迷茫的人生最好的终点,许多东西明朗起来,但是已经不再需要死去的人操心了。

一切光荣也好耻辱也罢,真也好假也罢,都留给了后人去评说和判断。

不过乔伊斯毕竟不是巴尔扎克,《尤利西斯》也无法带给我们《人间喜剧》那样的直观感受,所以我们可以认识巴黎,但是看不透都柏林。

乔伊斯通过他的文笔,将都柏林那宏大的历史浓缩成了一处远景,我们就想通过西洋镜去观看它,去观看都柏林中小人物的嬉笑怒骂,我们看的是热闹,也是在热闹中看历史。

但是乔伊斯并没有把《尤利西斯》变成平庸的流水账,他的《尤利西斯》包含了三十多种语言和无数密密麻麻的文学、宗教、政治、历史的意象,再加上意识流的手法,无疑增加的让这本书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

那突然冒出来的看似无关的短语和字眼,正如河流中的水滴一样,蕴藏着书中的生机。

与这本书结缘,与乔大师结缘,正是因为对意识流文学的兴趣。

说句老实话,我很有耐心地,把那本《尤利西斯》,每个字都看了,但从头到尾,一点印象没留下来。

读完一部书,却什么都想不起,只有一个可能:我当时压根一点也不懂得它。

相比于《追忆似水流年》,这本书难度更高。

看荣格写的书评,一路看一路笑,这篇书评好长,不过我算是读懂了。

看过这篇书评,我似乎明白了那些荒诞的现代画和先锋艺术。

这真没想到,心理学家竟然比作家好懂。

也许这也正常,就像读荣格的《心理学与文学》或者弗洛伊德的《艺术、文学和心理学》一样,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文学与艺术,确实有不一样的感觉。

所以我摘了一点书评以作参考:摘抄如下——
《尤利西斯》洋洋洒洒,多达735页,它如同一条蜿蜒735天的时间之河汇入一个人的乏味的一天之中,这便是与之没有任何关联的都柏林的1904年6月16日——完完全全没有发生任何事。

它于虚无中诞生又在虚无中消亡,这或许是枯燥的、冗繁的、繁杂的、斯特林
堡式的有关生活本质的告白,关于告白,读者悲伤地感到,难道它结束了吗?它很有可能涉及了本质,然而它更加根本地反映了生活的无数个侧面和各个侧面的无尽风采。

好吧,我也承认《尤利西斯》阅读起来困难重重,乔伊斯的笔法使得他的书使人倦怠、催人入睡,无须和读者沟通,一切都不属于他,使得读者瞠目结舌,昏昏欲睡。

全书思如泉涌,愤世嫉俗,讥讽、刻薄、恶毒、蔑视、消极、绝望和悲痛,它始终摧残着读者的怜悯之心,只有睡意袭来,才能终止紧张的状态,停止阅读。

读起来困顿,想逃避,停下来休息,它又来折磨你,吸引你。

乔伊斯写书从来如此,他不在意读者,只考虑自己。

但是在他的文字背后,蕴藏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尤利西斯》又可以说是一本恶魔之书,荣格说:我不否认我被这本书愚弄了,这本书对我熟视无睹,书中没有任何能够沟通的地方,而且它总是使读者感到一种自卑的怨恨。

其实我觉得,荣格如果读的是《芬尼根的守灵夜》的话,可能连书评都懒得写了吧。

读完它,忽然有一种惊醒,都柏林的意识河流貌似已经流到了身边。

或者我已经置身于“都柏林”了吧,我感觉到了痛苦,感觉到了无助,我感觉我的学长就是斯蒂芬·德迪勒斯,而接到对面那个人不就是布卢姆么,那么他回家就能遇到摩莉吧。

我感觉到了一种沉闷感,仿佛掉进了果冻之中,那是一种粘稠的,固执的压抑。

爱尔兰的精神瘫痪了,但是我感觉我生活的城市也瘫痪了。

回头看看,书中的十八个小时,也一直重复的发生着,就像美国的那部电影《土拨鼠之日》一样。

《尤利西斯》淋漓尽致展现了西方人的现代意识,而到了现代,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思想意识呢。

这本书,犹如一个罩子笼罩了我,但是又如同鞭子一般,它痛击了我。

或许我们应该来看看,愤世嫉俗,尖酸刻薄难道在我们生活的中还是少么。

不过我有感觉很幸运,因为我的世界毕竟不是一战后的都柏林,所以虽然悲痛、消极、恶毒,但是还有充满了希望与美好,《尤利西斯》正式同个它独特的方式,通过乔伊斯的心灵震动,将这种对美好世界的触觉传递给我了。

平庸里暗藏深邃的光芒,愚人看看稀里糊涂笑笑就过了,甚至不耐烦的扔到角落从此不再翻开它;智者则不得不感叹乔氏的深沉与博学。

我不是智者,但是有幸站在了文洁若和萧乾这样的智者的肩膀上,借着他们的光,没有一下子堕落成看笑话的傻子。

越读越爱,越读越感动,越读越清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