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基本音位的教学图示法

普通话基本音位的教学图示法
普通话基本音位的教学图示法

《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案例 让图表“说话” ——《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案例■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 4 章数据统计与分析,第 4 节数据图表与分析,这也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内容,属 于《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模块。因 此在整个 Excel 的学习中是个重难点。建立图表的四个步骤并不难,难点在 于学生对于图表类型的选择,源数据的选择以及图表选项的理解。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柘汪中学七年级( 1)班的学生,在这之前,该班学生 对于 Excel 应用软件的窗口组成以及利用该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都 已掌握的比较好!而且学生们都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该班级还有一个较 大的特点就是班级凝聚力强,相互协作能力强,因此本节课要充分利用这一 特点展开教学。同时,他们对于图表在其它的学科的学习中也有接触,为本 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利用图表向导选择正确的图表类型分析不同的数据。 2.理解并掌握图表(柱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类型的选择,能根据数据 内容选择相应的图表类型进行创建。 3.能对于图表进行简单的美化和修饰,使其更加美观、得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游戏教学法”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2.通过“任务驱动法”将任务有层次的一一呈现,让在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小老师”帮助的方式,让掌握好的学生帮助理解能力稍微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息,提高课堂整体效益。 1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2.让学生体验 Excel 图表功能在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应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目标,逐渐养成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3.激发学生参与到环保行列中来,从自我做起。 行为与创新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逐步培养环保意识和审美观念。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根据所分析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图表类型。 2.源数据的正确选择。 3. 图表的美化。 (重点成因:由于不同图表反映的重点不同,因此,要想利用数据分析图表,前提就要选择好恰当的图表,因此,图表类型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 知道了图表的类型,不明白数据与图表的生成关系,也将前功尽弃,因此数 据源的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学难点 1.源数据的正确判断和选择。 2. 审美意识的培养。 (难点成因:七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限制,在理解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引导,尤其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而这些恰恰有事突破重点的核心,因此,

对外汉语教学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填空·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功能派(或交际派) 3、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就是_听觉加工、译码加工、思维加工。 4、认知风格有三对,即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沉思型冲动型、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卷的客观化程度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7、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按照教学目标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听说实践和分析理解。 ·8、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9、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课堂与课外、知识与应用结合 ·10、话语产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计划、构建、执行。 ·11、影响听力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听力材料、声音条件、人物特征。 ·12、语言教学法的三大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4、我们常用的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15、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有贝力子等。 ·16、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 ·17、课堂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分析、实施、反馈。 ·18、教师提问的方法主要有: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四个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等。 ·19、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方法上,有:提问、回忆、复述、讲述、对比、游戏、练习(七个中选择三个即正确)等。 ·20、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21、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22、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内容上分,有:文化导入、旧知导入、情境导入、图片导入、教具导入、随机导入(选择三个填写即正确)。 ·23、会话训练的一般方法有:对话、语言实践、游戏、问答、表演、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4、教学内容结束的主要形式有:小结、思考、归纳、复述、朗读、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5、听力课的课堂教学有听前预示、听时练习、听后检查几个阶段 ·26、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化试题。 二、选择 ·1、属于以分析理解为主的教学法流派是(B)。 A直接法 B听说法 C翻译法 D全身反应法

用Excel制作图表教学设计

用Excel制作图表教学设计 作者:侯钰学校:淄博市周村区第一中学 【教学背景】 教材分析:山东省初级中学课本第一册(下),内容第四章数据编辑加工,第3节制作图表,在掌握Excel的简单函数和公式(求和,求百分比),自动填充等基本知识下,学习本节制作图表。 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任课教师已经讲授过Excel的基本知识,如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输入数据、修改数据,自动填充,常用函数和公式等。 【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导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因此,本节的教学设计思想是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实践中创新。 【教学目标】 1、用设计好电子表格进行小调查活动,利用常用函数和公式对调查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复习上节内容) 2、学习运用Excel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用图表功能直观呈现数据。 3、根据问题需要,选用合适的图表开展分析和研究,能在实践应用中运用并解决问题。 4、激发学生对数据统计分析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在社会活动中使用数据分析的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Excel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图表的分析及应用。 难点: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 【教学设计策略】 本节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在教学中,教师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并教给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交流评价”的学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教学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教学准备】 零用钱的主要用途调查表.xls, 存放在教师机FTP文件夹(完全共 享)ftp://192.168.0.1,并设置电 子表格的“共享工作簿”功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活动1】在教师机共享的电子 表格中,按照机房自己的座位号输入 姓名。(电子表格已设置“共享工作 簿”,学生可以通过访问打开直接保 存输入内容,保存时还可以看见其他 人输入的数据)。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如何通过教师共享的“共享工作簿”多人同时编辑电子表格,为后面实时收集调查数据做准备。 【师】:现在的学生多数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孩子是疼爱有加。相信大家对家长给你们零用钱司同见惯了吧。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大家拿零用钱普遍都做什么事情呢? 【生】:可以通过调查。 【师】:主意很不错,大家对于零用钱是怎么用的呢?都用到那里了呢?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完整版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 学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法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进去、出来、上来、下去”等。 2、演绎法先展示语法规则,然后用实例说明语法规则,便于学生自行替换、生成和扩展。通常做法是把语法规则归结为若干句型,把句型具体化为一些范句。比如讲“比”字句,教师可以先给格式:A比B+形容词“他比我高。” 3、归纳法先展示一定数量的例证(不能太少),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概括出语法规则。归纳法是我们倡导的语法教学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方法是先大量输入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感知,再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特点、分析规律,学生容易得到验证,对规律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 4、对比法有点儿比较贵这儿东西有点儿贵这儿的东西比较贵便宜-------------这儿的东西比较便宜通过以上汉语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有点儿”常用于不如意的事情,而“比较”后面的形容词好坏都能说。 5、情景导入法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教师:XX昨天来了没有学生:他昨天没来。教师:哦,他昨天没来。XX,你去哪了这种闲聊实际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本文转自: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国际汉语教师培训中心)

普通话的音位系统.doc

普通话的音位系统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普通话音系就是北京音系。首先我们谈谈普通话的音位系统能够区分意义的音素叫音位。例如:“布bù”和“铺pù”,“变biàn”和“骗piàn”,“标biāo”和“飘 piāo”就是靠b、p两个音素来区分的,b、p就是音位。人类能发出的音是多种多样的,也可以说是无限的,但某种语言或方言选择一定的声音来区别意义是有限的。在某种语言或方言里,这些能区分意义的音素互相对立,互相区别,而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某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简称音系。普通话能区别意义的音素有元音音素10个,辅音音素22个,构成普通话的音位系统。元音音素:舌面元音:前元音i衣ü迂ê 央元音a啊后元音o喔e婀u乌舌尖元音:舌尖前-i(zi资ci疵si韵母)舌尖后-i(zhi知chi吃shi诗ri 日的韵母)卷舌元音:er儿这10个元音在构成音节时有选择性。舌尖前元音-i只跟z c s拼合构成音节,舌尖后元音-i蛤zh ch sh r 拼合构成音节。ê、er能自成音节、不直接跟辅音相拼。其他元音既能跟辅音相拼,也能自成音节。辅音音素:塞音b p d t g k 塞擦音z c zh ch j q 擦音f s sh r x h 鼻音m n ng 边音l 辅音音素中的m、n、ng三个鼻音,在某些方言里可以独立成音节。比如,有些地方称“妈妈”为“m ma”。称“你”为“n”,称“五”为“ng”。普通话中有叹词“喑欠hm”、“哼hng”等纯辅音音节。这是个别的现象。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普通话音系就是北京音系。首

先我们谈谈普通话的音位系统能够区分意义的音素叫音位。例如:“布bù”和“铺pù”,“变biàn”和“骗piàn”,“标biāo”和“飘 piāo”就是靠b、p两个音素来区分的,b、p就是音位。人类能发出的音是多种多样的,也可以说是无限的,但某种语言或方言选择一定的声音来区别意义是有限的。在某种语言或方言里,这些能区分意义的音素互相对立,互相区别,而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某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简称音系。普通话能区别意义的音素有元音音素10个,辅音音素22个,构成普通话的音位系统。元音音素:舌面元音:前元音i衣ü迂ê 央元音a啊后元音o喔e婀u乌舌尖元音:舌尖前-i(zi资ci疵si韵母)舌尖后-i(zhi知chi吃shi诗ri 日的韵母)卷舌元音:er儿这10个元音在构成音节时有选择性。舌尖前元音-i只跟z c s拼合构成音节,舌尖后元音-i蛤zh ch sh r 拼合构成音节。ê、er能自成音节、不直接跟辅音相拼。其他元音既能跟辅音相拼,也能自成音节。辅音音素:塞音b p d t g k 塞擦音z c zh ch j q 擦音f s sh r x h 鼻音m n ng 边音l 辅音音素中的m、n、ng三个鼻音,在某些方言里可以独立成音节。比如,有些地方称“妈妈”为“m ma”。称“你”为“n”,称“五”为“ng”。普通话中有叹词“喑欠hm”、“哼hng”等纯辅音音节。这是个别的现象。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普通话音系就是北京音系。首先我们谈谈普通话的音位系统能够区分意义的音素叫音位。例如:“布bù”和“铺pù”,“变biàn”和“骗piàn”,“标biāo”和“飘 piāo”就是靠b、p两个音素来区分的,b、p就是音位。人类能发出

对外汉语教学法(一)

上海倬倬文化艺术交流:https://www.360docs.net/doc/4a18421984.html,/ 上海对外汉语教师,上海倬倬文化艺术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法(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的时期。教学法的研究开始深入、全面地发展,研究视野扩大、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多样。这一时期,一方面广泛吸收和引进了国外一些有影响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教进行了创造性的试验和自觉的归纳,教学法呈现出多种并举、多样的态势。综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对外汉语教学法,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结构与功能结合的教学法 受到国外功能__意念大纲和交际教学法的启发和影响,80年代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引入功能意念概念和交际概念,寻求结构与功能的有机结合。这种教学法主张,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引入功能项目和交际情景,选择符合学生实际交际需要的语言材料来编排教学内容,并通过有意义的交际 活动实施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法的一个中心原则就是交际性原则。强调语言学习就是学习交际,并鼓励尽早、尽可能多地进行语言交际活动。这一时期的教学虽然也采用了纯功能的教学法,但大部分的教学形式都不是把功能项目作为单一主线,而采取功能与结构、句型、情景等内容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以结构为主 兼顾功能;以功能为主兼顾结构;以结构为纲,以功能为中心;以交际情景为主线,暗含功能等等。虽然形式多样,种类很多,但功能项目却不可缺少,结构与功能结合的教学法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种主流教学法。最早吸收交际教学法优点、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特点形成的教学法体系,体现在由刘殉等人编写的《实用汉语课本》中。这套教材把功能、情景、句型、结构等几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较好地体现了交际性原则,成为结构与功能结合的教学法的典范教材。体现纯功能教学法的教材以邱质朴编写的《说什么和怎么说?》为代表。教材以功能项目为纲,通过情景化的模仿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与学结合的教学法 20世纪80年代后教学法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教”与“学”的并重、“教”与“学”的结合。教学法的指导思想由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中心自觉地向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或重点转移。注重研究学生的个性因素和个体差异,强调从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出发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启发式教学法的使用和学生平等参与的成分越来越突出,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角,而教师主要是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侧重发挥学生情感因素,排除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组织、激励、引导和控制教学活动。

对外汉语教学法知识点

对外汉语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性和系统的部分,而言语是个人的和或然的;语言是语言符号之间相互关系的系统,是语言共同体的成员约定俗称的,而言语只是个人为了交际需要使用语言的结果。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2、母语和第一语言 (1)母语:也叫本族语,是指本民族的语言,与外国语或外族语相对应,它是依据亲属关系来确定的。 (2)第一语言:指人们出生后首先学会的语言,是按照语言获得的顺序来确定的。 3、外语和第二语言 (1)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 (2)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通常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使用的语言。 4、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 (1)语言习得:“习得”是一个外来的词语,也可译作“获得”。习得一般指幼儿在非教学条件下主动地获得母语的过程。 (2)语言学习:“学习”也有人译作“学得”,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通常是在教学环境里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 二、简答 1、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假说 答:“语言习得机制”假说由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他认为儿童的大脑里有一种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这就是说儿童具有一种遗传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儿童掌握了语言规则,儿童生下来就有一种适宜于学习人类独有的语言知识的能力。乔氏认为人类先天具有的语言习得机制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待定参数形式出现的、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又称为“普遍语法”;另一部分是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对所接触到的实际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言参数的定值。这种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复杂系统,而不是一些习惯的综合。语言习得机制的最终目的是语言规则的内在化,这些语言规则就是理解和产生语言的基础。乔氏理论的不足在于他的语言能力理论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文化性。 2、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假说 答:“语言监控模式”假说由克拉申于1977~1982年提出,也叫“语言控制调节模式”“输入假说”或“监察论”。这一理论共有五个假设: 第一,习得-学习假设。“自然获得”与“正式学习”这两个概念是克拉申理论的中心。自然获得是集中在意义层次上的自然交际中产生的,是一种下意识的过程;而正式学习则是在课堂上有规律的学习,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过程。 第二,自然顺序假设。克拉申强调语言习得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遵循一个不变的自然顺序,这一假说还坚持语法结构是按一定顺序而获得的。 第三,语言监控假说。克拉申认为人的头脑中都有一个语言控制调节系统,学习者利用这

(完整版)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沙塔洛夫教学法,就是原苏联的沙塔洛夫创造的“纲要信号”图表法。沙塔洛夫认为,既然人们能借助于各种新的生产工具减轻体力劳动的负担,作为教师就应该创立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建立起来的。 1、设计原理 沙塔洛夫教学法,是以纲要信号(或称依靠性信号)图表法为核心的,包括课堂讲授、复习巩固、家庭作业,直到提问、记分以及如何活跃学生思维在内的一整套教学法体系。在传统的教学法中,理论知识一般都采用“小块”讲解的方法,即在讲完一条或几条原理之后,立即进入实践阶段——作练习或解习题。而沙塔洛夫,他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认为只有从抽象到具体,才能更完整地认识具体事物及其相互间的有机联系。为此,他使用“纲要信号”图表“大块”地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再转入大量实践的教学方法。“纲要信号”图表,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据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这种图表通过各种“信号”,简明扼要、直观形象地把所需掌握的知识表示出来。图表必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现实记忆能力,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加快教学进程。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孤立地讲授某条定理、某一规则、某一概念的传统方法,使学生把所学习的新知识的各个部分放在一个整体中来理解,这样就容易认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对比,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沙塔洛夫为了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思想,把教材加以综合处理,使“小块”知识联结成“大块”知识,即联结成一个个的“大单元”。 2、课堂操作程序 “沙氏教学法”的主要精神体现在它的关于课堂讲授和复习巩固的六个阶段上。这六个阶段是: (1)教师按教材内容详细讲解; (2)出示“纲要信号”图表进行第二次讲解;突出重点、分析难点,指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加概括; (3)把小型“纲要信号”图表发给每一个学生进行消化,然后将图表贴在各自(为此而准备)的手册里,与此同时,把课上使用的大型图表贴在教室墙上,以便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复习巩固,或弄清课上遗留的问题; (4)要求学生回家后按教科书和“纲要信号”图表进行复习; (5)第二次课,让学生根据记忆,在各自的练习本上画出前节课上的“纲要信号”表; (6)让学生在课堂上按图表回答问题。 可将这六个阶段浓缩为:(按教材)讲解——(出示“纲要信号”)讲解——消化“纲要信号”——复习——再现——回答。沙塔洛夫还建议在进行新的内容时讲授两遍:第一遍由教师详细讲解,出示图表后,教师再讲一遍。第二遍突出主要问题,弄清问题的逻辑关系并突破难点。图表要力求醒目,表上所标志的要点可涂上红色,次要点涂上绿色。课上让学生把“纲要信号”迅速地画在笔记本上,课后又把这一信号图表挂在教室墙上,直到下一次上新课时才作更换。在此期间,学生们可以反复看见这张图表,不断加深印象,还可以在课余借助这张图表互相询问,互相答疑,回家复习时就无需花费太多时间了。根据图表所列要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评定学习成绩,不仅比过去要简便得多,而且每个学生用于口头答题的时间都能增加两三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性质:是汉语作为外语或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理论基础/支柱: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 汉语语音的特点:1、音节有声韵调构成。 2、声母可按发音部位(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根音等)和发音方法(塞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擦音等)来分类或分组。 3、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4、拼音方案类似音标,只有注音作用。 直接法: 代表人物:1、贝力子 2、叶斯珀森 3、帕默 4、韦斯特 5、艾克斯利 对直接法的评价(可能出判断题): 成就:1、提倡“言语——语言——言语”的学习途径,利用直观手段。 2、整套的练习体系和影响广泛的教材。 不足:1、过分强调幼儿学语的规律,没有认识到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抑制成年人认知能力的发挥。 2、偏重经验,忽视感觉及对语言的理性认识。 听说法:是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经过反复口头操练, 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一种外语教学法。 理论基础:1、语言学方面:结构主义语言学(龙菲尔德) 2、心理学方面: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 基本原则:1、听说领先 2、反复实践,形成习惯 3、以句型为中心 4、排斥或限制母语 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6、及时纠正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视听法:是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 基本原则:1、培养听、说、读、写言语习惯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3、排除母语和文字为中介 4、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词汇和结构 自觉对比法(附自觉实践法)P28-30 认知法:是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 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因人脑的认知活动依靠符号来编码或解码,故又称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基本原则:1、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 2、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操练 3、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4、利用母语 5、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 6、运用电化手段,营造教学情景 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汉语十个单元音的音位以及变体(附国际音标版)

汉语十个单元音的音位以及变体 汉语普通话有/a/、/o/、//、/e/、/i/、//、//、/u/、/y/、//等十个元音音位。情形如下: 1、/a/有四个音位变体,即[]、[]、[]、[]。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 韵尾[i]、[n]之前甘[]、海[] [] 无韵尾时瓜[]、巴[] [] 韵尾[u](标写是o)、[]之前好[]、广[] [] 韵头[i]、[y](ü)和韵尾[n] 之间 健[]、全[y] 2、/o/有两个音位变体,即[o]、[o](发音类似go里的o)。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 [o] 单韵母中伯[po]、末[mo] [o] 作复韵母韵腹作[tsuo]、够[ko u] 3、//(元音e)有两个音位变体,即[]、[](鹅和很的区别)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 单韵母中德[]、客[] [] 作鼻韵母韵腹(以n结尾) 作轻声音节韵腹 门[]、更[] 的[] 4、/e/【ê】有两个音位变体,即[e]、[]。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 [e] 在韵尾[i]之前给[]、对[] [] 作韵腹、无韵尾时鞋[]、街[]、欸[] 5. /i/有三个音位变体,即[i]、[I]、[j]。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 [i] 作韵腹及非零声母韵头比[]、定[]

[I] 作韵尾盖[]、回[] [j] 作零声母音节韵头言[]、杨[] 6、/u/有四个音位变体,即[u]、[]、[w]、[]。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u] 作韵腹及非零声母韵头呼[u]、滚[kun] [] 作韵尾高[]、叫[] [w] 作零声母音节韵头王[w]、文[w n] [] 在[f]声母后腹[f]、富[f] ▲发音tips: [u]:嘴唇大幅向前伸出,双唇合拢,呈圆形。 []:作韵尾(拼为o,实为u),双唇略微合拢。 [w]:嘴唇向前略微伸出,双唇合拢,呈圆形。 []:双唇前伸,几乎不用力合拢。 7、/y/【ü】有两个音位变体,即[y]、[]。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y] 作韵腹(唇圆形)举[y]、均[yn] [] 作零声母音节韵头(用力较小)约[]、元[n] 8、//(舌尖前元音)只有一个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 在[ts、ts、s]后作韵母字[ts]、四[s] 9、//(舌尖后元音)只有一个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出现条件例字[] 在[、、、]后作韵母志[]、日[] 10、//(卷舌元音)有两个音位变体,即[]、[]。

语文的教学方法有哪些(1)

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多:发现法、解决课题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SQ3R学习法、问题讨论法、欣赏法、观察法、局部探求法、研究法、探究和研讨教学法、综合性学习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等,如此这般,不一而足。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语文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语文教学方法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 (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 (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 (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 (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 (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 (八)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举隅: 1、语感教学法(洪镇涛、王尚文) 2、思路教学法 3、情感教学法(于漪) 4、案例教学法(根舍因、克拉夫基) 5、点拨教学法(蔡澄清) 6、情境教学法(李吉林) 7、导读教学法(钱梦龙) 8、目标教学法(布卢姆) 9、反馈教学法(刘显国) 10、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 11、欣赏教学法 12、活动教学法(杜威) 13、点面教学法

14、愉快教学法(上海一师附小等) 15、成功教学法(上海闸北八中) 16、整体教学法(查有梁) 17、合作教学法(美国的斯莱文、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18、启发式教学法(《学记》、柏尝试教学法拉图)(邱学华) 19、设计教学法(克伯屈) 20、发现教学法(布鲁纳) 21、创新教学法(奥斯本、吉尔福特、陶行知) 22、差异教学法(华国栋) 22. 单元教学法 23. 比较教学法 24. 程序教学法(普莱西、斯金纳) 25. 直观教学法 26. 图示教学法(王松泉) 27. 暗示教学法(洛扎诺夫) 28. 竞赛教学法(罗树根) 29. 大语文教学法(张孝纯) 30. 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 31. 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 32. 道尔顿制教学法(柏克赫司特) 33. 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贝尔) 34.迁移教学法(马芯兰) 35.尝试教学法(邱学华) 36.学导式教学法(胥长辰)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教学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数据的频数、频率及频率分布的意义,会就一组数据列出频数分布表和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折线图。 2、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征,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清晰地描述数据。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条形、折线、扇形、直方统计图的特点,并会制作统计图。 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 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1 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在调查中每个对象所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 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分量,频率 100%就是百分比。 知识点2 数据的表示方法(1)条形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再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字,即根据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被统计对象的准确数据。 例如:某校八年级学生共300人,到学校上学的方式有骑自行车的,有步行的,有坐车的,还有其它方式的,这四种方式的人数可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知识点3 数据的表示方法(2)扇形图

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即根据统计图可看出被统计对象所占比例。 例如:上面用条形图表示的某校八年级学生到校上学方式的情况,可用扇形统计图形表示。 知识点4 数据的表示方法(3)折线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所得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即根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事物变化的趋势。 例如,某同学出生时的身高为47cm,以下表示他的成长记录: 该同学的生长情况,可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知识点5 直方图 我们知道,一组数据如果从总体去看,有时很难把握其实质,如果将一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然后根据每一小组出现的频数的多少去研究数据的分布情况,对分析问题大有帮助,这样就产生了频数分布表,其中,把分成的组的个数叫做组数,每一组两端点的差称为组距。 例如:为了研究800m赛跑后学生心率的分布情况,体育老师统计了全班同学1分钟时 8组,每一个组的组距为5,上表为频数分

课堂常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总结

教学法 一、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依据教师或材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通过学生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亲自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的特点是学生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进行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事先未知的结果,即发现法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他的“认知──发现”说的学习理论提出来的。他认为“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不需要较高级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只是不断的重复旧东西,而不是创造新东西。发现法则要求学生应付新的问题,发明新的东西,它需要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高级的心理活动过程,过去的教学法的理论,给学生对刺激的反应以奖励,是从外部刺激学习动机的方法。发现法则强调培养形成对科学本身的爱好和兴趣。如果教师只作引导,让学生主动去概括出原理法则,他们就会以自己发现得到的满足作为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就具有强大的动力,所得到知识深刻,久久不会遗忘,并能广泛的应用于实践,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因此,布鲁纳十分重视发现的学习,甚至要求小学生也成为一个“发现者”。他还认为,人们在参加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不论是认识一个事物,掌握一个概念,解决一个问题,发现一个原理,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一)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以遵循,通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通常是由教师提出问题,介绍一些资料和现象,或者由学生演算、观察实验、阅读教材等方式进行。 2.推测结论,探索解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回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知识、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直到发现结论、探索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加以启发。要注意抓住重点、关键,有顺序、有系统地进行。 3.完善解答,小结方法。或者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整理、完善、小结,教师给以必要的启发、指导、帮助,或者由教师作总结性的发言。这里应着重总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如果有不同的解法,可以进行比较,指出各自的优缺点。 4.必要时可在问题解决后,在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综合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系统,充实和改善原有的认知结构。(二)发现法教学的要求 1.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使用发现法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选择适当的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提问和讨论上。 2.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活泼地进行钻研、探索,启发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提出猜想,进行论证。 3.要强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重要思维环节,因为科学发现过程中第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发现问题。 4.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法虽有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等优点,但它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它一般多用于下定义、找结论、想方法三个环节上,因此不能每堂课都使用。比如,绪论课、讲评课、习题课等就不宜使用发现法。 (三)发现法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3.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 (四)发现法的主要缺点 1.花费时间长。 2.不利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不利与学生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3.缺乏经验的教师难于随机应变解决学生所发生的问题,难于控制教学时间。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发现法,会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但由于费时、难于控制,运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运用发现法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到发现、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养成探索和研究的习惯。 二、探究——研讨法 没有十分严格的程序,但十分注重利用发展心理学所提供的关于儿童不同认识阶段的特征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 一、简要介绍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核心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两部分。 其中,核心理论教学以系统讲授语言要素教学和文化教学为主,包括: 教学法与课堂教学、语音教学、词汇教学、 语法教学、汉字教学、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教学 各部分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学法与课堂教学: (1)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定位、名称含义(2)了解教学法流派及其发展趋势(3)掌握课堂教学的各项技能。 2、语音教学部分: (1)掌握汉语语音的特点(2)掌握语音教学的原则(3)掌握语音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3、词汇教学部分: (1)了解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和目标(2)掌握词汇教学的控制及其途径(3)掌握词汇教学的重难点(4)掌握词汇教学的原则(5)掌握词汇教学的环节和技巧4、语法教学部分: (1)掌握汉语语法的特点(2)掌握语法教学的原则(3)掌握语法教学的方法(4)掌握语法点的教学技巧 5、汉字教学部分: (1)了解汉字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2)了解对外汉字教学的特点 (3)掌握汉字教学的原则(4)掌握汉字的课堂教学技巧 6、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教学: (1)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特点(2)了解价值观与文化的关系 (3)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4)掌握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与技巧 二)教学模式与实施过程 1.多用启发式,忌用灌输式,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讲、练结合。“讲”要少而精,着重讲清重点和难点。“练”要实而活,课程后期分组进行微格教学训练,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点评。通过课程实践环节,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熟练的技能。 3.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课堂观摩与点评,增强教学效果。 4.制作课件,使课程能适应多媒体教学,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教学法 (一)绪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性质与发展趋势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课堂笔记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第一章总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课程性质和意义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汉语作为外语或者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总目标和总任务、落实教学基本原则的方法。 总结:教学需考虑学习者自身因素,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方法也起着中要的作用。 4、与其他学科联系。 (1)与外语教学有密切联系。 (2)与哲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外汉语教学法 心理、社会语言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1、语言学原理。 (1)一切外语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都跟语言有关。如何对待并且处理这些语言学原理、语言要素和语言之间的不同点,就构成了不同教学法的原则和特点。 (2)每一种语言学派的兴起,都会形成以这种语言理论为基础的新外语教学法流派。 十七八世纪,机械语言学:普遍语法——语法翻译法 二十世纪4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不存在普遍语法,研究美洲印第安语——听说法 二十世纪60年代,转换生成语言学:语言规则具有生成性,教师要让学生发现规则——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社会语言学: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功能法 2、心理学原理。 (1)心理学研究什么?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活动 情感、意志-->心理过程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脾气、内外向-->个性倾向和特征 (2)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及个性倾向等等的研究,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外语教学方法。 十九世纪后期,实验心理学诞生,提出“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感觉而非思维”,导致了直接法的产生。 二十世纪40年代,在巴甫洛夫两个信号系统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自觉对比法。 二十世纪40年代以后,在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产生了听说法。 二十世纪50年代,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视听法。 二十世纪60年代,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作用下,产生了认知法。 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习得理论”和“监控理论”,倡导自然法。 3、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1)教育学的发展影响外语教学法 在传统古典教育思想(死记硬背)的制约下,只能采用翻译法。 捷克教育家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从而产生了直接法。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 (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辩论) (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 (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 (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 (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 (八)其他教育教学的方法举隅: 1、语感教学法(洪镇涛、王尚文) 2、思路教学法 3、情感教学法(于漪) 4、案例教学法 (根舍因、克拉夫基) 5、点拨教学法(蔡澄清) 6、情境教学法(李吉林) 7、导读教学法(钱梦龙) 8、目标教学法(布卢姆)9、反馈教学法(刘显国) 10、问题教学法(杜威、马赫穆多夫)11、欣赏教学法 12、活动教学法(杜威) 13、点面教学法 14、 愉快教学法(上海一师附小等) 15、成功教学法(上海闸北八中)

16、整体教学法(查有梁) 17、合作教学法(美国的斯莱文、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18、启发式教学法(《学记》、柏尝试教学 法拉图)(邱学华) 19、设计教学法(克伯屈) 20、发现教学法(布鲁纳) 21、创新教学法(奥斯本、吉尔福特、陶行知) 22、差异教学法(华国栋) 22. 单元教学法 23. 比较教学法 24. 程 序教学法(普莱西、斯金纳) 25. 直观教学法 26. 图示教学法 (王松泉) 27. 暗示教学法(洛扎诺夫) 28. 竞赛教学法(罗树根) 29. 大语文教学法(张孝纯) 30. 非指导性教学法(罗杰斯)31. 掌握学习教学法(布卢姆) 32. 道尔顿制教学法(柏克赫司特)33. 有意义学习教学法(奥苏贝尔) 34.迁移教学法(马芯兰)35.尝试教学法(邱学华) 36.学导式教学法(胥长辰) 一、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二、立足课堂,以“内”养“外”,温故知新。 三、阅读训练要整体感知,明确考点,抓住要点,讲究表达,重视 创新。 四、作文训练要强化文体意识,通过一定量的作文练习,写出规范 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五、关注生活,关注地域文化。

Excel图表教案

Excel图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简单图表的制作方法。 2、学会利用“图表向导”建立图表; 过程与方法目标:帮助学生建立数据之间的图形关系,发现事物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难点:1、创建图表所需数据区域的正确选取 2、根据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学生自主探索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实际生活中,有时我们为了能够直观的展现数据和分析数据,需要用折线图、柱形图或饼图表示表格中数据的比例关系,通过图表可以将抽象的数据形象化,便于我们理解、分析。 (二)制作图表 1、实例引课 (利用“广播教学”向同学展示原始表格以及利用相关数据制作的图表,包括柱形图、折线图、饼图。) 从学生比较喜欢QQ投票所形成的网友投票条状图引入,展示“一年12个月的消费情况”图表,是一个柱形图,通过这张图表能直观地看出消费情况的整体水平,也能反映出每个月与其他月份的差异。这张“中韩亚运会金牌数量”图表是一个折线图,通过这张图表能明显的看出中韩两国金牌数量走势,也能看出两国在每届亚运会的金牌数量对比。这张“读者文化程度构成比例” 是一个饼图图表,通过它能直观地看出该读物读者的文化程度分布,并能够反映出文化程度所占比例的差异。 Excel中有很多图表类型可供选择,这节课我们只介绍其中的柱形图、饼图和折线图 2、任务一:利用“图表向导”制作图表并修饰 根据火箭队队员情况制作一个柱形图 3、步骤

普通话辅音音位

普通话辅音音位 普通话由二十二个辅音音位,即:/p/、 /p /、 /m/、/f/、 /、/t /、/t/ 、/t /、/n/、/l/ 、/k/ 、/k /、/ /、/x/、/t /、/t /、 / /t /、/ /、/ /、 /ts/、/ts /、 /s/。 其变体情况大体如下: 1、不送气的清塞音、塞擦音有一个相应的浊辅音变体, 出现条件为轻声音节。如:/p/、/t/、/k/ 、/t /、/t /、/ts/。 2、大多数辅音有一个带有圆唇色彩的变体,出现条件 为与 [u]、 [y]开头的韵母相拼。 3、舌尖中音 /t、t ‘、n、l/有相应的腭化音变体,出现条 件为与 [i]开头的韵母相拼。 4、舌根音 /k 、k‘、x/有一个相应的舌面中音变体,出现 条件为与 [ei]相拼。 5、鼻音 /n/除圆唇辅音和腭化辅音变体以外,另有变体 [n-]和[-n] ,前者作声母,后者作韵尾。后者是唯闭音, 缺少除阻阶段。 6、鼻音 / /有两个音位变体 [ -] 和[- ]。[- ]作声母,只出 现语气词“啊” [A] 的开头, [A] 同前面含有 [ ]的音节 连读时,因同化作用产生[ -],例如“听啊” [ ]。 [- ]后者作韵尾,是唯闭音,持阻阶段发音,除阻阶段

不发音。 影响汉语普通话辅音音位变体形成的因素主要有:1、前后音影响。如合口呼中,辅音一般有一个唇化音的变体, 舌尖中音在齐齿呼中具有腭化音变体,即是。2、在音节中 的位置。 / //n/位于音节前作声母和位于音节后作韵尾,形成不同的变体。 3、轻重音的影响。轻声音节不送气塞音和 塞擦音容易产生相应部位的浊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