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美术特点

中世纪美术特点(大致是5-17世纪)

中世纪美术在长达一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由于基督教对于异教文化——即希腊罗

马文化的排斥和摧毁,导致中世纪的美术从野蛮走来、从零开始。

2、中世纪美术带有极端强烈的宗教色彩。作

为基督教,它排斥一切异教的文化艺术。在一开始,他们反对拜物教,所以不同意把宗教人物通过绘画或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直到他们认识到艺术是帮助他们宣传宗教的最有力的武器时,才开始借助于艺术的形式来宣传宗教,同时也是艺术在中世纪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创造了十分辉煌的中世纪艺术。

3、在中世纪漫长的一千年中,由于地区、

民族和国家的不同,所以其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地区的艺术风格都不尽相同。特别是在哥特时期以前,各地的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美术

一、何谓新古典主义

18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

潮。新古典主义者提倡古典主义的绘画传统。重类型、轻个性、重形式、轻感情。他们以古希腊、罗马的革命英雄主义题材内容为描写对象,其实质是以远古题材表现现代人的道德观念,为法国革命服务。代表人物:大维特、安格尔。

浪漫主义美术

19世纪上半期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浪漫主义美术在表现内容上多取材于文学故事或现实生活。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采取对角线式的构图形式,用“C”形“S”形组合,富于个性的线条,瑰丽的色彩以及强烈的明暗对比,造成画面热烈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特征。代表画家有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等。

现实主义美术

欧洲19世纪三十——六十年代的文艺思潮,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自然和社会,通过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描写,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他们反对绘画脱离现实生活,反对学院派的因袭风气,重视创作的社会意义,力图如实地表现画家所生活的时代风貌。代表人物:库尔贝、杜米埃、米勒等。

印象主义美术

19 世纪后半期产生于法国的艺术思潮,印象主义画

家受自然主义影响,力图如实地描绘所看到的一切。他们.吸收了写实主义的营养,受光学原理的启发,主张到大自然中去表现光与色的丰富变化。用纯绘画语言,直接表现画家的感受。因莫奈的《印象·日出》而得名。代表人物: 莫奈、马奈等。

印象主义的特点

•绘画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使绘画的语言得到充分的发挥

•绘画的表现手法受到制约,绘画题材单一

•强调色彩造型的同时,削弱了素描造型, 缺乏力度

•画面运用纯艺术语言,流露出画家的真情实感,是对传统的反叛

印象主义产生的条件

•画家群体的产生

•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

•走出画室到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

•左拉自然主义文学影响

新印象主义美术

19世纪产生于法国的艺术流派,从印象派的光与色的原理发展而来,将物理学中色彩混合的理论运用于实践,用科学的点彩方法绘画,利用观赏者视觉调和中

间色调,以获得最鲜明的色彩效果。因为常用色点作画,因此又被称为“分割主义”、“点彩派”等。代表画家:修拉、西涅克。

西方现代美术

•西方现代美术是个含义更广的概念,它可以包括西方现代派美术在内的各种美术.

•西方现代派美术只是西方现代美术的一部分,尽管这是一部分,但在整个西方现代美术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

现代派美术

西方现代派美术是指19世纪末,后印象派开始直到现在的,以强调主观表现和艺术形式探索为宗旨的各种美术流派的总称(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它的基本倾向是反对西方传统美术的如实描绘,强调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忽视作品的题材内容;强调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以象征、变形、或抽象符号来折射、隐喻、暗含外部世界,表现悲观、扭曲、失落的思想或狂热、烦躁、激动的情绪.这一切都是西方现代社会与现代精神生活的艺术写照.

野兽派

•1905年,一群青年画家在法国巴黎秋季沙龙中,

展出了一批色彩强烈、线条粗狂、形象夸张,近

乎于狂怪而又充满野性的作品,被批评家戏谑的

称为野兽而得名.代表人物:马蒂斯、德安、弗

拉芒克等.

立体主义

•西方现代派美术重要流派,产生于1907年前后的法国.创始人是毕加索和法国画家布拉克.发现

新的体积和空间,以单纯的几何形体来描绘对象,

然后把它分解开,最后在画布上重新组合起来.

主张要多个视点来观察对象、表现对象.毕加索

的《亚威农少女》和勃拉克的由许多小立方体组

成的《雷斯达克风景》,就是最早的两幅立体主

义绘画。

抽象主义

•康定斯基被称为抽象主义创始人,1896年从俄国移民德国.他把绘画引上一条表现心理效应的道

路,主张绘画是一种精神的再现,而不是对象的

翻版.通过线条、色彩、块面、形体以及构图等

绘画因素,独立表达某种纯粹的情感或精神.也

就是说,它以绘画语言的形式本身和画面构成来

刺激人的视觉感受,以激活某种情感想象和精

神思维。

哥特式美术特点

关于“哥特(Gothic)”这个词的出处,最早来源于欧洲早期的一个叫作西哥特的部族,这个以破坏和掠夺为乐的部族以无知和缺少艺术品位而著称。最初使用于文艺复兴时期,原含有轻蔑之意,12世纪中叶发端于法国,13世纪达到高峰,15世纪衰落,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时得到了应有评介。它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罗马风式艺术为基础,更为人性化和情感化,充满了激情和动感的艺术效果,有现实主义描绘,但更强调作品的精神性。其中,具体表现在建筑领域上,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笔直的立柱,高挑的天顶,多尖的拱门,这些均可见于许多教堂中。

哥特式美术有:哥特式雕刻和哥特式绘画。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委拉斯贵支(Diego VELAZQUEZ)

是西班牙的巴洛克式画家,也是西班牙具有贵族威严的绘画巨匠。他既以风俗画,又以肖像国闻名于世,而为他赢得大师声誉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他在绘画题材上的兼能,而是他对欧洲绘画史所做的革命性贡献。这种贡献表现在他对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特性的理解上面,表现在他把绘画中的真实仅仅当作我们凭借眼睛而看到的光与色的效果这一认识上面,为此他反对在绘画中专注于物体的体积和触觉的性质,不去重视区别物体边界和距离的线描和线性透视法等智性因素(这是委拉斯贵支之前的古典油画的特征),仅仅强调绘画对我们眼睛呈现的视觉特性。他能够区分最为微妙的光的层次与色的变化;他完善了“大气透视法”;他还发现,我们的视觉在某一瞬间只能聚焦于一个事物并保留一个模糊的背景,并根据这一规律组织画面空间。在普拉多藏品中,肖像画《菲力普四世像》可谓是上述特征的一个精省的例现,而《皇家的画像》(又称《宫娥》则是其集大成的展示。委拉斯贵支以成熟期的大部分作品实现了古典油画向近代油画的转化,终于在十九世纪的印象派画家那里,赢得了“画家中的画家”的美誉。

弗朗西斯哥·戈雅

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画家。画风奇异多变,从早期巴洛克式画风到后期类似表现主义的作品,他一生总在改变,虽然他从没有建立自己的门派,但对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人物。

戈雅的艺术就其题材范围和表现特色看,大致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自1775年起,除了他替家乡一些教堂绘制壁画以外,主要是在马德里为圣·巴尔巴拉皇家织造厂绘制壁毯画稿,这段生活是他艺术的早期。这些画稿实际上也是他后来创作成单幅油画的酝酿稿。在40余幅画稿中,突出显示了画家对下层人民生活的深厚感情。他敢于把民间风俗直接搬到画稿上去。在他设计的那些装饰豪华宫殿的墙壁和天顶上的挂毯上,不仅绘有闲逸的达官贵人,也有凡夫俗子、村女、脚夫之类的穷苦人物。 1780年起,为他的艺术的成熟时期,他被马德里接收为圣费南多学院的会员。随之,又升任为该院的副院长,从此和仕宦名流的交往更多了。这时期他在肖像画上有突出的表现。他给皇戚、贵族、将军、教士、演员、画家、甚至斗牛士都画过肖像,这些作品与他的前辈委拉士开兹所不同的是往往充满着热情,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在特征,这是他的现实主义手法在肖像画上的最大贡献。

《卡洛斯四世一家13人》就是这种肖像画的最典型的一幅。国王卡洛斯四世是个脑满肠肥、低能昏庸的统治者,他极愿意站到画架前让戈雅作画。他臃肿的身体活象一只火鸡;皇后玛丽亚·鲁伊萨则歪着脖子,装出一副认真的样子,由于她长得丑陋,加上脸上现出一本正经的状态,反而显得十分可笑。两边则是他们的女儿、女婿、儿媳和姐弟。有的挺胸凸肚,有的呆苦木鸡。人物呈弧线形地前后交错站开。国王的姐姐唐娜·何赛法(左起第五人),因为长得实在不理想,画家只得把她画成脸转向后面的样子,国王的兄弟唐·巴斯夸尔(紧挨在国王后面、只露出一个头部,也因俗恶不堪,没有去画他的全身。只有几个儿童稍显娇秀些,如中央由皇后搀扶的小王子帕乌拉及皇后左侧的小公主伊萨贝尔,但都因表情不够灵活而使这幅画枯燥无味。戈雅倒并不在有意丑化这些皇族成员,而是凭着他那天才的洞察力,深入挖掘这些人物只知享受的空虚灵魂,从而生动地揭示出这些人物的本质特征。 "13"在西方传统观念中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可又要使皇族一家一个不漏,画家便在画面左侧后景中的暗部,添画了戈雅的半截身子。这种构图在委拉士开兹的皇族肖像中出现过。在这里戈雅没有用明亮的颜色去渲染自己,仅

仅为了打破忌讳,使全书取得统一。戈雅以表现锦绣的衣服,绶带和金银宝石饰物等装饰色彩来加强这幅画的宝贵气氛。但全局上并没有蓄意的装饰意图。它的现实主义价值在于,为后世提供了历史人物的真实范例。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比较

欧洲中世纪的绘画艺术特点: 中世纪基督教美术主要功能在于塑造礼拜像,利用偶像来引导他们的信仰,成为宣传教义的“石头圣经”。基督教美术还作为装饰美的表现,它不仅是为了满足视觉的审美,更重要的是为了显示出教堂内部空间的神秘化,使信徒们宛如身临一种超现实的天国之中。实际上基督教美术只是宗教教义的图解,所以面对文盲的广大信徒必须是简洁明快,一目了然,产生精神的感染,这就形成了中世纪美术的独特风格,成为超现实的精神形象符号,充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人性。中世纪美术是西方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它改变了希腊美术、罗马美术的传统,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体系,成为特定时期人们生活、观念、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的表现。 中世纪美术属于基督教美术。作为宗教信仰和神学的表达形式,这种艺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为此,它往往以夸张、变形,改变真实空间序列等多种手法来达到强烈表现的目的。 中世纪的绘画,人物形象呆滞、画面中充满了神学思想,缺乏真实的科学性和人类本身的自然性。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 人物形象生动、自然,并富有科学的理性。是真正的自然与人的融和。 强调人性崇高与身心的全面完美,重视世俗的现实生活,反对神学权威和封建特权。 新美术创作的真实完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丰富的现实情景,就最能体现这种思想, 产生最为广泛和强烈的反应。文艺复兴美术作为西方近代美术的源头,它的基本风 格和表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美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极其深远。 在造型艺术方面,它以写实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于科学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 如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等,从而使它得以达到古典艺术之后一个新的高峰,在风格 和技法上它和东方艺术以及一切近代之前的艺术有本质区别。 在建筑艺术方面,它以恢复古典建筑传统为首任,同时着重探讨建筑美感的理性法 则,从而奠定了西方近代建筑延续数百年的典范形制。在社会身份和专业教育方面, 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也经历了从中世纪转向近代的演变。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风格特征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风格特征 自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的这段时间,史称“中世纪”。一般认为,在欧洲美术史中,中世纪似乎是一个低落阶段,但工艺美术则是例外。因为工艺品不仅仅是精神的产物,它还依赖于物质条件。可以说,在中世纪艺术的各个方面中,工艺美术是取得了独特而辉煌的成就。中世纪的工艺美术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装饰手法都获得了某些新的发展。陶工艺、金属工艺、玻璃工艺,以及象牙雕刻和木工艺等无不令人注目。 中世纪的金属工艺,尤其是贵金属工艺相当发达。这不仅是因为具有古罗马优秀的金工传统,而且揭开中世纪序幕的日耳曼人尽管文化不甚先进,但金工技艺在欧洲古代民族中却是出类拔萃的。较之欧洲古代金属工艺,中世纪金属制品的明显特点是金属、珐琅和宝石镶嵌工艺的结合运用。金属制作工艺特点虽然仍以传统的“錾花”和“收挑”为主,但技艺却更为熟练,特别是收挑工艺愈加精彩,浅浮雕、深浮雕式的人物、鸟兽生动工细。中世纪金属工艺在欧洲各地区形成不尽相同的风格,另外,在漫长的1000年中,各阶段也表现出时代的艺术特征。 日耳曼人的珐琅和宝石工艺是在金属工艺上展开的。大多用作装饰祭坛你、圣遗物箱、十字架和圣书函,带有较强的宗教性质。此期錾花技法有两种:一是在金属片上錾出各种纹样,类似阴刻效果;二是在器物本胎包金上施錾花技法。应该强调的是日耳曼人对于在金属器上作珐琅和宝石镶嵌是极为成功的,可以说自公元5世纪以后日耳曼人制作的宗教器物或其他装饰品,都广泛采用了这种镶嵌技法。在拜占庭的金属工艺在铸造、雕金、錾花和镶嵌等都有相当的成就。按金属器的艺术效果来看,可分作浅浮雕式和彩色式的两种。总之,拜占庭的珐琅

工艺在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间十分兴盛,运用更加广泛,圣十字架,圣遗物箱,圣书装帧,圣象障壁,以及王冠和首饰等无所不有。哥特时期的金属工艺较之日耳曼人又有所发展,尤其是后期在金银薄板上收挑的人物、鸟兽,凹凸分明,形体准确,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技巧。有的还在这些浮雕式的形象上施以半透明状的珐琅。就珐琅工艺而言与拜占庭也不完全相同,它往往是在铜胎上雕金涂粉,然后烧制,称为“珐琅-镶嵌”。 欧洲中世纪的象牙工艺十分兴盛,不仅品种丰富多彩,而且表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中世纪的象牙工艺以拜占庭时期和哥特时期为代表。在拜占庭时期象牙工艺与珐琅工艺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不少作坊直接接受宫廷或教会的控制,因此单纯的牙雕摆件很少,多是作为圣遗物箱、圣瓶盒、圣书函或二连圣象板、三连圣象板的雕刻装饰。在装饰题材上最初受东方艺术的影响,出现过一些花鸟或几何纹样,后来渐以宗教故事和宗教人物为主。在工艺手法上以浅浮雕为主,是古罗马传统牙雕技法的继续,线刻作品也时而可见。 欧洲中世纪的木工艺主要反映在各式家具的设计制作上。欧洲的家具设计与制作工艺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中世纪的这项工艺正是自此基础上加以借鉴和发展起来的。拜占庭的家具装饰基本上是承袭了希腊化时期的风格特征,但其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带上了宗教色彩。除了拜占庭和中世纪早期日耳曼人对古传统家具的模仿以外,意大利和欧洲中、西部地区的中世纪家具可分为罗马式和哥特式两个时期。 欧洲中世纪的玻璃工艺也有相当可观的成就。总体来说,此期的玻璃工艺有这样几个特点:玻璃工艺与宗教的联系紧密;具有实用功能的器具性的玻璃制品较为有限,而用于教堂装饰的玻璃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论是立体的

浅谈中世纪宗教绘画艺术赏析

浅谈中世纪宗教绘画艺术赏析 作者:葛瑞瑞 来源:《今传媒》2015年第05期 一、中世纪绘画特征 欧洲中世纪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时代,因此,其绘画艺术亦与宗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众所周知,欧洲基督教之神学观念对人本主义和现实生活采取一种否定的态度,从而使本应反映人和现实生活的一切艺术都成为了基督教及其神学的奴仆,因此,艺术为基督教服务是欧洲中世纪艺术的重要特征,绘画艺术亦然。其次,基督教教堂是欧洲中世纪人民生活以及灵魂寄托的场所,从而使得教堂建筑成为了这个时期艺术发展的重心,在这个时代,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一般从属于建筑艺术,亦因此成为了建筑艺术的从属品。这个时期的绘画形式,多以壁画、镶嵌画和彩色玻璃窗画为主。总之,其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也就是去反映基督教徒对教义和宗教故事的虔诚态度。可见,欧洲中世纪的绘画艺术特征多表现为不注重真实空间的描绘以及真实的色彩关系,而更多地强调色彩的象征性,喜欢运用寓意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人们对宗教的虔诚。此特征也反映了其不同于由古希腊罗马奠定的西方绘画写实的传统,亦可以说,此写实传统于中世纪遭到了破坏,同时从中世纪绘画题材上讲,其题材十分单一,表现的主要为宗教题材之绘画。至于欧洲中世纪如西班牙等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由于伊斯兰教严禁偶像崇拜,因此,这些国家的画家们就将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清真寺的各类植物及几何图案装饰上面了。 二、中世纪宗教绘画 在德国自然神话派中涌现出许多学者对宗教均有自己的看法,如麦克斯·缪勒提出了“自然神话说”,而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对于宗教有着相反的看法,他提出了“万物有灵论”。无论哪种学说,我们可以从各种起源论中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宗教和艺术都产生于原始人类对自然中不可解释现象的蒙昧性,这些看法均是源于原始人类在自身力量之外对异己力量猜测的表现,这些表现跟人类的观念、想象、情感、意愿等相关。同时也体现了在生产力低下之状态下,人们特别渴望一种力量帮助他们战胜生存困难,基于这点,我们找到了宗教和艺术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之处。假设原始人没有对“超自然力量”意念的渴望,就不会有超凡的宗教之神,也就不会出现围绕宗教之神产生讨论的理性神学和宗教哲学;最后,也就不可能出现把“超自然力量”还原为自然力量的现代科学精神。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展示人类精神世界的文化现象,基督教是在展示人类精神文明虚幻和超凡的精神品质的背景下出现的,它直接切入到人类生存的终极命运层面上,是对人类精神层面的思考和感悟。 中世纪(一般认为其时代为约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通常也认为是欧洲历史上的封建时代(主要是西欧)。

中世纪美术特点

中世纪美术特点(大致是5-17世纪) 中世纪美术在长达一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 1、由于基督教对于异教文化——即希腊罗马文化的排斥和摧毁,导 致中世纪的美术从野蛮走来、从零开始。 ? 2、中世纪美术带有极端强烈的宗教色彩。作为基督教,它排斥一切异 教的文化艺术。在一开始,他们反对拜物教,所以不同意把宗教人物通过绘画或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直到他们认识到艺术是帮助他们宣传宗教的最有力的武器时,才开始借助于艺术的形式来宣传宗教,同时也是艺术在中世纪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创造了十分辉煌的中世纪艺术。 ? 3、在中世纪漫长的一千年中,由于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不同,所以 其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地区的艺术风格都不尽相同。特别是在哥特时期以前,各地的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美术 一、何谓新古典主义 18世纪80年代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新古典主义者提倡古典主义的绘画传统。重类型、轻个性、重形式、轻感情。他们以古希腊、罗马的革命英雄主义题材内容为描写对象,其实质是以远古题材表现现代人的道德观念,为法国革命服务。代表人物:大维特、安格尔。 浪漫主义美术 19世纪上半期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浪漫主义美术在表现内容上多取材于文学故事或现实生活。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采取对角线式的构图形式,用“C”形“S”形组合,富于个性的线条,瑰丽的色彩以及强烈的明暗对比,造成画面热烈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特征。代表画家有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等。 现实主义美术 欧洲19世纪三十——六十年代的文艺思潮,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自然和社会,通过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描写,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他们反对绘画脱离现实生活,反对学院派的因袭风气,重视创作的社会意义,力图如实地表现画家所生活的时代风貌。代表人物:库尔贝、杜米埃、米勒等。 印象主义美术 19 世纪后半期产生于法国的艺术思潮,印象主义画家受自然主义影响,力图如实地描绘所看到的一切。他们.吸收了写实主义的营养,受光学原理的启发,主张到大自然中去表现光与色的丰富变化。用纯绘画语言,直接表现画家的感受。因莫奈的《印象·日出》而得名。代表人物: 莫奈、马奈等。 印象主义的特点 ?绘画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使绘画的语言得到充分的发挥 ?绘画的表现手法受到制约,绘画题材单一 ?强调色彩造型的同时,削弱了素描造型, 缺乏力度 ?画面运用纯艺术语言,流露出画家的真情实感,是对传统的反叛印象主义产生的条件 ?画家群体的产生 ?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 ?走出画室到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 ?左拉自然主义文学影响

西方美术史 中世纪

西方美术史-中世纪美术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为了反对宗教神权统治,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并且认为从罗马帝国覆灭之后,到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时期是野蛮黑暗的时代,是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代,故称“中世纪”,后来这一名称被历史学家沿袭下来。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的代言人。因此,也有人将中世纪美术称为基督教美术。但是,中世纪艺术仍然是丰富多彩的,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并为近代欧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基督教起源于中东,当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欧洲却确立时,也带来了东方的一些文化特征。同时,古罗马帝国在接受基督教文化时,并不可能完全放弃已经根深蒂固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建筑、雕刻和绘画等式样上,而且有一个漫长的融合改造的过程。 最后,基督教在地中海沿岸确立后,在向西欧扩张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当地的文化成分,即所谓“蛮族艺术”,产生了一些新的样式。直到公元10世纪前后,才形成相对统一的基督教艺术风格。因此,欧洲中世纪美术不能单纯理解为宗教美术,而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美术。 在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会的合法地位以前,基督教曾经长期遭受罗马帝国镇压,基督教的活动都是地下进行的。 当君士坦丁宣布这一新宗教为国教时,罗马帝国已处于分崩离析的前夜,基督教作为下层人民的信仰和意识,为结束古罗马的千年帝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取得合法地位之后,又作为统治者的工具来控制人民的思想。早期基督教艺术就反映了这个过渡时期的一些典型特征。 早期基督教艺术(公元2世纪——公元5世纪) 一般来说,所谓的“早期基督教艺术”是指从基督教诞生到公元五世纪后半所产生的整个东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的基督教艺术。 当罗马帝国皇帝泰伯利亚斯(Tiberius ,公元 14 —— 37 年)在位之时,耶稣基督在耶路撒冷被钉上十字架。虽然祂的殉道在罗马并没有引起重大的注意,但是追随者却继续传播祂的道理教义,并且远播到罗马,威胁到罗马君主的势力。 在公元 64 年,罗马发生了一场大火,尼罗皇帝(Nero,公元 54 —— 68 年)把这场灾难归咎到基督教的身上,并把当时的基督教领袖保罗斩首。随后的几位皇帝对基督教有的抱持着包容的态度,有的则企图把它铲除。到了公元313 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I ,公元 306 —— 337 年)颁布《米兰诏书》﹝Edict of Milan﹞,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于是基督教开始了它与罗马帝国政权的结合,并且彻底改变了往后欧洲文化的发展。

中世纪审美文化的特征

中世纪审美文化的特征 中世纪(公元5世纪到15世纪)是一个长达千年的时代,它的审美文化特征受到了宗教、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中世纪审美文化的几个主要特征。 1.宗教性:中世纪的审美文化中,宗教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基督教是中世纪欧洲最主要的宗教,因此,宗教题材在艺术作品中非常常见。教堂建筑、壁画、雕塑等都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宗教信仰。艺术家通过繁复的图案、神圣的意象和圣人的形象来传递宗教信息。 2.“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中世纪的审美文化表现在宏大的教堂建筑之中。罗马式建筑强调圆拱、厚重的墙壁和小窗户。而哥特式建筑则突破了罗马式的限制,采用尖拱、飞檐、尖顶和彩色玻璃等元素,创造出高耸、精细的空间。这些建筑体现了中世纪人们对于无限宇宙和上帝存在的崇拜。 3.物质与巴洛克艺术:中世纪的审美文化也表现在奢华和繁复的艺术作品中。贵族和教会是当时最主要的赞助者,他们借助艺术来展示权力和财富,同时也强调可视化的神秘和虔诚。艺术品使用丰富的颜色、贵重的材料,如珠宝、黄金和宝石,来创造华丽的效果。 4.骑士文化:中世纪的审美文化还体现在骑士文化中。骑士理念包括英雄主义、荣誉感、勇气、忠诚等,这些价值观对于中世纪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骑士装备如盔甲、剑、盾牌等成为了中世纪艺术中的常见元素。骑士精神也被反映在绘画、文学和音乐等艺术形式中。

5.环境:中世纪的环境也对审美文化产生了影响。欧洲的自然环境包 括森林、山脉、河流等,这些自然元素在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艺术 家描绘了宜人的田园风景、壮观的群山、湖泊和风景等,展示了自然的美。 总的来说,中世纪的审美文化具有宗教性、建筑艺术、奢侈与繁复、 骑士文化和环境等多个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宗教和文 化的方方面面,为后世的艺术和文化传承留下了重要的遗产。

浅谈中世纪艺术

浅谈中世纪艺术 浅谈中世纪艺术 ----拜占庭艺术、罗马式艺术以及哥特式艺术 当西方曾一度经历过光辉灿烂而又宏伟壮丽的的河岸进入了被所谓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却开出了艳丽的天堂之花。中世纪希腊文化的大统一性开始解体,怀疑主义和神秘主义为传道者打开了通道,唤起他们对心灵的关注,产生了上帝。中世纪的美术是基督教的美术,它是有史以来最谦卑的艺术,在基督教精神的严格控制下,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强烈的象征式语言,通过艺术品里的提示隐语暗示和象征来体验更深的精神的意味。艺术品成了人和上帝之间的一种中介。历史上从来没有这般涌现出这么多的穹顶、钟楼、和宝塔,涨潮般的从地里冒出来的雕塑像植物一样吞食着空间,抢占天宇。建筑学,这一门还没有命名的集体艺术诞生了,在石头里雕琢,累积,建造,于是石头开了花,表达了神的旨意。中世纪的艺术史几乎就是一部石头记,中世纪的教堂建筑占线了人类对高空的征服历程,在大工业社会创造摩天大楼之前,教堂最高处的十字架一直是人类挑战建造告诉的极限。欧洲的教堂在内部空间的创造上,达到了古代石头建筑的巅峰。在这个过程中,古典的智慧和后人的创造相互融合,古典的建筑理想同各民族的个性追求相互熏染改造,这使得石头充满了故事和背景,每个教堂都成为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地。在这一千年的历史中,欧洲的教堂先后出现了三种风行样式。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坚实雄伟的教堂,以及附着上的精美雕刻、瑰丽花窗重新定义了整个欧洲的面貌。 位于东方的拜占庭美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古希腊美术的保存者与传播者,并与当地民族美术相融和,而自成体系。西欧其他诸国基督教美术,也都带有本民族原始艺术的明显烙印。拜占庭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四世纪到十五世纪,以拜占廷为中心的拜占廷帝国和基督教会相结合构成了闻名遐迩的拜占廷艺术。拜占廷艺术的思想内容主要是崇拜帝王和宣扬基督教神学思想,它的风格特点是罗马晚期的

中世纪美术的特征

中世纪美术的特征 中世纪是从5世纪到15世纪的一个时期,美术也在这个时期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中世纪美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宗教题材、艺术风格和 艺术材料等方面。 首先,中世纪美术主要以宗教题材为主。在中世纪,教会是社会的中心,宗教信仰极为盛行。因此,绝大多数的中世纪艺术作品都是以宗教为 题材的。这些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教会用这些艺术作 品来讲述圣经故事,表现宗教信仰和寓意。 其次,中世纪美术的艺术风格鲜明。中世纪的艺术家们主要受到宗教 教义和传统的影响,因此他们在艺术表现上追求庄严、神秘和虔诚的感觉。常见的艺术风格有拜占庭风格、罗曼式风格和哥特式风格等。拜占庭风格 注重对神的崇拜,强调宗教仪式的庄严和宏伟。罗曼式风格则使用了厚重 的线条、浑厚的色彩和简洁的形态,展现了对于有神性的人物和事物的追求。哥特式风格则更注重结构的高度、细节的精确和形象的变形,追求神 秘和超自然的感觉。 再次,中世纪美术中使用的艺术材料多样。由于没有现代的材料和技术,中世纪的艺术家使用了大量的天然材料,如木材、石膏、石灰石和彩 色玻璃等。其中,彩色玻璃是中世纪教堂建筑中使用非常广泛的材料。彩 色玻璃可以通过控制光线和色彩的透射来营造神圣而神秘的氛围,为教堂 营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光影效果。 最后,中世纪美术的特征还包括表现形式和功能。在中世纪,艺术并 不是以个人创作和表达为主要目的,而是为了服务于宗教和教会。艺术作 品一般被用于宗教仪式、礼拜和教育等方面。例如,壁画和彩绘玻璃窗可

以用于讲述圣经故事,帮助教徒理解宗教教义。雕塑和飞扬的尖顶可以用 于象征宗教信仰和诉诸于神圣。这些作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教徒的虔 诚和宗教热情。 总而言之,中世纪美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宗教题材、艺术风格和艺术 材料等方面。中世纪的艺术家们以宗教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材 料来表现出庄严、神秘和虔诚的艺术感觉,作品的形式和功能也主要是为 了宗教和教会服务。中世纪的美术作品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义,也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风格比较与鉴赏

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风格比较与鉴赏 随着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技巧的不断提高,不同艺术时期的 作品风格也在不断变化。从古代文明的绘画和雕塑到现代派的艺术作品,每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因而,鉴赏不同 时期的艺术作品风格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艺术的本质和欣赏艺术作品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风格进行比较与鉴赏。 首先,古代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是以神秘、大气、庄严为主,更 多的是对宗教信仰、战争及宏大主题的表达。例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和绘画作品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相对于古代艺术, 中世纪艺术的风格更多地呈现出古典艺术的延续和发展,以贵族、教 士为主要表现对象。在中世纪艺术中,壁画、彩绘玻璃、镶嵌和彩色 石头等装饰材料的使用更加广泛。同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其代 表人物如达芬奇、拉斐尔等,其作品更多地体现了人类文化和科学的 理性精神,体现了人类对美和对自然界的认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 丽莎》就是最好的例证。

再次,现代艺术作品在风格和表现方式上突破了古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限制,捕捉和表达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化带来的诸多新的文化、思想和艺术想象。例如,立体主义的作品特点是强调几何形态、抽象化和分割。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如达利等,其作品则极具幻想与异想天开之感,充满着自由想象和非常规表达。一般来说,现代艺术作品更为人们所熟悉,也更受到当代人的欣赏和喜爱。 最后,从鉴赏角度来看,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风格具有不同的鉴赏标准。对于古代和中世纪艺术作品而言,鉴赏的重点是在于其表现出来的宗教意蕴和象征寓意。而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而言,其鉴赏的重点应该在于对艺术作品的科学性和技术水平的体现。现代艺术作品的鉴赏则有更深的难度,因为艺术家通常并不注重作品的技术表现,而是强调含义和表现方式的新颖与独特。 综上所述,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风格比较与鉴赏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表现方式及其特点和特色,并结合相应的鉴赏标准进行欣赏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风格,并体现出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欧洲中世纪美术

欧洲中世纪美术 欧洲美术主要以绘画、雕塑以及建筑为主,早期的美术作品以雕塑与建筑居多,绘画主要体现在建筑与雕塑的纹饰装饰上。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中世纪美术,就是主要以建筑为主,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到底有哪些特点吧!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时间段。 《欧洲地图》

欧洲中世纪简介 中世纪是指5世纪到15世纪之间的这段时间。欧洲中世纪是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基督教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因此,这个时期的美术也深受基督教的影响。中世纪基督教建筑样式主要有以下四种风格:巴西利卡式、拜占庭式、罗马式以及哥特式等。 了解了中世纪的大致时间段和主要的建筑样式后,我们就正式进入今天的主题,一一来了解四种建筑样式的分布地区、代表国家以及代表建筑,首先,我们从巴西利卡式开始介绍。 《古罗马帝国示意图》 一、巴西利卡式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这种建筑样式的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形,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做屋顶。主要代表是建筑是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圣玛利亚·麦乔累教堂和圣康士坦察教堂等。下图为圣彼得教堂的夜景。

《圣彼得大教堂》 了解完巴西利卡式建筑,我们接着了解这个时期的第二种建筑样式,也就是拜占庭的建筑样式。 二、拜占庭美术 (一)拜占庭帝国简述 拜占庭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共经历了12个朝代,93位皇帝,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拜占庭美术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装饰性、抽象性和宗教寓意性。现存的作品大多是教堂中的镶嵌画、壁画以及绘画手卷,这些绘画的题材包括耶稣、圣母与圣子等。

欧洲中世纪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

欧洲中世纪时期艺术的基本特征 并 对《弗拉基米尔圣母像》作详细的图解说明 一、早期基督教美术 公元一世纪中叶正值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在西亚巴勒斯坦一带诞生了一种新的宗教——基督教,它是从犹太教的一个教派演化出来的。 早期的基督教宣扬平等,道德完善,鄙夷富人,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博得了下层人民的拥护,传播十分迅速。基督教不崇拜罗马众神,也不敬仰罗马皇帝,因此基督教在最初的二、三百年间受到罗马统治者的的残酷压制,基督教徒不能公开建教堂,他们的宗教仪式也只能在私宅或埋葬基督教徒的地下墓室进行。在这些地下墓室的顶部和墙壁上他们画满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这些墓室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窟,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堡大帝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后,教徒们才开始在地面上兴建基督教堂,早期基督教艺术主要包括墓室壁画和建筑。 地下室壁画的题材多取自圣经,采用隐喻性和象征性的手法,例如鱼和善良的牧羊人表示基督,鸽子表示圣灵,孔雀代表永恒,心象征博爱等等。这些墓室壁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试图用新的手法来表现抽象的灵魂和对宗教的虔诚,而不在乎所画的形象是否真实生动,故有的作品显得抽象怪异,不够自然和谐。看来他们还没有找到恰当的艺术形式,而且也未能完全摆脱希腊、罗马古典艺术的影响,所以往往作品中借用古典艺术的形象,甚至借用古代神话中的情节。 早期的基督教堂中都有壁画和镶嵌画作为装饰,5世纪后镶嵌画逐步成为教堂主要的装饰形式。圣康斯坦察教堂拱顶就采用了华丽的玻璃马赛克作装饰画,获得极佳的效果。圣马利亚教堂也有以圣经为题材的镶嵌画。 二、拜占庭美术 “拜占庭美术”不仅是对东罗马帝国美术的称谓,它同时亦指一种样式,即君士坦丁堡的宫廷美术样式。在美术史上,这一样式直到6世纪初的查士丁尼时代初现风采。而拜占庭美术与早期基督教美术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可明确标定的分水岭,强烈的传统感贯穿了拜占庭美术的发展史。 查士丁尼在为时期是拜占庭踢过的黄金时代,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艺术上,都领到着整个基督教世界。在拉文纳的圣维塔里教堂保存着《皇帝查士丁尼与他的亭沉闷》和《皇后狄奥多拉与她的侍从们》。拜占庭美术的独特个性于此第一次得到充分的表达。高度提纯的色彩与明暗关系强调了人物作为物质的精神性存在其形式上的抽象性,程式化的人物造型则向我们展示了欧洲艺术中一种新的人向美的理想:瘦高的身材纤巧的双足,尤其是杏仁形的小脸和凝神谛视着的大眼睛,小嘴、弯眉以及窄长的鼻子——这种理想的相貌将在此后的拜占庭美术中反复出现。扁平的人像“悬浮”在金色的背景前,没有动作,没有表情,时间与深度空间的维度在这里都不存在了,于是尘世中流逝的现象(生命及权力)就被升华成了天国永恒的存在。 拜占庭建筑中最富创造性的杰作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综合了集中式空间与把雪利卡式建筑造型,后世的拜占庭建筑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就美学上的创造性而言,均未超出圣索菲亚大教堂所取得的成就。这座大教堂以旷古未有的气魄,将过去与未来、东方

中世纪艺术特征

历史上的中世纪曾长达近一千年,是欧洲历史上(主要指西欧)的一个时代,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公元1304~1374)将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视中世纪为一个无比混乱的中间期。他习惯性地将中世纪这一时期成为“黑暗时期”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诚然,中世纪在政治上有其黑暗的一面,表现在艺术上也是

如此,但艺术有着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在适应时代要求的同时,它总是能够在黑暗中给人以光明,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并有力地推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成为借鉴历史的一面明镜。中世纪的艺术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虽然因为历史的局限性,它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但其取得的艺术成就也是前无古人并足以令后世所景仰的,它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所占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的。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

会的代言人的角色。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在东方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和蛮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基督教艺术。 中世纪的美术基本上是基督教美术,基督教活动主要是教堂,所以其美术和教堂建筑、壁画和雕塑装饰融为一体。 中世纪教堂建筑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早出现的一种叫“罗马式”,它是由更早的“巴西里卡式”演变而来,其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其坚固、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如意大利的比萨教堂。较后一种称为“哥特式”,它的

中世纪欧洲艺术风格的特点

中世纪欧洲—艺术风格的特点 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背后,酝酿着对传统和经典的回归。 现与大家分享几个常出现在眼前的艺术风格的特征。 巴罗克风格 巴罗克艺术的开始首先是以意大利的罗马为中心,继而传向西班牙、德国、澳洲、法国和英国。巴罗克艺术虽然起源于意大利,但巴罗克风格的盛行是在1620年间,由佛兰德斯的安特卫普首先拉开序幕。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巴罗克家具最负盛名,跃居欧洲各国的领先地位,成为巴罗克风格的经典范例。其他如英国的雅各宾式、威廉玛丽式及美国早期殖民地式的家具亦较具影响。 巴罗克风格中常见的雕饰图案有不规那么的珍珠壳、美人鱼、半人鱼、海神、海马、花环、涡卷纹等/在法国,巴罗克风格的桌类家具还常常运用人体雕像来桌面的支撑腿,或桌面下的横托装饰。巴罗克家具在表面的装饰上,除精致的雕刻外,金箔贴面、描金添彩涂漆及薄木拼花装饰亦很盛行。 古代埃及 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丰富的物产以及温暖而肥沃的土地,使得古埃及人民早在公元前2650年就建造了宏伟的宫殿、庙宇和堪称奇迹的“金字塔”。 埃及人相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继续“过活”,就象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所以埃及的祭司们相信,只要把他们的统治者,威力永无穷的法老王的遗体保存起来,他们就可以在墓室内和墓室外继续“生活”。就产生了著名的“木乃伊”以及装饰华丽的棺匣和墓室--牢固的金字塔。 出于对死后复生的信念,古埃及的王公贵族们把坟墓看作是永久的“住宅”,必须布置得与死者生前情景一样,放上必备的家具、食品、饮料、兵器、首饰及化妆品。不过,家具在这个环境,它是为统治者的等级观念而设计的,尤其是椅子,被看作宫廷权威的象征,这其中较具代表性,是从18王朝法老图坦卡蒙(公元前1361-前1352)陵墓中发掘出的一把御用的金椅。椅背上的贴金浮雕,表现了国王生前的生活情景。王后正在为国王涂圣油。背面的人物服饰用彩色陶片和宝石镶成。其他的家具如现存最早的椅子是从第四王朝赫特菲尔斯陵墓中出土的黄金扶手椅和黄金床等。他们同当时的建筑一样,都具有安定庄重、威严华贵的特征。在形象上,多将家具的腿雕刻成牛蹄、马脚和狮爪状;材料上,用芦苇编织小桌子和装饰台,用皮革、灯芯草和亚麻绳做叠凳、椅和床的蒙面料。装饰手法多为豪华的金银、象牙及宝石镶嵌和丰富的纹样彩绘与雕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