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性研究5

合集下载

描述性研究适用范围

描述性研究适用范围
㈡抽样调查
⒈概念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是指在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某人群总体中,按照—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组成样本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推论该人群总体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及某些特征的一种调查。
⒉目的主要是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描述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于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人群特征上的分布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衡量人群总体的健康水平;考核防治效果;检查与衡量资料的质量,即抽样调查常可作为其他调查研究方法中的质量控制的方法。
㈡目的和用途
⒈发现新的疾病或提供病因线索病例报告常常是识别一种新的疾病或暴露的不良反应的第一线索,是监测罕见事件的唯一手段,常可诱导研究者去研究某种疾病或现象,如艾滋病的发现。对于病例报告的累积、监测能够提示一种新的疾病或流行的出现。
⒉阐明疾病和治疗的机制通过对罕见病例的病情、诊断、治疗、实验室研究以及个别现象的详尽报告,可用来探讨疾病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机制。
⒌用于疾病监测在某一特定的人群中利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长期进行疾病监测,可以对所监测疾病的分布规律和长期变化趋势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⒍其他描述性研究还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水平和健康状况、用于卫生服务需求的研究、用于社区卫生规划的制订与评估、用于有关卫生或检验标准的制订以及为卫生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等。例如通过儿童发育营养水平的调查,有助于当地卫生部门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⒊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利用普查或筛检等手段,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例如,1972年~1974年我国江苏省进行的三次麻风病全民普查,发现了大量早期麻风病人,并及时进行了早期治疗,对控制麻风病的流行、降低麻风畸残发生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⒋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描述性研究可以考核防治措施的效果。如定期在某一人群中进行横断面研究,收集有关暴露与疾病的资料,通过这种动态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可评价某些疾病防治措施的效果。例如对某地区儿童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前后的乙肝患病率调查,通过比较可以评价接种效果。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科研方法,它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和总结,来揭示事物的规律和特点。

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描述性研究方法的定义、特点、应用以及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描述性研究方法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描述和总结,来揭示事物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

它不涉及因果关系的分析,而是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和总结,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

因此,描述性研究方法常常用于对事物的现状、特征、趋势等进行研究。

其次,描述性研究方法的特点是客观、准确、全面。

在描述性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客观地观察和描述事物的特征和规律,确保描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同时,描述性研究方法还要求研究者能够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揭示其规律和特点。

描述性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教育学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描述和总结,来揭示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在经济学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对经济数据的描述和总结,来揭示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在自然科学领域,描述性研究方法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比如对动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特征进行描述和总结,来揭示它们的生态规律和特点。

描述性研究方法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明确所要描述和总结的事物;其次,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式进行;然后,对所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提炼出事物的规律和特点;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客观、准确、全面的描述和总结。

总之,描述性研究方法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描述和总结,来揭示其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

它具有客观、准确、全面的特点,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描述性研究方法,并严格按照步骤进行研究,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 開始時一般不設對照組 ➢ 現況研究的特定時間 ➢ 在確定因果聯繫時受到限制 ➢ 對不會發生改變的暴露因素,可以提示因
果聯繫
二 研究設計與實施
➢ 明確調查目的和類型 ➢ 確定研究對象 ➢ 確定樣本量和抽樣方法 ➢ 資料的收集 ➢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 常見偏倚及其控制 ➢ 研究的優點與局限性
研究類型
計數資料樣本大小估計公式
n
Z2 pq d2
s: 標準誤 p:某病患病率 q =1-p
例題
➢ 研究愛滋病病毒陽性者自殺未遂
如果 p=13%,
或者d=0.1, 或者α=0.01 ,N會怎樣變 化?
➢ 設愛滋病病毒陽性者終身自殺未遂率p =23% =0.23,則q =1-p =1-0.23= 0.77
d=0.2p =0.046 α=0.05
偏倚產生原因
➢ 主觀選擇研究對象 ➢ 任意變換抽樣方法 ➢ 調查對象不合作或因種種原因拒絕參加 ➢ 調查到的對象均為倖存者,無法調查死亡者 ➢ 回答不准確或回憶不清 ➢ 調查偏倚 ➢ 測量誤差
偏倚的控制
➢ 嚴格遵照抽樣方法要求,確保隨機化原則 ➢ 提高研究對象的依從性和受檢率 ➢ 正確選擇測量工具和檢測方法 ➢ 培訓調查員,統一標準和認識 ➢ 做好資料的復查復核工作 ➢ 選擇正確的統計分析方法,辨析混雜因素
資料整理
➢ 數據清洗:核對原始資料、邏輯檢錯(如最大 值、最小值等)、缺失資料可以考慮用平均值 替代,不能使用的資料堅決剔除
➢ 數量化:二值變數用0、1表示;等級資料從小 到大賦值;數值變數用原始數據
➢ 分組:用數值標識
描述性統計分析
➢ 一般特徵描述: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民族、 職業等;病例的疾病特徵等。多採用平均數、 標準差、構成比等指標。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1 探索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调研者认识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

常常用于在一种更正式的调研之前帮助调研者将问题定义得更准确些、帮助确定相关的行动路线或获取更多的有关资料。

这一阶段所需的信息是不精确定义的,研究过程很有灵活性,没有什么结构。

例如,向行业专家咨询就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

样本量一般较小,也没有什么代表性。

原始数据一般是定性的。

探索性调研的结果一般只是试验性的、暂时性的,或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始。

2描述性的调查研究是结论性研究的一种,顾名思义,这种研究的结果,就是要描述某些事物――通常中事物总体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描述市场的特征或功能。

组织描述性调研主要有如下内容:(1)描述有关群体的特证。

例如,给出某些名牌商店的“重型使用者”(经常购物者)的轮廓。

(2)估算在某一具体总体中显示某种行为的人群所占的比例。

例如,估算既是某些名牌商店的“重型使用者”,同时又光顾减价商店的顾客比例。

(3)确定产品特征的概念。

例如,不同家庭是如何按照选择准则的一些重要因子来认识各百货商店的。

(4)确定变量间的联系程度。

例如,在百货商店购物与外出就餐之间有什么程度的关联。

(5)进行具体的预测。

例如,某地区的时装(某特定类别的产品)的零售销量会是多少?描述性调研假定调研者事先已对问题有许多相关的知识。

事实上,探索性与描述性调研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事先购制了具体的假设。

因此,所需的信息是很清楚地定义了的。

典型的描述性调研都是以有代表性的大样本(一般在600人以上)为基础的。

正式的调研方案的设计规定选择信息来源的方法,以及从这些来源收集数据的方法。

3其目的是要获取有关起因和结果之间联系的证据。

因果关系研究的目的包括下述内容:(1)了解哪些变量是起因(独立变量或自变量),哪些变量是结果(因变量或响应)。

(2)确定起因变量与要预测的结果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的性质。

和描述性研究一样,解释性研究也需要有方案和结构的设计。

第二章 描述性研究

第二章 描述性研究

第二章 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最基本的的研究方法。

它往往是病因不明疾病病因探索的起点。

第一节 描述性研究概述一、 概念描述性研究是利用专门设计调查的资料或已有的资料,按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及不同时间即三间分布的特点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绘、叙述出来。

为进一步建立病因假设和病因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描述性研究在揭示因果关系的探索中是基础的步骤。

二、 描述性研究的种类主要有病例调查、暴发研究、生态学研究和现况调查等。

(一) 病例调查病例调查——又称个案调查,是指对个别病例或相应的个体及周围环境进行调查。

(二) 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研究——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生态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以群体为单位。

生态学研究是从许多因素中探索病因线索的一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提供信息的不完全性。

可以说是一种粗线条的描述性研究。

(三) 现况调查(详见第二节)三、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1、社区诊断: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在该社区人群的分布及其特征。

调查和评价该社区的某些疾病。

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

2、描述和分析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态之间的关联,为进一步的病因研究和危险因素研究提供线索。

3、通过比较实施疾病防控对策前后的资料,为评价其效果提供基础信息。

第二节 现况研究概述一、 概念现况研究(调查)——是研究特定时点或时期与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是调查这个特定的群体中的个体是否患病和是否具有某些变量或特征的情况,从而探索具有不同特征的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患病情况,或是否患病组的暴露情况。

现况调查因为所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患病率调查。

又因现况调查在某一时点收集的反映该时点的暴露或疾病情况。

——又称为横断面研究。

现况调查主要用于病程较长、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二、 现况研究的目的(一)掌握人群中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状态。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指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时间、地点或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三间分布),为进一步开展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病因或流行因素的线索,即提出假设。

描述性研究是最经典的流行病学方法,常常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也是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

描述性研究常用的方法有:个例调查与病例报告、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等。

资料可以来源于已有的常规登记资料,如医院临床记录和疾病监测记录等,也可以通过普查或抽样调查获得。

第一节个例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一、个例调查㈠概念个例调查(case investigation)又称个案调查或病家调查,是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㈡调查方法个例调查的对象数是“1”,可以是一个病人、一个家庭或一个疫源地等。

个例调查—般无对照,也无人群有关变量的资料,故一般不宜分析变量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因而在病因研究方面作用不大。

调查方法主要有访问和现场调查。

㈢目的和用途⒈对病例的调查调查患者发病的经过,从而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或减少类似病例的发生。

⒉总结疾病分布特征对某种疾病多次的个例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可总结该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

⒊核实诊断并进行护理指导。

⒋掌握当地疫情,为疾病监测提供资料。

㈣调查内容除了调查一般的人口学资料外,个例调查需要着重调查病人可能的感染日期、发病时间、地点、传播方式、传播因素和发病因素等,确定疫源地的范围和接触者,从而指导医疗护理、隔离消毒、检疫接触者和健康教育,制订控制策略。

必要时可采集生物标本或周围环境的标本供实验室检测、分析之用。

二、病例报告㈠概念病例报告(case report)又称“个案报告”,是临床上对某种罕见病的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进行研究的主要形式,也是唯一的方法。

病例报告通常是对单个病例或5个以下病例的病情、诊断及治疗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或经验教训等的详尽临床报告。

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
➢如:年龄、性别、 BMI、血型、特殊职业 暴露、环境污染、疾病家族史、某种基因 型、吸烟、少食果蔬、高盐饮食、运动、 平衡膳食。
历史与典型范例
▪ 上世纪50年代:吸烟与肺癌( Doll与Hill )
▪ 上世纪60年代:早孕服用雌激素与少女阴道 腺癌
实例1.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 Doll与Hill于1948~1952年进行研究。从伦敦20所医院及其 他几个地区选取确诊的肺癌1465例。每一病例按性别、年 龄组、职业等配一个非肺癌对照。调查两者吸烟暴露情况。
➢ 筛检疾病的危险因素,保护高危人群 ➢ 早诊断、早治疗,保证良好预后 ➢ 开展流行病学监测
实施筛检的条件
▪ 筛检试验必须安全可靠,有较高真实性和可靠性 ▪ 筛检试验可行,效益显著 ▪ 筛检试验应快速、简单、方便、价廉、易被接受 ▪ 针对的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 有确诊和治疗方法 ▪ 疾病有较长潜伏期或可识别的临床前期症状、体
▪ 普查▪Βιβλιοθήκη 抽样调查普查▪ 定义
➢ 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所有对象进行调查。
➢ 符合地理、生理特点的所有对象
普查
▪ 目的
➢ 了解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 ➢ 了解人群健康水平 ➢ 确定正常生理值范围 ➢ 早期发现和治疗病人 ➢ 评价卫生服务利用率和效果
普查
▪ 应遵循的原则
➢ 所适用疾病应有明确诊断标准,且易于诊断, 有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联合试验
▪ 并联试验,又称平行试验,可提高灵敏度, 减少漏诊,阴性预测值高(乳腺癌筛检)
▪ 串联试验,又称系列试验,可提高特异度 和阳性预测值(尿糖、餐后2h血糖)
▪ 混合试验,根据指标性质和质量,综合使 用并联和串联方法
分析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可用于收集数据并提出结论。

它使研究人员能够对现有状况、群体或社会进行调查。

描述性研究不涉及任何解释或推测,只是通过观察客观事实和现象来描述情况。

这一方法有助于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允许研究人员了解实际情况。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特征包括:机样本,其中被调查者的数量可能
会有很大的不同;收集数据,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收集数据是一个重要的步骤;由于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推断,所以收集到数据时不需要先假设;观察性数据,这可以包括视频录像,图片等。

要使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

研究人员还必须确定哪些变量对数据的分析至关重要,并设计相应的量表以进行数据采集。

接下来,收集有关研究变量的信息,包括定量和定性数据。

量表可以采用问卷、访谈或其他形式。

收集完数据后,研究人员可以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得客观结果。

描述性研究具有许多优点。

它不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结果。

此外,描述性研究有助于识别变量和研究,并开发出有关变量的理论。

然而,描述性研究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不能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因为它不能实现因果分析。

其次,这种方法不适合所有的研究。

有时候,实验和其他研究方法更加有效。

总之,描述性研究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可用于收集数据和描述实际情况。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得客观的结果,但也有一
些局限性,因此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来决定使用哪种研究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生态趋势研究(ecological trend study) 指连续观察一个或多个人群中平均暴露 水平的改变和某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 的变化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资助的心血管病趋热监测方案从1984~ 1993年,包括27个国家、39个中心、113个报告单位 和1300万人口。 其主要目的是测量心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趋势,并将其 与危险因素的变化,卫生保健和社会经济条件联系起来 分析。这就是著名的MONICA方案。 我国北京心肺血管中心1984年正式参加这个方案。北 京市7个地区70万自然人群,通过三级心血管病监测网 进行监测。就一个人群来讲,属于单组时间趋势研究; 就整个MONICA方案来讲,则属于多组时间趋势研究。 根据MONICA协作组和北京心肺血管中心已经报告的部 分结果来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与某 些危险因素的变化,例如吸烟率、血压的平均水平、血 清胆固醇水平等的变化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不仅再次 说明了吸烟、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等为心血管病的危 险因素;同时明确地提示心血管病是可以预防的,人们 可以按计划采取行动,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
(五)生态学研究的优点
1、生态学研究常可用常规资料或现成资料进行研究, 因而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以很快得到结果。 2、对于某些问题的研究,生态学研究优于其他研究方 法,甚至目前只能用生态学研究方法进行。 3、对人群干预措施的群体评价,生态学研究更为适宜。 4、生态学研究最显著的优点是在所研究的疾病病因不 明,方向不清楚时,它能提出病因线索供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用途
1.目的:A、产生或检验病因学假说; B、评价人群干预措施可用于探讨某些环境变量与人 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C、评价人群干预措施效果; D、用于疾病监测。
(三)研究类型
1.生态比较研究(ecological comparison study)
3.分析资料
比较不同人群组的特征,进行生态比较研究,观察疾 病与有关暴露之间的联系;亦可作生态趋势分析,观 察不同人群组的特征的变化及疾病的变化之间的联系。 此外,由于所分析的各人群人数可能有很大不同,因 而各人群所提供的信息量也就不同,因此,在作相关 和回归分析时,常需进行人数标化(加权分析)。
评价社会设施、人群干预以及在政策、法令的 实施等方面的效果。 如:美国颁布使用摩托车头盔有关法令后,仅 从一个摩托车手研究其防止意外事故效果,难 下结论,但在美国各州观察执行该法令的效果, 可发现那些骑手执行法令佩戴头盔的州较那些 不遵从该法令的州其死亡危险和发生意外事故 的危险要明显低。从而可以判断该法令有效。
这种方法系比较在不同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或死 亡率的差别,了解这些人群中某些因素的出现率 并同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对比看是否一致,从 而为探索病因找到线索。
例如,通过生态比较研究发现:
①大肠癌在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常见。这促使人 们考虑饮食习惯和环境污染是否与大肠癌发病有关。 ②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性别比接近1。这提示有 关的暴露在男性和女性中应是相近的;并再次提示与 饮食和环境暴露的联系。 ③大肠癌的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这提示某些危险因 素在城市比农村更为普遍,因此工业活动导致的环境 污染应考虑可能为与大肠癌有关的因素。
(四)研究步骤
1.确定研究人群
根据具体情况,研究人群可大可小;可以是不 同行政区或地理区域的全部人群,也可以是由 其中不同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宗教和社 会经济地位的人群所组成。 确定研究人群时必须考虑到能否收集到有关研 究人群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及有关暴露的资 料。
2.收集资料
以群体为单位收集资料。例如,若以全县为基本观察 和分析单位,可以从各县的统计资料中得到有关人口 学和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如不同人群的年龄、性别 构成,家庭平均收入,成年人受教育情况,人口密度, 各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城乡人口的比例,各种职业 人口的比例,烟、酒的人均消费情况以及环境情况等 资料;从卫生当局可以收集到不同年龄组各种疾病的 发病率、死亡率、各种疫苗接种情况,动物传染源和 媒介昆虫消长的资料。在作生态趋势研究时,还可以 收集有关疾病时间趋势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