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三大政治制度共19页文档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PPT课件

——史记《周本纪 》
PPT学习交流
◆史料分析
史料反映出实 施分封制的目 的是拱卫王室、 巩固西周统治, 被分封的诸侯 有拱卫王室的 义务。
8
史料2《荀子·儒效篇》记: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 ◆史料分析
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1)注意史料的来源(
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
位、任人唯亲等现象,成为扼杀人性、民族进步和
发展的瓶颈;宗法意识使“国人”形成了“非我族
类,其心必异”的盲目P排PT学习外交流心理。
20
分封制、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PPT学习交流
21
•易混易错
•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功臣和先代贵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分封制主要在 西周时期推行,但在西汉初年和明朝初年也推行过。 •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 天子而言是小宗,而对于封国内的卿大夫而言是大宗。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 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两者 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
PPT学习交流
23
从“封邦建国”到“封建亲戚”——
天下归周
从“宗法关系”到“家国同构”——
天下归宗
从“制礼作乐”到“协和万民”——
天下归心
尊尊亲亲的文化氛围
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
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
PPT学习交流
24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
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 D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第1课先秦政治制度

破坏的表现:
(1)天子与诸侯:诸侯国挑战王室权威,楚王问鼎。 (2)诸侯之间:争霸战争、兼并战争,春秋无义战。 (3)诸侯国内部: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4)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 贵族政治)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 “宗法制”既是商周时期制度的基本史实,又是贯穿整个中国 历史发展,直至影响到现在的一个基本历史概念。 “宗法制” 这个概念,从以下5个层面入手。
线索2 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君主专制: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开创官僚政 治集权统治。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 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代设立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 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
(2)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的统治者采取措施调 整地方机构。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再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 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3)选官制度及监察制度的演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选官制度主要经历了察举 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监察制度主要包括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 汉代在地方设刺史、北宋在地方设通判、明朝在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朝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
朝——夏 2、启开始确立王位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3、夏商王权具有的神秘色彩
4、初步建立了由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 地方封侯、伯,他们要定期向商王纳贡, 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定义: 封邦建国
【归纳总结】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内涵 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权力继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权力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答案】C
知识梳理 考点二 周朝的政治制度
2.权力分配方式——宗法制 (1)目的: 巩固 分封制 形成的统治秩序; 解决贵族之间的继承权之争。 (2)内容: 推行 嫡长子 继承制; 确立严格而相对的 大宗 、小宗关系。
(3)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是核心;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4)作用: 有利于保证贵族的政治垄断特权和内部凝聚力。
(3)三个特点: 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二是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知识梳理
考点一
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禹死 启 继,开始形成; 秦朝继承发展为 皇帝制度 ; 1912 年终结。 2.夏商王权的特点: 具有神权政治色彩。 3.商朝地方制度: 方国联盟(内外服制度)。
课堂巩固
1. (2014〃广东文综)“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 宗字作“ ” , “ ”像宫室屋宇之形, “ ”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 )
C
解析:本题考查迁移运用能力。“宗”,是一个会意字, 从宀示,示指神祇,宀指房屋,即在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 在甲骨文中“ 故 C 项正确。 ”像宫室屋宇之形,则“ ”表示祖先牌位,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
(1)一个主体: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
政治制度的主体。注意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涵、 特点及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
(2)两个角度: 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
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 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唐太宗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 有道名君。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 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先秦时期政治文化经济

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史:三朝先秦:一、政治:1、王位世袭制: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分封制:〔1〕目的:稳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子弟和功臣及亲周先代贵族,先代帝王后代。
〔分封对象〕,使其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贵族集团形成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血缘宗族关系仍是西周基本政治关系。
〔3〕诸侯的权利和义务:世袭统治权;定期朝贡、军赋、力役〔4〕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开发遥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蕴含分裂割据的危机3、宗法制:〔1〕含义〔实质〕:宗法即宗庙之法,宗族之法,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
〔2〕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作用〔影响〕: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具体表达为分封制 (两者互为表里),强化王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春秋时期各种礼制崩溃二、经济:1、农业:〔1〕、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良、生产技术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完善,男耕女织式的自耕农经济形成,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形成。
〔2〕、土地制度:井田制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形成。
〔3〕、经营方式: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春秋时期出现自耕农经济;战国时期出现租佃经营。
2、手工业:〔1〕、夏商西周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3〕、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4〕、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晚期冶铁业发展起来;丝织业发展较快。
3、商业:〔1〕、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2〕、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鞅变法首创“重农抑商”。
第一讲、先秦时期的政治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出现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王位王位继承传子制度,由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王权世袭,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点政治关系。
2.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实行内外服制,通过神权强化王权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目的:巩固西周统治②内容:a.分封内容:授土授民,建立诸侯国b.分封对象:王侯、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c.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服从周天子的命令d.初期封国:燕、齐、鲁、卫、晋、宋e.诸侯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体现诸侯国的独立性③作用: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并且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b.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使西周贵族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形成了众星捧月的局面c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使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④特点: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较大的独立性b.分封对象的多元化,但以同姓贵族为主c.周天子为大宗,层层授封d责任与义务是周天子之间的纽带⑤局限:a.诸侯国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王权力过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力量增强,为了支配其他诸侯国,彼此进行争霸战争c.王室衰微,血缘关系疏远⑥瓦解:诸侯权利过大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市里的不断加强,逐渐形成诸侯争霸的局面,分封制走向崩溃2.宗法制①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渊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度直接演变而来③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因为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父系家长在本族中的地位,以保皇权④特点:a.嫡长子继承制;b.“家”“国”合二为一;c.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d.大小宗具有相对性⑤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维护工具:礼乐制度⑥作用:a.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b. 形成了中国几千年宗法关系的基础。
先秦三大政治制度

黄河流域
黄河中上游 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
黄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社会
辽河流域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距今约5000年
父系氏族 社会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
开启 文明古国时代
从部落到国家
中华文明脉络清,先秦三代初建功!
消极方面: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 受约束,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观念相违背。
问题二:(2)不同: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和分权色彩,与政治关系分离。
背景:政治近代化的推动(维新运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的成 立);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思想的解放、现代媒体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 加深,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宗法制
利——使周天子确立了天下
利——重视家庭建设,提倡
共主的地位,扩大了疆域;为 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
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 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定了基础。
弊——强调家庭本位,过分
弊——各诸候国保持了相对
重视人性关系,人为划分无近
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
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
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社会的平
局限性:各诸侯国保持相对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 力,当周王室衰微时,容易形成割据,危及统一安定。
政治组织与亲族组织合一 政治权力分配基于血缘关系
嫡
长 天子 子
继
承
诸侯
制
嫡长子
卿大夫
余嫡子及庶子
士
大宗 (宗主)
小宗 (大宗)
1.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42张)

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 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还贯穿在社会生活和思想 观念中,小到衣食住行(出行车马、朝服、房屋排列、食器种类等),大 到国家祭祀、丧葬习俗、礼仪等。
——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3.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1)目的① ②巩 解固 决分 贵封 族制 之形 间成 在的____权__统__力__治__、__秩__财__序__产____和___。土__地_________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宗法制是周人把___血__缘__纽__带____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3)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据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 ) 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 B.初步建立起周天子的专制集权体制 C.依据血缘关系来分享政治权力 D.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解析 从地方的角度来讲,西周的分封制使得地方有了明确的管理者,这有利于天 子管理地方,故A项正确。 答案 A
本题运用《史记》记载的故事切入,考查商代的政治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解 点评 读材料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阐释的能力,考查考生的历史解释
与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 此题关键信息是商汤捕猎“乃去其三面”,获得诸侯拥护、推翻夏桀的结果, 审题 理解其真实意图。 据题干材料可知,商汤通过对鸟兽不赶尽杀绝而获得诸侯拥护,最终推翻了 夏桀,体现了商汤的成功缘于其“仁爱”之心和基本道德意识,故选A。材 解题 料中没有捕猎与其他生产活动进行比较的信息,B错误;材料未体现商汤注 重生态环境保护,C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资源争夺,D错误。
③强化以__大__宗___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6)保障:礼乐制度 ①含义:周朝制定的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②作用: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___宗__法__分__封__制__度______的 工具。
秦政治制度

秦政治制度
秦政治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革,也是中国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
秦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集权制、郡县制和法治制。
在秦政治制度中,重要的一点是实行了集权制。
秦始皇建立了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到了皇帝自己手中。
他废除了诸侯国,统一了全国的政权。
秦始皇以自己为天下的主宰,通过设立官职、设立太监和对官员进行监察等方式,将各级官员控制在自己的管辖之下,以确保自己的权威和统治。
其次,秦政治制度还实行了郡县制。
秦始皇将中国划分为36
个郡,每个郡设有郡守,负责管理和统治该地区。
在每个郡下面,又设置了若干县,县令则负责管理各县的事务。
这种制度使得国家的统一程度更加深化,也为更加有效地管理国家提供了基础。
此外,秦政治制度还实行了法治制。
秦始皇推行了统一的法律制度,制定了律令法规,并严格执行。
他还推行了法家思想,即以法律为中心的治国理念,强调法律的权威和尊重。
为此,秦始皇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律编撰活动,编纂了《律赋》和《奏仪》等法律文献,统一了各地的法规和制度。
总结起来,秦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集权制、郡县制和法治制的实行,使得秦政权具有更强的力量和更高的统治效率。
然而,由于过于集权和专制,以及骄横的统治方式,使得秦政权的统治难以持久,最终导致秦朝的覆灭。
但是,秦政治制度对于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