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放射性肺炎
合集下载
放射性肺炎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22
表 现
• CT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显示较胸片敏感,放疗结束 后几周内,CT上即可出现均质的毛玻璃密度影, 此为轻微的早期放射性肺炎表现,而此时的胸片 表现则正常。
• CT价值凸显
PPT学习交流
23
表 现
• 放射性肺损伤的CT表现分为四型。
▲有时胸片尚未发现异常,而肺功能检查已显示变 化。
PPT学习交流
16
表 现
• 胸片是检测放射性肺病的主要方法。
• 放射性肺炎发生于放疗近结束时至放疗后2个月之 内。
• 急性期表现为照射野内血管周围片状毛玻璃影和 (或)均匀的实变影,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放射性 肺炎也可表现为结节状实变影。病灶边缘与放射 治疗野一致,和正常肺组织有明显分界,此为放 射性肺炎的特征表现。
PPT学习交流
18
表 现
• 放射性肺炎不寻常的表现为单侧透明肺,推测可 能与中央肺血管受累所致。与其他纤维性肺病一 样,可并发自发性气胸和感染,如肺曲霉菌球。
• 急性和慢性放射学异常表现均限制在放疗照射野 内,不具有正常的解剖学边界,这是放射性肺损 伤的特征表现。
PPT学习交流
19
表 现
• 随着纤维化的进展,正常肺和被照射肺实质之间 的界限越来越清晰、锐利,这一现象称作“刀切样 效应”,与病理标本所见一致。
PPT学习交流
10
表 现
• 急性期过后可表现为潜伏期,后期发展为放射性 肺纤维化。
• 通常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于治疗后2周至3个月, 轻度损伤不治疗可缓解,而较重的损伤在治疗后 6-12个月可引起纤维化。
PPT学习交流
11
表 现
• 后期放射性纤维化一般由急性放射性肺病发展而 来,小部分病人可无急性期症状而由隐性肺损伤 发展为放射性肺纤维化,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 困难、持续干咳、出现肺心病的症状和体征,严 重者发展为慢性呼吸衰竭。
放射性肺炎PPT课件

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
肺受照射的剂量、体积因素。 病人的基础肺功能情况、受照射的部位、年龄、
性别。 化疗。胸部放疗的病人同时或放疗前后接受了
某些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阿霉素、紫杉醇、 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等),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会明显增加。 某些靶向治疗药物如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 沙)、厄洛替尼(商品名:特罗凯)等与放疗 联合应用也会增加放射性肺炎产生的风险。
放射性肺炎影像学诊断
CT扫描:敏感,可早期诊断 有利于早期治疗 了解放射性肺炎发展的期别 判断了解预后 影像学改变较症状晚一周左右
放射性肺炎影像学分期
渗出期:以淋巴性渗出为主,表现射野内斑片状或毛玻 璃样改变,持续时间短(2周左右),治疗效果好
混合实变:渗出与纤维化共存,表现为斑片状与肺纤维 条索共同存在 其程度决定治疗方案,以及对治疗效果的判断 渗出为主时治疗效果好
肺的顺应性降低; 弥散功能障碍,换气功能降低。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无明确诊断标准,主要为排除性诊断, 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胸部放射治疗病史; 2)放射治疗过程中或放射治疗后3个月内出现气短、咳
嗽、低热等症状。 3)经典放射性肺炎胸片或CT检查可以发现与照射野或
接受照射范围相一致的斑片状淡薄密度增高影或条索样 改变,病变与正常肺组织的解剖结构不符(不按肺野或 肺段分布);也有部分病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部位在照 射野外; 4)需排除或确定是否合并有肿瘤进展、肺部感染、肺 梗塞、病人自身的心肺疾病、化疗药物性肺损伤等诊断。
由气短。 3级:严重咳嗽,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休息时
气短,需用激素治疗。 4级:肺功能不全,持续吸氧。 5级:致命。
放射性肺炎实验室检查
轻者:可无明显异常; 重者:合并感染可有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放射性肺炎最新PPT课件

中期表现为不按肺叶、肺段分布的肺实变,其内可见有支 气管充气征,肺泡囊、小叶间隔增厚,部分边缘整齐,部 分边缘呈星状,可超出放疗照射野。
晚期表现为照射野内长条状、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锐 利呈“刀切状”,同侧胸膜增厚,支气管、肺门、纵隔、 横膈牵拉移位等肺容积缩小改变。
2019/11/9
10
放射性肺损伤
肿瘤科
2019/11/9
1
放射性肺损伤( radiation-induced lung toxicity, RILT) 是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主要副反应之一, 亦是影响放射治疗疗效的主要剂量限制性因素。
RILT 包括放射性肺炎( radiation pneumonitis, RP) 和放射性肺纤维化( radiation fibrosis,RF) 。
放射性肺炎通常发生于放疗开始后的1 - 6 个月。放 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较缓慢,通常为数月到几年之间
肺部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放射剂量、肺部的照 射面积以及照射速度密切相关。
2019/11/9
2
1、病理生理
目前认为放射性肺炎发生与肺泡II型细胞及血管内 皮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
1、肺泡II型细胞损伤导致肺泡张力变化,肺顺应性降低, 肺泡塌陷和不张。
之间。
2019/11/9
6
4、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轻者:可无明显异常; 重者: WBC升高或降低,血气分析示氧压(PO2)
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CO2)升高。
2019/11/9
7
4、辅助检查
X线改变
早期胸片显示与放射野一致的弥漫性片状密度 增高影。组织学改变为局部急性渗出,伴有间 质水肿。
2019/11/9
22
晚期表现为照射野内长条状、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锐 利呈“刀切状”,同侧胸膜增厚,支气管、肺门、纵隔、 横膈牵拉移位等肺容积缩小改变。
2019/11/9
10
放射性肺损伤
肿瘤科
2019/11/9
1
放射性肺损伤( radiation-induced lung toxicity, RILT) 是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主要副反应之一, 亦是影响放射治疗疗效的主要剂量限制性因素。
RILT 包括放射性肺炎( radiation pneumonitis, RP) 和放射性肺纤维化( radiation fibrosis,RF) 。
放射性肺炎通常发生于放疗开始后的1 - 6 个月。放 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较缓慢,通常为数月到几年之间
肺部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放射剂量、肺部的照 射面积以及照射速度密切相关。
2019/11/9
2
1、病理生理
目前认为放射性肺炎发生与肺泡II型细胞及血管内 皮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
1、肺泡II型细胞损伤导致肺泡张力变化,肺顺应性降低, 肺泡塌陷和不张。
之间。
2019/11/9
6
4、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轻者:可无明显异常; 重者: WBC升高或降低,血气分析示氧压(PO2)
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CO2)升高。
2019/11/9
7
4、辅助检查
X线改变
早期胸片显示与放射野一致的弥漫性片状密度 增高影。组织学改变为局部急性渗出,伴有间 质水肿。
2019/11/9
22
放射性肺炎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辐射污染注意事项
尽可能避免进入和停留在有辐 射污染的区域。
使用专业测量仪器检测是否存 在辐射污染。
辐射污染注意事项
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有辐射 污染的食品。 随时保持心理平衡,避免产生 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合理佩戴口罩、衣帽、手套等 防护用品。
放射性肺炎的预防
避免进食或食用受污染的食品 。
放射性肺炎的 措施
放射性肺炎的措施
一旦出现放射性肺炎症状,应 立即就医。
根据症状和病情,医生可能会 采用吸氧、激素、抗生素等治 疗方案。
放射性肺炎的措施
患者应按医生要求进行治疗和休息 ,避免运动过度和饱食。
辐射污染注意 事项
放射性肺炎预 防和措施PPT
课件
目录 什么是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的预防 放射性肺炎的措施 辐射污染注意事项什么是ຫໍສະໝຸດ 射性 肺炎什么是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是指人体或动物体内吸 入或摄入放射性物质后,放射性物 质在肺部产生的辐射伤害所导致的 肺炎。
放射性肺炎的 预防
放射性肺炎的预防
在核事故或核泄漏场合,人们 应该紧急转移至安全区域。
预防放射性肺炎PPT课件

放射性肺炎的 预防
放射性肺炎的预防
强化个人防护:佩戴呼吸面罩 、穿防护服、戴手套等。 用药预防:在辐射环境下,口 服钾碘片可以强化甲状腺的防 护作用,减少疾病风险。
放射性肺炎的预防
其他预防方法: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 时清理灰尘,勤洗手等。
放射性肺炎的 应急处理
放射性肺炎的应急处理
尽快离开辐射源区或尽量保持 远离辐射源。 彻底清洗与换洗污染衣物,进 行隔离处理。
放射性肺炎的应急处理
及时就医,资讯专业医生,接受诊疗治 疗。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预防放射性肺炎PPT课件
目录 介绍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的预防 放射性肺炎的应急处理
介绍放射性肺 炎
介绍放射性肺炎
什么是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 炎是一种因吸入放射性物质而 导致的肺部疾病。 放射性肺炎的症状:干咳、气 短、胸痛、咳痰、喉咙痛、发 烧、恶心、性肺炎可通过 辅助呼吸、氧疗等治疗,但常规治疗效 果有限。
(医学课件)放射性肺炎

治疗方案和预后
治疗方案
轻中度放射性肺炎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氧疗等;重 度患者可能需要采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机械通气等治疗手段。
预后
放射性肺炎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及时性有关,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可获 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02
放射性肺炎的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发病机制
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也在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肺纤维化和肺部组织的异常 修复。
放射性肺炎的分级和严重程度评估
分级
根据CT影像学表现和症状严重程度,放射性肺炎可分为5个等级:0级、1级、2 级、3级和4级。其中0级无放射性肺炎表现,4级为最严重的放射性肺炎,患者可 能出现呼吸衰竭。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01
减少辐射剂量
采用先进的放疗技术,如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以减少正常组
织的照射范围和剂量。
02
健康生活方式
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抵抗力;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接触
有害辐射源。
03
定期检查和治疗
对于已经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对于严重的肺纤维化患者,应积极采取综合治
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 ,正常肺组织受到放射线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病理变化
放射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包括肺泡腔和肺间质内中性粒细胞和 巨噬细胞浸润,以及肺泡和肺间质水肿,晚期可出现肺纤维 化。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发病中的作用
细胞因子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的参与密切相关,如肿 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 等。
放射性肺炎 ppt课件

ppt课件
26
ppt课件
21
3)抗生素的应用:单纯放射性肺炎一般不主张应用抗生素,但由于 肺组织渗出增加,气道排痰不畅,且肿瘤病人放化疗后抵抗力较弱, 易于合并感染,此时应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但不宜长期应用,以免 诱发真菌感染,使病情复杂化。如果没有明确感染征象,一般应用二 代头孢类抗生素抗生素即可,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已经控制了局部炎症 渗出后即可停用,通常应用5-7天即可。 4)抗氧化剂的应用:尽管尚没有明确的证据,根据动物实验等结果, 应用抗氧化剂能够减少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减轻肺损伤程度。可以 考虑应用乙酰半胱氨酸或氨溴索等含巯基的祛痰药物,利于氧自由基 的清除,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程度,促进恢复。 5)病情严重者可以考虑气管切开正压呼吸。
IV级指危及生命的呼吸功能不全,需要紧急干预如气管切开或置管等;
IV 级 指 引 起 死 亡 的 放 射 性 肺 炎 。
ppt课件
6
发病原因
放射性肺炎发病原因明确,都是由于肺组织接受了一定剂量的电离辐 射所引起,电离辐射源包括核意外等,但通常都是由于胸部肿瘤如肺 癌、食管癌、淋巴瘤、胸腺瘤以及乳腺癌等接受放射治疗时一定体积 的正常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照射后产生。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一定 的剂量体积效应,必须有一定体积的肺组织接受了一定剂量的照射才 会发生放射性肺炎。
10
病理生理
电离辐射导致放射性肺炎的靶细胞包括 II型肺泡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以及肺泡巨噬细胞等。 II型肺泡细胞合成和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泡表面张力,接 受电离辐射后,II型肺泡细胞胞质内Lamelar小体减少或畸形,肺泡细 胞脱落到肺泡内,导致肺泡张力变化,肺的顺应性降低,肺泡塌陷不 张。 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在照射后数天内就可以观察到,毛细血管内皮细 胞超微结构发生变化,细胞内空泡形成、内皮细胞脱落,并可以发生 微血栓形成、毛细血管阻塞,最终导致血管通透性改变,肺泡换气功 能受损。 肺泡巨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在接受电离辐射损伤后也会出现相应的变 化,促进和加重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医学课件)放射性肺炎

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
研究干细胞、基因治疗等在放射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
01
02
03
诊断与评估方法
探讨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评估方法和预测指标,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药物治疗与疗效评估
研究药物治疗策略以及有效的疗效评估体系,提高放射性肺炎的治疗效果。
临床经验总结
总结放射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症状与体征
仅有咳嗽、胸痛等症状,无呼吸困难等表现。
轻度放射性肺炎
中度放射性肺炎
重度放射性肺炎
除咳嗽、胸痛等症状外,出现呼吸困难、发热等表现。
除咳嗽、胸痛等症状外,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表现。
03
分级
02
01
03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明确的放射治疗或电离辐射暴露史。
胸片或胸部CT显示放射区域出现肺炎或原有炎症加重。
鉴别诊断
肺癌患者接受放疗后易发生放射性肺炎,可能与肿瘤的病变范围、放疗剂量等因素有关。
肺癌
部分患者可能同时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需注意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04
治疗与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对症治疗为主
重视全身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
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xx年xx月xx日
放射性肺炎
概述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临床路径研究进展
contents
目录
01
概述
放射性肺炎是指接受放射治疗后,由于辐射损伤肺组织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定义
放射性肺炎是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产生严重影响。
研究干细胞、基因治疗等在放射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
01
02
03
诊断与评估方法
探讨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评估方法和预测指标,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药物治疗与疗效评估
研究药物治疗策略以及有效的疗效评估体系,提高放射性肺炎的治疗效果。
临床经验总结
总结放射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症状与体征
仅有咳嗽、胸痛等症状,无呼吸困难等表现。
轻度放射性肺炎
中度放射性肺炎
重度放射性肺炎
除咳嗽、胸痛等症状外,出现呼吸困难、发热等表现。
除咳嗽、胸痛等症状外,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表现。
03
分级
02
01
03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明确的放射治疗或电离辐射暴露史。
胸片或胸部CT显示放射区域出现肺炎或原有炎症加重。
鉴别诊断
肺癌患者接受放疗后易发生放射性肺炎,可能与肿瘤的病变范围、放疗剂量等因素有关。
肺癌
部分患者可能同时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需注意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04
治疗与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对症治疗为主
重视全身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
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xx年xx月xx日
放射性肺炎
概述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临床路径研究进展
contents
目录
01
概述
放射性肺炎是指接受放射治疗后,由于辐射损伤肺组织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定义
放射性肺炎是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产生严重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者:可无明显异常; 重者:合并感染可有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血氧分压(PO2)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CO2) 升高
13
放射性肺炎辅助检查:X线
胸部X光检查可以发现与照射野或高剂量区 形状相一致的弥漫性片状密度增高影,病 变不按肺叶或肺段分布;少部分病人照射 野外出现相应变化。
14
3
发病原因
放射性肺炎发病原因明确,都是由于肺组织接受了一 定剂量的电离辐射所引起,但通常都是由于胸部肿瘤 如肺癌、食管癌、淋巴瘤、胸腺瘤以及乳腺癌等接受 放射治疗时一定体积的正常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照射 后产生。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一定的剂量体积效应,必须有一 定体积的肺组织接受了一定剂量的照射才会发生放射 性肺炎。
接受照射范围相一致的斑片状淡薄密度增高影或条索样 改变,病变与正常肺组织的解剖结构不符(不按肺野或 肺段分布);也有部分病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部位在照 射野外; 4)需排除或确定是否合并有肿瘤进展、肺部感染、肺 梗塞、病人自身的心肺疾病、化疗药物性肺损伤等诊断。
21
鉴别诊断
肿瘤进展:如肺门肿物的增大压迫气管,或肺内出现多发转移病灶等, 均可以导致咳嗽气短等症状的加重,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也会导致 病人气短加重。胸部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
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
肺受照射的剂量、体积因素。 病人的基础肺功能情况、受照射的部位、年龄、
性别。 化疗。胸部放疗的病人同时或放疗前后接受了
某些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阿霉素、紫杉醇、 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等),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会明显增加。 某些靶向治疗药物如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 沙)、厄洛替尼(商品名:特罗凯)等与放疗 联合应用也会增加放射性肺炎产生的风险。
发热(50%):多37℃-38.5℃低热,也有出现39℃以上高 热者。
气短(70%):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及自身肺功能有关。严 重放射性肺炎可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可导致死亡。
体征不明显,多无明显体征,部分病人会出现体温升高、
肺部湿罗音等表现。
10
其他表现
少数有痰血丝 少数有少量胸水 多有感冒症状或病史
高度敏感的病人,放射性肺炎也可能发生于放射治疗开始后2-3 周内。 放疗后进行化疗的患者,因为化疗而诱发放射性肺炎的以发生, 称为“回忆效应”,是放疗和化疗共同造成的肺损伤。
9
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与普通型肺炎相比无特异性,但症状重,体征轻
咳嗽咳痰(95%以上):干咳或少量白痰。伴感染明显时 有黄痰,少数有血丝痰
放射性肺损伤
1
概念
肺组织接受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后会出现 不同程度放射性肺损伤
包括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
2
通常将发生于放射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出现 肺损伤症状称为急性放射性肺炎。
将放射治疗结束3个月后出现肺损伤症状称 为晚期放射性肺损伤,一般表现为放射性 肺纤维化,但也有急性渗出性炎症表现者。
5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放射性肺炎发生与肺泡II型细胞及血管内 皮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
1、肺泡II型细胞损伤导致肺泡张力变化,肺顺应性降低, 肺泡塌陷和不张。
2、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肺血流灌注改变及血管通透性 增加,微血栓形成,毛细血管堵塞。
3、损伤后产生的炎性因子介导的急性自发性免疫样反应。
6
放射性肺炎发生概率
肺癌常规放疗:中-重度( ≥ Grade2)放射 性肺炎发生率2%-9%。
肺癌常规放疗:合并化疗时中-重度放射性 肺炎发生率10%-20%。
7
8
临床表现
肺癌接受放疗后70%会发生轻度的放射性肺损伤,多数无症状 或症状轻微。仅有5%-15%的病人出现临床症状,称作放射性肺 炎。
放射性肺炎通常发生于放射治疗后3个月内。 如果照射剂量较大或同时接受了化疗等,或者遗传性放射损伤11源自RTOG急性放射性肺炎分级标准
0级:正常无症状,或仅有放射性改变。 1级:轻中度干咳,用力活动时有呼吸困难。 2级:持续咳嗽,需麻醉类镇咳药,轻微活动
由气短。 3级:严重咳嗽,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休息时
气短,需用激素治疗。 4级:肺功能不全,持续吸氧。 5级:致命。
12
放射性肺炎实验室检查
放射性肺炎影像学诊断
CT扫描:敏感,可早期诊断 有利于早期治疗 了解放射性肺炎发展的期别 判断了解预后 影像学改变较症状晚一周左右
15
放射性肺炎影像学分期
渗出期:以淋巴性渗出为主,表现射野内斑片状或毛玻 璃样改变,持续时间短(2周左右),治疗效果好
混合实变:渗出与纤维化共存,表现为斑片状与肺纤维 条索共同存在 其程度决定治疗方案,以及对治疗效果的判断 渗出为主时治疗效果好
病人自身的心肺疾病。
22
放射性肺炎的治疗
对症支持:吸氧、化痰、支气管扩张剂等 激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 中医治疗
实变期:野内或野外大片纤维化,不宜激素治疗
16
放射性肺炎的辅助检查:CT
早期表现为照射野内散在的小片状磨玻璃 样影,密度淡薄,边缘模糊。
17
放射性肺炎CT
中期表现为不按肺叶、肺段分布的肺实变,其内可见有支 气管充气征,肺泡囊、小叶间隔增厚,部分边缘整齐,部 分边缘呈星状,可超出放疗照射野
肺部感染:在肺癌病人,由于肿物压迫阻塞气道以及放化疗导致的病 人免疫力低下,常常会合并肺感染,此时与放射性肺炎的鉴别较为困 难。
肺梗塞:多数有深静脉血栓史,发病较急,血氧下降较明显,D-二聚 体会明显升高,较大的血管梗塞CT血管成像检查可以发现,多数溶栓 抗凝治疗有效。
药物性肺损伤:有应用可以导致肺损伤药物病史,如博来霉素、多西 他赛、吉非替尼等,病变分布弥漫,与照射野及照射范围无关。
18
19
肺功能检查: 肺活量和肺容量的降低,小气道阻力增加,
肺的顺应性降低; 弥散功能障碍,换气功能降低。
20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无明确诊断标准,主要为排除性诊断, 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胸部放射治疗病史; 2)放射治疗过程中或放射治疗后3个月内出现气短、咳
嗽、低热等症状。 3)经典放射性肺炎胸片或CT检查可以发现与照射野或
血氧分压(PO2)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CO2) 升高
13
放射性肺炎辅助检查:X线
胸部X光检查可以发现与照射野或高剂量区 形状相一致的弥漫性片状密度增高影,病 变不按肺叶或肺段分布;少部分病人照射 野外出现相应变化。
14
3
发病原因
放射性肺炎发病原因明确,都是由于肺组织接受了一 定剂量的电离辐射所引起,但通常都是由于胸部肿瘤 如肺癌、食管癌、淋巴瘤、胸腺瘤以及乳腺癌等接受 放射治疗时一定体积的正常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照射 后产生。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一定的剂量体积效应,必须有一 定体积的肺组织接受了一定剂量的照射才会发生放射 性肺炎。
接受照射范围相一致的斑片状淡薄密度增高影或条索样 改变,病变与正常肺组织的解剖结构不符(不按肺野或 肺段分布);也有部分病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部位在照 射野外; 4)需排除或确定是否合并有肿瘤进展、肺部感染、肺 梗塞、病人自身的心肺疾病、化疗药物性肺损伤等诊断。
21
鉴别诊断
肿瘤进展:如肺门肿物的增大压迫气管,或肺内出现多发转移病灶等, 均可以导致咳嗽气短等症状的加重,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也会导致 病人气短加重。胸部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
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
肺受照射的剂量、体积因素。 病人的基础肺功能情况、受照射的部位、年龄、
性别。 化疗。胸部放疗的病人同时或放疗前后接受了
某些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阿霉素、紫杉醇、 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等),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会明显增加。 某些靶向治疗药物如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 沙)、厄洛替尼(商品名:特罗凯)等与放疗 联合应用也会增加放射性肺炎产生的风险。
发热(50%):多37℃-38.5℃低热,也有出现39℃以上高 热者。
气短(70%):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及自身肺功能有关。严 重放射性肺炎可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可导致死亡。
体征不明显,多无明显体征,部分病人会出现体温升高、
肺部湿罗音等表现。
10
其他表现
少数有痰血丝 少数有少量胸水 多有感冒症状或病史
高度敏感的病人,放射性肺炎也可能发生于放射治疗开始后2-3 周内。 放疗后进行化疗的患者,因为化疗而诱发放射性肺炎的以发生, 称为“回忆效应”,是放疗和化疗共同造成的肺损伤。
9
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
与普通型肺炎相比无特异性,但症状重,体征轻
咳嗽咳痰(95%以上):干咳或少量白痰。伴感染明显时 有黄痰,少数有血丝痰
放射性肺损伤
1
概念
肺组织接受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后会出现 不同程度放射性肺损伤
包括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
2
通常将发生于放射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出现 肺损伤症状称为急性放射性肺炎。
将放射治疗结束3个月后出现肺损伤症状称 为晚期放射性肺损伤,一般表现为放射性 肺纤维化,但也有急性渗出性炎症表现者。
5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放射性肺炎发生与肺泡II型细胞及血管内 皮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
1、肺泡II型细胞损伤导致肺泡张力变化,肺顺应性降低, 肺泡塌陷和不张。
2、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肺血流灌注改变及血管通透性 增加,微血栓形成,毛细血管堵塞。
3、损伤后产生的炎性因子介导的急性自发性免疫样反应。
6
放射性肺炎发生概率
肺癌常规放疗:中-重度( ≥ Grade2)放射 性肺炎发生率2%-9%。
肺癌常规放疗:合并化疗时中-重度放射性 肺炎发生率10%-20%。
7
8
临床表现
肺癌接受放疗后70%会发生轻度的放射性肺损伤,多数无症状 或症状轻微。仅有5%-15%的病人出现临床症状,称作放射性肺 炎。
放射性肺炎通常发生于放射治疗后3个月内。 如果照射剂量较大或同时接受了化疗等,或者遗传性放射损伤11源自RTOG急性放射性肺炎分级标准
0级:正常无症状,或仅有放射性改变。 1级:轻中度干咳,用力活动时有呼吸困难。 2级:持续咳嗽,需麻醉类镇咳药,轻微活动
由气短。 3级:严重咳嗽,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休息时
气短,需用激素治疗。 4级:肺功能不全,持续吸氧。 5级:致命。
12
放射性肺炎实验室检查
放射性肺炎影像学诊断
CT扫描:敏感,可早期诊断 有利于早期治疗 了解放射性肺炎发展的期别 判断了解预后 影像学改变较症状晚一周左右
15
放射性肺炎影像学分期
渗出期:以淋巴性渗出为主,表现射野内斑片状或毛玻 璃样改变,持续时间短(2周左右),治疗效果好
混合实变:渗出与纤维化共存,表现为斑片状与肺纤维 条索共同存在 其程度决定治疗方案,以及对治疗效果的判断 渗出为主时治疗效果好
病人自身的心肺疾病。
22
放射性肺炎的治疗
对症支持:吸氧、化痰、支气管扩张剂等 激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 中医治疗
实变期:野内或野外大片纤维化,不宜激素治疗
16
放射性肺炎的辅助检查:CT
早期表现为照射野内散在的小片状磨玻璃 样影,密度淡薄,边缘模糊。
17
放射性肺炎CT
中期表现为不按肺叶、肺段分布的肺实变,其内可见有支 气管充气征,肺泡囊、小叶间隔增厚,部分边缘整齐,部 分边缘呈星状,可超出放疗照射野
肺部感染:在肺癌病人,由于肿物压迫阻塞气道以及放化疗导致的病 人免疫力低下,常常会合并肺感染,此时与放射性肺炎的鉴别较为困 难。
肺梗塞:多数有深静脉血栓史,发病较急,血氧下降较明显,D-二聚 体会明显升高,较大的血管梗塞CT血管成像检查可以发现,多数溶栓 抗凝治疗有效。
药物性肺损伤:有应用可以导致肺损伤药物病史,如博来霉素、多西 他赛、吉非替尼等,病变分布弥漫,与照射野及照射范围无关。
18
19
肺功能检查: 肺活量和肺容量的降低,小气道阻力增加,
肺的顺应性降低; 弥散功能障碍,换气功能降低。
20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无明确诊断标准,主要为排除性诊断, 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胸部放射治疗病史; 2)放射治疗过程中或放射治疗后3个月内出现气短、咳
嗽、低热等症状。 3)经典放射性肺炎胸片或CT检查可以发现与照射野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