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MOOC慕课三四章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毛概 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毛概 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A、《〈共产党人〉发刊词》B、《论政策》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论》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具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重因素的社会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A、封建主义体系B、资本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D、中国处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A、个体经济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殊性问题是()A、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间题C、农业的机械化问题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A、国民经济的恢复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C、工商业合理调整的完成D、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9、新民主主义社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10、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1、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的说就是()A、三改两化B、一化三改C、三化一D、一化两改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高级形式是()A、统购包销B、委托加工,计划订货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13、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14、剥削阶级在我国被消灭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B、全国大陆的解放与统一C、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1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B、个体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对农业、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国家帮助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A.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D.个别公私合营E.全行业公私合营4、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C.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D.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5、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A、是个过渡性质的社会B、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C、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E、其前途是社会主义6、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费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7、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经济成份有()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C、资本主义私营经济D、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E、个体经济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属于资本主义的因素有()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民族资产阶级C、合作社经济D、国营经济三、简答题: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什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单选题: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多选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改造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4."三大改造指的是"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制征用代管转让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10.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工订货委托加工11.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判断题1.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至善网毛概(上)参考答案

至善网毛概(上)参考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上)
(提示:判断题正确用O表示,错误用X表示)
第一章:
第一节:BAC OOO
第二节:DAC ABC OOX
第三节:BC ABCD ABCD OOO
第四节:ADA ABCD XO
第二章:
第一节:BCBAC BE CD CD ABC BD
第二节:CB ABCD ABCD AD BD ACDE DE ABCD
第三节:BA ABCD ABD ABCD
第三章:
第一节:ADC ABD ABCD ABC ABCD
第二节:CDADA ABE ABCD
第三节:DB XXXX
第四章:
第一节:BBAADD ABCDE ABCE CDE ABCDE
第二节:OOXOXXXXXO
第五章:
第一节:CB ABD XO
第二节: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的(点?)
AD ABCDE XO
第六章:
第一节:A ABD
第二节:C ABC BCDE
第三节:BB ABE BCD
第七章:
第一节:CDBA AD ABCD
第二节:A AD ADE
第三节:BD ABD ACD
如有错误,请以标准答案为准.
泓川整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德州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德州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德州学院德州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

答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

答案:马克思主义行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新的飞跃。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

答案:制度基础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答案:毛泽东思想6.一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主要成就有()。

答案: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有()。

答案: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发展观8.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答案:对9.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错10.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答案:错第一章测试1.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答案:中共七大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上海杉达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上海杉达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上海杉达学院上海杉达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1938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重大命题的领导人是:()。

答案:毛泽东2.“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这个观点的倡导者是:()。

答案:毛泽东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是:()。

答案:与时俱进;一脉相承4.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双重诉求,使中国重新走向辉煌的唯一路径,也成为中国人民检验一切主义的试金石。

()答案:对5.通过巴黎和会,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彻底失望,也进一步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第一次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是:()答案:毛泽东2.民主革命时期,鉴于农民在中国社会中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毛泽东强调,在发展新党员时,首先要注重在()。

答案:思想上入党3.群众路线包括:()答案: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4.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答案:错5.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答案:八七会议上2.新民主主义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两个过程()答案:性质不同又相互联系3.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革命。

答案: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错5.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毛泽东概论各章分类 毛概习题及答案

毛泽东概论各章分类 毛概习题及答案

㈠1㈡3㈢4㈣6㈤6㈥7㈦8㈧①10②15③16④18㈨19㈩20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党的早期领导人是(B)A.李大钊 B.毛泽东 C.陈独秀2.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3.1930年5月,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B)B.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关系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B)B.党的七大C.党的十五大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B )A.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B.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B)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D)D.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

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C)A. 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A.以人为本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A.实事求是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12.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A)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D.江泽民13. 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的著作是(A)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14.实事求是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从(B)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开始B.延安整风运动之后15.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释,是在(A)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新民主主义论》16.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是(C)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7.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B)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理论联系实际18.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和前提条件是(C)A.实事求是B.理论联系实际C.解放思想19.“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是毛泽东同志在(A)一文中提出来的 A.《反对本本主义》20.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D)A.革命B.改革C.发展D.创新二、多项选择题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毛概课后题及答案

毛概课后题及答案

毛概课后题及答案第一章课后习题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答:国内:(1)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3)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4)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人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国际:(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并为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2)“二战”后两大阵营对立和争斗;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答: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内容。

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如何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答: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

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答: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

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毛概MOOC慕课三四章习题解答

毛概MOOC慕课三四章习题解答

C 1.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高级社阶段的土地制度实行的是()A. 土地个人所有B. 土地分红C. 土地集体所有D. 土地入股A 2.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是一种()A. 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B.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C. 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D. 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A 3. 从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A. 1956年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 1954 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C. 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D. 1953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A 4.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

A. 国营经济B. 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C. 私营经济D. 个体经济A 5. 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循序渐进的过渡形式是()A.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B. 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C. 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D. 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B 6.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B. 采取快速前进的方针,一蹴而就的步骤C.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D.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B 7. 在农业合作化进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形式是():A. 常年互助组B. 初级合作社 C 临时互助组 D. 高级合作社A 8.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是()。

A. 和平赎买B. 互助组C. 高级合作C 9.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A. 完成对手工业的改造B. 完成对资本主工商业的改造C. 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 完成对农业的改造A 10. 20 世纪50 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下列说法中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评价错误的是()。

A. 标志着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B.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社会主义的过渡C.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D. 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BCD 11.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A. 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都是为了生产力的发展B. 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 社会主义改革的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D. 对社会主义改造中遗留的问题进行了纠正, 也是社会主义改革任务之CD 12.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具有的两面性是指()A. 被动性B. 主动性C. 剥削削工人获取利润D. 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ABD 1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三改”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1.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高级社阶段的土地制度实行的是()A. 土地个人所有B. 土地分红C. 土地集体所有D. 土地入股A 2.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是一种()A. 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B.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C. 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D. 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A 3. 从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A. 1956年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 1954 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C. 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D. 1953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A 4.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

A. 国营经济B. 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C. 私营经济D. 个体经济A 5. 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循序渐进的过渡形式是()A.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B. 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C. 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D. 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B 6.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B. 采取快速前进的方针,一蹴而就的步骤C.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D.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B 7. 在农业合作化进程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形式是():A. 常年互助组B. 初级合作社 C 临时互助组 D. 高级合作社A 8.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是()。

A. 和平赎买B. 互助组C. 高级合作C 9.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A. 完成对手工业的改造B. 完成对资本主工商业的改造C. 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 完成对农业的改造A 10. 20 世纪50 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下列说法中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评价错误的是()。

A. 标志着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B. 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社会主义的过渡C.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D. 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BCD 11.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A. 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都是为了生产力的发展B. 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 社会主义改革的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D. 对社会主义改造中遗留的问题进行了纠正, 也是社会主义改革任务之CD 12.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具有的两面性是指()A. 被动性B. 主动性C. 剥削削工人获取利润D. 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ABD 1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三改”指()。

A. 对个体农农业的改造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C. 对制造业的改造D. 对手工业的改造ABCD 14. 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A.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B.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C.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D.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AD 15.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赎买的方针,所谓赎买就是()A. 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为国有企业B. 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C. 国家把私营企业改变为集体企业D. 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A 1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属于()。

A. 人民内部矛盾B. 对抗性矛盾C. 敌我矛盾D. 必然会转化为敌我矛盾的矛盾B 2. 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著作是()。

A.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 《论十大关系》C.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D.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C 3.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A. 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B. 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C.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4.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是()A. 敌我矛盾B.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D. 人民内部矛盾D 5.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C.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A 6. 社会主义建设中曾经出现过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倾向,下面对这一倾向表现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做到了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B. 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偏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C. 忽视了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的经济效果。

D. 忽视了对经济计划、经济政策和经济措施的科学的论证A 7.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所有制结构思想,是由()提出来的A. 陈云B. 周恩来C. 朱德D. 毛泽东B 8. 毛泽东“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道路思想,不包括()A. 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B. 城市工业和农村工业同时并举C.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D. 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A 9. 对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A. 人民内部矛盾都是非对抗性矛盾B.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居于主导地位C.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D.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A 10. 解决敌我矛盾的办法是()A. 分清是非的办法B. 民主的办法C. 分清敌我的办法D. 教育的办法BC 11. 在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ACD 12. 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一条()的道路。

A. 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B. 苏联式的工业化道路C. 以工业为主导,以重工业重点,同时必须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道路。

D. 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关系的道路ABCD 13. 关于改革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探索的坚持、改革和发展B. 两个历史时期存在着重大区别C. 改革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探索积累了经验D. 两个历史时期,相互联系ABD 14.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的设想, 即()。

A. 工农业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B. 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为补充C. 国有经济是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D. 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BD 15. 在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阶段,毛泽东提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方针应当是()。

A. 以农重轻为序B. 以工业为主导C. 以农轻重为序D. 以农业为基础 A16. 1956 年4-5 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人()A.开始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C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D. 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A. 17. 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著作是()。

A. 《论十大关系》B.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C.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8.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排在首位的关系是()A.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间的关系B.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C.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D.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D 19.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是()A.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B. 敌我矛盾C. 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D. 人民内部矛盾A 20. 关于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说法错误的是()A. 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是性质相同的矛盾B. 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C. 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D. 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B 21. 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阶级斗争,正确观点的是()A. 阶级斗争都需要通过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来解决B. 阶级斗争是长期的C. 阶级斗争可以扩大化D. 阶级斗争都是全国范围内的C 22. 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是()周恩来 B. 邓小平 C. 毛泽东 D. 刘少奇A 23. 《论十大关系》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这其中不包括()。

A.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关系B.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C.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D. 中央和地方关系AC 24. 毛泽东指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和解决方法分别是() A.前者采用专政方法,后者采用民主方法。

B. 前者采用民主方法,后者采用专政方法。

C. 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

D. 前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

ABC 25.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包括()A. 党内因素与党外因素B. 国内因素与国外因素C. 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D. 现实因素与历史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