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浣溪沙》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9浣溪沙(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9 浣溪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浣溪沙》,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诗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理解诗词内容,提高朗读感悟能力,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浣溪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挫折的积极态度。
2. 诗词内容:诗中描绘了作者游览沙溪,观赏美景,感悟人生的过程,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浣溪沙》,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诗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内容,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面对挫折的心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沙溪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诗词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词朗读:学生自读、齐读、分组读、赛读等多种形式,提高朗读水平,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4. 诗词感悟: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培养积极面对挫折的心态。
5. 诗词背诵:组织学生背诵诗词,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记忆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韵律美和作者的人生态度。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浣溪沙》2. 作者:苏轼3. 诗词内容:描绘沙溪美景,感悟人生4. 人生态度: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七、作业设计1. 背诵《浣溪沙》。
2. 摘抄诗词中的优美词句,进行积累。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浣溪沙》,理解诗词内容,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9浣溪沙(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9 浣溪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浣溪沙》,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把握诗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浣溪沙》,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浣溪沙》是宋代诗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2. 诗歌内容:诗中描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溪沙、楼台、美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浣溪沙》,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把握诗的主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浣溪沙》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晏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诗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的主旨。
4. 感受诗意: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5. 背诵诗歌:教师组织学生背诵诗歌,检查背诵效果。
6.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浣溪沙》2. 作者:晏殊3. 诗歌背景:反映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4. 诗歌内容:通过对溪沙、楼台、美人的描绘,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七、作业设计1. 背诵《浣溪沙》。
2. 写一篇关于《浣溪沙》的读后感,字数不限。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浣溪沙》优质教案

古诗词诵读《浣溪沙》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能熟练背通。
语言运用:能够自主借助注释或者利用学过的方法查阅资料,了解诗词大意。
思维能力: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审美创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感要最深的诗词谈谈自己的体会。
【课前解析】关注教材:本课由十首古诗组成,本单元是本册书最后一部分内容,安排了十首古诗词。
与初中教材一致,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堂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十首古诗词从诗到词,按照年代顺序编排,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古典诗词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注写作背景:《采薇》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是一首戎卒返乡诗。
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春夜喜雨》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
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
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时所写。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浣溪沙》。
《清平乐》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关注诗词文化:古诗词演读着历史、传播着文明、代表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展现着中华民族深沉的人文情怀。
关注学生:六年级学生学习的古诗词不下数百首,但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不同,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也不同,同时,六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之应有的主动性,多数学生是“会默、不懂”的状态,对古诗词的理解浅尝辄止,探索不够。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单元《浣溪沙》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感受美好,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4.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优秀古诗词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古诗词,运用对比、赏析等方法,分析其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2.诗词解析,深入理解:采用逐句解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内涵,把握诗词的情感和结构。
3.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诗词中的难点、疑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作实践,学以致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诗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单元《浣溪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与掌握《浣溪沙》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及诗词的基本内容,能够准确地背诵和默写全诗。
2.学会分析古诗词的意境美、情感美、结构美,通过对比、赏析等方法,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掌握诗词创作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创作富有创意的诗词作品。
2.根据课堂所学的《浣溪沙》,尝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色为题材的诗词,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现诗词的韵律美、结构美。完成后,与同学互相交流、评价,共同提高创作能力。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古诗词的名言警句,选取其中最有感触的一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在下节课分享。
4.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首课外古诗词,了解其背景、作者,并尝试背诵。通过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古典诗词的价值认识尚需提高。我们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诗词之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诗词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浣溪沙》语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浣溪沙》语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下册《浣溪沙》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作者苏轼的文学常识、有关词的基本常识、苏轼作词的背景和动机。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其中用词的凝练和抒情的深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乐观积极应对挫折和困难、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及欣赏词描绘的情境、体会词表达的情感。
2、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在上课前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北宋年间,有一位闻名的文坛巨匠,他的名字叫做苏轼,但是由于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政,被捕并且关了四个月,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后来苏轼出狱也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一官,心里承受的打击,对于一位文坛领袖和政治人物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
但是,在苏轼失意的时候,他是选择自暴自弃还是其他的态度呢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苏轼的《浣溪沙》,来寻找这个答案好不好啊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应,进入到学习苏轼词的过程。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教学设计1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苏轼教案【篇一:《浣溪沙》教学设计】《浣溪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2、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3、背诵全词。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苏轼图片、古曲。
教学步骤:一、导入,并展示“学习目标”(投影):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要体会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二、苏轼及背景介绍;教师范读全词: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2、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4、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学生沉思中,悠扬的古曲响起,屏幕上出现苏轼的画像及全词内容。
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范读全词。
三、全体学生在乐曲声中初读全词:四、整体感知全文: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帮助。
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教师提醒重点(投影):子规—布谷鸟;白发—代指老年;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苏轼的心境引入画面赏析:1、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请大家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3、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投影):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六、学生听曲赏画,评点词的意境。
学生口头交流所看到的画面,也可用投影展示学生所写的画面。
学生老师共同评点,最后点出这首词的意境是“清淡幽静”。
七、由画面意境引出词人心情:1、教师提问:“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学生讨论后答:“平静、宁静。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浣溪沙》教案

教案设计:《浣溪沙》——宋代词作鉴赏与情感体验课程名称:高中语文·宋词鉴赏——《浣溪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浣溪沙》并理解其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掌握关键词汇与表达方式,了解作者晏殊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情境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与意境,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理解诗歌中表达的人生哲理与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理解《浣溪沙》的诗意与意境。
•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如何将诗歌中的抽象情感与具体生活场景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之美。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出现实意义,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浣溪沙》原文及注释材料。
•宋代词人晏殊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
•相关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小组讨论话题卡片。
•角色扮演道具(如古代服饰、书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古风音乐,配合一幅描绘古代庭院春景的图片,营造一种宁静而充满诗意的氛围。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感受?有没有想过用诗词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揭示课题:介绍宋代词人晏殊,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作品以婉约细腻著称,善于描绘生活中的细节与情感。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他的《浣溪沙》,这是一首描绘春天庭院景色并蕴含人生哲理的词作。
二、初读感知(约10分钟)•自主阅读:学生自由朗读《浣溪沙》,要求标注不认识的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字词讲解:教师集中讲解文中关键词汇,如“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等,帮助学生理解其在词中的具体含义。
•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概括词的大意,明确词的主要情感与意境。
三、深度解析(约20分钟)•词意解读:分段解读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句词的含义与意境。
六年级古诗词浣溪沙教学设计

六年级古诗词浣溪沙教学设计六年级古诗词《浣溪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浣溪沙》这首词,理解词的大意。
2、引导学生感受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词中的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感受词中描绘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
掌握词中的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如“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唱黄鸡”。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引导学生将词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启示。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的含义。
2、讲解法:对词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和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词的感受。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古雅的氛围。
提问学生:“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古代文人墨客是如何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浣溪沙》,看看他是如何在词中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初读感知教师范读《浣溪沙》,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全班齐读,感受词的韵律之美。
3、理解词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的大意。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和纠正。
教师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引导学生回答“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描绘了山下小溪边兰草刚刚发芽,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无泥的景象。
教师继续提问:“下阕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休将白发唱黄鸡”表达了作者不要因为年老而感叹时光流逝,要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理解词人情感主线。
背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培养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词,进而把握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设想:
通过朗读、想象把无形的意境转化为有形的画面,以此来品味词的妙处;积极鼓励学生互助学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并出示“学习目标”:
明确: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达
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要体会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二、苏轼及其背景介绍;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
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
3、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引入课题。
三、学生初读全词:
1.学生自读,体会朗读要领。
2.学生示范读
3.全班齐读
四、整体感知全文:
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帮助。
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教师提醒重点:
1、子规——布谷鸟;白发——代指老年;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苏轼的心境引入画面赏析:
1、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
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
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朗读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
[上阙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布谷)在啼叫。
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下阙转入抒怀:——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
]
3、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六、学生评点词的意境。
学生口头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学生老师共同评
点,最后点出这首词的意境是“清淡幽静”。
七、全体、个人朗读全词。
由画面意境引出词人心情:
1、教师提问:“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
学生讨论后答:“平静、宁静。
”
2、教师紧跟着问:“苏轼面对挫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
态度?”
学生答:“旷达乐观。
”
3、教师再设置疑点:“那么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
想了呢?”
学生可在老师的提示下,看词的下片,从而得出答案。
教师补充:“事实上,苏轼在屡遭贬谪的晚年仍敢怒敢骂,可见他的坚毅执着。
”
八、朗读下片,理解含义。
1、学生自由畅谈对下片的理解或所受启发。
2、教师结语:“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
尤其当我们遇到困
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
和的心态,勇往直前。
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九、全词小结:
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十、学生自由背诵全词:
十一、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 积累蕴含人生哲理的诗词句五条。
板书设计
浣溪沙
苏轼
上阕:山下兰草
山间小路写景
雨中杜鹃
下阕:溪水西流青春可永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