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转偏向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

合集下载

四种作用力

四种作用力

引起空气微团运动的四种作用力及其在风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摘要:引发空气微团运动的四种作用力在风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通过相互的影响并与自然界的温度,凹凸物等产生空气相对地面所形成的运动。

关键字:空气微团作用力气压空气微团,是指是大气中的一团很小的空气。

它小到这种程度,以致我们必须在气象科学的意义下把它看作是一个点。

它仅有唯一的气象参量值,例如有唯一的温度、气压值和风速值。

而整个大气是由极其众多的大气微团组成的。

引起空气微团运动的作用力有四种,分别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指由水平气压梯度引起的作用在单位质量空气上的压力差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不仅表示气压分布的不均匀程度,而且还表示了由于气压分布不均而作用在单位体积空气上的压力。

水平地转偏向力是指空气是在转动着的地球上运动着,当运动的空气质点依其惯性沿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运动时,对于站在地球表面的观察者看来,空气质点却受着一个使其偏离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力的作用,这种因地球绕自身轴转动而产生的非惯性力称为水平地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是指物体在作曲线运动时所产生的,由运动轨迹的曲率中心沿曲率半径向外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这个力是物体为保持沿惯性方向运动而产生的,因而称惯性离心力。

摩擦力是指空气在近地面运动时,地表对空气产生的阻碍作用力。

摩擦力一般分为内摩擦力和外摩擦力:内摩擦力是在速度不同或方向不同的相互接触的两个空气层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牵制的力,它主要通过湍流交换作用使气流速度发生改变,也称湍流摩擦力,但其数值很小,往往不予考虑:外摩擦力是空气贴近下垫面运动时,下垫面对空气运动的阻力,它的方向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大小与空气运动的速度和摩擦系数成正比。

大气是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的,大气的运动可分为水平运动和铅直运动两部份。

风的形成即是大气的水平运动,而空气的微团运动是大气运动的直接推动力,因此空气微团运动的四种作用力对风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A高
B
(1)上图中A、B两处哪处风大些?为什么?
A处风大些;因为A处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些。 (2)若此地为北半球,A、B两处分别吹什么风? A处吹东南风;B处吹西北风。
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已知乙 地比甲地昼夜温差大得多,回答:
1)乙是 气压 中心,甲是 气 压中心。
2)画出A、B两 点的风向。
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
A 气旋和反气旋
B风
C
C 热力环流
D 大气环流
4、下列有关大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A_C __) A、各地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B、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原动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D、近地面附近的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下下一页步
风向
(hPa)
1010
1020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1030
2、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hPa)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1002
1004
1006
气压梯度力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swf
NEXT
3、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
擦力的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在北半球等压线图中,近地面风向是----B-高空风向是----A----
1010
A
C
D B
1005百帕
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1),风向正
确的是: A
课堂练习三
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和风向示意图,风向 正确的是:D
C A
100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2)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 在:
C
A.M地 C.P地 B.N地 D.Q地
【解析】从图中提供的 信息可以看天气。
(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 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解析】M处在北半球, 气压最高的月份在冬季 1月。
D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优化探究】右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 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 力和风向的代表字母依次是: A.abcd C.badc B.abdc D.cbad
D
【精“毅”求精】读右图,完成7~8题。 7、若图示曲线为等高线,且c>d,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C
①若有一条小溪,其流向是从b流向d
②b、d位于山脊上
③a、b、c、d各点气压最高的是d点
④a、d的相对高度大于a、b的相对高度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精“毅”求精】读右图,完成7~8题。 8、若图示曲线为等压线,且b<d,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优化探究】例7(09全国Ⅰ)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 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 回答(1)~(3)题。 (1)N地风向为:
A.东北风 C.西北风
A
B.东南风 D.西南风
【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 息可以看出,N处在高压 脊上,气压梯度力垂直等 压线指向低压,在北半球 右偏形成东北风。
B
①a处吹西北风

hPa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

hPa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
气压带和风带 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大气的组成和 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 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 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锋 的 组 成
思考: 1)锋面两侧的空气性质有什么区别? 2)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探 究 ↓
判 断 锋 的 性 质
日期 4.15 4.16 4.17 4.18
气压(hpa) 降水(mm) 气温(℃) 1012 1013 1009 1008 1 3 68 1 23.6 23.5 25 29.5
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 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广州市4月15日—4月18日锋面过境天气情况表
气压带和风带 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思考: 1)甲、乙两图,哪幅属于1月?哪幅属于7月?说出判断理由。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两图中的气压与风向的分布?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 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 受热过程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和移动
大气的组成和 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 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 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 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冷 锋 与 天 气
思考: 1)冷锋两侧的气团如何运动? 2)冷锋形成的降水主要分布在锋的什么位置? 3)根据冷锋的情况,推测出暖锋的气团运动方向和降水范围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大气的组成和 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 受热过程
低 气 压 系 统 与 天 气
1030 1020 1010

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分析

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分析

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分析
三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分析内容
力的方向
力的大小
力的作用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分析(1)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产生了促使大气 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该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 ①与等压线垂直②由高压指向低压
1、水平气 压梯度力
(百帕) 大小 与等压线密集程度正相关 作用 ①既能改变风向②又能加快风速 1000 1005 1010
风向
作用 ①既能改变风向 ②又能减小风速
3、摩擦力
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分析
方向 大小 作用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地转 偏向力
摩擦力
与等压线 ①既改变风向 ①与等压线垂直 ②高压指向低压 密集程度正相关 ②又加快风速
①与风向相垂直 ②北右偏南左偏
与风向相反
①与纬度正相关 ①只改变风向 ②与风速正相关 ②不改变风速 ①与接触面相关 ①既改变风向 ②与风速正相关 ②又减小风速
地转偏向力的分析(2)
方向 ①与风向相垂直 ②北右偏南左偏
大小 ①与纬度正相关 ②与风速正相关
(百帕) 1000 1005 1010
风向
作用 ①能只改变风向 ②能不改变风速
(北半球) 2、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的分析(3)
方向 与风向相反
大小 ①与接触面相关 ②与风速正相关
(百帕) 1000 1005 1010

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
在南半球,情况与北半球相反,风向 相对于等压线发生左偏。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北半球的水平 气压梯度力会受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 导致风向相对于等压线发生偏转,形 成右偏的风向。
在赤道附近,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几 乎为零,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决定风 向,因此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02
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
北半球风向的基本规律
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因素
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空气受热越不均匀, 水平气压梯度力也越大。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会导致水平气压梯度力的 方向发生偏转,进而影响风向。
地形
地形对水平气压梯度力有显著影响, 如山脉、河流等地形因素会导致气 压场分布不均,进而影响水平气压 梯度力和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的关系
在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水平气压梯 度力的方向通常由高压指向低压,即 由内陆指向沿海。
地形地貌对风向有一定影响。例如, 山脉、河流等地形地貌可以阻挡、引 导或改变风向,形成局地气候。
03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北半球近地面大气
中风向的关系
水平气压梯度力对北半球风向的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它促使空气从高压区 域流向低压区域。在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通常是 从中心向四周发散,因此,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北 半球近地面的风向会受到向右的偏转。
VS
在实际的气候系统中,这种相互作用 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它们不仅受到地 球自转、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还受到大气中其他物理过程的作用。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气候系统的运 行机制,需要深入研究水平气压梯度 力和风向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04
实例分析
具体实例介绍
01
地点:北半球某平原地区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最新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最新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最新大气运动是指不同地区,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进行热量,动量,水分的互相交换;不同性质的空气得以相互交流,并以此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总称。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最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南半球高空风向示意图

南半球高空风向示意图

南半球高空风向示意图
南半球高空风向示意图: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气压梯度力:它是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
高空:只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肌掸冠赶攉非圭石氦将
低空: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风向垂直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先找好低压和高压,再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根据地转偏向力一偏画出风向(偏角90度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近地面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
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998 998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1000 1002
1004
水 平 气 压 梯 度 力地偏向力10061008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1010 (hPa)
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考虑摩擦力)
第三课 大气的运动
一. 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形式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第三课 大气的运动
由于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
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一. 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形式
余兵华
高空
?低
?高
?低
热力环流
近地面
热力环流 低 ? A 受热 高 ? C 冷却
高 ? B 冷却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第三课 大气的运动
由于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
地转偏向力 ——垂直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北半球 向右,南半球向左。 1. 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 用下的结果:
(hPa) 1002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1004
水 平 气 1006 压 梯 度 1008 力
1010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
第三课 大气的运动
一. 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形式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垂直物体运动的方向,北半球向 右,南半球向左。 1. 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 作用下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垂直物体运动的方向,北半球向 右,南半球向左。 1. 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 作用下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 近地面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 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 定夹角。 3. 海平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
地转偏向力:垂直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北半球 向右,南半球向左。 1. 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 作用下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 近地面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 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 定夹角。 3. 海平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 在北半球近地面大 气中,低压中的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 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辐 合;高压中的空气,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 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辐散。
第三课 大气的运动
一. 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形式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垂直物体运动的方向,北半球向 右,南半球向左。 1. 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 作用下的结果: 2. 近地面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 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 一定夹角。 3. 海平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 旋转辐合或辐散
练习:
1. 画出北半球A、B、C三地的风?并说明风向。 2. A、B两地,何处风力最大?并说出理由。
1000
1002 1004 1006
A
1008
C
1016
1014 1010 1012
B
谢谢大家!
再见!
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一. 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形式
受热或冷却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气流的上升或下沉
大气的水平运动
第三课 大气的运动
由于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
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一. 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形式
受热或冷却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第三课 大气的运动
由于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
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一. 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形式
受热或冷却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气流的上升或下沉
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气流的上升或下沉
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第三课 大气的运动
一. 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形式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