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微专题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
微专题—风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 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 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微专题—风 福建 张露
考点七 风
1.风:空气的水平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下沉)气流。 2.成因:风—能量来源—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太阳 辐射
地表冷热 不均
大气垂直 运动
水平气压 差—梯度力
大气水平运 动(风)
能量来源
根本原因
3.风的受力分析:
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决定其运动方向。 地转偏向力:使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的力。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随高度的上升摩擦力渐小。
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 青藏地区
世界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西风带最丰富
(6)风与城市规划: (1)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规划: ①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工厂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
②季风气候区:工厂应布局在盛行风的垂直郊外;
③风向随季节的变化的地区:工厂应布局在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
②对天气影响: 迎风坡阴雨多、背风坡晴朗 寒潮降温、可能有雨雪 台风狂风暴雨 大风易产生浮沉、扬沙、沙尘暴天气
③对气温与降水影响:
(2)风对地貌的影响—风成地貌(干旱半干旱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掩饰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 带离原地,形成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当风力 减小或遇地形阻挡,被搬运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沙 漠、沙丘等)。
2022高考地理专题四 风向、风力大小判断(含答案解析)

A. 地转偏向力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大
B. 地面摩擦力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小
C. 水平气压梯度力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大
D. 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变低
【答案】6. D 7. B 8. B
【解析】
【6题详解】
图中箭头的指向代表风向,箭头的长短代表风力的大小。由图可知近地面风箭头的长短变化大,随高度增加,箭头的长短变化减小,所以随高度增加风速增大变慢;根据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近地面风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中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所以随高度增加,风向偏转幅度加大。故D正确。
4、地形起伏大小
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山谷口,峡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基本一致,风力大。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
【5题详解】
读图分析,此时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①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并且①地纬度低,气温高,因而最可能形成强对流天气,暴雨倾盆,A正确;细雨蒙蒙是暖锋天气的典型特征,B错误;烈日炎炎往往是受高压控制形成,C错误;此时①地降水多,植被生长茂盛,不会形成沙尘天气,D错误。故选A。
(2020,浙江卷)
下图为2019年12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 此时刻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 甲地B. 乙地
C. 丙地D. 丁地
3. 此时刻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
A. 甲地B. 乙地
★高考利器3-风受力分析及风向与风速

MN地风力大小比较。
N地水平气压差(梯度力)大,风力大。
高低压--左右偏--高空地面。
1025 1020
1015
1010 1015
与等高距呈正相关。Pb>Pd
3.同等压距:风力 与比例尺呈正相关。 4.比例尺和等压距 不同:风力=气压 差/水平距离。
复习风的受力知识。 ①判断风向”三逻辑”?
高低压(箭头)---南北半球赤道(左or右or不偏)---空地(平行or斜交)
②三种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1.图示时刻正发生冻雨的地点是:B;湿度大, 2.与①地相比,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低于0°C。 ③地: A. 气温更高 B. 气压更低 C. 光照更强 D. 风力更弱
D; ③比①地气
温低,气压高,湿 度大,光照强,水 平温差小,水平 压差小,风力小。
Pa>Pb Pb>Pc
等压线图判风力 (类似于等高线图 判坡度): 1.同图:风力密大 疏小。 2.同比例尺:风力
影响风速(风力)因素? ①F=等压线密集+靠近冬季风源地+水平温差大+比例尺大 +等压距大。 ②f=海陆+植被覆盖率+地形阻挡+建筑物。 ③S=风向与[海峡、峡谷、山谷、街道]一致,狭管效应强。 ④h=风从高处吹向低处,加大风速。
冻雨是大气中过冷却水滴降落过程中,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相遇 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图中曲线是等温面分布图,等值距为2℃。
1.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对号入座
【三力对风力、风向的影响】。
2.地面和高空风向判读:垂线---箭头---左右偏(α或∥)。
水平气压梯度力
【课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要点三、风
水平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风
6hpa
1002 1004 1006 1008
10hpa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1012
2、等压线图上判断风速风向
甲
风速判读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
压梯度力大,风速大
乙
风速:乙>甲
490
高空
492 494 496
498
500
1000 1002 1004 1006
504
水
平
506
气 压
梯
度
508 力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
510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
探究2 实际上地球在自转
高空大气,仅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 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会怎样?
结论:高空风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490hpa 492hpa 494hpa 459060hpa 498hpa 500hpa
探究3 实际上地球在自转
14、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说 法正确的是 A
A.图中①是使大气运动的 水平气压梯度力 B.图中②是使风力增强的 地面摩擦力 C.图中③是使风向发生变 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D.图中②是使风向向右偏 转的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2、等压线图上判断风速风向(课后整理)
近地面大气,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 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会怎样?
998 998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风向
水 平 气 压 梯 度 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1010 (hPa)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2章第2节 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含答案)

2.2.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1.能够通过示意图,解释说明风形成的过程 2.能够画出南北半球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3.能判断风力的大小并解释原因知识点01 风的形成(一)水平气压梯度力1,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进而使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产生了差异。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称为气压梯度。
2,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做水平运动,就形成了风。
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A B C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作用,风向应该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
红色箭头:水平气压梯度力蓝色箭头:风向(二)风向1,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使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具体偏转方向为: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在赤道上不偏转,纬度越高表现越明显。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2,风一旦形成,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3,高空中的风在不受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下图示意北半球高空风向)4,在近地面,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摩擦力可以减小风速。
5,在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下图示意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知识拓展】1,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表现在等压线图上,就是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就越大。
【即学即练1】下图中M、N为等压线,气压值分别为PM.PN,且PM<PN,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箭头,表示大气运动直接原因的是()A.①B.⑧C.⑤D.⑥2.若此图表示北半球近地面同一水平面,则O点风向为()A.①B.②C.③D.④【答案】1.A2.B【分析】1.据题干知,气压值PM<PN,大气运动直接原因空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N-M,①正确,⑤错误即A正确,C错误。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始终与风向 相反 ,使风速 减小
。
1、水平气压梯度力
1>概念: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
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 流向低压区的力。
气压梯度=气压差
水平气压 梯度力
2>特点:
A、是产生风的直接原因; B、垂直于等压线; C、由高压指向低压。
(百帕) 1000 1005 1010
风向形成的3种情况: • 情况1:只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理想状态)
B
800pa
1000pa
专题1:判断风速大小?
1、比较A、B两点的风速:
B>A
方法1>.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C 900Pa 1000Pa
D 900Pa 1000Pa
2、比较C、D两点的风速:
C>D
方法2>.气压差相同的两幅等压线图中, 等压线密集,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小。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课题导入
知识点回顾: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地表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风的作用
1、风引起空气流动带来降水、降雪。 2、风能发电。 3、风媒植物的传粉和繁殖。 4、空气净化,扩散污染空气。
专题2: 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压线: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 封闭曲线,反应空间气压的高低分布状况。
高 高压脊
低压槽
低
1958年4月5日8时世界海平面气压(hPa)分布(局部)
①、判断气压场及天气状况
高中地理 2.1.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西北风 东南风
三、巩固练习 根据所学,完成以下4个判断题: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冷热不均,直接
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 )
2、摩擦力只改变风速,不影响风向。 ( ×)
北半球 近地面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00 1002
高空 的风
1004
1006
1008
1010(h Pa)
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斜交
二、学以致用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③
④
②
1000
1002
⑤
① 1004
1006
⑥
⑧
地转偏向力⑦ 摩擦力
1008 1010(h Pa)
Q1、判断图中哪个箭头是南半球近地面的风。
二、学以致用
2.1.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一、原理分析
热
源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冷
源
1010(h Pa)
一、原理分析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h Pa)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 梯度力
性质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 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气压差)
3、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较
大。
(√ )
4、地转偏向力使垂直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往右偏,
南半球往左偏。
高中地理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知识点归纳)

地形地势
地形平坦与封闭 “狭管效应”
植被分布多少(阻挡减速)
地面光滑粗糙程度(摩擦力大小)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五、应用解释
海洋→陆地 湿 水汽来源
风 低纬→高纬
润 多
沿坡面爬升
雨 冷却凝结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一、示意过程
高空的风
高空
1、形成过程:
甲
两地气
空气垂
温差异
直运动
近地面的风 乙 地面
气压
水平气压
差异
梯度力
风
2、根本原因:两地受热不均(或两地的气温差异)
3、直接原因(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二、区分高空的风与近地面的风
高空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平行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高压→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
风
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斜
北右南左赤道不偏
穿
近地 地转偏向力 纬度越高偏转力越大
等
面风
与风向方向垂直
压
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线
摩擦力 阻力: 与风向方向相反 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四、拓展延伸
水平气压梯度力 两地之间温差大小
水平气压 差距大小
等压线疏密
影响某地的 距离风源地远近
风力(风速)
海拔高低
大小的因素 (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风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分布图判读风向
①画切线 ②判断高(低)压位置 ③画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判断南(北)半球 ⑤根据左右手法则画风向 ⑥作“十”字架判断风向
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5.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 B.东南
CC).西北
D.西南
读下图,回答第2题。
二、风速
4、开发风能的条件
①风能是否丰富; ②矿产资源是否缺乏,能源需求是否大,市场是 否广阔; ③资金; ④技术; ⑤政策; ⑥优缺点。
为有建风设:生风态能文 资明 源, 丰我富国(大有力“开世发界风能库等”清 之洁 称能 )源 ,。 年风 大电 风建 日 设数成多本(高近于70煤天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 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 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图7示 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级)日数。
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 化明显的原因。(8分)
珀斯西临海洋,东为陆 地;白天,沙漠地区 (陆地)升温快,近地 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 吹往陆地;夜晚,沙漠 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 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 海洋,所以风向多变。
微专题3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
一、风向 1、影响风向的因素 2、风向的判断方法 二、风速 1、影响风速的因素 2、风力的判读方法 3、影响风能资源是否丰富的因素 4、开发风能的条件
分析H县城附 近冬春季节 风力强劲的 原因(8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 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 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 风的原因。
地处西风带,常年 盛行偏西风(西北 风),两岛之间为 海峡,风速加快; 依山面海(三面环山, 西面朝向大海),迎 风。
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自 然条件。(8分)
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热力差异显著,冬夏季 风交替影响(2分);
纬度低,热带气旋活动频繁(2分); 滨海地区昼夜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昼夜更替的风( 或海陆风)(2分); 下垫面平坦(海面平滑),阻力(摩擦力)小( 2分),对风力削弱作用小。因此风能资源丰富。
二、风速
1、影响风速(风力)的因素
气压梯度:等压线越密集,水平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温度梯度:等温线越密集,温差 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
地转偏向力 × 力越大。 地形(海面、湖面):经过海面,起伏小, 摩擦力小,风力大。 摩擦力 植被:植被稀疏,对风阻挡小,风力大。 (下垫面) 建筑物:缺少高大建筑物,对风阻挡小,
(4)城市功能区规划判读盛行风
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 钢铁、造船、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 图(图3),回答问题。
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
布局在图3中的 A.a地
D
B.b地
C.c地
D.d地
(5)根据风所造成的某种现象判读风向(景观图)
风是一种动力。受风的吹拂,一些地理事物常会 留下一定的痕迹,故从这些痕迹中就可以判读风 向。
微专题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 一、风向
二、风速
一、风向 1、影响风向的因素 2、风向的判断方法
1、影响风向的因素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高空中的风)
摩擦力
(近地面的风)
珀日斯 变是 化一 :个海多陆风的、城 山市 谷。 风夏 、季 城以 市微 风风等为(主下,垫一面天、 中时风 间向 、多 气变压,、冬风季向风 、力 影强 响劲 ),素有澳大利亚“风 城年” 变之 化称 :。季风等
图4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 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 动。据此完题。
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B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风向玫瑰图
最大风频为东北风;最小风频为东风。
图4是“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回答问题。
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 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 最合适的厂址应布局
◆沙丘形状:缓坡为迎风坡。
◆旗形树冠:背风坡茂盛。
◆某种大气污染物浓度分布、火山灰厚度分布 物质扩散的反方向为盛行风向。
下图中虚线是某岛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
a<b<c,读图完成第1题。 1、火山喷发时,盛行风向是
A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微专题3 水平气压梯度力——风
一、风向 1、影响风向的因素 2、风向的判断方法 二、风速 1、影响风速的因素 2、风力的判读方法 3、影响风能资源是否丰富的因素 4、开发风能的条件
风力大。
狭管效应,风力大;河谷走向与风向一致,风力大。
阅冬读 春图 季文 节资盛料行,西完北成季下风列(要偏求北。风);(2分)河谷 在延湿 伸润 方和 向半与湿盛润行地风区 向的 基湖 本畔 一、 致河 ;边 (和3分海)滨H,县偶城见附 规近模 为河较谷小交的汇沙之丘地群,。(其形成风的口主,要导条致件狭为管所效在应地) 区(沙3分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 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 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 土高原地区。
二、风速
2、风力的判读方法
(1)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间 的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2)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 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 越密集,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 间的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二、风速
3、影响风能资源是否丰富的因素 (1)风力大小;(2)多风日。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2.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
的城市是( D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 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下 图,回答第3题。
3.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B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在城市的 B
A.东北方 B.西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4)从地理位置判读风向: 由于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在全球形成了六个风带,因此在典பைடு நூலகம்的
地理位置,其风向应是有规律可循的。 东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风带分布图
东亚、南亚季风
读图2,回答4~5题。
4. 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 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 导风是 B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