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DS乙二醇中英文
乙二醇MSDS

乙二醇MSDS乙二醇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号——质质质CAS号107-21-1中文名称乙二醇英文名称Ethylene glycol质名甘醇分子式CHO~HOCH2CH20H外质与无色、无臭、有味、粘稠液甜体262性状分子量62.07蒸汽质6.21kPa/20? 质点,110?熔点-13.2? 沸点,197.5?溶解性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质等与密度相质密度(水=1)1.11~相质密质定性质定度(空气=1)2.14危质质质主要用用于制造质脂、增塑质~合成质质、化途质品和炸质~用作溶质、配制质质机并的抗质质2.质质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吸入、食入、质皮吸收。
径健康危害,未质相品急慢性中毒质道。
外的急性中毒多系因质质。
吸入中毒国内国表质质反质质作性昏厥~可有眼球震质~淋巴质胞增多。
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质段并个,第一质段主要质中神质系质症~质者似乙醇中毒表质~重者迅速质生昏迷抽~最枢状搐后死亡~第二质段~心肺症明质~质重病例可有肺水质~支管肺炎~心力衰竭状气~第三质段主要表质质不同程度质功能衰竭。
人的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质质估1.4ml/kg(1.56g/kg)。
二、毒理质料及质境行质学毒性,低毒质。
属急性毒性,LD8.0,15.3g/kg(小鼠质口)~5.9,13.4g/kg(大鼠质口)~501.4ml/kg(人质口~致死)3 质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12mg/m(质质多次)八天后2/15只质物眼角膜混质、失明~人吸入40%乙二醇混合物9/28人出质短质昏厥~人吸入40%乙二醇混合物加质至105?反质吸入14/38人眼球震质~5/38人淋巴质胞增多。
危质特性,遇明火、高质或化质接~有引起燃质爆炸的危质。
若遇高质~容器与氧触内质增大~有质裂和爆炸的危质。
燃质(分解)质物,一化、二化。
氧碳氧碳3.质质质急质质方法4.质质室质质方法品质质硫酸法《化工企质空中有害物质质定方法》~化工质出版社气学质色酸法《化工企质空中有害物质质定方法》~化工质出版社气学5.质境质准3前质质质质空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质质度气5mg/m 前质质(1975) 水中有害有机物的最大允质质度体1.0mg/L3 嗅质质质度 90mg/m6.质急质理质置方法一、泄漏质急质理切火源。
乙二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乙二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1.1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二醇1.2 化学品英文名称: ethylene glycol1.3中文名称2: 甘醇1.4 分子式:C2H6O21.5 分子量:62.07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2.1 主要成分:乙二醇2.2 含量:2.3 CAS No. 107-21-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3.1 危险性类别:3.2 侵入途径:3.3 健康危害:国内未见本品急慢性中毒报道。
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误服引起。
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
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
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1.4ml/kg(1.56g/kg),即总量为70~84ml。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4.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洗胃,导泄。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5.3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6.1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乙二醇MSDS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中国 MAC(mg/m3): 前苏联 MAC(mg/m3):
20
5
TLVWN: ACGIH 100mg/m3[上限值]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避免长期反复接触。定期体检。 主要成分: 纯品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有甜味、粘稠液体。 熔点(℃): -13.2 沸点(℃): 197.5 相对密度(水 =1): 相对蒸气密度 (空气=1): 饱和蒸气压 (kPa): 燃烧热 (kJ/mol):
乙二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名称: 甘醇 ethylene glycol 分子式: C2H6O2 分子量: 62.07 有害物成分: 乙二醇 健康危害: 国内未见本品急慢性中毒报道。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误服引起。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 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 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 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 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 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主 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 1.4ml/kg(1.56g/kg),即总 量为 70~84ml。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 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 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 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 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 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防化学品 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 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保持包装完整, 防止洒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 有害物。
乙二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介绍模板(MSDS)之欧阳歌谷创编

乙二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欧阳歌谷(2021.02.01)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1.1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二醇1.2 化学品英文名称: ethylene glycol1.3中文名称2:甘醇1.4分子式:C2H6O21.5分子量:62.07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2.1主要成分:乙二醇2.2 含量:2.3 CAS No.107-21-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3.1 危险性类别:3.2 侵入途径:3.3 健康危害:国内未见本品急慢性中毒报道。
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误服引起。
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
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肾功能衰竭。
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1.4ml/kg(1.56g/kg),即总量为70~84ml。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4.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4.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洗胃,导泄。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5.3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6.1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乙二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乙二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1.1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二醇1.2 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ene glycol1.3中文名称2: 甘醇1.4 分子式:C2H6O21.5 分子量:62.07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2.1 主要成分:乙二醇2.2 含量:2.3 CAS No. 107-21-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3.1 危险性类别:3.2 侵入途径:3.3 健康危害:国内未见本品急慢性中毒报道。
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误服引起。
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
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
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1.4ml/kg(1.56g/kg),即总量为70~84ml。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4.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4.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洗胃,导泄。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5.1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5.3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6.1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乙二醇MSDS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乙二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名称: 甘醇 ethylene glycol 分子式: C2H6O2 分子量: 62.07 有害物成分: 乙二醇 健康危害: 国内未见本品急慢性中毒报道。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误服引起。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 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 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 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 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 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主 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 1.4ml/kg(1.56g/kg),即总 量为 70~84ml。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 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 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 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 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 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 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防化学品 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 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保持包装完整, 防止洒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 有害物。
乙二醇的MSDS

乙二醇的MSDS 乙二醇的材料安全数据表 (MSDS)1. 产品识别- 产品名称:乙二醇 (Ethylene Glycol)- 化学式:C2H6O2- CAS号:107-21-12. 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乙二醇- 其他成分:无3. 危险性概述- 急性毒性:本品低毒。
- 皮肤腐蚀/刺激性:无刺激性。
- 眼睛腐蚀/刺激性:无刺激性。
- 呼吸系统刺激性:无刺激性。
- 对生殖系统或胚胎有害性:无影响。
4.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清新处。
如有呼吸困难,立即就医。
- 接触皮肤:立即用大量清水和温和肥皂冲洗。
如有不适,就医就诊。
- 触及眼睛:冲洗眼睛15分钟,确保完全冲洗。
保持眼睑张开,防止进一步接触。
寻找及就医。
- 食入:如意识清醒,立即饮水稀释。
寻找及就医。
5. 灭火措施- 灭火剂:水雾,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不宜使用的灭火剂:高压水流6. 泄漏应急处理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佩戴防护呼吸器、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
- 环境防护措施:防止泄漏物流入下水道或地下水源。
7. 使用、储存和运输注意事项- 使用注意事项:保持通风条件良好。
避免吸入和接触人体。
- 储存和运输:密封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避免接触直射阳光。
8. 接触控制/个人保护- 工程控制: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
- 个人防护设备:佩戴防护眼镜,耳塞,呼吸面具和防护手套。
9. 物理和化学性质- 外观:无色粘稠液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 熔点:-13°C- 沸点:197°C- 相对密度:1.113 g/cm3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
- 反应活性:避免接触强氧化剂。
11. 毒理学信息- 毒理效应:长期或大量暴露可能对肾脏、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 刺激性/敏感性:无刺激性。
12. 生态学信息- 生态效应:对水生生物有毒,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3. 废弃处理- 遵守当地、州和国际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乙二醇 msds 英文版

Ethylene Glycol MSDSProduct Identification【Product Name】Ethylene glycol【Synonyms】1,2-EthanediolEthane-1,2-diolMonoethylene glycol【CAS】107-21-1【Formula】C2H6O2【Molecular Weight】62.07【EINECS】203-473-3【RTECS】KW2975000【RTECS Class】Agricultural Chemical and Pesticide; Tumorigen; Mutagen; Reproductive Effector; Human Dat a; Primary Irritant【Merck】13,3832【Beilstein/Gmelin】505945【Beilstein Reference】4-01-00-02369【EC Index Number】603-027-00-1【EC Class】Harmful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ppearance】Clear, colorless, syrupy liquid, hygroscopic. 【Solubility in water】Miscible【Melting Point】-13【Boiling Point】195【Vapor Pressure】0.06 (20 C)【Density】1.115 g/cm3 (20 C)【pKa/pKb】14.22(at 25℃) (pKa)【Partition Coefficient】-1.36【Heat Of Vaporization】50.5 kJ/mol【Heat Of Combustion】-1036 kJ/mol【Usage】Automotive antifreeze, solvent, adjuvant.【Saturation Concentration】66 ppm at 20 C【Vapor Density】2.6【Odor threshold】Odorless【Refractive Index】1.43312 (20 C)First Aid Measures【Ingestion】If victim is conscious and alert, give 2-4 cupfuls of milk or water. Never give anything by m outh to an unconscious person. Get medical aid immediately.【Inhalation】Remove from exposure to fresh air immediately. If not breathing, give artificial respiration. If breathing is difficult, give oxygen. Get medical aid if cough or other symptoms appear. 【Skin】Flush skin with plenty of soap and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while removing contaminat ed clothing and shoes. Get medical aid if irritation develops or persists. Wash clothing befor e reuse.【Eyes】First check the victim for contact lenses and remove if present. Flush victim's eyes with wat er or normal saline solution for 20 to 30 minutes while simultaneously calling a hospital or poison control center. Do not put any ointments, oils, or medication in the victim's eyes with out specific instructions from a physician. IMMEDIATELY transport the victim after flushing e yes to a hospital even if no symptoms (such as redness or irritation) develop.Handling and Storage【Storage】Keep away from sources of ignition. Store in a cool, dry, well-ventilated area away from inc ompatible substances.【Handling】Wash thoroughly after handling. Remove contaminated clothing and wash before reuse. Use with adequate ventilation. Ground and bond containers when transferring material. Avoid co ntact with skin and eyes. Avoid ingestion and inhalation.Hazards Identification【Inhalation】Vapor inhalation is generally not a problem unless heated or misted. Exposure to vapors ov er an extended time period has caused throat irritation and headache. May cause nausea, v omiting, dizziness and drowsiness. Pulmonary edema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epression may also develop. When heated or misted, has produced rapid, involuntary eye movement and coma.【Skin】May cause skin irritation. Low hazard for usual industrial handling.【Eyes】Splashes may cause irritation, pain, eye damage.【Ingestion】Initial symptoms in massive dosage parallel alcohol intoxication, progressing to CNS depress ion, vomiting, headache, rapid respiratory and heart rate, lowered blood pressure, stupor, col lapse, and unconsciousness with convulsions. Death from respiratory arrest or cardiovascular collapse may follow. Lethal dose in humans: 100 ml.【EC Risk Phrase】R 22Exposure Controls/Personal Protection【Personal Protection】Wear appropriate eye protection and protective clothing to prevent skin and eye contact. 【Respirators】Follow the OSHA respirator regulations found in 29CFR 1910.134 or European Standard EN 149. Always use a NIOSH or European Standard EN 149 approved respirator when necessary.【Exposure Effects】Repeated small exposures by any route can cause severe kidney problems. Brain damage may also occur. Skin allergy can develop. May damage the developing fetus.【Exposure limit(s)】TLV: 50 ppm; 127 mg/m3 as CEILING (ACGIH 1993-1994). NIOSH REL: See Appendix D 【Poison Class】4Fire Fighting Measures【Flash Point】111【Autoignition】398【Fire Fighting】Wear full protective clothing and NIOSH-approved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with full facepiece operated in the pressure demand or other positive pressure mode. Extinguish usi ng dry chemical, foam or carbon dioxide. Water or foam may cause frothing. Water spray may be used to extinguish surrounding fire and cool exposed containers. Water spray will al so reduce fume and irritant gases.【Upper exp. limit】15.3【Lower exp. limit】3.2【Fire Potential】This chemical is combustible.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Small spills/leaks】Absorb spill with inert material, (e.g., dry sand or earth), then place into a chemical waste container. Remove all sources of ignition. Provide ventilation.Stability and Reactivity【Incompatibilities】Chlorosulfonic acid, dimethyl terephthalate, oleum, phosphorus pentasulfide, silvered-copper wire, sodium hydroxide, sulfuric acid, titanium butoxide. Causes igni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 chromium trioxide, potassium permanganate, and sodium peroxide. Causes ignition at 100 C with ammonium dichromate, silver chlorate, sodium chloride, and uranyl nitrate. 【Stability】Stable at room temperature in closed containers under normal storage and handling conditio ns.【Decomposition】Carbon dioxide and carbon monoxide may form when heated to decomposition. May produc e acrid smoke and irritating fumes when heated to decomposition.【Combustion Products】Toxic gases and vapors may be released if involved in a fire.Transport Information【HS Code】2905 31 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二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OF ETHYLENE GLYCOL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Part one:First chemicals and enterprise logo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The fifth part:Fire protection measures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The seventh part:Operation disposal and storage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The eighth part:Contact control / individual protection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The tenth part:Stability and reactivity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The eleventh part:Toxicological data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The fourteenth part:Transport information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