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提纲:牛顿第一定律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详解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详解【要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要点诠释:对定律的理解: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定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出来的。
6、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规律,它反映了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在不受任何力时,物体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
要点二、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要点诠释:对惯性的理解。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
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典型例题】类型一、牛顿第一定律1、竖直向下加速下落的雨滴,假设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雨滴将()A.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B.向下做加速直线运动C.向下做减速直线运动 D.静止不动【答案】A【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雨滴下落到某高度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雨滴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与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A。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其表述为:
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或者所受到的合力为零,那么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以恒
定速度直线运动。
以下是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1. 惯性: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只有在受
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原有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
2. 外力:外力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
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原有状态。
3. 合力:合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矢量和。
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
或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
4. 惯性参考系: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不受到外力作用的参考系。
在惯
性参考系中,牛顿第一定律成立。
5. 弹性碰撞: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两个物体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时,它们的合力为零,因此它们将保持恒定速度直线运动。
6. 平衡: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时合力为零,因此物体将保
持静止或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点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学行为非常重要。
中考物理考点之牛顿第一定律3篇

中考物理考点之牛顿第一定律3篇牛顿第一定律属于物理的基本知识点,啃透这个知识点对后面的学习物理都有帮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物理考点之牛顿第一定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物理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说明: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必定受力。
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一种大胆的假设和推想。
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是没有的。
但不能否定其正确性,因为我们总是可以找到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在某一方向上受力为零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中所说的“不受外力”。
定律中“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实质是物体保持原状态不变,即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然静止;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改变这种状态。
伽利略的小车实验:伽利略通过斜面小车实验认识到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就越慢,它运动的时间就越长。
他还进一步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这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笛卡儿的推论: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进一步补充了伽利略的结论,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初中物理知识点:惯性现象(1)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物体质量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惯性”与“第一定律”的区别“惯性”与“惯性定律”不是同一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它们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不依外界(作用力)条件而改变,它始终伴随物体而存在。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2017年中考物理必考99条知识点复习提纲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①像与物等大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3×105km/s 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非晶体熔点: 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
⑵ 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
(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点评:①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
②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对于惯性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
(1)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跟物体的受力无关,跟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则惯性大,其运动状态难以改变
(3)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不能认为克服了物体的惯性。
九年级物理上册《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上册《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初三物理上册物理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惯性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总结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第八章力与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说明:(1)“一切”说明该定律具有普遍性,即不论固体、液体,还有气体都适用,没有特例。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但实际上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该物体所受的合力为0,此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外力。
(3)“总”指的是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
也就是说,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而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实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应用了理想实验法或叫科学推理法,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探究时应注意三点:(1)实验时,用统一滑块,同一斜面,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自由滑下,以保证小车滑到水平面上时初速度相同。
(2)实验时,通过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
而初速度相同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其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距离越长。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故本实验探究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的设计思路为:让初速度相同的小车在粗糙程度逐渐减少的水平面上运动,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再进一步推理得到小车不受力时会怎样运动。
例题:水平面上正在越滚越慢的足球,眼看就要停下来,如果此时足球失去所有的外力作用,那么()A、足球将越滚越慢并很快停下来B、立即停下来C、不会停下来,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你女女女女运动状态D、无法判断二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说明:(1)惯性具有普遍性。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中考是决议同窗们能否能进入理想的高中院校的重要考试,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带来了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供大家温习参考!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遭到外力作用时,总坚持匀速直线运动形状或运动形状。
(2)牛顿第一定律不能够复杂从实验中得出,它是经过实验为基础、经过火析和迷信推理失掉的。
(3)力是改植物体运动形状的缘由,而不是维持运动的缘由。
(4)探求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提醒运动和力的关系。
? ②证明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植物体运动形状的缘由。
③看法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惯性(1)惯性:一切物体坚持原有运动形状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了解需留意的中央: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运动的一切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自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遭到惯性"或"物体遭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前者提醒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照的运动规律,后者说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应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发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运动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形状有关。
(3)在解释一些罕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上去剖析作答:①确定研讨对象。
②弄清研讨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形状。
③发作了什么样的状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讨对象坚持原来的运动形状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提纲:牛顿第一
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的由来:
牛顿第一定律或惯性定律,是从伽利略、笛卡儿到牛顿的几位杰出科学家
的努力总结出来的自然定律。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错误地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法国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数学演绎法创始人笛卡儿提出:“如果物体处
在运动之中,那么如无其它原因作用的话,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在同一直线
方向上运动,既不停下,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
到了阻力作用,如果不受阻力,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
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
──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
的真正开端。
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
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
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
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
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所以力
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惯性:
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惯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惯性的特征: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在发生追尾事件时,后车起作用的安全装置是安全带,前车起作用的安全装置是头枕;汽车受到猛烈撞击时,起作用的安全装置是安全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