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貂蝉形象的扁平性

合集下载

貂蝉人物形象分析

貂蝉人物形象分析

貂蝉人物形象分析在《三国演义》的第八回、第九回所描写的“连环计”故事中,貂蝉被浓墨重彩的刻画出来。

她美丽,王允为董卓的专权数日愁眉不展,而一见貂蝉立刻想出了非美人不能实施的“连环计”;她有情有义,为报答王允的“优礼相待”而主动请求“倘有用妾处,万死不辞”;她聪明勇敢,一面哄董卓,一面又要哄吕布,使出两副心肠,装出两副面孔,巧妙周旋,最终达到了使吕布杀董卓的目的。

至此,在罗贯中生花妙笔之下,一个集忠义、美貌、聪明一身的女子形象崭然而立,熠熠生辉,光芒四射。

她的美貌与才智,甚至让整个三国时代的天下英雄失魂落魄。

貂蝉是这部以男性为人物主体的《三国演义》之中,出场的少数几位女子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

一、闭月之貌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她妩媚窈窕,妖冶动人,是天下最善解男人心思的狐媚娘,她生就了闭月之貌的千古美女。

她一双乌黑发亮的眸子,似喜非喜,淡淡一转,摄人魂魄。

首先,王允被美艳迷人的貂蝉惊呆了,于是锦云堂拜貂蝉。

当貂蝉轻舒广袖,像月宫飘然而至的仙女那样起舞时,吕布看得如痴如醉,色眼圆睁。

而后时董卓,他在酒阑席散之时,拥着貂蝉笑逐颜开,打道回府。

从此以后,貂蝉周旋在这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貂蝉以自己为诱饵,使董卓、吕布父子色迷心窍,自相残杀。

其实在罗贯中的笔下,对于貂蝉的美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描写,但从董卓与吕布见了貂蝉以后如何神魂颠倒来看,董卓是一介匹夫,而吕布可是风流倜傥的,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连这等人物都会为了貂蝉而杀掉董卓,可见这貂蝉的美貌是非常诱人了。

二、有才有情貂蝉,有人评论她是历史上十大女强人之一。

单单是美貌,而没有才情,恐怕也难以施展美人计,吸引人还有她的歌喉与舞姿以及她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上能为国家除害,下能报答王允养育之情,堪称三国女性中美貌与智慧,刚毅与胆识的化身。

貂禅仅仅是司徒王允的一个养女,当她发现父亲王允愁苦的时候跟着唉声叹气。

2024年三国演义貂蝉读后感模板

2024年三国演义貂蝉读后感模板

2024年三国演义貂蝉读后感模板《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罗贯中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节,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

其中,貂蝉作为一个神秘而又具有魅力的女性形象,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在我读完《三国演义》后,我对貂蝉这一角色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貂蝉作为那个时代一个重要的女性形象,她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她的美貌和智慧上。

貂蝉出色的容貌常常被形容为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这样的美貌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然而,貂蝉并不仅仅依靠美貌吸引男人的注意,她同时也有着超乎寻常的智慧和悟性。

在书中,貂蝉被王异所赏识,并成为了王异的谋士和助手。

她能够凭借自己出色的头脑和洞察力,为王异提供重要的军事情报和指导意见,帮助他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些特点使得貂蝉不仅仅是一个美貌的花瓶,更是一个聪明才智的女性角色。

其次,貂蝉的命运注定了她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轨迹。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最初是被王异作为礼物送给吕布的。

她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被动地接受自己的身份和所承受的一切压力。

尽管如此,貂蝉却没有被命运所压倒,反而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应对了各种困境。

她不仅能够在吕布的身边保护自己,还能够为吕布提供宝贵的建议和军事指导。

尽管命运对于她来说充满了不公平和不公正,但她仍然能够在这个乱世中取得一定的自主权。

再次,貂蝉在这部小说中是一个非常独立和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

在古代中国,女性主要是亲家簇拥在男性的身边,缺乏独立的地位和自主权力。

然而,貂蝉却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自主权。

她不仅能够保护自己,还能够为别人提供帮助和指导。

这种独立和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得貂蝉在那个时代的女性中独树一帜,并备受人们的称赞和关注。

最后,貂蝉作为一个女性形象,让我对女性的地位和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往往受到限制,缺乏独立和自主的权力。

然而,从貂蝉这个角色中,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坚韧和智慧,以及她们在乱世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形象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大都对貂蝉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这个王允府中色艺双绝的歌妓,为了报答王允的养育厚待之恩,慨然接受王允布置的“连环计”,凭着她的美丽和机智,巧妙周旋于骄横残暴的董卓和见利忘义的吕布之间,使吕布对董卓由怨生恨,乃至不共戴天,终于站在王允一边,手刃董卓,从而为诛灭极端腐朽的董卓集团建立了奇功。

其实,历史上并无貂蝉其人;王允说服吕布共诛董卓确是事实,但他并未使用“连环计” 。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仅云:(董)卓性刚而偏,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

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

由是阴怨卓。

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

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

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

……布遂许之,手刃刺卓。

由此可见,吕布是因为董卓发脾气时将手戟掷向自己而“阴怨卓”,又因为与董卓侍婢私通而“心不自安”,这才被王允说动的,这里根本不存在以貂蝉为主角的“美人计”。

貂蝉形象完全是宋元以来通俗文艺虚构的产物。

在长期的讲唱传说中,民间艺人们对史料中“布与卓侍婢私通”这一点予以改造生发,创造出貂蝉这个美女形象。

元代无名氏的杂剧《锦云堂美女连环计》(简名《连环计》)以貂蝉自述的形式交代了她的身世:您孩儿不是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

因汉灵帝刷选宫女,将您孩儿取入宫中,掌貂蝉冠来,因此唤做貂蝉。

灵帝将您孩儿赐与丁建阳,当日吕布为丁建阳养子,丁建阳却将您孩儿配与吕布为妻。

后来黄巾贼作乱,俺夫妻二人阵上失散……您孩儿幸得落在老爷府中,如亲女一般看待…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卷上《王允献董卓貂蝉》一节也写到了貂蝉的身世:贱妾本姓任,小字貂蝉,家长是吕布。

自临洮府相失,至今不曾见面,因此烧香。

比较而言,《平话》对貂蝉身世的介绍比杂剧简单一些。

在情节组织上,二者也有所不同:《平话》写王允先请董卓赴宴,表示愿将貂蝉献与董卓;然后请吕布赴宴,让貂蝉与他夫妻相认,并答应吕布:“择吉日良辰,送貂蝉于太师府去,与温侯完聚。

【优秀毕业论文】三国演义中貂蝉形象浅说1

【优秀毕业论文】三国演义中貂蝉形象浅说1

引言《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东汉末年乱世造英雄的历史小说,其背景就决定了雄主、谋臣、勇将、义士成为主宰三国这一舞台的中心人物,而女性则必然成为男性的配角。

在历来《三国演义》的研究中,女性研究成果甚少,而貂蝉的出现,对整个三国故事的演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貂蝉”这一人物在古代各种戏曲、小说、诗词中大量的出现,广为流传,如:如元杂剧《关大王月下斩貂蝉》,元杂曲《连环计》明杂剧《女豪杰》等作品。

因此,貂蝉形象值得深探,现今就《三国演义》中的“貂蝉”进行浅析,挖掘人物形象特征。

关于貂蝉本人,据查阅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后,发现历史上有无貂蝉此人,尚待商榷。

在《三国志·魏书·吕布传》中作者写到: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

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

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

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

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

[1]可见,这两部史书中都未明确提到貂蝉本人。

但在《三国演义》中,貂蝉为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家的义女,为拯救摇摇欲坠的汉室,由王允授意施行连环计,使董卓和吕布两人反目成仇,最终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

那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为何又要塑造这个人物呢?貂蝉形象又寓意如何呢?貂蝉一名在《说文》中的解释为:“貂:鼠属。

大而黄黑” [2]又有貂珥喻显贵,如左思《咏史》“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 [3]《说文》中:蝉,以旁鸣者。

今俗称之“知了”。

也有一种极薄的丝织品。

以其薄如蝉翼而得名。

如:蝉翼罗;蝉翼扇。

[4]《后汉》:“武冠,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飾。

” [5]这说明,在汉代“貂蝉”,系指古代王公武官冠上的饰物,侍人也就是皇宫里的太监,他们的帽子上有一种饰物——貂尾,因此历史上常以“貂侍”作为太监的别称。

侍从官员帽子上除了插貂尾之外,还要饰以金蝉。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观研究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观研究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观研究一、本文概述《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在众多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男性角色中,书中的女性形象同样熠熠生辉,她们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展现了作者罗贯中对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思考。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和女性观的深入研究,探讨作者如何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塑造这些女性形象,以及这些形象如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女性观念。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回顾《三国演义》的成书背景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而分析书中女性形象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我们将概述文章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框架,包括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研究法等,以期全面而深入地揭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和女性观的内涵与外延。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剖析,包括她们的家庭角色、社会角色、性格特征等方面。

我们还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探讨作者对于女性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以及这些看法如何在作品中得到体现。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和女性观的丰富内涵,从而揭示出这部文学巨著对于女性问题的独特见解和深远影响。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当今社会的性别平等和女性地位的提升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二、《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丰富的人物画廊中,女性形象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个角色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她们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并影响着三国历史的发展,展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多重角色与复杂地位。

我们不得不提的是那些以智勇双全著称的女将。

如黄承儿的智勇、貂蝉的机智、祝融夫人的勇猛等,她们在关键时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展示了她们在军事上的才能,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女性智慧和勇气的认可与赞扬。

《三国演义》中还塑造了一批贤淑贞良的女性形象,如刘备的甘夫人、曹操的卞夫人等。

人物赏析——貂蝉

人物赏析——貂蝉

中国第一美女—貂蝉--------《三国演义》人物赏析《三国演义》是男人们的戏,其中的女性角色不算多,读过小说之后粗略的算一算,有名字有情节的主要角色大概有三十多个,和一千多个男性角色比起来,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但,若说《三国演义》中的女人没有什么作用,那就错了。

《三国演义》里的英雄豪气如果没有红颜柔情的陪衬,想要真正打动人心也不容易。

三国演义里比较突出的几个女性角色貂蝉: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家的义女,为拯救汉朝,由王允授意施行美人计,使董卓、吕布两人反目成仇,最终借吕布之手除掉了恶贼董卓。

小乔:周瑜夫人,绝色佳人,,周瑜与曹操矛盾激化的一大重点,著名的赤壁之战就由小乔而起。

大乔: 孙策夫人,小乔的姐姐甄洛:是东汉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后裔,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懂诗文,貌艳丽。

原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后袁绍为曹操所灭,被曹丕娶为妻。

三国时代文学名家曹植《洛神赋》的原型。

祝融夫人:云南第一美女,这是一个蛮族的女子,智勇双全,胆略过人,她是在孟获一败涂地,毫无斗志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的一个女人。

孙尚香:女中豪杰,孙权之妹,后嫁与刘备。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中的夫人就是指她。

邹氏:倾城美女,张济的夫人,为了活命,和曹操过了几天同居生活。

黄月英:诸葛亮的老婆了,据说“其貌甚陋,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韬略遁甲诸书,无所不晓。

武侯之学,夫人多所赞助焉”。

据说“木牛流马“就是她发明的。

也是在《三国演义》唯一被罗贯中称赞的女性。

糜夫人:刘备二夫人,性情贞烈。

为救刘备与甘夫人的儿子刘禅,投井身亡。

刘夫人:袁绍之妻,甚妒忌,绍死,僵尸未殡,宠妾五人,皆被他杀死。

蔡夫人:荆州刺史刘表后妻,心肠恶毒,喜欢躲在屏风后偷听。

郭后:三国魏文帝曹丕皇后,经常跟随曹丕出征,帮曹丕夺得王位,又害死曹丕的原配妻子甄洛,夺得皇后的位置。

这几位女性,各有各的特点,或美貌、或有才、或潇洒、或恶毒。

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当属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

美丽的战场之花——浅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

美丽的战场之花——浅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

美丽的战场之花——浅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在连环计中,貂蝉是一个智勇双全又深明大义的女子。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她自幼养于王允府中,自然看了好多书,她敬仰英雄,为先辈英雄的事迹所感动。

并立下毒誓:妾若不报大义,死于万刃之下。

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

貂禅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如果没有雄才大略,决不会说出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的豪言壮语。

貂蝉先被许于吕布,后又嫁于董卓。

她在二人之间巧妙的施展手段,制造矛盾,最后终于借助吕布之手杀死了董卓。

在这场斗争中,貂蝉机智灵活,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如果连环计中少了貂蝉这个人物,这个故事也就不会这样跌宕起伏了,人们也不会对此津津乐道。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塑造美女形象,听美女的故事。

整个事件的发展,貂蝉成为一个决定性人物,正是由于貂蝉的出现,才有了王允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布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

同时,貂蝉也通过连环计展示了自身的价值。

她在这个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里,成功地显示出了一个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得以继续延续。

二、深明大义、尽忠报国的女性妇女的大义凛然及其影响在作品中多处体现,如徐庶、姜叙、赵月等人的母亲,都是在面临亲情与忠义的抉择时,毅然选择了尽忠的形象。

最值得称道的要属徐庶之母。

在曹操贬损刘备为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者后,徐母不只厉声痛斥曹操,更取石砚便打。

甫一亮相,便是一个忠臣形象。

性别的取向在这里被最大限度地淡化了。

待徐庶到了许昌,徐母大怒时对徐庶的称呼甚是有趣:开口便称辱子,随后口气软化改称汝,最后一气之下又骂出了愚夫二字。

对比此前痛斥曹操时言及徐庶必称吾儿,不啻为一大转变。

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以徐母自己的话来说,便是认为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之间。

——《三国演义》中貂蝉的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貂蝉的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貂蝉的形象分析摘要:在《三国演义》中,貂蝉是一个集忠义、美貌、聪明一身的女子,但在三国时代风云变换的政治军事斗争格局中,她处于功臣与工具的矛盾地位。

在《三国演义》第八回、第九回所描写的“连环计”故事中,貂蝉作为一个智勇双全而深明大义的女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当她在书中的第十九回再次出现时,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劝说吕布放弃谋士良计的平庸妇人。

也就是说,《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形象是前后矛盾的。

;她有一、闭月之貌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她妩媚窈窕,妖冶动人,是天下最善解男人心思的狐媚娘,她生就了闭月之貌的千古美女。

她一双乌黑发亮的眸子,似喜非喜,淡淡一转,摄人魂魄。

首先,王允被美艳迷人的貂蝉惊呆了,于是锦云堂拜貂蝉。

当貂蝉轻舒广袖,像月宫飘然而至的仙女那样起舞时,吕布看得如痴如醉,色眼圆睁。

而后时董卓,他在酒阑席散之时,拥着貂蝉笑貂禅仅仅是司徒王允的一个养女,当她发现父亲王允愁苦的时候跟着唉声叹气。

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于是利用貂蝉设下美女连环计。

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

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二人都是好色之人。

由于貂蝉的出现,才有了王司徒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世吕布的门楼上的殒命。

貂蝉形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个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里,成功地显示出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非凡胆量“望“汉天“国一样伟大的。

后人毛宗岗于此嘉许道:“貂婵之功可书竹帛。

”借李贽之名评点《三国演义》的叶昼更称貂婵为“神女”,她是舍身取义的不凡女子。

她牺牲了她自己,为刘氏江山除奸,也为苍生除害,是一大功臣。

貂蝉虽然深明大义、有胆有识,是“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的功臣,但在王允的连环计中,在三国时代风云变换的政治格局中,她只不过是王允手中的一张牌,仅仅是政治斗争中的一个工具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貂蝉形象的扁平性
《三国演义》是雄性的世界,展示的是波诡云谲的政治风云与军事斗争的刀光剑影,因此小说中出现的女性很少。

然而罗贯中先生到底不愧是大家,在笔锋瞬乎一闪之间,也给女性勾勒出一抹难得的光辉,“连环计”中的貂蝉便是其
中最出色的一位。

貂蝉的出色在于她是一位知恩图报、深明大义的女子。

从《三国演义》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风仪亭”和第九回上半部分“除凶暴吕布助司徒”等情节可以看出。

司徒王允因董卓残暴乱政而坐不安席,“至夜深月明,策杖步入后园,立于荼蘼架侧,仰天垂泪。

忽闻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

允潜步窥之,乃府中歌伎貂蝉也。

”貂蝉
虽身为歌伎,然对恩养她的王允心存感激,得知王允是为国担忧,并告知她“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非汝不能救也”时,她三次表示“万死不辞”。

先是“倘有用妾
之处,万死不辞!”接着是“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再次是“妾许大人万死不辞,望即献妾与彼。

”最后又说:“大人勿忧。

妾若不报大义,死于万刃之下!”在这里,貂蝉显现出来的完全是忠臣义士的人格风范,是为主为国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悲壮美与崇高美。

整个“连环计”实施过程中,貂蝉“以衽席为战场,以脂粉为甲胄,以盼睐为戈矛,以颦笑为
弓矢,以甘言卑词为运奇设伏”,出色地完成了离间董卓和吕布,并最终除掉董卓的重任。

清代毛宗岗这样评点:“十八路诸侯,不能杀董卓,而一貂蝉足以杀之。

刘、关、张三人不能胜吕布,而貂蝉一女子能胜之。

……我谓貂蝉之功,可书竹帛。


“连环计”的成功,貂蝉功不可没,故她定格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便是知恩图报与深明大义。

然而她似乎也只有“深明大义”与“知恩图报”的标签,根本没有性格的发展变化与立体多面,其形象显得单一、苍白。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他著名的《小说面面观》一书中曾将小说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两种。

扁平人物“有时被……真正的扁平人物可以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

”这类人物“不会离开正道,以致难以控制。

它自成气候,宛似早已安排在太空或繁星之间的光环那样,不管放到什么地方都会令人满意。

”即是说,扁平人物即类型人物往往只有一种或很少几种特性,显示着某种理念,用简单的词句就可以概括出来。

而圆形人物则不同,它“就象月亮那样盈亏互易,宛如真人那般复杂多面”,具有复杂的多种特性,甚至包括一些互相冲突或矛盾的特性,同时“圆形人物一般具有不确定性,读者无法预测他的变化。


如此看来,貂蝉显然属于《三国演义》中的扁平人物形象。

她没有性格的多面与发展,既不象崔莺莺热情而冷静,
聪明而狡狯,也不象杜丽娘大胆追求情欲,又恪守礼教规范。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司徒王允家一位知恩图报、深明大义的美女歌伎。

同时貂蝉思想单一,情感苍白。

为报王允之恩,她愿粉身碎骨万死不辞。

这是其思想主要的一面,似乎也是唯一的方面。

情感上。

她既不爱董卓,也不爱吕布,甚至在董卓死后吕布至酃坞取了她去时,也未有只言片语表达她内心的痛苦。

况且她先事董卓,后事吕布,而吕布又是董卓的义子,面对这一巨大的人事变化,其心理历程亦未显现。

可见,貂蝉“只是空有几块智慧和义气的骨头,缺少人的血肉,人的情感,她不是一个立体的多面的人,而是一幅扁平的单面的画。

她还算不上‘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她只是一个飘浮不定的智慧的幽灵。

”故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貂蝉这一形象都显得瘦削,显得思想单一,情感苍白。

是典型的扁平人物形象。

当然,貂蝉作为扁平人物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并不影响小说《三国演义》的伟大,正如福斯特所言:一本复杂的小说常常需要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出人其间。

至于貂蝉形象扁平性的一面,“可能只是‘维纳斯的断臂’。

断臂不影响维纳斯的美,从这个角度讲,貂蝉似乎可以永垂不朽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