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高中政治课件 第4部分第6课 (2)求索真理的历程

最新高中政治课件 第4部分第6课 (2)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 主 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
①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 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 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
社会 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②人的实践活动 历史 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
性 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 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 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 的产物
• 2.下列与“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哲理相同嘚是( )
• 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②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嘚,总不如亲口呷一口明白嘚 ③百闻 不如一见 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解析:C “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嘚哲学寓意为实践 是认识嘚来源,实践决定认识,②③与之一致;①否认了真理嘚客观性,错误;④哲学寓意为 矛盾嘚转化,材料未体现。
• ①正确嘚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嘚动力 ②获得直接经验比学习间接经验更重要 ③实践是检验 认识正确与否嘚唯一标准 ④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嘚能力和水平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解析:D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嘚动力,①颠倒了二者之间嘚关系,错误;实践是认识嘚来源,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获得直接经验,但人们获得认识,除了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外,还可以通
• ②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嘚嘚活动,没有意识参与嘚实践是不存在嘚,但这并不意味着盲 目嘚实践不存在。因为我们讲盲目嘚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嘚认识为指导,导致失败。
• 2.实践是认识嘚基础 • (1)实践是认识嘚基础
体现
实践是认 识的来 源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ppt
① 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② 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 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 ④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人类的对火星的探索早 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 了。1965年美国的宇宙 飞船拍摄照片显示火星表 面是一片坑坑洼洼的贫瘠 荒地。1969年美国同时 派两艘飞船去探测火星. 拍下了100多张照片,并 对火星上的大气及其表面 进行了分析。
1976年发射的宇 宙飞船在火星表面 着陆,在火星土壤 中发现了奇特的化 学元素,1996年美 国宇航局的“火星 全球调查者号” 发射,并让科学家 们意识到火星表面 下可能有水。
探究一:你认为哪些认识是正确的?为什么?
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真理
谬误
真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 认识.
真理: 观点二:月球是地球的伴星和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观点三:月球是一颗寂静荒凉的星球,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 大、辐射强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 娥工程”。嫦娥工程分“绕落回”三个阶段。相比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 所携带的CCD 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更高, 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将对月球着陆区和 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测绘、立体成像。
中国人将不断克服困难,进行探月技术创新,不断揭开 月球的神秘面纱……
探究四:这些失败的的探月、航天实践有何意义?
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 事物完成。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 认识具有反复性 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 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 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 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人教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人教必修4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02
答案 B
抗生素,是人类同细菌感染进行抗争的一大武器。一些医生认为,抗生素是特效药,一用就灵。在治疗时常常动不动就用抗生素,多数时候能够较快地治好病。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多种伤害,等于慢性自杀。关于抗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 ②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一定历史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误区1:真理具有客观性,所以真理永远都是真理。
01
02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首年,也将是收入分配改革有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11年的工作安排中提出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局面。
答案 B 解析 对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好不好,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这说明目前人们对于抗生素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正确认识是有条件的;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终极真理性认识,答案为B。真理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不存在终极真理,②错误。认识是不断发展的,④是错误的不可知论。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人类认识的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因为: 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②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③从认识的进程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求索真理的历程----哲学第六课课件.

求索真理的历程----哲学第六课课件.

特别提示!认识运动的“循环论”和“直线论”都是错误的。
能力提升
• DDBCD ADCBB
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 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 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 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 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 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 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 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必修四
第二单元
生活与哲学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 六 课
求 索 真 理 的 历 程
实践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点 扫 描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3)真理的条件性
(2)真理的具体性
(4)真理和谬误
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2)认识的无限性
考 (1)以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为背景,考查实践是认识的
向 基础及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 预 (2)结合人类认识自然界、探索太空的具体案例,考查 测 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性等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知识突破:有人说,蜜蜂酿蜜活动是实践活动。你是
如 何认识的? 答案: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实 践的主体是人,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蜜蜂酿蜜活动 是动物的本能的活动,因而不是实践活动。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 (共28张PPT)

《生活与哲学》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 (共28张PPT)

A
小试身手
•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 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 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 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 纪80年代,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 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 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 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 输血的大门。 •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 道理的?(12分)
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 的发展。
牛刀小试
•WiFi依赖无线电波传输,设备辐射强、效率不高,且 存在安全隐患,科学界一直在研究这一问题。德国物理 学家哈拉尔德· 哈斯提出了一种叫LiFi的新型网络信号传 输方式,利用光线实现数字信息无线传输,获得了更快 更安全的传输效果。这表明 ①认识产生于人们实践的需要 ②观念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存在 ③实践活动具有极强的社会性 ④人的实践活动能突破社会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主体 客体/对象 直接现实性 ≠世界 ≠自然界
(2)基本分类: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思考
有人说,实践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 (3)基本特征 ①客观物质性
A.实践三要素(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 B.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因为:认识具有 (1)反复性 ——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 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PPT教学课件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精品PPT教学课件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 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 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0/12/6
15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等知识点,
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
用知识的能力。①错在“直接动力”上,
舍去;④错在“确保”上,舍去;在最新
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
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
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
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
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
2020/12/6
12
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 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 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 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2020/12/6
5
1.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 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 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 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 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020/12/6
6
明考向
1.本课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所占比例 较大。实践的特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 系;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 性和无限性等都是考查的重点。
2020/12/6
10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 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 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 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共35张PPT)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认识论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共35张PPT)

求索真理 的 历 程 (辩证唯 物主义认 识论)
特征
客观的 最基本、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具体的
有条件的
特定的过程,主与客、理与实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考点解读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原理 方法论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 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A.①③ B.①④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②
真题体验 B
(2015·江苏卷)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 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点拨]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 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任何真理中都包含 着谬误的说法错误。
真理 特征
客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材料一: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正式出台。在改革开放至今的 30多年时间里,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 ① 济相融合,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 和问题。经过长时间酝酿后,各界等待良久的《指导意见》终于出台,作为 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指导意见》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企改革的纲 领性文件,最大亮点就是坚持了市场化取向,表明决策层对于国企改革的认 ② ③ 识在进一步加深,同时也为更深入地推进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 结合材料,请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指导意见》出台蕴含的哲学智慧。 实践 认识 真理

课件6:2.6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件6:2.6 求索真理的历程

基础(实践决定 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4)实践
认识)
是认识的 目的
认识对实践具 (1)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
有反作用
指导作用
(2)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判断:实践是人类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提示: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取认识的途径可以有多种。
第 26 页
判断:真理与谬误是相互包含的,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谬误中蕴含着 真理的因素。 提示:错误。真理与谬误具有明确的界限,二者不存在包含关系。
2.认识过程
第 27 页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⑧ 实践到认
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⑨ 永无止境 的
第 13 页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材料中随着工业化、城镇化 的加快,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符合 题意。
第 14 页
1.正确理解实践的概念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特别提醒 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认为“实践是 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第 20 页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真理、物质和意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A说 的是意识的产生问题,与题意无关。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说法错误 。促成认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只是其中之一,D 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切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